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成无复败群羊,万轴书前一缕香。
明日过君况休务,茶边清话不妨长。
政成无复败群羊,万轴书前一缕香。
明日过君况休务,茶边清话不妨长。
陈造

陈造

陈造(1133年~1203年)字唐卿,高邮(今属江苏)人。生于宋高宗绍兴三年,孝宗淳熙二年(1175年)进士,以词赋闻名艺苑,撰《芹宫讲古》,阐明经义,人称“淮南夫子”。范成大见其诗文谓“使遇欧、苏,盛名当不在少游下。”尤袤、罗点得其骚词、杂著,爱之手不释卷。郑兴裔荐其“问学闳深,艺文优赡”。调太平州繁昌尉,改平江府教授,寻知明州定海县,通判房州权知州事。房州秩满,为浙西路安抚司参议,改淮南西路安抚司参议。自以转辗州县幕僚,无补於世,置江湖乃宜,遂自号江湖长翁。宁宗嘉泰三年卒,年七十一。 ▶ 1992篇诗文

猜您喜欢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挼红杏蕊。
风乍¹起,吹皱一池春水。闲引²(yuān)(yāng)香径里,手挼(ruó)³红杏蕊。
译文:春风忽地吹起,吹的那池塘春水泛起涟漪。在花间小径里无聊地逗引着池中的鸳鸯,随手折下杏花蕊放在指尖轻轻揉搓。
注释:¹乍:忽然。²闲引:无聊地逗引着玩。³挼:揉搓。
斗鸭阑干独倚,碧玉搔头斜坠。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
斗鸭¹(lán)干独²倚,碧玉搔(sāo)³斜坠。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
译文:独自倚靠在池边的栏杆上观看斗鸭,头上的碧玉簪斜垂下来。整日思念心上人,但心上人始终不见回来,正在愁闷时,忽然听到喜鹊的叫声。
注释:¹斗鸭:以鸭相斗为欢乐。斗鸭阑和斗鸡台,都是官僚显贵取乐的场所。²独:一作“遍”。³碧玉搔头:一种碧玉做的簪子。

  冯延巳这首词写贵族少妇在春日思念丈夫的百无聊赖的景况,反映了她的苦闷心情。由于封建社会妇女无地位,上层社会的妇女依附于男子,女子又禁锢在闺房,精神上很忧郁,这种情况在封建社会相当普遍,因此古典诗歌中写闺阁之怨的也有很多,这种闺怨诗或多或少从侧面反映了妇女的不幸遭遇。如王昌龄《闺怨》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上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这首词着力表现的,不是情事的直接描述,而是雅致优美的意境。

  “风乍起,吹绉一池春水。”这两句是双关语,表面写景,实际写情,本来水波不兴,忽然刮来风吹皱了池塘的水,象征着词中女主人公的心动荡不安,起伏不平静。春回大地,万象更新,丈夫远行在外,女主人公孤独一人,不由产生寂寞苦闷。开头这两句是是传诵古今的名句,据说李璟与冯延巳相谐谑,李说冯:“‘吹皱一池春水’,干卿何事?”冯答:“未若陛下‘小楼吹彻玉笙寒’也!”于是君臣皆欢!

  “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挼红杏蕊。”鸳鸯是水鸟,雌雄成双成对,在诗歌中经常作为爱情的象征, 《孔雀东南飞》 :“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用“鸳鸯”来比喻刘兰芝和焦仲卿的爱情。这两句是倒装句,女主人公为了排遣苦闷,就双手揉搓着红杏的花蕊,引逗着鸳鸯徘徊在园中的小路里,这多少给她带来了愉悦,暂时忘掉自己的寂寞;但是看见鸳鸯成双成对,更显得自己孤单,又勾起了自己的烦恼,引起对心上人的怀念。

  “斗鸭阑干独倚,碧玉搔头斜坠。”古代有以鸭相斗为戏的,《三国志·吴书·陆逊传》:“时建昌侯虑于堂前作斗鸭阑,颇施小巧。”古代小说《赵飞燕外传》中也说过:“忆在江都时,阳华李姑畜斗鸭水池上,苦獭啮鸭。”晋代蔡洪、唐代李邕都作有《斗鸭赋》。这里的“斗鸭”有人认为就是看斗鸭,有人认为是看水中的鸭子嬉戏,实际上是栏杆上的一种雕饰。从句式和意境看,理解为雕饰合适。女主人公心绪不佳,独自靠着栏杆站着,头上的簪随便斜插着,快掉下来。勾画出女主人公懒散的心情,《诗经·卫风·伯兮》中有“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 ”的句子,有异曲同工之妙。

  “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开元天宝遗事》记载:“时人之家,闻鹊声皆以为喜兆,故谓灵鹊报喜。”从早到晚心中想到的是心上人儿现在何处?何时才会回到自己身边?喜鹊的再次鸣叫,又勾起她的期待,但谁又知道新的期待不是新的失落呢?无须过多语言,只这一句“举头闻鹊喜”就够了,词如池塘的涟漪,波折不停,最后掀起了一个较高的波浪,定住作结,婉转含蓄,耐人寻味,可以说,这一句是整篇词的画龙点睛之笔。

jīnmén ·fēngzhà

féngyán dài 

fēngzhà chuīzhòuchíchūnshuǐ xiányǐnyuānyāngxiāngjìng shǒuruóhóngxìngruǐ 
dòulángān sāotóuxiézhuì zhōngwàngjūnjúnzhì tóuwénquè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一雨池塘¹水面平,淡磨²明镜³照檐(yán)(yíng)
译文:骤雨过后,蓄满水的池塘平静无波;清澈的池水犹如一面明镜,映照出屋角檐楹。
注释:¹一雨池塘:一处雨后池塘。²淡磨:恬静安适。淡,安静。³明镜:如同明镜。⁴檐楹:这里指房屋。檐,房檐。楹,房屋前面的柱子。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东风忽起垂杨舞¹,更作²荷心³万点声。
译文:东风忽然吹起,下垂的柳条袅娜起舞,柳枝上的水珠洒向池中的荷叶,发出一片清脆悦耳的声音。
注释:¹舞:飘动。²更作:化作。³荷心:荷花。

  这首诗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幅雨后池塘图。

  首句展示的是雨后池上的静态美。第一句写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只淡淡地出一“平”字。如果只读这一句,会觉得它过于平常,但在这句之后紧接以“淡磨明镜照檐楹”,却境界顿出。“淡磨”二字颇可玩味。施者是雨,受者是池面,经雨洗涤过的池面,好比经人轻磨拂拭过的明镜,比中有比,比中有拟人,这就使“水如镜”这一浅俗的比喻有新鲜之感。不仅能使读者感受到雨后池上异常平静、明净的状态,并能进而联想到前此蒙蒙细雨随着微风轻拂池面的轻盈柔姿。“淡磨明镜照檐楹”,创造的正是非雨后池塘莫属的艺术境界。与此相适应,这两句语势平缓,无一字不清静,连略带动感、略为经意的“淡磨”二字,也一如字面,给读者以一种轻淡的心理感受,显得毫不着力。

  三四句由静而动,进一步写雨后池上的动态美。东风忽起,舞动池边的垂杨,吹落垂杨柔枝细叶上缀满的雨滴,洒落在池中舒展的荷叶上,发出一阵清脆细密的声响。这里,诗人笔下荡漾的东风、婆娑起舞的垂杨、荷心的万点声,无一不具有一种流动的韵致和盎然的生意,与前二句相比,别是一番情趣。与此相随,语势节奏也由平缓而转向急促,字字飞动起来。“忽起”二字,首先造成突兀之势,展示出景物瞬息间由静而动的变化,给人以强烈的动感;随后再用“更作”二字作呼应回旋,造成一种急促的旋律,从而把上述有形的与无形的、动态的和声响的景物联贯起来,组成一幅形声兼备的艺术画卷。

  雨后池上景物之美,诗人既写其静态,又写其动态,不仅显得丰富多姿,而且构成对比,收到以静显动,以动衬静,相得益彰的艺术效果。首句平直叙起,次句从容承之,而以第三句为主,尽宛转变化工夫,再以第四句发之,本是约句的一般造法(见《唐音癸签》卷三引杨仲弘语)。诗人用这一方法巧妙安排,使语言结构形式与内容和谐统一,成因势置景、笔随景迁之妙。

hòuchíshàng

liúbān sòngdài 

chítángshuǐmiànpíng dànmíngjìngzhàoyányíng 
dōngfēngchuíyáng gèngzuòxīnwàndiǎnshēng 
十八年来堕世间,吹花嚼蕊弄冰弦。多情情寄阿谁边。
十八年¹来堕(duò)世间,吹花嚼蕊(ruǐ)²弄冰弦³。多情情寄阿谁边。
译文:你像仙子一样流落世间十八年,你吹花嚼蕊,多才多艺,品性高洁,尤其擅长弹奏琵琶,寄托冰清玉洁的情怀。现在你把多情的心灵托付给了“我”。
注释:¹十八年:结婚时候纳兰妻子卢氏刚好十八岁。²吹花嚼蕊:反复推敲声律、词藻。³冰弦:琴弦。据《太真外传》,拘弥国琵琶弦,为冰蚕丝所制。
紫玉钗斜灯影背,红绵粉冷枕函偏。相看好处却无言。
紫玉钗斜灯影背¹,红绵粉冷枕函(hán)²偏。相看好处却无言。
译文:在朦胧迷离的灯影里,你头上玉钗斜横,娇美的面庞上轻施淡妆,斜倚在枕函边上。“我”只能脉脉地欣赏着你的美丽,却无法用语言来表达。
注释:¹“紫玉”句:紫玉钗,辞出蒋防《霍小玉传》。²枕函:古以木或瓷制枕,中空可藏物,因称枕函。

  这首词主要描写的是一对夫妇的新婚画面。此词首句即告知主人公已十八岁,尘世行走多年。在这里纳兰运用东方朔的典故。此典故足可说明“十八年”弥足珍贵,也暗示主人公之将结束岁星式生活,“堕”人世间,但这是注定的,也只有叹惋吁惜可慰主人公。另外,主人公之素爱“吹花嚼蕊”,甚至“弄冰弦”,也只孤单一人,所以发出“多情情寄阿谁边”也属正常。

  下片,写新婚之夜最是动人。头戴紫玉钗的玉人,愈发诱人。说起紫玉钗,又牵扯出一曲故事。据唐蒋叻《霍小玉传》知,此紫玉钗是昔日霍王小女欲戴之饰,值万钱,却不知何故丢失,令人费解,终被做此紫玉钗的老人识得。在这里,无论紫玉钗怎样丢失,又怎样复得,全无关紧要,关键之处是其“值万钱”,何其珍贵,如此珍贵之物配玉人,可见玉人有多尊贵,有多娇媚。最动人之处,在末句“相看好处却无言”,玉人及“我”皆情至深处,可见一斑。

  纳兰性德这首词,用典较多,是一大特色,让人在不知不觉中对主人公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词中词句工整,第五、六句即是例子。该词上片与下片,情感表达流畅,上片“多情情寄阿谁边”既出,下片即是新婚之夜,中间部分环节虽简略,却刺激读者发挥想象,回味无穷。

  词人运用语句之突出,令人赞叹。首句“堕”字。表现心理状态,第二句中“弄”也如此。下片“冷”,生动地写出端坐之久。“多情情寄阿谁边”的发问在下片中得到了最好的回答。究竟“十八年”来“堕”世间,是福是祸,怕是很难说清,据“相看好处却无言”可知:怕是福更多。由此可看出,主人公的早熟,对人世间尘世作“堕”的看法,也由玉人的到来而竟“无言”,可谓尘世间事事事难料,更何况短暂人生。

参考资料:
1、 聂小晴主编.中华经典藏书 纳兰词:云南人民出版社,2013.10:第331页

huànshā··shíniánláiduòshìjiān--lánxìng

shíniánláiduòshìjiānchuīhuājuéruǐnòngbīngxiánduōqíngqíngāshuíbiān

chāixiédēngyǐngbèihóngmiánfěnlěngzhěnhánpiānxiāngkànhǎochùquèyán

散幽经以验物,伟胎化之仙禽。钟浮旷之藻质,抱清迥之明心。指蓬壶而翻翰,望昆阆而扬音。匝日域以回骛,穷天步而高寻。践神区其既远,积灵祀而方多。精含丹而星曜,顶凝紫而烟华。引员吭之纤婉,顿修趾之洪姱。叠霜毛而弄影,振玉羽而临霞。朝戏于芝田,夕饮乎瑶池。厌江海而游泽,掩云罗而见羁。去帝乡之岑寂,归人寰之喧卑。岁峥嵘而愁暮,心惆怅而哀离。
散幽经¹以验物,伟胎化²之仙禽。钟³浮旷之藻质,抱清迥(jiǒng)之明心。指蓬壶而翻翰,望昆阆(làng)而扬音。匝(zā)¹⁰日域¹¹以回骛(wù)¹²,穷¹³天步¹⁴而高寻。践神区¹⁵其既远,积灵祀(sì)¹⁶而方¹⁷多。精¹⁸含丹¹⁹而星曜²⁰,顶²¹凝紫²²而烟华²³。引²⁴员吭(háng)²⁵之纤(xiān)²⁶,顿²⁷修趾²⁸之洪姱(kuā)²⁹。叠霜毛³⁰而弄影³¹,振³²玉羽³³而临霞³⁴。朝戏于芝田³⁵,夕饮乎瑶池³⁶。厌江海而游泽,掩³⁷云罗³⁸而见羁(jī)³⁹。去⁴⁰帝乡⁴¹之岑(cén)⁴²寂,归人寰(huán)⁴³之喧⁴⁴⁴⁵。岁峥(zhēng)(róng)⁴⁶而愁暮⁴⁷,心惆怅⁴⁸而哀离。
译文:自秘籍流传以验察白鹤,由不凡之胎化育仙鸟。秉赋超迈旷远的美质,怀具清静辽阔的禽心。朝蓬莱、方壶而振翅,望昆仑、阆苑以高鸣。环绕天域翱翔疾飞,邀避宇空高飞萦寻。飞行天宇将已遥,积累神龄而已多。眼带朱红而禽亮,顶凝丹紫而高华。伸颈放开纤细婉转的歌声,停止了有力美好的高脚。收拢白翅而对水弄影,抖动玉羽而俯视丹顶。早晨嬉戏于昆仑的芝田,黄昏在仙家的瑶池饮水。厌倦江海而漫游草泽,为隐蔽的巨网而羁绊。离开寂静的天帝居所,到达喧哗低下的人间。岁月凛凛而愁暮,心情凄凄而伤别。
注释:¹幽经:即《相鹤经》,因出于道家,故称“幽经”。²化:化育,孕育。³钟:聚。⁴浮旷:飘逸。⁵藻质:丽质。⁶清迥:清旷高远。⁷蓬壶:山名,即蓬莱,古代方士传说为仙人所居。⁸翻翰:奋翅。⁹昆阆:昆仑和阆苑,都是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¹⁰匝:一周,这里用作动词,一作“澘”。¹¹日域:太阳出处。¹²回骛:往回飞。¹³穷:一直飞到尽头。¹⁴天步:指天上极高处。¹⁵神区:仙界。¹⁶灵祀:仙寿,即长寿。¹⁷方:养生之道。¹⁸精:瞳仁。¹⁹丹:红色。²⁰星曜:像星星闪耀一般。²¹顶:头顶。²²凝紫:凝聚紫色。²³烟华:如冒烟花。²⁴引:拉长。²⁵员吭:指圆润的歌喉。²⁶纤婉:清细婉转。²⁷顿:以足踩地,这里指鹤舞步。²⁸修趾:长腿。²⁹洪姱:美好。³⁰霜毛:雪白的羽毛。³¹弄影:欣赏自己的影子。³²振:挥动。³³玉羽:指鹤翅。³⁴临霞:形容鹤飞之高远。³⁵芝田:仙人种芝草的地方,传说昆仑山上有仙人种芝草处。³⁶瑶池:传说仙人所居之处,盖有天池。³⁷掩:蔽。³⁸云罗:指人布了蔽云之网。³⁹见羁:被捕缚。⁴⁰去:离开。⁴¹帝乡:仙帝之居。⁴²岑:高。⁴³人寰:人间。⁴⁴喧:吵闹。⁴⁵卑:低。⁴⁶峥嵘:凛冽,寒冷。⁴⁷暮:指岁末。⁴⁸惆惕:悲伤,一作“惆怅”。
于是穷阴杀节,急景凋年。骫沙振野,箕风动天。严严苦雾,皎皎悲泉。冰塞长河,雪满群山。既而氛昏夜歇,景物澄廓。星翻汉回,晓月将落。感寒鸡之早晨,怜霜雁之违漠。临惊风之萧条,对流光之照灼。唳清响于丹墀,舞飞容于金阁。始连轩以凤跄,终宛转而龙跃。踯躅徘徊,振迅腾摧。惊身蓬集,矫翅雪飞。离纲别赴,合绪相依。将兴中止,若往而归。飒沓矜顾,迁延迟暮。逸翮后尘,翱翥先路。指会规翔,临岐矩步。态有遗妍,貌无停趣。奔机逗节,角睐分形。长扬缓骛,并翼连声。轻迹凌乱,浮影交横。众变繁姿,参差洊密。烟交雾凝,若无毛质。风去雨还,不可谈悉。既散魂而荡目,迷不知其所之。忽星离而云罢,整神容而自持。仰天居之崇绝,更惆怅以惊思。
于是穷阴¹杀节²,急景³凋年。骫(wěi)沙振野,箕(jī)动天。严严苦雾,皎(jiǎo)悲泉。冰塞(sāi)长河,雪满群山。既而氛昏夜歇,景物澄廓(kuò)¹⁰。星翻汉回¹¹,晓月将落。感寒鸡之早晨¹²,怜霜雁之违漠¹³。临惊风之萧条,对¹⁴流光¹⁵之照灼¹⁶。唳(lì)¹⁷清响¹⁸于丹墀(chí)¹⁹,舞飞容于金阁²⁰。始连轩²¹以凤跄(qiāng)²²,终宛转而龙跃²³。踯(zhí)(zhú)²⁴(pái)(huái),振迅²⁵²⁶²⁷。惊身蓬集²⁸,矫(jiǎo)²⁹雪飞³⁰。离纲别赴³¹,合绪相依³²。将兴³³中止,若往而归。飒(sà)(tà)³⁴(jīn)³⁵,迁延³⁶迟暮³⁷。逸翮(hé)³⁸后尘³⁹,翱(áo)(zhù)⁴⁰先路⁴¹。指会规翔⁴²,临岐⁴³(jǔ)⁴⁴。态有遗妍⁴⁵,貌无停趣。奔机逗节⁴⁶,角⁴⁷(lài)⁴⁸分形。长扬缓骛(wù)⁴⁹,并翼连声。轻迹凌乱,浮影交横⁵⁰。众变繁姿,参(cēn)(cī)⁵¹(jiàn)⁵²。烟交雾凝⁵³,若无毛质。风去雨还⁵⁴,不可谈悉。既散魂⁵⁵而荡目⁵⁶,迷不知其所之⁵⁷。忽星离而云罢⁵⁸,整神容而自持⁵⁹。仰天居⁶⁰之崇绝⁶¹,更惆怅以惊思⁶²
译文:这时隆冬摧煞节候,急日催速岁月。寒沙飞卷原野,劲风振动天空。惨惨冷雾,清清寒泉。冰盖长河,雪蔽群山。不久寒气长夜已尽,景物清禽空阔。斗转星移,晓月将落。寒鸡清晨长鸣动心,霜雁离开沙漠伤情。面临萧瑟的惊风,望着流泻的月光。在殿前丹墀清音长鸣,在辉煌楼阁跃跃欲舞。开始步趋有节以蹁跹。最后身躯跳跃而婉转。往复徘徊,飞腾摧折。跳踯如飘蓬,举翅似飞雪。或分开奔赴,或聚合相依。将赴又止,如去却还。杂沓顾盼,雍容徐缓。疾飞尘起其后,高翔展翅在前。飞翔合乎节奏,步履皆中规矩。风姿具有余美,情貌没有停意。赴节停拍而动静合宜,竞相旁视而队别分形。扬翅缓驰,并翼连声。轻盈凌乱,晃影交错,各变繁姿,参差叠密。一团烟雾,若无毛羽。势如风去雨来,不可全部描绘。既使入神乱眼花,又眩惑不可捉摸。忽星散云飘,神态这才自持。仰望鹤乡高远悬绝,更惆怅而惊然不已。
注释:¹穷阴:岁将尽时。²杀节:寒气逼杀万物。³急景:指寒冷。⁴凋年:犹“杀节”。⁵凉沙振野:寒风吹来,沙尘漫天。凉,一作“骫”。⁶箕风:指大风。箕,星宿名,月亮经过箕星则多风。⁷严严:浓重的样子。⁸皎皎:洁白清亮。⁹氛昏夜歇:到了夜间,云雾散去。¹⁰澄廓:轮廓清晰。¹¹星翻汉回:星星闪烁,天河曲折。¹²早晨:早早报晓。¹³违漠:离开北方沙漠地带。¹⁴对:面临。¹⁵流光:流落的月光。¹⁶照灼:照耀。¹⁷唳:鹤声。¹⁸清响:清亮的叫声。¹⁹丹墀:古代宫殿前的红色石阶。²⁰金阁:宫殿。²¹连轩:飞舞的样子。²²凤跄:像凤凰一样翩翩起舞。跄,起舞。²³龙跃:像蟠龙飞腾一样。²⁴踯躅:踏步不前。²⁵振迅:迅速奋起。²⁶腾:腾飞。²⁷摧:摧折,这里指俯冲。²⁸蓬集:如飞蓬聚集。²⁹矫翅:高举翅翼。³⁰雪飞:如雪花飞舞。³¹离纲别赴:时而离开行阵,奔向别处。³²合绪相依:时而回到行列,相互依存。³³兴:起。³⁴飒沓:群飞的样子。³⁵矜顾:庄重顾视。³⁶迁延:慢慢后退。³⁷迟暮:本指天晚、年老,这里指鹤慢步后退似老年人退行之貌。³⁸逸翮:奋翅。³⁹后尘:将尘土远远抛于身后,形容鹤飞迅猛,使尘不及身。⁴⁰翱翥:向上飞翔。⁴¹先路:飞在前面。⁴²指会规翔:面临四会道路时,按规矩飞翔。规,古代定圆的器具。⁴³歧:歧路口。⁴⁴矩步:按规矩舞步。矩,定方的器具。⁴⁵妍:美好。⁴⁶奔机逗节:奔赴和停止都有一定的舞步。逗,停。⁴⁷角:竞。⁴⁸睐:斜视,这里指鹤眼珠随舞乐左右转动。⁴⁹长扬缓骛:伸展翅膀,缓步向前。⁵⁰交横:交错。⁵¹参差:不齐貌。⁵²洊密:重叠密集。⁵³烟交雾凝:形容鹤的舞姿轻飘迷离如烟雾缭绕。⁵⁴风去雨还:鹤舞时紧张的节奏结束,继以细雨般的温柔舞姿。⁵⁵散魂:放松神经。⁵⁶荡目:摇目,眨眼,指神情恍惚。⁵⁷之:去,往。⁵⁸星离而云罢:指舞乐结束后,群鹤如星云散开。⁵⁹自持:自己克制,保持一定神态。⁶⁰天居:皇宫。⁶¹崇绝:极高。⁶²惊思:惊心。
当是时也,燕姬色沮,巴童心耻。巾拂两停,丸剑双止。虽邯郸其敢伦,岂阳阿之能拟。入卫国而乘轩,出吴都而倾市。守驯养于千龄,结长悲于万里。
当是时也,燕姬¹色沮²,巴童³心耻。巾拂两停,丸剑双止。虽邯(hán)(dān)其敢伦,岂阳阿(ē)之能拟(nǐ)。入卫国而乘轩,出吴都而倾市。守驯养¹⁰于千龄¹¹,结长悲于万里¹²
译文:在这时,舞姬神情沮丧,歌童心里自愧。巾舞拂舞两停,跳丸掷剑双止。即使出名的邯郸舞女怎敢相比,岂是古代舞星的阳阿所能比拟!进入卫国享有卿位的禄食,出了吴都而全市随观。拘囿驯养而至千龄,郁结长悲而心企千里。
注释:¹燕姬:燕地的舞女,这里泛指能歌善舞的女子。²沮:沮丧。³巴童:巴蜀的歌童。⁴巾拂:两种舞蹈名。巾舞也称公莫舞,相传项羽在鸿门留沛公与饮,项庄拔剑起舞,欲击杀沛公。项伯亦拔剑舞,以袖相隔,并对项庄说:“公莫害沛公。”后人以舞巾模拟项伯舞袖的姿态,因称“公莫舞”。拂舞,杂舞名,以拂子为舞具,故称拂舞。⁵丸剑:杂技名。⁶邯郸:舞曲名。⁷伦:比。⁸阳阿:舞曲名。⁹入卫国而乘轩:写鹤受尊宠。《左传·闵公二年》:“卫懿公好鹤,鹤有乘轩者。”轩,大夫乘坐的车。出吴都而倾市:《吴越春秋》记载,吴王阖闾的小女儿自杀,阖闾非常悲痛,于是将她葬在西宫门外,凿池积土为山,石为梆,又以许多金银珠宝送葬。并且舞白鹤于吴市,万人随观。¹⁰守驯养:被人驯服喂养。¹¹千龄:鹤的终生。¹²结长悲于万里:仙鹤再也不能翱翔万里,自由自在地生活了,因而永久地悲哀。

  此赋以时间为序展开,先写鹤从仙境降落人间后所见的凄凉景象,然后铺叙鹤美妙的舞姿,最后写鹤不能自由的悲哀。全赋语言灵活多变,情节跌宕起伏,通过艺术的想象和夸张创作出了优美动人的艺术形象和高远的意境。

  此赋据其情节发展可分为三层。从开头到“心惆惕而哀离”为第一层,这层写仙鹤禀赋高贵、美丽,却不幸为人所捕缚,而无限悲哀。从“于是穷阴杀节”到“不可谈悉”为第二层。这层首先写鹤从仙境降落人间后所见的凄凉景象,作者这样安排,一是衬托鹤舞的优美,二是说明鹤的悲哀,仙界是那样幽美,人间却如此凄惨。这突如其来的变化,令鹤不禁伤悲。在岁暮萧瑟的背景上,作者笔锋一转,开始精心描绘仙鹤变幻迷离、美妙无比的舞姿:动则“惊身蓬集,矫翅雪飞”、“将兴中止,若往而归”、“奔机逗节,角睐分形。长扬缓骛,并翼连声”;静则“烟交雾凝,若无毛质”。这优美的舞姿,就像一缕温馨的春风,吹进了冷瑟的人间;恰似一股涓涓的清泉,流淌在人们的心田,令人陶醉,令人飘然。仙鹤正因此而受尊宠,然而它满心“哀离”之情。所以最一层紧扣中心,写到:“既散魂而荡目,迷不知其所之”、“仰天居之崇绝,更惆惕而惊思”。尽管人们在赞美它,惊服它,“燕姬色沮,巴童心耻”,一切舞乐都不能与它比拟。它可以乘大夫之车,可以使所有的人倾倒。但这种尊宠并不是它的目的。它需要的是能够骋志翱翔的天空,是自由自在的生活。因而,越是备受尊宠,为人所养,它越感到悲哀。最后,作者用两句韵味深长的话为仙鹤唱了挽歌:“守驯养于千龄,结长悲于万里。”唱出了仙鹤,也是作者无限的惆怅。

  在艺术方面,此赋也有其突出特色。

  首先,此赋运用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根据神话传说,通过艺术的想象和夸张,创造出了优美动人的艺术形象和高远的意境。如写仙鹤的姿质清丽及其信步天庭,自由翱翔的生活,无不充满神奇的幻想:它生活帝乡,游于日域,戏于芝田,饮于瑶池;它有圆润的歌喉,洪姱的修趾,雪白的羽毛;目含丹星,顶凝烟华。这一切并非作者亲见,亦非现实中真有,而是根据传说进行艺术想象、加工创造出的。这种想象给鹤染上了一种神秘的、不同凡响的色彩,使之高雅、美丽、动人。又如写仙鹤的舞姿,作者将历史上所有舞蹈的优美动作集于仙鹤一身,精心地描绘,创造出一种恍若仙界、缥缈迷离的意境,从而突出了仙鹤的形象。正是这种浪漫主义的气息,使读者受到了强烈的感染。

  其次,此赋情节曲折多变、波澜起伏、寓意深刻。开头先写了自由、美丽的仙界,接着突而转到人间,却值冬季岁寒, “穷阴杀节,急景凋年。凉沙振野,箕风动天”,这是情节的第一次剧变,这一变化使天上、人间形成鲜明对比,从而衬托出仙鹤的悲哀,且影射了现实的无比黑暗。写仙鹤的舞姿,是那样优美动人,可接着转到其心情描写,却是“仰天居而崇绝,更惆惕而惊思”。这又是一次令人未暇预及的波折,这波折是紧紧围绕一个中心:仙鹤见羁思乡之哀愁,也是作者的无限哀愁。因而,能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最后,此赋的语言灵活多变,前后用六字句,中间鹤舞一节用四字句,以抑扬顿挫、富有音乐美的语言突出中心的同时给读者以美的享受。

参考资料:
1、 赵逵夫 编.历代赋评注 4(南北朝卷).成都:巴蜀书社,2010年:189-196
世人多以乐毅不时拔莒即墨为劣是以叙而论之。夫求古贤之意,宜以大者远者先之,必迂廻而难通,然后已焉可也,今乐氏之趣或者其未尽乎,而多劣之。是使前贤失指于将来不亦惜哉,观乐生遗燕惠王书,其殆庶乎机,合乎道以终始者与,其喻昭王曰:伊尹放太甲而不疑,太甲受放而不怨,是存大业于至公,而以天下为心者也,夫欲极道之量,务以天下为心者,必致其主於盛隆,合其趣於先王,苟君臣同符,斯大业定矣。于斯时也,乐生之志,千载一遇也,亦将行千载一隆之道,岂其局迹当时,止於兼并而已哉,夫兼并者非乐生之所屑,强燕而废道,又非乐生之所求也。不屑苟得则心无近事,不求小成,斯意兼天下者也。则举齐之事,所以运其机而动四海也,夫讨齐以明燕主之义,此兵不兴于为利矣。围城而害不加於百姓,此仁心著於遐迩矣,举国不谋其功,除暴不以威力,此至德令於天下矣;迈全德以率列国,则几於汤武之事矣,乐生方恢大纲,以纵二城,牧民明信,以待其弊,使即墨莒人,顾仇其上,愿释干戈,赖我犹亲,善守之智,无所之施,然则求仁得仁,即墨大夫之义也,任穷则从,微子适周之道也,开弥广之路,以待田单之徒,长容善之风,以申齐士之志。使夫忠者遂节,通者义著,昭之东海,属之华裔。我泽如春,下应如草,道光宇宙,贤者托心,邻国倾慕,四海延颈,思戴燕主,仰望风声,二城必从,则王业隆矣,虽淹留於两邑,乃致速於天下,不幸之变,世所不图,败於垂成,时运固然,若乃逼之以威,劫之以兵,则攻取之事,求欲速之功,使燕齐之士流血于二城之间,侈杀伤之残,示四国之人,是纵暴易乱,贪以成私,邻国望之,其犹犲虎。既大堕称兵之义,而丧济弱之仁,亏齐士之节,废廉善之风,掩宏通之度,弃王德之隆,虽二城几于可拔,覇王之事,逝其远矣。然则燕虽兼齐,其与世主,何以殊哉?其与邻敌,何以相倾?乐生岂不知拔二城之速了哉?顾城拔而业乖,岂不知不速之致变(哉),顾业乖与变同,由是言之,乐生之不屠二城,其亦未可量也。
世人多以乐毅¹不时拔莒即墨为劣是以叙而论之。夫求古贤²之意,宜以大者远者先之,必迂(yū)(huí)³而难通,然后已焉可也,今乐氏之趣或者其未尽乎,而多劣之。是使前贤失指于将来不亦惜哉,观乐生遗燕惠王书,其殆(dài)(shù)乎机,合乎道以终始者与,其喻昭王曰:伊尹放太甲而不疑,太甲受放而不怨,是存大业于至公,而以天下为心者也,夫欲极道之量,务以天下为心者,必致其主於盛隆,合其趣於先王,苟君臣同符,斯大业定矣。于斯时也,乐生之志,千载一遇也,亦将行千载一隆之道,岂其局迹当时,止於兼并而已哉,夫兼并者非乐生之所屑,强燕而废道,又非乐生之所求也。不屑苟得则心无近事,不求小成,斯意兼天下者也。则举齐之事,所以运其机而动四海也,夫讨齐以明燕主之义,此兵不兴于为利矣。围城而害不加於百姓,此仁心著於遐(xiá)(ěr)矣,举国不谋其功,除暴不以威力,此至德令於天下矣;迈全德以率列国,则几於汤武之事矣,乐生方恢大纲,以纵二城,牧民明信,以待其弊,使即墨莒人,顾仇其上,愿释干戈(gē),赖我犹亲,善守之智,无所之施,然则求仁得仁,即墨大夫之义也,任穷则从,微子适周之道也,开弥广之路,以待田单之徒,长容善之风,以申齐士之志。使夫忠者遂节,通者义著,昭之东海,属之华裔。我泽如春,下应如草,道光宇宙,贤者托心,邻国倾慕,四海延颈,思戴燕主,仰望风声,二城必从,则王业隆矣,虽淹留於两邑(yì),乃致速於天下,不幸之变,世所不图,败於垂成,时运固然,若乃逼之以威,劫之以兵,则攻取之事,求欲速之功,使燕齐之士流血于二城之间,侈(chǐ)杀伤之残,示四国之人,是纵暴易乱,贪以成私,邻国望之,其犹犲虎。既大堕称兵之义,而丧济弱之仁,亏齐士之节,废廉善之风,掩宏通之度,弃王德之隆,虽二城几于可拔,覇王之事,逝其远矣。然则燕虽兼齐,其与世主,何以殊哉?其与邻敌,何以相倾?乐生岂不知拔二城之速了哉?顾城拔而业乖,岂不知不速之致变(哉),顾业乖与变同,由是言之,乐生之不屠二城,其亦未可量也。
译文:世人大多认为乐毅不能按时攻克莒城和即墨是错误的,因此,(我在此)记叙并论述他。探求古代贤能的心意,应该先从大的方面和远的方面想,一定是(先感觉)曲折难懂,然后方可领会啊。如今(对)乐毅之事的曲折有人还未能彻底了解,因而大多认为他错了。这样让前代贤人在将来被人误解不是很可惜吗,看乐毅赠给燕惠王的信,他大概在谋略上是差不多了,合乎于仁道而且能始终如一。他告喻昭王说:伊尹流放太甲而没有猜疑,太甲被流放而没有抱怨,这是(因为)把大业放在最公正之处,并且是以天下为考虑了。如果想极尽仁道的度量,一定要以天下为己任,一定要使得他的君主兴盛发达,与先君情趣相合,君臣同心协力,这样,大业就能稳定了。在这个时候,乐毅的志向,是千年一遇啊,也将推行千年一遇的崇高仁道。哪里是他拘泥于时局,仅仅为满足兼并呢,兼并(齐鲁)不是乐毅所希望的,使燕国强大而废除仁道,也不是乐毅所希望的。不屑于苟且有成,也就心中没有眼前的小事情了,不渴求小的收获,这是意在一统天下啊。这样看来,攻打齐国是要借此机会来撼动天下,讨伐齐国的目的是要阐明燕王的仁义,没有动用武力是为了谋求更大的利益。包围城池而没有加害于百姓,这样仁慈之心将传播很远,攻打别国不为谋求(私人)功劳,除掉暴君不用武力,这样,最高尚的美德就能普遍天下;率领其他诸侯国倡导仁道,近乎于商汤和周武王了,乐毅恰好弘扬仁道,放弃(攻打)两个城市,让百姓安生,表明诚信,来等待他们(齐国)出现弊端,使得即墨县和莒县的百姓回头怨恨自己的国君,(最后)愿意放下兵器,像亲人一样依赖我们。善于守卫的智慧,(是)不要随便做什么事情,这样,想要仁道就能得到仁道,(也是)即墨士大夫的仁义啊。责任到了尽头就会随从,这是微子顺从周朝的道理啊。开通更广阔的渠道,来等待田单一类人(降服),助长容纳善良的风气,申明齐国士人的志向。使忠诚的人实现节操,明理的人显著道义,天下昭彰,传给后世。我的恩泽就像春光,百姓就如春草,道义光耀宇宙,贤能之人托付真心,邻国之人倾心羡慕,天下向往,(都)想推戴燕王。随着众人的呼声,两座城邑一定会降服,这样,霸王之业就可实现。即使停留在两城,也会很快告喻天下。不幸发生变故,在当时形势是不希望的,功败垂成,乃是命中注定。如果用威势逼迫,用武力攻打,则攻城只为求的暂时的功劳,让燕国和齐国的士人在两座城池间流血,拼杀形成很多伤残,让四个国家的人来看,这样(是)用放纵残暴替换战乱,贪婪私利,邻国看到,我们就成了豺狼。既丢失了用兵的意义,也丧失了扶弱的仁道,使齐国士人节操受损,废除清廉优良作风。遮掩博大的度量,丢弃的是崇高的王道,即使两座城池能够攻克,称霸天下的事情也背离很远了。再说,燕国即使兼并了齐国,对世人又如何诛伐?与(原来的)邻敌又怎样相处?乐毅难道不知攻克两城很容易么,只是考虑到城池攻克时也就背离霸业了;难道不知不能迅速攻克会产生变故?只是考虑到背离了霸业与产生变故是一样的。因此说来,乐毅没有屠戮两座城池,那也不是没有道理的。
注释:¹乐毅:子姓,乐氏,名毅,字永霸。中山灵寿人,战国后期杰出的军事家、战略家,魏将乐羊后裔,拜燕上将军,受封昌国君,辅佐燕昭王振兴燕国。²古贤:古代贤人。³迂廻:指在思想或表达方式上绕圈子的性质或状态。⁴殆庶:指贤德者。⁵干戈:比喻战争或动武。⁶田单(生卒年不详):妫姓,田氏,名单,临淄人,汉族,战国时田齐宗室远房的亲属,任齐都临淄的市掾(秘书)。生卒年不详,后来到赵国作将相。前284年,燕国大将乐毅出兵攻占临淄(今山东淄博东北),接连攻下齐国七十余城。最后只剩了莒城(今山东莒县)和即墨(今山东平度市东南),田单率族人以铁皮护车轴逃至即墨。⁷廉善:清廉而政绩优异。⁸宏通:贯通;博大通彻。 谓心胸开阔,通达事理。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