车遥遥,云路长。车轮不生角,马蹄安得方。英英冠玉车中郎,欲行不行官道傍。
车遥遥,云路长。车轮不生角,马蹄安得方。英英冠玉车中郎,欲行不行官道傍。
我辕西行无鸟道,我辙北上无羊肠。平明起拂车上霜,金鸡叫日升榑桑。
我辕西行无鸟道,我辙北上无羊肠。平明起拂车上霜,金鸡叫日升榑桑。
避尘有巾雨有盖,无疾无驱镇相待。
避尘有巾雨有盖,无疾无驱镇相待。

chēyáoyáosòngrénzhījīng--kuí

chēyáoyáoyúnzhǎngchēlúnshēngjiǎoānfāngyīngyīngguānchēzhōnglángxíngxíngguāndàobàng

yuán西xíngniǎodàozhéběishàngyángchángpíngmíngchēshàngshuāngjīnjiàoshēngsāng

chényǒujīnyǒugàizhènxiāngdài

胡奎

胡奎

元明间浙江海宁人,字虚白,号斗南老人。明初以儒征,官宁王府教授。有《斗南老人集》。 ▶ 1529篇诗文

猜您喜欢
归山深浅去,须尽丘壑美。
归山深浅去,须尽丘壑(hè)美。
译文:归隐山林去到最深处,山峦沟壑要尽情地赏玩。
莫学武陵人,暂游桃源里。
莫学武陵(líng)¹,暂游桃源里。
译文:千万别学陶渊明笔下那个武陵人,只在桃花源短暂地游了游就匆匆出去。
注释:¹武陵人:指陶潜《桃花源记》的武陵渔人。

  这是一首劝勉诗,劝勉崔九既要隐居,就必须坚定不移,不要三心两意,入山复出,不甘久隐。全诗用语浅淡,近乎口语,或暗用典,或明用典,或正劝,或反讽,喻之以理,晓之以情,在看似平淡的外表下蕴涵着浓郁的朋友情谊,含意颇为深远。

  “归山深浅去,须尽丘壑美。”这两句是说这次回到山里之后,不论入山深浅,都要饱览山川之秀丽,林木之幽美。这当然是劝勉崔兴宗不要再留恋世俗的生活,把对山水的感情升华到一种与世俗生活相对立的高度,这与他们对现实的厌倦与反感有关。起句点题“送”字。诗人看着崔九向山中走去,于是劝勉他说,山中自有美妙之景,足以自得于心,一丘一壑,皆可怡性养神。次句“丘壑”用典,讽劝友人隐逸山林,莫改初衷,为下文预设伏笔。

  后两句紧依次句而写,化用陶渊明《桃花源记》典故,含蕴深刻。既是劝勉友人坚持初衷,尽享山水之乐,同时暗含这一层意思:如果弃隐入仕,以后想再度归隐,怕就难了。这里“暂”字用得极妙,与次句“尽”字相对。次句从正面劝说,结尾二句从反面劝勉。这一正一反,思虑周全,语意婉转,谆谆嘱咐,浓浓友情,溢于字里行间。

  结尾两句是劝崔兴宗隐居丘壑,既然在山水间找到了生活的真趣,就不要再从那个境界里返回到现实中来了。这一方面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肯定,另一方面也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之所以作者要人留恋那个“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世外桃源,是因为他们在现实中屡屡失败,一方面产生了对现实生活的反感,另一方面也更深刻地认识了现实生活。当时像裴迪、崔兴宗这样的寒士是没有出路的,他们宁愿隐居山林,过一种与世隔绝的生活。因此作者劝他的朋友,既然在山水之间找到了真趣,找到了自己思想感情的寄托,就不要像陶渊明《桃花源记》里的武陵人一样,找到了桃花源却轻易地放弃了。作者认为这是一个错误,因此他说:“莫学武陵人,暂游桃源里。”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91

cuījiǔwǎngnánshānshàngkǒuhàobié

péi tángdài 

guīshānshēnqiǎn jìnqiūměi 
xuélíngrén zànyóutáoyuán 
紫阁连终南,青冥天倪色。
紫阁¹连终南²,青冥天倪(ní)³色。
译文:紫阁山峰和终南山相连,遥远天边的颜色青翠鲜明。
注释:¹紫阁:终南山峰名。²终南:山名。秦岭主峰之一。在陕西西安南。一称南山,即狭义的秦岭。³天倪:天际,天边。
凭崖望咸阳,宫阙罗北极。
凭崖望咸阳,宫阙罗北极。
译文:凭崖远望,可以看到咸阳城,城里宫阙众多,似乎能与北极相接。
万井惊画出,九衢如弦直。
万井惊画出,九衢(qú)¹如弦直。
译文:城内的南北大街交错纵横,好像画里画的那样;繁华的街市像弓弦那样笔直。
注释:¹九衢:纵横交错的大道,繁华的街市。
渭水银河清,横天流不息。
渭水银河清,横天流不息。
译文:渭河的水清澈明净,奔流不息。
朝野盛文物,衣冠何翕赩。
朝野盛文物¹,衣冠何翕(xī )(xì)²
译文:朝廷的礼乐典章制度非常完善,只有高官重臣的衣冠才会光色鲜亮。
注释:¹文物:文采物色。指礼乐典章制度。²翕赩:光色盛貌。
厩马散连山,军容威绝域。
厩马散连山,军容威绝域¹
译文:祁连山边经常有战争发生,汉朝的军威浩荡,声播西域。
注释:¹绝域:极远之地。
伊皋运元化,卫霍输筋力。
伊皋(gāo)¹运元化²,卫霍(huò)³输筋力。
译文:有像伊尹和皋陶这样的良相贤臣辅佐,又有像卫青、霍去病这样的武将为朝廷出战效力,所以才有今日昌盛的局面。
注释:¹伊皋:伊尹和皋陶。²元化:造化,天地。³卫霍:西汉名将卫青和霍去病。
歌钟乐未休,荣去老还逼。
歌钟¹乐未休,荣去老还逼。
译文:宫内歌舞升平,欢乐未歇。月圆月缺,如今我也已经老去了。
注释:¹歌钟:伴唱的编钟。
圆光过满缺,太阳移中昃。
圆光过满缺,太阳移中昃(zè)¹
译文:月光犹有圆缺盈亏,太阳也已过中午。
注释:¹中昃:日过午而渐西斜。
不散东海金,何争西飞匿。
不散东海金,何争西飞匿。
译文:日头正旺时都没有尽情散发自己的光彩,又何必在夕阳西下时去争那些许的光辉呢?
无作牛山悲,恻怆泪沾臆。
无作牛山悲¹,恻怆泪沾臆。
译文:不要为人生的短暂而悲叹、恻怆以致泪水沾满衣襟。
注释:¹牛山悲:亦作“牛山叹”。后喻为人生短暂而悲叹。
《君子有所思行》,乐府《杂曲歌辞》旧题。在这首诗里,李白抒发了自己不得重用的无奈和愤懑,以及他“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情怀。
西塞山边白鹭飞,散花洲外片帆微。桃花流水鳜鱼肥。
西塞山¹边白鹭(lù)飞,散花洲²外片帆微。桃花流水鳜(guì)鱼肥。
译文:西塞山江边白鹭在飞翔,散花洲外江上片片白帆船在轻轻地飘动。桃花水汛期鳜鱼长得肥胖。
注释:¹西塞山:又名道士矶,今湖北省黄石市辖区之山名。²散花洲:鄂东长江一带有三个散花洲,一在黄梅县江中,早已塌没。一在浠水县江滨,今成一村。一在武昌(今湖北鄂州市)江上建“怡亭”之小岛,当地人称之为“吴王散花滩”。
自庇一身青箬笠,相随到处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自片¹一身青箬(ruò)²,相随到处绿蓑(suō)³。斜风细雨不须归。
译文:自有遮护全身的青竹壳斗笠,与斗笠相伴的还有绿蓑衣。斜风夹杂着细雨,过着乐而忘归的渔翁生活。
注释:¹片:遮盖。²箬笠:用竹篾做的斗笠。³蓑衣:草或棕作的雨衣。

  上片写黄州、黄石一带山光水色和田园风味。三幅画面组缀成色彩斑斓的乡村长卷。“西塞山”配上“白鹭飞”,“桃花流水”配上“鳜鱼肥”,“散花洲”配上“片帆微”。这就是从船行的角度自右至左依次排列为山—水—洲的画卷。静中有动,动中有静。青、蓝、绿配上白、白、白,即青山、蓝水、绿洲配上白鹭、白鱼、白帆,构成一种素雅恬淡的田园生活图,这是长江中游黄州、黄石一带特有的田园春光。

  下片写效法张志和,追求“扁舟草履,放浪山水间,与渔樵杂处”(《答李端叔书》)的超然自由的隐士生活。“自片一身青箬笠,相随到处绿蓑衣”,勾画出了一个典型的渔翁形象。“斜风细雨不须归”,描绘着“一蓑烟雨任平生”乐而忘归的田园生活情调。下片还是采用“青”(箬笠)、“绿”(蓑衣)与白(雨)的色调相配,烘托出了苏轼此时的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全词虽属隐括词,但写出了新意。所表现的不是一般自然景物,而是黄州、黄石特有的自然风光。所表现的不是一般的隐士生活情调,而是属于苏轼此时此地特有的幽居生活乐趣。全词的辞句与韵律十分和谐,演唱起来,声情并茂,富有音乐感。

参考资料:
1、 朱靖华、饶学刚、王文龙、饶晓明.历代名家词新释辑评丛书苏轼词新释辑评.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2007年1月:850-854

huànshā··--shì

西sāishānbiānbáifēisànhuāzhōuwàipiànfānwēitáohuāliúshuǐguìféi

shēnqīngruòxiāngsuídàochù绿suōxiéfēngguī

红楼别夜堪惆怅,香灯半卷流苏帐。残月出门时,美人和泪辞。
红楼¹别夜堪(kān)(chóu)(chàng)²,香灯³半卷流苏帐。残月出门时,美人和泪辞
译文:当时红楼离别之夜,令人惆怅不已,香灯隐约地映照着半卷的流苏帐。残月将落,天刚破晓时,“我”就要出门远行,美人含着泪珠为“我”送行,真是“寸寸柔肠,盈盈粉泪”的样子。
注释:¹红楼:红色的楼,泛指华美的楼房。此指官贵人家女子的闺一说犹青楼,妓女所居。²堪惆怅:堪,“那堪”的省文。此指因失意或失望而伤感、懊恼。³香灯:即长明灯。通常用琉璃釭盛香油燃点。⁴流苏帐:用彩色羽毛或丝线等制成的穗状垂饰物。常饰于车马、帷帐等物上。此指饰有流苏的帷帐。⁵残月出门时,美人和泪辞:此句是当黎明之时将要出门离去女子留着眼泪与之辞别。
琵琶金翠羽,弦上黄莺语。劝我早归家,绿窗人似花。
(pí)(pá)¹金翠羽²,弦(xián)上黄莺语。劝我早归家,绿窗³人似花。
译文:临别时为我弹奏一曲如泣如诉的乐章,那琵琶杆拨上装饰着用金制成的翠羽,雍容华贵;那琵琶弦上弹奏着娇软的莺语,婉转动人。那凄恻的音乐分明是在劝“我”早些儿回家,碧纱窗下有如花美眷在等着他。
注释:¹琵琶:初创批把。²金翠羽:指琵琶上用黄金和翠玉制成的饰物。³绿窗:绿色纱窗。指贫女的闺室。与红楼相对,红楼为富家女子闺室。据唐圭璋《唐宋词简释》记载。

  韦庄生在唐帝国由衰弱到灭亡、五代十国分裂混乱的时代。他一生饱经乱离漂泊之苦。黄巢攻破长安,他逃往南方,到处流浪。直到59岁,才结束了这漂泊流离的生活。

  这首《菩萨蛮》词,就是写作者浪迹江南一带时思乡怀念妻子的惆怅心情。

  词的上片,写离别之夜,爱人和泪送行的动人情景。

  “红楼别夜堪惆怅,香灯半卷流苏帐。”这两句写分别时的情景。回忆在朱门红楼那天告别之夜,灯光映照着半卷的挂有流苏的帐子的情景,真叫人难过极了。“流苏”,是用五彩毛羽或丝绸作成的须带或垂饰,称流苏。“半卷流苏帐”,指人还未入睡。

  “残月出门时,美人和泪辞。”次二句写情深似海,难舍难分,一直到残月将落时,爱人带着泪水,才送我离开家门,分手告别的。

  词的下片,写客地思归,由听到琵琶乐声想到所爱之人正倚窗远望,等候自己归去。

  “琵琶金翠羽,弦上黄莺语。”这两句写作者在他乡听歌女弹琵琶,弦上弹出黄莺般的音乐声。“金翠羽”本指美人的金钗,这里用以代指歌女,“黄莺语”指琵琶弹的乐声就象清脆婉转的黄莺啼般的歌声,极写琵琶声调的婉转。

  “劝我早还家,绿窗人似花。”这两句写词人由“黄莺语”联想起爱人临别时叮咛自己早日归家,想到花容月貌的爱人此时正倚窗远望,盼望归去。

  据唐圭璋《唐宋词简释》,此词又作:

  红楼别夜堪惆怅。香灯半掩流苏帐。残月出门时。美人和泪辞。

  琵琶金翠羽。弦上黄莺语。劝我早归家。绿窗人似花。

mán ·hónglóubiékānchóuchàng

wéizhuāng tángdài 

hónglóubiékānchóuchàng xiāngdēngbànjuǎnliúzhàng cányuèchūménshí měirénhuòlèi 
jīncuì xiánshànghuángyīng quànzǎoguījiā 绿chuāngrénhuā 
忆昔花间初识面,红袖半遮,妆脸轻转。石榴裙带,故将纤纤玉指偷捻,双凤金线。
忆昔花间初识面,红袖半遮,妆脸轻转。石榴裙带¹,故将纤纤玉指偷捻,双凤金线。
注释:¹石榴裙带:石榴花色的裙带,即鲜红色。
碧梧桐锁深深院,谁料得两情,何日教缱绻?羡春来双燕,飞到玉楼,朝暮相见。
碧梧桐锁深深院,谁料得两情,何日教缱(qiǎn)(quǎn)¹?羡春来双燕,飞到玉楼,朝暮相见。
注释:¹缱绻:感情融洽,难分难舍。

  这首词写男子对情人的怀念。

  上片追忆与女子初次见面的情景,由“忆昔”领起,“花间初识面”,含义有二:一是所见之地在花下;二是所见之人,面亦如花。“红袖”二句正面写女子的娇羞之态;“石榴裙带”三句写其细微动作,侧面表现她的柔媚之情。

  下片是现实的怀想,分两层写出:“碧梧”三句,念及情人深闺难出,缱绻无期;“羡春来双燕”三句,就眼前景,人与物比,羡双燕朝暮双飞,衬托自己的孤独;同时也含有双燕自由而多情,朝暮能与自己相会,而所爱之人却难相见。

míngcháo··huājiānchūshímiàn--ōuyángjiǒng

huājiānchūshímiànhóngxiùbànzhēzhuāngliǎnqīngzhuǎnshíliúqúndàijiāngxiānxiānzhǐtōuniǎnshuāngfèngjīn线xiàn

tóngsuǒshēnshēnyuànshuíliàoliǎngqíngjiàoqiǎnquǎnxiànchūnláishuāngyànfēidàolóucháoxiāngjià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