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月阳从律管回,刚明钟聚济时材。出当圣世千龄会,小为横江百姓来。
子月阳从律管回,刚明钟聚济时材。出当圣世千龄会,小为横江百姓来。
生意无穷仓有粟,春工不择地宜梅。从今拈出经纶手,吾道辉光寿域开。
生意无穷仓有粟,春工不择地宜梅。从今拈出经纶手,吾道辉光寿域开。

寿shòufénggōngjiào--鹿qīng

ziyuèyángcóngguǎnhuígāngmíngzhōngshícáichūdāngshèngshìqiānlínghuìxiǎowèihéngjiāngbǎixìnglái

shēngqióngcāngyǒuchūngōngméicóngjīnniānchūjīnglúnshǒudàohuīguāng寿shòukāi

徐鹿卿

徐鹿卿

徐鹿卿(1170—1249),字德夫,号泉谷,隆兴丰城(今江西省丰城市白土镇后泉村)人。南宋文学家、藏书家。徐鹿卿生于宋孝宗乾道六年,卒于理宗淳祐九年,年八十岁。博通经史,以文学著名乡里。嘉定十六年,(公元一二二三年)廷试进士,调安南军学教授,复申理义之学。入为枢密院编修官。时刘克庄、王迈、方大琮皆因事被黜,他作诗赠之,并为弹劾。太学诸生作四贤诗美之。累官吏部侍郎,提举鸿禧观致仕。及卒,谥清正。鹿卿著有泉谷文集及奏议、讲议等,《宋史本传》传于世。 ▶ 190篇诗文

猜您喜欢
郑人游于乡校,以论执政。然明谓子产曰:“毁乡校,何如?”子产曰;“何为?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岂不遽止?然犹防川:大决所犯,伤人必多,吾不克救也;不如小决使道,不如吾闻而药之也。”然明曰:“蔑也今而后知吾子之信可事也。小人实不才。若果行此,其郑国实赖之,岂唯二三臣?”
郑人游于乡校¹,以论执政²。然明³谓子产曰:“毁乡校,何如?”子产曰;“何为?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pǐ)。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我闻忠善¹⁰以损¹¹怨,不闻作威¹²以防¹³怨。岂不遽(jù)¹⁴止?然犹防¹⁵¹⁶:大决所犯,伤人必多,吾不克救也;不如小决使道¹⁷,不如吾闻而药之¹⁸也。”然明曰:“蔑(miè)¹⁹也今而后²⁰知吾子之信²¹可事²²也。小人²³实不才²⁴。若果行此,其²⁵郑国实赖之,岂唯二三²⁶臣?”
译文:郑国人到乡校休闲聚会,议论执政者施政措施的好坏。郑国大夫然明对子产说:“把乡校废除了,怎么样?”子产说:“为什么?人们早晚干完活儿回来到这里聚一下,议论一下施政措施的好坏。他们喜欢的,我们就推行;他们讨厌的,我们就改正。这是我们的老师。为什么要毁掉它呢?我听说过尽力做善事来减少怨恨,没听说过靠摆威风来堵塞怨恨。难道不能很快地制止?但是(这防怨)就像堵塞河水溃决一样:河水大决口造成的损害,伤害的人必然很多,我是挽救不了的;不如开个小口疏通河道,不如我听取(这些议论后)把它当作治病的良药。”然明说:“我从现在起才知道您确实可以成大事。小人确实没有才能。如果真的这样做, 恐怕郑国真的就有了依靠,岂止是有利于我们这些臣子!”
注释:¹乡校:地方上的学校,它既是学习场所,又是游乐、议政的场所。除了"乡校"一词,还有学府、太学、国子监、庠、私塾、书院、国学、官学、蒙学等古代用来表示学校的词语。²执政:指掌握政权的人。³然明:郑国大夫,姓鬷(zōng),名蔑,字然明。⁴毁: 摧毁,这里指废除。⁵何如:如何,等于说怎么样。⁶何为:为什么?表示不同意的诘问。⁷夫:句首语气词,引起议论。⁸退而游焉:退:工作完毕后回来。游:闲逛。焉:句末语气词,无意义。⁹善否:好和不好。¹⁰忠善:尽力做善事。¹¹损:减少。¹²作威:摆出威风。¹³防:堵住。¹⁴遽:立即,马上。¹⁵防:堵塞。¹⁶川:河流。¹⁷道:同“导”,疏通,引导。¹⁸药之:以之为药,用它做治病的药。药:名词作动词,以...为药,当作(治病)的良药。之:指郑人的议论。¹⁹蔑:指郑大夫,然明,姓鬷(zōng),名蔑,字然明。²⁰今而后:从今以后。²¹信:确实,实在。²²可事:可以成事。²³小人:自己的谦称。²⁴不才:没有才能。²⁵其:语气词。²⁶二三:泛指复数。这些,这几位。
仲尼闻是语也,曰:“以是观之,人谓子产不仁,吾不信也。”
仲尼¹闻是²语也,曰:“以是³观之,人谓子产不仁,吾不信也。”
译文:孔子听到了这番话后说:“照这些话看来,人们说子产不行仁政,我是不相信的。”
注释:¹仲尼:孔子的字。²是:这。下文“以是观之”的“是”同。³是:这(是)。
寄语杨员外,山寒少茯苓。
寄语杨员外,山寒少茯苓。
译文:提醒杨员外,山寒地冻,不要去采集茯苓。
归来稍暄暖,当为劚青冥。
归来稍暄暖,当为劚青冥。
译文:等待天气稍暖,方为挖掘好时机。
翻动神仙窟,封题鸟兽形。
翻动神仙窟,封题鸟兽形。
译文:那时可以随心所欲翻动神仙洞窟一般的松树根系,得到奇形怪状的东西。
兼将老藤杖,扶汝醉初醒。
兼将老藤杖,扶汝醉初醒。
译文:或许意外收获一株老藤树杖,也好在您这位好酒之人醉酒醒来时扶您一把!

féngxiāngyángyángshǎochéngchéngyángyuánwàiwǎn--

yángyuánwàishānhánshǎolíngguīláishāoxuānnuǎndāngwèizhǔqīngmíng

fāndòngshénxiānfēngniǎoshòuxíngjiānjiānglǎoténgzhàngzuìchūxǐng

岳阳城下水漫漫,独上危楼凭曲阑。
岳阳城下水漫漫¹,独上危楼²³曲阑(lán)
译文:岳阳城下江水浩荡,无边无际;独自登上高楼倚着栏杆眺望。
注释:¹漫漫:大水无边无际的样子。²危楼:高楼。 ³凭:倚、靠。
春岸绿时连梦泽,夕波红处近长安。
春岸绿时连梦泽(zé)¹,夕凭红处近长安。
译文:春天,两岸的绿色与洞庭湖的水色相接,傍晚的彩霞与湖水中的红凭交相辉映,仿佛红凭尽头就是长安。
注释:¹梦泽:即云梦泽,古代面积极大,包括长江南北大小湖泊无数,江北为云,江南为梦。到唐代,一般称岳阳南边的青草湖为云梦。
猿攀树立啼何苦,雁点湖飞渡亦难。
猿攀树立啼何苦,雁点湖飞渡亦难。
译文:两岸山中的老猿正站在树上啼声悲苦,天上的大雁要从这浩渺无边的湖上横空飞过也很是艰难。
此地唯堪画图障,华堂张与贵人看。
此地唯堪画图障(zhàng)¹,华堂²³与贵人看。
译文:这个地方风景壮阔美丽,只可画成画障,挂在贵富人家的厅堂里供他们欣赏。
注释:¹图障:画幅,画幛。唐人喜画山水为屏障,张挂在厅堂上。²华堂:华丽的厅堂。 ³张:张挂。

  这是元和十四年(819)春,白居易自江州赴忠州刺史任,经过岳阳时留下的作品。诗人几经贬谪,不堪流离漂泊之苦,所以在他描写湖光山色的风景诗中,也透露出淡淡的哀怨和对京城的眷恋之情。

  前四句中有三句都是写洞庭湖的浩渺无边。首句“漫漫”一词将洞庭湖的浩渺写得生动形象,三、四两句对洞庭湖的广阔作了进一步的描绘。诗人眺望夕阳映照下的洞庭湖景色,不由想起了国都长安,这里暗用了晋明帝(司马绍)“日远长安近”的典故。

  “猿攀树立啼何苦,雁点湖飞渡亦难”一句,用“猿啼”、“雁渡”抒发诗人的漂泊流离之感,与上文“近长安”相呼应。诗的最后两句说洞庭湖风景壮阔优美,可以画成图画,让那些贵人们欣赏,这样贵人们也许可以体会到猿啼雁飞、流民逐客行旅的奔波之苦,含蓄地流露出羁旅漂泊之感和对贵人们的怨愤。

  诗为登楼抒怀之作。描绘登楼所见之景,抒写对京都的思念和行旅艰难的感慨。律诗中二联,常为一联写景,一联抒情。此诗突破常格,两联皆融合情景,境界深远。“春岸”两句,更融现景与想象于一体,为人称道。

  这首诗的特点是寓情于景,在描绘优美动人的景色的同时,也透过“独”、“苦”、“难”、“唯堪”等字,向读者展示了自己的内心独白。

参考资料:
1、 张傲飞编.唐诗鉴赏辞典 宋词鉴赏辞典: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06:第350-351页
2、 师长泰注评.白居易诗选评:三秦出版社,2008.2:201页
3、 李月辉主编.名画唐诗佳句欣赏: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2002.01:第64页

yuèyánglóu

bái tángdài 

yuèyángchéngxiàshuǐmànmàn shàngwēilóupínglán 
chūnàn绿shíliánmèng hóngchùjìnchángān 
yuánpānshù yàndiǎnfēinán 
wéikānhuàzhàng huátángzhāngguìrénkàn 
朝发鼓阗阗,西风猎画旃。
朝发鼓阗(tián)(tián)¹,西风猎画旃(zhān)²
译文:早晨出发的击鼓声阗阗响,西风掠过画旗。
注释:¹阗阗:众多、旺盛的样子。²画旃:同“毡”,古代画旗。
故乡飘已远,往意浩无边。
故乡飘已远,往意浩无边。
译文:故乡随着船儿的飘荡已渐行渐远了,要去的方向浩然无边际。
锦水细不见,蛮江清可怜。
锦水¹细不见,蛮江²清可怜。
译文:岷江支流的锦江遥远看不见,阳山与青衣江水清澈可爱。
注释:¹锦水:即 锦江 。²蛮江:指 四川 青衣江。
奔腾过佛脚,旷荡造平川。
奔腾过佛脚,旷荡¹造平川²
译文:三江合流从弥勒大佛脚下奔腾而过,浩浩荡荡造就广阔平坦之地。
注释:¹旷荡:空阔宽广;广大。²平川:广阔平坦之地。
野市有禅客,钓台寻暮烟。
野市¹有禅客²,钓台寻暮烟³
译文:乡村集市有一参禅之僧,寻觅于傍晚烟霭笼罩的钓鱼台上。
注释:¹野市:乡村集市。²禅客:佛教语。³暮烟:意思是傍晚的烟雾。
相期定先到,久立水潺潺。
相期定先到,久立水潺(chán)¹
译文:他定是应约先期到达了,并已久久伫立在流水潺潺的钓鱼台上。
注释:¹潺潺:意思是指形容水流动的样子。
丁卯七月既望,余偕同志放舟邀凉于三汇之交,远修太白采石、坡仙赤壁数百年故事,游兴甚逸。余尝赋诗三百言以纪清适。坐客和篇交属,意殊快也。越明年秋,复寻前盟于白荷凉月间。风露浩然,毛发森爽,遂命苍头奴横小笛于舵尾,作悠扬杳渺之声,使人真有乘杳飞举想也。举白尽醉,继以浩歌。
清溪¹数点芙蓉雨,苹飙(biāo)²泛凉吟艗(yì)³。洗玉空明,浮珠沆(hàng)(xiè),人静籁沉波息。仙潢(huáng)(zhǐ)尺。想翠宇琼楼,有人相忆。天上人间,未知今夕是何夕。
译文:清澈的溪水多次淋湿了溪里的芙蓉,吹过水草的秋风泛过了词人所坐的小船。水中倒影空灵明净,水汽凝成了露珠,词人静静地随着溪水沉思。仿佛银河近在咫尺。遥想琼楼玉宇,天上人间,不知道今夕是何夕。
注释:¹清溪:清澈的溪水。²苹飙:吹过水草的秋风。苹:生长在浅水中的一种水草。³艗:词人乘坐的小舟。旧时于船首画鹚.故称船为艗。⁴洗玉空明:形容月光倒影入水中,如水洗的玉石般空灵明净。⁵沆瀣:夜间的水气。⁶仙潢:潢:潢污(积水的低洼地),潢洋(水流深广、宽阔的样子),潢井(沼泽低洼地带)。仙潢:喻指银河。
清溪数点芙蓉雨,苹飙泛凉吟艗。洗玉空明,浮珠沆瀣,人静籁沉波息。仙潢咫尺。想翠宇琼楼,有人相忆。天上人间,未知今夕是何夕。
此生此夜此景¹,自仙翁去后,清致谁识?散发吟商²,簪(zān)花弄水³,谁伴凉宵横笛?流年暗惜。怕一夕西风,井梧吹碧。底事闲愁,醉歌浮大白
译文:苏东坡走后,有谁能识得此夜此景,有谁能识得这清秀景色。披散头发吟唱商曲,自己的发簪也好像沾上了露水,有谁能陪伴词人在这良辰夜景下吹笛,只有默默的回忆逝去的时光。害怕一晚的秋风吹散了眼前的景色。闲来无事,只能饮一大碗酒,独自唱歌。
注释:¹此生此夜此景:“此生此夜此景”。²吟商:商:中国古代五声音阶之一,相当于简谱中的“2” 。吟商:吟诗放歌。³簪花弄水:插花,游泳。⁴浮大白:饮酒。大白:大酒杯。
此生此夜此景,自仙翁去后,清致谁识?散发吟商,簪花弄水,谁伴凉宵横笛?流年暗惜。怕一夕西风,井梧吹碧。底事闲愁,醉歌浮大白。
此生此夜此景,自仙翁去后,清致谁识?散发吟商,簪花弄水,谁伴凉宵横笛?流年暗惜。怕一夕西风,井梧吹碧。底事闲愁,醉歌浮大白。

  此词上片前五句起笔写人间的清凉世界。吴兴自古以来号称“水晶宫”,多溪流湖泊,每到夏秋时节,十里荷花,满塘莲子,一派“水佩风裳无数”的景色。旧时船首画鹢以骇水神,故船也称为鹢。秋雨潇潇,洒在荷花丛中,清风习习,从白苹洲上吹来,词人的画舫在湖中荡漾,渐渐远去。转瞬间雨停风息,溪上寂静异常,四无人声。皎洁明月倒映于清澈明亮的小溪里,荷面浮动着夜露凝成的水珠。一个“点尘飞不到”的清绝境界!绝无俗世的喧器,也无世间悲欢喜怒种种情绪的困扰,心境可谓清澈。“逸兴横生,痛饮狂吟”的发泄此时变为一种宁静的怅想。于是天人合一,落想天外,引出上片的后五句:银河低垂横跨过夜空,遥想天上的牛郎织女,此刻正两地相思,盼望着七夕重逢,在天上世界里今夕何夕呢?

  下片抒写高人情怀。是说自从苏东坡去世之后,再也无人能领略这大自然的美丽景色。语气自负而又矜持,大有与古人以心会心的意味。词人们蓬乱着头发,吟咏秋歌,簪花弄水,在船尾吹起悠扬的笛曲,岁月流逝,如同落叶一般。既然如此,因此不必为区区尘事而烦恼,于是斟满大酒杯,唱一曲醉歌吧。

  作者在词序中已经提及,这两次秋游是摹仿李白泛舟采石矶、苏轼泛舟赤壁,这一点值得注意。周密在记述这两次雅游活动时曾这样说:“坡翁谓自太白去后,世间二百年无此乐。赤壁之游,实取诸此。坡去今复二百年矣,斯游也,庶几追前贤之清风,为异日之佳话云。”(《草窗韵语》卷二)正因为追慕苏东坡,所以作者的词中可见多处化用苏轼诗文的地方。在词中有许多的前人成句,而作者却能做到的同已出,不露一丝痕迹,不显一丝造作,自然贴切,这的确是一件易事,从中亦可见作者艺术造诣之深。

  这首词的语言平易浅显,流畅明快,没有晦涩难懂的地方。但在可以对仗之处,作者还是雕琢字名,尽量“字字敲打得响”。如“散发吟商,簪花弄水”、“洗玉空明,浮珠沆瀣”等,清人的词话还把它们奉为“工于造句”的典范。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 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8月版:第2154-2155页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