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矿不出土,青山凿不休。青山凿不休,坐令鬼神愁。
碧矿不出土,青山凿不休。青山凿不休,坐令鬼神愁。

tóngkēng--méiyáochén

kuàngchūqīngshānzáoxiūqīngshānzáoxiūzuòlìngguǐshénchóu

梅尧臣

梅尧臣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 2609篇诗文

猜您喜欢
杨柳阴中驻彩旌。芰荷香里劝金觥。小词流入管弦声。
杨柳阴中驻¹彩旌(jīng)。芰(jì)²香里劝金觥(gōng)³。小词流入管弦声。
译文:在杨柳的绿荫中彩旗飘飘,空气中弥漫着阵阵荷花的香气,主人殷勤地劝客人多饮几杯,在悠扬的乐曲中一同欣赏歌女婉转的歌唱。
注释:浣溪沙:词牌名,原为唐代教坊曲名。又名“浣沙溪”“小庭花”,双调四十二字,上片三句三平韵,下片三句两平韵。¹驻:车马停止不前。彩旌:插于车上的彩色旗子,此代指车辆。²芰荷:菱角花与荷花。³劝金觥:劝酒。觥:酒杯。
只有醉吟宽别恨,不须朝暮促归程。雨条烟叶系人情。
只有醉吟¹宽别恨²,不须朝暮促归程。雨条烟叶³人情。
译文:只有醉中的吟唱可以宽慰离别愁恨之心,不要早早晚晚急着踏上归程。丝丝细雨,柳叶含烟,似乎都在牵系着离人的难合之情。
注释:¹醉吟:饮醉而后吟诗。²宽别恨:使充满别恨之心得以放宽。³雨条烟叶:象雨丝一样的枝条,象烟雾一样的叶子。指杨柳的枝叶。⁴系:联缀、牵动。

  上片写柳阴宴别。夏日杨柳飘拂的时节,绿阴深处,送别友人,暂时挽留行人车骑,在荷花香郁的水边设宴送行,荷花芳香之中举杯畅饮,筵席上吟词配曲歌唱,酒宴间有管弦与小词助兴。“杨柳”,赠别之象征物,开头便暗点题旨。“驻彩旌”,中途驻车设宴饯别。

  下片写深情话别。词人对朋友的感情之真、之深,以及他们之间离情别恨,颇有动人心魄之处。“只有醉吟宽别恨,不须朝暮促归程”,与刘梦得《赴连州途经洛阳诸公置酒相送张员外贾以诗见赠率尔酬之》的“如今暂寄尊前笑,明日辞君步步愁”,有异曲同工之妙。词人劝慰行者,多饮酒能够纾解别恨,旅程中要放宽心情,不要朝暮惦记着归程。结尾总束一句,烟雨㳽濛中的柳枝、柳叶,都牵系着离别的情思。烟雨杨柳无边,离思也就漫无边际,那密如雨丝的烟叶柔条已经牵系住了人们的离情别绪。

  在写法上,此词将景、事、情融合在一起来抒写,最后缴足“惜别”的题旨。杨柳为古诗词中赠别、惜别的象征物,此词即用之作为贯穿首尾的抒情线索。开篇即写在杨柳阴中暂驻车马,中间铺叙杨柳阴中开设的饯别酒筵,以及筵上的感情交流;末尾移情于杨柳的“雨条烟叶”,使之成了离愁别恨的负载物。这样写,不但形象生动,而且含蕴无穷,耐人寻味。

参考资料:
1、 林兆祥.唐宋花间廿四家词赏析:中州古籍出版社,2011:第525页
2、 刘扬忠编著,晏殊词新释辑评,中国书店,2003年01月第1版,第26页
3、 诸葛忆兵编选,晏殊 晏几道集,凤凰出版社,2013.03,第14页

huànshā··yángliǔyīnzhōngzhùcǎijīng--yànshū

yángliǔyīnzhōngzhùcǎijīngxiāngquànjīngōngxiǎoliúguǎnxiánshēng

zhǐyǒuzuìyínkuānbiéhèncháoguīchéngtiáoyānrénqíng

记得来时春未暮,执手攀花,袖染花梢露。暗卜春心共花语,争寻双朵争先去。
记得来时春未暮,执手攀花,袖染花梢(shāo)露。暗卜春心共花语,争寻双朵争先去。
译文:记得你来的时候还没到春末,你我执手攀花,花枝上的露水沾湿了衣袖。暗香初恋时光,盼望海棠能给以启示,争先去寻并蒂双花以证爱情能美满久长。
多情因甚相辜负,轻拆轻离,欲向谁分诉。泪湿海棠花枝处,东君空把奴分付。
多情因甚相辜负,轻拆轻离,欲向谁分诉。泪湿海棠花枝处,东君空把奴分付¹
译文:你为何要辜负我的一片情意,轻易毁约,令人一腔幽恨,欲诉无门。再次来到曾经的花树下,只能暗暗垂泪。春之神啊!你为何把我交付给这样无情之人。
注释:¹分付:交给。

  上片首句以“记得”引入回忆,“春未暮”点明时间。以下二句,摄取典型的动作细节,描绘了一个富于情趣的生活场景。这两句写的是:当海棠花开放的时候,少女进入了幸福的热恋,她和恋人“执手攀花”,歌笑逗闹,情投意合。这两句将人与花结合来写,沾带晨露的娇艳海棠,深情脉脉的纯洁女郎,交相辉映,浑化为一。“暗卜”两句写出了天真无邪的少女对纯真的爱情和幸福,怀着赤诚的祈望和热烈的追求。她暗自想象自己怀春初恋前景,乃至痴情地希望海棠能给以启示,寻到开蒂花,赢得爱神的庇护满意而归。“暗卜春心”句表现少女初恋时的微妙的心理:“争寻双朵争先去”,写少女与情人心心相印,争先去寻并蒂双花以证他们的爱情美满久长。

  下片情绪顿转,女主人公倾诉爱情生活的不幸和委曲。过片三句,直吐胸臆,说情人不知为何负心,轻易毁约,辜负了自己一片痴情,令人一腔幽恨,欲诉无门。“多情”是对情人的俗称,宋元俗袖,词曲中屡见。两个“轻”字,既是对对方的诘责,又是对命运的控诉,种种复杂的感情凝铸成这几句率直、外露、一泻无余的“分诉”。煞拍二句,归结到少女对花伤心,自悲感情虚掷,与开端几句呼应。东君,司春之神。付,发落之意。时至暮春,少女只得到当初与负心人嬉游徘徊的花下暗暗地落泪,因为海棠是她爱情悲剧的见证,海棠最了解她的痴情,也看清了薄幸人的负心。当时,她曾“共花袖”,此时无人“分诉”,只可向海棠倾洒悲泪,表明心迹了。她埋怨春之神把她打发到这海棠花下的爱情圈子里,颇具无理之妙。

  此词结构上采用了今昔对比的形式,词的上片描写热烈的恋情,下片词意、情绪急转而下,倾诉了抒情女主人公对爱情横遭不幸而触发的悲苦与绝望,以及对薄幸男子的不满和诘责。这种结构,勾画出女主人公爱情生活中由对幸福的追求、向往、期盼转向对于不幸命运的怨恨、悲伤、懊悔这一心路历程,有力地渲染出佳人薄命的主题。

juǎnzhūlián··láishíchūnwèi--wèirén

láishíchūnwèizhíshǒupānhuāxiùrǎnhuāshāoànbochūnxīngònghuāzhēngxúnshuāngduǒzhēngxiān

duōqíngyīnshénxiāngqīngchāiqīngxiàngshuífēnlèi湿shīhǎitánghuāzhīchùdōngjūnkōngfēn

天地相震荡,回薄不知穷。
天地相震荡,回薄(báo)¹不知穷。
译文:天地在不停地运动变化,这种生生息息的过程是没有穷尽的。
注释:¹回薄:指天地生生息息,不停运动的过程。
人物禀常格,有始必有终。
人物禀(bǐng)常格¹,有始必有终。
译文:世间的人或物都遵从着宇宙间的生灭规律,都有自己的初始也有自己的终结。
注释:¹禀常格:遵从宇宙间的自然规律。
年时俯仰过,功名宜速崇。
年时俯仰过,功名宜速崇(chóng)¹
译文:人的时光俯仰之间就已逝去,功名应该尽快建立并使之崇高。
注释:¹速崇:指功名应该尽快建立并使之崇高。
壮士怀愤激,安能守虚冲?
壮士怀愤激,安能守虚(xū)¹
译文:身为壮士而应该勇搏、激情满怀,怎能够安守所谓的虚无呢?
注释:¹虚冲:守于虚无。
乘我大宛马,抚我繁弱弓。
乘我大宛马,抚我繁弱弓¹
译文:乘上我那大宛产的良种战马,手按我那名为“繁弱”的大弓。
注释:¹繁弱弓:名为“繁弱”的大弓。
长剑横九野,高冠拂玄穹。
长剑横九野,高冠拂玄穹。
译文:手握我那可以横扫九野的长剑,头戴着高得快接天际的征战之冠。
慷慨成素霓,啸咤起清风。
慷慨成素霓(ní),啸咤(zhà)起清风。
译文:当慷慨走上战场的时候有天上的白虹壮气,有萧萧而起的清风送行。
震响骇八荒,奋威曜四戎。
震响骇(hài)八荒¹,奋威曜(yào)四戎(róng)²
译文:杀敌的吼声、鼓声惊骇着敌阵,奋勇向前的威势展示给周边的敌国。
注释:¹八荒:也叫八方,指东、西、南、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八个方向,指离中原极远的地方。后泛指周围、各地。²四戎:指周边的敌国。
濯鳞沧海畔,驰骋大漠中。
(zhuó)(lín)¹沧海畔(pàn),驰骋(chěng)大漠中。
译文:既可像鱼那样遨游沧海,也可驰骋于大漠。
注释:¹濯鳞:像鱼那样遨游。
独步圣明世,四海称英雄。
独步圣明世,四海称英雄。
译文:壮士独步于圣明之世,四海之内都称其为英雄。

  这是一首乐府诗,题旨大概是由阮籍《咏怀·壮士何慷慨》来的,那首诗道:“壮士何慷慨,志欲威八荒。驱车远行役,受命念自忘。良弓挟乌号,明甲有精光。临难不顾生,身死魂飞扬。……”阮籍这首诗在他的《咏怀》中可谓别调,写得也很慷慨激昂,但它表现的功业心主要是从“效命”、“气节”着眼的,而张华此篇虽然也有这方面的意思,但主要是从人生意义、生命价值这些认识出发,显得比较深切,更能予人们以激励。这是思想上的不同。阮籍的作品是古诗,显得简约朴素,而张华此篇则较铺张,也比较重修辞,“乘我大宛马”以下十句全是对偶,这不仅显出乐府体与古诗的差别,也显出西晋之后的诗歌比“正始之音”更注重形式美了这是一首抒发豪情壮志的诗,全诗共二十句,分为五节。

  第一节言天地宇宙时刻不停地在运动,人和万物都受自然规律支配,有生就有灭,有始就有终。首二句化用贾谊《鵩鸟赋》:“万物回薄兮,振荡相转。”震荡即激荡,回薄意为回旋运转。“禀常格”,禀受常规。天地的运动是“不知穷”,人、物的生长“必有终”,这就显出了无限与有限的矛盾,作为一个人来说,应妥善对待这个矛盾。

  第二节道:“年时俯仰过,功名宜速崇。壮士怀愤激,安能守虚冲。”岁月俯仰之间就过去了,功名要赶快建立,使之崇高,壮士心怀愤激之情,不能恬淡无为。这是一种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壮士觉着时不我待,所以及时努力,这与当时泛滥的老庄那“守虚冲”的人生哲学正相反对。

  第三节写到壮士的立功行动了:“乘我大宛马,抚我繁弱弓。”大宛马,西域产的良马。繁弱弓,古代的一种大弓。“乘我”、“抚我”,着两“我”字,其豪迈自得情态宛然可见。“长剑横九野,高冠拂玄穹。”宋玉《大言赋》云“长剑耿耿倚天外”,此言“长剑横九野”也是极言长剑之长。屈原《离骚》有“高余冠之岌岌”,此言“高冠拂玄穹”,帽子都摩着天了,也是极言高冠之高。这些夸张,突出壮士的英武。以上这些描写表示壮士要驰逐疆场杀敌立功了。

  第四节写壮士参加战斗的英雄气概。“慷慨成素霓,啸吒起清风”,二句是暗用荆轲的故事。据说荆轲刺秦王,有白虹贯日。他赴秦廷前慷慨高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史记·刺客列传》)素霓即白虹,啸吒即呼啸。这表现了壮士赴敌时高亢的斗志。“震响骇八荒,奋威曜四戎”,八荒、四戎,指周围的敌国,这是说壮士耀(通曜)武扬威,使敌国为之震慑。真是刀兵未加已声威远被,其立功是指日可待了。

  末节即写功或名就。“濯鳞沧海畔,驰骋大漠中。”“濯鳞”意谓像鱼那样遨游,阮瑀《为曹公与孙权书》有“濯鳞清流,飞翼天衢”的话,是以远大相期许,这里的“濯鳞沧海”、“驰骋大漠”是说壮士由东而西横行天下。所以下句说:“独步圣明世,四海称英雄。”“独步”,谓其天下无敌手,这样四海都称赞他这位大英雄了。古人说,立德、立功、立言,谓之不朽。这个壮士在有限的“年时”里建立了不世之功,这样他就可以不朽了。

  这首诗表现壮士的英风豪气,自然也表现了自己的胸襟、抱负,可说是一首“风云”之作。这样的作品在诗风日趋轻靡的当时并非多见,而张华集中还有一些,如《博陵王宫侠曲二首》《励志诗》等,都是很可值得注意的作品。钟嵘《诗品》谓张华诗“儿女情多,风云气少”,从现有的作品看,至少是不完全正确的。

参考资料:
1、 《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年9月版,第361-363页

zhuàngshìpiān--zhānghuá

tiānxiāngzhèndànghuíbáozhīqióng

rénbǐngchángyǒushǐyǒuzhōng

niánshíyǎngguògōngmíngchóng

zhuàngshì怀huáifènānnéngshǒuchōng

chéngwǎnfánruògōng

zhǎngjiànhéngjiǔgāoguānxuánqióng

kāngkǎichéngxiàozhàqīngfēng

zhènxiǎnghàihuāngfènwēiyàoróng

zhuólíncānghǎipànchíchěngzhōng

shèngmíngshìhǎichēngyīngxióng

蓐食徇所务,驱牛向东阡。
(rù)¹²所务³,驱牛向东阡。
译文:天未亮就吃了饭,赶着牛去村东干。
注释:¹蓐食:坐在床席上吃早饭。²徇:从事,尽全力去做。³所务:所从事的农务。
鸡鸣村巷白,夜色归暮田。
鸡鸣村巷白,夜色归暮田。
译文:天刚亮就下了田,直至暮色归家园。
札札耒耜声,飞飞来乌鸢。
札札耒(lěi)(sì)¹声,飞飞来乌鸢²
译文:木犁翻土札札响,乌鸦老鹰飞不断。
注释:¹耒耜:耕地翻土的工具。这里泛指农具。²乌鸢:乌鸦和老鹰。这里泛指鸟类。
竭兹筋力事,持用穷岁年。
¹兹筋力事²,持用³岁年。
译文:竭尽筋力勤劳动,收点粮食过一年。
注释:¹竭:尽。兹:这个。²筋力事:指重体力劳动。³持用:拿来取用。⁴穷:过完,度过。
尽输助徭役,聊就空自眠。
尽输助徭役,聊就空自眠。
译文:粮食交尽出苦力,姑且回到空屋眠。
子孙日已长,世世还复然。
子孙日已长,世世还复然。
译文:子孙天天长大了,世世代代亦复然。
篱落隔烟火,农谈四邻夕。
(lí)¹隔烟火²,农谈四邻夕。
译文:烟火人家篱笆隔,相聚黄昏来谈白。
注释:¹篱落:篱笆。²烟火:指人家。这两句是说,篱笆把一家家隔开,傍晚时左邻右舍聚在一起交谈。
庭际秋虫鸣,疏麻方寂历。
庭际¹秋虫²鸣,疏麻³寂历
译文:院边秋蝉叽叽叫,无风苎麻正寂寂。
注释:¹庭际:院落边。²虫:一作“蛩”。³疏麻:麻名。这里泛指一般的苎麻。⁴方:正。⁵寂历:寂静。
蚕丝尽输税,机杼空倚壁。
蚕丝尽输税¹,机杼(zhù)²空倚壁³
译文:收下蚕丝尽交税,空留布机斜倚壁。
注释:¹尽输税:全部拿去交了税。²机杼:指织布机。³空倚壁:空空的靠在墙边。
里胥夜经过,鸡黍事筵席。
里胥(xū)¹夜经过,鸡黍(shǔ)²(yán)席。
译文:乡村小吏夜到来,杀鸡煮饭备筵席。
注释:¹里胥:乡村小吏。²事:备办。
各言官长峻,文字多督责。
各言官长峻¹,文字²多督责³
译文:都说官长心真狠,常有文书来责督。
注释:¹各言长官峻:指来的里胥是一批,他们各自都说官长严厉。峻:严厉。²文字:指文书。³督责:督促,责备。
东乡后租期,车毂陷泥泽。
东乡后租期¹,车毂(gǔ)²陷泥泽。
译文:车陷泥潭不能出,东乡交租稍延误。
注释:¹后租期:延误了交税的期限。²毂:车轮中心贯轴的圆木,这里是指代车轮。车毂陷泥泽,是解释“后租期”乃因车轮陷进了泥潭里的缘故。
公门少推恕,鞭朴恣狼藉。
公门¹少推恕²,鞭朴³(zì)狼藉
译文:官府从来不宽恕,肆意鞭打血肉糊。
注释:¹公门:官府。²少推恕:很少酌情宽恕。³鞭朴:鞭打。⁴恣:肆意,指肆意鞭打。⁵狼藉:纵横散乱的样子。这里形容被打得血肉模糊。
努力慎经营,肌肤真可惜。
努力慎经营,肌肤真可惜¹
译文:千万备好田租赋,免得皮肉也受苦。
注释:¹可惜:可怜。
迎新在此岁,唯恐踵前迹。
迎新¹在此岁²,唯恐踵(zhǒng)前迹³
译文:交纳新税就在即,唯恐重蹈东乡路。
注释:¹迎新:迎接新谷登场。唐德宗时开始分秋夏两季征收赋税,规定夏税要在六月交毕,秋税要在十一月交毕。新谷登场也就是交秋税的时候到了。²在此岁:在这个时候。³踵前迹:指踏着前人的足迹。
古道饶蒺藜,萦回古城曲。
古道饶¹(jí)(lí),萦回古城曲²
译文:路上蒺藜满眼生,弯曲缠绕古城壁。
注释:¹饶:盛多。²曲:角落。
蓼花被堤岸,陂水寒更绿。
(liǎo)¹²堤岸,陂水寒更绿³
译文:蓼花覆盖塘堤岸,池中之水更清绿。
注释:¹蓼花:一年生草本植物,多生长在水边或湿地。²被:遮盖。³绿:一作“渌”,澄清。
是时收获竟,落日多樵牧。
是时收获竟,落日多樵牧。
译文:此时秋收已完毕,樵夫牧童日暮归。
风高榆柳疏,霜重梨枣熟。
风高榆柳疏,霜重梨枣熟。
译文:寒风劲吹柳叶稀,霜下梨枣已透熟。
行人迷去住,野鸟竞栖宿。
行人¹迷去住,野鸟竞栖宿。
译文:行路之人迷归路,野鸟竞相寻归宿。
注释:¹行人:指诗人自己。
田翁笑相念,昏黑慎原陆。
田翁笑相念¹,昏黑慎原陆²
译文:田家老人笑留我,黑夜原孤独谨慎。
注释:¹念:关心。²原陆:高而平的地面。
今年幸少丰,无厌饘与粥。
今年幸少丰,无厌饘(zhān)与粥。
译文:幸亏今年收成好,不用担心没得粥。

  《田家三首》是一组完整的诗篇。第一首诗写农民一年四季从早到晚,辛勤紧张地在地里劳动,到头来却无法维持生计,因为他们的劳动果实全都被官府以田赋和徭役的形式搜刮去了。他们不仅无法改变自己的处境,而且子子孙孙还得把这种悲惨的遭遇延续下去。第二首诗通过具体的事例真实而深刻地揭露了封建官吏为催租逼税而威胁恫吓直至私刑拷打农民的种种罪行,从而反映了广大农民在封建暴政下的痛苦生活。这首诗前六句写农民在完成夏税的征敛中被封建官府剥削一空的情景,次十句写里胥在催租时对农民的敲诈勒索和威胁恫吓的情景,后二句写农民听了里胥的一席威胁话语后所产生的恐惧心理。第三首诗前八句描绘的是秋收后农村的景象,后六句则是描绘诗人因迷路在农家借宿的经过。这首诗用非常朴素的语言刻画了一位淳朴可敬的田翁老人形象,反映了诗人和农民亲密无间的关系。

  这三首诗体现了一些共同的特色。一是叙事朴实生动,客观真实;二是语言质朴无华,几近口语,体现了田园诗的本色;三是运用生动的形象描写与对话描写,极富艺术感染力,忠实客观地表现了农村悲惨的生活图景,含蓄而又自然地流露出诗人对封建官吏的憎恶,对穷苦民众深切同情的民本思想和对自己遭贬永州、前途无望的愤慨。清人毛先舒说这组诗“叙事朴到”,这一评价是精当的。

参考资料:
1、 周啸天 等.唐诗鉴赏辞典补编.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年6月版:第522-524页
2、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年12月版:第292-294页
采莲船上采莲娇,新月凌波小。记得相逢对花酌,那妖娆,殢人一笑千金少。羞花闭月,沉鱼落雁,不恁也魂消。
采莲船上采莲娇,新月凌波小。记得相逢对花酌(zhuó),那妖娆,殢(tì)人一笑千金少。羞花闭月,沉鱼落雁,不恁(nèn)¹也魂消。
译文:采莲船上采莲女娇媚无比,如新月凌波。记得相逢对花酌酒,那妖娆一笑,价值千金都嫌少。羞花闭月沉鱼落雁的容貌,令人销魂。
注释:越调:宫调名,元曲常用宫调之一。小桃红:小桃红:越调常用曲牌名,又名“采莲曲”“武陵春”“绛桃春”“平湖乐”等,句式为七五七、三七、四四五,八句六韵。¹恁:这样。
采莲人唱采莲词,洛浦神仙似。若比莲花更强似,那些儿,多情解怕风流事。淡妆浓抹,轻颦微笑,端的胜西施。
采莲人唱采莲词,洛浦神仙¹似。若比莲花更强似,那些儿,多情解怕风流事。淡妆浓抹,轻颦(pín)²微笑,端的胜西施。
译文:采莲人唱着采莲词,好似洛浦神仙。如果比作莲花更是相似,体态风流,风情万种。淡妆浓抹,轻颦微笑,确实比得上西施那样美。
注释:¹洛浦神仙:指洛神。传说古帝宓羲氏之女溺死洛水而为神,又名宓妃。²颦:皱眉。
采莲湖上采莲人,闷倚兰舟问。此去长安路相近,恨刘晨,自从别后无音信。人间好处,诗筹酒令,不管翠眉颦。
采莲湖上采莲人,闷倚(yǐ)兰舟问。此去长安路相近,恨刘晨¹,自从别后无音信。人间好处,诗筹(chóu)酒令,不管翠眉颦(pín)
译文:采莲湖上的采莲人,怅惘地靠在船上感叹。这里离长安路很近,恨情郎自从别后无音信。别留恋那边好处,饮酒行令,不管我忧愁。
注释:¹刘晨:用刘晨天台山遇仙的典故,喻指情郎。《幽明录》载,东汉人刘晨与阮肇入天台山采药,遇到两位仙女,分别和他们结亲,半年后回家,才知道已过百年。

  此组曲抒写采莲女的生活和爱情,格调清新可喜。第一首曲子细致地描摹了采莲女的美貌,第二首曲子塑造了一个容貌华丽的采莲女的形象,第三首曲子从采莲女的角度抒发了对心上人既思念又怨恨的复杂心情。前两曲似是男对女唱,后一曲似是女唱。

  第一首曲子细致地描摹了采莲女的美貌。曲子开头,作者观察细致入微,运用白描的手法,整体勾勒出采莲女的形象。“采莲湖上采莲娇,新月凌波小”,“新月”形容采莲女眉之细长,为静态描写;“凌波”形容采莲女脚之小巧玲珑,为动态描写。这一静一动,形神兼备,写出了采莲女的绰约风姿。接下来,作者采用追忆的方法,回想当年与美人初次相逢时对花酌饮的美好情景,不禁发出了如此的赞叹:“那妖娆,殢人一笑千金少。”作者没有直言女子一笑倾城倾国,而是用具体的“千金”来衡量,使女人的美艳姣容更加形象生动。下面“羞花闭月,沉鱼落雁,不恁也魂消”进一步夸赞了女子的花容月貌,令人销魂。作者将女子美貌置于自然之中,以“花”“月”“鱼”“雁”这四种大自然中的美丽景物作比,避免了作呆板的刻画,更能写出采莲女的美丽、娇媚。作者将采莲女置于湖上采莲的大背景之中,在动态中描摹,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相映成趣,一个清丽脱俗、秀美灵动的采莲女就这样浮现在读者眼前。

  第二首曲子塑造了一个容貌华丽的采莲女的形象。“采莲人唱采莲词,洛浦神仙似,若比莲花更强似”几句刻画了采莲女美丽的容颜。她轻摇着船儿,轻唱着歌儿,从湖中心翩然而至,如洛神一般美得无与伦比。她长得体态轻盈柔美像受惊后翩翩飞起的鸿雁,身体健美柔曲像腾空嬉戏的游龙;容颜鲜明光彩象秋天盛开的菊花,青春华美繁盛如春天茂密的青松。“那些儿,多情解怕风流事。淡妆浓抹,轻颦微笑,端的胜西施。”她姿态奇美,明艳高雅,仪容安静,体态娴淑;情态柔顺,宽和妩媚,用语言难以形容,浓妆艳抹都能把她衬托得恰到好处,不管是微蹙双眉还是浅然一笑都是风情万种。她明丽耀眼如清澈池水中婷婷玉立的荷花,和名震天下的大美女相比也更胜几分。这首曲赞美采莲女的美貌,既有正面夸赞,又有侧面烘托,将采莲女的容华刻画得淋漓尽致。文辞明快自然、清丽婉约。文中美若天仙的采莲女引发了无数对美的想象。

  第三首曲子从采莲女的角度抒发了对心上人既思念又怨恨的复杂心情。“采莲湖上采莲人,闷倚兰舟问,此去长安路相近”几句交代了地点和人物。虽然采莲女在湖上采着莲,面对碧湖蓝天,莲花朵朵,莲叶田田,可是她却心不在此,而是“闷倚兰舟”。一个“闷”字,渲染出了女主人公怅惘无奈的心绪;而又一个“倚”字,更加烘托出女子惆怅时懒散无力的情态。她无精打采地倚在船头,默默的流水更增添了她的惆怅,她不禁暗自感叹:从这里到长安,果真隔得那么远吗?接着“恨刘晨,自从别后无音信”解释了采莲女心中惆怅的原因——她在思念着远在长安的心上人。自从他离开之后,杳无音信,爱恋与思念在漫长的等待中掺杂了愁苦与怨恨。这里引用刘晨的典故也是透着微微的担心,害怕他流连花花世界,贪图享乐而一去不返。“人间好处,诗筹酒令,不管翠眉颦。”接着上句具体描写采莲女的担心:心上人会不会只顾享受外面世界的精彩,吟诗作对,寻欢作乐而流连忘返了呢?完全忘记了家中苦苦等待他的采莲女。家里的人儿为他茶饭不思、愁眉不展。这首曲子采用了白描的手法,真实细腻地刻画出采莲女的心理活动。曲的前半部分着重抒发女主人公惆怅寂寞之情,后半部分则是思念不成,由爱入恨,感情起伏变化真切自然。曲中的语言也极具特色,恰如其分地使用了口语,通俗易懂,也直抒胸臆,更真实地表现人物形象,塑造人物性格。

  前两曲,似是男对女唱。当年相逢花间,对花酌,对花饮,采莲女在他的眼中,就是沉鱼落雁、羞花闭月的洛浦神女宓妃,就是倾城倾国的越国美女西施,敌不住那人一笑,“不恁也魂消”。后一曲,似是女唱。这里的采莲女借刘晨指曾与相恋的男子,“自从别后无音信”,大概是迷恋上了长安的好去处,在那里“诗筹酒令”,乐而忘归,全不管自己“翠眉颦”。

参考资料:
1、 李 诚.元曲小百科.成都:巴蜀书社,2013:71-72
2、 毕宝魁 尹博.元曲三百首译注评.北京:现代出版社,2015:3-4
3、 贺新辉.元曲名篇赏析.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2007:16-18

xiǎotáohóng ·cǎilián

yángguǒ yuándài 

cǎiliánchuánshàngcǎiliánjiāo xīnyuèlíngxiǎo xiāngféngduìhuāzhuó yāoráo rénxiàoqiānjīnshǎo xiūhuāyuè chénluòyàn nènhúnxiāo 
cǎiliánrénchàngcǎilián luòshénxiān ruòliánhuāgèngqiáng xiēér duōqíngjiěfēngliúshì dànzhuāngnóng qīngpínwēixiào duānshèng西shī 
cǎiliánshàngcǎiliánrén mēnlánzhōuwèn chángānxiāngjìn hènliúchén cóngbiéhòuyīnxìn rénjiānhǎochù shīchóujiǔlìng guǎncuìméipí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