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踏金堤新筑沙,却寻寂寞紫云家。
不踏金堤新筑沙,却寻寂寞紫云家。
一春弦管花间鸟,半夜笙歌水底蛙。
一春弦管花间鸟,半夜笙歌水底蛙。
荣悴安时犹竹柏,行藏有待岂匏瓜。
荣悴安时犹竹柏,行藏有待岂匏瓜。
独醒正渴杯中物,薄薄茅柴亦胜茶。
独醒正渴杯中物,薄薄茅柴亦胜茶。

cháo--quán

jīnxīnzhùshāquèxúnyúnjiā

chūnxiánguǎnhuājiānniǎobànshēngshuǐ

róngcuìānshíyóuzhúbǎixíngcángyǒudàipáoguā

xǐngzhèngbēizhōngbáobáomáocháishèngchá

胡铨

胡铨

胡铨(1102年—1180年),字邦衡,号澹庵。吉州庐陵芗城(今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值夏镇)人。南宋爱国名臣、文学家,庐陵“五忠一节”之一,与李纲、赵鼎、李光并称“南宋四名臣”。淳熙七年(1180年),胡铨去世,追赠通议大夫,谥号“忠简”。著有《澹庵集》等传世。 ▶ 135篇诗文

猜您喜欢
同为懒慢园林客,共对萧条雨雪天。
同为懒慢¹园林客,共对萧条雨雪天。
译文:你我同是这园林中的懒散闲人,此刻一起面对着略显萧条的雨雪天气。
注释:¹懒慢:懒散。
小酌酒巡销永夜,大开口笑送残年。
小酌酒巡销永夜¹,大开口笑送残年²
译文:喝得微醺才得以度过这漫漫长夜,酒后方能大笑着面对逐渐日长的年纪。
注释:¹永夜:长夜,整夜。²残年:岁暮,一年将尽之时。
久将时背成遗老,多被人呼作散仙。
久将¹时背²成遗老,多被人呼作散仙。
译文:我这个年纪作为老臣应该沉稳多一些吧,但却常被人称为散仙。
注释:¹久将:旧将;老将。²时背:谓言行与时乖违。
呼作散仙应有以,曾看东海变桑田。
呼作散仙应有以¹,曾看东海变桑田。
译文:(我觉得)称作散仙也是有缘故的,毕竟我曾经经历过沧海桑田啊。
注释:¹有以:有因。有道理。
这首《雪夜小饮赠梦得》作于洛阳。这是一首记叙诗。雪夜,诗人与友人小酌慢饮,促膝叙谈,销磨了一整夜时间;谈得高兴了,就雨怀大笑,以爽朗的胸怀,度过残年。老年生活情趣,生动而又活跃。

xuěxiǎoyǐnzèngmèng--bái

tóngwèilǎnmànyuánlíngòngduìxiāotiáoxuětiān

xiǎozhuójiǔxúnxiāoyǒngkāikǒuxiàosòngcánnián

jiǔjiāngshíbèichénglǎoduōbèirénzuòsànxiān

zuòsànxiānyīngyǒucéngkàndōnghǎibiànsāngtián

四月一日天,花稀叶阴薄。
四月一日天,花稀叶阴薄。
泥新燕影忙,蜜熟蜂声乐。
泥新燕影忙,蜜熟蜂声乐。
麦风低冉冉,稻水平漠漠。
麦风低冉冉,稻水平漠漠。
芳节或蹉跎,游心稍牢落。
芳节或蹉跎,游心稍牢落。
春华信为美,夏景亦未恶。
春华信为美,夏景亦未恶。
飐浪嫩青荷,重栏晚红药。
飐浪嫩青荷,重栏晚红药。
吴宫好风月,越郡多楼阁。
吴宫好风月,越郡多楼阁。
两地诚可怜,其奈久离索。
两地诚可怜,其奈久离索。
本诗主要讲述初夏时节,美景当前,却与好友知己却分居两地的无奈之情。其中“麦风低冉冉,稻水平漠漠。”“吴宫好风月,越郡多楼阁。”,麦子属北方农作物,水稻属南方农作物,吴,越更是对立的国家,写出作者与好友分居两地,赏着不同的风景,感受着不同的风土人情,唯一相同的恐怕就是那颗互相思念,牵挂的心情吧!“芳节或蹉跎,游心稍牢落。”“两地诚可怜,其奈久离索。”美好的初春时节,已经虚度过去,游玩的心情突然低落起来。我们却又分居两地,实在无奈!

wēizhīyuèzuò--bái

yuètiānhuāyīnbáo

xīnyànyǐngmángshúfēngshēng

màifēngrǎnrǎndàoshuǐpíng

fāngjiéhuòcuōtuóyóuxīnshāoláoluò

chūnhuáxìnwèiměixiàjǐngwèiè

zhǎnlàngnènqīngzhònglánwǎnhóngyào

gōnghǎofēngyuèyuèjùnduōlóu

liǎngchéngliánnàijiǔsuǒ

东来万里客,乱定几年归?
东来¹万里客²,乱³定几年归?
译文:春天来了,我这个远离家乡的人,什么时候才能回家呢?
注释:¹东来:诗中的“东来”,郭知达《九家集注杜诗》作“春来”解。²万里客:作者自指。作者故乡洛阳在成都东北。³乱:指安史之乱。⁴几年:犹如何时、几时的意思。
肠断江城雁,高高向北飞。
肠断¹江城²雁,高高向北飞。
译文:最让我伤心的是,连那江城的大雁都可以自由自在地向北飞去。
注释:¹肠断:指极度悲哀伤心。²江城:指梓州。

  安史之乱平定后,杜甫羁旅蜀地,不能及时返乡,当诗人为乡情所苦、愁思百结的时候,看见队队大雁向北归飞向中原地带,诗人想到大雁一年一度地回到故乡,而自己却多年滞留异地,不禁愁思缕缕。此诗寄托了深切的乡思感情,并流露出对朝廷的系念和对国事的关心。全诗情景交融,构思精巧,先赋后兴,独具特色。

  “东来万里客,乱定几年归?”点明了时间和客居情况,表达急切渴望回归故乡的心情。安史之乱以后,八年来,杜甫带着一家老小背井离乡,从长安、洛阳、秦州辗转流离到四川成都。诗中“东来”二字亦作“春来”。这年初春,他在川北的阆州飘泊时,就已经作好了准备,打算由水路下渝州出峡,以便回河南老家。但由于老朋友严武第二次到成都任东西川节度使,邀请杜甫到成都,于是打消了出峡的念头,举家重新迁回成都草堂居住。“万里客”三字,饱含着经年奔波的凄楚况味和浓烈的乡思之情。此时,安史之乱已经平息,按说应当回家了。他在不久前写的“生平第一首快诗”(浦起龙语)《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就满怀激情地表示过:“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如今又来到成都,早就萦绕于怀的回乡之愿,不知要到何年才能实现?一个问句,表现了诗人渴望回乡而不能的急迫心情。

  正当诗人为乡情所苦、愁思百结的时候,一队队大雁正从滨临锦江的成都上空,高高地向北归飞。“高高”有自由自在、畅通无阻之意。大雁北飞之地就是中原地带,它既是作者故乡的所在地,也是唐王朝中央政权的所在地。诗人想到大雁一年一度地回到故乡,而自己却多年滞留异地,不禁愁思缕缕。

  这首诗短小精悍,含义隽永,余味无穷。这原因,一方面是诗人将自己的一片真情,融于字里行间,在平易朴实的语言里,蕴含着强烈的激情。另一方面,写归雁的诗,往往都是先从大雁本身着笔,然后再抒发议论,然而这首诗却是先写思归的心情,一开始就直抒胸怀,先给读者一个思乡的强烈印象,然后再将描写的笔触对准空中的大雁,让生动的形象去充分体现作者的思想,给人以具象化的感觉,先赋而后兴。

  不仅使情景交融,也使思乡恋国之情表达得更为强烈,更为深长。另外,在绝句格式上,这一首采用了对起散结的方式。盛唐绝句重散行,四个散句起承转合,句与句之间不讲究对偶。而此诗一、二句用了对偶。后两句用散句,又纯任天然。这样,在形式上把精巧与自然二者有机结合起来,读来节奏优美,“神味高远”(浦起龙语)。杜甫“常常把绝句作为遣兴手段,即兴漫成,但这并不妨碍他在形式上有意识进行多种尝试。”(周啸天《唐绝句史》)从这首五言绝句中,也可以看出杜甫“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态度。

参考资料:
1、 陶道恕主编,杜甫诗歌赏析集,巴蜀书社,1993.10,第360页

guīyàn

 tángdài 

dōngláiwàn luàndìngniánguī 
chángduànjiāngchéngyàn gāogāoxiàngběifēi 
不从桓公猎,何能伏虎威?
不从桓公¹猎,何能伏虎威²
译文:若不是随从齐桓公出猎,怎能显示驳马的伏虎之威?
注释:¹桓公:齐桓公,春秋时齐国国君,名小白,曾经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是当时有名的霸主。²伏虎威:据《管子·小问》载,齐桓公有一次骑马出猎,有只老虎见后躲藏起来。桓公问是何因,管仲说:这匹马象驳,驳食虎豹,所以老虎吓得疑惧不前。
一朝沟陇出,看取拂云飞。
一朝沟陇(lǒng)¹出,看取²拂云³飞。
译文:一旦跃出那荒僻的山沟野地,定能看到它掠云腾飞。
注释:¹沟陇:山沟野地。喻指处在卑下的地位。²看取:看。取,动词词尾。³拂云:掠云。
愁绝行人天易暮,行向鹧鸪声里住。渺渺洞庭波,木叶下,楚天何处。
愁绝¹行人天易²暮,行向鹧(zhè)(gū)声里住。渺(miǎo)³洞庭波,木叶下,楚天何处。
译文:世间别离最无奈,总到离别时,方恨相聚少。你我二人,意气相投,此一别,好时光将少。我是多么不情愿,与你在日暮黄昏中告别,此时此刻的心情,想必我们彼此明了。
注释:¹愁绝:极度的忧愁。²易:改变。鹧鸪声里,借指见阳将去的江华之地,地在西南方,故云。³渺渺:遥远。⁴楚天:古时长江中下游一带属楚国,楚在南方,故用以泛指南方的天空。
折残杨柳应无数,趁离亭笛声吹度。有几个征鸿,相伴也,送君南去。
折残杨柳应无数,趁离亭笛声吹度¹。有几个征鸿²,相伴也,送君南去。
译文:杨柳折了无数,仍道不出珍重,笛声阵阵,扣人心弦。你终究还是成为落日中的远影,我驻足难移,惟愿鸿雁伴君行,一路顺风顺水。
注释:¹吹度:吹送。²征鸿:征雁,大雁秋来南飞,春来北往,但诗词中多指南飞之雁。

  上片写想像之景,描写见阳将赴任之地的苍茫凄清之景。“愁绝行人天易暮”,人要走,留不住的尽是相思情,仿佛知道容若内心的凄苦,连上天都不忍再看,暮色深重,愁煞赶路人。“行向鹏鸪声里住”,“鹧鸪声里”一语双关,既指友人沿途之景,又用鹧鸪特殊的鸣叫声“行不得也哥哥”来表达挽留和思念。“渺渺洞庭波,木叶下、楚天何处?”既然清楚了友人要去的地方,但是自己无法相陪,这真是哀愁的一件事情。

  下片接着写送别之情,依依惜别,不忍分离,可是离别总是要面对的,容若只得化悲痛为安慰,对自己说,朋友不过是远去,来日方长,总有见面的一天。“折残杨柳应无数,趁离亭笛声催度。”话虽如此,依然是舍不得离开,不知道送过了多少路程,不知道走过了多少亭子,就是舍不得说分手。但是天下无不散的宴席,自己送君千里终须一别,不能将朋友送到他要去的地方。折柳送别是古人的传统,而“折残”二字道尽了分离时的难舍难分。但是友人这一路上是否安全,他依然担心。正巧头顶上盘旋几只大雁,那就让大雁为自己护送友人,一路南下。词人巧设“征鸿”来陪伴友人南下,以解其路途的寂寞,亦隐隐表现出对友人的关怀。情感的真挚到最后陡然升起,友人之间的情谊无须再多说,彼此心意了然。

  一般人描写送别,总是从眼下的依依惜别讲起,但容若另辟蹊径,直接描写旅途中的各种萧瑟意象,仿佛已经亲眼见剑一般。到了下片才拉回现实,说到当下正在长亭饯别,在笛声中送好友踏上征途。白己不能随好友例土,只有大边的儿只孤雁,陪伴好友向着一路向南。

参考资料:
1、 纳兰容若著.一生最爱纳兰词 全词彩插珍藏版:石油工业出版社,2014.11:第258页

huāxīn··yòngyùnsòngzhāngjiànyánglìngjiānghuá--lánxìng

chóujuéxíngréntiānxíngxiàngzhèshēngzhùmiǎomiǎodòngtíngxiàchǔtiānchù

zhécányángliǔyīngshùchèntíngshēngchuīyǒuzhēng鸿hóngxiāngbànsòngjūnná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