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无为翁,雅志属丘壑。
至今玉雪句,为山镇不若。
生平嵇生龙,何时令威鹤。
吊古但三叹,九原如可作。
一代无为翁,雅志属丘壑。
至今玉雪句,为山镇不若。
生平嵇生龙,何时令威鹤。
吊古但三叹,九原如可作。
陈造

陈造

陈造(1133年~1203年)字唐卿,高邮(今属江苏)人。生于宋高宗绍兴三年,孝宗淳熙二年(1175年)进士,以词赋闻名艺苑,撰《芹宫讲古》,阐明经义,人称“淮南夫子”。范成大见其诗文谓“使遇欧、苏,盛名当不在少游下。”尤袤、罗点得其骚词、杂著,爱之手不释卷。郑兴裔荐其“问学闳深,艺文优赡”。调太平州繁昌尉,改平江府教授,寻知明州定海县,通判房州权知州事。房州秩满,为浙西路安抚司参议,改淮南西路安抚司参议。自以转辗州县幕僚,无补於世,置江湖乃宜,遂自号江湖长翁。宁宗嘉泰三年卒,年七十一。 ▶ 1992篇诗文

猜您喜欢
四郊未宁静,垂老不得安。
四郊¹未宁静,垂老²不得安。子孙阵亡尽,焉用³身独完
译文:四野的战争还没得到安平,我已经老了却得不到安宁。子孙们在战场上尽都殉难,兵荒马乱又何需老命苟全。
注释:¹四郊:指京城四周之地。²垂老:将老。³焉用:犹哪用。⁴身独完:独自活下去。完,全,即活。
子孙阵亡尽,焉用身独完。
投杖¹出门去,同行为辛酸。幸有牙齿存,所悲骨髓(suǐ)²
译文:扔掉拐杖出门去拼搏一番,同行的人也为我流泪辛酸。庆幸牙齿完好胃口还不减,悲伤身骨瘦如柴枯槁不堪。
注释:¹投杖:扔掉拐杖。²骨髓干:形容筋骨衰老。
投杖出门去,同行为辛酸。
男儿既介胄¹,长揖²别上官³。老妻卧路啼,岁暮衣裳单。
译文:男儿既披戴盔甲从戎征战,也只好长揖不拜辞别长官。听到老伴睡路上声声哀唤,严冬腊月仍然是裤薄衣单。
注释:¹介胄:犹甲胄,铠甲和头盔。²长揖:不分尊卑的相见礼,拱手高举,自上而下。³上官:指地方官吏。⁴岁暮:年底。
幸有牙齿存,所悲骨髓干。
孰知¹是死别,且复伤其寒。此去必不归,还闻劝加餐²
译文:明知道死别最后一次见面,贫贱夫妻怎么不怜她饥寒。今朝离去永不能回返家园,犹听她再三劝我努力加餐。
注释:¹孰知:即熟知,深知。²加餐:多进饮食。
男儿既介胄,长揖别上官。
土门¹²甚坚,杏园³度亦难。势异邺城下,纵死时犹宽。
译文:土门关深沟高垒防守坚严,杏园镇天险足恃偷渡实难。形势变不比当年邺城之战,纵然是死去时间也有宽限。
注释:¹土门:即土门口,在今河阳孟县附近,是当时唐军防守的重要据点。²壁:壁垒。³杏园:在今河南汲县东南,为当时唐军防守的重要据点。⁴势异:形势不同。
老妻卧路啼,岁暮衣裳单。
人生有离合,岂择¹衰老端²。忆昔少壮日,迟回³长叹。
译文:人生世上都有个离合悲欢,哪管你饥寒交迫衰老病残!想以前少壮年华国泰民安,竟不免徘徊踟蹰长吁短叹。
注释:¹岂择:岂能选择。²端:端绪、思绪。³迟回:徘徊。⁴竟:终。
孰知是死别,且复伤其寒。
万国尽征戍(shù),烽火被冈峦(luán)¹。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²
译文:普天下应征入伍戒备森严,战争的烽火已弥漫了岗峦。尸骸积山一草一木变腥膻,流血漂杵河流平原都红遍。
注释:¹被冈峦:布满山冈。²丹:红。流血多,故川原染红。
此去必不归,还闻劝加餐。
何乡为乐土,安敢尚盘桓¹。弃绝蓬室²居,塌(tā)³摧肺肝
译文:战火遍地何处觅人间乐园,勤王杀敌又岂敢犹豫盘桓。毅然地抛弃茅棚奔赴前线,天崩地裂真叫人摧断肺肝!
注释:¹盘桓:留恋不忍离去。²蓬室:茅屋。³塌然:形容肝肠寸断的样子。⁴摧肺肝:形容极度悲痛。
土门壁甚坚,杏园度亦难。
土门壁甚坚,杏园度亦难。
势异邺城下,纵死时犹宽。
势异邺城下,纵死时犹宽。
人生有离合,岂择衰老端。(衰老 一作:衰盛)
人生有离合,岂择衰老端。(衰老 一作:衰盛)
忆昔少壮日,迟回竟长叹。
忆昔少壮日,迟回竟长叹。
万国尽征戍,烽火被冈峦。
万国尽征戍,烽火被冈峦。
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
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
何乡为乐土,安敢尚盘桓。
何乡为乐土,安敢尚盘桓。
弃绝蓬室居,塌然摧肺肝。
弃绝蓬室居,塌然摧肺肝。

  在平定安史之乱的战争中,唐军于邺城兵败之后,朝廷为防止叛军重新向西进扰,在洛阳一带到处征丁,连老翁老妇也不能幸免。《垂老别》就是抒写一老翁暮年从军与老妻惜别的苦情。

  一开头,诗人就把老翁放在“四郊未宁静”的时代的动乱气氛中,让他吐露出“垂老不得安”的遭遇和心情,语势低落,给人以沉郁压抑之感。他慨叹着说:“子孙都已在战争中牺牲了,剩下我这个老头,又何必一定要苟活下来!”话中饱蕴着老翁深重的悲思。战火逼近,官府要他上前线,于是老翁把拐杖一扔,颤巍巍地跨出了家门。“投杖出门去”,笔锋一振,暗示出主人公是一个深明大义的老人,他知道在这个多难的时代应该怎样做。但是他毕竟年老力衰了,同行的战士看到这番情景,不能不为之感叹唏嘘。“同行为辛酸”,就势跌落,从侧面烘托出这个已处于风烛残年的老翁的悲苦命运。“幸有牙齿存,所悲骨髓干。”牙齿完好无缺,说明还可以应付前线的艰苦生活,表现出老翁的倔强;骨髓行将榨干,又使他不由得悲愤难已。这里,语气又是一扬一跌,曲折地展示了老翁内心复杂的矛盾和变化。“男儿既介胄,长揖别上官。”作为男子汉,老翁既已披上戎装,那就义无反顾,告别长官慷慨出发了。语气显得昂扬起来。

  接下去,就出现了全诗最扣人心弦的描写:临离家门的时候,老翁原想瞒过老妻,来个不辞而别,好省去无限的伤心。谁知走了没有几步,迎面却传来了老妻的悲啼声。他唯一的亲人已哭倒在大路旁,褴褛的单衫正在寒风中瑟瑟抖动。这突然的发现,使老翁的心不由一下子紧缩起来。接着就展开了老夫妻间强抑悲痛、互相爱怜的催人泪下的心理描写:老翁明知生离就是死别,还得上前去搀扶老妻,为她的孤寒无靠吞声饮泣;老妻这时已哭得泪流满面,她也明知老伴这一去,十成是回不来了,但还在那里哑声叮咛:“到了前方,你总要自己保重,努力加餐呀!”这一小节细腻的心理描写,在结构上是一大跌落,把人物善良凄恻、愁肠寸断、难舍难分的情状,刻画得入木三分。正如吴齐贤《杜诗论文》所说:“此行已成死别,复何顾哉?然一息尚存,不能恝然,故不暇悲己之死,而又伤彼之寒也;乃老妻亦知我不返,而犹以加餐相慰,又不暇念己之寒,而悲我之死也。”究其所以感人,是因为诗人把“伤其寒”、“劝加餐”这类生活中极其寻常的同情劝慰语,分别放在“是死别”、“必不归”的极不寻常的特定背景下来表现。再加上无可奈何的“且复”,迥出人意的“还闻”,层层跌出,曲折状写,便收到了惊心动魄的艺术效果。

  “土门”以下六句,用宽解语重又振起。老翁毕竟是坚强的,他很快就意识到必须从眼前凄惨的氛围中挣脱出来。他不能不从大处着想,进一步劝慰老妻,也似乎在安慰自己:“这次守卫河阳,土门的防线还是很坚固的,敌军要越过黄河上杏园这个渡口,也不是那么容易。情况和上次邺城的溃败已有所不同,此去纵然一死,也还早得很哩!人生在世,总不免有个聚散离合,哪管你是年轻还是年老!”这些故作通达的宽慰话语,虽然带有强自振作的意味,不能完全掩饰老翁内心的矛盾,但也道出了乱世的真情,多少能减轻老妻的悲痛。“忆昔少壮日,迟回竟长叹。”眼看就要分手了,老翁不禁又回想起年轻时候度过的那些太平日子,不免徘徊感叹了一阵。情思在这里稍作顿挫,为下文再掀波澜,预为铺垫。

  “万国”以下六句,老翁把话头进一步引向现实,发出悲愤而又慷慨的呼声:“睁开眼看看吧!如今天下到处都是征战,烽火燃遍了山冈;草木丛中散发着积尸的恶臭,百姓的鲜血染红了广阔的山川,哪儿还有什么乐土?我们怎敢只想到自己,还老在那里踌躇徬徨?”这一小节有两层意思。一是逼真而广阔地展开了时代生活的画面,这是山河破碎、人民涂炭的真实写照。他告诉老妻:人间的灾难并不只是降临在他们两人头上,言外之意是要想开一些。一是面对凶横的敌人,他们不能再徘徊了,与其束手待毙,还不如扑上前去拼一场。通过这些既形象生动又概括集中的话语,诗人塑造了一个正直的、豁达大度而又富有爱国心的老翁形象,这在中国诗史上还不多见。从诗情发展的脉络来看,这是一大振起,难舍难分的局面终将结束了。

  “弃绝蓬室居,塌然摧肺肝。”到狠下心真要和老妻诀别离去的时候,老翁突然觉得五脏六腑内有如崩裂似的苦痛。这不是寻常的离别,而是要离开生于斯、长于斯、老于斯的家乡。长期患难与共、冷暖相关的亲人,转瞬间就要见不到了,此情此景,老翁难以承受。感情的闸门再也控制不住,泪水汇聚成人间的深悲巨痛。这一结尾,情思大跌,却蕴蓄着丰厚深长的意境:独行老翁的前途将会怎样,被扔下的孤苦伶仃的老妻将否陷入绝境,仓皇莫测的战局将怎样发展变化,这一切都将留给读者去体会、想象和思索。

  这首叙事短诗,并不以情节的曲折取胜,而是以人物的心理刻画见长。诗人用老翁自诉自叹、慰人亦即自慰的独白语气来展开描写,着重表现人物时而沉重忧愤、时而旷达自解的复杂的心理状态;而这种多变的情思基调,又决定了全诗的结构层次,于严谨整饬之中,具有跌宕起伏、缘情宛转之妙。

  杜甫高出于一般诗人之处,主要在于他无论叙事抒情,都能做到立足生活,直入人心,剖精析微,探骊得珠,通过个别反映一般,准确传神地表现他那个时代的生活真实,概括劳苦人民包括诗人自己的无穷辛酸和灾难。他的诗,博得“诗史”的美称,绝不是偶然的。

参考资料:
1、 徐竹心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490-493

chuílǎobié

 tángdài 

jiāowèiníngjìng chuílǎoān 
sūnzhènwángjìn yānyòngshēnwán 
tóuzhàngchūmén tóngxíngwéixīnsuān 
xìngyǒuchǐ齿cún suǒbēisuǐgān 
nánérjièzhòu chángbiéshàngguān 
lǎo suìchángdān 
shúzhīshìbié qiěshānghán 
guī háiwénquànjiācān 
ménshènjiān xìngyuánnán 
shìchéngxià zòngshíyóukuān 
rénshēngyǒu shuāilǎoduān  (shuāilǎozuò shuāishèng )
shàozhuàng chíhuíjìngchángtàn 
wànguójìnzhēngshù fēnghuǒgāngluán 
shīcǎoxīng liúxuèchuānyuándān 
xiāngwéi āngǎnshàngpánhuán 
juépéngshì ráncuīfèigān 
新亭结构罢,隐见清湖阴。
新亭结构罢,隐见清湖阴¹
译文:新亭已经落成,掩映在鹊山湖的南面。
注释:同:即和诗之意。李太守:指李邕。题下原注:“时李之芳自尚书郎出齐州,制此亭。”李之芳,李邕从孙,曾任驾部员外郎,此时出任齐州司马。¹“新亭”二句:作者原注:“亭对鹊山湖。”鹊山湖,据今人张忠纲考,鹊山在今济南市北,鹊山与历下古城之间有莲子湖(今淤),即鹊山湖。员外新亭当位于历下古城北城墙外,北望可见此湖。
迹籍台观旧,气溟海岳深。
迹籍台观旧,气溟海岳深。
译文:坐落在台观的旧址,气象高远,连接着大海和泰山。
圆荷想自昔,遗堞感至今。
圆荷想自昔,遗堞(dié)¹感至今。
译文:湖中圆荷田田,城上深时遗留下来的矮墙令人感到此处深今景象之绝胜。
注释:¹堞:城上的矮墙。
芳宴此时具,哀丝千古心。
芳宴此时具,哀丝千古心。
译文:此时,华美的筵席已经准备好,哀切的弦声演奏出千深遐思。
主称寿尊客,筵秩宴北林。
主称¹寿尊客²,筵秩宴北林。
译文:主人举杯为尊客祝寿,座席井然有序,开宴于城北林边。
注释:¹称:举杯。²尊客:指李邕。
不阻蓬荜兴,得兼梁甫吟。
不阻蓬荜¹兴,得兼梁甫吟²
译文:主人不阻我这贫士的兴致,使我有机会再唱一支《梁甫吟》。
注释:¹蓬荜:“蓬门荜户”的略语,比喻穷人住的房子。此作者自称。²梁甫吟:挽歌。梁甫,山名,在泰山下,死人聚葬之处。今所传《梁甫吟》,相传为诸葛孔明作,诗中写齐相晏平中以二桃杀三士之典,表达以谋略用世之心。
潇湘门外水平铺,月寒征棹孤。红妆饮罢少踟蹰,有人偷向隅。
潇湘(xiāng)¹外水平铺,月寒征棹(zhào)²孤。红妆饮罢少踟(chí)(chú)³,有人偷向隅(yú)
译文:在冷冷的月光笼罩下,潇湘水平静地从门外流过,一只孤舟泊在岸边,扬帆待发。离别的苦酒已经饮过,离别的情话也已经说过,然而在启程的这一刻,为词人送别的女子却踟蹰不前,向隅而泣。
注释:¹潇湘门:疑指长沙一城门。水指湘江。²征棹:征人所乘之船。棹,船桨。³踟蹰:犹像不舍。⁴向隅:此指“红妆”之人。
挥玉箸,洒真珠,梨花春雨馀。人人尽道断肠初,那堪肠已无。
挥玉箸,洒真珠,梨花春雨馀。人人¹尽道断肠初,那堪肠已无。
译文:女子流泪告别,梨花带雨。一般离别只是令人肠断,而这场离别早已令他痛断肝肠,连肠也无了。
注释:¹人人:指恋人。

  “潇湘门外水平铺,月寒征棹孤。”首二句写离别的环境。送别的时间是在寒夜,而即将启程的船只有孤零零的一个,越发使送别的场面增添了冷落的气氛。这两句不仅为全词营造了冷清凄惨的氛围,而且显示出一种离别的紧迫感,为下文写离别情事张本。

  “红妆饮罢少踟蹰,有人偷向隅。”后两句笔触转向离别之人,“红妆”和“有人”实际上是一人,就是义妓。“有人偷向隅”取自于“有一人独索然向隅”之意。“踟蹰”二字,反映了她心中的依恋与不舍;偷偷向隅,又显示出她的矜持与体贴。

  “挥玉箸,洒真珠,梨花春雨馀。”过片承接上片最后一句,具体形容这位女子哭泣的情态。连用三个形象比喻义妓的眼泪:如玉箸,如珍珠,如春雨,连连不断,展现了一位形象优雅、感情真挚的美丽女性形象,使读者深深体会到,词人与这样深爱他的人离别,是何等伤心与遗憾。

  “人人尽道断肠初,那堪肠已无。”面对义妓挥泪如雨,词人心中的痛无法抑制。结句“那堪肠已无”,是秦观泣血之语,包含着词人无数的新愁旧恨,是长时期压抑的情绪的爆发,也是他辛酸经历的总结,一颗受尽世事折磨的麻木痛苦的心跃然纸上。

参考资料:
1、 (宋)秦观著 王醒解评,秦观集,山西古籍出版社,2004年01月第1版,第184页
别后闲情何所寄,初莺早雁相思。如今憔悴异当时,飘零心事,残月落花知。
别后闲情何所寄,初莺早雁¹相思。如今憔悴异当时,飘零心事,思月落花知。
译文:你我分别后,你的闲情雅趣寄托在何处呢?如今因为思念你,我早已形容憔悴、异于当初,那飘零的心事只有残月和落花懂得。
注释:临江仙: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名。此词双调五十八字,平韵格。严荪友:即严绳孙,字荪友,号秋水,无锡人。词人好友。¹初莺早雁:初莺,借喻春暮之时。早雁,借指秋末之日。此谓春去秋来,无日不相思念友。
生小不知江上路,分明却到梁溪。匆匆刚欲话分携,香消梦冷,窗白一声鸡。
生小不知江上路,分明却到梁溪¹。匆匆刚欲话分携²,香消梦冷³,窗白一声鸡。
译文:我生来不知江南之路,在梦中却分明来到了你的家乡梁溪,刚要与你诉说离别后的诸般情形,却被一声鸡叫惊醒。梦中温馨的情谊也已消逝。
注释:¹梁溪:原系太湖一支流,此处代指荪友的家乡无锡。²分携:分手携手,谓聚散,侧重指分离。³香消梦冷:谓一梦醒来。香消,形容梦中温馨的情谊消逝了。梦冷,梦断、梦醒。

  此词是词人寄赠好友之作,表达对好友的相思相忆之情。上阕写词人因思念好友而形容憔悴,其孤独落寞之感只有思花知晓;下阕说自己为了寻觅友人,以至于梦魂踏上了通往江南的陌生道路与友人相聚。词人与好友不得相见,便想借美梦与好友倾诉心迹,其情谊之深,可见一斑。

  上片写春去秋来,他没有一天不在思念好友严绳孙,以至于形容憔悴,与以前判若两人。但他心中这种孤独寂寞之感,除了零落的思花落絮,再无人能知晓。

  下片写由思念至深至切而生出梦幻,竟梦到了自己不知路途的荪友的家乡,如此虚拟之笔很浪漫,很感人。但好梦难留,他刚要与好友倾诉别后的相思之意,却突然从美梦中醒来,只听得窗外传来一声雄鸡的鸣叫声,天边已经显出了鱼肚白,令人不胜怅惋。词人与好友不得相见,便想借美梦与好友倾诉心迹,对好友的思念之情溢于言表。其深挚的友情,深切的怀念,在词中表达得淋漓尽致。

参考资料:
1、 马大勇 评注.纳兰词.北京:中华书局,2015:179-181
2、 《经典读库》编委会.人间最美纳兰词精选.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13:237-238
偶向松间觅旧题,野人休诵北山移。
偶向松间觅(mì)旧题¹,野人²休诵北山移³
译文:偶然去松林间寻找旧日的题咏,隐居山野的人不要再向我颂读什么《北山移文》了。
注释:¹旧题:旧日的题咏。王安石家居期间,写有一些乐于隐居的作品。²野人:山野之人,即隐士。³北山移:南齐孔稚硅所作的《北山移文》。该文假托北山(即钟山)山神,斥责利禄熏心的假隐士。这里是说,友人如王介者,不要误以为我是假隐士。
丈夫出处非无意,猿鹤从来不自知。
丈夫出处¹非无意²,猿鹤³从来不自知。
译文:大丈夫出仕和隐居都不是没有目的的,山中猿猴和野鹤是不可能理解的。
注释:¹出处:出仕和隐居。²无意:没有目的。³猿鹤:山猿野鹤。《北山移文》中有“蕙帐空兮夜鹤怨,山人去兮晓猨惊。”之句,而王介诗中也有“惠帐一空生晓寒”之语。

sōngjiān--wángānshí

ǒuxiàngsōngjiānjiùrénxiūsòngběishān

zhàngchūchùfēiyuáncóngláizhī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