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寒绝。江城待得花枝发。欲知此夜碧天阔。
东风寒绝。江城待得花枝发。欲知此夜碧天阔。

zuìluò--chénsānpìn

dōngfēnghánjuéjiāngchéngdàihuāzhīzhītiānkuò

陈三聘

陈三聘

陈三聘,宋代诗词家。约公元一一六二年前后在世。字梦弼(或写作“㢸”),南宋吴郡(今苏州)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宋高宗绍兴末前后在世。生平事迹无考。工词,有《和石湖词》一卷,入选《强村丛书》传于世。 ▶ 82篇诗文

猜您喜欢
唤起窗前尚宿酲,啼鹃催去又声声。
唤起¹窗前尚宿酲(chéng)²,啼鹃³催去又声声。
译文:被窗前的鸟儿啼鸣声唤醒,还带着昨夜未消的酒意,杜鹃鸟又在声声催促着我归去。
注释:¹唤起:韩愈有《赠同游》诗:“唤起窗全曙,催归日未西。”黄庭坚认为“唤起”和“催归”是二鸟名。唤起,声如络丝,圆转清亮,偏于春晓鸡。催归,即杜鹃鸟。然“唤起”亦不一定要坐实为鸟名。²酲:喝醉了神志不清。³啼鹃:传说杜鹃鸟的啼声好像“不如归去”,故曰“催去”。
丹青旧誓相如札,禅榻经时杜牧情。
丹青¹旧誓相如²(zhá),禅榻³经声杜牧情。
译文:那坚贞不渝的旧日的誓言,虽然还留在像司马相如写的优美的书札中;但历时经久,少日青春,终归空寂之境。
注释:¹丹青:丹砂和青两种可作颜料的矿物。因其色不易泯灭,故常以喻坚贞不渝。阮籍《咏怀》诗:“丹青著明誓,永世不相忘”。²相如:司马相如。汉代有名的辞赋家,他曾以琴声挑逗卓文君私奔。³禅榻:和尚坐禅的床。杜牧《醉后题侩院》诗:今日鬓丝禅榻畔,茶烟轻飏落花风。”以谓少日青春,终归空寂之境。
别后相思空一水,重来回首已三生。
别后相思空一水,重来回首已三生¹
译文:离别之后,隔着盈盈一水,枉自千万遍相思。今日重游旧地,回首往事,彷佛已隔三生了。
注释:¹三生:即“三世”,佛教用语。指前生、今生、来生。唐代有三生石上旧姻缘的传说。
云阶月地依然在,细逐空香百遍行。
云阶月地¹依然在,细逐空香²百遍行。
译文:当时相会的地方依然如故,我追寻着那已消失在空中的馀香,百遍巡行,低徊不已。
注释:¹云阶月地:苏轼诗:“月地云阶漫一樽,玉奴终不负东昏。”²空香:指在空中若有若无、难以追寻的馀香。

  《感旧》一类的题目通常是写重经某地、因追忆平生一段经历而引发的感触,离黄景仁(字仲则)时代最近的名作是吴梅村的《琴河感旧》四首,系梅村偶过常熟,好事的东道主知道他和名妓卞玉京有一段情缘,遂使人邀卞玉京前来相见,梅村即席为赋四律。其事哀感顽艳,其诗凄婉动人,故其事与诗喧传一时。“却悔石城吹笛夜,青骢容易别卢家”,“缘知薄倖逢应恨,恰便多情唤却羞”,“青山憔悴卿怜我,红粉飘零我忆卿”等句,后来都成为脍炙人口的名句。

  仲则这组七律显然也是重经旧地,为感念一段旧情而作,但写作时间、地点均不详。郁达夫的小说《采石矶》曾演绎其本事:“······这样的叹了一声,远远的向东天一望,他的眼睛,忽然现了一个十六岁的伶俐的少女来。那时候仲则正在宜兴氿里读书,他同学的陈某、龚某都比他有钱,但那少女的一双水盈盈的眼光,却只注视在瘦弱的他的身上。他过年的时候因为要回常州,将别的那一天,又到她家里去看她,不晓是什么缘故,这一天她只是对他暗泣而不多说话。同她痴坐了半个钟头,他已经走到门外了,她又叫他回去,把一条当时流行的淡黄绸的汗巾送给了他。这一回当临去的时候,却是他要哭了,两人又拥抱着痛哭了一场,把他的眼泪,都揩擦在那条汗巾的上面。一直到航船要开的将晚时候,他才把那条汗巾收藏起来,同她别去。这一回别后,他和她就再没有谈话的机会了。他第二回重到宜兴的时候,他的少年悲哀,只成了几首律诗,流露在抄书的纸上。”这几首律诗便是《感旧》。

  这情景当然是郁达夫想象的虚构,其实诗中追怀的女子绝不可能是宜兴的那个女子,那据说是他姑母的侍婢。而这个女子,从首章“大道青楼望不遮,年时系马醉流霞”一联来看,显然不是良家女子,诗中再三用杜牧在扬州的典故,正取唐于邺《扬州梦记》所载情节。据李斗《扬州画舫录》卷九《小秦淮录》载:“珍珠娘,姓朱氏,年十二,工歌。继为乐工吴泗英女。染肺疾,每一禅杓,落发如风前秋柳。揽镜意慵,辄低亚自怜。阳湖黄仲则见余每述此境,声泪齐下。美人色衰,名士穷途,煮字绣文,同声一哭。”仲则于朱氏用情如此之深,《感旧》四首是否即追怀其人呢?考虑到这组诗编次于康熙三十三年(1768)秋的《观潮行》(客有不乐游广陵)之前,可以推断是同时的作品。重经故地,斯人已嫁,一段情缘失之交臂,仲则不由得因自己当时“无坚约”而深憾不已:“珊瑚百尺珠千斛,难换罗敷未嫁身!”

  四章的内容都很清楚,但并不依时间顺序排列。首章忆初相见,春风得意;次章追寻旧迹,无限怅惘;三章感念其人,暗寓自责;末章遥想此后情怀,憾恨不已。相比之下,首章仅“风前带是同心结,杯底人如解语花”一联,风情旖旎,全篇平平;三、四两章取意造语都较成熟,没什么出色之处。只有次章缠绵悱恻,最为动人。

  首联承前篇“杯底人如解语花”之句,写又是同样的早晨,带着未解的宿酲匆匆离去。“唤起”昔日是心爱的女子,此刻却是谁呢?两句明显脱胎于韩愈《赠同游》“唤起窗全曙,催归日未西”一联。宋代黄庭坚说“唤起”和“催归”都是鸟名(见《冷斋夜话》),未免有点牵强,但这里“啼鹃催去”仍寓催归之意。历来不是传说杜鹃的啼声像“不如归去”吗?仲则正取此意。“又声声”暗示了一个今昔相似的情境,物是人非之感尽在言外。

  “丹青旧誓”本自阮籍《咏怀》“丹青著明誓,永世不相忘”,比较清楚,但“相如札”意思较曲。司马相如事迹中与“札”有关的,只有《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所载:“相如既病免,家居茂陵。天子曰:司马相甚,可往从悉取其书;若不然,后失之矣。使所忠往,而相如已死,家无书。问其妻,对曰:“长卿固未尝有书也。时时著书,人又取去,即空居。长卿未死时,为一卷书,曰有使者来求书,奏之。无他书。”其遗札书言封禅事,奏所忠。忠奏其书,天子异之。”看来相如札只能作遗札理解,那就是说书写誓约的情书并未寄出,将来只能留做遗札交给她。这正印证了次章的“无坚约”。“禅榻”句又取杜牧《题禅院》“今日鬓丝禅榻畔茶烟轻扬落花风”之意,写自己带醉归去,途经禅寺时的失意情怀。《感旧》四章中用了三次杜牧的典故,表达三层意思:首章“匆匆觉得扬州梦”是前缘如梦的失落感,“多缘刺史无坚约”是失之交臂的内疚,而“禅榻经时杜牧情”则是少年早衰的心境。这里为什么特地要提到“禅榻经时”?当时实有依寺休憩的经历固然是一个原因,但更主要的还是杜牧诗中空虚无聊的意绪,十分切合仲则当时的心境,让他产生强烈的共鸣。仲则显然熟读过《樊川集》,杜牧那股俊爽英发之气,那种怀才不遇的落寞心境,也是时常弥漫在他诗中的固有情调。但他天性中终究少一分杜牧的洒脱,所以总不免因执着而遭受情感的煎熬。

  与那女子别后,所隔不过一水,却再无相见之缘。故而重游故地,竟有恍如隔世的感觉。颈联两句用字都很平常,却极具抒情的力量。上句言“空”、言“一水”,都有往小里说的意思,但由于“一水”积淀着《古诗》“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的意味,与“空”相连反更强化了隔绝之感、茫然之感。而下句通过“回首”这瞬间的动作,将为时不久的重来与佛家前世、今生、来世的漫远相提并论,又构成巨大的语言张力,造成震撼人心的强烈效果,也将作者怅惘失意的心情抒发尽至。

  结联情绪由怅惘向眷恋转化,以一个痴情的动作结束全诗。“云阶月地”取自杜牧《七夕》:“云阶月地一相过,未抵经年别恨多。”也可能与牛僧孺《周秦行纪》所载“香风引到大罗天,月地云阶拜洞仙”句有关,用以描写眼前的庭院和阶除,平添一层幽美脱俗的诗意,同时也暗示了当时两人看云步月的美好时光。如今人去楼空,只有庭院如故,诗人一遍遍踱步往来,细细地寻索斯人留散的余香。这里不说“余香”,而言“空香”,既言散布在空气中,又有若有若无之意,再添加一个“细逐”的身姿,一个“百遍”的不甘,就生生刻画出一个执着而痴情的诗人形象。

  仲则诗最动人之处就在这里,他让我们知道一种情感、一种心境、一种态度,会化作何等令人刻骨铭心的样态。他最为人传诵的名句不正是这类的吗?“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悄立州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缠绵思尽抽残茧,宛转心伤剥后蕉”。自古以来,善于写情的诗人很多,但像黄仲则这样善于刻画情“态”的诗人,却不多见吧?

捣麝成尘香不灭,拗莲作寸丝难绝。
捣麝(shè)¹成尘香不灭,拗(ǎo)²³作寸丝难绝。
译文:麝香捣成粉尘香不灭,莲藕折成寸断丝难绝。
注释:达摩支曲:乐府舞曲名。摩,一作“磨”。又名《泛兰丛》。¹麝:麝香,麝腹部香腺分泌物,此物香味浓烈,为上等香料。²拗:折断。³莲:莲藕。⁴丝:莲藕之丝,与“思”谐音。
红泪文姬洛水春,白头苏武天山雪。
红泪¹文姬(jī)²洛水春³,白头苏武天山雪
译文:文姬的血泪如洛水春汛,苏武白头似天山雪峰。
注释:¹红泪:血红的眼泪。²文姬:汉末女作家蔡琰的字。³洛水春:是用春天的洛水比喻(夸张)蔡文姬流也流不完的泪水。⁴苏武:西汉杜陵人,字子卿,汉武帝天汉元年(前100),他奉使出使匈奴,被匈奴扣留。⁵天山雪:比喻苏武的满头白发如天山的霜雪。
君不见无愁高纬花漫漫,漳浦宴馀清露寒。
君不见无愁高纬¹花漫漫²,漳(zhāng)(pǔ)³宴馀清露寒。
译文:不见无愁天子尽欢宴,宴后津水之滨清露寒。
注释:¹无愁高纬:“无愁天子”高纬。高纬,北齐后主,一位荒淫的亡国之君。²花漫漫:指其奢侈无度的生活。漫漫,无边无际。³漳浦:漳水之滨,此处指漳水之滨的邺城。漳,漳水,源出山西,流经邺城(今河北省临漳县)。浦,水边。
一旦臣僚共囚虏,欲吹羌管先汍澜。
一旦臣僚共囚虏,欲吹羌管先汍(wán)¹
译文:一旦君臣被虏成囚徒,要吹羌管不禁泪涟涟。
注释:¹汍澜:流泪的样子。
旧臣头鬓霜华早,可惜雄心醉中老。
旧臣¹头鬓(bìn)霜华早²,可惜雄心醉中老。
译文:北齐老臣过早添白发,可惜醉梦之中度残年。
注释:¹旧臣:指高纬的祖、父两代遗留下来的老臣。²霜华早:指由于忧愤而过早地白了头发。华,一作“雪”。
万古春归梦不归,邺城风雨连天草。
万古春归梦¹不归,邺城风雨连天草。
译文:人说自古春回梦不回,只见邺城风雨草连天。
注释:¹梦:指高纬奢侈无度的生活。

  这是一首入律的七言古风,全诗十二行,以韵脚转换为标志,分为三层。

  “捣麝成尘香不灭,拗莲作寸丝难绝”。这两个比喻句,与李商隐“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同一机杼。“捣麝成尘”、“拗莲作寸”,显示所受戕害凌迟之难忍。但尽管如此,仍然“香不灭”、“丝难绝”,尤见情意绵邈,之死靡它。然而这所咏相思,却非儿女私情。三、四两句“红泪文姬洛水春,白丝苏武天山雪”,均为倒文,意思是:文姬红泪如洛水春汛,苏武白丝似天山雪峰。天山与洛水,一在塞北,一在中原,两句互文见义,同是身在匈奴,心在汉朝的意思;血泪如涣涣春水,白丝似皑皑雪山,则以富于浪漫色彩的奇想,极写苦恋父母之邦的浩茫心事。以上是诗的第一层,借比喻、典故,渲染故国之思,是进入正题前的序曲。

  第二层四句:“君不见无愁高纬花漫漫,漳浦宴馀清露寒。一旦臣僚共囚虏,欲吹羌管先汍澜。”运用对比手法,写高纬纵欲亡国,是全诗的主体。“君不见”,是七言古诗的句首语,用在首句或关键处,起呼告及引起注意的作用。这一层,前两句写齐亡以前。“无愁”,讥讽高纬临危苟安,终日耽于淫乐:“花漫漫”,形容豪华奢靡,一片花花世界。齐都邺城临漳水,故云“漳浦”;宴余夜深,清露生寒,既表现宫廷饮宴之无度,又借宴后的沉寂反衬宴时的热闹,令人想像那灯红酒绿、鼓乐喧阗的狂欢场面和主醉臣酣、文恬武嬉的末世景象,终究不无终了之时。后两句写齐亡之后,高纬君臣在长安为北周阶下囚,终日忍辱饮恨,往事不堪回首;偶以羌笛寻乐,也只是徒然引起漳浦旧梦,曲未成而泪先流。汍澜,承“红泪文姬洛水春”行文,意谓高纬在北国的处境比蔡文姬在匈奴更加难堪。

  第三层前两句“旧臣丝鬓霜华早,可惜雄心醉中老”,照应“白丝苏武天山雪”,写北齐遗民的亡国之恨。当年那些邺都旧臣,空怀复国之心,苦无回天之力,只好深居醉乡,借酒浇愁,一任岁月蹉跎,早生华发,着实可叹可怜。后两句“万古春归梦不归,邺城风雨连天草”,暗示忧劳兴国、逸豫亡身的道理,万古皆然,对晚唐统治者敲起警钟。年复一年,代复一代,自然界的春天岁岁如期归来,邺城繁华的春梦却一去不返,唯见连天荒草在凄风冷雨中飘摇,与当年“无愁高纬花漫漫,漳浦宴馀清露寒”的盛况互相映衬,令人油然而兴今昔沧桑的慨叹,并从中悟出盛衰兴亡之理。全诗以景物描写作尾声,含有余音不尽的妙趣。

  这首诗对腐败的晚唐统治集团不失为一剂有力的针砭,不过这种针砭并未引起统治集团的警醒。

  这首七古在艺术上的一个显著特点,是缘情造境,多方烘托。诗的主旨在于揭示高纬亡齐的历史教训,而歌咏此事的诗句却只有六句,下余六句,开丝四句和结尾二句都是为渲染亡国之恨而层层着色的:先以麝碎香存、藕断丝连的比兴,写相思的久远;再用蔡文姬、苏武羁留匈奴的典故,写故国之思的痛切;而在叙述北齐亡国的血泪遗事之后,更越世代而下,以“邺城风雨连天草”的衰败景象,抒写后人的叹惋感伤。这样反复地烘托渲染,从时间、空间、情思各方面扩展意境,大大丰富了诗的形象,增强了抒情色彩和感染力量。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1108-1109
2、 尚作恩 等.晚唐诗译释: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7:124-128
3、 吉林大学中文系.唐诗鉴赏大典(十一):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93-95
4、 刘学锴.温庭筠诗词选:中州古籍出版社,2011:117-120
携手江村,梅雪飘裙。情何限、处处消魂。故人不见,旧曲重闻。向望湖楼,孤山寺,涌金门。
携手江村,梅雪飘裙¹。情何限²、处处消魂³。故人不见,旧曲重闻。向望湖楼,孤山寺,涌金门
译文:正值梅花似雪,飘沾衣襟的时候,和老朋友携手到城外游春。回忆旧地,处处黯然伤神,无限愁苦。去年的同游之人已不在眼前,每当吟诵旧曲之时,就想起望湖楼、孤山寺、涌金门那些诗酒游乐的地方。
注释:¹梅雪飘裙:梅花飘雪,洒落在同行歌妓的衣裙上。²何限:犹“无限”。³消魂:魂魄离散,形容极度愁苦的状态。⁴故人:指陈述古。⁵望湖楼:又名看经楼,在杭州。⁶孤山寺:寺院名,又叫广化寺、永福寺,在杭州孤山南。⁷涌金门:杭州城之正西门,又名丰豫门。
寻常行处,题诗千首,绣罗衫、与拂红尘。别来相忆,知是何人?有湖中月,江边柳,陇头云。
寻常行处¹,题诗千首,绣(xiù)罗衫²、与拂红尘³。别来相忆,知是何人?有湖中月,江边柳,陇(lǒng)头云。
译文:那时游乐所至,都有题诗,不下千首;到如今这些诗上都已落满了灰尘,得用绣罗衫去拂净才能看清。自离开杭州后有谁在思念我呢?当然是往日的友人了。还有西湖的明月,钱塘江边的柳树,城西南诸山的名胜景物呢!
注释:¹寻常行处:平时常去处。²绣罗衫:丝织品做的上衣。³拂红尘:用衣袖拂去上面的尘土。⁴湖:指杭州西湖。⁵陇:小山丘,田埂。

  这首词表现了苏轼对杭州诗友的怀念之情。

  作者以追念与友人“携手江村”的难忘情景开始,引起对友人的怀念。风景依稀,又是一年之春了。去年初春,苏轼与陈襄曾到杭州郊外寻春。苏轼作有《正月二十一日病后述古邀往城外寻春》诗,陈襄的和诗有“暗惊梅萼万枝新”之句。词中的“梅雪飘裙”即指两人寻春时正值梅花似雪,飘沾衣裙。友情与诗情,使他们游赏时无比欢乐,消魂陶醉。“故人不见”一句,使词意转折,表明江村寻春已成往事,去年同游的故人不在眼前。每当吟诵寻春旧曲之时,就更加怀念了。作者笔端带着情感,形象地表达了与陈襄的深情厚谊。顺着思念的情绪,词人更想念他们在杭州西湖诗酒游乐的地方——望湖楼、孤山寺、涌金门。这三处都是风景胜地。词的下片紧接着回味游赏时两人吟咏酬唱的情形:平常经过的地方,动辄题诗千首。“寻常行处”用杜甫《曲江二首》“酒债寻常行处有”字面,“千首”言其多。他们游览所至,每有题诗,于是生发出下文“绣罗衫、与拂红尘”的句子。“与”字下省去宾语,承上句谓所题的诗。这里用了个本朝故事。宋吴处厚《青箱杂记》卷六载:“世传魏野尝从莱公游陕府僧舍,各有留题。后复同游,见莱公之诗已用碧纱笼护,而野诗独否,尘昏满壁。时有从行官妓颇慧黠,即以袂就拂之。野徐曰:‘若得常将红袖拂,也应胜似碧纱笼。’莱公大笑。”宋时州郡长官游乐,常有官妓相从。“绣罗衫”,如温庭筠《菩萨蛮》“新贴绣罗襦”,为女子所服。这一句呼应陈襄前诗,也就是唤起对前游的回忆。词意发展到此,本应直接抒写目前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了,但作者却从另一角度来写。他猜想,自离开杭州之后是谁在思念他。当然不言而喻应是他作此词以寄的友人陈襄了。然而作者又再巧妙地绕了个弯子,将人对他的思念转化为自然物对他的思念。“湖中月,江边柳,陇头云”不是泛指,而是说的西湖、钱塘江和城西南诸名山的景物,本是他们在杭州时常游赏的,它们对他的相忆,意为召唤他回去了。同时,陈襄作为杭州一郡的长官,可以说就是湖山的主人,湖山的召唤就是主人的召唤,“何人”二字在这里得到了落实。一点意思表达得如此曲折有致,遣词造句又是这样的清新蕴藉,借用辛稼轩的话来说:“看使君,于此事,定不凡。”(《水调歌头·送郑厚卿赴衡州》)

  苏轼在杭州时期,政治处境十分矛盾,因反对新法而外任,而又得推行新法。他写过许多反对新法的诗歌,“托事以讽,庶几有补于国”;又勤于职守,捕蝗赈饥,关心民瘼,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因法以便民”。政事之余,他也同许多宋代文人一样,能很好安排个人生活。这首《行香子》正是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宋代士大夫的生活,不仅表现了与友人的深厚情谊,也流露出对西湖自然景物的热爱。《行香子》是他早期的作品之一,它已突破了传统艳科的范围,无论在题材和句法等方面都有显见的以诗为词的特点。这首词虽属酬赠之作,却是情真意真,写法上能从侧面入手,词情反复开阖,抓住了词调结构的特点,将上下两结处理得含蓄而有诗意,在苏轼早期词中是一首较好的作品。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 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708-710
2、 朱靖华.苏轼词新释辑评:中国书店,2007:166-169
3、 刘石 等.宋词鉴赏大辞典:中华书局,2011:202-204
4、 刘默.宋词鉴赏大全集:中国华侨出版社,2012:168-169

子之丰兮,俟我乎巷兮,悔予不送兮。
子之丰¹兮,俟(sì)²我乎巷³兮,悔予不送兮。
译文:难忘你人物好丰采,你曾在巷中久等待,没跟你同走悔不该。
注释:¹丰:丰满,标致,容颜美好貌。²俟:等候。³巷:里中道,即胡同。⁴予:我,此处当是指“我家”。⁵送:从行,送女出嫁。致女曰送,亲迎曰逆。
子之昌兮,俟我乎堂兮,悔予不将兮。
子之昌¹兮,俟我乎堂²兮,悔予不将³兮。
译文:难忘你健美好身材,你曾在堂中久等待,没和你同去悔不该。
注释:¹昌:体魄健壮,棒。²堂:客厅,厅堂。³将:同行,或曰出嫁时的迎送。
衣锦褧衣,裳锦褧裳。叔兮伯兮,驾予与行。
衣锦¹(jiǒng)²衣,裳(cháng)³锦褧裳。叔兮伯兮,驾予与行(háng)
译文:锦缎衣服身上穿,外面罩着锦绣衫。叔呀伯呀赶快来,驾车接我同回还。
注释:¹锦:锦衣,翟衣。²褧:妇女出嫁时御风尘用的麻布罩衣,即披风。³裳:古代指遮蔽下体的衣裙。⁴叔、伯:此指男方来迎亲之人。⁵驾:驾车。古时结婚有亲迎礼,男子驾车至女家,亲自迎接女子上车,一起回夫家。⁶行:往。
裳锦褧裳,衣锦褧衣。叔兮伯兮,驾予与归。
裳锦褧裳,衣锦褧衣。叔兮伯兮,驾予与归¹
译文:外面罩着锦绣衫,锦缎衣服里面穿。叔呀伯呀赶快来,驾车接我同归还。
注释:¹归:回。一说指女子出嫁归于男子之家。

  《郑风·丰》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是个屈从父母意志的弱女子,她没有对抗父母的干涉。她的遭遇是不幸的,也是值得人们深深同情的。虽然,她未能与心上人结合,但她对心上人的挚爱之情却丝毫没有被时间冲淡,反而更加深切了。在她的脑海里,爱人的容貌是那样的丰满美好,体魄是那样的健壮魁伟。想起这些,她的心中充满了无法消解的悔恨之情!当年的情景历历在目:那时候爱人在巷口、在堂上等她去成亲,幸福生活仿佛在向她招手。但却因父母的变卦,最终她没有能跟他走。如今悔恨之余,她要作最后的努力,呼唤爱人重申旧盟。她幻想自己穿上了盛装,打扮得漂漂亮亮的,迫不及待地呼唤男家快来人驾车迎接她过门去成亲。这种由满腹悔恨引起的对幸福生活无限向往的强烈感情,在诗中表现得可谓淋漓尽致。

  诗中抒情主人公对幸福生活的强烈向往,在现实中是一种无望的追求。她其实并没有找到越过急流险滩通向幸福彼岸的渡船。在诗中,读者充分了解她的怨恨之情是对着她父母的,但却无法知道她有什么办法能改变父母的态度。她只能幻想有朝一日她的心上人派人来把她迎娶过去。看来等待她的依然是无法改变的可悲命运。可以说,这首诗是对旧社会不合理婚姻制度的强烈控诉。

  抒情主人公对爱人的感情是深沉的,对自己屈从于父母的意志流露出极度的悔恨,希望爱人重申旧盟心情表达得极其迫切,一句话,直抒胸臆,酣畅淋漓为此诗抒情的一大艺术特色。一、二两章中抒发的未能与爱人结合的悔恨之情,读者仿佛能听到她的叹息声;三、四两章中抒发的迫切想与爱人结合的向往之情,读者仿佛能听到她的呼唤声。诗中对人物形象的描写和人物心理的刻画,都极其成功,给人以深刻的印象。特别是抒情主人公由深深的悔恨而引起的向往幸福生活的幻觉,这种悲剧意味极浓的感情大跳跃,读者读后不能不为之动容。

参考资料:
1、 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172-174

fēng

shījīng·guófēng·zhèngfēng xiānqín 

zhīfēng xiàng huǐsòng 
zhīchāng táng huǐjiāng 
jǐnjiǒng chángjǐnjiǒngcháng shū jiàxíng 
chángjǐnjiǒngcháng jǐnjiǒng shū jiàguī 
湘西一杯酒,渺渺红叶换。江东千里云,落落黄犬叹。
湘西一杯酒,渺渺红叶换。江东千里云,落落黄犬叹。
人生七十稀,百里九十半。初期枉车马,近乃遗札翰。
人生七十千,百里九十半。初期¹枉车马,近乃遗札翰。
注释:¹初期:此指年轻之时。
小迟君不肯,一出我岂惮。虽微办鸡黍,岂乏具薪炭。
小迟君不肯,一出我岂惮。虽微办鸡黍,岂乏具薪炭。
古风久不作,我友当力赞。旧诗况琼玖,触目屡璀璨。
古风久不作,我友当力赞。旧诗况琼玖,触目屡璀璨。
中馨称兰佩,外饰匪玉冠。初年已飞腾,中道翻叹惋。
中馨称兰佩,外饰匪玉冠。初年已飞腾¹,中道翻²叹惋³
注释:¹飞腾:迅速上升。²翻:反而。³叹惋:嗟叹惋惜。
恐遗知己羞,遂许独力断。于兹树风声,何止评月旦。
恐遗知己羞,遂许独力断¹。于兹²树风声,何止评月旦³
注释:¹恐遗二句:意谓恐怕知心朋友们笑话,便独自决断,努力拼搏。²于兹:在此。³评月旦:即“月旦评”,谓品评人物。典出《后汉书·许劭传》:“初,劭与靖俱有高名,好共核论乡党人物,每月辄更其品题,故汝南俗有‘月旦评’焉。”
君如渥洼种,可以羁絷绊。我异淇园姿,犹睎岁时贯。
君如渥洼¹种,可以羁絷绊²。我异淇园姿³,犹睎岁时贯。
注释:¹渥洼:wòwā,神马。《史记·乐书》:“尝得神马渥洼水中,复次为太一之歌。”²羁絷绊:原指拴住客人的马以挽留客人,后指延揽、挽留人材。羁,jī,马笼头。絷,zhí,拴住马足的绳索。³淇园姿:指代虚心有节姿态美盛的竹子。淇园是周时卫国的竹园,因常代竹。⁴睎:xī,希望。
君乎甚英爽,我也终浪漫。自应殊显晦,宁复待剖判。
君乎甚英爽¹,我也终浪漫²。自应殊显晦,宁复待剖判。
注释:¹英爽:英俊豪爽。²浪漫:富有诗意,充满幻想。
湖山冰玉明,楼阁丹青焕。叩舷或乘舟,曳杖或登岸。
湖山冰玉明,楼阁丹青焕。叩舷或乘舟,曳杖或登岸。
君行定有得,我去何可愞。与想悠然时,却忆苍然观。
君行定有得,我去何可愞。与想悠然时,却忆苍然观。
吴德夫去年秋天为作者写了一首送行诗,作者按原诗用韵次序写此诗作答。全诗四十句,这里节选了十二句,诗中作者自愧异于淇园竹,表达了诗人重人品节操和自谦的品格。

yùnchóuqiūsòngxíngzhīzuò--zhàofān

xiāng西bēijiǔmiǎomiǎohónghuànjiāngdōngqiānyúnluòluòhuángquǎntàn

rénshēngshíbǎijiǔshíbànchūwǎngchējìnnǎizháhàn

xiǎochíjūnkěnchūdànsuīwēibànshǔxīntàn

fēngjiǔzuòyǒudāngzànjiùshīkuàngqióngjiǔchùcuǐcàn

zhōngxīnchēnglánpèiwàishìfěiguānchūniánfēiténgzhōngdàofāntànwǎn

kǒngzhīxiūsuìduànshùfēngshēngzhǐpíngyuèdàn

jūnzhǒngzhíbànyuán姿yóusuìshíguàn

jūnshényīngshuǎngzhōnglàngmànyīngshūxiǎnhuìníngdàipōupàn

shānbīngmínglóudānqīnghuànkòuxiánhuòchéngzhōuzhànghuòdēngàn

jūnxíngdìngyǒunuòxiǎngyōuránshíquècāngránguā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