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冥细雨不沾梅,喜熟筠笼荔子来。
满眼骊山当日意,十年闽岭此时杯。
色香岂谓撩禅悦,甘旨隃知并老莱。
伏读佳章輙赓唱,敢将瓦砾拟琼瑰。
冥冥细雨不沾梅,喜熟筠笼荔子来。
满眼骊山当日意,十年闽岭此时杯。
色香岂谓撩禅悦,甘旨隃知并老莱。
伏读佳章輙赓唱,敢将瓦砾拟琼瑰。
曹勋

曹勋

曹勋(1098—1174)字公显,一字世绩,号松隐,颍昌阳翟(今河南禹县)人。宣和五年(1123),以荫补承信郎,特命赴进士廷试,赐甲科。靖康元年(1126),与宋徽宗一起被金兵押解北上,受徽宗半臂绢书,自燕山逃归。建炎元年(1127)秋,至南京(今河南商丘)向宋高宗上御衣书,请求召募敢死之士,由海路北上营救徽宗。当权者不听,被黜。绍兴十一年(1141),宋金和议成,充报谢副使出使金国,劝金人归还徽宗灵柩。十四年、二十九年又两次使金。孝宗朝拜太尉。著有《松隐文集》、《北狩见闻录》等。他的诗比较平庸,但有几首使金诗颇值得注意。 ▶ 1400篇诗文

猜您喜欢
十年多难与君同,几处移家逐转蓬。
十年多难与君同,几处移家逐转蓬¹
译文:你我命运何其艰难,十年间转徙漂泊,居无定所,如那随风飘转的蓬草。
注释:¹转蓬:随风飘转的蓬草。
白首相逢征战后,青春已过乱离中。
白首相逢征战后,青逐已过乱离中。
译文:国事艰难,战事不断,转眼间青逐已逝,再相逢都已是白发苍苍。
行人杳杳看西月,归马萧萧向北风。
行人杳(yǎo)¹看西月,归马萧萧向北风。
译文:相聚短暂,月已西垂,北风萧萧,你又要踏上遥远征程。
注释:¹杳杳:犹渺茫。
汉水楚云千万里,天涯此别恨无穷。
汉水楚云千万里,天涯此别恨无穷。
译文:今日一别,天涯遥遥,汉水楚云相距万里,这无尽的伤感啊,如何能消?

  诗题《送李录事兄归襄邓》,李录事,姓名及生平事迹不详,录事是官名,主要掌管总录众曹文簿,举善弹恶。襄邓,即襄州、邓州一带,唐时襄州、邓州均属襄州大都督府管辖这是一首抒情色彩十分浓郁的送别诗。

  诗的前四句,主要是追述自己和李录事的不幸遭际,在追述当中,流露出人世沧桑的慨叹。刘长卿是中唐前期的诗人,他的生活时代跨越盛唐和中唐。青年和壮年的大部分时间是在所谓的开元、天宝“盛世”中度过的。但是处在“盛世”的他,却像一只孤苦无依的小鸟,“岁月蹉跎飞不尽,羽毛憔悴何人问!”(《小鸟篇上裴尹》)为了生计,他曾经四处奔波,这一时期,他积极活动,多次应举,却屡屡失败。安史乱后,他逃奔江南,在乱离之中,过着漂泊不定的生活。大约到了肃宗至德三年,宰相崔涣“宣慰江南,兼知选举”,诗人才入仕途,被授为长州尉这样一个小官,这时诗人已是四十多岁的人了。入仕之后,生活应该稳定下来了吧,但是不久,诗人又连遭贬谪。这时安史之乱尚未完全平定,而南方的地方军又时时兴兵,社会的动乱,人民的流离,个人生活的不幸和仕途上的坎坷遭际,在诗人的心灵上留下了难以弥合的创痕,这种创痕一旦触动,便会引起诗人内心的剧烈疼痛。因此当李录事与诗人天涯别离时,相同的遭际使诗人心中的郁积便倾泻而出了。

  “十年多难与君同,几处移家逐转蓬”二句,语言朴素,明白易懂,但感情却极为强烈。天涯别离,诗人该有多少话要说啊! 可是从哪儿说起呢?诗人此时遭贬,身处逆境,很自然地就想起了自己十余年来的坎坷遭际。自己的平生是这样的痛苦,而友人也同样不幸,一腔哀情,难以自抑,便禁不住叹道:十多年来,你和我一样多灾多难,屡次举家迁徒,就像那断了根的蓬草一样,随风飘转。诗人用蓬草随风飘转作比,形象贴切,深刻揭示了诗人和友人在动乱年月里所受的飘零之苦。“白首相逢征战后,青春已过乱离中”,紧承首联,继续展开回忆。在战乱频仍的年代,诗人和友人都在为了生计而四处奔波,相见自然是很不容易的了,乱后相逢,当然也是十分意外的事,这样的相逢当然也使诗人和友人十分高兴; 两人总算在动乱中平安地活过来了。但在高兴之余,蓦然发现对方都已两鬓如霜了,又不禁相对叹息时光易逝,双方的青春已在战乱中悄然逝去了。

  这是一首赠友送别诗,诗人从追述二人的共同遭遇着笔,虽未直接言别,但追怀身世的悲愁中却已反衬出离别的痛苦; 同时也为整个诗篇定下了一个感伤的基调。

  诗的后四句转入对送别情事的抒写。“行人杳杳看西月,归马萧萧向北风”,对仗极为工整,而 “杳杳”、“萧萧”、“西月”、“北风”等词又构成了一幅悠远萧索的月夜送别图画,融情入景,凄怆感人。友人越走越远,而诗人却久久地注视着西边的月亮,追寻着友人远去的身影,送别归来,诗人行单影只,北风萧萧,归马嘶嘶长鸣,令人倍觉凄凉。“汉水楚云千万里,天涯此别恨无穷。”汉水,即汉江,是长江的最长支流,源出于陕西省西南部宁强县,东南流经陕西南部、湖北省西北部和中部,在今武汉市入长江。李录事去襄邓一带,正是汉水流域,所以这里汉水也有代指友人所去的地方之意。从此以后,诗人和友人天各一方,相去万里,分别之后,也不知何时才能相会,离别之恨,无穷无尽,永难排遣! 诗人至此收束全诗,而悲苦之情,已足以催人泪下了。

  这首送别诗,风格平实坦易,对仗工稳整齐,全诗一气贯通,真挚感人。诗人通过离乱现实中的遭际反衬天涯别离的痛苦,表现了诗人和友人的深厚情谊。诗中所写的离乱之苦,反映了动乱现实中人们的痛苦,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因而明代胡应麟在 《诗薮》 中曾称它为 “中唐妙唱”。

sòngshìxiōngguīxiāngdèng

liúzhǎngqīng tángdài 

shíniánduōnánjūntóng chùjiāzhúzhuǎnpéng 
báishǒuxiāngféngzhēngzhànhòu qīngchūnguòluànzhōng 
xíngrényǎoyǎokàn西yuè guīxiāoxiāoxiàngběifēng 
hànshuǐchǔyúnqiānwàn tiānbiéhènqióng 
清晨发陇西,日暮飞狐谷。
清晨发陇(lǒng)西¹,日暮飞狐(hú)²
译文:在天刚破晓的时分,就从陇西出发飞奔;要于夕阳落山之前,赶到狐谷客店安身。
注释:¹陇西:郡名,在今甘肃省内。²飞狐谷:关名,在今河北涞源县。
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
秋月照层岭¹,寒风扫²高木³
译文:金秋皓月当空照,凉气充满万山林;西风呼啸连日不停,折断高树扬起沙尘。
注释:¹层岭:重重山岭。²扫:扫落树叶。³高木:高大的树木。
雾露夜侵衣,关山晓催轴。
雾露夜侵衣,关山晓催轴(zhóu)¹
译文:雾气漾漾露水成珠,寒气袭来侵入衣襟;千山万岭道路崎岖,天咧即走何等艰辛。
注释:¹催轴:催促行车。轴,车轴,这里指车轮的转动。
君去欲何之?参差间原陆。
君去欲何之¹?参差间²原陆³
译文:您这次远去他乡,是要到哪里扎根?高原平地参差错落,相距遥远颠簸难行。
注释:¹之:到,往。²间:间隔。³原陆:原野大地。
一见终无缘,怀悲空满目。
一见终无缘(yuán)¹,怀悲空²满目。
译文:从今以后各一方,无缘用范太伤心;我胸怀离愁别恨,满目凄然暗昏昏。
注释:¹缘:机会,缘分。²空:空自,徒然。

  “清晨”二句是应柳诗“夕宿飞狐关,晨登碛砾坂”而来,设想分手之后,柳恽的行色匆匆,日夜兼程。“陇西”是郡的名称,在今甘肃省陇西县,“飞狐谷”即柳恽诗中所说的“飞狐关”,是古代的要塞关隘,在今河北省涞源县,北跨蔚县界,古称“飞狐之口”。这两句举出两个遥远的地名,极言柳恽所去之地的辽远。“陇西”与“飞狐谷”相去不啻数千里,但这里说朝发夕至,自是夸张之辞,形容柳恽的行旅匆忙,道途艰险。这两句中用两个具体的地名,给读者以实在的感受;同时它又是想像的、夸张的,用了虚写的手法,由虚实的结合,令诗意更为明朗而形象。

  “秋月照层岭”四句想象柳恽旅途中的景象与经历,极言其风霜雾露之苦。秋月照在层层的高岭之上,令人感到凄清而幽冷,寒风吹拂着高高的树木,枯黄的树叶纷纷飘零。“扫”字下得极有力,使人想见寒风阵阵,木叶尽脱的景象,渲染出了边地秋天的萧杀气氛。因为是夜行,所以说雾露侵湿了衣衫,经过一夜的旅途颠顿,至天色拂晓时分,关山才在晨曦中露出了它峥嵘的面貌,似乎在催促着行人快快前去。这里的“月”、“风”、“雾露”等天象与“层岭”、“高木”、“关山”等景物结合起来构成了索莫而壮阔的画面,“侵衣”、“催轴”则将人点缀其中,一幅“关山行旅图”宛然在目,柳恽旅途的艰险与辽远于此可见。

  “君去欲何之”以下四句写自己由分别而引起的悲哀。“君去”两句以设问的形式说明友人远去,去向那参差起伏的高原和平陆之间,正因为路途遥远,因而最后说,今后会面恐不容易,旧时情景虽历历在目,然也只是徒增悲伤,空怀追忆而已。以“君去欲何之”一问从描写行旅而过渡到抒怀,极为自然。“参差”二字描写高原平陆,也很形象,最后落实到送友,别情离绪,油然而生。

  吴均是描写山水的能手,他的诗文多模山范水之作,风格清新挺拔,此诗描述离情,却能从想象中的旅况落笔,构思巧妙。诗中刻画山川阻隔,风露凄凉,形象而准确,体现了诗人描摹自然物象的本领。同时,诗的炼意炼字也都相当著力,如“寒风扫高木”之“扫”字,“雾露夜侵衣”之“侵”字,“关山晓催轴”之“催”字,都是锤炼得之,开了后代诗中“字眼”的风气,令读者想象出旅途中的风霜之苦,行程的匆遽无息,由此加强了诗的感染力,令离愁别绪更有了基础,“一见终无缘,怀悲空满目”,就不是无病呻吟了。

  吴均的诗文后人以为“清拔有古气”(《南史》本传),即指出他的诗貌似信手写来,却不乏清新劲拔之气。此诗的描述中就可见既遒练清劲,又古朴自然的风格,全诗一气流走,似行云流水,自然写来,却不乏匠心,所以被后人视为一首成功的惜别之作。

参考资料:
1、 《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年9月版,第1085-1086页

liǔyùn--jūn

qīngchénlǒng西fēi

qiūyuèzhàocénglǐnghánfēngsǎogāo

qīnguānshānxiǎocuīzhóu

jūnzhīcānchàjiānyuán

jiànzhōngyuán怀huáibēikōngmǎn

玉炉冰簟鸳鸯锦,粉融香汗流山枕。帘外辘轳声,敛眉含笑惊。
玉炉¹冰簟(diàn)²鸳鸯锦³,粉融香汗流山枕。帘外辘(lù)(lulu)声,敛眉含笑惊。
译文:华贵的香炉旁,清凉的竹席上,鸳鸯锦被下盖着一对情侣,像并枝的连理同眠共枕,脂粉和着香汗在枕上流淌。窗外响起辘轳的声音,惊醒了温柔乡里的春梦一场,微整的眉间有几分惊怨,含笑的相视里羞见晨光。
注释:¹玉炉:香炉的美称,一作“玉楼”。²冰簟:竹凉席。³鸳鸯锦:织有鸳鸯图案的锦被。⁴山枕:指两端突起似山的凹形枕头。⁵辘轳:井上汲水所用滑车的声音。
柳阴轻漠漠,低鬓蝉钗落。须作一生拚,尽君今日欢。
柳阴轻漠漠¹,低鬓(bìn)蝉钗²落。须作一生拚³,尽君今日欢。
译文:浓浓的柳荫里,淡淡的晨雾迷迷茫茫,残乱的缕缕鬓发,好似青云飞掠过脸庞。蝉钗已簪不住飞乱的流云,三三两两地散落在枕上。她定是拼了一生的激情,才搏得郎君一宵欢畅。
注释:¹漠漠:弥漫的样子。²蝉钗:蝉形的金钗。³一生拚:舍弃一生。拚,舍弃,不顾惜,一作“拌”。

  此词写艳情。它以秾丽的语言描绘艳情,没有丝毫的隐晦,冶雅俗于一炉可谓极小词之能事。这一点,也可算是牛峤自己的风格。

  词中以男女幽会为主要内容,侧重写幽欢过程中的情景和女主人公的心理状态,词风大胆泼辣,淋漓尽致。首句写室内陈设的华丽:玉炉,状香炉之华贵;冰簟,状竹席之晶莹凉爽;鸳鸯锦,状锦被之华美。此词通过首句景物的描写,为一对情人的幽会安排了特定的环境,而且第二句紧接着写幽会,词意径露,不避浅宿,在《花间集》中也是罕见的。然而写欢情也只是到此为止,词人在笔下还是注意分寸的。一下二句。他便宕开一笔写外在因素的侵扰和女主人公细微的心理变化。当他们欢情正恰时,帘外传来一阵辘轳声,划破了长夜的宁静,报道了拂晓的来临。这好像一块石头投入平静的池塘里,立即引起强烈的反应。“敛眉含笑惊”,就是辘轳声在女主人在感情上激起的波纹。“敛眉含笑”,正尔欢浓,早汲水声传,顿惊晓色,所谓“欢娱嫌夜短”也。简单五个字,概括了女主人公刹那间复杂的感情变化,用笔何其精炼而准确。

  换头一句,从室内写到室外,化浓艳为疏淡。细玩此篇词意,“柳阴轻漠漠”一句并非写一对恋人在柳荫下相会。盖由夜至晓,初日斜照,窗外的杨柳已投下一片阴影。柳阴非但表现了时间的转移,且与起句的“冰簟”相呼应,说明季节已届夏天。何以得知并非写柳荫相会,下面一句可以为证。“低鬓蝉钗落”,语本李商隐《偶题二首》之一:“水文簟上琥珀枕,傍有堕钗双翠翘。”可见仍写枕边情事。

  由于下阕仍写室内,故结尾二句便有了着落。一般小词均以景语作结,给读者留下想象余地,此词却以情语取胜。其实如果从严要求的话,这两句不免过于狎昵,作艳语者无以复加,却能备受前人称道,主要是因为它大胆地描写了女子感情生活的热烈追求,直抒胸臆,毫无掩饰,也毫无假借,更没有其他小词中那种欲吐还吝、扭捏作态样子。用今天的话来讲,它还打破了几千年来温柔敦厚的诗教,表现了女主人公爱好个性自由、反抗封建礼教的精神。一句话,它塑造一个生活中真实、人性未被扭曲的人,一个有血有肉、有性格特点的人。就词风而言,则于婉约中具豪放之笔,在唐五代词中极为少见。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 等 .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8 :199-200 .

mán··bīngdiànyuānyāngjǐn--niújiào

bīngdiànyuānyāngjǐnfěnróngxiānghànliúshānzhěnliánwàishēngliǎnméihánxiàojīng

liǔyīnqīngbìnchánchāiluòzuòshēngpànjǐnjūnjīnhuān

皇都今夕知何夕。特地风光盈绮陌。金丝玉管咽春空,蜡炬兰灯晓夜色。
皇都¹今夕知何夕。特地²风光盈绮(qǐ)³。金丝玉管咽春空,蜡盈兰灯晓夜色。
译文:今晚京城不知是什么特殊的日子,到处都是美丽神奇的景象。各种乐器有如万马齐鸣,涤荡着京城的夜空。蜡炬兰灯熊熊燃烧,亮如白昼。
注释:玉楼春::词牌名。亦称“木兰花”、“春晓曲”、“西湖曲”、“惜春容”、“归朝欢令”等。双调五十六字,前后阕格式相同,各三仄韵,一韵到底。¹皇都:指北宋都城汴京。²特地:特意。特别。³绮陌:纵横交错的道路。
凤楼十二神仙宅。珠履三千鹓鹭客。金吾不禁六街游,狂杀云踪并雨迹。
凤楼¹十二神仙宅。珠履(lǚ)²三千鹓(yuān)(lù)³。金吾不禁六街游,狂杀云踪并雨迹
译文:灯红酒绿的街上青楼妓院随处可见,那些出来游冶闲逛的妓女像鸩鹭一样成群结伴。金吾子对妓女成群在街上游冶视若无睹,任其随意拉客。游冶狎妓的行为已经到了疯狂至极的地步。
注释:¹凤楼:指宫内楼阁,也指妇女居处。²珠履:缀有明珠的鞋子,指代豪门贵族。³鹓鹭客:鹓和鹭是两种鸟,飞行有序,排列整齐,因以比喻朝廷中文武百官。⁴金吾不禁:取消夜禁。金吾:官名,掌管京城的戒备防务。⁵云踪、雨迹:比喻男女欢爱的情事。

  这首词描写的是京城夜晚的热闹与繁华。可能是词人刚到京城时所作。上片写京城之夜的喧闹景象,下片则选取了个别情景描绘:“金吾不禁六街游”,金吾不管,满街的妓女随处游荡,拉客到了令人发指的程度。

  “皇都今夕知何夕?特地风光盈绮陌。”词人初到京城,对这里不夜城般的繁华与热闹很是陌生,言谈间充满了探究与好奇。特地风光,即指不同于别处的风物人情。首句总写,领起全文。

  “金丝玉管咽春空,蜡盈兰灯晓夜色。”这两句对仗工整,既是白描又是极力的渲染。从中可以看出北宋开基百年来相安无事的一个侧面,当时社会较为安定,人民安居乐业。

  “凤楼十二神仙宅,珠履三千鹓鹭客。”过片是工整的偶句,采用了互文见义的写法。“十二”、“三千”不是实数,皆虚指,对仗的同时也写出了京城风月场所的潜滋暗涨,社会风气日益低靡不振。

  “金吾不禁六街游,狂杀云踪并雨迹。”末句浓浓一笔,对前文的总括淋漓尽致。

  词人一生时常出没烟花之地,写此词未必有深刻的主旨。但从其平自的描写中,可以管中窥豹,了解到当时社会生活的一些梗概。京城自古便是富贵显赫、商家大贾云集之地,“光盈绮陌”、“蜡盈兰灯”自不必说。“珠履三千”、“金吾不禁”更令人深深回味,官员与民同乐,不再作威作福,这似乎是社会安定、阶级矛盾缓和的象征,然而偏偏和遍布京畿的“三千”妓女搭配在一起,不能不说是对当时社会的绝妙讽刺,所谓的百年太平,实则已经不太平了,潜在的危机有一触即发之势。

参考资料:
1、 《宋词鉴赏大全集》编委会编著.宋词鉴赏大全集: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10:第25页

lóuchūn··huángdōujīnzhī--liǔyǒng

huángdōujīnzhīfēngguāngyíngjīnguǎnyànchūnkōnglándēngxiǎo

fènglóushíèrshénxiānzháizhūsānqiānyuānjīnjìnliùjiēyóukuángshāyúnzōngbìng

谁家起甲第,朱门大道边?
谁家起甲第¹,朱门大道边?
译文:哪一家盖起了豪华的宅第?红漆的大门开在大道旁边。
注释:¹甲第:古代皇帝赐给臣子的住宅有甲乙等级之分,甲第是赐给封侯者住的。
丰屋中栉比,高墙外回环。
丰屋中栉(zhì)¹,高墙外回环。
译文:高大的房屋梳齿般排列,高高的围墙在外面曲折回环。
注释:¹栉比:像疏齿一样排列,多而密。
累累六七堂,栋宇相连延。
累累¹六七堂,栋宇相连延。
译文:六七处堂屋一座挨着一座,梁栋和屋檐相互联接伸延。
注释:¹累累:一个接一个的样子。
一堂费百万,郁郁起青烟。
一堂费百万,郁(yù)¹起青烟。
译文:造一座这样的堂屋费钱上百万,那郁郁勃勃的气象上凌云烟。
注释:¹郁郁:繁盛的样子。
洞房温且清,寒暑不能干。
洞房¹温且清,寒暑不能干。
译文:幽深的内室冬暖夏凉,即使严寒酷暑也不能侵犯。
注释:¹洞房:深邃的内室。
高堂虚且迥,坐卧见南山。
高堂虚且迥(jiǒng)¹,坐卧见南山。
译文:高大的堂屋宽敞亮爽,坐着、躺着,都可望到南山。
注释:¹虚且迥:空旷而且深远,宽敞高爽之意。
绕廊紫藤架,夹砌红药栏。
绕廊紫藤架,夹砌(qì)红药¹栏。
译文:环绕走廊的是紫藤的藤架,台阶两旁有红芍药的花栏。
注释:¹红药:即芍药花。
攀枝摘樱桃,带花移牡丹。
攀枝摘樱桃,带花移牡丹。
译文:攀下树枝来采摘樱桃,带着花去移栽牡丹。
主人此中坐,十载为大官。
主人此中坐,十载为大官。
译文:主人在这所华屋中安坐,一连十几年都做着大官。
厨有臭败肉,库有贯朽钱。
厨有臭败肉,库有贯朽(xiǔ)¹
译文:厨房里有出不完的腐败肉,库房里有用不尽而绳串朽坏的钱。
注释:¹贯朽钱:钱积得很多,长期不用,以致串钱的绳子霉烂,故称贯朽钱。
谁能将我语,问尔骨肉间:
谁能将¹我语,问尔骨肉间:
译文:啊,哪一个能传达我的意见,问一个问题,在你们一家人中间:
注释:¹将:传达的意思。
岂无穷贱者,忍不救饥寒?
岂无穷贱者,忍不救饥寒?
译文:难道社会上没有贫穷卑贱的人?怎么能忍心不去救济饥寒。
如何奉一身,直欲保千年?
如何奉一身,直¹欲保千年?
译文:为什么只图供养自己,就想保得住富贵千年?
注释:¹直:就。
不见马家宅,今作奉诚园。
不见马家宅,今作奉诚园¹
译文:你可曾见到昔日马家的住宅,如今已成为废弃的奉诚园!
注释:¹奉诚园:原为唐司徒马燧旧宅,以豪奢著名。

  此诗是白居易创作的组诗《秦中吟十首》的第三首,一作《伤大宅》。诗人心系百姓的困苦,在诗中对豪门显贵的奢侈之风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抨击。身为朝廷大臣不思躬身节俭,却竞相攀比,广造豪宅,完全不顾人民的饥寒困苦,竟异想天开想“保千年”富贵。诗人对这些达官贵人极为愤慨,对其进行了无情的嘲讽。全诗语言朴实,描写细腻。前半描绘宅第,简约明快;后半转入批判,直率尖锐。感情悲愤沉郁,最后六句的责问一气之下,极有力量。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年12月版:第362页

shāngzhái--bái

shuíjiājiǎzhūméndàobiān

fēngzhōngzhìgāoqiángwàihuíhuán

lèilèiliùtángdòngxiāngliányán

tángfèibǎiwànqīngyān

dòngfángwēnqiěqīnghánshǔnénggàn

gāotángqiějiǒngzuòjiànnánshān

ràolángténgjiàjiāhóngyàolán

pānzhīzhāiyīngtáodàihuādān

zhǔrénzhōngzuòshízàiwèiguān

chúyǒuchòubàiròuyǒuguànxiǔqián

shuínéngjiāngwèněrròujiān

qióngjiànzhěrěnjiùhán

fèngshēnzhíbǎoqiānnián

jiànjiāzháijīnzuòfèngchéngyuá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