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值风雨暴,杏过梨已开。
社後清明前,燕与人归来。
湖中水方漫,谁共泛其隈。
傥有问憔悴,憔悴未忘杯。
不值风雨暴,杏过梨已开。
社後清明前,燕与人归来。
湖中水方漫,谁共泛其隈。
傥有问憔悴,憔悴未忘杯。
梅尧臣

梅尧臣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 2609篇诗文

猜您喜欢
东风吹雨过青山,却望千门草色闲。
东风吹雨过青山¹,却望千门草色²闲。
译文:东风吹着那细细春雨洒过青山,回望长安城中房舍叠嶂,草色闲闲。
注释:¹“东风”句:语从陶渊明《读山海经》“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化出。²草色:一作“柳色”。
家在梦中何日到,春生江上几人还?(春生 一作:春来)
家在梦中何日到,春生¹江上几人还?(春生 一作:春来)
译文:故园就在梦中,可是何时才能归还?那春天的江面上来来往往的人,几个是回去的呢?
注释:¹春生:一作“春归”,一作“春来”。
川原缭绕浮云外,宫阙参差落照间。
川原¹缭绕浮云外,宫阙(què)参差落照间。
译文:极目远望,家乡在浮云之外,长安城中,宫阙参差错落,笼罩在一片残阳之中。
注释:¹川原:即郊外的河流原野,这里指家乡。
谁念为儒逢世难,独将衰鬓客秦关。
谁念为儒逢世难¹,独将衰鬓(bìn)客秦关²
译文:又有谁理解我这位读书人,生逢乱世,孤身一人,满头白发,形容憔悴,漂泊流荡在荒远的秦关。
注释:¹逢世难:一作“多失意”,意即遭逢乱世。²秦关:秦地关中,即长安所在地。

  “东风吹雨过青山,却望千门草色闲”。开篇紧扣题目,写在长安“春望”。“东风”句,侧重写望中所见。卢纶是河中蒲人(今山西永济县人),家乡刚好位于长安的东面,说“东风吹雨”,是说东风从家乡吹来,自然引出思乡之情。“却望”,是回头望。“千门”,泛指京城。“草色闲”的闲字用得巧,春草之闲正好与人心之愁形成强烈对比,给人以深刻的印象。首联是登高而望,在景语之中,流露出复杂感情。

 “家在梦中何日到,春来江上几人还?”这两句为全诗的警句,是春望时所产生的联想。出句是恨自己不能回去,家乡只能在梦中出现,对句是妒他人得归,恨自己难返,语中有不尽羡慕之意。“大历十才子”擅长描写细微的心理情态。(《小澥草堂杂论诗》)他们伤时感乱的情绪,常通过“醉”和“梦”表现出来,像“我有惆怅词,待君醉时说”(李端《九日寄司空文明》),“别后依依寒梦里,共君携手在东田”(《送冷朝阳还上元》),“宿蒲有归梦,愁猿莫夜鸣”(钱起《早下江宁》)等等。他们写醉,是因为清醒时感到痛苦而无奈,只有在醉中才会稍微得到解脱。写“梦”,是感到时代动乱,浮生短促,或者想在梦中召回一些因战乱丧失的美好事物,这种心情相当悲哀、细微。

  “川原缭绕浮云外,宫阙参差落照间。”“川原”即家乡,这句说极目远望,家乡在浮云之外,渺不可见,远不可及。“宫阙”句又接至眼前近景,只见长安的宫殿,错落有致,笼罩在一片夕阳之中,这一联表面上写景很壮观,其实隐含着一种衰飒之意。

  “谁念为儒逢世难,独将衰鬓客秦关。”大意是说:自己以一儒生遭遇世难,独自客居长安,又有谁来怜悯我呢。“衰鬓”,并非指衰老,而是表现一种衰颓感伤的神态。沈德潜说“遭乱意上皆蕴含,至末点出”,确实如此。

  此诗写感时伤乱,抒发了诗人在乱离中的思家望归之情。此诗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写景抒情,笔法老辣,体现了“大历十才子”诗中的“阴柔之美”。

  沈德潜《唐诗别裁》用这首诗作例子,将大历诗与盛唐诗进行了一番比较:“诗贵一语百媚,大历十子是也,尤贵一语百情,少陵摩诘是也。”并说这首《长安春望》“夷犹绰约,风致天然”。这种“阴柔之美”,主要表现在诗中浓重的悲哀情绪。诗人感乱思家,眼中所见,心中所思,无非都是伤心之景,悲哀之情,浅吟低唱,一咏三叹,读后很容易引起人们的同情和怜悯,这正是阴柔美的表现。姚鼐《复鲁絜非书》论具有“阴柔之美”的文章云:“其得于阴与柔之美者,则其文如鸿鹄之鸣而入寥廓;其如人也,谬乎其如叹,邈乎其如有思,乎其如喜,愀忽其如悲。”所谓“如叹”“如有思”“如悲”的阴柔这美,正是《长安春望》及“十才子”许多诗篇审美特征的概括。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 等 .唐诗鉴赏大全集 .北京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0年12月版 :第276-277页 .
2、 周啸天 等 .唐诗鉴赏辞典补编 .成都 :四川文艺出版社 ,1990年6月版 :第402-404页 .

chángānchūnwàng

lún tángdài 

dōngfēngchuīguòqīngshān quèwàngqiānméncǎoxián 
jiāzàimèngzhōngdào chūnshēngjiāngshàngrénhuán  (chūnshēngzuò chūnlái )
chuānyuánliáoràoyúnwài gōngquècēnluòzhàojiān 
shuíniànwéiféngshìnán jiāngshuāibìnqínguān 
东城南陌尘,紫幰与朱轮。
东城南陌尘,紫幰与朱轮。
尽说无多事,能闲有几人。
尽说无多事,能闲有几人。
唯教推甲子,不信守庚申。
唯教推甲子,不信守庚申。
谁见衡门里,终朝自在贫。
谁见衡门里,终朝自在贫。

xián--zhāng

dōngchéngnánchénxiǎnzhūlúnjǐnshuōduōshìnéngxiányǒurén

wéijiàotuījiǎzixìnshǒugēngshēnshuíjiànhéngménzhōngcháozàipín

何须急管吹云暝,高寒滟滟开金饼。今夕不登楼,一年空过秋。
何须急管吹云暝,高寒滟(yàn)¹开金饼²。今夕不登楼,一年空过秋。
注释:¹滟滟:光动摇貌。²金饼:月饼的联想。
桂花香雾冷,梧叶西风影。客醉倚河桥,清光愁玉箫。
桂花¹香雾冷,梧叶西风影。客醉倚(yǐ)河桥,清光愁玉箫。
注释:¹桂花:兼指月中之桂,半虚半实。

  中秋佳节是我国古代文人经常采用的题材。这首词充分表达了作者对中秋赏月的无比赞美之情。

  上片的四句写待月的心情,依换韵分两层。“何须急管吹云暝,高寒滟滟开金饼”写人们等待月亮缓慢爬高时的情景。起句作者通过描写“急管吹云暝”的幼稚举动,表现出人们盼月的急切心情。妙在作者并非仅仅依赖“急管”这具体的东西来表达抽象复杂的心情,却在“急管吹云暝”之前冠上“何须”两字。

  这样一来就使句意更深一层。不单表现了人们的急切心情;又表现出月出人间的积极主动。下句“高寒滟滟开金饼”具体细致地描写了月如何穿出云丛出现在高空。此句化用苏舜钦《中秋新桥对月》诗:“云头滟滟开金饼。”“滟滟”,光摇动貌,写月的迷人姿态。

  “金饼”既以金色形容了月光之明亮耀眼,又以饼的圆形点明是中秋满月。从而很自然地引出“今夕不登楼,一年空过秋”,这是自劝与劝人勿辜负良辰美景的警语。这句既高度赞美了中秋夜月,又为下片赏月铺垫。

  下片写赏月,作者扣紧中秋月的特色,一句一个动人的月夜场景,从各个角度来刻画这令人难以忘怀的中秋月夜。换头“桂花香雾冷”是半虚半实的双关语。实者,桂花被月光笼罩着,加上秋夜湿露,看上去朦朦胧胧,若隐若现,桂花透过这“雾气”散发着阵阵幽香。虚者,写月中桂。联系上片的“高寒”很自然地会想到广寒宫的桂树、嫦娥、吴刚、桂子飘香等美丽的传说故事,仿佛感到月中之“桂花香雾冷”,令人产生无尽的遐想。下句“梧叶西风影”,则实写月光下明亮的夜景。这句与上句同样没有出现“月光”字样,但却通过秋风中梧桐树枝叶的清影反衬月光的明亮。没有月,那有影,不言月光而言树影便将月光的亮度具体可感地写出来了。“西风”二字不只是再点秋季,更重要的是使这个景色变活了,因为有“西风”,能使“梧叶”发出响声,能使“影”动,还能使人仿佛感觉到凉意。这一韵中的“桂花”、“冷”、“梧叶”、“西风”都是节候性强的词语,这就构成了秋月的特征性意境。最后“客醉倚河桥,清光愁玉箫”又换一个镜头,进一层写人在中秋之月的心境。上片“今夕不登楼,一年空过秋”只不过从月明当赏而言,这里却是既赏情景。“客醉”二字最引人深思。

  若只言“醉”,有可能是中秋亲朋好友团圆欢聚,一醉方休,但加上一个“客”字就要突破这个可能性了。中秋为“客”,一醉之后,对着团圆的月,就更会因离别而伤心了。“倚河桥”,对着天上、水中的明月,更会浮想联翩,很自然地想到“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唐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诗)的意境。“玉箫”与首句的“急管”遥相呼应,然而两者的情调迥然不同。一个是待月之初,一时忘却客中之感的急切希冀的欢快之音,一个是既见秋月反勾起客愁的冷漠凄凉的愁苦之声。常见的月圆人不圆的主题,作者却并不急于一语道破,先从情理中应有的欢快说起,继用“冷”、“影”稍稍透露气氛,一直憋到最后才吐出一个“愁”字来,不仅在写法上有如剥茧抽丝之妙,而且在效果上收到扣人心弦之妙。这样写出的愁,读者之心能够格外惦量出它的沉重。这是一种别致的艺术手法。

mán ·guǎnchuīyúnmíng

gāoguānguó sòngdài 

guǎnchuīyúnmíng gāohányànyànkāijīnbǐng jīndēnglóu niánkōngguòqiū 
guìhuāxiānglěng 西fēngyǐng zuìqiáo qīngguāngchóuxiāo 
万顷湖天碧,一星飞鹭白。
万顷湖天碧,一星¹飞鹭白。
译文:拂晓时分,霞光微露、天澄水清。湖天相映,就像一块晶莹的碧玉。一只展翅高飞的白鹭点缀其中。
注释:¹一星:这里指一只。
此时放怀望,不厌为浮客。
此时放怀望,不厌为浮客。
译文:此情此景更觉心胸开阔、神清气爽,要是在这样的秋江上荡舟,绝不会厌倦。

qiūjiāngxiǎowàng

xiū tángdài 

wànqǐngtiān xīngfēibái 
shífànghuái怀wàng yànwéi 
桓公放春,三月观于野,桓公曰:“何物可比于君子之德乎?”
(huán)¹放春,三月观于野²,桓公曰:“何物可比于君子之德乎?”
译文:桓公春游,三月天在田野观赏。桓公说:“什么东西可以与君子之德相比呢?”
注释:¹桓公:齐桓公(?~公元前643年),姜姓,吕氏,名小白。姜姓齐国第十六位国君(公元前685~公元前643年在位),春秋五霸之首。²野:田野。
隰朋对曰:“夫粟,内甲以处,中有卷城,外有兵刃。未敢自恃,自命曰粟,此其可比于君子之德乎!”
(xí)¹对曰:“夫粟,内甲以处,中有卷城,外有兵刃。未敢自恃(shì),自命曰粟,此其可比于君子之德乎!”
译文:隰朋回答说:“粟粒,身在甲胄之内,中层有围城环绕,外有尖锐的兵刃保护。它还不敢自恃其强大,谦虚地自称为栗。这大概可以与君子之德相比了吧!”
注释:¹隰朋:隰朋(?~前644年),姜姓,出身于齐国公族。春秋时期著名的齐国大夫,朋氏鼻祖。他是齐庄公曾孙。与管仲、鲍叔牙等共同辅佐齐桓公,使齐国大治。
管仲曰:“苗,始其少也,眴眴乎何其孺子也!至其壮也,庄庄乎何其士也!至其成也,由由乎兹免,何其君子也!天下得之则安,不得则危,故命之曰禾。此其可比于君子之德矣。”《管子》
管仲曰:“苗,始其少也,眴(xuàn)¹乎何其孺子²也!至其壮也,庄庄乎何其士也!至其成也,由由乎兹免,何其君子也!天下得之则安,不得则危,故命之曰禾。此其可比于君子之德矣。”《管子》
译文:管仲说:“禾苗,开始在年少的时候,柔顺得像个小孩子;到它壮年,庄重得像一个士人;到它成熟的时候,和悦地愈来愈俯首向根,多么像个君子。天下有了它就安定,没有它就危险,所以叫作禾。这可以同君子之德相比了。”
注释:¹眴眴:柔顺的样子。²孺子:多指幼儿、儿童。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