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入云衢路未通,主人明日复观风。
几声寒鹊江村暮,烟雨潇潇失去鸿。
行入云衢路未通,主人明日复观风。
几声寒鹊江村暮,烟雨潇潇失去鸿。
李新

李新

宋仙井人,字元应。哲宗元祐五年进士。刘泾尝荐于苏轼。累官承议郎、南郑丞。元符末上书夺官,谪遂州。徽宗大观三年赦还。有《跨鳌集》。 ▶ 484篇诗文

猜您喜欢
妇病连年累岁,传呼丈人前一言。
妇病连年累岁,传呼¹丈人前²一言。
译文:被病魔拖累的妻子,把丈夫叫到跟前,
注释:¹传呼:呼唤。丈人,古时对年高男子的尊称,此指丈夫。²前,上前。
当言未及得言,不知泪下一何翩翩。
当言未及得言,不知泪下一言¹(piān)²
译文:有一句应当说的话,还没有说珠泪就不断地流了下来。
注释:¹一言:言其,多么。²翩翩,接连不断的样子。
“属累君两三孤子,莫我儿饥且寒,
“属(zhǔ)¹²君两三孤子³,莫我儿饥且寒,
译文:她说:“我把几个孩子就托付给你了,不要叫孩子饿着冻着,
注释:¹属:同“嘱”,嘱托。²累:牵累、拖累。³孤子:孤儿。⁴莫我儿:不要让我的孩子。
有过慎莫笪笞,行当折摇,思复念之!”
有过¹慎莫笪(dá)(chī)²,行当³折摇,思复念之!”
译文:有了过错不要打他们。我就要死了,你要常常想着我的话。”
注释:¹过:错、过错。²笪笞:两种打人用的竹器;这里作动词用,鞭打之意。³行当:即将,将要。⁴折摇:犹“折夭”,夭折。
乱曰:抱时无衣,襦复无里。
¹曰:抱时无衣,襦(rú)²复无里³
译文:孩子母亲死去了,孩子父亲找不到长衣,唯有的短衣又是单的,难以御寒。
注释:¹乱:古时乐曲的尾声,即乐章的最后一段。²襦:短袄。³里:夹里,衬里。
闭门塞牖,舍孤儿到市。
闭门塞牖(yǒu)¹,舍²孤儿到市。
译文:只得关门堵窗,留儿在家,独自上市。
注释:¹牖:窗户。²舍:丢开、抛开。一说,此“舍”字当从上读,“即徘徊空舍之‘舍’。‘牖舍’连文,看似重复,但正是汉魏古诗朴拙处”(游国恩《中国文学史》)。
道逢亲交,泣坐不能起。
道逢亲交¹,泣坐不能起。
译文:他遇上朋友就哭泣,泪水不止。
注释:¹亲交:亲属朋友。
从乞求与孤儿买饵,对交啼泣,泪不可止:“我欲不伤悲不能已。”
从乞求¹与孤儿买饵²,对交³啼泣,泪不可止:“我欲不伤悲不能已。”
译文:他求朋友为孩子买糕饼,哭着对朋友说:“我是想不哭啊,但控制不住啊!”
注释:¹从乞求:拉着(亲交)请求。从,牵、拉。²饵:指食物。³交:即上“亲交”。
探怀中钱持授交。
¹怀中钱持授²交。
译文:他掏出怀中的钱交给朋友。
注释:¹探:掏、摸。²持授:交给。
入门见孤儿,啼索其母抱。
入门¹见孤儿,啼索其母抱。
译文:回到家,孩子们哭着找母亲抱。
注释:¹入门:指回家。
徘徊空舍中,“行复尔耳,弃置勿复道!”
(pái)(huái)空舍中,“行¹²³耳,弃置勿复道!”
译文:他徘徊在空荡荡的屋中:“这样下去,孩子也会像妈妈一样死去!我不想再说下去了。”
注释:¹行:即将。²复:又要。³尔:如此,这样。⁴弃置:丢开。

  此诗的前九句写病妇临终时对丈夫的嘱咐。首二句“妇病连年累岁,传呼丈人前一言”,从病妇方面落墨,单刀直入,直叙其事。病妇久病不愈,自知将不久于人世,所以她要把丈夫叫到床前,留下临终遗言了。“当言未及得言,不知泪下一何翩翩。”病妇还没有来得及开口,已是潸然泪下,泣不成声了。临终托言,已不堪悲,未语先泣,更见酸楚。这几句酿足气氛,先声夺人,读者已然可从那“翩翩”长调中,想见病妇内心之深痛了,可又想进一步了解她悄焉动容、魂牵梦萦的是什么。写到这里,诗人笔锋从诀别之凄惨场面,转入诀别之悲切言辞:“属累君两三孤子,莫我儿饥且寒,有过慎莫笪笞,行当折摇,思复念之!”寥寥五句,而慈母爱子之情,尽在其中。其中“累”字,并含有将入幽冥之自伤、拖累夫君之自歉,平平写来,凄然欲绝。“饥”字、“寒”字,虽指来日,而往日的饥寒,亦可以想见。而“行当”二字,更见得长期贫苦的生活,孤儿已是极为虚弱,倘再使其饥而且寒,他们也很快就会天折的啊!这一切,自然在病妇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创伤,永诀之时,便交织成忧虑与惊恐,发而为嘱托之辞了。两个“莫”字的紧承,语气之强烈、专注,直如命令;而在这迫切请求之下,又可看到那款款深情的脉脉流动。即将经受幽显隔绝、无缘重见之苦,也就愈加系念留在人间的幼男娇女,“思复念之”,唠叨再三,更将殷殷嘱望之情,溢于言表。一个人临终之时,什么都可放下,唯独自己的孩子,却委实难割难舍。这既是母爱深沉的表现,也是劳动妇女善良品质的自然流露,情真语真,字字皆泪,令人歔欷感叹不已。

  病妇死后,家境如何?“乱曰”以下,从病妇丈夫方面落笔,先在读者面前展现出一幅饥寒交迫的悲惨画图:寒风凛冽,孤儿啼泣。父亲欲抱孩子上市觅食,却找不到长衣,唯有的短衣又是单的,难以御寒。只得关门堵窗,留儿在家,独自上市。“抱时无衣,襦复无里”句,就寒而言,直笔写穷,映衬前文。母亲生前无使饥寒的愿望,已经落空一半,而另一半也未必见妙。“闭门塞牖,舍孤儿到市”。关门堵窗,或可挡风避寒,防止禽兽伤害孩子。母爱由言语泄出,诀别之辞何等切切;父爱则由行动导出,关切之情何等拳拳!着一“舍”字,父亲那欲离不忍,欲携不得,忧郁徘徊、悲伤绝望的动态心态,跃然纸上!“舍”也,实为不舍,实出无奈,下文因而逗出:“道逢亲交,泣坐不能起。从乞求与孤儿买饵。”父求人为儿买饵(糕饼之类),正是为了抽身回家伴儿,这又从侧面暗示了不“舍”。一般说来,男儿有泪不轻弹,而父亲路遇亲友,竟呜咽不止,久坐不起,若非伤心至甚,安能如此!“对交涕泣,泪不可止”二句,同意反复,一唱三叹,将悲伤之情,更进一层。怜念子女、自伤孤孑、悼怀亡妻,诸多情结,尽在这一把辛酸泪中。

  主妇一死,留下孱弱儿女一堆、债务一摊,对一个家庭来说,不啻是梁崩柱摧,不能不涕泪俱下,肝肠寸断。悲伤已极,却以“欲不伤悲”逼出“不能已”之本旨,一抑一扬,诗意翻跌,令人为之愁肠百结、纡曲难伸。“探怀中钱持授交”,为此段结束之句,由哭诉悲伤转为乞友买饵,一句之中连续三个动作,宛然可感父亲“怀中钱”那温热的气息,以及“持”的凝重、“授”的郑重。父亲道逢亲交,涕泪未尽,匆匆赶回家中,所见又是什么呢:“入门见孤儿,啼索其母抱。”父泣子啼,雪上加霜,触目惊心。此中之“啼”,缘于饥,缘于寒,更缘于思母。一个“索”字,将孤儿号啕四顾、牵衣顿足,急要母亲的神态宛然画出。“徘徊空舍中”句,既写出了父亲疾首蹙额、徒呼苍天的凄惶之态,也反映了室内饥寒交迫,家徒四壁之状。“空”者,空在无食无物,也空在无母无妻。儿啼屋空,由听觉而视觉,将悲剧气氛烘托得浓而又浓。末句突然一转,向苍天发出的绝望呼叫,戛然结束全文。此句意为孩子的命运将同妈妈相似,还是抛开这一切,别再提了!语极凄切。其实,“行复尔耳”之结局,父亲未喊出,读者已然可从诗中描写的场面中得出了。而“弃置勿复道”句,更是抚今思昔,百感丛集,“勿复道”,正是道而无用,言而愈悲之故。从“对交啼泣”,向亲友哭诉,到欲说还休,气结难言,令人产生更有深悲一万重之感受,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全诗至此,大幕急落,黯然收束。至于结局,前已有病妇托孤、父求买饵、孤儿索母这一幕幕经过充分酝酿的情节,后已有“行复尔耳”之悲号,答案尽在其中,无须作者再拉开帷布了。

  这首诗通过托孤、买饵和索母等细节,描写了一个穷苦人家的悲惨遭遇。他们的语言行为、动态心态,皆如一出情节生动的短剧。全诗沉痛凄惋,真切动人,这正是汉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现实主义特色的突出表现。

参考资料:
1、 徐 枫 等 .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92 :95-97 .

bìngxíng

míng liǎnghàn 

bìngliánniánlěisuì chuánzhàngrénqiányán 
dāngyánwèiyán zhīlèixiàpiānpiān 
 zhǔlěijūnliǎngsān érqiěhán 
yǒuguòshènchī xíngdāngzhéyáo niànzhī  
luànyuē bàoshí  
ménsāiyǒu shěérdàoshì 
dàoféngqīnjiāo zuònéng 
cóngqiúérmáiěr duìjiāo lèizhǐ  shāngbēinéng  
tànhuái怀zhōngqiánchíshòujiāo 
ménjiànér suǒbào 
páihuáikōngshězhōng  xíngěrěr zhìdào  
君山洞庭隔江水,彭蠡无风波浪起。
君山洞庭¹隔江水,彭蠡(lǐ)²无风波浪起。
译文:湖上的岛屿恰如洞庭湖中的君山;湖水像鄱阳湖一样波浪起伏。
注释:¹君山洞庭:洞庭即洞庭浪;君山:洞庭浪中的一个小岛。这里借指湘浪和浪上的诸岛。²彭蠡:鄱阳浪别称,也借指湘浪。
明窗晓晴图画开,兴入湘湖三百里。
明窗晓晴图画开¹,兴入湘浪²三百里。
译文:画图在明亮的窗子和早晨的晴光下打开;我的兴致一下子就投入到湘湖浩翰的烟波中。
注释:¹明窗晓晴图画开:画图在明亮的窗子和早晨的晴光下打开。²兴入湘浪:兴致一下就投入到湘浪中;三百里:极言其广。
湘江两岸山纵横,湘湖碧绕越王城。
湘江¹两岸山纵横,湘浪碧绕越王城²
译文:两岸的群山纵横交错,碧绿的湖水环绕着高高的越王城山。
注释:¹湘江:这里指湘浪,湘浪因“浪光山色婉若潇湘而名”。²湘浪碧绕越王城:湘浪位于越王城山南麓。
越王城荒陵谷在,古树落日长烟平。
越王城荒陵谷¹在,古树落日长烟²平。
译文:越王城的背影已经远去,但週遭的山陵峡谷还展现在我们眼前:苍翠的古木和飘渺的暮雾,掩映在落日的余晖中。
注释:¹陵谷:丘陵和山谷。²长烟:大片烟雾。
游子天寒孤棹远,七十二溪飞雪满。
游子天寒孤棹(zhào)¹远,七十二溪飞雪满。
译文:他乡的游子驾着一叶扁舟,在寒冷的湖上飘向远方;周围群山,飞泻着雪一般白的溪流。
注释:¹孤棹:借指孤舟。
浩歌不见濯缨人,沙鹤野猿相对晚。
浩歌不见濯(zhuó)(yīng)¹人,沙鹤野猿²相对晚。
译文:画面上仿佛能听到隐居高人的啸歌,但是却看不到他的人影,只看到晚日下栖息在沙滩上的鹤和山林中的猿猴。
注释:¹濯缨:洗濯冠缨,比喻超脱世俗,操守高洁。²沙鹤野猿:比喻隐居的君子。
湖东云气通蓬莱,我欲从之归去来。
浪东云气¹通蓬莱²,我欲从之归去来³
译文:湖水东面的云气应是直通蓬莱仙山吧,我真想乘着这云气去探访仙山。
注释:¹云气:稀薄游动的云。²蓬莱:传说中渤海上仙人居住的山。从第五句到这句都在描述画中的景象,并加以发挥。³归去来:回去。典出陶渊明名篇《归去来辞》。
蛟鼍塞川陆有虎,两臂无翼令心哀。
蛟鼍(tuó)¹(sài)川陆有虎,两臂无翼令心哀。
译文:可是水中有蛟鼍,山野有猛虎,我又没有双翼难以到达,令我心下无比哀伤。
注释:¹蛟鼍:指水中凶猛的鳄类动物。

  这是一首刘基题《湘湖图》的题画诗。“君山洞庭隔江水,彭蠡无风波浪起。”诗人开头用两个比喻句,引出了湘湖上的岛屿恰如洞庭湖中的君山;湖水象鄱阳湖一样波浪起伏。以洞庭湖、鄱阳湖来形容湘湖,极言湘湖之广渺,起到了先声夺人的效果。

  “明窗晓晴图画开,兴入湘湖三百里。”接下来诗人点出了题图时的情景,在明亮的窗子和早晨的晴光下打开画图,诗人的兴致一下子就投入到湘湖浩瀚的烟波中。

  下面四联既是对《湘湖图》的描述,也是对湘湖山水的概刮。“湘江两岸山纵横,湘湖碧绕越王城。越王城荒陵谷在,古树落日长烟平。游子天寒孤棹远,七十二溪飞雪满。浩歌不见濯缨人,沙鹤野猿相对晚。”诗人的目光如一组长镜头在画面上掠过:首先映入眼敛的是湘湖四周的群山,两岸的群山纵横交错,碧绿的湖水环绕着高高的越王城山。面对週遭的山陵峡谷,诗人凭吊越王城的逝去的背影,眼前苍翠的古木和飘渺的暮雾,掩映在落日的余晖中,让人不由生发怀古的幽情。接下来诗人的笔触进一步向画面的细处落下,画图中,一叶扁舟飘向远方,诗人想象这是一位他乡游子,在寒冷的湘湖上奔波,也许此刻诗人联想到了自己,一个寒字,刻划了诗人的心境。但是面对大好的湖山,诗人没有消沉,周围群同上众多飞泻着雪一般白的溪流,吸引了诗人的目光。

    “浩歌不见濯缨人,沙鹤野猿相对晚。湖东云气通蓬莱,我欲从之归去来。”接下来,诗人对静态的画面进行了拓展:画是没有声音的,但是,在诗人看来,却仿佛能听到隐居高人的画外音,“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如此好山水真是退隐的好处所。但是画面上却看不到他的人影,只看到晚照下栖息在沙滩上鹤和山林中的猿猴。画是不会动的,但是在诗人看来,湖上的云气是涌动的,而且是可以直通蓬莱仙山的,诗人由此了生出大胆的想法,可以乘着这云气去探访仙山。

  诗人在结尾时,从美好的梦幻般的意境中回到了现实。“蛟鼍塞川陆有虎,两臂无翼令心哀。”虽然仙山十分令人向往,可是水中有蛟鼍,山野有猛虎,我又没有翅膀,难以到达仙山,让我不由得心下无比哀伤。

恐是仙家好别离,故教迢递作佳期。
恐是仙家好别离,故教迢(tiáo)(dì)¹作佳期。
译文:恐怕是仙人们喜欢别离,所以才叫人们长时间盼望相会的日期。
注释:辛未:唐宣宗大中五年(851)。²迢递:遥远的样子。
由来碧落银河畔,可要金风玉露时。
由来碧落¹银河畔,可要金风玉露时²
译文:从来上天布满彩霞直垂银河畔,岂必硬作等待那金风四起玉露凝成之时?
注释:¹碧落:道教语谓天界,这里指天空。²金风玉露时:指秋天牛郎织女相会之时。
清漏渐移相望久,微云未接过来迟。
清漏¹渐移相望久,微云²未接过来迟。
译文:清辉随着时间的推移长时相望已久,接织女过河的微云恰恰涌现得迟。
注释:¹清漏:古代以漏壶滴漏计时,夜间清晰之滴漏声曰“清漏”。²微云:天河中的云彩。
岂能无意酬乌鹊,惟与蜘蛛乞巧丝。
岂能无意酬(chóu)¹乌鹊,惟与蜘蛛乞巧²丝。
译文:怎么会忘记不酬谢填河以渡的乌鹊,单给蜘蛛的偏爱向它乞求巧丝。
注释:¹酬:谢。乌鹊:相传农历七月七日,乌鹊搭成鹊桥渡牛郎织女相会。²乞巧:农历七月七日晚,妇女在院中陈设瓜果,向织女星祈祷,请她帮助她们提高刺绣缝纫的技巧。《荆楚岁时记》称“有嬉子网于爪上者则以为得巧”。嬉子是蜘蛛的一种。

  “恐是仙家好别离,故教迢递作佳期。”是借牛郎织女故事发端,表现人与人遇合的困难。牛郎织女的故事是在中国长期流传的美好传说。传说中的牛郎织女两颗星宿隔着天河相望,每隔一年时间才能在七月初七的夜晚在乌鹊搭成的桥上相会一次。二人的阻隔本是在外来势力的强压下才形成的,但诗人却翻陈出新,说恐怕是神仙们爱好别离,才故意将相会的时期安排得这么远。从这两句诗中,可以隐约地体察到诗人的这种心情:他和令狐绹的隔膜已经很久,此次进京又经过了许多周折,费了许多唇舌。现在才渐渐有了转机,所以他觉得时间太长,但必定算有了希望,这便是“迢递作佳期”的含义,语中微露喜悦之情又暗寓自我调侃的意味。

  “由来碧落银河畔,可作金风玉露时。”二句说,佳人的相会作经过耐心的等待,需作在一定的良辰里才能实现。前句表地点,后句指时间。“金风”表明时间为秋季,暗合七月在初秋之义。

  “清漏渐移相望久,微云未接过来迟。”描绘双方盼望相会时的焦急心情。“渐移”表现嫌时间过得太慢。这两句诗是说,二人急切地盼望着相会时刻的到来,可是那漏壶中的刻箭却移动得非常缓慢,他们焦灼地相望了很久很久,然而那些连接两岸的云气尚未接通,所以他们迟迟也未能过河相会。这两句诗曲折地表现出作者在获得补太学博士的职务后,希望再有新的提升,还在焦急地渴盼着。张采田解释这两句诗说“属望尚奢”,是有道理的。

  最后两句内容含量更大,思想感情也比较复杂。诗人在这里又拈出七夕的故事与习俗。这两句诗的表面意思是说,牛郎织女得以相会,怎么能不想作报答乌鹊架桥的功德呢?但是为了心灵手巧,人们还是向蜘蛛乞求,希望它把丝套在瓜果上以带来巧慧。若再加以解析的话,前句是借用乌鹊填河成桥以渡织女的故事来暗喻自己是通过令狐绹的引荐搭桥才谋得官职的,对此事当然有心意作感激报答其恩德。后句一转,意谓尽管如此,但我所得到的仅仅是个微不足道的职位,只有再作别的打算了。联系李商隐后来的行踪,这两句诗的语意就更明白了。补太学博士后不久,李商隐就离开此职,到由河南尹改镇东蜀的柳仲鄄幕府中任节度书记,十月改判上军,不久又升任检校工部郎中。这便可证明李商隐对令狐绹的举荐虽有一定的感激之情,但对其职位并不满意。他可能当时已在另寻出路,开始向“蜘蛛乞巧丝”了。

    此诗的表现方法非常高明。诗人即事即景抒情,将有关节日的传说、习俗与自己的处境、思想感情巧妙地揉合在一起,借彼言此,既是彼又是此,使二者妙合无垠、浑然一体。从表面意义来看,诗人是在写“七夕”节日的情景,从古老的传说故事到一直延续的民间风俗乃至于当时的客观景象都概括了进去。若仔细品味,诗人在这形象的描述中又寄托了很深的寓意,将自己当时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含蓄地倾述出来,缠绵委婉,余味无穷,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另外,诗人利用谐音双关的手法,用“巧丝”来谐“巧思”,也增加了此诗的情趣。

参考资料:
1、 宋绪连.三李诗鉴赏辞典:吉林文史出版社,1992:1030-1032

xīnwèi--shāngyǐn

kǒngshìxiānjiāhǎobiéjiàotiáozuòjiā

yóuláiluòyínpànyàojīnfēngshí

qīnglòujiànxiāngwàngjiǔwēiyúnwèijiēguòláichí

néngchóuquèwéizhīzhūqiǎo

伏审抗章得谢,释位言还。天眷虽隆,莫夺已行之志;士流太息,共高难继之风。凡在庇庥,共增庆慰。伏以怀安天下之公患,去就君子之所难。世靡不知,人更相笑。而道不胜欲,私于为身。君臣之恩,系縻之于前;妻子之计,推荷之于后。至于山林之士,犹有降志于垂老;而况庙堂之旧,欲使辞禄于当年。有其言而无其心,有其心而无其决。愚智共蔽,古今一涂。是以用舍行藏,仲尼独许于颜子;存亡进退,《周易》不及于贤人。自非智足以周知,仁足以自爱,道足以忘物之得丧,志足以一气之盛衰。则孰能见几祸福之先,脱屣尘垢之外。常恐兹世,不见其人。伏惟致政观文少师,全德难名,巨材不器。事业三朝之望,文章百世之师。功存社稷,而人不知。躬履艰难,而节乃见。纵使耄期笃老,犹当就见质疑。而乃力辞于未及之年,退托以不能而止。大勇若怯,大智若愚。至贵无轩冕而荣,至仁不导引而寿。较其所得,孰与昔多。轼受知最深,闻道有自。虽外为天下惜老成之去,而私喜明哲得保身之全。伏暑向阑,台候何似。伏冀为时自重,少慰舆情。
伏审¹抗章²得谢³,释位言还。天眷虽隆,莫夺已行之志;士流太息¹⁰,共¹¹¹²难继¹³之风¹⁴。凡¹⁵在庇庥¹⁶,共增¹⁷庆慰¹⁸。伏以¹⁹怀²⁰安天下之公患²¹,去就²²君子之所难²³。世靡²⁴不知,人更²⁵相笑²⁶。而²⁷²⁸不胜²⁹³⁰,私³¹于为身³²。君臣之恩,系縻(mí)³³之于前;妻子³⁴之计³⁵,推荷³⁶之于后。至³⁷于山林之士³⁸,犹³⁹有降志于垂老⁴⁰;而况⁴¹庙堂⁴²之旧⁴³,欲⁴⁴使辞禄⁴⁵于当年⁴⁶。有其言而无其心⁴⁷,有其心而无其决⁴⁸。愚智共蔽⁴⁹,古今一涂⁵⁰。是以⁵¹用舍行藏⁵²,仲尼⁵³⁵⁴⁵⁵于颜子⁵⁶;存亡进退⁵⁷,《周易》⁵⁸不及⁵⁹于贤人⁶⁰。自非⁶¹⁶²足以⁶³周知⁶⁴,仁⁶⁵足以自爱⁶⁶,道⁶⁷足以忘⁶⁸物之得丧⁶⁹,志⁷⁰足以一气⁷¹之盛衰⁷²。则孰能⁷³见几⁷⁴祸福之先⁷⁵,脱屣(xǐ)⁷⁶尘垢⁷⁷之外⁷⁸。常⁷⁹恐兹⁸⁰世,不见⁸¹其人。伏惟⁸²致政⁸³观文少师⁸⁴,全德⁸⁵难名⁸⁶,巨材⁸⁷不器⁸⁸。事业三朝之望⁸⁹,文章百世之师⁹⁰。功存社稷⁹¹,而人不知⁹²。躬履⁹³艰难,而节⁹⁴⁹⁵⁹⁶。纵使⁹⁷(mào)⁹⁸(dǔ)⁹⁹,犹¹⁰⁰¹⁰¹就见¹⁰²质疑¹⁰³。而乃¹⁰⁴¹⁰⁵¹⁰⁶于未及¹⁰⁷之年¹⁰⁸,退¹⁰⁹¹¹⁰以不能而止。大¹¹¹¹¹²¹¹³¹¹⁴,大智¹¹⁵¹¹⁶¹¹⁷。至¹¹⁸¹¹⁹无轩冕¹²⁰而荣,至仁¹²¹不导引¹²²而寿¹²³。较¹²⁴¹²⁵所得¹²⁶,孰与¹²⁷¹²⁸多。轼受知¹²⁹最深,闻道¹³⁰有自¹³¹。虽外¹³²为天下¹³³¹³⁴老成¹³⁵之去¹³⁶,而私¹³⁷¹³⁸明哲得保身¹³⁹之全。伏暑¹⁴⁰向阑¹⁴¹,台候¹⁴²何似¹⁴³。伏冀¹⁴⁴为时¹⁴⁵自重¹⁴⁶,少慰¹⁴⁷(yú)¹⁴⁸
译文:我获悉您向皇上呈上奏章请辞得到准许,卸任告老还乡。皇上虽然对您眷顾不舍,但也不忍心剥除您早已决定的意向;士人们个个惊讶叹息,都纷纷赞许您的那种他人难以比肩的德行风范。凡是受您照顾的人,都加深对您的庆贺慰问之情。您因为心士安定天下共同的忧患,去做君子都感到为难的事情。世人没有不知道的,但他们却都讥笑您。况且道义抵不住私欲,世人多在处世中为自身谋利。常常把君臣之间的恩德放在前面,把妻子和儿女的生计放在后面。就算是山林的隐士,也还在将近年老的时候有着渴望遇到明主来展示自己才华的志气;何况您已经是朝中的老臣了,却想要在还能继续任职的时候辞官。有那样的言论却没有那样的想法,有那样的想法却没有那样的决心。愚人和智者都有一样昏聩的时候,从古代到今天都是一样的。因此被任用就积极去做,不被任用就隐退,孔子特别赞许颜回做的好;对生存死亡前进后退形势的判断能力,一本《周易》也比不上一个有才德的人。倘若不是智慧完全可以了解所有的事情,仁德完全可以自尊自重,思想境界完全可以不关心事物的获得和丧失,志向完全可以影响一国气运的昌盛衰弱。又怎么能预先看清祸患和幸福,犹如脱掉鞋子一样无所顾虑的远离尘世的污垢。通常这世上,恐怕是见不到这样的人。我觉得您,德行高尚却得不到应有的名声;才华横溢却得不到更好的施展。您的事业达到了三朝的顶峰,文章可以作为百世的典范。您对国家有功,而人们却不知道;您亲身经历了许多艰苦困难,于是才更加彰显出您的高尚气节。即使在垂暮之年已经十分衰老,仍应当直面别人的责问和疑惑;但您在还没有到应该退休的时候却拼命请求辞官告老还乡,退缩推托自己因为没有那个能力而止步。最勇敢的人看外表好像很胆怯的样子,最聪明的人看外表好像很愚笨的样子。最可贵的是没有官位爵禄却受到别人的敬重,最崇尚的是没有导引之术却获得真正的长寿。比较现在所得到的,和过去相比哪个更多呢。我受到您的知遇是非常深的,能领会其中的道理也是有原因的。虽然我表面上和天下的人一样都惋惜一个老臣的离去,但私下却欣喜您能够明白哲理而保全自己。炎热的夏天就要结束了,您过得还好吗?我希望到时候您自己能多加保重,这样也可以稍稍安慰大家的心情。
注释:¹伏审:获悉,得闻。伏:谦辞。²抗章:呈给皇帝的奏章。³谢:准许。⁴释:卸任。⁵天眷:皇上的眷顾。眷:眷顾,器重。⁶夺:剥除,削弱。⁷已行:早已决定。⁸志:意向。⁹士流:士人们。流:品类,等级。¹⁰太息:太是通假字,“太”通“叹”,太息就是叹息的意思。¹¹共:都。¹²高:赞许。¹³难继:难以比肩。难:困难。继:比肩,比拟。¹⁴风:风范。¹⁵凡:凡是。¹⁶庇庥:荫庇,庇护。¹⁷增:加深,增加。¹⁸庆慰:庆贺慰问。¹⁹以:因为。²⁰怀:心怀。²¹公患:共同的忧患,共同的祸患。²²就:做。²³难:为难。²⁴靡:无,没有。²⁵更:却。²⁶笑:讥笑,嘲笑。²⁷而:况且。²⁸道:道义。²⁹不胜:抵不住。胜:承受,抵得住。³⁰欲:私欲。³¹私:为自身谋利。³²为身:处世修身,治身。³³系縻:羁留,牵缠。文中为“放置”之意。³⁴妻子:妻子和儿女。妻:妻子。子:儿女。³⁵计:生计。³⁶推荷:文中为“放置”之意。推:推脱。荷:背负肩担。³⁷至于:就算是。³⁸士:隐士。³⁹犹:仍。⁴⁰垂老:将近年老。垂:将近。⁴¹况:何况。⁴²庙堂:指代朝堂。⁴³旧:老臣。⁴⁴欲:想要,打算。⁴⁵辞禄:辞官。禄:禄位,官位。⁴⁶当年:还可以继续任职的时候。有“当打之年”之意,欧阳修此时六十五岁,古代官员告老还乡的年龄一般为七十岁,有疾患则提前,而欧阳修当时并无大的疾患,至少还能继续任职五年之久。⁴⁷心:想法。⁴⁸决:决心。⁴⁹蔽:昏聩,不明是非。⁵⁰一涂:一样。涂:同“途”。⁵¹是以:因此。⁵²用舍行藏:被任用就积极去做,不被任用就隐退。用:任用;舍:不用;行:做事;藏:隐退。⁵³仲尼:孔子,名丘,字仲尼。⁵⁴独:特,特别地。⁵⁵许:赞许。⁵⁶颜子:孔子的弟子颜回。⁵⁷存亡进退:对生存死亡前进后退形势的判断能力。⁵⁸《周易》:《周易》即《易经》,《三易》之一(汉初刘向校书时《三易》仍存,汉后下落不明),是传统经典之一,相传系周文王姬昌所作,内容包括《经》和《传》两个部分。⁵⁹不及:比不上。⁶⁰贤人:有才德的人。⁶¹自非:倘若不是。⁶²智:智慧。⁶³足以:完全可以,够得上。⁶⁴周知:了解所有的事情。周:所有的事情。知:了解。⁶⁵仁:仁德。⁶⁶自爱:自尊自重。爱:爱惜。⁶⁷道:思想境界。⁶⁸忘:不关心,舍弃。⁶⁹得丧:得到和丧失。⁷⁰志:志向。⁷¹一气:一国气运。⁷²盛衰:昌盛衰弱。则:又,表转折。⁷³孰能:怎么能。⁷⁴见几:从事物细微的变化中预见其先兆。⁷⁵先:预先。⁷⁷脱屣:比喻看得很轻,无所顾恋,犹如脱掉鞋子 。屣:鞋子。⁷⁷尘垢:尘世污垢。⁷⁸外:远离。⁷⁹常:通常。⁸⁰兹:这个。⁸¹不见:见不到。⁸²伏惟:伏在地上想,下对上陈述时的表敬之辞。⁸³致政:犹如致仕,指官吏将执政的权柄归还给君主。意即交还官职,即退休。致:归。⁸⁴观文少师:即观文殿学士和太子少师,欧阳修退休前任观文殿学士和太子少师,故“致政观文少师”指代欧阳修。⁸⁵全德:德行高尚。全:完美。⁸⁶名:获得名声。⁸⁷巨材:巨大的才华,才华横溢。⁸⁸器:施展。⁸⁹望:顶峰。⁹⁰师:典范。⁹¹社稷:国家。⁹²知:知道。⁹³躬履:亲身经历。躬:亲身。履:经历。⁹⁴节:气节,节操。⁹⁵乃:才。⁹⁶见:彰显,显现。⁹⁷纵使:即使。⁹⁸耄期:年老的时候,垂暮之年。耄:年老。七十岁至九十岁曰“耄”。⁹⁹笃老:非常衰老。笃:甚;深。¹⁰⁰犹:仍。¹⁰¹当:应当。¹⁰²就见:直面。就:趋近,不远离逃避之意。见:面对。¹⁰³质疑:责问和疑惑。质:责问。疑:疑惑。¹⁰⁴乃:你。¹⁰⁵力:拼命,尽力。¹⁰⁶辞:辞官。¹⁰⁷未及:没有到。及:到。¹⁰⁸年:时候。¹⁰⁹退:退缩。¹¹⁰托:推托。¹¹¹大:最。¹¹²勇:勇敢。¹¹³若:好像。¹¹⁴怯:胆怯。¹¹⁵智:聪明。¹¹⁶若:好像。¹¹⁷愚:愚笨。¹¹⁸至:最。¹¹⁹贵:可贵。¹²⁰轩冕:借指官位爵禄。典故名,原指古时大夫以上官员的车乘和冕服,后引申为借指官位爵禄,国君或显贵者,泛指为官。¹²¹仁:作”丄“字用,为上。代表崇尚、提升、升华。¹²²导引:指“导引术”,为古代的一种养生术,通过一定的引导方式,刺激人体,引导气血,达到平衡阴阳、治病、预防、锻炼、修仙的目的。“导”指“导气”,导气令和;“引”指“引体”,引体令柔。¹²³寿:长寿。¹²⁴较:比较。¹²⁵其:指现在。¹²⁶得:获得。¹²⁷孰与:比对方怎么样,表示疑问语气。¹²⁸昔:现在。¹²⁹受知:受人知遇。¹³⁰闻道:领会道理。¹³¹有自:有其原因。¹³²外:表面上。¹³³天下:天下的人。¹³⁴惜:惋惜。¹³⁵老成:指旧臣,老臣。¹³⁶去:离开。¹³⁷私:私下,偷偷地。¹³⁸喜:欣喜。¹³⁹明哲保身:明白哲理的人善于保全自己。¹⁴⁰伏暑:指炎热的夏天。¹⁴¹向阑:将尽。¹⁴²台候:敬辞。用于问候对方寒暖起居。¹⁴³何似:如何;怎样。¹⁴⁴冀:希望。¹⁴⁵为时:到时候。¹⁴⁶自重:保重自己。¹⁴⁷少慰:稍微的安慰。少:稍微。¹⁴⁸舆情:大家的心情。舆:指众人。
旅舍残春宿雨晴,恍然心地忆咸京。
旅舍残春¹宿雨晴²,恍(huǎng)³心地忆咸京
译文:旅舍中春残夜雨刚刚晴,恍然间心里忆起长安城。
注释:¹残春:指的是春天将去,春花凋残,故称残春。²宿雨晴:指一夜宿雨,清晨放晴。³恍然:忽然。⁴咸京:指唐都城长安。
树头蜂抱花须落,池面鱼吹柳絮行。
树头蜂抱花须落,池忆鱼吹柳絮(xù)¹
译文:树枝中蜂拥蝶舞花将落,水面上风起柳絮飘飘行。
注释:¹柳絮行:指柳絮随风飘飞。
禅伏诗魔归净域,酒冲愁阵出奇兵。
禅伏诗魔¹归净域(yù)²,酒冲³愁阵出奇兵
译文:借写诗杆情因悟禅语止,用酒冲愁阵如同出奇兵。
注释:¹诗魔:佛家禅理认为作诗是文字“魔障”。²归净域:指归到那洁净的地方。净域,亦称“净土”,佛语,指无浊无垢之地。³酒冲:用酒来冲击。⁴愁阵:愁苦如重重敌阵。⁵出奇兵:借酒浇愁,如同出奇兵破阵一样。
两梁免被尘埃污,拂拭朝簪待眼明。
两梁¹免被尘埃污²,拂拭³朝簪(zān)待眼明
译文:保存好官帽不要遭污损,擦拭净朝簪等待唐复兴。
注释:¹两梁:冠名。《唐诗鼓吹》的注释中说汉代“秩千石,冠两梁”。²尘埃污:指沾上尘埃,暗指投敌变节。³拂拭:掸灰擦尘。⁴朝簪:指戴朝帽时所用的头替。⁵待眼明:等待大唐复兴。

  这首诗是诗人客居闽地时而作,当时唐朝已亡,旨在行发对唐王朝的怀念之情。开笔处写出了一个春残红飞,夜雨刚晴的景象,再加上诗人他乡为客,提于旅馆之中,于是使诗人忆起阔别久远的帝京——长安。一提起长安,自然使诗人想起被昭宗信任,作翰林学士时的得意情形,又自然的想到为朱全忠排挤,使他落魄异乡。这难言的种种味道,一时涌上心头。“忆咸京”三字,成为全篇枢纽,领起以下三联。

  颔联承接“忆咸京”三字,首先抒写对皇都美好春光的回忆:“树头蜂抱花须落,池面鱼吹柳絮行。”仰望绿暗红稀的树梢,蜜蜂抱着花须随花飞落;俯观柳絮飘坠的池水,鱼儿吞吐着像是吹着柳絮游玩。飞花、落絮本是残春景物,而蜜蜂鱼儿却平添了无穷兴趣与几分生机,故没有半点伤春伤别的落寞,更不见晚唐衰飒的诗风。因为诗人是带着曾经沐浴皇恩的深情在回忆这皇都的风物。正由于此,在诗人笔下,即使是摇落的秋天,这长安的晨昏与草木也总带着几分温暖与芳菲。

  五、六句“禅伏诗魔归净地,酒冲愁阵出奇兵”,具体写诗人客居馆舍中的寂寞。诗人心中有无限的悲苦,说不尽的怨恨,客中无聊,只好用诗来抒写自己的心境,用诗来表达悲愤的情怀。然而,几番的思考终未写成。诗人只好以“禅伏诗魔归净域”来为自己解嘲,这恰恰表现了诗人那种“剪不断,理还乱”的心绪,有这样的心绪必不能写出诗来。诗未写成,悲忧郁愤越积越深,真如同一重重愁阵一样,横亘胸中。只好用酒来冲荡这重重愁阵。然而,“借酒浇愁愁更愁”,酒,只能使人得到一时的陶醉,醒来之后,将是更大的悲伤。这更大的悲伤便使诗人产生了信心和希望:“两梁免被尘埃污,拂拭朝餐待眼明”。诗人这时清醒地认识到:诗也好,酒也好,都不能解心中的烦闷。于是他幸起往日在朝时的官帽,悟出了一条真理,他要好好的保存这顶珍贵的朝帽,千万不能让它被尘埃污染。言外之意是决不作异姓之臣,宁肯终生潦倒,也不改变自己的气节。想到这他不愁了,他不悲了,他轻轻地擦拭着朝替,他心中暗暗地表示:一定要耐心的等待,一直等到大唐复兴,戴上朝帽,穿上朝服来参与朝政。闻一多说:作者“深知唐王朝避免不了灭亡的命运,而自己又无所作为,故所作之诗多缅怀往事,情调悲凉。”这首诗没有直抒悲凉之思,但他深深眷顾的往日温馨,实已成为今日悲凉的衬托。

  全诗感情起伏动荡,由悲忧到镇定,从中看出诗人的气节。全诗由“旅舍”、“残春”总起,三、四句承“残春”,五、六句承“旅舍”,七、八句收束来照应全篇,结构严谨,脉络清楚。

参考资料:
1、 吉林大学中文系 .唐诗鉴赏大典(十二) :吉林大学出版社 ,2009 :212-213 .
2、 尚作恩 等 .晚唐诗译释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1987 :243-245 .

cánchūnshě--hán

shěcánchūn宿qínghuǎngránxīnxiánjīng

shùtóufēngbàohuāluòchímiànchuīliǔxíng

chánshīguījìngjiǔchōngchóuzhènchūbīng

liǎngliángmiǎnbèichénāishìcháozāndàiyǎnmíng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