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仙在空谷,不复顾荣名。肯因入俗语,易此高世情。
学仙在空谷,不复顾荣名。肯因入俗语,易此高世情。
仙道竟寥邈,癯身学未成。赤松果安在,日夕哀猿声。
仙道竟寥邈,癯身学未成。赤松果安在,日夕哀猿声。

xìngsān--xīn

xuéxiānzàikōngróngmíngkěnyīngāoshìqíng

xiāndàojìngliáomiǎoshēnxuéwèichéngchìsōngguǒānzàiāiyuánshēng

李新

李新

宋仙井人,字元应。哲宗元祐五年进士。刘泾尝荐于苏轼。累官承议郎、南郑丞。元符末上书夺官,谪遂州。徽宗大观三年赦还。有《跨鳌集》。 ▶ 484篇诗文

猜您喜欢
夜渚带浮烟,苍茫晦远天。
夜渚(zhǔ)¹带浮烟,苍茫晦(huì)²远天。
译文:江中小洲笼罩在一片烟雾之中,天空也呈现一片苍茫晦暗之色。
注释:¹渚:水中的小块陆地。²晦:光线不明,昏暗。
舟轻不觉动,缆急始知牵。
舟轻不觉动,缆急始知牵。
译文:船只轻小人不觉其动,看到船边缆绳被拉直才知道船夫正背纤而行。
听笛遥寻岸,闻香暗识莲。
听笛遥寻岸,闻香暗识莲。
译文:听见笛声从对岸传来知道离岸不远了,又闻到荷花香味知道岸边长满了荷花。
唯看去帆影,常恐客心悬。
唯看去帆影,常恐¹客心悬。
译文:夜色虽然晦暗却可看见隐约的帆影,在黑暗中好像悬挂在空中犹如渡客提心吊胆一般。
注释:¹恐:一作“似”。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夏夜渡江图,艺术构思颇为独特。诗先交待了画面的背景:江中小洲笼罩在一片烟雾之中,天空也呈现一片苍茫晦暗之色。这里由“浮烟”“苍茫”“晦”等词的渲染,表现出江上夜色的独特之处,视线既不明晰,也不是漆黑一片,以下的描写都是由这种独特的情境所生发。因为天色昏暗,远处景物不辨,失去了参照物,所以船行而人不觉其行,只是看见船边缆绳被拉得笔直,才知道船夫正在背纤而行,可见江水其实甚为湍急。突然听见悠扬的笛声从对岸传来,所以知道离岸不远了,同时又嗅见荷花的香味,所以知道岸边长满了荷花,通过听觉和嗅觉感受渡江的距离,实际上又暗含了牧童夜归与荷塘夜色的景境。夜色虽然晦暗,但江上由于水光映照,却可看见隐约的帆影,而这帆影在黑暗中好像点点悬挂在空中,犹如渡客提牵吊胆一般。这样一来,在洲渚浮烟、天色晦暗的特定景境之中,既暗含了江水流急、白帆点点、牧童夜归、荷塘飘香的景色,又表达出夜间渡江的独特牵境,可谓情景交融,构思别致。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10月版

jiāng--yáochóng

zhǔdàiyāncāngmánghuìyuǎntiān

zhōuqīngjuédònglǎnshǐzhīqiān

tīngyáoxúnànwénxiāngànshílián

wéikànfānyǐngchángkǒngxīnxuán

千霜万雪。受尽寒磨折。赖是生来瘦硬,浑不怕、角吹彻。
千霜万雪。受尽寒磨折。赖(lài)¹生来瘦硬²,浑³不怕、角吹彻
译文:梅花经历无数次的霜打雪压,受尽了寒冷的折磨。但它依旧凭着它生来就瘦细而劲健的身躯傲寒绽放,即使那凄凉的角声吹彻了《梅花落》,它也全然不怕。
注释:¹赖是:亏得。一作“赖得”。²瘦硬:体瘦细而劲健。³浑:全。⁴角:军中乐器。古曲有《梅花落》。⁵彻:彻骨。
清绝,影也别。知心惟有月。元没春风情性,如何共、海棠说。
清绝¹,影也别²。知心惟有月。元³没春风情性,如何共、海棠说
译文:梅花清峭奇丽,超尘拔俗,连花影也与众不同。能与它知心的,惟有夜空中那轮皎洁的明月。梅花先春而发,它有不与众花在春风中争艳的本性,不能与那海棠共悦结缘。
注释:¹清绝:清洁得一尘不染。²别:与众不同,别有情趣。³元:原本。⁴性情:本性。⁵说:这里指结缘。

  梅花是一种品格高尚,极有个性的奇花,与松、竹并称“岁寒三友”,所以骚人墨客竞相题诗赞颂,自六朝以至赵宋,咏梅篇什不可胜数,而脍炙人口者则不多见。萧氏这篇《梅》词,能脱去“匠气”,写出自己的个性,实属难能可贵。

  上片从两个侧面写梅:一、不怕霜雪。二、不怕角声之哀怨。首句即入韵。“千霜万雪”四字就烘衬出梅花生活的典型环境。“千”“万”二字极写霜雪降次之多,范围之广,分量之重,来势之猛,既有时间感、空间感,又有形象感、数量感。“受尽寒磨折”一句以“寒”字承上,点出所咏对象:梅。说梅受尽了“千霜万雪”的“磨折”,可见词人所咏,绝非普通的梅花,而是人格化了的梅花,咏物即是写人,梅与人相契相生。

  “赖是”三句,另赋新笔,极写梅花不为恶势力所屈的高尚品格。得亏是这副天生的铮铮铁骨,经得住霜欺雪压的百般“磨折”,即便是那“大角曲”中的《梅花落》曲子吹到最后一遍(彻),它也全无惧色,坚挺如故,因为它“欲传春信息,不怕雪埋藏”(陈亮《梅花》诗)。

  “浑不怕”即“全不怕”,写得铿然价响,力透纸背,以锋棱语传出梅花之自恃、自信、自矜的神态,而“瘦硬”之词,则是从梅花的形象着笔。因为寒梅吐艳时,绿叶未萌,疏枝斜放,故用“瘦”字摄其形;严霜铺地,大雪漫天,而梅独傲然挺立,生气蓬勃,故以“硬”字表其质,二字可与林和靖咏梅诗中的“疏影横斜”相伯仲。“疏影”乃虚写,美其风致;“瘦硬”则实绘,赞其品格,二者各有千秋,而传神妙趣实同。

  下片写梅花的高洁,也有侧面描写:一、与月相知;二、不与海棠相争。过片以“清绝”二字独立成韵,从总体上把握梅花的特性,意蕴无穷,耐人咀嚼。“清绝”之“清”有清白、清丽、清俏、清奇、清狂、清高种种含义,但都不外是与“浊”相背之意。“清”而至于“绝”,可见其超脱凡俗的个性。“影也别”,翻进一层,说梅花不仅具有“瘦硬”、“清绝”与“众芳摇落独鲜妍”的品质,就连影儿也与众不同,意味着不同流俗,超逸出尘,知音难得,自然勾出“知心惟有月”一句。得一知己足矣,有月相伴即可。黄昏月下,万籁俱寂,唯一轮朦胧素月与冲寒独放的梅花相互依傍,素月赠梅以疏影,寒梅报月以暗香,词人虽以淡语出之,但其含蕴之深,画面之美,境界之高,煞是耐人寻味。

  最后二句写梅花孤芳自赏、不同流俗的个性。花之荣枯,各依其时,人之穷达,各适其性。本来不是春荣的梅花,一腔幽素是不可能向海棠诉说的,自然不必让好事者拿去和以姿色取宠的海棠攀亲结缘了。这里借前人“欲令梅聘海棠”(见《云仙杂记》引《金城记》)的传说反其意而用之,不仅表现了梅花不屑与凡卉争胜的傲气,词人借梅自喻的心事也就不语自明了。

  《庶斋老学丛谈》认为这首词与王澡同名之作意境相似,其《霜天晓角·梅》云:

  疏明瘦直,不受东皇识。留与伴春应肯,千红底、怎著得?

  夜色。何处笛?晓寒无耐力。飞入寿阳宫里,一点点、有人惜。

  此词上片写梅花“疏明瘦直”,不受“东皇”赏识,不与百花争胜的好形象,品格确与萧词“略相似”,惟下片则转写落梅之何处笛,“晓寒无耐力 ”,虽不讨东皇欢喜,然自有同病相怜之人惜其飞坠。这与萧词的“浑不怕角吹彻”及羞与海棠为伍的命意又自有别,两者相较,王词不免要逊一筹了。

  总之,这首咏梅词是词人有感而发借物寄兴之作。上下片分写梅的傲骨与傲气。傲骨能顶住霜雪侵陵,傲气羞与凡卉争胜。

  古人总结写诗方法有赋比兴三种,但有时因题材和命意的需要可以在写法上结合使用,如这首咏梅词就是赋而兼比的。因为在写法上它是以梅喻人。梅的瘦硬清高,实象征人的骨气贞刚,品质高洁,梅格与人格溶成一片,二者契合若神,由此显出无穷意蕴,耐人玩味。观其出语之侃切健劲(如“受尽”、“浑不怕”,“唯有”、“原没”、“如何共”等),既不同于动荡流畅之语,也与温婉轻柔之词迥异,故其情致既非飘逸,也非婉转,而是深沉凝重,于是便形成这首词沉着明快的显著特点。而霜雪堆积,月华流照,疏影横斜的词境,又显出超凡脱俗、清丽优美的气韵和格调。因而此词在沉著明快中,又略带几分清新俊逸,但这只如多历忧患的硬汉子眉宇间偶尔透露的天然秀气,它与风流儒雅的贵公子浑身的潇洒英俊之气是绝不相类的。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 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1978-1981
2、 顾易生.宋词精华:巴蜀书社,1995:625-626

shuāngtiānxiǎojiǎo ·méi

xiāotàilái sòngdài 

qiānshuāngwànxuě shòujìnhánzhé làishìshēngláishòuyìng hún jiǎochuīchè 
qīngjué yǐngbié zhīxīnwéiyǒuyuè  méichūnfēngqíngxìng gòng hǎitángshuō 
知君欲上武陵溪,水自东流人自西。
知君欲¹上武陵溪,水自东流人自西。
译文:知道你将要沿着溪水而上去到武陵,水向东流人向西而行。
注释:¹欲:将要。
到日桃花应已谢,想君应不为花迷。
到日桃花应已谢,想君应不为花迷。
译文:你到武陵时也许桃花已谢,但我想你作为一个不会为花而迷的人,自然也不会迷乱于尘世之中。

sòngchénjìngzhōngshěguīlíng--wángānshí

zhījūnshànglíngshuǐdōngliúrén西

dàotáohuāyīngxièxiǎngjūnyīngwèihuā

龙德宫中旧御园,缭墙栽柳俨然存。
龙德宫¹中旧御园²,缭(liáo)³栽柳俨(yǎn)存。
译文:龙德宫是昔日北宋御苑,当年宫墙边栽种的柳树仍在。
注释:¹龙德宫:北宋时期宫殿,由原端王府扩建而成。靖康之变后废弃。²御园:即御苑。³缭墙:围墙。⁴俨然:形容庄重、严肃。
秋光更向墙头发,似与行人溅泪痕。
秋光更向墙头发,似与行人溅泪痕。
译文:秋光照到宫墙墙头,好像看到了遗民洒落的泪水痕迹。
蜂蝶去纷纷,香风隔岸闻。
蜂蝶(dié)¹去纷纷²,香风隔岸³闻。
译文:蜜蜂和蝴蝶一群群都飞向同一方向,顺着蜂蝶飞去的方向,调动嗅觉,顿时感到扑鼻的香气隔着宽阔的江面传送过来。
注释:¹蜂蝶:蜜蜂和蝴蝶。²去纷纷:数量多且都飞向同一方向。³隔岸:这里指宽阔江面的对岸。
欲知花岛处,水上觅红云。
欲知¹花岛处²,水上³(mì)红云
译文:想知道开满鲜花的江中小岛在哪里?隔着宽阔的江水,只是隐约可见远方似有一片红色的云彩。
注释:¹欲知:想知道。²处:地方。这里指花岛所在。³水上:是花岛的地理位置。⁴觅:找,寻找。⁵红云:是指出了花岛的隐约所在。因为隔着宽阔的江水,无法看清花岛的真面目,只是隐约可见远方似有一片红色的云彩,那就是花岛的具体位置。远望如红云,则近处其花之繁盛可以想见。

  这首诗描写一座开满鲜花的江中小岛的美丽景色,却并未正面描绘,而是通过细微的观察、敏锐的嗅觉以及丰富的想象来加以表达,构思甚为奇特,极具艺术效果。

  蜂蝶采花,本为自然现象,但这里用“去纷纷”极言其多,且都飞向同一方向,可见某一地方对它们的吸引力之巨大,已暗点“花岛”的存在和魅力。继观察到这一奇特现象之后,诗人顺着蜂蝶飞去的方向,调动嗅觉,顿时感到扑鼻的香气隔着宽阔的江面传送过来,香气隔岸可闻,可见花香之浓郁,而由花香之浓郁,则又不难想见繁花之茂盛。一句视觉,一句嗅觉,虽未直接展示花岛,却已足以撩动读者的向往之情,也足以调动人们的想象力了,亟欲一睹美景的人们自然要争相打听其具体方位。那么,这花岛究竟在什么地方呢?诗人给出的答案是“欲知花岛处,水上觅红云”,“水上”是花岛的地理位置,“红云”则是指出了花岛的隐约所在。因为隔着宽阔的江水,无法看清花岛的真面目,只是隐约可见远方似有一片红色的云彩,那就是花岛的具体位置。远望如红云,则近处其花之繁盛可以想见。诗以一句轻松的指点,给读者以启发,从而进一步激发人们的想象,诗的意境也就更为深厚。全诗短短二十字,且平白如话,但却包含着曲折的心理过程,给人以丰富的想象和隽永的回味,极见艺术构思的匠心。

huādǎo

hán tángdài 

fēngdiéfēnfēn xiāngfēngànwén 
zhīhuādǎochù shuǐshànghóngyú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