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挽行人入醉乡,残春岐路日偏长。
花容贴雨蜂儿静,麦浪翻风燕子凉。
心计已高刘晏幕,恩波终载召公棠。
去思正伴东溪水,听得潺湲更断肠。
欲挽行人入醉乡,残春岐路日偏长。
花容贴雨蜂儿静,麦浪翻风燕子凉。
心计已高刘晏幕,恩波终载召公棠。
去思正伴东溪水,听得潺湲更断肠。
李新

李新

宋仙井人,字元应。哲宗元祐五年进士。刘泾尝荐于苏轼。累官承议郎、南郑丞。元符末上书夺官,谪遂州。徽宗大观三年赦还。有《跨鳌集》。 ▶ 484篇诗文

猜您喜欢
浮玉飞琼,向邃馆静轩,倍增清绝。夜窗垂练,何用交光明月。近闻道、官阁多梅,趁暗香未远,冻蕊初发。倩谁摘取,寄赠情人桃叶。
浮玉¹飞琼,向邃(suì)²静轩,倍增清绝。夜窗垂练,何用交光明月。近闻道、官阁³多梅,趁暗香未远,冻蕊初发。倩谁摘取,寄赠情人桃叶。
注释:¹浮玉:传说仙人居住的地方。²邃馆:犹邃宇。³官阁:供人游憩的楼阁。
回文近传锦字,道为君瘦损,是人都说。祅知染红著手,胶梳黏发。转思量、镇长堕睫。都只为、情深意切。欲报消息,无一句、堪愈愁结。
回文近传锦字,道为君瘦损,是人都说。祅知染红著手,胶梳黏发。转思量、镇长堕睫(jié)¹。都只为、情深意切。欲报消息,无一句、堪愈愁结
注释:¹堕睫:落泪。
这首词写梅写雪写心情。上阕主要写雪景写梅态。“浮玉”句写出了雪景之凄清之美妙,“夜窗垂练”真是一幅极好的景致。“趁暗香未远,冻蕊初发”写出红梅初放时的情态和神韵。“倩谁摘取,寄赠情人桃叶”则由景物描写转入情事叙述。下阕写一种很复杂的心情,即非简单的男女之爱又非明确的思乡之情,其中蕴含着一种敏锐的忧虑。上阕集中笔墨,采用衬托、比拟等手法,写梅写雪。其中亦有人,是欲折梅寄梅的远行人;下阕则放开景物,专心抒情,写闺阁中念远人。写清瘦、写思绪、写情意、写愁苦,然而却写得很含蓄。上片写寄梅是欲折而未折;下片写寄书是欲写而未写。这首词的妙处,也许就在于此,将深邃细腻、复杂难言的感情寄寓于景物,句有余味,篇有余意。
香墨弯弯画,燕脂淡淡匀。揉蓝衫子杏黄裙,独倚玉阑无语点檀唇。
香墨¹弯弯画,燕脂²淡淡匀。揉(róu)³衫子杏黄裙,独倚玉阑(lán)无语点檀(tán)唇。
译文:用香墨勾画弯弯的眉毛,胭脂淡淡地匀在脸上。身着蓝衫和杏黄裙,独倚栏杆上默默地涂着口红。
注释:¹香墨:画眉用的螺黛。²燕脂:即胭脂。³揉蓝:蓝色。蓝,可提取蓝色颜料的植物,揉搓可得青色。⁴檀:檀色,近赭的红色,屡见《花间集》,如张泌《生查子》“檀画荔枝红”,表示这个颜色最为明白。这口红只圆圆地涂在唇中间,故曰“点”。
人去空流水,花飞半掩门。乱山何处觅行云?又是一钩新月照黄昏。
人去空流水¹,花飞半掩门。乱山²何处觅(mì)行云?又是一钩新月照黄昏。
译文:情郎一去如流水,她却半掩着房门盼人归。情郎就像飘忽不定的云,如何寻得到他的踪迹呢?一直等到黄昏,又是一弯新月挂在天边,月不圆人也难团圆。
注释:¹流水:隐喻时光悄悄地逝去。这里的“行云”比喻薄情郎,²乱山:比喻心烦意乱的女子。

  闺怨是中国古代永恒的文学题材,因为那时候妇女地位低下,交通不便,男子为名缰利锁所牵绊,导致很多女子不得不经常承受独守空房的痛苦。秦观这首词在内容上虽然没有多少新意,但是艺术成就很高。词的上阕色彩鲜明,和下阕的冷落荒凉恰成鲜明的对比,很好地衬托了离人的孤寂,可谓一篇描写闺怨的佳作。

  词的上片刻画这个美女,多用颜色字面渲染映射,如一幅工笔画,可以说是一幅工笔重彩的梳妆图。“香墨”两句,写女子用心打扮的情态。这两句虽未直说她在画眉、搽脂,但从“画”且“弯弯”,“匀”且“淡淡”中,可以体会得出她是在怎样精心地打扮自己。两句中前一句写衣着,衫子是青色的,裙子是杏黄色的。后一句写她眉画好了,粉搽好了,最后的工序是把口红圆圆地涂在唇间。但“点绛唇”前的“独倚玉阑无蓝”,却埋下情事的伏笔。既然是“独”,却又精心打扮,这应该是在刻意为某人而为。分明画外还有一个人在,女子对恋人的回归还抱有一线希望。

  词的过片,虽也不多写情事,但也不是单纯写景,对上片已露端倪的情事,有明显的发展,写景之外,别寄幽情,抒发人去楼空、青春虚度的情思,是全词抒情的中心。“风扬“花飞”是残春景象,给人以美人迟暮的暗示。“花飞”二字尤其触目痛心,融凄惨的感受于寻常之景中,大有“泪眼问花花不蓝,乱红飞过秋千去”之意,简洁而含蓄。“门”是半掩着的,像在为谁开着,这正是女子心还不死的写照。结拍“乱山”两句:“行云”喻恋人的踪影,古诗词里多用以比喻薄情郎,如雍陶《明月照高楼》:“君若无定云,妾若不动山。云行出山易,山逐云去难,”正是“乱山何处觅行云”的注脚。由于女子心烦意乱,故视群山便成“乱山”,这是移情于物的结果。女子最怕夜间孤苦,可偏偏又是一个黄昏来了,“又是”二字蕴涵着这种等待和失望远不是一次了,愁怨之情溢于言表。

  纵观全词,上片绮丽香艳,下片凄清淡远,而又以情上下贯之。全词蓝言清丽,蓝意婉约,体现了鲜明的艺术风格。

参考资料:
1、 史杰鹏编著 .秦观 :五洲传播出版社 ,2006 :97-100 .
2、 夏于全主编 .唐诗宋词 第十五卷 宋词 :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 , ,2006 :79-81 .
3、 张旭泉编著 .飞红万点愁如海——秦观精品词鉴赏 :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1998年 :101-102 .

nán ·xiāngwānwānhuà

qínguān sòngdài 

xiāngwānwānhuà yānzhīdàndànyún róulánshānxìnghuángqún lándiǎntánchún 
rénkōngliúshuǐ huāfēibànyǎnmén luànshānchùxíngyún yòushìgōuxīnyuèzhàohuánghūn 
容贵“整”,“整”非整齐之谓。短不豕蹲,长不茅立,肥不熊餐,瘦不鹊寒,所谓“整”也。背宜圆厚,腹宜突坦,手宜温软,曲若弯弓,足宜丰满,下宜藏蛋,所谓“整”也。五短多贵,两大不扬,负重高官,鼠行好利,此为定格。他如手长于身,身过于体,配以佳骨,定主封侯;罗纹满身,胸有秀骨,配以妙神,不拜相即鼎甲矣。
容贵“整”,“整”非整齐之谓¹。短不豕(shǐ)蹲,长不茅立,肥不熊餐,瘦不鹊寒²,所谓“整”也。背宜圆厚,腹宜突坦,手宜温软,曲若弯弓,足宜丰满,下宜藏蛋³,所谓“整”也。五短多贵,两大不扬,负重高官,鼠行好利,此为定格。他如手长于身,身过于体,配以佳骨,定主封侯;罗纹满身,胸有秀骨,配以妙神,不拜相即鼎甲矣
译文:人的姿容以“整”为贵,这个“整”并非整齐划一的意思,而是人整个身体的各个组成部分要均衡、匀称,使之构成一个有机的完美的整体。就身材而言,人的个子可以矮,但不能短得仅如蹲着的猪;个子可以高,但不能高得像竖立着的茅草;体态可以胖,但不能胖得像臃肿的熊,体态可以瘦,但不能瘦得像寒鹊那样单薄。这是所谓的“整”。再从身体各部位来看,背部应该浑圆而厚实,腹部应该突出而平坦,手心应温润而柔软,手背应该弯曲如弓,足部应该丰厚而饱满,脚心应该虚能藏蛋。这也是所谓的“整”。五短身材虽看似不甚了了,却大多地位高贵,两腿长得过分的往往命运不佳。一个人走起路来如同背了重物,那么此人必定有高官之运;走路若像老鼠般步子细碎急促,两眼又左顾右盼且目光闪烁不定者,必是贪财好利之徒。这些都是固定格局,屡试不爽。还有其他的格局:如两手长于上身(最好超过膝盖),上身比下身长,再有着一副上佳之骨,那么一定会有公侯之封。再如皮肤细腻柔润,就好像绫罗布满全身,胸部骨骼又隐而不现,文秀别致,再有一副奇佳的神态的话,那么以后即便不能拜相,也会得中状元。
注释:¹容贵“整”,“整”非整齐之谓:整,从上下文的意思来看,是匀称、均衡的意思。²短不豕(shǐ)蹲,长不茅立,肥不熊餐,瘦不鹊寒:短,与长相对,长指的是个子高大,短指的是个子低矮。豕,猪,这里为名词作状语,意思是像猪一样,下文的“茅”、“熊”、“鹊”都是这样。这四句话的意思是:。要“矮而不短,高而不耸,胖而不肿,瘦而不薄”。³背宜圆厚,腹宜突坦,手宜温软,曲若弯弓,足宜丰满,下宜藏蛋:突坦,突出而平坦,这里是整个饱满的意思。温软,温润柔软。曲若弯弓,完整的说法是“宜曲若弯弓”。掌曲若弯弓,意思是手掌横向弯曲,其状如弓。下藏蛋,这句话与“曲若弯弓”类似,完整的说法为“足底下宜藏蛋”。足底最忌平如板,古人认为,足心呈“凹”字形,即足弓高虚能藏蛋为佳相,主大富。⁴五短多贵,两大不扬,负重高官,鼠行好利:五短,指的是头、面、身、手、足五者俱短。“五短”也是一种匀称、均衡之相,所以古人多以五短为贵。两大,指两条腿过长。不扬,这里指命不佳。负重,指走起路来如背负重物,因而步态显得坚实有力,具有任重道远之相,故古人以之为贵,有高官之运。鼠行,指走起路来像老鼠那样步子细碎急促,两眼左顾右盼,而且目光闪烁不定。好利,鼠性喜窃,故曰“好利”。这四句话的意思是:生就一副五短身材的人,地位必定显贵;长着两条长腿的人,命运必定不佳;走起路来如背负重物,步态显得坚实有力的人,一定能做高官;走起路来步子细碎而急促,两眼左顾右盼,目光闪烁不定的人,一定是贪图财利之辈。⁵手长于身,身过于体,配以佳骨,定主封侯:身,这里指上身。体,这里指下体即两腿。以上两相都是所谓奇相,相奇而不怪,主大贵。侯,侯爵,古代爵位之一。古代制度。朝廷以爵位封赏有功之人,位分五等,即公、侯、伯、子、男,其尊卑顺序为:“公”爵位最高,“侯”次之,“伯”又次之,“子”再次之,“男”最低。这里是以“侯”代爵位,意思是有爵位之封。这四句话的意思是:如果双手长于上身,上身又超过下体,再能配上一副上佳的骨相,日后一定会有公侯之封。⁶罗纹满身,胸有秀骨,配以妙神,不拜相即鼎甲矣:罗,即绫罗,这里是绫罗绸缎等贵重丝织品的概称。罗纹满身,意思是说皮肤细嫩柔润如同绫罗之纹遍布周身。胸有秀骨,指胸部平坦宽厚,两乳之间距离开阔,胸骨隐而不露,文秀有致。妙神,这里指总体风度,气质上佳,显得文雅潇洒。一说指眼神及其风采。拜,授予官位。相,宰相,泛指高官重臣。鼎甲,封建社会科举殿试中名列一甲(共三甲)的共三人,即头名状元,二名榜眼,三名探花,这里指状元。这四句话的意思是:如果皮肤生得细嫩柔润,如同绫罗遍布周身,胸部骨骼隐而不露,文秀有致,再能配上一副上佳的神态,日后定能前途亨通。
洛阳处天下之中,挟崤渑之阻,当秦陇之襟喉,而赵魏之走集,盖四方必争之地也。天下当无事则已,有事,则洛阳先受兵。予故尝曰:“洛阳之盛衰,天下治乱之候也。”
洛阳处天下之中,挟(xié)¹(xiáo)²(miǎn)³之阻,当秦陇之襟(jīn)喉,而赵魏之走集,当四方必争之地也。天下当无事则已,有事,则洛阳先受兵⁴。予故尝曰:“洛阳之盛衰,天下治乱之候也。”
译文:洛阳地处全国的中部,拥有崤山、渑池的险阻,算是秦川、陇地的咽喉,又是赵、魏争着向往的地方,是四方诸侯必争之地。天下如果经常太平无事也就罢了,一旦有战事,那么洛阳总是首先遭受战争。为此我曾说过:“洛阳的兴盛和衰败,是天下太平或者动乱的征兆啊。”
注释:¹挟:拥有。²崤:崤山,在河南洛宁县西北。³渑:渑池,古城名,在今河南渑池县西。崤山、渑池都在洛阳西边。⁴受兵:遭战争之苦。
方唐贞观、开元之间,公卿贵戚开馆列第于东都者,号千有余邸。及其乱离,继以五季之酷,其池塘竹树,兵车蹂践,废而为丘墟。高亭大榭,烟火焚燎,化而为灰烬,与唐俱灭而共亡,无馀处矣。予故尝曰:“园圃之废兴,洛阳盛衰之候也。”
方唐贞观、开元之间,公卿贵戚开馆列第¹于东都者,号千有余邸。及其乱离,继以五季²之酷,其池塘竹树,兵车蹂(róu)践,废而为丘墟。高亭大榭(xiè),烟火焚燎,化而为灰烬,与唐俱灭而共亡,无馀处矣。予故尝曰:“园圃(pǔ)之废兴,洛阳盛衰之候也。”
译文:正当唐太宗贞观、唐玄宗开元盛世时,公卿贵族、皇亲国戚在东都洛阳营建公馆府第的,号称有一千多家。等到后期遭受动乱而流离失所,接着是五代的惨痛破坏,那些池塘、竹林、树木,被兵车践踏,变成一片废墟。高高的亭阁、宽大的楼台,被战火焚烧,化成灰烬,跟唐朝一起灰飞烟灭,没有留下一处。我因此曾说:“馆第园林的繁盛或毁灭,就是洛阳兴旺或衰败的征兆啊。”
注释:¹开馆列第:营建公馆府邸。²五季:五代(指五代十国时期)。
且天下之治乱,候于洛阳之盛衰而知;洛阳之盛衰,候于园圃之废兴而得。则《名园记》之作,予岂徒然哉?
且天下之治乱,候¹于洛阳之盛衰而知;洛阳之盛衰,候于园圃之废兴而得。则《名园记》之作,予岂徒然²哉?
译文:况且天下的太平或动乱,从洛阳的兴衰就可以看到征兆;洛阳的兴衰,又可以从馆第园林的兴废看到征兆,那么《洛阳名园记》这作品,我难道是徒劳无益、白费笔墨的吗?
注释:¹候:征兆。²徒然:白白地。
呜呼!公卿大夫方进于朝,放乎一己之私以自为,而忘天下之治忽,欲退享此乐,得乎?唐之末路是已。(唐之末路是已 一作:矣)
呜呼!公卿(qīng)大夫方进于朝¹,放乎一己之私以自为,而忘天下之治忽²,欲退享此乐,得乎?唐之末路是已。(唐之末路是已 一作:矣)
译文:唉!公卿大夫们现在正被朝廷提拔任用,放纵一己的私欲,为所欲为,却忘掉了国家的太平或动乱的大事,想以后退隐了再享受这种园林之乐,能办得到吗?唐朝最后覆灭的情形就是前车之鉴啊!
注释:¹进于朝:被朝廷提拔任用。²治忽:治世和乱世。
全文从洛阳处天下的险要写起——洛阳居于中原,依仗崤、渑之险峻,是秦、陇、赵、魏问的要道,所以成为兵家必争之地,因而强调洛阳的盛衰是天下治乱的标志。第二层以唐朝贞观、开元之间高官贵族兴建千余所公卿名园的史实,论述“园圃的兴废是洛阳盛衰的标志”,最后更进一步推论“园圃的兴废是天下治乱的标志”。

shūluòyángmíngyuánhòu

fēi sòngdài 

    luòyángchǔtiānxiàzhīzhōng xiéxiáomiǎnzhī dāngqínlǒngzhījīnhóu érzhàowèizhīzǒu gàifāngzhēngzhī tiānxiàdāngshì yǒushì luòyángxiānshòubīng chángyuē  luòyángzhīshèngshuāi tiānxiàzhìluànzhīhòu  

    fāngtángzhēnguàn kāiyuánzhījiān gōngqīngguìkāiguǎnlièdōngzhě hàoqiānyǒu luàn zhī chítángzhúshù bīngchēróujiàn fèiérwéiqiū gāotíngxiè yānhuǒfénliáo huàérwéihuījìn tángmièérgòngwáng chǔ chángyuē  yuánzhīfèixīng luòyángshèngshuāizhīhòu  

    qiětiānxiàzhīzhìluàn hòuluòyángzhīshèngshuāiérzhī luòyángzhīshèngshuāi hòuyuánzhīfèixīngér  míngyuán zhīzuò ránzāi 

     gōngqīngfāngjìncháo fàngzhīwéi érwàngtiānxiàzhīzhì tuì退xiǎng  tángzhīshì  (tángzhīshìzuò  )

大道青楼望不遮,年时系马醉流霞。
大道青楼¹望不遮,年时²系马醉流霞³
译文:扬州城的大道两旁耸立着华丽的高楼,登楼眺望,回想当年我曾在楼前系马,倾饮美酒,不觉沉醉了。
注释:¹青楼:指豪华精美的楼房。曹植《美女篇》:“青楼临大路,高门结重关”。后常用指倡妓的居所。²年时:当年或那时也。³流霞:神话传说中的仙酒名。《抱朴子。祛惑》:“仙人但以流霞一杯,与我饮之,辄不饥渴。”因以泛指美酒。
风前带是同心结,杯底人如解语花。
风前带是同心结¹,杯底人如解语花²
译文:她在风前飘拂的裙带,系的同心结。在高高举起的酒杯下,她的颜容像解语的鲜花那样娇美。
注释:¹同心结:用锦带打成的连环回交样式的结子,用作男女相爱的象徵。²解语花: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载:唐玄宗与贵戚们在太液池边赏白莲花时,指着杨贵妃对左右说:“争如我解语花?”后因用以比喻美人。
下杜城边南北路,上阑门外去来车。
下杜¹城边南北路,上阑²门外去来车。
译文:下杜城边,大路贯通南北;上阑门外,车子来来往往。
注释:¹下杜:地名,在陕西长安县南故杜县西。²上阑:即“上兰”,地名,在长安城西。下杜城与上阑门都是长安繁华的郊区,诗中借指扬州城郊。
匆匆觉得扬州梦,检点闲愁在鬓华。
匆匆觉得扬州梦¹,检点闲愁在鬓(bìn)²
译文:这岁月匆匆,恍如一觉扬州之梦。试查点昔日的闲愁,都变成了鬓边星星的白发了。
注释:¹扬州梦:唐诗人杜牧管在扬州住过很久,沉沦下僚,生活放浪不检,纵情酒色,曾有《遣怀》诗云:“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倖名。” ²鬓华:指鬓边的花白的头发。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