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寒误透薄罗裳,花面都成睡后妆。
羲旆过郊曾不驻,始知蜂蝶未为忙。
轻寒误透薄罗裳,花面都成睡后妆。
羲旆过郊曾不驻,始知蜂蝶未为忙。
陈宓

陈宓

(1171—1230)宋兴化军莆田人,字师复,号复斋。陈定弟。少从朱熹学。历泉州南安盐税,知安溪县。宁宗嘉定七年,入监进奏院,上书言时弊,慷慨尽言。迁军器监簿,又上言指陈三弊。出知南康军,改南剑州,救灾济民,多有惠政。后以直秘阁主管崇禧观。有《论语注义问答》、《春秋三传抄》、《读通鉴纲目》、《唐史赘疣》等。 ▶ 688篇诗文

猜您喜欢
旌节指巴岷,年年行且巡。
¹节指巴岷,年年行且巡。
译文:我的旌节指向前方巴山岷山,想年年有多少人在此行路也,逡巡也。
注释:¹旌:古代使者所持的节。
暮来青嶂宿,朝去绿江春。
暮来青嶂(zhàng)¹宿,朝去绿江春。
译文:我(我们)暮夜来时青山已眠寐,晨朝去时绿水已回春。
注释:¹青嶂:如屏障的青山。
鱼贯梁缘马,猿奔树息人。
鱼贯梁缘马,猿奔树息人。
译文:马如鱼贯,缘梁而行,人似猿奔,息于树旁。
邑祠犹是汉,溪道即名陈。
邑祠犹是汉,溪道即名陈。
译文:此处邑中之祠尚是汉唐的,但溪道就名为陈平路了。
旧史饶迁谪,恒情厌苦辛。
旧史饶迁谪(zhé)¹,恒情厌苦辛。
译文:我这老官员多被迁谪,一片性情恒常,也要厌恶旅途苦辛啊。
注释:¹迁谪:谓官吏因罪降职并流放。
宁知报恩者,天子一忠臣。
宁知报恩者,天子一忠臣。
译文:难道您不知道吗?谁会知晓,报得国恩之人,是我,天子的一位忠臣。

xiǎoxìngzhōuchénpíng--tǐng

jīngjiézhǐmínniánniánxíngqiěxúnláiqīngzhàng宿cháo绿jiāngchūnguànliángyuányuánbēnshùrényóushìhàndàomíngchénjiùshǐráoqiānzhéhéngqíngyànxīnníngzhībàoēnzhětiānzizhōngchén

许国虽坚鬓已斑,山南经岁望南山。
许国¹虽坚鬓(bìn)²已斑,山南经岁望南山。
译文:报国之志虽坚定,但岁月不留情,如今头发已斑白,在山的这一边想象着长安的终南山。
注释:¹许国:谓将一身奉献给国家,报效国家。²鬓:鬓角。
横戈上马嗟心在,穿堑环城笑虏孱。
(gē)¹上马嗟(jiē)心在,穿堑(qiàn)²环城笑虏(lǔ)(chán)³
译文:拿起干戈翻身上马的雄心壮志仍在,敌人并不可怕,他们穿凿护城河围在城外以为防守,可见敌人实孱弱胆小。
注释:¹横戈:把戈横拿着。多指作战。²穿堑:穿越护城河和壕沟。³孱:软弱。
日暮风烟传陇上,秋高刁斗落云间。
日暮¹风烟传陇上²,秋高刁斗³落云间。
译文:日暮黄昏之际,站在城楼上看见一片秋风,一片云烟,一直笼罩到陇山之上,直到陇内的长安。身在瞿塘,心在长安的曲江,两地相隔万里,秋风吹起的云烟把两地接成一片。
注释:¹日暮:太阳快落山的时候,傍晚。²陇上:指今陕北、甘肃及其以西一带地方。³刁斗:古代军队中用的一种器具,又名“金柝”、“焦斗”。铜质,有柄,能容一斗。体呈盆形,下有三足细柄向上曲,柄首常作成兽头型,口部带流。军中白天可供一人烧饭,夜间敲击以巡更。
三秦父老应惆怅,不见王师出散关。
三秦父老应惆怅,不见王师出散关。
译文:关中父老遗民一定很悲哀,因为祖国的军队就在这里,可是几十年过去了,王师为什么从未出关收复失地呢?
报国之志报国之志虽坚定,但岁月不留情。如今头发已斑白,在山的这一边想象着长安的终南山。拿起干戈翻身上马的雄心壮志仍在,敌人并不可怕,他们穿凿护南河围在南外以为防守,可见敌人实孱弱胆小。日暮黄昏之际,站在南楼上看见一片秋风,一片云烟,一直笼罩到陇山之上,直到陇内的长安。杜甫曾有诗说:“瞿塘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秋。”身在瞿塘,心在长安的曲江,两地相隔万里,秋风吹起的云烟把两地接成一片。放翁诗也受有杜甫影响,用风烟表示两地的相连,国家土地是完整的。下一句的“刁斗”是铁器,白天用以为炊,夜间击以巡逻。秋夜天高气爽,刁斗之声直传天上,表示有军队在这里驻军。下一句“三秦父老应惆怅”,“三秦”指关中陕西,秦亡之时,项羽分封诸侯,咸阳附近共封了三个王,所以关中咸阳、长安附近即被称为三素。这句是说关中父老遗民一定很悲哀,因为祖国的军队就在这里,可是几十年过去了,王师为什么从未出关收复失地呢?他是设身处地替沦陷区的人设想,他想要统一中原收复失地的雄心壮志跃然纸上。
参考资料:
1、 叶嘉莹《南宋名家词选讲》

guānzhǎngānchéng--yóu

guósuījiānbìnbānshānnánjīngsuìwàngnánshān

héngshàngjiēxīnzài穿chuānqiànhuánchéngxiàocàn

fēngyānchuánlǒngshàngqiūgāodiāodòuluòyúnjiān

sānqínlǎoyīngchóuchàngjiànwángshīchūsànguān

石头城上,望天低吴楚,眼空无物。指点六朝形胜地,惟有青山如壁。蔽日旌旗,连云樯橹,白骨纷如雪。一江南北,消磨多少豪杰。
石头城¹上,望天低吴楚,眼空无物²。指点六朝形胜³地,惟有青山如壁。蔽日旌(jīng)旗,连云樯(qiáng)(lǔ),白骨纷如雪。一江南北,消磨多少豪杰。
译文:站在高高的石头城上,放眼望去,苍天的尽头与吴、楚两国连接在一起,一片空旷。昔日六朝胜地的繁华,如今已荡然无存,只有江河青山依旧。遥想当年,战火纷飞,硝烟不断,生灵涂炭,白骨遍野如雪。多少英雄豪杰都已经随着时间的长河席卷而去,只有浩瀚的长江依然奔腾不息,滚滚东流。
注释:¹石头城:即金陵城,在今南京清凉山。昔为六朝都城。²望天低吴楚,眼空无物:放眼望去,天边连着吴楚,天地相接,一片空旷。吴楚,今江、浙一带地区。³六朝形胜:指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六个朝代地形优越壮美。⁴蔽日旌旗,连云樯橹,白骨纷如雪:这三句话写战争的激烈场面。旌旗,泛指旗帜。樯橹,桅杆和划船工具,这里代指船只。⁵江:长江。
寂寞避暑离宫,东风辇路,芳草年年发。落日无人松径冷,鬼火高低明灭。歌舞尊前,繁华镜里,暗换青青发。伤心千古,秦淮一片明月!
寂寞避暑离宫¹,东风辇(niǎn)路,芳草年年发²。落日无人松径冷,鬼火高低明灭³。歌舞尊(zūn)前,繁华镜里,暗换青青发。伤心千古,秦淮一片明月
译文:孤寂的行宫内院,东风吹过,昔日皇帝车架经常碾压的道路,早已是年年岁岁芳草萋萋。每当日落天黑的时候,松树林里空寂冷落,只见幽幽的冥火时隐时现。可在当年有多少如花似玉的歌妓舞女在这里青丝变成了白发,送走了一世的青春年华。如今淮河上明月依旧,六朝的繁华却早已消逝,给人留下的只有无限的伤感。
注释:¹避暑离宫:在离宫避暑。离宫,皇帝在京城以外的宫室。²东风辇路,芳草年年发:东风吹到皇帝车架走的路,每年都长出青草。辇路,宫殿楼阁间的通道。³落日无人松径冷,鬼火高低明灭:日落以后,松树林里没有人,只见鬼火时隐时现。松径,松林间的小路。明灭,忽隐忽现,时隐时现。⁴尊:同“樽”,酒杯。⁵繁华:鲜花盛开,喻青春美丽。⁶暗换青青发:乌黑的头发变灰变白。⁷伤心千古,秦淮一片明月:这句话用刘禹锡《石头城》“淮水城头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说明淮河上明月依旧,六朝的繁华却早已消逝。秦淮,流过石头城的秦淮河。

  这首词步宋代苏轼《赤壁怀古》词韵而作,是一首登临怀古词。主要描写石头城的荒凉残败,借助对“六朝形胜”及其历史遗迹的吟咏,抒发了作者吊古伤怀的情感。同时指出,是由于战争,才破坏了石头城昔日的繁华。全词抚今追昔,格调苍凉,以一组富有悲剧意味的景象,写出风云易逝,青山常在的感慨。

  上片主要写白日登眺时的所见。

  开头三句为总写。“石头城上”点登临地点,人手擒题,落笔不凡。“天低”,写眺望之遥远;“吴楚”,写地域的辽阔,前边着一“望”字,说明石头城虽是六朝故都,但“六代繁华”已空无所有。这三句欲抑先扬,自然地过渡到六代繁华衰歇的叙写上去。

  “指点”二句,承“眼空无物”进一步描写“六代繁华”的衰歇。诸葛亮说:“钟阜龙皤,石城虎踞,真帝王之宅。”(见伏朝事迹》)这两句则说,昔日的“六朝形胜”已不复见。这样写,既见出了六朝繁华的衰歇,又进一步落实在“眼空无物”的“空”字上,运笔细密。

  “蔽日”五句,由今而昔,由实而虚,转入对六朝南北割据的描写。回首往事,六朝以来的统治者们,不论是梁陈还是宋元,为争取天下,他们都以长江为界,互相攻伐,不知有多少士兵化为白骨,也不知有多少英雄豪杰“消磨”了宝贵的青春。这五句,既反映了历代统治者互相攻伐的残酷,又揭示出“六代繁华”衰歇的原因,生动深刻,令人回味不已。

  下片主要是月夜抒怀。

  前五句复由昔而今,从王室衰落、宫廷荒芜方面更进一步描写“六代繁华”的衰歇。这五句是说,旧日帝王们避暑的离宫已寂然无人,“辇路”上年复一年长满了荒草,入夜后松径里便空无一人,“鬼火高低明灭”。作者抓住了几个生活片断,生动地反映出六朝宫殿已变成一片废墟和残破不堪的景象,字里行间,浸透着“黍离”之感。

  后五句抒发吊古伤怀之情。虽然自己生活在“歌舞尊前”,但功业未就,青春在不知不觉之间逝去,头发变白。回首千古往事,只有对着秦淮明月,暗暗“伤心”而已。

参考资料:
1、 张承编著,经典诗词品读,中国社会出版社,2009.09,第221页

niànjiāo ·dēngshítóuchéngdōngyùn

 yuándài 

shítóuchéngshàng wàngtiānchǔ yǎnkōng zhǐdiǎnliùcháoxíngshèng wéiyǒuqīngshān jīng liányúnqiáng báifēnxuě jiāngnánběi xiāoduōshǎoháojié 
shǔgōng dōngfēngniǎn fāngcǎoniánnián luòrénsōngjìnglěng guǐhuǒgāomíngmiè zūnqián fánhuájìng ànhuànqīngqīng shāngxīnqiān qínhuáipiànmíngyuè 
江城地瘴蕃草木,只有名花苦幽独。
江城地瘴¹(fán)草木²,只有名花苦³幽独。
译文:江南山林多瘴气,草木繁茂,只有海棠这种名贵的花很是少见。
注释:定惠院:在黄冈县东南。海棠:在定惠院东小山上。¹地瘴:指南方山林间湿热蒸郁之气。²蕃草木:使草木繁茂。³苦:甚。
嫣然一笑竹篱间,桃李漫山总粗俗。
(yān)¹一笑竹篱间,桃李漫山总粗俗。
译文:那株竹篱间的海棠宛如女子美好的笑容,桃花李花虽满山遍野,与之相比便粗俗得很了。
注释:¹嫣然:形容笑容美好。
也知造物有深意,故遣佳人在空谷。
也知造物有深意,故遣佳人¹在空谷。
译文:我知道上天是有深意的,特地将这株海棠洒落在山谷。
注释:¹佳人:喻指海棠。佳人在空谷,用杜甫《佳人》诗“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意。
自然富贵出天姿,不待金盘荐华屋。
自然富贵出天姿,不待金盘荐¹华屋²
译文:海棠是天然的富贵资质,本不需要华丽的房屋或是贵重的盘子来陪衬它。
注释:¹荐:献,进。²华屋:华丽的居室,富贵者所居。
朱唇得酒晕生脸,翠袖卷纱红映肉。
朱唇得酒晕(yùn)¹生脸,翠袖卷纱红映肉。
译文:美丽的海棠好似美女酒后双颊微红,卷起衣袖红纱映现出肌自如雪。
注释:¹晕:指酒后两颊的微红色。
林深雾暗晓光迟,日暖风轻春睡足。
林深雾暗晓光迟,日暖风轻春睡足。
译文:山林浓密雾气重,遮住了阳光,海棠就好似在和风暖日中睡醒的美女。
雨中有泪亦凄怆,月下无人更清淑。
雨中有泪亦凄怆,月下无人更清淑¹
译文:一旦风雨来袭,海棠便似含泪佳人,神情凄婉。月下无人之时,它则更显清秀美好。
注释:¹清淑:清秀美好。
先生食饱无一事,散步逍遥自扪腹。
先生¹食饱无一事,散步逍遥自扪(mén)腹。
译文:我饭后无事可做,拍着肚子散步,自在逍遥。
注释:¹先生:诗人自指。
不问人家与僧舍,拄杖敲门看修竹。
不问人家与僧舍,拄杖敲门看修竹。
译文:不去寺庙也不拜访乡邻,只是拄着拐杖来看挺拔的竹林。
忽逢绝艳照衰朽,叹息无言揩病目。
忽逢绝艳¹照衰朽²,叹息无言揩病目。
译文:突然与娇媚的海棠相对,更映照出我的衰老,无奈只能叹息一声,擦擦模糊的双眼仔细观看。
注释:¹绝艳:指海棠。²衰朽:诗人自谓。
陋邦何处得此花,无乃好事移西蜀?
陋邦¹何处得此花,无乃好事移西蜀(shǔ)
译文:这偏僻的地方是从哪里得到这株海棠的?莫非是好事者从西蜀移来?
注释:¹陋邦:这里指黄州。
寸根千里不易致,衔子飞来定鸿鹄。
寸根千里不易致,衔子飞来定鸿鹄。
译文:海棠不易从远处移栽,这一定是鸿鹄把种子衔来的。
天涯流落俱可念,为饮一樽歌此曲。
天涯流落俱可念,为饮一樽歌此曲。
译文:海棠啊,我和你都远离家乡西蜀,流落异乡,为此应该共饮一杯,吟唱这感叹沦落天涯的诗篇。
明朝酒醒还独来,雪落纷纷那忍触。
明朝酒醒还独来,雪落纷纷¹那忍触²
译文:明天酒醒后我还会独自前来,只怕到时海棠的花瓣已如雪片纷纷飞落,不忍触摸了。
注释:¹雪落纷纷:形容海棠凋零,纷纷飘落。²那忍触:犹言那忍见。触:接触,遇。

  诗歌大致可以分为两大部分。这首诗前半部分反复刻画海棠,极力形容海棠幽独,高雅,美丽、清淑的品格,后半部分写诗人访海棠,见花生感,抒发了“天涯沦落俱可念”的情怀。这里赞美海棠,悲叹海棠,实际上也就是寄托作者的情操,悲叹自身的遭遇。全诗因物寄慨,形象鲜明,辞格超迈,不蹈袭前人,是东坡生平得意之作。

  诗歌首句就点出瘴气蒸郁的恶劣环境、海棠的高贵和流落草莽间的孤寂,而“嫣然一笑竹篱间”则又深入一层,写出海棠不以境遇荣辱动其心的品格:纵然被放逐到荒郊野外,却仍然自信地微笑着,相形之下,遍山的桃李似乎都变得粗俗不堪。下句暗引杜甫“绝代有人,幽居在空谷”诗意,将海棠花比为空谷中的佳人,更突显出海棠花的绝代风华。

  “自然富贵出天姿,不待金盘荐华屋”,诗人首先以简练的话语总括其自然富贵的风姿,以下四句则细笔描摹海棠的美丽和在早晨、日暖、雨中和月下的各种情态:她如醉酒的佳人,朱唇沾酒,红晕泛上脸颊。卷起绿纱的衣袖,映现出红润的肌肤。林深雾暗,很迟才能透进阳光;而当日色温暖,清风和畅的时候,春睡十分酣畅。在雨中,海棠垂着泪滴,显得凄怆可怜;而当月下无人之时,则越发地清雅婉淑。诗人发他的观察力和想象力,以拟人的手法从容不迫地对海棠作了多角度的描绘,既精细又不板滞。

  诗歌的第二部分转而写诗人的感慨,但是却又不直接加以直白的议论,而是先活画出诗人的乐天与幽默:东坡先生饱食之后,闲得无事,便摩挲着肚皮漫步,不论是民居还是僧舍,只要看到修长的绿竹,就拄着拐杖敲门要细加欣赏。而后写诗人初见海棠的诧异与惊喜:忽然看到绝代的艳色出现在我这衰朽之身面前,不禁无言叹息,擦拭着有病的眼睛凝视着她。僻陋的黄州怎么会有这么高贵的海棠花呢。莫非是好事者从西蜀移来的。但是诗人很快又作出了否定:一寸多长的幼苗,怎么能够从远在千里之外的西蜀移植呢。肯定是鸿鹄衔来了种子落到此地才得以成长为这么一株明艳照人的鲜花。

  诗人面对着来自故乡西蜀的海棠,不禁产生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觉,一阵酸楚涌上心来,于是便痛饮一樽美酒,歌吟出这首诗篇。最后两句是尾声:明朝酒醒之后,作者他还会独自到来,只怕那时海棠的花瓣已如雪片纷纷飞落,不忍触摸了。这句虽是悬想之词,却是至情之语。

  全诗的最大特色是以物喻人,而且每一描写都贴切自然。如海棠自西蜀来黄州的揣测实是诗人自身际遇的暗喻,而海棠在黄州“苦幽独”的精神苦闷同样是诗人自指,不过诗人虽然暗用心机进行比附,却并不显得生硬单调。虽是写“苦”,却常杂以愉快而幽默的笑语,苦中有乐,苦乐交织,使诗歌显出一种独特的格调。而其写物抒情,也正如纪昀所评“风姿高秀,兴像微深”,实在是苏轼诗中的精品。

参考资料:
1、 闫晓东.苏轼诗文选:南海出版公司,2011.05:第55页

dìnghuìyuànzhīdōnghuāmǎnshānyǒuhǎitángzhūrénzhīguì

shì sòngdài 

jiāngchéngzhàngfáncǎo zhǐyǒumínghuāyōu 
yānránxiàozhújiān táomànshānzǒng 
zhīzàoyǒushēn qiǎnjiārénzàikōng 
ránguìchūtiān姿 dàijīnpánjiànhuá 
zhūchúnjiǔyùnshēngliǎn cuìxiùjuǎnshāhóngyìngròu 
línshēnànxiǎoguāngchí nuǎnfēngqīngchūnshuì 
zhōngyǒulèichuàng yuèxiàréngèngqīngshū 
xiānshēngshíbǎoshì sànxiāoyáomén 
wènrénjiāsēngshè zhǔzhàngqiāoménkànxiūzhú 
féngjuéyànzhàoshuāixiǔ tànyánkāibìng 
lòubāngchùhuā nǎihǎoshì西shǔ 
cùngēnqiānzhì xiánfēiláidìnghóng鸿 
tiānliúluòniàn wèiyǐnzūn 
míngzhāojiǔxǐnghuánlái xuěluòfēnfēnrěnchù 
春深雨过西湖好,百卉争妍。蝶乱蜂喧。晴日催花暖欲然。
春深雨过西湖好,百卉争妍(yán)¹。蝶乱蜂喧。晴日催花暖欲然。
译文:春光深浓,雨过天晴,西湖景色更显美好。百花百草争奇斗艳,蝴蝶蜜蜂纷飞喧闹,晴朗的阳光照耀花儿暖热得像要燃烧一样。
注释:¹妍:美丽。
兰桡画舸悠悠去,疑是神仙。返照波间。水阔风高扬管弦。
兰桡(ráo)¹画舸悠悠去,疑是神仙。返照波间。水阔风高扬管弦。
译文:木兰做的船桨划着画舸悠然离去,就好像是天上神仙的光辉返照湖上碧波,水面辽阔,风高气爽,船上的人悠扬地奏起了管弦。
注释:¹兰桡:小舟的美称。

cǎisāng ·chūnshēnguò西hǎo

ōuyángxiū sòngdài 

chūnshēnguò西hǎo bǎihuìzhēngyán diéluànfēngxuān qíngcuīhuānuǎnrán 
lánráohuàyōuyōu shìshénxiān fǎnzhàojiān shuǐkuòfēnggāoyángguǎnxiá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