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乘修程骥騄驰,书来犹肯记衰迟。
每思胶漆班荆地,敢忘风波在莒时。
别乘修程骥騄驰,书来犹肯记衰迟。
每思胶漆班荆地,敢忘风波在莒时。
陈造

陈造

陈造(1133年~1203年)字唐卿,高邮(今属江苏)人。生于宋高宗绍兴三年,孝宗淳熙二年(1175年)进士,以词赋闻名艺苑,撰《芹宫讲古》,阐明经义,人称“淮南夫子”。范成大见其诗文谓“使遇欧、苏,盛名当不在少游下。”尤袤、罗点得其骚词、杂著,爱之手不释卷。郑兴裔荐其“问学闳深,艺文优赡”。调太平州繁昌尉,改平江府教授,寻知明州定海县,通判房州权知州事。房州秩满,为浙西路安抚司参议,改淮南西路安抚司参议。自以转辗州县幕僚,无补於世,置江湖乃宜,遂自号江湖长翁。宁宗嘉泰三年卒,年七十一。 ▶ 1992篇诗文

猜您喜欢
试说途中景,方知别后心。
试说途中景,方知别后心¹
译文:我试着说说旅途中的风景,你才能知道与你分别后我的心情。
注释:寄内:寄给妻子的诗。内:内人,妻子。¹别后心:分别后的心情。
行人日暮少,风雪乱山深。
行人日暮少,风雪乱山深。
译文:夕阳西坠暮色苍茫,路上行人稀少,乱山深处风雪迷蒙,凄清冷寂。

  此诗是作者寄给妻子的诗,首句提出“途中景”,以途中景色,见别后离情,末两句实写途中景色,于所写景色中表现作者情怀之极苦、极乱。全诗以景抒情,写得简略含蓄,但作者的别后心情,所谓“黯然消魂”者,却又充分地表现出来。

  以途中景色,见别后离情,这是古代诗词中最常用的抒情方法,即以实处见虚,则实处皆虚。不说“心情”,而只说沿途风物,风物虽是早已客观存在,而行人此时此地之心头滋味却是个人所有。其深度和其浓度作者均未明言。且别情之浓,别情之乱,若一一说去,将不知费去几许笔墨,愈说得多,愈不能将此弥漫四野、飘忽怊怅之心情说全、说清,故将虚化实,使实处全虚,则更易感人。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就是采用这种表现手法。

  按一般叙述方法,诗之顺序应为:“行人日暮少,风雪乱山深。试说途中景,方知别后心。”今将句倒转,是作者独具匠心处。第一联为第二联作铺垫,第二联陡转,转折颇险而陡,因奇特而见警策,可谓能于险中求警;若按意思顺序来写,则是平铺直叙,而无跌宕之势。读后只能感到行人于日暮时,说出风雪乱山中之感受,及因此感受而思念家人之心情,虽流畅而失之浅淡。此则不同,读首联竟不知所云“别后心”究竟如何,读次联不仅可知“途中景色“,亦可于所写景色中感知作者情怀之极苦、极乱。

  首联提出“途中景”,却全无一字说此“景”字,提出“别后心”,既不作心情之描述,又无形象以见意。而此诗却又转回头去接第一句去写“途中景”。如此安排,使读者自知景即心,心即景,与其写不易着笔之抽象心情,不如写引起此种情怀之实景,于实景中见到此极苦、极乱之心情。一如刘长卿之《逢雪宿芙蓉山》:“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只着一“贫”字,使下联之实写“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实处全虚,一片苍茫凄寒之感,弥天而来,别人多少言语说不尽者,只以十字匀染出矣。孔平仲此诗的妙处也在于此。

参考资料:
1、 缪钺,霍松林,周振甫,吴调公,曾枣庄,葛晓音,陈伯海,赵昌平,莫砺锋,刘永翔等撰写,宋诗鉴赏辞典 新1版,上海辞书出版社,2015.07,第530-531页

nèi

kǒngpíngzhòng sòngdài 

shìshuōzhōngjǐng fāngzhībiéhòuxīn 
xíngrénshǎo fēngxuěluànshānshēn 
一卷疏芜一百篇,名成未敢暂忘筌。
一卷疏芜¹一百篇,名成未敢暂忘筌。
译文:我这一卷诗集稀疏散乱共有百篇诗作,现在虽然出了名,可也不敢忘了赖以成功的这些诗作。
注释:¹疏芜:稀疏散乱。
何如海日生残夜,一句能令万古传。
何如海日生残夜,一句能令万古传。
译文:可它们怎么能够比得上王湾的佳句“海日生残夜”呢?仅仅这一句佳句就可以流传万古了。
楚武王侵随,使薳章求成焉,军于瑕以待之。随人使少师董成。
¹武王侵随²,使薳(wěi)³求成焉,军于瑕(xiá)以待之。随人使少师成。
译文:楚武王侵犯随国,派薳章去要求议和。军队扎在瑕地,等待谈判的结果。随国派少师来主持议和。
注释:¹楚:芈(mǐ)姓国。西周时立国于荆山一带。周成王封其首领熊绎以子男之田,为楚受封的开始。后来楚国自称王,与周处于对立地位。楚武王为楚国第十七代君。楚也称荆。²随:姬姓。今湖北随县。³薳章:楚大夫。⁴瑕:随地。今湖北随县境。⁵少师:官名。⁶董:主持。
斗伯比言于楚子曰:“吾不得志于汉东也,我则使然。我张吾三军而被吾甲兵,以武临之,彼则惧而协以谋我,故难间也。汉东之国,随为大。随张,必弃小国。小国离,楚之利也。少师侈,请羸师以张之。”熊率且比曰:“季梁在,何益?”斗伯比曰:“以为后图。少师得其君。”
斗伯比¹言于楚子²曰:“吾不得志于汉东³也,我则使然。我张吾三军而被(pī)吾甲兵,以武临之,彼则惧而协以谋我,故难间也。汉东之国,随为大。随张,必弃小国。小国离,楚之利也。少师侈,请羸(léi)以张之。”熊率且比曰:“季梁在,何益?”斗伯比曰:“以为后图。少师得其君。”
译文:斗伯比对楚王说:“我们不能在汉水以东得志,全是我们自己造成的啊!我们扩大军队,增加装备,以武力威胁邻国。它们怕起来了,就协同对付我国,很难离间它们。汉水以东,要算随国最大。如果随国骄傲起来,必定抛弃那些小国。小国离散,咱们楚国就可从中得利了。少师这人,一向狂妄自大,请把我们的军队摆出个窝囊的样子,使他更加傲慢起来。”熊率且比说:“随国还有个季梁,这有什么作用?”斗伯比说:“以后会有用处的呀!少师很得国君的宠信啊。”
注释:¹斗伯比:楚大夫。²楚子:指楚武王。因楚为子爵,故称楚子。³汉东:指汉水以东的小国。⁴我则使然:是我们自己造成的。⁵张:陈列。⁶被:同“披”。⁷侈:骄傲自大。⁸羸师:故意使军队装作衰弱。羸:使…瘦弱。⁹熊率且比:楚大夫。
王毁军而纳少师。少师归,请追楚师。随侯将许之。
王毁军而纳少师。少师归,请追楚师。随侯将许之。
译文:于是楚武王故意损毁军容,接待少师。少师回去,果然请求追击楚军。随侯将要答应他。
季梁止之曰:“天方授楚。楚之羸,其诱我也,君何急焉?臣闻小之能敌大也,小道大淫。所谓道,忠于民而信于神也。上思利民,忠也;祝史正辞,信也。今民馁而君逞欲,祝史矫举以祭,臣不知其可也。”公曰:“吾牲牷肥腯,粢盛丰备,何则不信?”对曰:“夫民,神之主也。是以圣王先成民,而后致力于神。故奉牲以告曰‘博硕肥腯。’谓民力之普存也,谓其畜之硕大蕃滋也,谓其不疾瘯蠡也,谓其备腯咸有也。奉盛以告曰:‘洁粢丰盛。’谓其三时不害而民和年丰也。奉酒醴以告曰:‘嘉栗旨酒。’谓其上下皆有嘉德而无违心也。所谓馨香,无谗慝也。故务其三时,修其五教,亲其九族,以致其禋祀。于是乎民和而神降之福,故动则有成。今民各有心,而鬼神乏主,君虽独丰,其何福之有?君姑修政而亲兄弟之国,庶免于难。”
季梁¹止之曰:“天方授(shòu)²楚。楚之羸,其诱我也,君何急焉?臣闻小之能敌大也,小道大淫(yín)³。所谓道,忠于民而信于神也。上思利民,忠也;祝史正辞,信也。今民馁(něi)而君逞欲,祝史矫举以祭(jì),臣不知其可也。”公曰:“吾牲(shēng)(quán)肥腯(tú),粢(zī)¹⁰丰备,何则不信?”对曰:“夫民,神之主也。是以圣王先成民,而后致力于神。故奉牲以告曰‘博硕¹¹肥腯。’谓民力之普存也,谓其畜之硕大蕃(fān)滋也,谓其不疾瘯(cù)(lǐ)¹²也,谓其备腯咸有¹³也。奉盛以告曰:‘洁粢(zī)丰盛。’谓其三时不害而民和年丰也。奉酒醴(lǐ)¹⁴以告曰:‘嘉¹⁵(lì)¹⁶¹⁷酒。’谓其上下皆有嘉德而无违心也。所谓馨(xīn)香,无谗¹⁸(tè)¹⁹也。故务其三时,修其五教²⁰,亲其九族²¹,以致其禋(yīn)(sì)²²。于是乎民和而神降之福,故动则有成。今民各有心,而鬼神乏主,君虽独丰,其何福之有?君姑修政而亲兄弟之国,庶(shù)免于难。”
译文:季梁急忙阻止,说:“上天正在帮楚国,楚军的疲弱,恐怕是骗我们上当吧,君王何必急于出师呢?臣听说,小国所以能抗拒大国,是因为小国得道而大国淫暴。什么是道呢?就是忠于人民,取信于鬼神。国君经常考虑如何利民,就是忠。祝官史官老老实实向神灵祭告,就是信。现在人民在挨饿而君王纵情享乐,祝官史官却在祭神时虚报功德,臣不知道这样如何能抗拒大国!”随侯说:“我上供的牲畜毛色纯正,膘肥肉壮,祭器里的黍稷也很丰盛,怎么不能取信于鬼神呢?”季梁说:“人民才是鬼神的主人啊。圣明的君主总是先把人民的事情办好,再致力于祭祀鬼神。所以在进献牺牲时就祷告说:‘请看献上的牲畜多么硕大肥壮啊!’意思就是说:我国人民普遍都有生产的能力,请看他们的牲畜肥大而蕃盛,没有生癣生病,备用的牲畜充分得很!在奉上黍稷时就祷告说:‘请看献上的黍稷多么洁净而丰盛啊!’意思就是说:今年春夏秋三季都没有灾害,请看我国人民多么和睦、收成多么丰盛。在进献美酒甜酒时又祷告说:‘请尝尝我们用好米酿成的美酒吧!’意思是说:请看在我全国上下都有美德,不干没天良的事!由此可见,所谓馨香,就是上上下下有德性而没有谗言和邪行。所以能够忠心从事三时的农作,讲习五教,亲和九族,虔敬地祭祀鬼神。于是人民都很和睦,鬼神也就赐福,他们一举一动都有成就。如今,百姓各有自己的心事,鬼神也就缺了主人,光靠您的祭礼丰盛,怎么会得到幸福呢?您还是先整顿内政,和周围兄弟之国亲密友好,也许可以避免灾祸吧。”
注释:¹季梁:随国的贤臣。²授:付予。楚强盛,古人认为天意如此。³淫:淫乱,暴虐。⁴祝史:管理祭祀的官吏。⁵正辞:如实说明,不欺假。⁶馁:饥饿。⁷矫:假。⁸牲牷:纯色而完整的牛、羊、猪。⁹腯:肥壮。¹⁰粢盛:盛在祭器里供神用的谷物。黍、稷叫粢,装进器皿之后叫盛。¹¹硕:大,高大。¹²瘯蠡:六畜所患皮肤病。¹³咸有:兼备而无所缺。¹⁴醴:甜酒。¹⁵嘉:美好,善良。¹⁶栗:敬。¹⁷旨:美味。或说,栗是新收获的粮食。¹⁸谗:诬陷人的坏话。¹⁹慝:邪恶。²⁰五教:指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²¹九族:上自高、曾、祖、父,下至子、孙、曾、玄,加上本身。另一说,父族四代,母族三代,妻族二代,合为九族。²²禋祀:诚心祭祀。
随侯惧而修政,楚不敢伐。
随侯惧而修政,楚不敢伐。
译文:随侯感到恐惧,于是整顿内政。楚国不敢侵犯它。

  本篇反映了春秋时代对于民和神的关系的一种新的进步主张:民是主体,神是附属。所以好的君主必须首先做好对民有利的事,然后再去致力于祭祀神祇一类的事,即“圣王先成民而后致力于神”。季梁先是忠民信神并提,然后深入论述应该以民为主,神为附。在谈到神的地方都是从民着眼,所以说服力很强,能使“随侯惧而修政”。

酒杯深,故人心,相逢且莫推辞饮。君若歌时我慢斟,屈原清死由他恁。醉和醒争甚?
酒杯深¹,故人心,相逢且莫推辞饮。君若歌²时我慢斟(zhēn),屈原清死由他恁(nèn)³。醉和醒争甚?
译文:端起满满的酒杯开怀畅饮,难忘那故人的一片真心,今日相逢请别推,尽情地喝吧。你要唱歌时让我慢慢把酒斟,屈原为了坚持清白节操而自殉由他云吧。醉了的人和清醒的人还争什么?
注释:¹酒杯深:把酒杯斟得很满。²歌:这里指即席吟诗或放声歌唱。³由他恁:由他去。恁,如此。

duàn··jiǔbēishēn--zhìyuǎn

jiǔbēishēnrénxīnxiāngféngqiětuīyǐnjūnruòshímànzhēnyuánqīngyóunènzuìxǐngzhēngshén

春欲去,如梦一庭空絮。墙里秋千人笑语,花飞撩乱处。
春欲去,如梦一庭空絮。墙里秋千人笑语,花飞撩乱处。
无计可留春住,只有断肠诗句。万种消魂多寄与:斜阳天外树。
无计可留春住,只有断肠¹诗句。万种消魂(hún)²多寄与:斜阳天外树³
注释:¹断肠:形容伤心之至。²消魂:悲哀情,亦作“销魂”,语出江淹《别赋》:“黯然销魂者,惟别布局矣。”³“斜阳”句:用辛弃疾“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句意。
施绍莘是个隐逸之士,但较少明末山人气。他的词曲中每多冷眼看世态的意蕴,生际明末,哀伤情常在心底。这阕小令从题面看是“伤春”,就词心言则是伤时。上片冷峻,写出危颓之世,迷惘如梦,而“墙里”人依旧“笑语”如常。不知是麻木,还是醉生梦死的荒唐。下片将视线收敛内观自照,“无计”是最大的悲哀。最大的悲苦永远属于清醒人,这又是一种难解之谜。“万种消魂”只能化为诗句,实也就是“国家不幸诗家幸”。然而此种“幸”,仿佛是天公的特定惩处。用断肠之苦换取若干文字,能说不是大不幸。此词警策之句首在“如梦一庭空絮”,将醉者以及醒而“无计”者全溶进了梦游般的境界。那种时代的悲剧性的深刻,由此凄婉情韵中毕见。

jīnmén··chūn--shīshàoshēn

chūnmèngtíngkōngqiángqiūqiānrénxiàohuāfēiliāoluànchù

liúchūnzhùzhǐyǒuduànchángshīwànzhǒngxiāohúnduōxiéyángtiānwàishù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