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玉枝头玉露溥,风霜晚节要人看。
生香正色殷勤意,肯入冬窝共岁寒。
碧玉枝头玉露溥,风霜晚节要人看。
生香正色殷勤意,肯入冬窝共岁寒。
钱时

钱时

严州淳安人,字子是,号融堂。绝意科举,究明理学。江东提刑袁甫建象山书院,招主讲席。理宗嘉熙二年以荐授秘阁校勘,召为史馆检阅,求去,授江东帅属归。有《周易释传》、《学诗管见》、《融堂书解》、《四书管见》、《两汉笔记》等。 ▶ 311篇诗文

猜您喜欢
石家金谷重新声,明珠十斛买娉婷。
石家¹金谷²重新声,明珠十斛(hú)³买娉(pīng)
译文:石崇家的金谷园最看重新的歌舞伎艺,不惜用十斛明珠买下美妓绿珠。
注释:绿珠:晋代石崇的宠妓,美艳而善吹笛。孙秀想夺占归己,绿珠得知,当场坠楼自杀而死。¹石家:石崇家。石崇:晋代青州人,官至卫尉卿。因经商巨富。²金谷:园林名。石崇在洛阳西北金谷涧所建。³斛:古代量器。南宋以前,十斗为一斛。⁴娉婷:美女,指绿珠。
此日可怜君自许,此时可喜得人情。
此日可怜¹君自许,此时可喜得人情²
译文:此日是他给予怜爱之日,此时是可娉得到人的愉悦之时。
注释:¹怜:爱。²人情:指人的愉悦之情。
君家闺阁不曾关,常将歌舞借人看。
君家闺(guī)¹不曾关,常将歌舞借人²看。
译文:你家的内室夫人不曾为难于我,时常把我的歌舞借给别人看。
注释:¹闺阁:内室。²借人:借给别人。
意气雄豪非分理,骄矜势力横相干。
意气雄豪非分理,骄矜势力横相干¹
译文:而那凭意使气逞雄作豪而不讲理的,以他骄傲的势力来横加干涉、威逼。
注释:¹横相干:横加干涉。
辞君去君终不忍,徒劳掩袂伤铅粉。
辞君去君终不忍,徒劳掩袂(mèi)伤铅粉¹
译文:与你辞别终究是不忍分离,只能徒劳地掩袖拭泪擦毁了粉妆。
注释:¹铅粉:粉妆。
百年离别在高楼,一代红颜为君尽。
百年¹离别在高楼,一代红颜为君尽²
译文:在这高楼之上你我至此永别,一旦之间我用自尽表明忠贞。
注释:¹百年:意为永别。²尽:死。

  这首诗首四句忆昔,叙述绿珠初进石家并倍受石崇的怜爱;次四句指出绿珠悲剧命运的根本原因;最后四句,紧承前诗,叙写绿珠的惨死,语言中充满悲愤。全诗虽咏绿珠,实则借以抒发诗人对其侍婢窈娘的爱恋和对武承嗣的怨愤。诗分三节,每四句一节,意随韵转,语调慷慨激昂,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前四句叙述绿珠入金谷园,得到石崇宠爱的情事。像石崇这样的巨富,出于对声伎的爱好,“明珠十斛买娉婷”本是常事;但在这里,着意表现的并非其一掷千金的豪举,而是石崇对自己的重视和赏爱。

  “此日”二句,将一个普通下层歌女的可娉可爱,由外表到内心,都加以生动展现。这两句分别从不同角度表现了男女双方对爱情遇合的热烈感情。复沓的句式加强了感情的表达。君怜我而我亦感君,正是日后以身相殉的感情基础。

  中间四句叙写权豪势力横加压迫,强取豪夺。先说石崇对自己闺中的声伎并不秘藏,常将歌妓舞女的才艺展示给外人观赏。而这,正成了致祸的直接根由,招致了“骄矜势力”的横加干求索要。这里用“意气雄豪”“骄矜势力”“非分理”“横相干”等一系列感情色彩强烈的词语,揭示出权豪势力的骄矜自得、专横无理、气焰熏天的丑恶凶暴面目。表面上指孙秀,实际上指当权的武承嗣,字里行间,充满了强烈的怨愤之情。

  最后四句,写绿珠不忍辞石崇而去,决心以身相殉。 两用“君”字,如面对石崇哀愤呼告。接着用“终不忍”一笔兜转,展示出内心万难割舍的深情。尽管不忍离去,却又无法违抗,只能空自掩面饮泣,泪湿铅粉而已。去既不忍,留亦无法,只有以身相殉。

  末二句是绿珠坠楼前的内心独白,是誓死忠于爱情、反抗强暴的宣示。“百年离别”,即使最相爱的情侣之间,也终有离别之时,但这离别却因横暴势力的“相干”不得不“在高楼”演出这极惨烈的一幕,却是惊心动魄的悲剧。既然不能百年相守,只能“一旦红颜为君尽”,用死来表明对所爱者的忠贞,对横暴势力的反抗了。“百年”与“一旦”鲜明对照,将誓死相殉的感情表现得更加强烈。这个结尾,是全诗感情的结穴和高度凝聚,沉痛愤激,直截决绝。

参考资料:
1、 周啸天主编.唐诗鉴赏辞典:商务印书馆出版社,2012.01:第112-113页
2、 刘学锴撰.唐诗选注评鉴 上卷:中州古籍出版社,2013.09:第59-62页

绿zhūpiān

qiáozhīzhī tángdài 

shíjiājīnchóngxīnshēng míngzhūshímǎipīngtíng 
liánjūn shírénqíng 
jūnjiāguīcéngguān chángjiāngjièrénkàn 
xióngháofēifēn jiāojīnshìhéngxiānggān 
jūnjūnzhōngrěn láoyǎnmèishāngqiānfěn 
bǎiniánbiézàigāolóu dàihóngyánwèijūnjìn 
叶落当归根,云沉久必起。
叶落当归根,云沉久必起¹
注释:¹“叶落”以下二句:诗以兴起,提示全文。意含“道法自然”“反者道之动”(《老子》);“物极则反”(《鹖冠子》)。依此客观自然规律,去追究这战祸发生的根源。
黎人多良田,征歛苦倍蓰。
黎人多良田,征歛苦倍蓰¹
注释:¹“征敛”句:《孟子·滕文公上》:“或相倍蓰。”横征暴敛一倍至五倍,黎民恨耶!蓰,五倍。
诛求尽余粒,尚豢犊与豕。
诛求尽余多,尚豢犊与豕¹
注释:¹“诛求”以下二句:勒索殆尽无存余多,黎民无以为生,尚且有喂养牲畜小牛和猪。诛求,责求;需索。
昨当租吏来,宰割充盘几。
昨当租吏来,宰割充盘几。
吏怒反索金,黎民那有此。
吏怒反索金,黎民那有此。
泣向逻者借,刻箭以为誓。
泣向逻者借,刻箭以为誓¹
注释:¹“泣向”以下二句:哭不成声的向边远者借贷,并刻箭为据。黎人不识字,刻箭纪事。逻,边缘。
贷一每输百,朘削痛入髓。
贷一每输百,朘削痛入髓¹
注释:¹“朘削”句:被剥削痛入骨髓。朘削,削弱减少;剥削。
生当剥肌肉,死则长已矣。
生当剥肌肉,死则长已矣。
薄诉吏转嗔,锁缚不复视。
薄诉吏转嗔¹,锁缚不复视。
注释:¹“薄诉”句:诉说困苦,吏胥反而发怒。薄,语助词,无意义。嗔,怒。
黎儿愤勇决,挺身负戈矢。
黎儿愤勇决,挺身负戈矢¹
注释:¹戈矢:古代两种兵器。戈,横刃,长柄,持之可以横击,钓援。矢,箭;或弓箭。
枪急千人奔,犯顺非得已。
枪急千人奔,犯顺非得已。
赫赫王章存,令人弃如纸。
赫赫王章存,令人弃如纸。
朔风戒良节,赫赫张皇师。
朔风戒良节¹,赫赫²张皇师。
注释:¹“朔风”句,北风喻良士节操。显耀声张皇师。朔风,北风。²赫赫:显耀盛大貌。
军门号令严,震肃将天威。
军门号令严,震肃将天威。
壮士快鞍马,锋镞如星飞。
壮士快鞍马,锋镞如星飞¹
注释:¹“锋镞”句,锋镞(锋镞),犹锋镝。借指兵器或战争。《后汉书·西羌传论》:“自脱於锋镞者,百不一二。”
一举破贼垒,刀斧纷纭挥。
一举破贼垒,刀斧纷纭挥。
剖尸越邱阜,踏血腥川坻。
剖尸越邱阜,踏血腥川坻。
白日暗西岭,瘴气昏余晖。
白日暗西岭¹,瘴气昏余晖。
注释:¹西岭:又名龙栖岭。在崖州城西六十里,高三十丈。上有石柱耸立折为两段。下为龙栖湾,有石状如锣鼓,相传黎人每听其鸣,则聚众出掠,后官军烧毁无声,寇随息,今遗迹尚存。
翅鼠堕我前,饥鸟逐人归。
翅鼠堕我前,饥鸟逐人归。
征夫怀惨忧,涕泗沾我衣。
征夫怀惨忧,涕泗沾我衣。
黎人本同性,云何发祸机?
黎人本同性,云何发祸机?
神武贵勿杀,不在斩获为。
神武¹贵勿杀,不在斩获为。
注释:¹神武:唐代禁军名称,亦称“神武天骑”。分为左右,与左右羽林、左右龙武,合称北衙门六军。南宋高宗时改御前五军为神武军。
息火当息薪,弭兵当弭饥。
息火当息薪,弭兵¹当弭饥。
注释:¹“弭兵”句:停止战争应当消除饥饿。弭兵,息兵:停止战争。弭除,消除饥饿。
谁生此厉阶,哲士知其非。
谁生此厉阶,哲士知其非¹
注释:¹“谁生”以下二句:《诗经大雅·桑柔》:“谁生厉阶,至今为梗。”厉阶,祸阶,祸端,指祸患的由来。此二句意是,谁生此恶端,明哲之士应该知道其非策。
钱嶫于明嘉靖二十八年随军到海南岛参加平黎,写《悯黎咏》诗六首,前四首写黎峒的自然环境和征黎行军见闻;后二首纪事与评论。这里选其后二首。明嘉靖年间,崖州太守邵浚贪婪暴虐,横征暴敛,勒索黎民无以为生,峒首那燕率众暴动,朝廷派遣十万兵进行镇压,黎民被杀五千余人。诗人参加这次平黎,目睹其惨状,心怀忧伤,悯怜之,深知“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造成这种祸端在于贪官,是官迫民反。然此行,动干戈而杀戮黎民,明哲之士应该知道其非策。表现诗人坚持正义,谴责贪官,同情黎民的人道精神。具有一定的人民性。
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
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jī)¹独向隅(yú)²
译文:月光下梧桐树影随着时间推移,不知不觉的移动着,在这团圆夜仍是独自面对着角落。
注释:¹羁人:旅人。²隅:角落。
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未必素娥(é)¹无怅恨,玉蟾(chán)²清冷桂花孤。
译文:月宫中的嫦娥现在也未尝不感遗憾吧,陪伴她的,毕竟只有那清冷的月宫和孤寂桂树。
注释:¹素娥:指嫦娥。²玉蟾:月亮的别称。

zhōngqiūyuè

yànshū sòngdài 

shílúnshuāngyǐngzhuǎntíng rénxiàng 
wèiéchànghèn chánqīnglěngguìhuā 
津桥春水浸红霞,烟柳风丝拂岸斜。
津桥春水浸红霞,烟柳风丝¹拂岸斜(xiá)
译文:天津桥下春水浸润着红霞,如烟细柳微风中拂岸倾斜。
注释:¹风丝:微风。
翠辇不来金殿闭,宫莺衔出上阳花。
翠辇(niǎn)¹不来金殿闭,宫莺(yīng)²衔出上阳³花。
译文:车辇不再来金殿久已关闭,莺儿飞出衔着上阳宫中花。
注释:¹翠辇:皇帝乘坐的车子。这里借指皇帝。²宫莺:泛指宫中所栖之鸟。³上阳:上阳宫,唐高宗时建造,在洛阳皇城西南,洛水天津桥附近,高宗常居此听政。

  天津桥下,春水溶溶,绚烂的云霞倒映在水中;天津桥畔,翠柳如烟,枝枝柔条斜拂水面,缕缕游丝随风飘荡。这美好的自然春光,不减当年,自然令人心醉。然而,山河依旧,人非昔比。透过茂密的树丛向北望去,尽管昔日高大威严的宫殿至今犹存,可是,那千官扈从、群臣迎驾的盛大场面,已不能再见到了。宫殿重门紧闭,画栋雕梁也失去了灿烂的色泽。当年曾经是日夜欢歌的上阳宫,而今一片寂落,只有宫莺衔着一片残花飞出墙垣。面对着这番情景,诗人自然是心潮起伏,感叹万千。

  这首诗通篇写景,不言史事,不发议论,静观默察,态度似乎很淡泊。然而,正是在这种看似冷静客观的描写中,蕴藏着作者吊古伤今的沉郁的感情。诗的一、二两句,作者先绘出一幅津桥春日图,明媚绮丽、引人入胜;三、四句转写金殿闭锁、宫苑寂寥,前后映衬,对照鲜明。在这种强烈的对比中,表现了岁岁春天重临,而大唐帝国的盛世却一去不复返了。这正是以乐景写哀,因而“倍增其哀”的手法,较之直抒胸臆,具有更强烈的艺术效果。

  全诗处处切合一“望”字。“金殿闭”是诗人“望”中所见,但苑内的凄凉之状,毕竟是“望”不到的,于是第四句以宫莺不堪寂寞,飞出墙外寻觅春光,从侧面烘托出上阳宫里凄凉冷落的景象。这一细节,是诗人“望”中所见,因而落笔极为自然,但又曲折地表达了作者难诉说的深沉感叹,含而不露,淡而有韵,堪称全诗中精彩的一笔。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4:1124-1125

tiānjīnqiáowàngchūn

yōngtáo tángdài 

jīnqiáochūnshuǐjìnhóngxiá yānliǔfēngànxié 
cuìniǎnláijīndiàn殿 gōngyīngxiánchūshàngyánghuā 
携将玉友寻花寨,看褪梅妆等杏腮,休随刘阮到天台。仙洞窄,且唱喜春来。
携将玉友¹寻花寨²,看褪梅妆³等杏腮(sāi),休随刘阮到天台。仙洞窄,且唱喜春来。
译文:宴会后,携带美酒步出楼台找寻美景,看红梅褪妆,又看杏花初开。不要跟随刘晨、阮肇到天台。天台山的仙洞那么狭窄,难以尽兴,还不如先唱一曲《喜春来》。
注释:¹玉友:酒名,这里泛指美酒。²花寨:指有美景的地方。³梅妆:即梅花妆。⁴杏腮:杏花像美人的香腮一样红润。⁵刘阮到天台:刘是刘晨,阮是阮肇。天台山,在浙江天台县北,景色秀丽。

  这首曲子描述宴会后赏花的逸兴。

  春宴过后,携扶友人带着美酒步出楼台观花,看过褪妆的红梅,又观刚刚开放的杏花,面对此情此景,作者诗情满怀,联系自己的身世,发出了感慨:“休随刘阮到天台。仙洞窄!”在这里作者表示,不与元朝统治者合作,但又要高出刘、阮一筹,决不隐逸避世,而是要担当起编撰金史的历史重任。这一句点题,说明了全曲的主旨。

  元好问自金亡后,一直不仕,在故乡构筑野史亭,专心致志,纂修金史,修成《壬辰杂编》《中州集》,保存了金代的作品和史料。作者在饮宴赏春时,仍念念不忘自己的责任,实在难能可贵。

参考资料:
1、 滕 森.元曲三百首彩图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6:4
2、 赵其钧.元曲举要.芜湖: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1-2
3、 蔡践解译.元曲全鉴(典藏版).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15:2-3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