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英石榴花,不朱而自赤。凡今之人兮,谁不悦媚色。
英英石榴花,不朱而自赤。凡今之人兮,谁不悦媚色。
脂水涨渭流,妍姿竟倾国。
脂水涨渭流,妍姿竟倾国。

shíliúhuāèr--qiūkuí

yīngyīngshíliúhuāzhūérchìfánjīnzhīrénshuíyuèmèi

zhīshuǐzhǎngwèiliúyán姿jìngqīngguó

丘葵

丘葵

泉州同安人,字吉甫。早年有志朱子之学,亲炙于吕大圭、洪天锡之门。杜门励学,不求人知。宋亡,居海屿中,因自号钓矶翁。元世祖闻其名,遣御史奉币征聘,不出,赋诗见志。年八十余卒。有《易解义》、《书解义》、《诗解义》、《春秋解义》、《周礼补亡》及诗集。 ▶ 293篇诗文

猜您喜欢
暗里追凉,扁舟径掠垂杨过。湿萤火大。一一风前堕。
暗里¹追凉²,扁舟径掠³垂杨过。湿萤火大。一一风前堕(duò)
译文:在黑暗的夜中乘凉,驾一叶扁舟径直擦过垂杨。在潮湿空气中飞舞的萤火虫发出的萤光显得特别的亮。萤火虫纷纷随风划过。
注释:点绛唇:词牌名,又名“点樱桃”“十八香”“南浦月”“沙头雨”“寻瑶草”等。以冯延巳词《点绛唇·荫绿围红》为正体,双调四十一字,前段四句三仄韵,后段五句四仄韵。¹暗里:此谓在黑暗的夜中。²追凉:乘凉。³径掠:径直擦过。⁴湿萤:谓在潮湿空气中飞舞的萤火虫。
坐觉西南,紫电排云破。严城锁。高歌无和。万舫沉沉卧。
坐觉¹西南,紫电²排云破。严城³锁。高歌无和(hè)。万舫(fǎng)沉沉⁷卧。
译文:坐在舟上顿觉西南方向,闪电推开云层直下。幕云罩城,高歌一曲却无人唱和。所有的舟舫仿佛是在沉梦中一样,寂静无声。
注释:¹坐觉:顿觉。²紫电:此指闪电。严³城:戒备森严的城池。⁴高歌:高声歌吟。⁵无和:没有人跟着唱。⁶万舫:许多船。⁷沉沉:寂静无声。

  这首词是写夏夜雷雨前闷热潮湿的感受,其中不无象征含义。

  上片写实,夏夜、扁舟、流萤,使人倍觉静谧安祥;下片由实转虚,闪电、严城、高歌、寂寞,让人觉得压抑,但充满冲动的欲望。从上下片的对比来看,上片所用的意象纤小而灵动,下片的意象庄重却沉闷。这样不同的意象对比,更加可以突出整个氛围中人的位置。

  “暗里追凉”并没有说热,但让我们联想到夏夜房间里热得呆不下去,不得不出来找一个凉快地方,但外边比屋里也好不到哪儿去的那种感受。为了乘凉所以坐上小舟,小舟轻快地从垂柳岸边擦过,这里边就有了一点点凉快的感觉。“湿萤光大”是说由于空气非常潮湿,所以萤火虫发出的光显得特别亮。“一一风前堕”是形容小小的萤火虫在小船划过所带起的微风中不能自主的样子。

  “坐觉西南,紫电排云彩破”,是说突然之间,西南方向的天空打了一个闪。如果只是写到这里,我们还不能肯定作者除了写景之外另有什么寄托的用意,可是加上“严城锁,高歌无和,万舫沉沉卧”几句就不同了。“排云破”的“破”和“严城锁”的“锁”是对立的。“排云破”是一种破封闭的努力,而“严城锁”是一种保持封闭的力量。这可能是当时环境的写实。所以作者接着就说,“高歌无和”。这不是王国维一个人对那个时代的感受,他想高歌打破沉寂,可是他得不到响应,所有的船都停在那里,所有的人都在黑夜中大梦方酣。“高歌无和,万舫沉沉卧”,这情景,这意象,这口吻,已不是单纯的写实。而是由眼前转到对时局的悲怆之慨。

  整首词,王国维从夏日追凉的洒脱,转到对个人不得志,平生抱负难张的寂寥。可以看出王国维描写的夏日的闷热和厚重的云层和层层的深城无不应对当时社会环境。欲出的闪电,破天的高歌,又无不述说着自己的平生。而万寂的船只,又揭露了世人的麻木不仁。可以说王国维写这首词无不有其深意。

参考资料:
1、 叶嘉莹.王国维词新释辑评:中国书店出版社,2006:264

diǎnjiàngchún··ànzhuīliáng--wángguówéi

ànzhuīliángbiǎnzhōujìnglüèchuíyángguò

湿shīyínghuǒ

fēngqiánduò

zuòjué西nándiànpáiyún

yánchéngsuǒ

gāo

wànfǎngchénchén

轻霭浮空,乱峰倒影,潋滟十里银塘。绕岸垂杨。红楼朱阁相望。芰荷香。双双戏、鸂鶒鸳鸯。乍雨过、兰芷汀洲,望中依约似潇湘。
轻霭(ǎi)¹浮空,乱峰倒影,潋(liàn)(yàn)²十里银塘。绕岸垂杨。红楼朱阁相望。芰(jì)荷香。双双戏、鸂(xī)(chì)³鸳鸯。乍雨过、兰芷(zhǐ)(tīng)洲,望中依约似潇湘。
译文:轻淡的云雾漂浮在空中,山峰在水中映出倒影,十里银色池塘波光潋滟。垂柳环绕着池岸。红楼与朱阁里对。荷花散发着缕缕幽香。鸂鶒和鸳鸯在水中成双成对的嬉游着。刚刚经历了雨水洗礼的长满兰芷的小洲,远远望去仿佛是潇湘。
注释:¹轻霭:轻淡的云雾。²潋滟:形容水波相连,荡漾闪光,波光闪动的样子。³鸂鶒:水鸟名,比鸳鸯个子大,俗称紫鸳鸯。
风淡淡,水茫茫。动一片晴光。画舫相将。盈盈红粉清商。紫薇郎。修禊饮、且乐仙乡。更归去,遍历銮坡凤沼,此景也难忘。
风淡淡,水茫茫。动一片晴光。画舫相将。盈盈红粉清商¹。紫薇郎²。修禊(xì)³、且乐仙乡。更归去、遍历銮(luán)坡凤沼,此景也难忘。
译文:清风淡荡,水波茫茫。水波一动,仿佛一片晴光散动。画舫里伴游荡。身姿盈盈的美人唱着动听的歌曲。中书侍郎。修禊饮,还是在这美丽的风景中快乐着吧。更何况回去以后,走遍了翰林院和中书省,也难忘这样的景色。
注释:¹清商:古五音之一。这里指歌曲。²紫薇郎:唐代中书侍郎的别称。³禊饮:古时农历三月上巳日之宴聚。⁴仙乡:美景之地。⁵銮坡凤沼:翰林院和中书省的别称。

shuǐèrzhī··xiāndiào--liǔyǒng

qīngǎikōngluànfēngdàoyǐngliànyànshíyíntángràoànchuíyánghónglóuzhūxiāngwàngxiāngshuāngshuāngchìyuānyāngzhàguòlánzhǐtīngzhōuwàngzhōngyuēshìxiāoxiāngfēngdàndànshuǐmángmángdòngpiànqíngguānghuàfǎngxiāngjiāngyíngyínghóngfěnqīngshāngwēilángxiūyǐnqiěxiānxiānggèngguībiànluánfèngzhǎojǐngnánwàng

西楼月下当时见,泪粉偷匀。歌罢还颦。恨隔炉烟看未真。
西楼¹月下当时见,泪粉偷匀²。歌罢还颦(pín)³。恨隔炉烟看未真。
译文:记得那年月夜,在西楼相会。你偷偷地抹去脸上的泪水。唱罢了歌儿,还皱着双眉。只恨香炉烟袅袅,你的容貌未看仔细。
注释:采桑子,词牌名,又名丑奴儿,罗敷媚等。双调四十四字,上下阙各四句三平韵。¹西楼:乃当时听歌见人之地,宋人词中多以“西楼”“西厢”“西窗”为名。²泪粉偷匀:暗自擦干泪水,重把粉搽匀。³还颦:却皱着眉。还,却。颦,皱眉。
别来楼外垂杨缕,几换青春。倦客红尘。长记楼中粉泪人。
别来楼外垂杨缕,几换青春¹。倦(juàn)客红尘²。长记楼中粉泪人。
译文:别来光阴逝如水,楼外的柳丝,几次生绿。在尘世中奔波,我已很累。唯有你的娇容,时时在萦绕脑际。
注释:¹青春:春天。²倦客红尘:厌倦了客居,指奔走在外。

  上阕追叙当时情景,尤能以寥寥数字传出歌女神情,栩栩生动。首句点时点地并点事。二、三两句写歌女神情,泪水冲洗着脸上的敷粉,而之所以“偷匀”者,怕席上诸人看出泪痕之故,仅此一句,已写出了歌妓那强颜欢笑以助人取乐的可怜处境。然而,尽管强颜欢笑,终于掩不住内心的辛酸,待得一曲歌罢,就更止不住愁情外露,这便是所谓“歌罢还颦”。从这里可以看出,作者对当时月下所见的这位歌女,既有喜爱之情,更多同情之心,缘此之故,就更想看得真切一点,可惜隔席而坐,缕缕炉烟遮挡了视线,以至于如今回想起来,只能记得一个朦胧的形象。

  值得注意的是,作者对歌妓命运的同情是一贯的,如其《玉楼春》词云:“清歌学得秦娥似,金屋瑶台知姓字。可怜春恨一生心,长带粉痕双袖泪。从来懒话低眉事,今日新声谁会意。坐中应有赏音人,试问回肠曾断未?”看来作者每每就是那“坐中”“赏音人”,亦每每为她们的不幸而感怀伤神,这不难理解,因为作者自己就是一个“人百负之而不恨,己信人终不疑其欺己”的“痴人”。

  下片写别后相忆,亦抒发自家身世之感。当时月下相见,犹恨未能看得真切,不意此后再也无缘相见,恍惚之间,竟是数年。这里,用了“几换青春”四字,意义双关,表面是说已过春光几度,暗里亦有“树犹如此,人何以堪”的感喟,字里行间,继续流露出对歌妓命运的关怀。接下自抒厌倦尘世之感,因有“一肚皮不合时宜”,所以颇引这“一春弹泪说凄凉”者为同调,那么,“长记楼中粉泪人”,就多少是由于“同是天涯沦落人”的缘故了。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钟振振.唐宋词鉴赏辞典:安徽文艺出版社,2006.10:340-341

cǎisāngzi··西lóuyuèxiàdāngshíjiàn--yàndào

西lóuyuèxiàdāngshíjiànlèifěntōuyúnháipínhènyānkànwèizhēn

biéláilóuwàichuíyánghuànqīngchūnjuànhóngchénzhǎnglóuzhōngfěnlèirén

世上蓬莱第几洲,长云漠漠鸟飞愁。
世上蓬莱¹第几洲,长云漠漠²鸟飞愁。
译文:想要登上那如蓬莱仙山般的金山,万里高空上雾霭沉沉,就连飞鸟也为难以飞往而发愁。
注释:裴如晦:作者友人,与王安石有交往。¹蓬莱:神话传说中的神山。相传渤海中仙人居住的地方。诗文中借以比喻仙境。²漠漠:云烟密布的样子。
海山乱点当轩出,江水中分绕槛流。
海山乱点当轩出,江水中分绕槛(jiàn)¹流。
译文:海与山在疾驶的舷船交替出现,船在夜色中破浪前行,海水在船的两侧奔流而去。
注释:¹槛:栏杆。
天远楼台横北固,夜深灯火见扬州。
天远楼台横北固,夜深灯轩见扬州。
译文:北固山上的楼台已经远在天边,夜幕扬州的灯火渐渐出现在眼前。
回船却望金陵月,独倚牙旗坐浪头。
回船却望金陵月,独倚牙旗¹坐浪头。
译文:回首遥看那金陵的明月,正挂在乘风破浪的船的牙旗上,宛如独自坐在浪头上。
注释:¹牙旗:旗杆上饰以象牙的旌旗,这里指代裴如晦的官船。

  首联总写金山胜景。诗人用“烟波微茫信难求”的海上仙山蓬莱岛为喻写金山夜景,十分恰切,夜色朦胧,长云漠漠,连飞鸟也为难以前往而发愁。可是“蓬莱有路教人到”,诗人的激动的心情可想而知。

  颔联让人想起李白“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句式上虽有点模仿的痕迹,但不乏创新。李白以气势胜,杨蟠以炼句胜,各有千秋。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出句中的动词用得很妙,尤其是“乱点”和“出”,把山给写活了,不但有生气,而且有灵气。比王安石《桂枝香》中“翠峰如簇”要生动得多,就连李白的“半落”,也怕是“稍逊风骚”。

  颔联写的是白天,颈联写的是晚上。这一联要比王安石的“天末海门横北固”和“远有楼台只见灯”那几句“尤胜”(方回《瀛奎律髓》),苍茫的天宇下,多景楼、北固山“横空出世”,屹立天际,千百年来“阅尽人间春色”与沧桑;灯火辉煌的“淮左名都,竹西佳处”扬州城依然非常繁华,“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的景象是十分令人神往的。这一切,在朦胧的夜幕轻纱的笼罩下,和蓬莱仙山简直没有什么两样。

  尾联若理解为取李商隐《重有感》中“玉帐牙旗得上游,安危须共主君忧”的诗意,似乎是吹捧裴如晦也能“安危须共主君忧”。若以纯写景解,却别有一番风味。金陵上空的一轮明月,正挂在牙旗上,船在江中破浪前行,那月亮似乎像是坐在浪头上。这样写江中明月确实非常别致,非常独特,非常新颖,比张若虚“滟滟随波千万里”有趣得多。

péirùnzhōupéihuìxuéshìyóujīnshānhuízuò--yángpán

shìshàngpéngláizhōuzhǎngyúnniǎofēichóu

hǎishānluàndiǎndāngxuānchūjiāngshuǐzhōngfēnràokǎnliú

tiānyuǎnlóutáihéngběishēndēnghuǒjiànyángzhōu

huíchuánquèwàngjīnlíngyuèzuòlàngtóu

弊庐在郭外,素产唯田园。
(bì)庐在郭外,素¹²唯田园。
译文:简陋的房舍在城外,先人的薄产只有田园。
注释:¹素:旧的。²产:一作“业”。
左右林野旷,不闻朝市喧。
左右林野旷,不闻朝(zhāo)¹市喧。
译文:周围林茂田野广阔,不闻城市中车马声喧。
注释:¹朝:又作“城”。
钓竿垂北涧,樵唱入南轩。
钓竿垂北涧,樵唱入南轩。
译文:钓鱼人垂竿在北涧,樵夫的歌声飞入南轩。
书取幽栖事,将寻静者论。
书取幽栖事,将¹寻静者²³
译文:诗成但言隐居情事,还请高人贤士来评谈。
注释:¹将:又作“还”。²静者:指跳出尘世的出家人,这里指皎上人。³论:又作“言”。

  皎上人,僧人名皎,生平未详。从诗中均内容看,二人以前交往并不多。诗题为“即事”,是就自已在涧南园的生活情景加以描述。诗首二句为全诗描述的概括。正因在“郭外”,才有“左右林野旷,不闻城市喧”的开阔幽静;正因“素业唯田园”,才有“钓竿垂北涧,樵唱入南轩”的田园乐趣。这些都写得极自然,没有其他诗写幽居时流露出的孤寂情调。结尾点出书赠皎上人,表达自己淡泊的心志。

  此诗为孟浩然在故里所作,诗中描写了作者居住地的开阔幽静,表现出田园生活的乐趣,表达了作者淡泊的心志。全诗写得极为自然,没有其他诗写幽居时流露出的孤寂情调。

参考资料:
1、 邓安生 孙佩君.孟浩然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57-58
2、 章培恒,安平秋,马樟根主编;邓安生,孙佩君译注.古代文史名著选译丛书 孟浩然诗选译 修订版:凤凰出版社,2011.05:第63页

jiànnányuánshìjiǎoshàngrén

mènghàorán tángdài 

zàiguōwài chǎnwéitiányuán 
zuǒyòulínkuàng wénzhāoshìxuān 
diàogān竿chuíběijiàn qiáochàngnánxuān 
shūyōushì jiāngxúnjìngzhělù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