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机巧厌相亲,南道吾今有主人。
谁与清游联此辔,吕兄孺子最真醇。
人间机巧厌相亲,南道吾今有主人。
谁与清游联此辔,吕兄孺子最真醇。
陈造

陈造

陈造(1133年~1203年)字唐卿,高邮(今属江苏)人。生于宋高宗绍兴三年,孝宗淳熙二年(1175年)进士,以词赋闻名艺苑,撰《芹宫讲古》,阐明经义,人称“淮南夫子”。范成大见其诗文谓“使遇欧、苏,盛名当不在少游下。”尤袤、罗点得其骚词、杂著,爱之手不释卷。郑兴裔荐其“问学闳深,艺文优赡”。调太平州繁昌尉,改平江府教授,寻知明州定海县,通判房州权知州事。房州秩满,为浙西路安抚司参议,改淮南西路安抚司参议。自以转辗州县幕僚,无补於世,置江湖乃宜,遂自号江湖长翁。宁宗嘉泰三年卒,年七十一。 ▶ 1992篇诗文

猜您喜欢
一声声,一更更。窗外芭蕉窗里灯,此时无限情。
一声声,一更更¹。窗外芭蕉(jiāo)窗里灯,此时无限情。
译文:雨滴声声,报时的更鼓声一遍又一遍,窗外雨中的芭蕉和屋里的油灯此时似乎也变得多情起来,安慰孤独的我。
注释:¹一更更:一遍遍报时的更鼓声。
梦难成,恨难平。不道愁人不喜听,空阶滴到明。
梦难成,恨¹难平。不道²愁人不喜听,空阶(jiē)³滴到明。
译文:好梦难成,心中遗憾难平,窗外的雨可不管忧愁的人喜不喜欢听,仍是不停地下着,雨滴一直滴到天明才停了下来。
注释:¹恨:遗撼。²道:知。³阶:台阶。

  该词讲述一个相思之人整夜难眠在雨夜中听着雨打芭蕉,触景生情,词人心中有无限的情怀,孤灯照人难入梦,表达了客居异乡的羁旅愁思。这是一首写景遣怀的词,讲述一个相思之人整夜难眠在雨夜中听着雨打芭蕉,孤灯照人难入梦。词人心中有无限的情怀,触景生情,表达了诗人客居异乡的羁旅愁思。

  万俟咏作词喜用淡语,且工于音韵。这样连续重复用字,吟咏起来便很有音乐上的美感。

  《雨》首句“一声声,一更更”形容雨声,连用两个叠宇,描摹雨断断续续的声音,既显得形象,在声音上也显得贴近。雨声之所以如此清晰入耳,是因为人夜深难寐。“窗外芭蕉窗里灯”,听雨之人点。一盏孤灯,隔窗昕雨。“芭蕉”暗示雨打芭蕉的声音,使雨的声音更加响亮。“此时无限情”,直接道出人的心情。然而“无限”二字又使这种直言显得暖昧模糊。只知情意无限,心事无边,却不知究竟是什么样的心事使人长夜失眠,寂寞听雨。

  “梦难成,恨难平”,用两个“难”字突出人的愁苦心情。因难以入睡,所以道.“梦难成”,连暂时逃避到好梦中去都是一种奢望;又因情在心头辗转,更兼一夜风雨,触动愁思,故日“恨难平”。但是雨不管这些,它“不道愁人不喜听”,只管“空阶滴到明”。“愁人”怪雨无情,不顾人的心情,就这样在空洞洞的台阶上一点一点滴到天明,这说明人一夜未睡。“一声声,一更更”的雨声,凄凄凉凉,仿佛人心中的愁绪一般,永远没有尽头。

  全词无一处提及“雨”字,却处处是雨。作者将雨声与听雨之人的心情融合得毫无痕迹,显示出高超的运笔功力。

参考资料:
1、 刘默,陈思思,黄桂月.宋词鉴赏大全集 上:中国华侨出版社,2012.09:第329页

zhǎngxiāng··--wànyǒng

shēngshēnggènggèngchuāngwàijiāochuāngdēngshíxiànqíng

mèngnánchénghènnánpíngdàochóuréntīngkōngjiēdàomíng

纣为昏乱,虐残忠正。
(zhòu)¹为昏乱,虐残忠正。
译文:纣王十分昏庸无道,残害忠良。
注释:¹纣:指商朝最后一位君主帝辛,谥号纣,世称殷纣王、商纣王。
周室何隆,一门三圣。
周室何隆,一门三圣¹
译文:周家多么兴隆,一家中出了三位圣人。
注释:¹三圣:指的是周文王、周武王、周公三位周朝创始人、统治者。
牧野致功,天亦革命。
牧野¹致功,天亦革命²
译文:出生草莽而功在天下,天下都起了翻天覆地的变隆。
注释:¹牧野:牧野之战。周武王的联军与商朝军队在牧野进行的决战。²革命:更替朝代,谓之革命。
汉祚之兴,阶秦之衰。
汉祚(zuò)之兴,阶秦之衰。
译文:汉朝的突然兴起,同时意味着秦朝的灭亡。
虽有南面,王道陵夷。
虽有南面,王道陵(líng)(yí)¹
译文:虽然天子有南面统治全国之名,王道却已日渐衰微。
注释:¹陵夷:指衰败,走下坡路。
炎光再幽,殄灭无遗。
炎光再幽,殄灭无遗。
译文:然而灼热的光再幽深悠长,终将灭亡得一丝不剩。

dānxiáxíng--cáozhí

zhòuwèihūnluànnüècánzhōngzhèng

zhōushìlóngménsānshèng

zhìgōngtiānmìng

hànzuòzhīxìngjiēqínzhīshuāi

suīyǒunánmiànwángdàolíng

yánguāngzàiyōutiǎnmiè

黯分袖。肠断去水流萍,住船系柳。吴宫娇月娆花,醉题恨倚,蛮江豆蔻。
¹分袖²。肠断³去水流萍,住船系柳。吴宫娇月娆花,醉题恨倚,蛮江豆蔻(kòu)
译文:分手的瞬间,止不住神色黯然。令人肝肠寸断,这一去似浮萍在水中漂转,恨不得船只停止启动,缆绳牢系垂柳的躯干。吴地的故宫林苑,还有闭月羞花的娇艳,醉酒时泼墨挥毫,系声低唱别时的恨憾,赠别南方江滨的少女,二月初时的豆蔻华年。
注释:瑞龙吟:词牌名,又名“章台路”。以周邦彦《瑞龙吟·章台路》为正体,三段一百三十三字,前两段各六句、三仄韵,后一段十七句九仄韵。另有三段一百三十三字,前两段各六句、三仄韵,后一段十八句九仄韵;三段一百三十二字,前两段各六句、三仄韵,后一段十七句九仄韵等变体。梅津:即尹焕,字惟晓,号梅津,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与作者交游甚密,对作者评价亦高。他在《梦窗词集序》中说:“求词于吾宋,前有清真,后有梦窗。此非焕之言,四海之公言也。”。¹黯:黑。²分袖:分手,分别。³肠断:形容极度哀痛,好像肠子都寸寸断裂了。《世说新语·黜免》载,东晋桓温入蜀,至三峡中,部伍中有人捕获猿子,其母缘岸哀号,追行百余里不肯离去,后跳上船,倒地而死,剖其腹,肠皆寸断。⁴流萍:漂萍,指人像萍叶一样浮于水面而漂流无定。⁵住船系柳:化用许浑《晚泊七里滩》:“天晚日沉沉,归舟系柳阴。”⁶吴宫:古代吴国的宫苑。⁷蛮江:泛指南方少数民族聚居地带之江水。⁸豆蔻:植物名,又名草果。春夏间开黄白色花。此处用于比喻少女。
吐春绣。笔底丽情多少,眼波眉岫。新园锁却愁阴,露黄漫委,寒香半亩。
吐春绣。笔底丽情多少,眼波眉岫(xiù)¹。新园锁却愁阴,露黄漫委²,寒香半亩。
译文:锦心绣口,吐出的是春天的秀美芊绵。笔底写出绮艳情思,千言万语难以估算,眼神,如澄波流盼眉峰,似山峦淡远。这里新筑的园林闭锁,锁住的是满载离愁的阴云一片,连露珠都映出黄色,青枝绿叶萎缩枯干,只有寒风飘洒幽香在半亩庭院中弥漫。
注释:¹岫:峰峦。²露黄漫委:“黄”字后面一本有“迷”字,一本有“半”字。委:同“萎”,枯萎,衰败。
还背垂虹秋去,四桥烟雨,一宵歌酒。犹忆翠微携壶,乌帽风骤。西湖到日,重见梅钿皱。谁家听、琵琶未了,朝骢嘶漏。印剖黄金籀。待来共凭,齐云话旧。莫唱朱樱口。生怕遣、楼前行云知后。泪鸿怨角,空教人瘦。
还背垂虹秋去,四桥¹烟雨,一宵歌酒。犹忆翠微携壶²,乌帽³风骤。西湖到日,重见梅钿(diàn)皱。谁家听、琵琶未了,朝骢(zhòu)嘶漏。印剖黄金(zhòu)。待来共凭,齐云话旧。莫唱朱樱口。生怕遣、楼前行云¹⁰知后。唳(lì)¹¹鸿怨角¹²,空教人瘦。
译文:然而你背对垂虹桥,面向秋风扬帆去远,第四桥边,烟的幕布,雨的帷帘,忘不了通宵达旦,轻歌曼舞,灯红酒阑。忘不了九日齐山登高。翠微路上携壶纵览,乌纱帽突然坠落,是秋风乍起狂吹乱卷。待到你的征帆靠向西湖的堤岸,再次见到梅子的钗钿,插在簪环,已皱蹙不堪。听,这是谁家的门巷,琵琶的音声连绵不断,上朝的骏马奔驰嘶鸣着把更漏声遮掩。黄金大印,把籀文刻满。但总有一天你会重游旧地,并肩系凭西向的栏杆,再登上齐云楼绝顶倾吐别后的思念。为此莫许樱唇绣口,唱出相思的情感。怕的是空际行云,会把歌声送往妆楼的窗前。再让回归的大雁捎来泪水,让凄厉的角声唱出哀怨结果,白白地使人消瘦,瘦得比黄花更加可怜。
注释:¹四桥:苏州甘泉桥,一名第四桥。因泉水甜美,唐宋时经品评为全国第四位,故名甘泉。²携壶:化用杜牧《九日齐山登高》:“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³乌帽:用孟嘉落帽故事。《晋书·桓温传》载:孟嘉为征西桓温参军,九月九日登高,帽为风吹落而不觉。后成为重阳登高常用典故。梅钿:杨铁夫《吴梦窗词笺释》:“妇女摘晦子以钿簪之,曰梅钿。”⁴“琵琶未了”二句:据《词林纪事》卷七“孙洙《萨蛮》黄花庵注”云:“孙公于元丰年间(1078-1085年)为翰苑,与李端愿太尉往来尤数。会一日,锁院宣召者,至其家,则出数十辈踪迹,得之于李氏。时李新纳妾,能琵琶。公饮不肯去,而迫于宣命,人院几二鼓矣。遂草三制,罢,复作此长短句,以记别恨。迟明遣以示李。”其词曰:“楼头尚有三通鼓,何须抵死催人去?上马苦匆匆,琵琶曲未终。回头凝望处,那更帘纤雨。漫道玉为堂,玉堂今夜长。”⁵骢:毛色青白相间的马。⁶黄金:印,黄金印。⁷籀:籀文,古代一种书体,即大篆。相传周宣王时太史籀所造,后多用于印文。⁸齐云:即齐云楼。⁹樱口:形容美女惯用词之一。¹⁰行云:响遏行云。《列子·汤问》载:薛谭拜秦为师学讴,艺未成却以为尽其所妙,辞归。秦青并不挽留,送至郊外,为薛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知己之不足,返回继续学习,终身不敢言去。¹¹唳:鹤、雁鸣叫声。¹²角:古代管乐器,形如竹筒,本细末大,以竹木或皮革制成,亦有铜制者。发声哀厉高亢。

  这首词为送别词。细研此词,在作法上与一般送别词有别,词中虽写自己送别友人梅津,但中间穿插友人昔日在苏州之情事,既有与妾相恋之事,又有与其相别之情,笔墨驰骋,来去纵横。在章法上更是时空交错,人事交织,虚实相间。

  上片写自己送别梅津,“分袖”“肠断”明点伤别,“去水流萍,住船系柳”言船暂系在柳下,人却如流水浮萍,将要去矣。“吴宫娇月娆花”一韵,突转笔锋,叙写梅津昔日在苏州之情事。“豆蔻”,言其所眷之女正是豆蔻年华。“醉题”写梅津的文采风流,“恨倚”写那女子对梅津的爱恋、依偎。

  中片,紧承上片,继写梅津昔日在苏州之情事。“吐春绣”句,承“醉题”写梅津文采风流,笔墨多丽情,辞章如春绣。“眼波眉岫”承“娇月娆花”继写梅津所眷女子眉如远黛,眼如秋波的姿色。“新园锁却愁阴”一韵,言昔日梅津与其恋人分别,此以景写愁情。别地在“新园”,以“锁却愁阴”四字渲染伤别之愁。此伤别之景,均是梦窗设想之词,用以衬托自己送别时伤情。此以景语歇拍故作盘旋,且开下片的“秋去”之意。

  下片,接上片首韵,叙写自己为梅津送别。过片“还背垂虹秋去”一韵,言送别时间在秋季,以“垂虹”“四桥”二座桥,言送别之地在苏州。以“烟雨”迷濛渲染送别之情。“一宵歌酒”写饯别梅津,照应了词题。“一宵”言饯别时间之长,表现了恋恋不舍。“犹忆翠微携壶”一韵,是逆人,追忆昔日两人一起漫步青山携壶登高的趣事。“乌帽风骤”赞梅津文采出众及两人相交欢洽之趣味。“西湖到日”,是从别后说,希望梅津此去京城,归来后再同赏梅花。“梅钿”言梅花如女子之花钿簪。“谁家听”一韵,比拟梅津人朝为官,予以祝贺。“印剖黄金籀”一韵,词又转写未来,继续祝贺官运亨通。“待来共凭”一韵,继写将来。“莫唱朱樱口”一韵,又转笔写到眼前送别,言此次饯别其未在场,“行云”言此次送行没有那小妾在场。“泪鸿怨角”一韵,继写别筵未请那小妾,生怕她知道后,其悲声如鹤唳,以致人也因之而消瘦。

  此词写送别,然实笔少,虚笔多,尤其最后三韵,多处用典只言此次饯别未请梅津小妾事,显得繁复,词意欠精,令人有琱缋满眼、绚辞累积之感。

参考资料:
1、 赵慧文,徐育民编著.吴文英词新释辑评 上[M].北京:中国书店,2007.01:271-274
伏波惟愿裹尸还,定远何须生入关。
伏波¹惟愿裹尸还,定远²何须生入关。
译文:应该像马援那样只愿战死疆场,以马革裹尸还葬,何必像班超那样非要保全生命,活着入关返回家乡!
注释:¹伏波:古代对将军个人能力的一种封号。这里是指马援。²定远:班超曾被封为定远侯。
莫遣只轮归海窟,仍留一箭射天山。(射 一作:定)
莫遣只轮¹归海窟,仍留一箭射天山。。(射 一作:定)
译文:全歼敌人,不能让一个敌人逃跑,而且应该留驻边疆,叫敌人不敢再来侵犯。
注释:¹只轮:这里指任何一个人。

  李益的边塞诗,主要是抒发将士们久戍思归的怨望情绪,情调偏于感伤,但也有一些慷慨激昂之作,《塞下曲》便是这方面较著名的一首。

  诗以前代戍边名将作比,抒发了将士们的豪情壮志。头二句夸赞东汉两个名将马援和班超。“伏波惟愿裹尸还”,这句说的是马援的故事。东汉马援屡立战功,被封为伏波将军。他曾经说:男儿当战死在边疆,以马革裹尸还葬。“定远何须生入关”,这句说的是班超的故事。东汉班超投笔从戎,平定西域一些少数民族贵族统治者的叛乱,封定远侯,居西域三十一年。后因年老,上书皇帝,请求调回,有“但愿生入玉门关”句。

  以上两句说:为保家卫国,边塞将士应长期驻守边疆,宁愿战死疆场,无须活着回到玉门关。后二句表示灭敌及长期卫边的决心。

  “莫遣只轮归海窟”,“只轮”,一只车轮。《春秋公羊传》:“僖公三十三年,夏四月,晋人及姜戎败秦于肴..晋人与羌戎要之肴而击之,匹马只轮无反(返)者。”“海窟”,本指海中动物聚居的洞穴,这里借指当时敌人所居住的瀚海(沙漠)地方。这句意思是说,不能让一个敌人逃跑。

  “仍留一箭定天山”,“一箭定天山”,说的是唐初薛仁贵西征突厥的故事。《旧唐书·薛仁贵传》说:“唐高宗时,薛仁贵领兵在天山迎击九姓突厥十余万军队,发三矢射杀他们派来挑战的少数部队中的三人,其余都下马请降。薛仁贵率兵乘胜前进,凯旋时,军中歌唱道:“将军三箭定天山,战士长歌入汉关。”

  以上两句意思是说:“要全歼敌人,不能让一个敌人逃跑,而且应该留驻边疆,叫敌人不敢再来侵犯。”

  这首诗通过东汉马援、班超和唐初薛仁贵三个名将的故事,讴歌了将士们激昂慷慨、视死如归、坚决消灭来犯之敌的英雄气概和勇于牺牲的精神,反映了当时人民要安边定远的心愿。全诗情调激昂,音节嘹亮,是一首激励人们舍身报国的豪迈诗篇。

逸气轩眉宇。似王良轻车熟路,骅骝欲舞。我觉君非池中物,咫尺蛟龙云雨。时与命犹须天付。兰佩芳菲无人问,叹灵均欲向重华诉。空壹郁,共谁语?
逸气轩眉宇。似王良¹轻车熟路,骅(huá)(liú)²欲舞。我觉君非池中路³,咫(zhǐ)尺蛟龙云雨。时与命犹须天付。兰佩芳菲无人问,叹灵均欲向重华诉。空壹(yī),共谁语?
译文:徐斯远眉宇间的气度风采超逸轩昂。我想您赴试就应该像王良驾驭马车一样轻车熟路,怎能不一试而中。我认为友人本来就不是池中之物,应该像蛟龙得云雨一样能够大展宏图。但是时机和命运的好坏还需要看天意如何。想那屈原的才华与人品就如同兰芷一样,却同样感慨时运不济,何况是我们这样的人呢。
注释:¹王良:一名孙无政,晋之善御马者,为赵简子御。²骅骝:良马名,相传为周穆王八骏之一。³池中路:喻蛰居一隅、无远大抱负之人。⁴灵均:即屈原。⁵重华:舜的别号。⁶壹郁:忧闷。
儿曹不料扬雄赋。怪当年《甘泉》误说,青葱玉树。风引船回沧溟阔,目断三山伊阻。但笑指吾庐何许。门外苍官千百辈,尽堂堂八尺须髯古。谁载酒,带湖去。
儿曹不料扬雄赋。怪当年《甘泉》误说,青葱玉树。风引船回沧溟阔,目断三山¹伊阻。但笑指吾庐何许。门外苍官²千百辈,尽堂堂八尺须髯(rán)³古。谁载酒,带湖去。
译文:主考官就像是当年左思误评扬雄之《甘泉赋》一样,不识徐斯远文章之妙,以致使其落第。友人徐斯远落第,其报国理想难以实现,就像是乘船去寻找传说中的仙山,因其虚无缥缈,所以总是难以到达。我只是笑着指着我的茅庐问道:看看如何?谓住所外长有千百株挺拔苍健的松柏,他们也都隐居山林,尚未得志。劝解友人暂时载酒带湖、乐而忘忧。
注释:¹三山:指传说中的蓬莱、方丈、瀛洲。²苍官:松柏的别称。³须髯:络腮胡子。

  起韵先以一单句,勾勒出友人超逸轩昂的精神风采,是为起端定性,为下文的当遇而不遇张本。接韵顺势而下,写自己当初以为他的出试,就像善于驾车的王良驾着骏马拉着的车子上路一样,既是轻车熟路,想是必然高中。三韵再行渲染铺张,表明自己曾以为友人此番出试,定如暂时蜷缩于池中的蚊龙将要得雨一样,腾飞指日可待,高中是必然之势。在以王良和蚊龙为比,作了这样尽情的渲染之后,四韵忽然一跌,以时命犹待天意为辞,暗示出朋友的落第事实和落第的原因。这原因不是因为文才不足,而是因为时命不济。五韵以屈原犹且不遇为喻,表达他对友人落第的宽慰和不平感。屈原是个兰佩芳菲即品性高洁、才华过人的古代志士,他犹且无人过问,怀抱冷落,为此曾经激愤地向重华(舜)陈辞,那么友人的不遇岂不分所该当?这里的用典,既包含着词人对天下才士收场一例凄凉的悲愤感,又表达了他以重比轻、要友人看轻自己的落第的用意。上片末韵,由屈原和友人的不平遭遇而来,写出了他的同情式的理解。这里的“空”字、“共谁语”的反问,包含着浓烈的感情,表达的是才人在历史上总不得志的郁闷和孤独感。这是一石三鸟,既写出了落第友人的当下感受,也兼点出了屈原的感受,还隐含着词人自己的生命感受。

  过片由己及人或者不如说由朋友及于考官,表达他对于考官无才乏学,埋没人才的讽刺。词人用“儿曹”称呼他们,就有鄙视之意。又以“扬雄赋”来形容友人妙文,措辞之间,褒贬立见。接韵讽刺考官看到友人妙文而不识其妙。反而觉得它很可怪。并判友人落第的无才无识。三韵运用典故,表明因为落第,友人的理想变成了可望而不可及之境的大恨。这里的典故运用几于妙化:事实的沧溟即大海可以象征人生的大海;海上三山望之在前、即之在下、寻访者被“风引船回”的神话,可以象征人对于理想追求的难以实现;人对于理想的仰望与被阻绝,与访求三山之人终究不得接近三山的情形相同。同时,这个典故特别能说明友人下第后的心理感受。四韵与上片四韵一样,在尽情地铺张后一笔掉转,形成词情的跌宕起伏。它一笔写出了友人抖落悲哀和怅恨、抖落人世浮尘而襟怀高朗、冲淡的新状态。这是一个摆落尘网、归心自然的高人散士的神态。“笑指”一词,犹为传神。以下由此引发,一气直下,仿佛久郁的心胸豁然开朗似的,写出友人归心带湖、载酒忘忧的风采。“门外”一韵,人与境谐。其门外千百株高大、古老的苍松翠柏,与门内不阿附屈曲的堂堂须眉,形成了异类同情的互喻。词首“逸气轩眉宇”的友人形象,再次得到了呼应。同时,松柏环聚的处所,也是幽人雅士的隐身之地,这就显出了友人淡泊功名的趣味。结韵暗扣题面“谢诸公载酒相访”,以邀请朋友们来到这门外有松柏、门内有高士的清幽带湖饮酒作乐,归结全篇。

  全词表达出对友人落第表示安慰。虽然叠用典故,却贴切顺畅,全无堆砌累赘之感。风格郁愤舒放。

参考资料:
1、 (南宋)辛弃疾著.辛弃疾词 插图版:万卷出版公司,2009.06:第244-247页

xīnláng··yuǎnxiàxièzhūgōngzàijiǔxiāng访fǎngyùn--xīn

xuānméishìwángliángqīngchēshúhuáliújuéjūnfēichízhōngzhǐchǐjiāolóngyúnshímìngyóutiānlánpèifāngfēirénwèntànlíngjūnxiàngzhònghuákōnggòngshuí

ércáoliàoyángxióngguàidāngniángānquánshuōqīngcōngshùfēngyǐnchuánhuícāngmíngkuòduànsānshāndànxiàozhǐménwàicāngguānqiānbǎibèijǐntángtángchǐránshuízàijiǔdài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