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鞍随晓色,重露湿衣巾。
谁谓悬弧日,翻为执辔辰。
野花工笑客,啼鸟故窥人。
呼酒浇孤闷,何心作好春。
征鞍随晓色,重露湿衣巾。
谁谓悬弧日,翻为执辔辰。
野花工笑客,啼鸟故窥人。
呼酒浇孤闷,何心作好春。
喻良能

喻良能

婺州义乌人,字叔奇,号香山。高宗绍兴二十七年进士。补广德尉。历迁工部郎中、太常寺丞。出知处州,寻以朝请大夫致仕。尝进《忠义传》二十卷,孝宗深加叹赏,即命颁行。为文精深典雅。有《香山集》、《家帚编》等。 ▶ 739篇诗文

猜您喜欢
秋日凄且厉,百卉具已腓。
秋日凄且厉¹,百卉(huì)²具已腓(féi)³
译文:秋天的景象凄清而且萧肃,百草都已经枯萎衰颓。
注释:王抚军:王弘,义熙十四年(418年),王弘以抚军将军监江州、豫州之西阳、新蔡二郡诸军事,任江州刺史。客:指庾登之和谢瞻。庾登之:原任西阳太守,此次征人为太子庶子、尚书左丞。谢瞻:原任相国从事中郎,此次赴任豫章大守,途经得阳。¹凄且厉:凄凉而且肃杀。²百卉:百草。³腓:草木枯萎。
爰以履霜节,登高饯将归。
(yuán)¹以履(lǚ)霜节²,登高饯(jiàn)³将归
译文:于是在霜露降落的九月,登高饯别送友人去外地上任。
注释:¹爰:于是。²履霜节:指九月。³饯:设酒食送行。⁴归:将要离去之人,指庾登之、谢瞻。
寒气冒山泽,游云倏无依。
寒气冒¹山泽,游云倏(shū)²无依。
译文:肃肃的寒气笼罩着山涧,游云飘忽不定无所依傍。
注释:¹冒:覆盖。²倏:忽然,疾速。
洲渚四缅邈,风水互乖违。
洲渚(zhǔ)¹四缅(miǎn)(miǎo)²,风水互乖违³
译文:遥望水中洲渚似乎是很缥缈的景象,风向与水流的方向相违背。
注释:¹洲渚:水中陆地。²缅邈:遥远的样子。³风水互乖违:风向与水流方向相反。乖违:违背,分离。
瞻夕欣良宴,离言聿云悲。
(zhān)¹欣良宴²,离言³(yù)云悲。
译文:眺望暮景又很欣喜逢见这样的盛筵,离别的话语使人感到伤悲。
注释:¹瞻夕:傍晚。²欣良宴:宴会中的气氛令人高兴。³离言:离别之辞。⁴聿:语助词。
晨鸟暮来还,悬车敛馀辉。
晨鸟暮来还,悬车¹敛馀辉²
译文:早晨飞去的乌儿傍晚已经飞回来了,太阳渐渐收敛起余下的光辉。
注释:¹悬车:黄昏之前。²敛余晖:夕阳渐收余光。
逝止判殊路,旋驾怅迟迟。
逝止¹²殊路,旋驾³怅迟迟
译文:过去的人和留下的人道路完全不同,调转我的车马,无限惆怅地缓缓走在回去的路上。
注释:¹逝止:谓行者与留者留。²判:判然,分别。³旋驾:回车。⁴迟迟:缓慢的样子。
目送回舟远,情随万化遗。
目送回舟¹远,情随万化²(yí)³
译文:眼看归去的小船越行越远,心情随着万物的变化而变化,紧紧相随。
注释:¹回舟:归去之舟。²万化:宇宙自然之变化。³遗:遗落,消失。

  “秋日凄且厉,百卉具已腓。爰以履霜节,登高饯将归”,陶渊明于秋天的诗常常是豁达的,独在此诗中的秋天显得格外凄凉肃杀,细究其原委,也能略知其一二。陶渊明此次参加王弘的宴请时本来就面色苍白,身体虚弱,席间又婉拒王弘以名贵药材相赠的好意。强支病体送客是其心境萧疏的一个原因,虽然是送他们为官赴任,但渊明所重的是彼此间的友情。重要的还有这是刘宋新朝的第一个秋天,在陶渊明看来,自然是凄风苦雨。“寒气冒山泽,游云倏无依。洲渚四缅邈,风水互乖违。瞻夕欣良宴,离言聿云悲”,在双重感伤的压力下,陶渊明的心情黯淡,看着山涧中的寒气云蒸而起,孤独的游云四处飘荡,无所依傍,水中洲渚虽寄托了无尽的缅邈情思,无奈终将人各两地,丰盛的送别晚宴上,浸满了离别的哀伤。最后写到清晨飞出的鸟儿陆续回巢,夕阳渐渐收起最后一抹余辉。离别时间已到,最终席中之人“醉不成欢惨将别”,各奔前程。“目送回舟远,情随万化遗”,注目行舟渐行渐远,最终也不过是这份感情随着自然变化而暗淡以趋于消亡。尽管此时心情颇为沉重,但诗人性格中达观的一面又在结尾处表现出来,在一个连死都不以为意的达观者那里,更不会为离别所累。

  这首诗层次秩然,共四层:时间(兼点题)、地点、宴会、离别。前八句景语,后八句情语,淡而有味。诗人将诗中将凄厉肃杀的秋景同感伤悲愁的别绪融为一处,层层渲染,情感真挚,既表达又惜别之情,也传达出诗人旷达的情怀。

参考资料:
1、 (晋)陶渊明著;夏华等编译.陶渊明集 图文版:万卷出版公司,2013.01:第82-84页
2、 陈庆元,邵长满注评.陶渊明集:凤凰出版社,2011.01:第84-85页
严关百尺界天西,万里征人驻马蹄。
严关¹百尺界²天西,万里征人驻马蹄。
译文:威严高耸的嘉峪雄关,连接着辽阔的西北河山;从东南沿海前线,不远万里,我来到嘉峪关前,停下马来。
注释:¹严关:险要的关门;险要的关隘。²界:连接。
飞阁遥连秦树直,缭垣斜压陇云低。
飞阁遥连秦树直,缭(liáo)(yuán)¹斜压陇(lǒng)²低。
译文:远看,嘉峪关上的高阁与远处秦地的树木遥相连接;盘绕在嘉峪关上的长城,蜿蜒倾斜压迫,使陇地上空的云都显得低了。
注释:¹缭垣:指围墙。²陇云:陇山上面的云彩。
天山巉削摩肩立,瀚海苍茫入望迷。
天山巉(chán)¹(mó)²立,瀚(hàn)海苍茫入望迷。
译文:嘉峪关不远处,天上山脉山势险峻,如凿削状,山上的高峰一座接一座矗立着;周围的大沙漠旷远迷茫,人眼望去,迷失了方向。
注释:¹巉削:形容山势险峻陡峭。²摩肩:肩挨着肩,此形容山上高峰一座接一座。
谁道崤函千古险?回看只见一丸泥。
谁道崤(xiáo)¹千古险?回看只见一丸泥。
译文:谁说千百年来险固的关隘要数崤塞和函谷关?我穿关而过,在远处回头看,不禁感叹:这地势险要的嘉峪关,用一丸泥封塞,就可阻敌了。
注释:¹崤函:古代地名,崤山与函谷关的合称。相当今河南洛阳以西至潼关一带。
金入洪炉不厌频,精真那计受纤尘。
金入洪炉不厌频,精真那计受纤尘。
苏门果有忠臣在,肯放坡诗百态新?
苏门果有忠臣在,肯放坡诗百态新?

  这首诗是评苏轼及其后学的诗,可与第二十二首对照看。苏轼是一位天才的文学巨匠,在等多方面都达到极高的造诣,堪称宋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苏轼学博才高,以翻新出奇的精神对待艺术规范,纵意所如,触手成春,在艺术上开一代之风。苏诗虽然有议论化、散文化倾向,但是由于苏轼杰出的才能,他的诗多数比喻生动新奇,妙喻连生;用典稳妥精当,浑然天成;对仗精工活泼,不落俗套。苏轼对艺术技巧的把握可谓挥洒自如,如行云流水不留锻炼痕迹。所以元好问给予苏轼诗歌以高度评价,称赞他的诗是经得起锤炼,不受纤尘的真金。

  苏轼在当是文坛上有巨大的声誉,有许多文人围绕在其周围。著名的有苏门四学士:黄庭坚、张耒、晁补之、秦观。这四人都没有继承苏轼的思想和艺术。黄庭坚是江西诗派的开创者,秦观长于词,其诗如词一样婉约。张、晁成就不大。至于其他后学者既没有苏轼的思想,又没有苏轼的才力,往往在文字、典故、辞藻方面追求新奇,以至于怪样百出。于是在这首诗的后两句,元好问不满并批评了这种风气。

lùnshīsānshíshǒu··èrshíliù--yuánhǎowèn

jīnhóngyànpínjīngzhēnshòuxiānchén

ménguǒyǒuzhōngchénzàikěnfàngshībǎitàixīn

堆枕乌云堕翠翘。午梦惊回,满眼春娇。嬛嬛一袅楚宫腰。那更春来,玉减香消。
堆枕乌云堕(duò)翠翘(qiáo)。午梦惊回,满眼春娇。嬛(xuān)(xuān)一袅(niǎo)¹楚宫腰²。那更(gèng)春来,玉减香消。
译文:乌黑的长发像乌云堆砌在枕上,发间的翠翘也已经歪落。午睡间突然被惊醒,望着满眼却只是春色的温红软绿。轻柔优美的人儿,哪经得起又一春的岁月煎熬。只怕,人老珠黄玉减香消。
注释:¹嬛嬛一袅:嬛嬛:轻柔美丽;袅:指体态优美的样子;形容女子婀娜多姿。²楚宫腰:形容女性细小的腰身。
柳下朱门傍小桥。几度红窗,误认鸣镳。断肠风月可怜宵。忍使恹恹,两处无聊。
柳下朱门傍小桥。几度红窗,误认鸣镳(biāo)。断肠风月可怜宵(xiāo)¹。忍使恹(yān)²,两处无聊。
译文:柳树下的红门伴着小桥。多少次等到天黑点上蜡烛映红了窗子,多少次误以为是他打马经过。断肠呀,风花雪月可怜无尽长宵。忍着萎靡的样子,却又,十分无聊。
注释:¹宵:夜。²恹恹:精神萎靡的样子。

jiǎnméi··duīzhěnyúnduòcuìqiào--càishēn

duīzhěnyúnduòcuìqiàomèngjīnghuímǎnyǎnchūnjiāohuánhuánniǎochǔgōngyāogèngchūnláijiǎnxiāngxiāo

liǔxiàzhūménbàngxiǎoqiáohóngchuāngrènmíngbiāoduànchángfēngyuèliánxiāorěn使shǐyānyānliǎngchùliáo

象龙唤不应,竹龙起行雨。
象龙唤不应,竹龙起行雨。
联绵十车辐,伊轧百舟橹。
联绵十车辐,伊轧百舟橹。
转此大法轮,救汝旱岁苦。
转此大法轮,救汝旱岁苦。
横江锁巨石,溅瀑叠城鼓。
横江锁巨石,溅瀑叠城鼓¹
注释:¹溅瀑叠城鼓:飞溅起的水堆叠成鼓起的城墙。瀑:喷起的水。鼓:凸起;涨大。
神机日夜运,甘泽高下普。
神机日夜运,甘泽高下普¹
注释:¹高下普:从高处普降下来。
老农用不知,瞬息了千亩。
老农用不知,瞬息了千亩。
抱孙带黄犊,但看翠浪舞。
抱孙带黄犊,但看翠浪舞。
余波及井臼,春玉饮酡乳。
余波及井臼,春玉饮酡乳¹
注释:¹春玉饮酡(tuó)乳:春玉米喝了这水,乳头般的颗粒像喝醉了酒的脸一样红。酡,饮酒脸红。
江吴夸七蹋,足茧腰背偻。
江吴夸七蹋¹,足茧腰背偻。
注释:¹七蹋:整天用人力踏的水车。蹋同踏。七:旧时分一昼夜为十二个时辰,通常以卯至酉为昼,共七个时辰,此处引申为一整天。
此乐殊未知,吾归当教汝。
此乐殊未知,吾归当教汝。
永州山清水秀,溪流纵横。宋代,各地便盛行筑坝拦水,出现了以腾涌之水为动力,以竹编叶扇带动装水竹筒的筒车车水灌田地,以至梗稻如云。诗人游永州,见到以后,惊叹之余,大加赞赏,写下此诗。诗中生动地描绘了一幅筒车车水的奇观、功力和丰收在望的农家乐图。以江浙一带的脚踏水车比较,赞赏了永州丰富的水利资源,抒发了诗人由衷的欣喜之情。

xiāngzhúchēshuǐjīngdàoyúnshūnéngrényuàn--zhāngxiàoxiáng

xiànglónghuànyīngzhúlóngxíng

liánmiánshíchēbǎizhōu

zhuǎnlúnjiùhànsuì

héngjiāngsuǒshíjiàndiéchéng

shényùngāngāoxià

lǎonóngyòngzhīshùnleqiān

bàosūndàihuángdànkàncuìlàng

jǐngjiùchūnyǐntuó

jiāngkuājiǎnyāobèilóu

shūwèizhīguīdāngjiào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