暝色秀林霏,危楼挹翠微。
静中知必寿,乐矣自忘归。
道话清堪对,尘襟净欲飞。
金丹在何许,我欲扣玄机。
暝色秀林霏,危楼挹翠微。
静中知必寿,乐矣自忘归。
道话清堪对,尘襟净欲飞。
金丹在何许,我欲扣玄机。
魏克愚

魏克愚

(1219—1269)邛州蒲江人,字明己,号靖斋。魏了翁子。理宗宝祐中知徽州,为政知先务,民安其化。景定三年,以两浙转运副使除太府少卿,兼知临安府。 ▶ 2篇诗文

猜您喜欢
山光如淀,湖光如练,一步一个生绡面。叩逋仙,访坡仙, 拣西湖好处都游遍,管甚月明归路远。船,休放转;杯休放浅。
山光如淀(diàn)¹,湖光如练²,一步一个生绡(xiāo)³面。
译文:远山一片青翠,湖面就如白娟般光洁,每走一步都都如同一幅山水画。
注释:¹淀:青黑色染料。²练:白色丝娟。³生绡:没经过漂煮的丝织品。古人 用来作画,所以也指画卷。
日照澄洲江雾开,淘金女伴满江隈。
日照澄(chéng)¹江雾开,淘金女伴满江隈(wēi)²
译文:朝阳照在江雾初开的小洲上,淘金的女伴早已布满江滨。
注释:¹澄洲:江中清新秀丽的小洲。²江隈:江湾。
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
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
译文:美人的首饰和侯王的金印,全都是从沙中浪底淘来的黄金。

làngtáoshā ·liù

liú tángdài 

zhàochéngzhōujiāngkāi táojīnbànmǎnjiāngwēi 
měirénshǒushìhóuwángyìn jìnshìshāzhōnglànglái 
马蹄踏水乱明霞,醉袖迎风受落花。
马蹄踏水乱明霞,醉袖¹迎风受落花。
译文:策马踏溪,搅乱了映在水中的霞影,我挥洒着衣袖,迎面吹来的微风还夹杂着飘落的花瓣。
注释:山家:居住在山区的隐士之家。¹醉袖:醉人的衣袖。
怪见溪童出门望,鹊声先我到山家。
怪见¹溪童²出门望,鹊声³先我到山家。
译文:看到已经站在溪旁的孩童,甚使人惊奇,原来是他听到鹊声而早早出门迎接了。
注释:¹怪见:很奇怪地看到。²溪童:站在溪旁的孩童。³鹊声:喜鹊的鸣叫声。

  这首诗前两句描写赶路情形,反映了山间的优美景致和诗人的潇洒神态;后两句表现了诗人的心理活动,渲染出到达“山家”时的欢乐气氛。这首小诗纯用白描,灵动有致,清新隽永。

  “马蹄踏水乱明霞,醉袖迎风受落花。”是写途中所见。骑马过溪,踏乱了映在水中的霞影,点明了溪水的明澈,霞影的明丽。迎风向前,落花堕于衣袖之上,可见春花满山。“落花”亦点明季节。“醉袖”中之“醉”,有为春光所陶醉之意。马匹、溪水、明霞、落花,构成一幅美妙的“暮春山行图”。诗人来此并非为赏风景,而是访问山家。然而笔触所至,风景自现。

  “怪见溪童出门望,鹊声先我到山家。”诗人来到山居人家门口,见儿童早已出门探望,甚使诗人惊奇。“怪”字为末句伏笔。原来是因为“鹊声先我到山家”。这两句先“果”后“因”,巧作安排,末句点明溪童出望的原因,则见“怪”不怪了。重点突出了末句的鹊声。“喜鹊叫,客人到”。故而山家的儿童闻鹊声而早已出门迎接了。山鹊报喜,幼童迎望,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参考资料:
1、 王英志选注.元明清诗词选:太白文艺出版社,2004年05月:18
2、 刘锬编著.咏鸟古诗欣赏:语文出版社,2002.10:274

shānjiā

liúyīn yuándài 

shuǐluànmíngxiá zuìxiùyíngfēngshòuluòhuā 
guàijiàntóngchūménwàng quèshēngxiāndàoshānjiā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夸父与日逐走¹,入日²;渴,欲得饮³,饮于河、渭(wèi);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¹⁰其杖,化为¹¹邓林¹²
译文:夸父与太阳赛跑,一直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他感到口渴,想要喝水,就到黄河、渭水喝水。黄河、渭水的水不够,往北去大湖喝水。还没到大湖,在半路因口渴而死。而他丢弃的手杖,就化成桃林。
注释:逐日:追逐太阳。¹逐走:竞跑,赛跑。逐:竞争。走:跑。²入日: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³欲得饮:想要喝水解渴。⁴于:到。(饮于河、渭中的于,应译为到,介词)河⁵、渭:即黄河,渭水。⁶足:够。(因为足的意思等同于够,所以 足够:同义复合词)⁷北饮大泽:大泽:大湖。传说纵横千里,在雁门山北。北:方位名词用作状语,向北方,向北面。⁸未至:没有赶到。⁹道渴而死:半路上因口渴而死。渴:感到口渴。¹⁰弃:遗弃。¹¹为:成为。¹²邓林:地名,今在大别山附近河南、湖北、安徽三省交界处。邓林即“桃林”。

  1、夸父是一位怎样的人物?你如何理解(怎样认识)这一人物形象?

  答:夸父是位神奇的人物,他是一位善于奔跑的巨人,与太阳“逐走”。 夸父有明确追求,他勇敢、执着;有理想、有抱负、有牺牲精神、甘为人类造福。这一人物形象,具有超现实的,夸张的浪漫主义色彩。

  2、 “逐日”的意思是:追逐太阳  怎样理解这一行为?                      

  这一行为体现了夸父的英雄气概,表现了一种勇敢追求、死而不已、甘为人类造福的精神,使整个神话更具有浪漫主义的魅力。反映了古代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意志。

  3、怎样看待夸父敢于“与日逐走”?( 夸父敢于逐日,你如何看待他?)

  答:此题为开放题,① 从积极角度看:表现了夸父宏大的志向、勇敢追求,巨大的力量和气魄。英勇的气概。为人类造福死而后已的积极意义 ② 从消极角度看:表现了夸父不自量力。

  4、不是,“夸父与日逐走”,夸父是不是自不量力?

  答:这个神话主要是表现夸父宏大的志向和豪壮的气魄,也正是因为日不可以逐,才更加显现出夸父那令人赞叹和佩服的勇气。

  5、如何理解“弃其仗,化为邓林。”的结尾?

  答:丰富了这一神话的内涵,丰满了夸父的形象,表现了一种勇敢追求、死而不已、甘为人类造福的精神,使整个神话更具有浪漫主义色彩。(2分)

  6、若夸父没有渴死在半路上,他最终能赶上太阳吗?说说理由。

  答:不能。因为太阳和地球是不同的两个星球,没有一条供夸父赶到太阳的路。这样写具有超现实的理想,夸张的浪漫主义魅力。

  7、《山海经》中保存了一些人们熟知的神话,你还能写出一个吗?神话故事中还有夸父一样的人物吗?说说看 答①《精卫填海》。②《精卫填海》中的精卫,《后羿射日》中的后羿。

  8、从这个故事中,你看到了夸父哪些优秀品质?

  答:有胆量有决心,目标远大,气魄非凡,意志坚强。

古繁华茂苑,是当日、帝王州。咏人物鲜明,土风细腻,曾美诗流。寻幽。近香径处,聚莲娃钓叟簇汀洲。晴景吴波练静。万家绿水朱楼。
古繁华茂苑¹,是当日²、帝王州。咏人物鲜明,土风³细腻,曾美诗流。寻幽。近香径处,聚莲娃钓叟(sǒu)(cù)(tīng)洲。晴景吴波练静,万家绿水朱楼。
译文:这里是古时的长洲苑,当年曾有帝王在在此建都。这里人情风物新鲜明朗,地方风俗柔和温婉,曾曾令诗人们写出过不少好的诗句。寻访幽深之地。离香径不远的地方,小洲边聚集了很多采莲人和钓鱼的老翁。晴天的时候,吴地的河流澄净如练。家家户户都是华美的楼阁,被绿水环绕。
注释:¹茂苑:古苑名。又名长洲苑。春秋时为吴王阖闾游猎之处。故址在今江苏省吴县西南。²当日:当年。³土风:地方风俗。⁴细腻:柔和温婉。⁵诗流:指诗人。⁶香径:地名。位于江苏苏州。据说得名于吴王夫差曾派遣美人来此采花。⁷钓叟:钓翁;渔翁。⁸吴波:吴地的河流。
凝旒。乃眷东南,思共理、命贤侯。继梦得文章,乐天惠爱,布政优优。鳌头。况虚位久,遇名都胜景阻淹留。赢得兰堂酝酒,画船携妓欢游。
凝旒(liú)¹。乃眷东南,思共理²、命贤侯。继梦得³文章,乐天惠爱,布政优优。鳌(áo)。况虚位久,遇名都胜景阻淹留。赢得兰堂酝(yùn),画船携妓欢游。
译文:于是帝王专意眷顾东南,任命德才兼备的官员来治理。您继承了刘禹锡和白居易在苏州的惠政与文章,广施仁政;又中了状元独占鳌头。况且朝廷早已虚位以待了,只是因为您留恋名都胜景,才暂时停留,乘着画船,带着美人,到处欢游。
注释:¹凝旒:冕旒静止不动,形容帝王态度肃穆专注。代称帝王。²共理:无为而治。³梦得:刘梦得,即刘禹锡,曾为苏州刺史。⁴乐天:白乐天,即白居易,曾为苏杭二州刺史。⁵惠爱:仁爱。⁶优优:和平,宽仁。⁷鳌头:古代称中状元为独占鳌头。⁸淹留:停留,滞留。⁹酝酒:酿酒。这里指饮酒。

lánhuāmànsānzhīsān··nándiào--liǔyǒng

fánhuámàoyuànshìdāngwángzhōuyǒngrénxiānmíngfēngcéngměishīliúxúnyōujìnxiāngjìngchùliándiàosǒutīngzhōuqíngjǐngliànjìngwànjiā绿shuǐzhūlóuníngliúnǎijuàndōngnángòngmìngxiánhóumèngwénzhāngtiānhuìàizhèngyōuyōuáotóukuàngwèijiǔmíngdōushèngjǐngyānliúyínglántángyùnjiǔhuàchuánxiéhuānyóu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