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爱筼筜竹,苍苔节节封。低枝兼雨重,密叶与烟浓。
为爱筼筜竹,苍苔节节封。低枝兼雨重,密叶与烟浓。
丹穴终栖凤,沧溟未化龙。几时裁紫玉,吹上白云峰。
丹穴终栖凤,沧溟未化龙。几时裁紫玉,吹上白云峰。
刘崧

刘崧

(1321—1381)元末明初江西泰和人,原名楚,字子高。洪武三年举经明行修,授兵部职方司郎中,迁北平按察司副使。坐事谪输作,寻放归。十三年召拜礼部侍郎,擢吏部尚书。寻致仕归。次年,复征为国子司业,卒于官。谥恭介。博学工诗,江西人宗之为西江派。有《北平八府志》、《槎翁诗文集》、《职方集》。 ▶ 1182篇诗文

猜您喜欢
人生千里与万里,黯然消魂别而已。
人生千里与万里,黯然消魂¹别而已。
译文:人生行路千万里,让人沮丧得似丢了魂的只有离别。
注释:吴季子:吴兆骞在兄弟中排行第三,故称季子。此处亦暗用吴王少子吴季札的典故,指吴兆骞的出身名门和才华出众。《公羊传》:“季子弱而才。”¹黯然销魂:心神沮丧,好象灵魂离开了躯体。
君独何为至于此,山非山兮水非水,生非生兮死非死!
君独何为至于此,山非山而水非水,生非生而死非死!
译文:您怎么弄到这样的地步,山不是山啊水不是水,生不是生啊死不是死。
十三学经并学史,生在江南长纨绮。
十三学经并学史,生在江南长纨(wán)(qǐ)¹
译文:您十三岁就学遍了经史,您在江南出生,生长在富贵人家。
注释:¹长纨绮:生长在富贵人家。纨绮:贵重的丝织品。
词赋翩翩众莫比,白璧青蝇见排诋。
词赋翩翩¹众莫比,白璧青蝇²见排诋³
译文:词赋翩翩人们都无法与之相比,可是洁白无瑕的玉石,却被苍蝇所玷污,蒙受这不白之冤。
注释:¹词赋翩翩:形容文采风流。²白璧青蝇:洁白无瑕的玉石,被苍蝇所玷污,指蒙受不白之冤。陈子昂诗:“青蝇一相点,白壁遂成冤。”青蝇:苍蝇的一种。《诗经·青蝇》:“营营青蝇,止于樊,岂弟君子,无信谗言。”后来青蝇遂被用来比喻谗言。³见排诋:受到排斥和诋毁。
一朝束缚去,上书难自理。
一朝束缚(fù)去,上书难自理¹
译文:被捆绑押走,给皇帝上书也难以给自己辩白。
注释:¹上书难自理:给皇帝上书也难以给自己辩白。理:伸张理由,辩释罪名。
绝塞千山断行李,送吏泪不止,流人复何倚。
绝塞(sài)¹千山²断行李³,送吏泪不止,流人复何倚
译文:塞外边远那千山丛中行人断绝,连押送的吏役都流泪不止,被流放的人还有什么可凭倚。
注释:¹绝塞:边塞极远的地方。²千山:在辽宁省凤城县西北,即摩天岭。³断行李:断绝行人。⁴送吏:押送流放犯人的吏役。⁵流人:被流放者,遣戍边远地区的犯人。⁶倚:依靠、仰仗、凭借。
彼尚愁不归,我行定已矣。
¹尚愁不归,我行定已矣。
译文:吏役还怕不能回去,我这次肯定已矣。
注释:¹彼:指送吏。
八月龙沙雪花起,橐驼垂腰马没耳。
八月龙沙¹雪花起,橐(tuó)驼垂腰马没耳²
译文:可怕的是八月里龙沙堆上雪花起,雪深得没过骆驼腰和马耳朵。
注释:¹龙沙:泛指塞外之地。《后汉书·班超传》:“定远慷慨,专功西遐,坦步葱、雪,咫尺龙沙。”²橐驼垂腰马没耳:形容雪深、雪没骆驼腰和马耳朵。橐驼:骆驼。
白骨皑皑经战垒,黑河无船渡者几。
白骨皑(ái)¹经战垒²,黑河无船渡者几。
译文:边塞战争的遗迹都是累累白骨,黑水河里船只顺利渡过的没有几个。
注释:¹白骨皑皑:暴露在地面上的死人骨殖白花花的。皑皑:形容洁白。²战垒:为战争构筑的工事。这里指边塞战争的遗迹。
前忧猛虎后苍兕,土穴偷生若蝼蚁。
前忧猛虎后苍兕(sì)¹,土穴²偷生若蝼蚁³
译文:前头怕遇上猛虎后面怕来苍兕,在土穴里偷生好比蝼蚁。
注释:¹苍兕:兽名,犀牛一类的野兽。²土穴:住在地窖子里。³蝼蚁:蝼蛄和蚂蚁。
大鱼如山不见尾,张鬐为风沫为雨。
大鱼如山不见尾,张鬐(qí)¹为风沫²为雨。
译文:还有那山样的大鱼不见尾,张鬐成风吐沫为雨。
注释:¹鬐:鱼脊。²沫:诞沫。
日月倒行入海底,白昼相逢半人鬼。
日月倒行入海底,白昼相逢半人鬼。
译文:日月倒行沉入了海底,白昼所见半数是人半是鬼。
噫嘻乎悲哉!生男聪明慎勿喜,仓颉夜哭良有以,受患只从读书始,君不见,吴季子!
噫嘻¹乎悲哉!生男聪明慎勿喜,仓颉(jié)²夜哭良有以,受患只从读书始,君不见,吴季子!
译文:噫嘻乎悲哉!生了聪明的男孩切奠太欢喜,仓颉造字鬼要夜哭哭得有道理,吃苦遭灾只从读书开始,君不见,我们这位吴季子!
注释:¹噫嘻:感叹词。²仓颉:传说是黄帝的史官,创造汉字的人。

  这首诗直抒对吴兆骞蒙冤遭难的无限同情,含蓄地表达了对清廷高压汉族才士的极端不满。诗中交替运用三言、五言、七言的句式,并杂用散文化的句子,时短言慷慨,时长号哀诉,百折回环,令人肝肠寸断。

  诗的开头五句,诗人饱感情笔墨,发出强烈的感叹。前两句语出南朝江淹《别赋》:“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意谓人生途中,最使人伤痛的莫过于远离故乡,告别亲人。后三句,“君独何为至于此?”是说万想不到像你这样的人,竟会落到如此地步。“山非山兮水非水,生非生兮死非死。”流放的去处穷山恶水,荒漠凄凉,你在那里将要受到种种摧残,度过那求生不得,求死不能,非人非鬼的漫长岁月。这是多么令人揪心的事。

  接着就是实写。先写吴兆骞的出身、才华和受诬。吴兆骞出身江南富贵人家,十三岁学经学史,词赋文采无人能比。正是由于才华出众而受到打击排挤。“白璧青蝇”比喻好人为谗言小人所诬一旦捆绑去了,就无法分辨,等待着的厄运是流放到行客不至的遥远边塞。

  次写吴兆骞行前情景:“送吏泪不止,流人复何倚?彼尚愁不归,我行定已矣。”押送的官吏且流泪不止,流徙者更无指望了。他尚且愁着不能归来,我这次去一定要死在成所了。这里写出了流徙者不能生还的愁苦心情。

  再次写宁古塔流放地的恶劣环境,一幅边塞荒漠可怕的图画立现眼前。“八月龙沙雪花起,橐驼垂腰马没耳”是写塞外沙漠中大雪飞舞,积雪之深。八月江南正是天高气爽,景色宜人之际,而在边塞沙漠已是冰天雪地,久居江南的吴兆骞怎能习惯如此恶劣的气候呢?“白骨皑皑经战垒,黑河无船渡者几!”这里的古战场白骨皑皑,黑龙江上无船无渡,人烟稀少。“前忧猛虎后苍兕,土穴偷生若蝼蚁。”这里有凶猛的老虎和犀牛,流徙者只能像蝼蚁一样生活在土穴中。周辉《南烬纪闻》:“北土极寒,必掘地作穴以居,深五七尺,昼夜伏其中。”这里还有可怕的鲸鱼,“大鱼如山不见尾,张鬐为风沫如雨”,翻江倒海,煞是骇人。“日月倒行入海底”,这里几乎分不清白昼黑夜,日月似乎都沉入海底了。“白昼相逢半人鬼”,白天人们相逢似人非人,似鬼非鬼。这里的流徙者过着非人般的困苦生活。

  诗的末尾,诗人发出深深的感叹。“生男聪明慎勿喜,仓颉夜哭良有以”,生了聪明的男孩也不必高兴,昔日仓颉造字有鬼夜哭真有道理。

  “受患只从读书始,君不见,吴季子!”吴季子受诬流放就是样子。生男聪明应该欢喜而不必欢喜,仓颉造字而有鬼夜哭,读书竟与受患联系在一起。这种不正常现象,正是由于统治者的残暴统治造成的。诗人在感叹中有愤怒,在愤怒中有感叹,同情与愤怒溢于言表。

参考资料:
1、 周啸天主编.元明清名诗鉴赏: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08:第569-570页
共骇群龙水上游,不知原是木兰舟。
共骇(hài)¹群龙水上游,不知原是木兰舟²
译文:在端午节这天,围在岸上的人们,惊怕地观看着群龙在水上嬉戏,不知道原来这是装饰成龙形的小船。
注释:¹骇:惊骇。²木兰舟:这里指龙舟。
云旗猎猎翻青汉,雷鼓嘈嘈殷碧流。
云旗猎猎翻青汉¹,雷鼓嘈(cáo)嘈殷(yīn)²碧流。
译文:船上彩旗猎猎作响震纪空中翻飞,敲响的锣鼓喧闹,清清的水流。
注释:¹青汉:云霄。²殷:震动。
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
屈子冤魂终古¹在,楚乡遗俗至今留。
译文:从古到今屈原的冤魂不散,楚国的风俗至今仍存。
注释:¹终古:从古至今。
江亭暇日堪高会,醉讽离骚不解愁。
江亭暇(xiá)¹堪高会²,醉讽离骚不解愁。
译文:闲暇的日子正适合在江亭喝酒聚会,诵读《离骚》,哪觉得其中的忧愁。
注释:¹暇日:空闲。²高会:指端午节会船竞渡。

  《午日观竞渡》是明代边贡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从端午节期间戏水,赛龙舟的风俗开始写起,触景生情,表明了对屈原的思念,对异乡的端午风俗的赞同,在闲暇的日子里总会有一丝丝闲愁。

  首联是写端午节人们观看赛龙舟的场景。表现了端午节时期热闹的场面。

  颔联全面描写了龙舟的装饰,赛龙舟的热闹场面。

  颈联进而转向了对屈原的思念。在端午节这天,人们都会祭念屈原。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风俗至今仍然存在。

  尾联直接抒情,诵读《离骚》,吐露了诗人生活中的淡淡哀愁。

  这首诗沉稳平淡,风格朴质,包含着诗人对爱国民众英雄的崇敬心情。

guānjìng

biāngòng míngdài 

gònghàiqúnlóngshuǐshàngyóu zhīyuánshìlánzhōu 
yúnlièlièfānqīnghàn léicáocáoyīnliú 
yuānhúnzhōngzài chǔxiāngzhìjīnliú 
jiāngtíngxiákāngāohuì zuìfěngsāojiěchóu 
山前灯火欲黄昏,山头来去云。鹧鸪声里数家村,潇湘逢故人。
山前灯火欲黄昏,山头来去云。鹧(zhè)(gū)声里数家村¹,潇(xiāo)²逢故人。
译文:山前灯火闪烁,快到黄昏,山头上飘来飘去的是朵朵浮云。鹧鸪声响起的地方住着数户山村人家,我在冷清的潇湘道上喜逢云人。
注释:¹数家村:几户人家的村落。²潇湘:湖南省的潇水和湘江,这里指湖南。
挥羽扇,整纶巾,少年鞍马尘。如今憔悴赋招魂,儒冠多误身。
挥羽扇,整纶(guān)¹,少年鞍(ān)马尘²。如今憔悴³赋招魂,儒冠多误身
译文:少年时也曾学周瑜手执羽扇,头戴纶巾,风度潇洒镇定自若地指挥千军万马与敌鏖战。如今虽然憔悴落魄,但我要像宋玉那样作《招魂》赋招回失去的灵魂,自古以来书生多是无用之辈,读书多反而误了自身。
注释:¹纶巾:有青丝带的帽子。羽扇纶巾是魏晋时代“儒将”的服饰。²鞍马尘:指驰骋战马。³憔悴:指衰老。⁴儒冠:读书人戴的帽子,指代书生。⁵身:自己。

  上阕头两句,通过描写昏暗浮动的景象,来衬托作者飘然不定的心理状态。公元1176年(淳熙三年),作者由江西提点刑狱调任京西转运判官,次年又调任江陵知府兼湖北安抚使,辗转又调任湖南。南宋议和派当权后,排斥忠良,陷害贤能,使得朝政黑暗,词人抗金救国的理想,难于实现。因此他在另一首词中写道:“聚散匆匆不偶然,二年历遍楚山川。”(《鹧鸪天·离豫章别司马汉章大监》)而此词的这两句,用昏暗的夜色,与山头飘来飘去的浮云,构成一种暗淡浮动的意象,巧妙地与词人的心理状态结合。首句“欲”字,用得绝妙,写出了夕阳似落非落、夜幕似降非降的霎那之间的景象。这两句笔法纯熟,自然天成,把山村的景象,和盘托出。

  第三句,在心理描写上,比前两句又深了一层。古人认为,鹧鸪的叫声,好似“行不得也哥哥”,令人寒心。作者黄昏的山村,听见“鹧鸪声”,是在表现他对前途的忧虑,衬托他的凄凉心境。第四句笔锋陡然一转,写词人遇见老友——张处父,立即转忧为喜,气氛也随着由沉闷转为轻松愉快。“潇湘逢故人”,化用梁代柳恽的诗句“洞庭有归客,潇湘逢故人”(《江南曲》),承上启下,紧扣词题。

  下阕全用典故,上承“潇湘逢故人”一句,写作者见到友人,不免要倾诉衷肠,回首往事。下阕前三句回忆,作者借三国时手持羽扇、头戴纶巾、指挥三军的周瑜(《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提到)的潇洒形象,巧妙地比喻他当年抗击金兵时的潇洒风度。词人抚今思昔,心潮澎湃,不胜感慨。他当年渡淮南归,正是为了在恢复事业中干出一番轰轰烈烈的业绩。不料后来屡遭排斥,频繁调任,抗金的奏策,如同废纸一样,无人问津,因而,他发出“英雄千古,荒草没残碑”(《满庭芳·和洪丞相景伯韵》)的悲鸣。

  “如今憔悴赋招魂,儒冠多误身”两句,是词人蘸着血和泪写的,向南宋议和派迫害爱国志士提出强烈控诉,表现出作者极其痛苦和复杂的心情。词人认为,他之所以会弄到如此丧魂落魄、疲惫不堪的境地,大概由于自己是个儒生的缘故。似乎,他百思不得其解。“招魂”,是《楚辞》的篇名,词人使用此典故,表明自己满腹哀怨牢骚。“儒冠多误身”,是借用杜甫的诗句“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来表现自己落魄蹉跎的遭遇。最后两句,语调低沉,感情凄怆,读之令人垂泪,引起了对词人的无限同情。

参考资料:
1、 周汝昌 .《唐宋词鉴赏辞典 南宋、辽、金》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8 :1513-1514 .

ruǎnlángguī··lěiyángdàozhōngwèizhāngchùtuīguān--xīn

shānqiándēnghuǒhuánghūnshāntóuláiyúnzhèshēngshùjiācūnxiāoxiāngféngrén

huīshànzhěnglúnjīnshǎoniánānchénjīnqiáocuìzhāohúnguānduōshēn

去年中秋阴复晴,今年中秋阴复阴。
去年中秋阴复晴,今年中秋阴复阴。
译文:去年中秋节先是阴云密布,但最终天晴见月,今年中秋却始终阴云满天。
百年好景不多遇,况乃白发相侵寻。
百年好景不多遇,况乃¹白复相侵寻。
译文:人的一生,本来中秋圆月的美景就看不到多少次,更何况一个人头上的白复越来越多。
注释:¹况乃:何况;况且。
吾心自有光明月,千古团圆永无缺。
吾心自有光明月,千古团圆永无缺。
译文:不过我的心中自有一轮光明的圆月,千古常在,永不缺独。
山河大地拥清辉,赏心何必中秋节。
山河大地拥清辉¹,赏心何必中秋节。
译文:山河大地都沐浴在它的光辉之下,这等快乐,不必非要在中秋才有。
注释:¹清辉:指皎洁的月光。

zhōngqiū

wángshǒurén míngdài 

niánzhōngqiūyīnqíng jīnniánzhōngqiūyīnyīn 
bǎiniánhǎojǐngduō kuàngnǎibáixiāngqīnxún 
xīnyǒuguāngmíngyuè qiāntuányuányǒngquē 
shānyōngqīnghuī shǎngxīnzhōngqiūjié 
南山何其悲,鬼雨洒空草。
南山¹何其悲,鬼雨²洒空草³
译文:终南山上荒凉的景象多么悲凄,鬼雨洒落在空净的草地之上。
注释:¹南山:此指终南山,即秦岭山脉,横亘关中南面,西起秦陇,东彻陕西蓝田,凡长安以南诸山,皆属终南范围。²鬼雨:因死亡者的腐恶气味弥漫而降下的雨。³空草:空净的草野。
长安夜半秋,风前几人老。
长安夜半秋,风前几人老¹
译文:长安秋夜飘忽的霖雨带来阵阵寒意,在这寒风前多少魂灵离去。
注释:¹老:死,老死。
低迷黄昏径,袅袅青栎道。
低迷¹黄昏径²,袅(niǎo)³青栎(lì)
译文:在幽暗的小径上,有夹道的青栎为它们送行。
注释:¹低迷:昏暗迷离。²径:小道。³袅袅:风摇树木状。⁴青栎道:植有栎木行道树的道路。栎,落叶乔木,叶子长椭圆形,木坚可做枕木。。
月午树无影,一山唯白晓。
月午¹树无影²,一山唯白晓³
译文:在青冥的天空中,有惨白的月亮为它们照明。
注释:¹月午:指月到中天,月光直照。²树无影:“无”字《汇解》本作“立”,据宋刊本、金刊本、日本内阁文库本改。因月光垂直照下,故后有“树无影”之说。³惟白晓:指月光照得南山一片凄淡虚白,如同天晓。
漆炬迎新人,幽圹萤扰扰。
漆炬¹迎新人²,幽圹(kuàng)³扰扰
译文:那一排排坟茔早已燃起漆灯迎接新亡之人,就像萤火虫在幽暗的圹穴前纷乱飞舞。
注释:¹漆炬:漆灯,这里指鬼火、磷火。²新人:新死者。³圹:墓穴。⁴萤:亦指磷火。⁵扰扰:纷乱的样子。

  这首诗抒写死葬之悲。南山在诗中俨然便是一处亘古坟场,是众生最终归宿的象征,那儿到处浮动着森然鬼气。钱钟书称赏李贺“咏鬼诸什”“意境阴凄,悚人毛骨”,“幻情奇彩,前无古人”,《谈艺录》所举数篇例证中就有这《感讽》第三首。

  诗歌首句一“悲”字,为全篇定下悲戚哀怨的基调,隐见长吉内心的生命忧惧。此时“鬼雨”破空而来,洒落在空净的草地之上,顿使生人感受到它胁逼的力量。“鬼”“雨”二字如此搭配为长吉所独创,这个新造词意在表明由于死者之多,其腐恶气味不断弥漫,竟至形成“鬼雨”到处飘洒,如是则愈能显出作者对死亡的厌患。“长安夜半秋”忽又明确交待时地季节,长安可凭以确定南山的方位,“秋”之季度则实为此诗的底色,秋的衰变、秋的萧杀,自然引出了下句的“风前几人老”。

  正因为秋风催人衰老逝去,诗人既而想象初丧者通过青栎道入山走向墓地的凄凉情景。安昏的山路上,光线昏暗低迷,两旁是栎树在风中摇摆;这时秋月正明,投射下惨白的月光,照得一山虚明如晓,由于月处中天,树影凝聚于树冠之下如同没有影子一般,益发森怖可畏。终于到达目的地了:但见磷火荧荧宛若漆灯迎接新亡之人,就好像萤火虫在幽暗的圹穴前纷乱飞舞,令人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无论谁只要达于此地,即走完了人生的全部旅程,而后伴随着他的便是永恒的暗夜和死寂。

  此诗造语炼词,颇为讲究,正所谓“不犯俗尘,人情鬼语”(刘辰翁《笺注评点李长吉歌诗》),诸如“鬼雨”二字的新创,“月午树无影”的奇幻境象,“漆炬迎新人”的幽僻惊悚,皆是长吉呕心镂骨、凿险追幽之处。清牟愿相评李贺诗“如雨洗秋坟,鬼灯如月”(《小澥草堂杂论诗》),牟氏评语所用文学意象正是来自此诗。

参考资料:
1、 闵泽平.李贺全集汇校汇编汇评.武汉:崇文书局,2015:169-177
2、 周啸天 等.唐诗鉴赏辞典补编.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560-562
3、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1026-1027
4、 吉新宏.观望者:现实秩序中的李贺.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1):52-56
5、 钱钟书.谈艺录.北京:中华书局,1984:47

gǎnfěngshǒu ·sān

 tángdài 

nánshānbēi guǐkōngcǎo 
chángānbànqiū fēngqiánrénlǎo 
huánghūnjìng niǎoniǎoqīngdào 
yuèshùyǐng shānwéibáixiǎo 
yíngxīnrén yōukuàngyíngrǎorǎo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