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花几点送春馀,执手春风意惨如。
一见相欢露肝胆,莫因别后却情疏。
飞花几点送春馀,执手春风意惨如。
一见相欢露肝胆,莫因别后却情疏。
强至

强至

强至(1022年~1076年),字几圣,杭州(今属浙江)人。仁宗庆历六年(1046年)进士,充泗州司理参军,历官浦江、东阳、元城令。英宗治平四年(1067年),韩琦聘为主管机宜文字,后在韩幕府六年。熙宁五年(1072年),召判户部勾院、群牧判官。熙宁九年(1076年),迁祠部郎中、三司户部判官。不久卒。其子强浚明收集其遗文,编《祠部集》四十卷,曾巩为之序,已佚。清代强汝询《求益斋文集》卷八《祠部公家传》有传。 ▶ 677篇诗文

猜您喜欢
天子居未央,妾侍卷衣裳。
天子居未央¹,妾(qiè)侍卷衣裳。
译文:天子身居未央宫,妻妾来收拾衣裳。
注释:¹未央:汉宫名。
顾无紫宫宠,敢拂黄金床。
顾无紫宫¹宠,敢拂黄金床。
译文:现在未得皇上在紫宫宠爱,怎敢拂坐黄金床?
注释:¹紫宫:帝王宫禁。这里借指天子。
水至亦不去,熊来尚可当。
水至亦不去¹,熊来尚可当²
译文:没有皇上的旨意,洪水来了也不敢乱走,如果皇上遇到危险,舍命也要保护皇上,就像博熊的冯婕妤一样。
注释:¹“水至”句:刘向《列女传·贞顺》:楚昭王出游,留妇人渐台之上而去。王闻江水大至,使使者迎夫人,忘持其符。夫人曰:“王与宫人约,令召宫人必以符,今使者不持符,妾不敢行。”于是使返取符,则水大至,台崩,夫人流而死。²“熊来”句:《汉书·外戚传》:建昭(汉元帝年号)中,上幸虎圈斗兽,后宫皆坐。熊佚出圈,攀槛欲上殿。左右贵人傅昭仪等皆惊走,冯婕妤直前当熊而立,左右格杀熊。上问:“人情惊惧,何故前当熊?”婕妤对曰:“兽得人而至,妾恐熊至御座,故以身当之。
微身奉日月,飘若萤之光。
微身奉日月¹,飘若萤之光。
译文:卑微之身侍奉日月,轻飘若飞萤之光。
注释:¹日月:象征君王。
愿君采葑菲,无以下体妨。
愿君采葑(fēng)¹,无以下体妨。
译文:愿君采撷葑菲草的时候,不因为它的根部难看而抛弃它的叶片。
注释:¹“愿君”句:意谓愿君王勿以自己身份身的低下,而忽视自己对君王的一片忠心。
乐府《杂曲歌辞》有《秦王卷衣》,言成阳春景及宫阙之美,秦王卷衣,以赠所欢也。李白的《秦女卷衣》,这首诗与《秦王卷衣》十分不同。李白这首诗表达的是对爱情的看法,对爱情应该始终如一,不能因为彼此年老色衰而背弃对方。其实,在这首诗里,也隐含着李白自己的用世情怀,他希望为君王效力,不会因年老而放弃这一理想。
万古幽人在涧阿,百年孤愤竟如何?
万古幽人在涧阿,百年孤愤竟如何?
无人说与天随子,春草输赢较几多?
无人说与天随子,春草输赢较几多?

  这首诗是批评晚唐诗人陆龟蒙。晚唐后期,唐帝国风雨飘摇,岌岌可危。不少文人在时代的衰飒气氛中走向明哲保身的退隐之路,创作的诗句表现出一种僻世心态和淡泊情思。元好问借用陆龟蒙《自遣诗三十首》之二十四中“恐随春草斗输赢”来批评陆龟蒙等隐士生活在晚唐社会动荡时代,不作忧国感愤之辞而徒兴春草输赢的叹惜。这里也反映了元好问在强调真情实感时是注意到社会现实内容的。不过陆龟蒙象古代许多隐士一样,并非真正忘怀世事,陆龟蒙也写过讽刺现实的作品如《新沙》、《筑城池》、《记稻鼠》等。

lùnshīsānshíshǒu··shíjiǔ--yuánhǎowèn

wànyōurénzàijiànābǎiniánfènjìng

rénshuōtiānsuízichūncǎoshūyíngjiàoduō

秋帷里。长漏伴人无寐。低玉枕凉轻绣被。一番秋气味。
秋帷(wéi)¹里。长漏²伴人无寐(mèi)。低玉枕³凉轻绣被。一番秋气味。
译文:在秋夜的帐帷里,那计时的满滴长久地陪伴着贵人不能入睡。低枕的玉枕渐渐凉了,轻薄的绣被已用上了,床上弥漫了一片秋天的气氛。
注释:¹帷:帐子。²漏:古代计时的工具,用壶滴水的方法计算。这里代指时间。³玉枕:陶瓷枕,以示华贵之用物。⁴绣被:指绸缎一类的被子,富贵人家的征示。
晓色又侵窗纸。窗外鸡声初起。声断几声还到耳。已明声未已。
晓色又凉窗纸。窗外鸡声初起。声断几声还到耳。已明声未已¹
译文:晨光浸透窗纸,窗外报晓的雄鸡发出第一阵鸣声,鸡声断断续续,又从耳边传来,天已亮了,但鸡声还未停息。
注释:¹已:前“已”,已经。末“已”,停止。

  上片,写秋夜思的凉色。“秋帷里,长漏伴人无寐。”不说贵人心不平静,而说长漏与贵人为伴不能人眠,躺卧“秋帷”,煎熬“无寐”。“低玉枕凉轻绣被,一番秋气味。”不说贵人秋思心凉,而说“玉枕”低枕而“凉”,“绣被”顿时而“轻”薄。这凉玉枕,这轻绣被,渗透着“一番秋气味”,弥漫在贵人的“秋帷里”。或许就是这“玉枕”、“绣被”、“秋气味”,正是引起贵人“无寐”心凉的媒介。而这一幕就发生在夜色无声的“秋帷里”。

  下片,写秋夜思的回声。“晓色又侵窗纸,窗外鸡声初起。声断几声还到耳,已明声未已。”长夜刚过,贵人本已心凉,全身心地浸透“秋气味”,应算完成“秋夜思”的全篇构建。词人竟运用词的有限文字,写了“秋夜思”的续片,在光和声上继续做文章,因为光和声最易撩动人的思想情感。“晓色”“侵窗纸”,点明早晨来临;“鸡声初起”,表示划破长夜的秋思,给“秋帷”人展示一线希望。晨光伴随不停的鸡声,从“到耳”中给“秋帷”人带来美好回声。或许这“晓色”、“鸡声”的来临,才真正解除“秋帷”人的绵绵夜思。而这一幕就发生在晓色有声的“窗外”,令人长长回味。

  全词,写一贵人的秋夜思和余思,可词中找不到一个“思”字,更找不出在“思什么”。词人运用通感的手法,从色与声的沟通、挪移中构思了“秋帷”人的秋思图。上片,“秋帷”人一言不发,无声胜有声;下片,“鸡声”声声不断,则是有声衬无声。

参考资料:
1、 叶嘉莹主编,苏轼词新释辑评 上册,中国书店,2007.1,第158-159页

jīnmén··qiū--shì

qiūwéizhǎnglòubànrénmèizhěnliángqīngxiùbèifānqiūwèi

xiǎoyòuqīnchuāngzhǐchuāngwàishēngchūshēngduànshēngháidàoěrmíngshēngwèi

潇湘连汨罗,复对九嶷河。
潇湘¹连汨罗²,复对九嶷(yí)³
注释:¹潇湘:潇水与湘水,潇水为湖南省主要河流之一,汇入湘水。²汨罗:汨罗江在湖南省东北部,为湘水支流。³九嶷河:指湘江,因其发源于湘桂九嶷山地区而名。
浪势屈原冢,竹声渔父歌。
浪势屈原冢(zhǒng)¹,竹声渔父歌。
注释:¹屈原冢:在湖南省湘阴县北汨罗江边之屈潭畔。
地荒征骑少,天暖浴禽多。
地荒征骑¹少,天暖浴禽(qín)²多。
注释:¹征骑:战马。²浴禽:天暖时,禽鸟在江水边蘸水洗浴羽毛。
脉脉东流水,古今同奈何。
脉脉¹东流水,古今同奈何。
注释:¹脉脉:相视貌,含情不语貌。

xiāngchuān怀huái--qīngjiāng

xiāoxiāngliánluóduìjiǔ

làngshìyuánzhǒngzhúshēng

huāngzhēngshǎotiānnuǎnqínduō

màimàidōngliúshuǐjīntóngnài

霁天欲晓未明间,满目奇峰总可观。
(jì)天欲晓未明间,满目奇峰总可观¹
译文:下了一夜的雨,东方刚破晓,诗人出门,影影绰绰地看到天边有连绵不断的山峦。
注释:¹可观:壮观。
却有一峰忽然长,方知不动是真山。
却有一峰忽然长,方知¹不动是真山。
译文:忽然他发现有一座山峰向上升,于是在对比之下,知道那不动的山,才是真山。
注释:¹方知:才知道。

  从第一句看“时候”,从第二句看“景象”。重视“霁”的理解。①善于摄取自然景物的特征,把晓行所见静与动的景致写得变幻神奇。②把云误当山峰,写得新颖、活泼,很有情趣。③语言质朴自然,明白如话,却把景物描摹得生动逼真。

  作者以自己由错觉到获得真知的体会告诉人们:生活中,常有以假乱真的现象发生,但假象终究不能掩盖真实。我们想要不被假象所迷惑,就应全面深入地观察事物,以明辨真伪。(第一层指明其中的道理,第二层应表明我们的态度。两个要点递进展开。)

  诚斋体的突出特点就是善于巧妙地摄取自然景物的特征和动态。如《晓行望云山》:'霁天欲晓未明间,满目奇峰总可观。却有一峰突然长,方知不动是真山。'

  《晓行望云山》,描写的是自己的新鲜感觉,展现的是诗人的心灵世界。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