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阵交锋出战时,旗钥倒卓鼓无槌。
丝毫不犯将军令,独脚机关各自提。
两阵交锋出战时,旗钥倒卓鼓无槌。
丝毫不犯将军令,独脚机关各自提。
释慧远

释慧远

释慧远,青原下八世,双泉郁禅师法嗣。住鼎州(今湖南常德)德山。事见《五灯会元》卷一五。今录诗二首。 ▶ 271篇诗文

猜您喜欢
气质美如兰,才华馥比仙,天生成孤癖人皆罕。你道是啖肉食腥膻,视绮罗俗厌;却不知,太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可叹这,青灯古殿人将老;孤负了,红粉朱楼春色阑。到头来,依旧是风尘肮脏违心愿。好一似,无瑕白玉遭泥陷;又何须,王孙公子叹无缘。
气质美如兰,才华馥比仙¹,天生成孤癖人皆罕²。你道是啖(dàn)³肉食腥膻(shān),视绮(qǐ)罗俗厌;却不知,太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可叹这,青灯古殿人将老;孤负了,红粉朱楼春色阑(lán)。到头来,依旧是风尘肮(kàng)(zǎng)¹⁰违心愿。好一似,无瑕(xiá)白玉遭泥陷¹¹;又何须,王孙公子¹²叹无缘。
译文:气质美好像那香兰,才华横溢赛过神仙。天生的怪癖性格使人感到纳罕。你说是肉类很腥膻,看见绫罗绸缎就觉得庸俗可厌;却不晓得:自命清高人们更妒忌,过分纯洁世人都讨嫌。真可叹,古殿海灯旁边的人儿将衰老,辜负了深红高楼美女姿色残!到头来,仍然是污浊肮脏违背了自己心恩;像是没有瘢点的白玉掉进烂泥滩;又何须那些贵族子弟叹息无姻缘?
注释:世难容:曲名,其意是说妙玉虽貌美质高,带发为尼,却不能为世俗所容,落得个悲惨的结局。¹馥比仙:也与神仙一样。馥:是芳香的意思。“才华”固可以花为喻,言“馥”,但与“仙”不称;今以“仙”作比,则不应用“馥”,两句不是对仗。²罕:纳罕,诧异,惊奇。³啖:吃。⁴腥膻:腥臊难闻的气味。膻:羊臊气。出家人素食,所以这样说。⁵“太高”二句:太清高了,更会惹人嫉恨;要过分洁净,大家都看不惯。程高本改“太高”作“好高”。⁶青灯古殿:指尼姑庵。⁷红粉:妇女装扮用的胭脂之类的化妆品,借指女子。⁸朱楼:即红楼,指贵族小姐的绣楼。⁹春色阑:春光将尽。喻人青春将过。阑:尽。¹⁰风尘肮脏:在污浊的人世间挣扎。风尘,指污浊、纷扰的生活。肮脏,亦作“抗脏”,高亢刚直的样子,如李白《鲁郡尧祠送张十四游河北》诗:“有如张公子,肮脏在风尘。”引申为强项挣扎的意思,与读作“āngzāng”解为龌龊之义有别。¹¹遭泥陷:喻妙玉被劫。¹²王孙公子:指贾宝玉。

  这支曲子是写妙玉身世遭遇的,妙玉貌美质高,带发为尼,却不能为世俗所容,最终落得个悲惨的结局。全曲情感沛然,层层递进,充满了悲凉的情绪,激越的情绪在字里行问翻腾起伏,令人扼腕既叹,不忍卒读。

  “气节”两句是说妙玉的品格象兰花那样高贵美丽又芳香,才华胜过神仙。首句暗示妙玉出身贵族家庭,因家庭破落,父母双亡,自小多病而带发修行的身世。“天生”句是说妙玉一生孤僻,又有酷爱清洁的癖好,世间难容。“你道是”二句,是说妙玉出家吃斋,视吃肉食为肮脏,把穿绮罗当作庸俗。“却不知”两句,是说妙玉品格高尚却遭妒忌,过分洁净被人嫌弃。这两句是对妙玉品格总的评价,有总结上文之意。“可叹这”两句,是说年青女子在尼姑庵虚度青春,贵族女儿的年华消耗尽,算是可悲可叹。“可叹这”,“辜负了”,流露出作者对妙玉带发出家为尼,虚度年华的同情。“到头来”两句,是说妙玉的悲惨结局。妙玉出家为尼,常为风尘间儿女痴情所困扰,有违出家之初衷;最后被强盗劫去。据小说介绍,妙玉出家后,与宝玉仍眉来眼去。一次在给宝玉的请贴中,落款自称“槛外人”。结句是说妙玉这样的品高貌美名门女子,却与王孙公子无缘,为强盗所虏糟蹋。

  “世难容”写妙玉的身世、品格、遭遇和结局。她出身于苏州的名门贵族,因家破落,父母双亡,小时多病,带发出家为尼,居住在贾府的栊翠庵中,依附贾府这样的权贵。她自视高贵酷爱清洁,连刘姥姥喝过茶的成套杯子也要甩碎。她自视清高,称黛玉为大俗人,但她又自称为“槛外人”,与宝玉交往甚密,且眉来眼去。最后落得个“白玉陷泥潭”的结局。这一切表明,以出家为尼,想了却尘环中的痴情和恩怨,成为一个高洁的人,最后却没有成为正果,升天成仙而去。她始终为儿女情所困扰,并随着贾府的没落而“白玉陷泥潭”,这是很有讽刺意味的。曹雪芹对妙玉命运的构思与安排,即活于人世间而想不吃人间烟火,有如拨自己的头发离开地球一样,是不可能的。这是他坚持现实主义创作原则的原故。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诗中的情调是低沉悲凉的,流露出作者对官宦小姐不幸结局的深切同情,这不能不说是作者世界观的局限。

  这是一曲女性悲剧的哀歌。像一切美好的人,美好的事物部不能为这个社会所容纳,必然为这个社会所摧残、所毁灭一样,妙玉是许多不幸女性中的独特的一个。曹雪芹在这支曲子里,对这个少女的身世和难堪的人生结局,寄于诚挚而深切的哀怜;同时,对她的气质、才华的高洁、超逸给予盛誉,从而对宗教、社会、权贵和其他恶势力进行了义愤填膺式的控诉和抗议。

  全曲以对妙玉的高度赞誉发端,鲜明地表达了作者对这个不幸少女的根本态度。一个十八岁的美妙丽姝,却不得不在“青灯古殴”下葬送青春,虚掷生命,只能为之深深悲叹。然而,悲剧并没有到此为止,更不堪的悲剧正不断向她袭来。

参考资料:
1、 玉乃球等编写.红楼梦诗词鉴赏[M].广州:花城出版社.1999:76-77.
2、 季学原主编.红楼梦诗歌精华[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69.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
(shuò)¹硕鼠,无²食我黍(shǔ)³!三岁(guàn)(rǔ),莫我肯顾。逝将去(rǔ),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yuán)得我所¹⁰
译文:大田鼠呀大田鼠,不许吃我种的黍!多年辛勤伺候你,你却不肯照顾我。发誓定要摆脱你,去那莫土有幸福。那莫土啊那莫土,才是我的好去处!
注释:¹硕鼠:大老鼠。一说田鼠。²无:毋,不要。³黍:黍子,也叫黄米,谷类,是重要粮食作物之一。⁴三岁:多年。三,非实数。⁵贯:借作“宦”,侍奉。⁶逝:通“誓”。⁷去:离开。⁸女:同“汝”。⁹爰:于是,在此。¹⁰所:处所。
硕鼠硕鼠,无食我麦!三岁贯女,莫我肯德。逝将去女,适彼乐国。乐国乐国,爰得我直。
硕鼠硕鼠,无食我麦!三岁贯女,莫我肯德¹。逝将去女,适彼乐国²。乐国乐国,爰(yuán)得我直³
译文:大田鼠呀大田鼠,不许吃我种的麦!多年辛勤伺候你,你却不肯优待我。发誓定要摆脱你,去那莫国有仁爱。那莫国啊那莫国,才是我的好所在!
注释:¹德:恩惠。²国:域,即地方。³直:王引之《经义述闻》说:“当读为职,职亦所也。”一说同值。
硕鼠硕鼠,无食我苗!三岁贯女,莫我肯劳。逝将去女,适彼乐郊。乐郊乐郊,谁之永号?(女 通 汝)
硕鼠硕鼠,无食我苗!三岁贯女,莫我肯劳¹。逝将去女,适彼乐郊。乐郊乐郊,谁之²永号(háo)³?(女 通 汝)
译文:大田鼠呀大田鼠,不许吃我种的苗!多年辛勤伺候你,你却不肯慰劳我!发誓定要摆脱你,去那莫郊有欢笑。那莫郊啊那莫郊,谁还悲叹长呼号!
注释:¹劳:慰劳。²之:其,表示诘问语气。³号:呼喊。

  《硕鼠》全诗三章,意思相同。三章都以“硕鼠硕鼠”开头,直呼奴隶主剥削阶级为贪婪可憎的大老鼠、肥老鼠,并以命令的语气发出警告:“无食我黍(麦、苗)!”老鼠形象丑陋又狡黠,性喜窃食,借来比拟贪婪的剥削者十分恰当,也表现诗人对其愤恨之情。三四句进一步揭露剥削者贪得无厌而寡恩:“三岁贯女,莫我肯顾(德、劳)。”诗中以“汝”、“我”对照:“我”多年养活“汝”,“汝”却不肯给“我”照顾,给予恩惠,甚至连一点安慰也没有,从中揭示了“汝”、“我”关系的对立。这里所说的“汝”、“我”,都不是单个的人,应扩大为“你们”、“我们”,所代表的是一个群体或一个阶层,提出的是谁养活谁的大问题。后四句更以雷霆万钧之力喊出了他们的心声:“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诗人既认识到“汝我”关系的对立,便公开宣布“逝将去女”,决计采取反抗,不再养活“汝”。一个“逝”字表现了诗人决断的态度和坚定决心。尽管他们要寻找的安居乐业、不受剥削的人间乐土,只是一种幻想,现实社会中是不存在的,但却代表着他们美好的生活憧憬,也是他们在长期生活和斗争中所产生的社会理想,更标志着他们新的觉醒。正是这一美好的生活理想,启发和鼓舞着后世劳动人民为挣脱压迫和剥削不断斗争。

  这首诗纯用比体,《诗经》中此类诗连同此篇只有三首,另外两首是《周南·螽斯》、《豳风·鸱鸮》。这三首的共同特点就是以物拟人,但此篇稍有不同。另两篇可以看作寓言诗,通篇比喻,寓意全在咏物中。此篇以硕鼠喻剥削者虽与以鸱鸮喻恶人相同,但《鸱鸮》中后半仍以鸟控诉鸱鸮展开,寓意包含在整体形象中,理解易生分歧;而此篇后半则是人控诉鼠,寓意较直,喻体与喻指基本是一对一的对应关系,《诗序》认为老鼠“贪而畏人”,重敛者“蚕食于民……若大鼠也”,对寓意的理解与两千年后的今人非常相近,其理就在此。

参考资料:
1、 肖复兴主编,梁士朋改编 .中学生必背优秀诗文 .太原 :希望出版社 ,2009.1 :4 .
2、 蒋立甫 等 .先秦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98 :217-219 .

shuòshǔ

míng xiānqín 

shuòshǔshuòshǔ shíshǔ sānsuìguàn kěn shìjiāng shì  yuánsuǒ 
shuòshǔshuòshǔ shímài sānsuìguàn kěn shìjiāng shìguó guóguó yuánzhí 
shuòshǔshuòshǔ shímiáo sānsuìguàn kěnláo shìjiāng shìjiāo jiāojiāo shuízhīyǒngháo  (tōng )

玄宗回马杨妃死,云雨难忘日月新。
玄宗回马¹杨妃死,云雨²难忘日月新。
译文:杨妃死后玄宗銮驾又回帝京,夫妻之间的恩爱虽难忘却,而国家却已一新。
注释:¹回马:指唐玄宗由蜀还长安。²云雨:出自宋玉《高唐赋》“旦为朝云,暮为行雨”,后引申为男女欢爱。
终是圣明天子事,景阳宫井又何人。
终是圣明天子事,景阳宫井¹又何人。
译文:处死杨妃也是玄宗英明决策,不然就会步陈后主亡国后尘。
注释:¹景阳宫井:故址在今江苏省南京市玄武湖边。南朝的昏昧陈后主陈叔宝听说隋兵已经攻进城来,就和宠妃张丽华、孙贵嫔躲在景阳宫井中,结果还是被隋兵俘虏。

  这是一首咏史诗。诗的首两句写玄宗“回马长安”时,杨妃死已多时,意谓“重返”长安是以杨妃的死换来的。尽管山河依旧,然而却难忘怀“云雨”之情。“云雨难忘”与“日月新”对举,表达玄宗欣喜与长恨兼有的复杂心理。后两句以南朝陈后主偕宠妃张丽华、孔贵嫔躲在景阳宫的井中,终为隋兵所虏的事,对比唐玄宗马嵬坡赐杨贵妃自缢的举动,抑扬分明。诗对玄宗有体谅,也有婉讽。玄宗的举动虽胜陈后主,但所胜实在无几。

  此诗首句的“玄宗回马”,指大乱平定、两京收复之后,成了太上皇的玄宗从蜀中回返长安。其时距“杨妃死”已很久了。两下并提,意谓玄宗能重返长安,正是牺牲杨妃换来的。一存一殁,意味深长。玄宗割舍贵妃固然使局势得到转机,但内心的矛盾痛苦一直贯穿于他的后半生,尽管山河重光(“日月新”),也不能使他忘怀死去的杨妃,这就是所谓“云雨难忘”。“云雨难忘”与“日月新”对举,可喜下长恨相兼,写出了玄宗复杂矛盾的心理。

  诗的后两句特别耐人玩味。“终是圣明天子事”,有人说这是表彰玄宗在危亡之际识大体,有决断,堪称“圣明”,但从末句“景阳宫井又何人”来看,并非如此。“景阳宫井”用的是陈后主的故事。当隋兵打进金陵,陈后主和他的宠妃张丽华藏在景阳宫井内,一同作了隋兵的俘虏。同是帝妃情事,又同当干戈逼迫之际,可比性极强,取拟精当。玄宗没有落到陈后主这步田地,是值得庆幸的,但要说“圣明”,也仅仅是比陈后主“圣明”一些而已。“圣明天子”扬得很高,却以昏味的陈后主来作陪衬,就颇有几分讽意。只不过话说得微婉,耐人玩味罢了。

  但就此以为诗人对玄宗毫无同情,也不尽然。唐时人对杨妃之死,颇有深责玄宗无情无义者。郑诗又似为此而发。上联已暗示马嵬赐死,事出不得已,虽时过境迁,玄宗仍未忘怀云雨旧情。所以下联“终是圣明天子事”,“终是”的口吻,似是要人们谅解玄宗当日的处境。

  此诗对玄宗有所婉讽,亦有所体谅,可谓能“出己意”又“用意隐然”,在咏史诗中不失为佳作。

wéi

zhèngtián tángdài 

xuánzōnghuíyángfēi yúnnánwàngyuèxīn 
zhōngshìshèngmìngtiānshì jǐngyánggōngjǐngyòurén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梁国杨氏¹子九岁,甚²聪惠³。孔君平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yīng)声答曰:“未闻¹⁰孔雀是夫子¹¹家禽。”
译文:梁国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一个九岁的儿子,非常聪明。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父亲不在,于是便叫他出来。他为孔君平端来水果,水果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并说:“这是你家的水果。”杨氏子马上回答说:“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注释:¹氏:姓氏,表示家族的姓。²甚:非常。³惠:惠同“慧”,智慧的意思。⁴孔君平:孔坦,字君平,官至延尉。⁵诣:拜见。⁶乃:就;于是。⁷设:摆放,摆设。⁸示:给……看。⁹曰:说。¹⁰未闻:没有听说过。未:没有。¹¹夫子:旧时对学者或老师的尊称。

①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这句话点明了文章要讲的人物,以及人物的特点。起到了总起全文的作用。

②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从孔君平来拜见孩子的父亲一事不约时间来看,两家的关系很好,常来常往。并且还可以看出孔君平很有礼貌,并与小儿关系很好。

③为设果,果有杨梅。
谁为谁设果?联系上下文自然知道,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水果中有杨梅。看起来孩子很有礼貌,很会招待客人。

④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这是故事中的重点部分。孔君平看到杨梅,联想到孩子的姓,就故意逗孩子:“这是你家的家果。”意思是,你姓杨,它叫杨梅,你们本是一家嘛!”这信手拈来的玩笑话,很幽默,也很有趣。孩子应声答道:“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句子中的“家禽”不同于21世纪的“家禽”,这里的“家”和“禽”各自独立表达意思 。从这里可以看出杨氏子是个聪慧、能言善辩的孩子。他的一句“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这回答巧妙在哪里呢?孔君平在姓上做文章,孩子也在姓上做文章,由孔君平的“孔”姓想到了孔雀;最妙的是,他没有生硬地直接说“孔雀是夫子家禽”,而是采用了否定的方式,说“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婉转对答,既表现了应有的礼貌,又表达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鸟,杨梅岂是我家的果”这个意思,使孔君平无言以对。因为他要承认孔雀是他家的鸟,他说的话才立得住脚。杨氏子表现了孩子应有的礼貌,他的语气委婉、机智、幽默而思维敏捷,又表达了“孔雀不是夫子家的鸟,杨梅又怎么是杨家的果”,使孔君平无言以对。既没有伤了两家的和气,又让人一笑而过。

这是小学生初次接触到的文言文。学习本文应重点指导学生把文章读正确。特别要注意停顿的恰当。举例如下: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本文虽行文简洁,不足百字,但古今字义不同是学生阅读理解的难点。要采取以下步骤帮助学生理解短文的意思:

文中的“家禽”说的“家禽”吗?使学生能贯通上下文。
在学生了解课文内容后,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在读中体会九岁孩子的回答妙在什么地方,交流对这个问题的体会。教师可相机引导学生对比:“孔雀是夫子家禽”“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有什么不一样,体会这个孩子回答的委婉和机智。

六月初九日,自江宁渡江。先是浦口刘大山过余,要与同入燕;余以赀用不给,未能行。至是徐位三与其弟文虎来送;少顷,郭汉瞻、吴佑咸两人亦至。至江宁闸登舟,距家数十步耳。舟中揖别诸友;而徐氏兄弟,复送至武定桥,乃登岸,依依有不忍舍去之意。是日风顺,不及午,已抵浦口,宿大山家。大山有他事相阻,不能即同行。而江宁郑滂若适在大山家。滂若自言有黄白之术,告我曰:“吾子冒暑远行,欲卖文以养亲,举世悠悠,讵有能知子者?使吾术若成,吾子何忧贫乎?”余笑而颔之。
六月初九日,自江宁¹渡江。先是浦口²刘大山过余³,要与同入燕(yān);余以赀(zī)不给,未能行。至是徐位三与其弟文虎来送;少顷,郭汉瞻、吴佑咸两人亦至。至江宁闸登舟,距家数十步耳。舟中揖别诸友;而徐氏兄弟,复送至武定桥,乃登岸,依依有不忍舍去之意。是日风顺,不及午,已抵浦口,宿大山家。大山有他事相阻,不能即同行。而江宁郑滂若适在大山家。滂若自言有黄白之术,告我曰:“吾子冒暑远行,欲卖文以养亲,举世悠悠,讵有能知子者?使吾术若成,吾子¹⁰何忧贫乎?”余笑而颔(hàn)¹¹之。
注释:乙亥:清圣祖康熙三十四年,年。¹江宁:清代府名,府治即今江苏省南京市。²浦口:在江苏省南京市西北,长江北岸,与下关隔江相望。³过余:探望我。过,访,探望。⁴要:同“邀”,约请。⁵燕:旧时河北省的别称。⁶赀用:资用。赀,同“资”。⁷揖别:拱手相别。揖,旧时拱手礼。⁸黄白之术:道士烧炼丹药,化成黄金白银的方法。黄白,黄金白银。⁹“讵有”:哪里有能了解你的人?¹⁰吾子:对人相亲爱的称呼。¹¹颔:点头。
明日,宿旦子冈。甫行数里,见四野禾油油然,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盖江北之俗,妇女亦耕田力作;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其俗洵美矣。偶舍骑步行,过一农家,其丈夫方担粪灌园,而妇人汲井且浣衣;门有豆棚瓜架,又有树数株郁郁然,儿女啼笑,鸡犬鸣吠。余顾而慕之,以为此一家之中,有万物得所之意,自恨不如远甚也!
明日,宿旦子冈。甫¹行数里,见四野禾油油然,老幼男女,俱耘²于田间。盖江北之俗,妇女亦耕田力作;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其俗洵美³矣。偶舍骑步行,过一农家,其丈夫方担粪灌园,而妇人汲井且浣衣;门有豆棚瓜架,又有树数株郁郁然,儿女啼笑,鸡犬鸣吠。余顾而慕之,以为此一家之中,有万物得所之意,自恨不如远甚也!
译文:第二天我住在了旦子冈,刚行走了几里地,看见田间禾苗油然茂盛的样子,男女老少都在田间耕作。大概是江北的习俗,女人也在努力耕田劳作,比较西北那些不从事生产、四处游玩的懒惰男子,江北的习俗的确好得多。偶然间我放弃骑马开始步行,路过一农家,这家男人正挑粪给园子施肥,女子从井里打了水又在浣洗衣服。园中有豆篷瓜架,还有几棵郁郁葱葱的树木,孩子嬉戏欢笑,鸡和狗都在鸣叫(此起彼伏)。我看着看着越来越羡慕他们,觉得这一家子中,万物都怡然自得,我自遗憾比他们差得远呢!
注释:¹甫:刚,才。²耘:除草。³询美:确实美。询,通“洵”,信,确实。⁴汲井且浣衣:从井里打水洗衣。汲井,从井里打水。⁵郁郁然:茂盛的样子。
明日抵滁州境,过朱龙桥——即卢尚书、祖将军破李自成处,慨然有驰驱当世之志。过关山,遇宿松朱字绿、怀宁咎元彦从陕西来。别三年矣!相见则欢甚,徒行携手,至道旁人家纵谈,村民皆来环听,良久别去。
明日抵滁州¹境,过朱龙桥²——即卢尚书³、祖将军破李自成处,慨然有驰驱当世之志。过关山,遇宿松朱字绿、怀宁咎元彦从陕西来。别三年矣!相见则欢甚,徒行携手,至道旁人家纵谈,村民皆来环听,良久别去。
注释:¹滁州:州名,辖境相当今安徽省滁县、耒安、全椒三县地,治所在今安徽省滁县。²朱龙桥:在今安徽省滁县西北五十里。³卢尚书:卢象升,字建斗,常州宜兴(今江苏省宜兴县)人。崇祯八年(1635),任兵部侍郎,专门指挥镇压明末农民起义军。后抵御清兵,失败被杀。⁴祖将军:祖宽,辽东人,官至宁远总兵官,进都督,曾专力镇压明末农民起义军,后清兵进攻北京,他奉命援救济南,延误军机,以致济南失守被杀。⁵李自成:明末农民起义军领袖。陕西省米脂县人。曾攻入北京,推翻明王朝,建立大顺政权。后兵败牺牲。崇祯九年正月,李自成进攻滁县,卢象升率祖宽等援救滁州,大战于滁州城东五里桥。李自成兵败,卢象升祖宽追至朱龙桥,杀死起义军填沟委壑,滁水为之不流。⁶驰驱当世之志:为当代奔走效力的想法。⁷宿松:县名,今安徽省宿松县。⁸怀宁:县名,今安徽省怀宁县。
过磨盘山,山势峻峭,重叠盘曲,故名;为滁之要害地。是日宿岱山铺,定远境也。明日宿黄泥冈,凤阳境也。途中遇太平蔡极生自北来。薄暮,余告圉人:“数日皆苦热,行路者皆以夜,当及月明行也。”乃于三更启行。行四五里,见西北云起;少顷,布满空中,雷电大作,大雨如注,仓卒披雨具,然衣已沾湿。行至总铺,雨愈甚;遍叩逆旅主人门,皆不应。圉人于昏黑中寻一草棚,相与暂避其下。雨止,则天已明矣。道路皆水弥漫,不辨阡陌。私叹水利不修,天下无由治也。苟得良有司,亦足治其一邑。惜无有以此为念者。
过磨盘山,山势峻峭,重叠盘曲,故名;为滁之要害地。是日宿岱山铺,定远¹境也。明日宿黄泥冈,凤阳²境也。途中遇太平³蔡极生自北来。薄暮,余告圉(yú):“数日皆苦热,行路者皆以夜,当及月明行也。”乃于三更启行。行四五里,见西北云起;少顷,布满空中,雷电大作,大雨如注,仓卒披雨具,然衣已沾湿。行至总铺,雨愈甚;遍叩逆旅主人门,皆不应。圉人于昏黑中寻一草棚,相与暂避其下。雨止,则天已明矣。道路皆水弥漫,不辨阡陌。私叹水利不修,天下无由治也。苟得良有司,亦足治其一邑。惜无有以此为念者。
注释:¹定远:县名,今安徽省定远县。²凤阳:府名,府治在今安徽省凤阳县。³太平:清代府名,府治在今安徽省当涂县。⁴圉人:马夫,养马的人。⁵仓卒:仓猝。卒,同“猝”。⁶逆旅:客舍,旅馆。⁷阡陌:田间的小路。⁸苟得良有司:假如得到好官吏。有司,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因称官吏为有司。⁹邑:旧时县的别称。
仰观云气甚佳:或如人,或如狮象,如山,如怪石,如树,倏忽万状。余尝谓看云宜夕阳,宜雨后,不知日出时看云亦佳也。是日仅行四十里,抵临淮;使人入城访朱鉴薛,值其他出。薄暮,独步城外。是时隍中荷花盛开,凉风微动,香气袭人,徘徊久之,乃抵旅舍主人宿。
仰观云气甚佳:或如人,或如狮象,如山,如怪石,如树,倏(shū)忽万状¹。余尝谓看云宜夕阳,宜雨后,不知日出时看云亦佳也。是日仅行四十里,抵临淮²;使人入城访朱鉴薛,值其他出。薄暮,独步城外。是时隍³中荷花盛开,凉风微动,香气袭人,徘徊久之,乃抵旅舍主人宿。
注释:¹倏忽万状:一忽儿变出万种状态。²临淮:在今安徽省凤阳县东。³隍:没有水的城壕。
明日渡淮。先是临淮有浮桥,往来者皆便之。及浮桥坏不修,操舟者颇因以为奸利。余既渡,欲登岸,有一人负之以登,其人陷淖中,余几堕。岸上数人来,共挽之,乃免。是日行九十里,宿连城镇,灵壁县境也。
明日渡淮。先是临淮有浮桥,往来者皆便之。及浮桥坏不修,操舟者颇因以为奸利。余既渡,欲登岸,有一人负之以登,其人陷淖中,余几堕。岸上数人来,共挽之,乃免。是日行九十里,宿连城镇,灵壁¹县境也。
注释:¹灵壁:县名,今安徽省灵壁县。
明日为月望,行七十里而宿荒庄,宿州境也。屋舍湫隘,墙壁崩颓,门户皆不具。圉人与逆旅主人有故,因欲宿此。余不可,主人曰:“此不过一宿耳,何必求安!”余然之。是日颇作雨而竟不雨。三更起,主人苛索钱不已。月明中行数十里,余患腹胀不能食,宿褚庄铺。
明日为月望¹,行七十里而宿荒庄,宿州²境也。屋舍湫隘³,墙壁崩颓,门户皆不具。圉人与逆旅主人有故,因欲宿此。余不可,主人曰:“此不过一宿耳,何必求安!”余然之。是日颇作雨而竟不雨。三更起,主人苛钱不已。月明中行数十里,余患腹胀不能食,宿褚庄铺。
注释:¹月望:六月十五日。农历每个月的十五日叫望。²宿州:今江苏省宿县。³湫隘:低湿狭小。⁴苛:刻薄,过分。⁵索:索求,讨取。
十七日渡河,宿河之北岸。夜中过闵子乡,盖有闵子祠焉;明孝慈皇后之故乡也。徐宿间群山盘亘,风气完密;而徐州滨河,山川尤极雄壮,为东南藩蔽,后必有异人出焉。望戏马台,似有倾圮。昔苏子瞻知徐州,云:“戏马台可屯千人,与州为犄角。”然守徐当先守河也。是日热甚,既抵逆旅,饮水数升。顷之,雷声殷殷起,风雨骤至,凉生,渴乃止。是夜腹胀愈甚,不能成寐,汗流不已。
十七日渡河,宿河之北岸。夜中过闵子乡,盖有闵子祠焉;明孝慈皇后¹之故乡也。徐宿间群山盘亘²,风气完密;而徐州滨河,山川尤极雄壮,为东南藩蔽³,后必有异人出焉。望戏马台,似有倾圮。昔苏子瞻知徐州,云:“戏马台可屯千人,与州为犄(jī)。”然守徐当先守河也。是日热甚,既抵逆旅,饮水数升。顷之,雷声殷(yǐn)起,风雨骤至,凉生,渴乃止。是夜腹胀愈甚,不能成寐,汗流不已。
注释:¹明孝慈高皇后:明太祖朱元璋的皇后马氏,宿州人。²“徐宿间”句:徐州宿州之间群山盘纡横贯。盘,通“蟠”,纡回曲折。³“为东南”句:是东南地区的藩篱屏障。⁴戏马台:在江苏省铜山县南,东晋安帝义熙年间刘裕至彭城(今江苏省徐州市),九日大会宾客僚属,在此饮酒赋诗。⁵苏子瞻:即苏轼。⁶知徐州:苏轼曾做徐州刺史。知,主持,主管。⁷犄角:互相支援。⁸殷殷:雷声很大。
明日宿利国驿。忆余于己巳六月,与无锡刘言洁,自济南入燕,言洁体肥畏热,而羡余之能耐劳苦寒暑。距今仅六年,而余行役颇觉委顿。蹉跎荏苒,精力向衰,安能复驰驱当世!抚髀扼腕,不禁喟然而三叹也!
明日宿利国驿¹。忆余于己巳²六月,与无锡刘言洁,自济南入燕,言洁体肥畏热,而羡余之能耐劳苦寒暑。距今仅六年,而余行役颇觉委顿³。蹉(cuō)(tuó)(rěn)(rǎn),精力向衰,安能复驰驱当世!抚髀(bì)扼腕,不禁喟(kuì)而三叹也!
注释:¹利国驿:在江苏省铜山县东北八十里,接山东省峄县界。²己巳:清圣祖康熙二十八年,年。³委顿:极度疲困。⁴蹉跎:时间白白度过,光阴虚度。⁵荏苒:时光渐渐过去。⁶抚髀扼腕:都是表示叹息的意思。抚髀,抚摸着大腿,三国时刘备在荆州几年。有一次上厕所,看到髀里生肉,流下了眼泪,刘表问刘备,刘备说,我曾经常骑马,髀肉皆消;现在几年不骑马,髀里生肉,这样下去,人会老而功业无成,所以悲叹。故以抚髀来表示对时光流逝,功业无成的叹息。髀,股部,大腿,扼腕,用手握着手腕,也是感情激动的表示。⁷喟然:叹息的样子。
明日,宿滕县境曰沙河店。又明日,宿邹县境曰东滩店。是日守孟子庙,入而瞻拜;欲登峄山,因热甚且渴,不能登也。明日,宿汶上。往余过汶上,有吊古诗,失其稿,犹记两句云:“可怜鲁道游齐子,岂有孔门屈季孙!”余不复能记忆也。
明日,宿滕县¹境曰沙河店。又明日,宿邹县²境曰东滩店。是日守孟子庙³,入而瞻拜;欲登峄山,因热甚且渴,不能登也。明日,宿汶上。往余过汶上,有吊古诗,失其稿,犹记两句云:“可怜鲁道游齐子,岂有孔门屈季孙!”余不复能记忆也。
注释:¹滕县:今山东省滕县。²邹县:今山东省邹县。³孟子庙:孟轲的庙,孟轲,战国时大思想家,邹人,宋元丰年间封邹国公,元至顺时加封邹国亚圣公。⁴峄(yì意)山:在山东省邹县东南,一名邹峄山,邾峄山。⁵汶上:今山东省汶山县。⁶鲁道游齐子:春秋时鲁桓公的夫人文姜,是齐襄公的妹妹,但他与齐襄公有暧昧的关系,当时有人写了一着诗讽刺说:“南山崔崔,雄狐绥绥。鲁道有荡,齐子由归,既曰归止,曷又怀止。”这首诗保存在《诗经齐风》。这句诗即咏其事。⁷岂有孔门屈季孙:哪里有孔子的弟子屈服于季孙氏的呢?孔门,孔子的门徒,弟子,这里指闵子骞(qiān千)。季孙,季孙氏,鲁桓公的儿子季友的后裔,鲁国三家贵族中的一家。据《论语雍也》载;有一次季孙氏请孔子弟子闵子骞事做他的私邑的长官,闵子骞说:“善为我辞焉,如有复我者,则吾必在汶上矣。”表示不愿意做季氏的家臣。这句用的就是这个典故。
明日,宿东阿之旧县。是日大雨,逆旅闻隔墙群饮拇战,未几喧且斗。余出观之,见两人皆大醉,相殴于淖中,泥涂满面不可识。两家之妻,各出为其夫,互相詈,至晚乃散。乃知先王罪群饮,诚非无故。明日宿营茌平。又明日过高唐,宿腰站。自茌平以北,道路皆水弥漫,每日辄纡回行也。闻燕赵间水更甚,北行者皆患之。
明日,宿东阿之旧县¹。是日大雨,逆旅闻隔墙群饮拇战²,未几³喧且斗。余出观之,见两人皆大醉,相殴于淖中,泥涂满面不可识。两家之妻,各出为其夫,互相詈,至晚乃散。乃知先王罪群饮,诚非无故。明日宿营茌平。又明日过高唐,宿腰站。自茌平以北,道路皆水弥漫,每日辄纡回行也。闻燕赵间水更甚,北行者皆患之。
注释:¹东阿之旧县:在今山东省东阿县南旧东阿镇。²群饮拇战:许多人一起虽酒猜拳。拇战,猜拳,划拳,酒令的一种。³未几:没有多久。⁴先王罪群饮:据《尚书酒诰》:“群饮,汝勿泆,尽执拘以归于周,予其罪。”意思是,有人群聚饮酒,你不要放纵,全部捕获送到京城来,我来办他们的罪。《酒诰》是周武王对其弟康叔的训词,先王即指周武王。⁵诚非无故:真的不是没有原因的。⁶茌(chí迟)平:今山东省茌平县。⁷高唐:今山东省高唐县。⁸腰站:在今山东省平原县西南。⁹燕赵间:河北山西一带。
二十六日,宿军城,夜梦裴媪。媪于余有恩而未之报,今岁二月,病卒于家;而余在江宁,不及视其含敛,中心时用为愧恨!盖自二月距今,入梦者屡矣。二十七日,宿商家林。二十八日,宿营任邱。二十九日,宿白沟。白沟者,昔宋与辽分界处也。七月初一日,宿良乡。是日过涿州,访方灵皋于舍馆,适灵皋往京师。在金陵时,日与灵皋相过从,今别四月矣,拟为信宿之谈而竟不果。及余在京师,而灵皋又已反涿,途中水阻,各纡道行,故相左。
二十六日,宿军城¹,夜梦裴媪。媪于余有恩而未之报,今岁二月,病卒于家;而余在江宁,不及视其含敛²,中心时用为愧恨!盖自二月距今,入梦者屡矣。二十七日,宿商家林³。二十八日,宿营任邱。二十九日,宿白沟。白沟者,昔宋与辽分界处也。七月初一日,宿良乡。是日过涿州,访方灵皋于舍馆,适灵皋往京师。在金陵¹⁰时,日与灵皋相过从,今别四月矣,拟为信宿之谈而竟不果¹¹。及余在京师,而灵皋又已反涿,途中水阻,各纡道行,故相左¹²
注释:¹军城:在河北省唐山县西北十九里。²含敛:古时死人入殓时,口里放珠玉等物,因称入殓为“含殓”,敛,借作殓(liàn练),装殓,把死人装入棺材里。³商家林:在今河北省河间县南。⁴任邱:今河北省任丘县。邱,同“丘”。⁵白沟:白沟镇,在今河北省容城县东三十里,北接新城县界,以濒临白沟河得名。白沟河,即今河北的巨马河,北宋时是宋与辽的分界,也叫界河。⁶良乡:在今河北省房山县东。⁷涿州:今河北省涿县。⁸方灵皋:名苞,号望溪,安徽桐城人,清代散文家。⁹京师:首都的旧称。清代都北京,即今北京市。¹⁰金陵:今江苏省南京市的虽称。过从,往来。¹¹“拟为”句:打算好好谈两个晚上,可是没有达到目的。¹²相左:没有碰见他。
盖自任邱以北,水泛溢,桥梁往往皆断,往来者乘舟,或数十里乃有陆。陆行或数里,或数十里,又乘舟。昔天启中,吾县左忠毅公为屯田御史,兴北方水利,仿佛江南。忠毅去而水利又废不修,良可叹也!
盖自任邱以北,水泛溢,桥梁往往皆断,往来者乘舟,或数十里乃有陆。陆行或数里,或数十里,又乘舟。昔天启¹中,吾县左忠毅公²为屯田御史,兴北方水利,仿佛江南。忠毅去而水利又废不修,良可叹也!
注释:¹天启:明熹宗的年号。²左忠毅公:名光斗,字遗直,明安庆桐城(今安徽省桐城县)人。万历中举进士,任御史时办理屯田,在北方兴水得,提倡种稻。天启四年任左佥都御史,揭发大宦官魏忠贤的罪恶,被诬谄,死在狱中,死后谥“忠毅”,故称“左忠毅公”。
初二日,至京师。芦沟桥及彰义门,俱有守者,执途人横索金钱,稍不称意,虽襆被欲俱取其税,盖榷关使者之所为也。涂人恐濡滞,甘出金钱以给之。惟徒行者得免。盖辇毂之下而为御人之事,或以为此小事不足介意,而不知天下之故,皆起于不足介意者也。是日大雨,而余襆被书笈,为逻者所开视,尽湿,涂泥被体。抵宗伯张公邸第。盖余之入京师,至是凡四,而愧悔益不可言矣!因于灯执笔,书其大略如此。
初二日,至京师。芦沟桥¹及彰义门,俱有守者,执途人²横索金钱,稍不称意,虽襆被³欲俱取其税,盖榷关使者之所为也。涂人恐濡滞,甘出金钱以给之。惟徒行者得免。盖辇毂之下而为御人之事,或以为此小事不足介意,而不知天下之故,皆起于不足介意者也。是日大雨,而余襆被书笈,为逻者所开视,尽湿,涂泥被体。抵宗伯¹⁰张公¹¹邸第。盖余之入京师,至是凡四,而愧悔益不可言矣!因于灯执笔,书其大略如此。
注释:¹芦沟桥:在北京广安门西,跨永定河上。²执途人:掌管关口的人。³袱被:本指用袱子包扎衣被,整理行装,这里指行李包裹。⁴榷(qiè确)关使者:主管关税的人。⁵濡滞:迟延,耽搁。⁶辇(niǎn)毂(gǔ)下:指京师,犹言在皇帝车驾之下。⁷御人:拦路抢劫。语出《孟子万章》:“今有御人于国门之外者。”朱熹注:“御,止也,止人而杀之,且夺其货也。”⁸不足介意:不值得放在心上。⁹逻者:巡逻的人。¹⁰宗伯:礼部尚书的别称。¹¹张公:即张英,字敦复,号乐圃,桐城人,康熙进士,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