妖魃肆虐挻馀灾,麦田未麦空黄埃。
饥民忍饥守乡土,倚公力挽和气回。
梵筵告旱初拜手,补陀仙人已回首。
杨枝一麾神受职,雪龙占先效奔走。
飞翔作意擅晓昏,膏润趁时救枯朽。
人名此雪宗丞雪,祈禳取携屈伸肘。
德政可但人间最,大士与徒龙与友。
闵雨竞喜雪应祈,今段尤拜天赐厚。
归前帝席指日冀,更遣奇祥福诸后。
太岁在戌如在酉,看取乞浆还得酒。
妖魃肆虐挻馀灾,麦田未麦空黄埃。
饥民忍饥守乡土,倚公力挽和气回。
梵筵告旱初拜手,补陀仙人已回首。
杨枝一麾神受职,雪龙占先效奔走。
飞翔作意擅晓昏,膏润趁时救枯朽。
人名此雪宗丞雪,祈禳取携屈伸肘。
德政可但人间最,大士与徒龙与友。
闵雨竞喜雪应祈,今段尤拜天赐厚。
归前帝席指日冀,更遣奇祥福诸后。
太岁在戌如在酉,看取乞浆还得酒。
陈造

陈造

陈造(1133年~1203年)字唐卿,高邮(今属江苏)人。生于宋高宗绍兴三年,孝宗淳熙二年(1175年)进士,以词赋闻名艺苑,撰《芹宫讲古》,阐明经义,人称“淮南夫子”。范成大见其诗文谓“使遇欧、苏,盛名当不在少游下。”尤袤、罗点得其骚词、杂著,爱之手不释卷。郑兴裔荐其“问学闳深,艺文优赡”。调太平州繁昌尉,改平江府教授,寻知明州定海县,通判房州权知州事。房州秩满,为浙西路安抚司参议,改淮南西路安抚司参议。自以转辗州县幕僚,无补於世,置江湖乃宜,遂自号江湖长翁。宁宗嘉泰三年卒,年七十一。 ▶ 1992篇诗文

猜您喜欢
滔滔不持戒,兀兀不坐禅。
滔滔¹不持戒,兀(wù)²不坐禅。
译文:很多时候都不持戒,也浑沌无知不坐禅。
注释:¹滔滔:形容多。²兀兀:浑沌无知的样子。
酽茶三两碗,意在镢头边。
(yàn)¹三两碗,意在镢(jué)²边。
译文:喝个两三碗浓茶,只想着拿着锄头干农活。
注释:¹酽茶:浓茶。²镢头:锄头。

  该诗刻画了一个不持戒、不坐禅,却整天饮茶、做农活的僧人,体现出了诗人学禅不拘泥于形式,而在于领会禅意的思想。这个不持戒、不坐禅,整天想着喝浓茶、干农活的僧人形象说明了什么呢。

  这个不持戒、不坐禅,整天想着喝浓茶、干农活的僧人形象说明了什么呢。还是让慧寂自己的事迹来说明吧。《五灯会元》卷九:“初谒耽源,已悟玄旨。……耽源谓师曰:‘国师当时传得六代祖师圆相,共九十七个,授与老僧。乃曰:“吾灭后三十年,南方有一沙弥到来,大兴此教,次第传受,无令断绝。”吾今付汝,汝当奉持。’遂将其本过与师。师接得一览,便将火烧却。耽源一日问:‘前来诸相,甚宜秘惜。’师曰:‘当时看了便烧却也。’源曰:‘吾此法门无人能会,唯先师及诸祖师、诸大圣人方可委悉,子何得焚之?’师曰:‘慧寂一览,已知其意,但用得不可执本也。’”耽源把祖师的画像交给慧寂收藏,意味着希望他能接过衣钵,承传法统。但慧寂却将画像烧掉了,因为他认为,要承传法统,重要的是得其意,而非得其像。他所要体认的是祖师的自性,这自性,无生无灭,永远存在,而像上所画,既然能够变灭,显然就是虚幻的,非本质的。如此而来,将其烧掉,正表明他强调的是心印,而非形迹。后来临济义玄“到达磨塔头,塔主问:‘先礼佛,先礼祖?’师曰:‘祖、佛俱不礼。’主曰:‘祖、佛与长老有甚冤家?’师拂袖便出。”(《五灯会元》卷十一)这种无凡无圣,向内求佛,打破偶像的精神,与慧寂正是相通的。另外,以喝浓茶、扛镢头代替了持戒、坐禅,也反映了作者对“平常心”的追求。这蕴含其中的多义性,无疑使得全篇语意丰厚,思理深微。

  饮茶往往是僧人生活情趣的一个重要方面。《敦煌变文集》卷三载唐人《茶酒论》说:“明(名)僧大德,幽隐禅林,饮之语话,能去昏沉。”《五灯会元》卷九载:“问:‘如何是和尚家风?’师曰:‘饭后三碗茶。’”慧寂说自己是“酽茶三两碗”,显然也能见出这种“和尚家风”。

天之何为令北斗而知春兮,回指于东方。水荡漾兮碧色,兰葳蕤兮红芳。试登高而望远,极云海之微茫。魂一去兮欲断,泪流颊兮成行。吟清枫而咏沧浪,怀洞庭兮悲潇湘。何余心之缥缈兮,与春风而飘扬。飘扬兮思无限,念佳期兮莫展。平原萋兮绮色,爱芳草兮如剪。惜余春之将阑,每为恨兮不浅。
天之何为令北斗而知春兮,回指于东方。水荡漾兮碧色,兰葳(wēi)(ruí)¹兮红芳²。试登高而望远,极云海之微茫³。魂一去兮欲断,泪流颊兮成行。吟清枫而咏沧浪,怀洞庭兮悲潇湘。何余心之缥(piāo)(miǎo)兮,与春风而飘扬。飘扬兮思无限,念佳期兮莫展。平原萋兮绮(qǐ)色,爱芳草兮如剪。惜余春之将阑,每为恨兮不浅。
译文:天为何让北斗预告春的消息,北斗星斗柄指向东方,春天来临,青绿色的水波摇动。兰草茂盛,芳香四溢。登到高处,极目而望,只看天尽头隐约模糊的云海。魂魄飞向春色之中,悲哀欲断,泪在脸颊流成两行。吟咏清风和沧浪之歌,怀念洞庭悲伤潇湘。为何我的心总与春风一起,四处飘荡。在飘扬的过程中思念无限,想念你佳人约会的日期却一筹莫展。平原草木茂盛,呈现绮罗之色,喜爱芳草,心却如刀剪。叹息春天将要过去,每次想到美好的季节就遗憾不已。
注释:¹葳蕤:形容枝叶繁密,草木茂盛的样子。²红芳:红花。³微茫:隐约,不清晰。⁴缥缈:形容空虚渺茫。
汉之曲兮江之潭,把瑶草兮思何堪。想游女于岘北,愁帝子于湘南。恨无极兮心氲氲,目眇眇兮忧纷纷。披卫情于淇水,结楚梦于阳云。春每归兮花开,花已阑兮春改。叹长河之流春,送驰波于东海。春不留兮时已失,老衰飒兮逾疾。恨不得挂长绳于青天,系此西飞之白日。
汉之曲兮江之潭,把瑶草兮思何堪。想游女¹于岘(xiàn)北,愁帝子²于湘南。恨无极兮心氲(yūn)³,目眇(miǎo)兮忧纷纷。披卫情于淇水,结楚梦于阳云。春每归兮花开,花已阑兮春改。叹长河之流春,送驰波于东海。春不留兮时已失,老衰飒兮逾疾。恨不得挂长绳于青天,系此西飞之白日。
译文:在汉水弯曲处,湘水聚流之处,手握仙草,相思之情不能承受。想汉水女神在岘山之北,愁湘水女神在湘南。恨没有尽头,聚而不散貌,目光远视,忧伤杂乱。男女分别在淇水,朝朝暮暮在阳台之下。每当春天来临,鲜花盛开。花已开败,春天就改为夏季。面对大河中的流水长叹,目送快速奔流的水波向东流去。春天的脚步留不住,美好的时光已经消逝。我一天天衰老,而且还体弱多病。恨自已没有能力在天空中挂一根长绳,将太阳和月亮都栓住,不让它们向西飞。
注释:¹游女:汉水女神。²帝子:特指娥皇、女英,相传是尧的女儿。³氲氲:沉郁的样子。⁴眇眇:眯眼远望的样子。
若有人兮情相亲,去南国兮往西秦。见游丝之横路,网春辉以留人。沉吟兮哀歌,踯躅兮伤别。送行子之将远,看征鸿之稍灭。醉愁心于垂杨,随柔条以纠结。望夫君兮咨嗟,横涕泪兮怨春华。遥寄影于明月,送夫君于天涯。
若有人兮情相亲,去南国兮往西秦。见游丝之横路,网春辉¹以留人。沉吟兮哀歌,踯(zhí)(zhú)²兮伤别。送行子之将远,看征鸿之稍灭。醉愁心于垂杨,随柔条以纠结。望夫君兮咨(zī)(jiē)³,横涕泪兮怨春华。遥寄影于明月,送夫君于天涯。
译文:如果有志趣相同者,情愿一起去南国和西秦。看见飞动的蛛丝横在路上,网住春光,不让春天流逝,以便挽留游人。低声吟唱悲伤的歌曲,分手时徘徊不定。送行子到远方去,看远行的大雁身影渐渐消失。折柳以送别,愁心如醉,随着柳条纠缠在一起。望着夫君叹息,泪流满面怨恨春光。抬头望明月,寄情千里光,送夫君在天涯。
注释:¹春辉:春天的风光。²踯躅:徘徊不前的样子。³咨嗟:赞叹、叹息。
东南有人焉,周行天下,其长七丈,腹围如其长。朱衣缟带,以赤蛇绕其项。不饮不食,朝吞恶鬼三千,暮吞三百。此人以鬼为食,以雾为浆,名日尺郭,一名食邪,一名黄父。《神异经》
东南有人焉,周行¹天下,其长七丈,腹围如其长。朱衣缟(gǎo)²,以赤蛇绕其项。不饮不食,朝吞恶鬼三千,暮吞三百。此人以鬼为食,以雾为浆,名日尺郭,一名食邪,一名黄父。(“项”原作“顶”,据明抄本改)《神异经》
译文:大地东南有巨神,巡行天下,他身高七丈,腰阔七丈;穿着红色的衣服、戴着白色的带子,头上盘绕着红色的蛇。不吃不喝,每天早上吞下三千恶鬼,傍晚吞下三百恶鬼。他七鬼为食,七雾为酒,名叫尺郭,还叫食邪,又叫黄父。
注释:¹周行:巡行。²缟带:白色生绢带。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昔日龌(wò)(chuò)¹不足夸²,今朝放荡(dàng)³思无涯
译文:以往不如意的处境再也不足一提,今日及第令人神采飞扬,兴致高涨。
注释:登科:唐朝实行科举考试制度,考中进士称及第,经吏部复试取中后授予官职称登科。¹龌龊:原意是肮脏,这里指不如意的处境。²不足夸:不值得提起。³放荡:自由自在,不受约束。⁴思无涯:兴致高涨。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春风得意¹马蹄疾²,一日看尽长安花。
译文:迎着浩荡春风得意地纵马奔驰,就好像一天就可以看完长安似锦的繁华。
注释:¹得意:指考取功名,称心如意。²疾:飞快。

  孟郊四十六岁那年进士及第,他自以为从此可以别开生面、风云际会、龙腾虎跃一番了。满心按捺不住得意欣喜之情,便化成了这首别具一格的小诗。这首诗因为给后人留下了“春风得意”与“走马观花”两个成语而更为人们熟知。

  诗人两次落第,这次竟然高中,就仿佛一下子从苦海中超度出来,登上了欢乐的顶峰。所以,诗一开头就直接倾泻心中的狂喜,说以往那种生活上的困顿和思想上的不安再也不值得一提了,此时金榜题名,终于扬眉吐气,自由自在,真是说不尽的畅快。“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诗人得意洋洋,心花怒放,便迎着春风策马奔驰于鲜花烂漫的长安道卜,人逢喜事精神爽,此时的诗人神采飞扬,不但感到春风骀荡,天宇高远,大道平阔,就连自己的骏马也四蹄生风了。偌大一座长安城,春花无数,却被他一日看尽,真是“放荡”无比!诗人情与景会,意到笔成,不仅活灵活现地描绘了自己高中之后的得意之态,还酣畅淋漓地抒发了得意之情,明朗畅达而又别有情韵。因而,这两句诗成为人们喜爱的千古名句,并派生出“春风得意”“走马观花”两个成语。

  按唐制,进士考试在秋季举行,发榜则在下一年春天。这时候的长安,正春风轻拂,百花盛开。城东南的曲江、杏园一带春意更浓,新进士在这里宴集同年,“公卿家倾城纵观于此”(《唐摭言》卷三)。新进士们“满怀春色向人动,遮路乱花迎马红”(赵嘏《今年新先辈以遏密之际每有宴集必资清谈书此奉贺》)。可知所写春风骀荡、马上看花是实际情形。但诗人并不留连于客观的景物描写,而是突出了自我感觉上的“放荡”,情不自禁吐出“得意”二字,还要“一日看尽长安花”。在车马拥挤、游人争观的长安道上,不可能容得他策马疾驰,偌大一个长安,无数春花,“一日”是不能“看尽”的。然而诗人尽可自认为当日的马蹄格外轻疾,也尽不妨说一日之间已把“长安花”“看尽”。而此处的“长安花”不仅仅是指春天的百花,又指长安的女子,考中进士后,那些达官显贵、千金小姐倾城而出去看进士们游街,由此亦可看出孟郊此时的激动与自豪,写出了真情实感。同时诗句还具有象征意味:“春风”,既是自然界的春风,也是皇恩的象征。所谓“得意”,既指心情上称心如意,也指进士及第之事。诗句的思想艺术容量较大,明朗畅达而又别有情韵,因而“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成为后人喜爱的名句。

dēnghòu

mèngjiāo tángdài 

chuòkuā jīnzhāofàngdàng 
chūnfēng kànjìnchángānhuā 
手捏青苗种福田,低头便见水中天。
手捏青苗¹种福田²,低头便见水中天。
译文:手捏青青秧苗将其种进田里,一低头就能看见水中倒映的天空。
注释:¹青苗:指稻秧。²福田:谓积德行善可得福报,如播种田地可得收获。
六根清净方成稻,后退原来是向前。
六根¹清净方成稻,后退原来是向前²
译文:只有秧苗的根须无损才能长成稻谷,插秧的时候感觉是在后退其实是在前进。
注释:¹六根:指眼、耳、鼻、舌、身、意。此句以六根清净方可学佛修道,比喻插秧时洗净秧根有利秧苗成长。²后退原来是向前:此句大实话,富含哲理,乃暗喻方便修行之法。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