晤言堪慰意,别语最关情。
老我春还暮,思君月共明。
丁宁期后会,容易即前程。
命驾何妨再,闻知四體轻。
晤言堪慰意,别语最关情。
老我春还暮,思君月共明。
丁宁期后会,容易即前程。
命驾何妨再,闻知四體轻。
虞俦

虞俦

虞俦,生卒年月不详,字寿老,宁国(今属安徽)人。南宋政治家,文学家。隆兴初进人太学,中进士。曾任绩溪县令,湖州、平江知府。庆元六年(1200)召入太常少卿,提任兵部侍郎。工诗文,著有《尊白堂集》24卷,清修《四库全书》收录其部分诗文。如其词《满庭芳》:色染莺黄,枝横鹤瘦,玉奴蝉蜕花间。铅华不御,慵态尽欹鬟。 ▶ 699篇诗文

猜您喜欢
皿虫化为疠,夷俗多所神。
皿虫¹化为疠(lì),夷²俗多所神。
译文:百虫放在盆中相食强者为蛊,东南少数民族把它看作神灵。
注释:¹皿虫:李时珍集解引陈藏器的说法:“取百虫入瓮中,经年开之,必有一虫尽食诸虫,即此名为蛊。”皿,器皿,这里指盛酒的器具。²夷:我国古代对东方各族的泛称。
衔猜每腊毒,谋富不为仁。
(xián)¹每腊(xī)²毒,谋富不为仁³
译文:想来这下蛊的酒往往非常毒,有人用这方法谋取财物不义不仁。
注释:¹衔猜:指内心猜测。时柳宗元初到永州,故云。²腊:很,极。³谋富不为仁:即为富不仁。相传边远地区人靠制蛊毒,谋人家财,故云。
蔬果自远至,杯酒盈肆陈。
蔬果自远至,杯酒盈肆(sì)¹陈。
译文:街上的蔬果从远处运来,铺子里杯杯满酒奉劝客人。
注释:¹肆:店铺。
言甘中必苦,何用知其真?
言甘中必苦,何用¹知其真?
译文:古人说甜言蜜语常藏祸机,凭什么相信老板的话是真?
注释:¹何用:何以,以何,凭什么。
华洁事外饰,尤病中州人。
华洁事外饰,尤病¹中州²人。
译文:鲜华光洁往往是事物外表的装饰,怕是特别想要为难我这中州来的人。
注释:¹病:苦,为难。²中州,中原地区,中州人,柳宗元自称。
钱刀恐贾害,饥至益逡巡。
钱刀¹恐贾(gǔ)²,饥至益逡(qūn)³巡。
译文:花钱不说恐怕要招来祸害,越是肚子饿越要处处小心。
注释:¹钱刀:钱币。²贾害,犹言致祸。³逡:犹豫,徘徊。
窜伏常战栗,怀故逾悲辛。
窜伏¹常战栗(lì)²,怀故³悲辛。
译文:流放在边远地常常心惊胆颤,回想过去的事更加感到悲辛。
注释:¹窜伏:流放偏远的地方。²战栗,恐惧发抖。³怀故:怀念故乡。⁴逾,更加。
庶氏有嘉草,攻襘事久泯。
庶氏¹有嘉草²,攻襘(kuì)³事久泯。
译文:庶氏留有白蘘荷治蛊一法,祈神解蛊毒的方法早已不闻。
注释:¹庶氏:官名。²嘉草,蘘荷别名。³攻襘:《礼·秋官·庶氏》:“以攻说之,嘉草攻之。”攻说,祈名,祈其神求去之也。攻,熏。
炎帝垂灵编,言此殊足珍。
炎帝¹垂灵编²,言此殊足珍³
译文:神农氏留下《本草》四卷,说庶氏之法值得珍重。
注释:¹炎帝:神农氏。²灵编,即指《本草》。³殊足珍:意谓疗效甚奇。
崎驱乃有得,托以全余身。
崎驱¹乃有得,托以全余身²
译文:几经曲折才得到白蘘荷,依托它来保全自己的性命。
注释:¹崎岖:山路不平,谓采药的山路难行。²全余身:谓全靠白蘘荷来保全自己的性命。
纷敷碧树阴,眄睐心所亲。
纷敷¹碧树阴²,眄(miàn)(lài)³心所亲。
译文:浓浓的树荫下白蘘荷长得茂盛,每天都要来看视几回才放心。
注释:¹纷敷:茂盛貌。²碧树阴,言蘘荷性好阴,在木下生者尤美。³眄睐:顾盼。

  据《本草纲目》载:蘘荷有赤白二种,“白者入药,赤者堪噉”。主治“中蛊及疟”、“溪毒,沙蝨,蛇毒”,“诸恶疮”。从诗的字面上看,种白蘘荷是防中蛊的。首四句写蛊毒之毒,人之制蛊是为了谋取不义之财。“谋富不为仁”是诗眼,既是恶人制蛊之由,又是诗人疑惧之本,更是种白蘘荷以防中蛊的直接根源。中间十句叙述诗人的见闻与感受。“蔬果自远至”,往来客商多,有谋取黑钱的机会,因此,有人将“蛊”奉若神灵。看到酒铺老板殷勤劝客,诗人便联想到古训:甜言蜜语里有毒药,光华的外表包臧祸机。自己是中州贬谪来的罪人,更需警觉,因而心怀恐惧,害怕银钱买来灾祸,所以越是饥饿越要小心。最后八句是果,诗人自己殷勤种植白蘘荷是“托以全余身”。全诗平直如话,然而见情见志,而又尖锐地抨击了贪鄙之徒。

  公元805年(永贞元年),太子监国,宦官又得势,韦执谊为相,见风使舵,过河拆桥,永贞革新失败。诗人是王叔文集团的重要成员,贬谪为永州司马,“日无治事,时恐惧”(《唐铙歌鼓吹曲十二篇序》),“蒙耻遇僇,以待不测之诛”(《对贺者》)。诗人借怕中蛊毒而描述了这种恐惧心理,“窜伏常战栗,怀故逾悲辛。”一语破的,往事不堪回首,前途更觉渺茫,实中有虚,虚中寓实。诗人面对的是腐败的朝政,朝政如制蛊一般。诗人借人之制蛊而不仁不义为喻,直刺朝政当值者之贪鄙。诗人对这帮人是不吝笔墨的,在《设渔者对智伯》一文中,曾借渔者之口,以“五卿相吞食”为例,对贪鄙之徒作了十分形象的描写,“若范氏,中行氏,贪人之土田,侵人之势力,慕为诸侯,而不见其害。”对宦场作了深刻的讽喻。在《杜兼对》中,直斥“兼,凶狡人也。”诗人在诗中托“夷族”制蛊,“杯酒盈肆陈”的描述,指斥那些甜言蜜语、表面光华的人,其本质在于“谋富为不仁”,一针见血,入木三分。面对严酷的现实,诗人理想的追求如故,纯真的情操依旧,诗人喻之为“种白蘘荷”。防中蛊不靠祭神,而植之以“嘉草”,以嘉草而治中蛊是神农黄帝嘉誉的,诗人孜孜以求,精心培植,而终于“纷敷碧树阴”。诗人以借喻手法,表现了自己有坚定的理论信仰和在困境中不屈不挠的品格。诗人曾经说过:“君子志正而气一,诚纯而分定,未尝标出处为二道,判屈伸为异门也。固其本,养其正,如斯而已矣。”(《送萧錬登第后南归序》)诗人坚持唯物论,在“出”“处”“屈”“伸”的不同境遇中,养成端正精一的志向,坚守“利安元元”的本性,诗中“种白蘘荷”正是这种固本养正的最形象最精炼的概括。固本养正而治“中蛊”正是此诗的主题所在。

政和间,余卜筑宛丘,手植众芗,自号芗林居士。建炎初,解六路漕事,中原俶扰,故庐不得返,卜居清江之五柳坊。绍兴癸丑,罢帅南海,即弃官不仕。乙卯起,以九江郡复转漕江东,入为户部侍郎。辞荣避谤,出守姑苏。到郡少日,请又力焉,诏可,且赐舟曰泛宅,送之以归。己未暮春,复还旧隐。时仲舅李公休亦辞舂陵郡守致仕,喜赋是词。
政和¹间,余卜筑宛丘²,手植众芗(xiāng),自号芗³林居士。建炎初,解芗路漕事,中原俶扰(chù),故庐不得返,卜居清江之五柳坊。绍兴癸丑,罢帅南海,即弃官不仕。乙卯起,以九江郡复转漕江东,入为户部侍郎。辞荣避谤,出守姑苏。到郡少日,请又力焉,诏可,且赐舟曰泛宅,送之以归。己未暮春,复还旧隐。时仲舅李公休亦辞舂陵¹⁰郡守致仕,喜赋是词。
译文:政和年间,我在宛丘择地建宅定居,亲手种植很多花草,自号芗林居士。建炎初年,卸任六路漕事,当时中原骚乱,因此不能回到故乡,就寓居在清江县的五柳坊。绍兴三年癸丑,罢官于南海,随即弃官不仕。乙卯年又起用,从九江郡太守转任江东转运使,入朝担任户部侍郎。为辞让荣誉躲避诽谤,出任姑苏太守。到郡才几天,又力请辞职,诏书终于许可,并且赐予一艘名叫泛宅的船,送我归来。己未年暮春,我又回到以前隐居的地方。当时二舅李公休也辞任舂陵郡太守退休回家,于是高兴地写下了这首词。
注释:西江月:原为唐教坊曲,后用作词牌名。《乐章集》《张子野词》并入“中吕宫”。五十字,上下片各两平韵,结句各叶一仄韵。¹政和:宋徽宗年号,1111—1118年。²宛丘:县名,治所在今河南省淮阳县。³芗:调味的香草。此泛指花草。⁴建炎:宋高宗年号,1127—1130年。⁵解芗路漕事:建炎元年(1127),作者任江淮发送副使,九月,因素为李纲所善,被黄潜斥黜。解,指卸任。芗路,指两浙西路、两浙东路、江南西路、江南东路、淮南西路、淮南东路。⁶俶扰:开始扰乱。泛指骚动。⁷己未:即绍兴九年(1139)。⁸仲舅:二舅。⁹李公休:生平事迹未详。¹⁰舂陵:旧郡名。隋置。在今枣阳县。
五柳坊中烟绿,百花洲上云红。萧萧白发两衰翁,不与时人同梦。
五柳坊中烟绿,百花洲上云红。萧萧¹白发两衰翁,不与时人²同梦。
译文:五柳坊柳绿如烟,葱茏翠碧,景物朗润;百花洲苍穹红云,绚丽而璀璨。可叹我与李公休均已头发花白稀疏,不愿与奸佞同流合污。
注释:¹萧萧:头发稀疏貌。²时人:指当时的专权误国的权贵,包括秦桧之流的投降派。
抛掷麟符虎节,徜徉江月林风。世间万事转头空,个里如如不动。
抛掷(zhì)(lín)符虎节¹,徜徉²江月林风。世间万事转头空,个里如如³不动。
译文:因此被罢了官,退隐至清江;此刻月朗风清,林中信步,徘徊慨叹。宦海浮沉,犹过眼云烟;还不如淡泊明志、宁静致远能让我心静啊。
注释:¹麟符虎节:制成麒麟或虎形的符节,为古代朝廷传达命令、调兵遣将的凭证。²徜徉:徘徊。³如如:佛教指真如常住,圆融而不凝滞的境界。《金刚经》:不取于相,如如不动。

  此词开头两句中的五柳坊、百花洲皆清江附近。起拍描写了词人隐居地仙境般的环境。先写居处所见:柳绿如烟,葱茏翠碧,景物朗润。此写地面之景。苍穹红云,绚丽而璀璨。此写天上之景。一幅夕阳山村之景的画面,展现眼前。这也是仅举一端,美景当不止此。地名中有柳有花,柳以绿濡,愈显其深邃;花以红染,益见其娇艳。词人匠心独运的描写,令人陶醉。

  三、四句,“萧萧”其意为冷落,指头发花白。此时向子諲自叹年老,岁月蹉跎,世事不正常,固此白发萧萧。两衰翁:子諲其一也;另一位便是序中所说辞舂陵郡守致仕的仲舅李公休了。前三句写景叙事,舒缓有致。第四句“不与时人同梦”,词情转向激昂。

  五、六句中的麟符、虎节,为君王调兵遣将之信物,受者有殊荣。而子諲言抛言掷,十分坚决。绍兴初年,子諲任鄂州知州,主管荆湖东路安抚司,寻任江州知州、改任江东转运使,进秘阁修撰,徽猷阁待制,徙两浙路都转运使,除户部侍郎,可谓品高位显。当宋金议和时,秦桧等投降派力主和,金使将入境,而子諲坚决不肯拜金诏违背秦桧意,乃被罢官,退隐清江,第五句当言此事。子諲忠节,不取悦于世,又不苟合于世,他这种凛然正气,直冲霄汉。第六句“徜徉江月林风”,和第一、二句暗合。一、二句写清江暮色,此写晚景。插叙往事后,词人接着写此时此境的心情。月朗风清,林中闲适徘徊。初读似写闲情逸致,实则词人的心潮并不平静。屈原《九章·涉江》云:“被明月兮宝路,世溷浊而莫余知兮,吾方高驰而不顾。”屈原所言“明月”,珠名,实借“明”字之音,喻己行为光明磊落,借“月”高洁之义,喻己情操之高尚。向子諲林中信步,徘徊慨叹,和屈原诗句所言,可谓世同,情同,意同。

  最后两句“世间万事转头空”,指宦海浮沉,犹过眼云烟。这句话表明词人视高官厚禄如草芥的心境。“个里如如不动”,“个里”其意为此中,即心中。“如如不动”,佛家语,指真如常住,圆融而不凝滞的境界。《金刚经》“不取于相,如如不动”,是此句之源。这句话用以表达词人结庐人境,不闻车喧,远污离秽,洁身自好的心境。淡泊明志、宁静致远之意,深蕴其中。词以对人生世事的感悟歇拍,既写出自己的心声,又写出了规劝世人的金玉良言。

  全词似隐逸闲适之作,实为明志抒愤之词。全词反映了子諲居浊而守洁,远奸佞而守忠的美德。就其艺术性而言,写景,笔染春色,柳绿花红,月朗风清;叙事,笔挟风雷,激情慷慨。这种晴空布雷的手法,自出机杼,独标高格。另外,此词明开暗合,照应缜密,亦见词人匠心。第一、二句柳烟云红,当为暮霭之时,第六句月下林风,是晚间风景。时间之推移,如丝相贯,不见断隙。故是词实是一首耐人寻味的好词。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 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1238-1240
2、 夏承焘 等.宋词鉴赏辞典(上).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2013:1016
3、 葛琳.论向子諲《酒边词》[D].华南师范大学,2006.

西jiāngyuè··liǔfāngzhōngyān绿--xiàngziyīn

zhèngjiānbozhùwǎnqiūshǒuzhízhòngxiānghàoxiānglínshìjiànyánchūjiěliùcáoshìzhōngyuánchùrǎofǎnboqīngjiāngzhīliǔfāngshàoxìngguǐchǒushuàinánhǎiguānshìmǎojiǔjiāngjùnzhuǎncáojiāngdōngwèishìlángróngbàngchūshǒudàojùnshǎoqǐngyòuyānzhàoqiězhōuyuēfànzháisòngzhīguīwèichūnháijiùyǐnshízhòngjiùgōngxiūchōnglíngjùnshǒuzhìshìshì

liǔfāngzhōngyān绿bǎihuāzhōushàngyúnhóngxiāoxiāobáiliǎngshuāiwēngshíréntóngmèng

pāozhìlínjiéchángyángjiāngyuèlínfēngshìjiānwànshìzhuǎntóukōngdòng

尽飘零尽了,何人解,当花看。正风避重帘,雨回深幕,云护轻幡。寻他一春伴侣,只断红、相识夕阳间。未忍无声委地,将低重又飞还。
¹飘零²尽了,何人解³,当花看。正风避重帘,雨回深幕,云护轻幡(fān)。寻他一春伴侣,只断红¹⁰、相识¹¹夕阳间。未忍¹²无声委地¹³,将低¹⁴¹⁵又飞还。
译文:任凭那杨花凋落尽,哪一个人懂得,把杨花当花看?正是放下门帘避风的时候,人在帐幕里避着春雨,云雾笼罩着飘荡的旗幡。想风找那春天的伴侣,只有在夕阳西下时结识了落花。不忍心无声无息地坠落为泥,将要从低处又重新飞还。
注释:木兰花慢:词牌名。此调为柳永所始创。双调,上片十一句,押五平韵,五十字,下片十二句,押七平韵,五十一宇,共一百零一字。 ¹尽:任凭。²飘零:调落。³解:懂得。⁴重帘:门帘。⁵回:避。⁶深幕:帐幕。⁷护:指笼罩。⁸轻幡:飘荡的旗帜。⁹他:那。¹⁰断红:指落花。¹¹相识:结识。¹²未忍:不忍心。¹³委地:坠落于地。委,坠落。¹⁴低:指低处。重:重新。
疏狂情性算凄凉,耐得到春阑。便月地和梅,花天伴雪,合称清寒。收将十分春恨,做一天、愁影绕云山。看取青青池畔,泪痕点点凝斑。
¹²情性³凄凉,耐得到春阑。便月地和梅,花天伴雪,合称清寒。收将十分春恨,做一天、愁影绕云山。看取¹⁰青青池畔(pàn),泪痕点点凝斑¹¹
译文:放任潇洒的性情,只打算凄凉地忍耐着等到春残。就像和梅花迎着明月照大地,就像伴白雪如花飞满天,都只落得凄清孤寒。满怀无限的春恨,做一天愁影绕云山。看到青青池畔,有点点眼泪凝成的斑痕。
注释:¹疏:放任。²狂:指潇洒。³情性:即性情。⁴算:打算。⁵耐:忍耐着。⁶得到:等到。⁷春阑:春残,春尽。⁸合称:都称着,都落得。⁹清寒:凄清孤寒。¹⁰看取:看到。¹¹斑:斑点。

  这首词的上片托情于无人解、“当花看”的杨花,刻画了一个遭际坎坷、飘泊无依但又不颓唐消沉的寒士形象;下片表述清高自洁的心志,以及难以排遣的怅恨。全词意味深厚,寄托高远;比兴手法的运用,增添了词作的蕴藉。

  一开头,作者就写出了自己对杨花的同情。“尽飘零尽了,何人解当花看”,对杨花无人赏识的命运发出了不平的呼声。接下来写杨花的孤独、寂寞;风躲到重帘幕后,雨回曲在深深帷帐里,云被轻幡遮掩,杨花在整个春景中热切地风找伴侣,但风来觅去,只相识了斜阳下一片衰败的落花。而这些落花也是转瞬即逝的。这里作者以几种事物的避之不见来突出杨花的孤寂。然而杨花个性倔强,不甘心就这样悄无声息地永久回归大地,它虽然已徐徐落下,但几番飘转沉浮,一会儿又飞腾起来,表现了杨花不甘沉沦的坚强个性,刻画出它不愿默默消失的内心世界。这两句对漂泊无依的杨花刻画得细致入微。

  上片在写实中表达了杨花不甘寂寞的个性,下片更进一步表现了杨花的狂放、傲岸的品格。“疏狂性情,算凄凉耐得到春阑。便月地和梅,花天伴雪,合称清寒”,这里紧承上片最后两句,极写杨花傲岸倔强的个性,这是全词的高峰。“收将十分春恨,做一天、天愁影绕云山”仍是将杨花漂泊不定的状态拟人化,写它满含愁恨、忧伤,绕着云山终日无声飞舞,心中的这种愁恨和忧伤像影子样紧紧缠绕着自己。随着不停地飘飞,这愁恨越聚越重,最后落到“青青池畔”。池畔的斑竹,凝聚着点点泪痕,蕴藏着无数的忧愁,这正吻合了杨花的妻苦心情。最后这两句在意境上,非常凄婉、深沉、含蓄。

  这是一首歌咏杨花的词,词中描写了杨花凄凉、清寒的处境,不忍“无声委地”的“疏狂”性格,以及它满腔悲愁的思绪。前人写杨花,或写成无情之物;或写成娇弱无力的轻浮者的形象,而张惠言这首词却写出了新意。此词也赋予它以疏狂傲岸的性格,而且歌咏了它不甘寂寞、傲岸倔强的品格,在立意上是新颖巧妙的。

参考资料:
1、 张承编著. 经典诗词品读[M]. 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9 ,167.

lánhuāmàn ·yánghuā

zhānghuìyán qīngdài 

jìnpiāolíngjìnliǎo rénjiě dānghuākàn zhèngfēngchónglián huíshēn yúnqīngfān xúnchūnbàn zhǐduànhóng xiāngshíyángjiān wèirěnshēngwěi jiāngchóngyòufēihuán 
shūkuángqíngxìngsuànliáng nàidàochūnlán biàn便yuèméi huātiānbànxuě chēngqīnghán shōujiāngshífēnchūnhèn zuòtiān chóuyǐngràoyúnshān kànqīngqīngchípàn lèihéndiǎndiǎnníngbān 

浣花溪水水西头,主人为卜林塘幽。
(huàn)花溪¹水水西头²,主人³为卜林塘
译文:在浣花溪水流的上游溪畔,主人选择有树林池塘并且景色幽雅之地为我筹建草堂。
注释:卜居:本自《楚辞》名篇《卜居》,字面意思是选择居住的地方,实际是借用屈原对人生道路的抉择。¹浣花溪:在四川成都西郊,一名百花潭,锦江上游一段,杜甫结草堂于溪畔。溪,一作“之”,一作“流”。²水西头:浣花溪由西向东流,水西头即在溪之上游。³主人:指当地的亲友,或指剑南节度使裴冕,或是诗人自称,未详。⁴为卜:即行卜。为,即施行;卜,选择。⁵林塘:指树林池塘,泛指幽居之所。⁶幽:僻静,幽雅。
已知出郭少尘事,更有澄江销客愁。
已知出郭¹少尘事²,更³有澄(chéng)客愁
译文:他们知道我愿在城外少尘俗之事的地方卜居,这个地方另外还有清澈的江水,以销除我行旅怀乡的愁思。
注释:¹出郭:双关语,喻作者避难入蜀,远离了政治漩涡。郭,即外城,古代在城的外围加筑的一道城墙。²少尘事:没有俗世打扰。尘事:尘俗之事。³更:另外。⁴澄江:清澈的江水,这里指浣花溪。澄,清澈静止。⁵销:消除。⁶客愁:行旅怀乡的愁思。
无数蜻蜓齐上下,一双鸂鶒对沉浮。
无数蜻(qīng)蜓齐¹上下,一双鸂(xī)(chì)²³沉浮
译文:我仿佛看到那无数的蜻蜓一齐在天地间飞翔,一对紫鸳鸯同在溪水上出没。
注释:¹齐:一齐。²鸂尘:水鸟名,形大于鸳鸯,而多紫色,好并游。俗称紫鸳鸯。³对:共,同,合。⁴沉浮:在水上出没。
东行万里堪乘兴,须向山阴上小舟。
东行万里¹(kān)²乘兴,须向³山阴上小舟。
译文:如果兴会所至,这里能够东行万里,须要前往山阴的话,顺水搭舟即可到达。
注释:¹东行万里:即向东行驶万里。²堪:能够、胜任。³须向:需要前往。须:应当;向,前往,去。⁴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杜甫青年时期曾南游昊吴越(今江苏、浙江一带),到过会稽(即山阴)。

  此诗首联写出草堂的地理位置及自然环境并透露出选择在此处营造的原因:浣花溪碧水蜿蜒曲折,绕着草堂潺潺流过,花草树木郁郁葱葱,环境幽静,令人沉醉。在幽静的地方居住有两大好处:一是少烦扰,二是洗客愁。这正符合诗人当时的状态。

  颔联从人的角度诠释“林塘幽”,实际上是写出了为什么要选幽静的地方的理由,比首联递进了一个层次。那里离城区远,出了城郭就少了许多凡尘俗事的烦扰,而且那里还有澄清的溪水可以洗涤远客的忧愁。澄清的江水静静地流是自然之境;“消客愁”则是情感的流露。

  颈联则从物的角度写出“林塘幽”之情状,在这样的环境里可以陶冶情操,修养性情。许多蜻蜒点水,都是自由地上上下下。鸂鶒戏水,成双结对,时浮时沉,悠闲自在。以动物之动来衬托林塘之幽,幽中有生气。此情此景,让诗人顿觉先前漂泊辗转的疲惫一扫而空,忘却了俗世喧嚣带给他的烦恼,自然引出尾联的“乘兴”。

  尾联写诗人的内心想法,在这地方居住还有一个好处就是从这里出发可以乘船顺长江之流直下,直达山阴。诗人很想东行万里去山阴,效仿王子猷雪夜驾舟访戴安道。但诗人可能并非真的要拜访谁,或许诗人已经厌倦了烦嚣的现实生活了,想要去访道寻仙;或许诗人要访自己的朋友,对他们的帮助表示感谢。总之,诗人在经历人生动荡后,憧憬隐居与安逸。

参考资料:
1、 庄潇 编著.唐诗开卷 王维、李白、杜甫带你步入唐诗世界.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15年:126
2、 童昌森 著.无离斋阅读笔记.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16年:124
3、 倪琪 著.园林文化.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3年:199
休舞银貂小契丹,满堂宾客尽关山。从今嫋嫋盈盈处,谁复端端正正看。
休舞银貂(diāo)¹小契(qì)²,满堂宾客尽关山³。从今嫋(niǎo)(niǎo)盈盈处,谁复端端正正看
译文:不要再舞那穿着银灰色的貂皮衣服的“小契丹”了,满堂宾客完全来自边防前线。从此以后,谁还能认真欣赏这美妙的舞姿呢?
注释:¹银貂:银灰色的貂皮衣服。²小契丹:契丹族(古代居住在西辽河七游的一个少数民族,曾建立辽,北宋宣和七年(公元1125年)为金所灭)的一种舞蹈。³尽关山:完全来自边防前线。关山:边防关塞。⁴嫋嫋盈盈:形容舞姿摇曳美好。⁵谁复端端正正看:谁还有心思去仔细欣赏。
模泪易,写愁难。潇湘江上竹枝斑。碧云日暮无书寄,寥落烟中一雁寒。
模泪易,写愁难¹。潇湘²江上竹枝斑³。碧云日暮无书寄,寥落烟中一雁寒。
译文:表演时模仿流泪容易,要抒发悲愁就难了。潇湘江上的斑竹枝,人们容易看到上面斑斑泪痕,这泪痕所表示的内心无比痛苦,就不是那么容易理解的了。日后我在寂寞的旅途中想念你们而得不到你们的书信时,大概只能空对那横空的孤雁了。
注释:¹模泪易,写愁难:这两句是说,表演时模仿流泪容易,要抒发悲愁就难了。²潇湘:湘水在湖南零陵县西和潇水会合,称为潇湘。³竹枝斑:有斑文的竹。名斑竹、又名湘妃竹。相传舜南巡时,死于苍梧之野(今湖南宁远县东南),舜的两个妃子泪下沾竹,竹上遂成斑纹。⁴寥落:寂寞。

  筵席前歌舞正欢,又奏起了“番乐”,跳起了“番舞”。“小契丹”是少数民族的歌舞。作者另有《次韵宗伟阅番乐》诗是这样描写的:“绣靴画鼓留花住,剩舞春风小契丹。”跳这种舞大概是着胡装的,“银貂”,白色的貂裘,与“绣靴”皆为异族装束。应当说,这样歌舞是很能助兴的,但是,对于别意缠绵的人又往往会起相反的作用。所以此词起句即是:“休舞银貂小契丹”。如此起笔,读者可以想见:宴会上的歌舞已进行较长一段时间了,作者一直在克制自己,此时实在忍受不住了,央求“休舞”。不仅自己,大家都忍受不了:“满堂宾客尽关山”。“宾客”,指送别的僚属、幕士。“尽关山”,即为“尽是他乡之客”的意思(《滕王阁序》:“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据孔凡礼《范成大年谱》考证,这些幕士、官佐大都不是当地人,不少又是江浙一带的。他们之间的离愁别绪更加深了。

  这个别筵真是太叫人惆怅了啊。“从今嫋嫋盈盈处,谁尽端端正正。”“嫋嫋盈盈”,形容舞姿、舞容的摇曳美好。这两句意思是:从此以后,谁还能认真欣赏这美妙的舞姿呢。这进一步写出了他们的惆怅,也写出了他们之间深厚的情感,朋友分别,也大有柳七郎那种“应是良辰好景虚设”的感喟。细体会这两句,还可以体会出作者对歌女也是怀着深深惜别之意的:目前的轻歌曼舞,以后谁还能看到呢。这样的情意在下阕表现得更明显。

  “模泪易,写愁难,潇湘江上竹枝斑。”“模”、“写”互文义同。这里意思是:表现流泪是容易的,把愁充分地表现出来就很难了;潇湘江上的斑竹枝,人们容易看到上面斑斑泪痕,这泪痕所表示的内心无比痛苦,就不是那么容易理解的了。刘禹锡的《潇湘神》写道:“斑竹枝,斑竹枝,泪痕点点寄相思。”这里用湘妃泪洒斑竹典故,表现了离别时难以言状的痛苦。用这个典故,也切合将来的行程,暗示舟行潇湘时也会有这样的相思之苦。“碧云日暮无书寄,寥落烟中一雁寒。”这是写别后的相思。“碧云日暮”化用江淹《拟休上人怨别》:“日暮碧云合,佳人殊未来。”这两句是说,日后我在寂寞的旅途中想念你们而得不到你们的书信时,大概只能空对那横空的孤雁了。最后一句亦兴亦比,很有意境;途中景况的苍茫、清寒,正映见心境的迷惘、冷寂:“一雁”既表示来书的渺茫,又比喻自己的形影相单。真是“横泪易,写愁难”,作者下片写愁并不直写愁的具体情况如何如何,而是通过典故、景象去暗示、去渲染,启发读者的想象力,这个“愁”就变得更具体可感了。这不是避难从易,而是因难见巧。

  离别的愁绪,从歌舞场面的感触和旅途景况的拟想中可见出很耐人寻味。与“宾客”分别的怅惘中又揉和了对歌女的柔情,文字精美,音节谐婉,体现了这首词的婉约风格。这些,大抵是阅读此词的应该注意的地方。

参考资料:
1、 《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版,第1411-1412页

zhètiān··xiūyíndiāoxiǎodān--fànchéng

xiūyíndiāoxiǎodānmǎntángbīnjǐnguānshāncóngjīnniǎoniǎoyíngyíngchùshuíduānduānzhèngzhèngkàn

lèixiěchóunánxiāoxiāngjiāngshàngzhúzhībānyúnshūliáoluòyānzhōngyànhá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