梢梢两竹枝,甘露叶间垂。
草木有灵液,阴阳凝以时。
深山与穷谷,往往尝有之。
幸当君子轩,得为众人知。
物生随所托,晦显各有宜。
聊以助歌咏,兼堪饮童儿。
梢梢两竹枝,甘露叶间垂。
草木有灵液,阴阳凝以时。
深山与穷谷,往往尝有之。
幸当君子轩,得为众人知。
物生随所托,晦显各有宜。
聊以助歌咏,兼堪饮童儿。
欧阳修

欧阳修

欧阳修(1007年8月6日 -1072年9月8日),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江南西路吉州庐陵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景德四年(1007年)出生于绵州(今四川省绵阳市),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欧阳修于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年)以进士及第,历仕仁宗、英宗、神宗三朝,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死后累赠太师、楚国公,谥号“文忠”,故世称欧阳文忠公。欧阳修是在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被后人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他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继承并发展了韩愈的古文理论。其散文创作的高度成就与其正确的古文理论相辅相成,从而开创了一代文风。欧阳修在变革文风的同时,也对诗风、词风进行了革新。在史学方面,也有较高成就,他曾主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有《欧阳文忠公集》传世。 ▶ 1168篇诗文

猜您喜欢
芃芃黍苗,阴雨膏之。悠悠南行,召伯劳之。
(péng)¹黍苗,阴雨膏之。悠悠南行,召伯劳之。
译文:黍苗生长很茁壮,好雨及时来滋养。众人南行路途遥,召伯慰劳心舒畅。
注释:¹芃芃:草木繁盛的样子。
我任我辇,我车我牛。我行既集,盖云归哉。
我任我辇(niǎn)¹,我车我牛。我行既集²,盖云归哉。
译文:我挽辇来你肩扛,我扶车来你牵牛。出行任务已完成,何不今日回家走。
注释:¹辇:人推挽的车子。²集:完成。
我徒我御,我师我旅。我行既集,盖云归处。
我徒我御,我师我旅。我行既集,盖(hé)¹云归处。
译文:我驾御车你步行,我身在师你在旅。出行任务已完成,何不今日回家去。
注释:¹盖:同“盍”,何不。
肃肃谢功,召伯营之。烈烈征师,召伯成之。
肃肃¹谢功²,召伯营之。烈烈³征师,召伯成之。
译文:快速严整修谢邑,召伯苦心来经营。威武师旅去施工,召伯经心来组成。
注释:¹肃肃:严正的样子。²功:工程。³烈烈:威武的样子。
原隰既平,泉流既清。召伯有成,王心则宁。
¹(xí)²既平,泉流既清。召伯有成,王心则宁。
译文:高田低地已修平,井泉河流已疏清。召伯治谢大功成,宣王心里得安宁。
注释:¹原:高平之地。²隰:低湿之地。

  《黍苗》是宣王时徒役赞美召穆公(即召伯)营治谢邑之功的作品,诗意自明。《毛诗序》说它是“刺幽王也。不能膏泽天下,卿士不能行召伯之职焉”。前人多有辩驳,朱子直言:“此宣王时美召穆公之诗,非刺幽王也。”(《诗序辨说》)可谓干净利落。

  此诗是纪实性作品,要对作品有较为深刻的理解,须知如下史实:宣王是在其父厉王出奔并死于彘(今山西霍县),整个周王朝处于内外交困的情况下即位的,“宣王即位,二相辅之脩政,法文武成康之遗风,诸侯复宗周。”(《史记·周本纪》)在其执政的四十七年中,宣王“内修政事,外攘夷狄,复文武之境土”,史称中兴。作为一代中兴贤君,周宣王重用了一批贤能之人,如仲山甫、尹吉甫、方叔等,《黍苗》诗中所赞美的召穆公召虎也是当时一位文武双全的贤才。诗中所述召伯营谢的事发生在宣王鼎盛时期。为了有效地加强对南方各族的攻守控制,宣王便封其母舅申伯于谢(在今河南唐县,与湖北枣阳近),并命召伯虎带领徒役之众前往经营谢邑。在营建任务圆满完成的时候,随行者唱出了这首诗歌。《诗经·大雅》中还收录了一首宣王的大臣尹吉甫作的《崧高》,也是叙述申伯迁居封地谢邑的事,可见当时申伯封谢确实是件大事,读者可参照阅读。

  全诗共分五章,章四句。

  第一章以“芃芃黍苗,阴雨膏之”起兴,言召伯抚慰南行众徒役之事。召伯如前所言,他是宣王时的贤臣,曾在“国人暴动”时以子替死保住了时为太子后为宣王的姬静性命,与宣王关系非同一般。他还曾率军战胜淮夷,建立奇功,《诗经》中多有吟唱,《大雅·江汉》有“江汉之浒,王命召虎。式辟四方,彻我疆土”的句子。经营谢地这样的要冲重邑,非文治武功卓著的召伯没有人可担当此任。诗首两句兴中寓比,言南行众人得召伯抚慰如黍苗得时雨滋润一般。正因为如此,谢邑的营建才会那样迅捷而有序。首章用了两句(也是全诗仅有的两句)兴句开头,使得这首记录召伯营谢之功的诗作多了几许轻松的抒情味。车辇南行路途之遥远、跋涉之艰辛是可以想像的,但有召伯之劳,就没有什么让人不胜劳苦的。

  第二、三两章反覆吟唱,既写建筑谢城的辛劳和勤恳,又写工程完毕之后远离故土的役夫和兵卒无限思乡之情。“我任我辇,我车我牛”,在短句中同一格式反覆出现,急促中反映出当时役夫紧张艰辛、分工严密且合作有序的劳动过程;“我徒我御,我师我旅”以同样的节奏叙述兵卒在营建谢邑中规模宏大也同样辛苦的劳作场面。这两部分看似徒役在谢邑完工之后对劳动过程的美好回忆,实际上也是对召伯经营谢邑这样的庞大工程安排有方的热情赞美。这两章后两句言:“我行既集,盖云归哉。”“我行既集,盖云归处。”是长期离家劳作的征役者思乡情绪真实而自然的流露。但尽管思乡之情非常急切,语气中却没有丝毫怨怒之气,确实是与全诗赞美召伯的欢快情绪相和谐的。

  第四章是承接二、三两章所作的进一步发挥,言召伯营治谢邑之功。谢邑得以快速度高质量地建成,完全是召伯苦心经营的结果。“肃肃谢功,召伯营之”两句照应第二章,不过第二章是铺排,这两句是颂辞,重心有所不同。“烈烈征师,召伯成之”,颂扬召伯将规模甚众情绪热烈的劳动大军有序地组织起来营建谢城的卓越的组织才能,这两句与第三章相照应。由此观之,此诗在结构安排上颇具匠心,严整的对应,反映出雅诗的雅正特点,与风诗不同。

  诗最后一章言召伯营治谢邑任务的完成对于周王朝的重大意义。“原隰既平,泉流既清”,是说召伯经营谢邑绝非仅修城池而已,还为谢邑营造了必要的生存环境。修治田地,清理河道只是末节,但连这些都已安排到位,就不会有什么疏漏了。这个时候,谢邑作为周王朝挟控南方诸国的重镇已建成,周宣王心中当然舒坦多了。“召伯有成,王心则宁”,于篇末点题,为全诗睛目。在用韵上,末章一改前面几章隔句押韵的规律,句句押韵,且用耕部阳声韵,使节奏和语气顿时变得舒缓起来,极具颂歌意味。

shǔmiáo

míng xiānqín 

péngpéngshǔmiáo yīngàozhī yōuyōunánxíng shàoláozhī 

rènniǎn chēniú xíng yúnguīzāi 

 shī xíng yúnguīchǔ 

xiègōng shàoyíngzhī lièlièzhēngshī shàochéngzhī 

yuánpíng quánliúqīng shàoyǒuchéng wángxīnníng 

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
鸦翎(líng)羽箭¹山桑²弓,仰天射落衔(xián)芦鸿³
译文:拉开山桑木制成的弓,仰天射出用乌鸦羽毛作箭羽的箭,弦响箭飞,高空中口衔芦苇疾飞而过的大雁应声中箭,跌落下来。
注释:野歌:在田野中放声高歌。¹鸦翎羽箭:用乌鸦羽毛做成的箭。²山桑:即桑树,木质坚韧,可制弓箭。³衔芦鸿:口衔着芦苇的大雁。传说大雁为躲避对手,经常衔着芦苇而飞。
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
麻衣¹黑肥²冲北风,带衔日晚歌田中。
译文:穿着肥硕宽大的黑色粗麻布衣服,迎着呼啸的北风,在田野里烧烤着猎获物,饮酒高歌,直到暮色四起,黄昏来临。
注释:¹麻衣:这里指寒士穿的粗布麻衣。²黑肥:形容衣服肮脏肥大。
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
男儿屈穷¹心不穷,枯荣²不等嗔(chēn)³天公
译文:大丈夫虽身受压抑遭遇困窘,才志不得伸展,但心志不可沉沦。愤怒问天公:上天为什么要作有枯有荣这样不公平的安排?
注释:¹屈穷:指有才志而不能施展。屈:不伸。穷:困。²枯荣:贱贵。指人生的得意和失意。³嗔:生气发怒。⁴天公:老天。
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濛濛。
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¹烟濛濛。
译文:凛冽寒风终将过去,即将到来的应是和煦春风拂绿枯柳。到那时缀满嫩绿的柳条看上去正好像轻烟笼罩一般摇曳多姿。
注释:¹看即:随即,转眼。

  《野歌》在李贺的诗作中别具一格。诗的开头两句:“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表象地看是写仰天射鸿的高超射技,实际上是借此喻指诗人凭借出众才华来到京都准备在应举考试中摘冠折桂。其中“弓”、“箭”喻指诗人的文学才华,诗人要仰望的天街是京都,诗人要射落的“鸿”是要折桂中举。诗人以形象化的比喻描绘出自己的理想宏愿。事实上,凭着令位尊名重的文学家韩愈大为赏识的文学才华,诗人要应试中举犹如“仰天射落衔芦鸿”一般,容易得手。可正在诗人踌躇满志之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一些嫉妒诗人才华的举子,对他进行诽谤,说他父亲名叫“晋肃”,“晋”与“进”同音,他应当避父亲的名讳,不该参加礼部的考试,甚至有人攻击他“轻薄”。这一意外的打击使诗人无缘中举,只得懊恼地回到家乡。

  诗的三、四句“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正是诗人在理想与现实极度矛盾的情况下排解郁结在心头的苦闷与悲愤的一种方式。一方面,遭谗落第,仕途受阻,诗人自然会产生沮丧、懊恼、悲怆之情,诗人自然会有不遇之感,有愤懑要发抒。另一方面,此时的诗人虽遭受意外的人生挫折,但内心依然充盈着入仕的锐气,期望冲破困境,寻求光明未来。所以,他很快从颓唐中振作起来,如同在《开愁歌》中以“临岐击剑”、解衣贳酒、“壶中唤天”的狂放方式抒发仕进受阻的激愤一样,诗人以肥衣冲风、带酒晚歌的洒脱方式表达对嫉妒、诽谤自己的可恶小人和听信谗言、草率取士的礼部考官的极大愤慨。应该说,中举的期望值越高,希望越大,落第的打击会越大,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反差促成的愤慨也就越强烈。诗人这种特有的洒脱方式正是内心强烈愤慨的自然渲泄。不唯如此,“麻衣黑肥冲北风”中的“黑”与“北”二字也值得特别关注。“黑”字隐约给了诗人一种环境过于压抑和阴森的感觉,“北”风让诗人敏感于世风的炎凉,人情的冷漠。置身于如此压抑和阴森的社会环境,面对如此炎凉的世风、冷漠的人情,诗人依然肥衣冲风、饮酒高歌,其感情何其沉郁愤激,其气概何其慷慨豪迈!如此开怀畅饮,长时间纵情高歌,一个豪放、洒脱的诗人形象便宛然如立眼前。

  诗的五、六句“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是诗人不甘沉沦的自勉。尽管自己落第与别人折桂的不同遭遇(“枯荣不等”)令人沮丧、懊恼,造成这种不公平命运的礼部考官(“天公”)理当受到责怪,然而诗人相信总有一天会“雄鸡一声天下白”,“少年心事当挐云”(《致酒行》)。在他心目中,严冬过后终将是生机盎然的春天:“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蒙蒙。”他能够乐观自信地在困境中唱出“天眼何时开,古剑庸一吼”(《赠陈商》)的诗句,迸发出施展抱负、实现理想的呼声。正因为诗人对光明未来充满信心,因此他在遭谗落第回到家乡的同年秋天(元和三年九、十月间)再次来到洛阳寻求政治出路,冬天西去长安求仕,第二年(元和四年,公元809年)的春天谋取了奉礼郎一职,当上了从九品上的小京官,终于开始了他并不适意的政治生涯。

  整首诗扣题叙事,前四句叙事,后四句抒怀。因事抒怀,叙事抒怀,紧密关联。叙事之中有援箭引弓、仰天射鸿、肥衣冲风、饮酒高歌的形象描写,有箭飞弦响、大雁哀鸣、北风呼啸、诗人高歌繁多声响的奏鸣渲染。抒怀之时有感叹不遇、不甘沉沦的内心表白,有寒风变春柳、枯柳笼轻烟的艺术遐思。叙事之中以形象的描写、声响的渲染抒泄身受压抑、才志不得伸展的强烈愤激,抒怀之时以内心的独白、艺术的遐思表达出乐观、自勉之情。愤激之中呈现出狂放、豪迈、洒脱的形象,自勉之时犹见积极用世、奋发有为之志。这样,诗人受压抑但并不沉沦,虽愤激犹能自勉的情怀充溢在诗的字里行间,让人读来为之欣慰和感奋。

参考资料:
1、 冯浩非 徐传武.李贺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222-223
2、 吴企明 编选.李贺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14:21-23
扬清歌,发皓齿,北方佳人东邻子。
扬清歌,发皓(hào)齿¹,北方佳人东邻子。
译文:微扬清音,轻发皓齿,好似东邻子歌唱北方佳人之曲。
注释:¹扬清歌,发皓齿:言露出洁白的牙齿,唱出高亢清亮的歌曲。扬,飞扬,升高。歌,一作“音”。发,启,开。皓,洁白。
且吟白纻停绿水,长袖拂面为君起。
¹吟白纻(zhù)²停绿水³,长袖拂面为君起。
译文:且吟《白纻》与《绿水》诗,长袖翩翩,拂面子君起舞。
注释:¹且:一作“旦”。²白纻:乐府吴舞曲名。³绿水:古舞曲名。
寒云夜卷霜海空,胡风吹天飘塞鸿。
寒云夜卷霜海空¹,胡风²吹天飘塞(sài)鸿³
译文:犹如寒云夜卷霜海,一片空蒙;又似胡风吹天,飘摇塞鸿。
注释:¹“寒云”句:言寒冷的夜晚,霜降云卷。霜海,言降霜地域之大。²胡风:北风。³塞鸿:塞外的鸿雁。塞鸿秋季南来,春季北去,故古人常以之作比,表示对远离家乡的亲人的怀念。
玉颜满堂乐未终,馆娃日落歌吹濛。
玉颜¹满堂乐未终,馆娃²日落歌吹濛(méng)³
译文:玉颜满堂,其乐融融。日落时分,馆娃宫中,歌声迷濛。
注释:¹玉颜:形容美丽的容貌。多指美女。²馆娃:春秋吴宫名。吴王夫差作宫于砚石山以馆西施。吴人称美女为娃。故址在今江苏吴县西南灵岩山。³濛:一作“中”。
月寒江清夜沉沉,美人一笑千黄金。
月寒江清夜沉沉,美人一笑千黄金。
译文:月色清寒,江水沉沉。美人一笑,价值千金。
垂罗舞縠扬哀音,郢中白雪且莫吟,子夜吴歌动君心。
垂罗舞縠(hú)扬哀音¹,郢(yǐng)中白雪且莫吟²,子夜吴歌动君心。
译文:垂罗衣,舞长袖,扬哀音。且莫歌吟郢中《阳春白雪》,《子夜吴歌》那样的歌曲最动君心。
注释:¹“垂罗”句:谓舞女舞动丝绸舞衣,唱出动人歌声。罗,轻软细密的丝织品。縠,绉纱。哀音,哀伤动人的乐声。²“郢中”句:郢,春秋楚国都城。白雪,古乐曲名。后指高雅音乐。
动君心,冀君赏。
动君心,冀¹君赏。
译文:感动君心,以冀君主赏赐。
注释:¹冀:希望。
愿作天池双鸳鸯,一朝飞去青云上。
愿作天池¹双鸳鸯,一朝飞去青云上。
译文:愿作天池的鸳鸯双双,有朝一日,飞上青云去。
注释:¹天池:天上仙界之池。谓不受世俗之约束之地。
吴刀剪彩缝舞衣,明妆丽服夺春晖。
吴刀¹剪彩²缝舞衣,明妆丽服³夺春晖(huī)
译文:吴国裁缝刀剪巧妙,缝制出七彩舞衣,明妆丽服可夺春晖。
注释:¹吴刀:吴地出产的剪刀。²彩:一作“绮”,彩色的丝织品。³明妆丽服,在修辞上为互文,意即明丽的服装。妆,服装。夺,胜过。
扬眉转袖若雪飞,倾城独立世所稀。
扬眉转袖若雪飞,倾城独立世所稀¹
译文:扬眉转袖如雪纷飞,倾城倾国的美女,独立世上珍稀。
注释:¹“倾城”句:谓这个美女,世间少有。倾城,指美女。
激楚结风醉忘归,高堂月落烛已微,玉钗挂缨君莫违。
激楚结风¹醉忘归,高堂月落烛(zhú)已微,玉钗(chāi)²挂缨(yīng)³君莫违。
译文:高歌《激楚》《结风》,助酒酣醉忘归。月落西山,高堂烛光微微,玉钗缠挂君王的缨冠,莫辜负春色。
注释:《激楚》《结风》:皆歌曲名。²玉钗:玉制的钗,由两股合成,燕形。³缨:男子冠带。

  第一首诗盛称歌者相貌美,歌声美,舞姿美。这首诗把歌女写成西汉李延年所歌的《北方有佳人》那样的倾国倾城之貌,如司马相如《美人赋》中的东邻子那样貌美无双。即使在寒苦的塞外,阴冷的霜天,外边夜卷寒云,秋霜浓浓,也给满堂听众带来无限欢乐。诗分两段。前五句正面描写歌者。后四句以环境反衬诸美的客观效果:胡地之秋夜如此寒冷,唯有塞鸿飘飞到国中。满堂的美女玉颜,乐曲没有终散,日落时分在馆娃宫中传来了阵阵美妙的歌声。

  第二首诗写一位歌女舞姿优美,歌声感人。她的目的是想打动一位她所心爱的人,欲与其共结伉俪,双飞双栖。她不唱郢中《阳春白雪》那样的高雅歌曲,因为高山流水,能懂得唱和的人太少了;她唱的是易让人动情的《子夜吴歌》这样的通俗民歌,希望能够打动心上人。“月寒江清夜沉沉”用反衬法,以静衬动,表现乐声的悠扬动人。其作用与“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同。最后表达了能与心上人同飞到青云之上做天池的一双鸳鸯的愿望。

  第三首诗写一位美丽的歌妓,歌舞至夜深人静时,情绪激动,歌舞节拍急迫迅疾,加之月落烛微,便与听者相拥一起,难舍难分。首二句写歌妓服装之艳丽夺晖:她漂亮的彩色丝制舞衣是用吴地出产的剪刀裁制而成的,她明妆丽服,比今日的春光还要灿烂照人。三四句写歌妓人美,神美,舞美:她的一举一动都是那么迷人,扬眉转袖之间,好像片片雪花在轻盈地飞舞;她的容貌真是倾国倾城,为世间所罕见。末三句写节拍急切,月落烛微,两情至欢:听者陶醉在她的歌声中,忘却了时间,忘记了归去。最后写月亮已经落下,屋内烛光已微,歌者希望听者不要违背了她的一片痴心情意。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151-153

báizhùsānshǒu

bái tángdài 

yángqīng hàochǐ齿 běifāngjiāréndōnglín 
qiěyínbáizhùtíng绿shuǐ chángxiùmiànwèijūn 
hányúnjuǎnshuānghǎikōng fēngchuītiānpiāosàihóng鸿 
yánmǎntángwèizhōng guǎnluòchuīméng 

yuèhánjiāngqīngchénchén měirénxiàoqiānhuángjīn 
chuíluóyángāiyīn yǐngzhōngbáixuěqiěyín dòngjūnxīn 
dòngjūnxīn jūnshǎng 
yuànzuòtiānchíshuāngyuānyāng zhāofēiqīngyúnshàng 

dāojiǎncǎiféng míngzhuāngduóchūnhuī 
yángméizhuànxiùruòxuěfēi qīngchéngshìsuǒ 
chǔjiéfēngzuìwàngguī gāotángyuèluòzhúwēi chāiguàyīngjūnwéi 

谩说投诗赠汨罗,身今且乐奈渠何。
(màn)¹投诗赠汨(mì)²,身今且乐奈渠(qú)何。
译文:都说作诗是为了赠汨罗江,作为当今的快乐又奈何。
注释:¹谩说:犹休说。²汨罗:汨罗江口汇入洞庭湖。汨罗江分为南北两支。为南洞庭湖滨湖区最大河流。
尝闻求福木居士,试向艾人成祝呵。
尝闻求福木居士¹,试向艾渠²成祝呵。
译文:我曾经听说对木雕神像祈求幸福,试着向艾人祝福啊!
注释:¹木居士:木雕神像的戏称。²艾渠:端午节,有的用艾束为渠形,称为“艾渠”。
忠言不用竟沉死,留得文章星斗罗。
忠言不用竟沉死¹,留得文章星斗罗²
译文:明明是忠言,却不被楚王采纳,最后落得个沉江而死的下场,但是留下的文章却像星星一样永垂不朽。
注释:¹沉死:沉江而死。²星斗罗:星星一样永垂不朽。
何意更觞昌歜酒,为君击节一长歌。
何意更觞(shāng)¹昌歜(chù)²酒,为君击节一长歌。
译文:再倒一杯昌歜酒,为屈原而击节歌唱吧!
注释:¹觞:古代盛酒器。²昌歜:菖蒲根的腌制品。又称昌菹。昌,通“菖”。端午节有食菖蒲菹与饮菖蒲酒之俗。
年年端午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
年年端午风兼雨¹,似为屈原陈昔冤²
译文:每年端午节都会下雨刮风,像是为屈原喊冤陈情。
注释:¹风兼雨:下雨刮风。²陈昔冤:喊冤陈情。
我欲于谁论许事,舍南舍北鹁鸠喧。
我欲于谁论许事,舍¹南舍北鹁(bó)(jiū)²喧。
译文:我想要找人谈谈这些心事,去玩只有屋舍南北的鹁鸠。
注释:¹舍:房屋。²鹁鸠:体淡红褐色,头蓝灰色,尾尖白色。在地面觅食,吃大量小型种子。
《端午三首》是南宋赵蕃的一组关于端午节的诗。
第一首诗是写端午节人们对屈原的祭念,表现了人们对屈原的同情。
第二首诗是端午时候诗人对于屈原忠不见用陈江而死,但是诗文传千古的感概和惺惺相惜之感。
第三首诗是诗人端午时候读历史有所感触,却找不到人倾诉。这里有一种可能是这个诗人也受到冤屈,跟屈原的处境相似。

duānsānshǒu

zhàofán sòngdài 

mánshuōtóushīzèngluó shēnjīnqiěnài 
chángwénqiúshì shìxiàngàirénchěngzhùa 

zhōngyányòngjìngchén liúwénzhāngxīngdǒuluó 
gèngshāngchāngchùjiǔ wèijūnjiécháng 

niánniánduānfēngjiān wèiyuánchényuān 
shuílùnshì shènánshèběijiūxuān 

东风吹散梅梢雪,一夜挽回天下春。
东风吹散梅梢¹雪,一夜挽回天下春。
译文:春风吹尽了腊梅梢头上的积雪,冰化雪消,草木滋生,一夜之间春天就已经来到了。
注释:¹梅梢:梅树梢头。
从此阳春应有脚,百花富贵草精神。
从此阳春应有脚,百花富贵草精神。
译文:从此以后,春天就像有了脚一样,所到之处花花草草都繁盛地开放了。

chūn

báichán sòngdài 

dōngfēngchuīsànméishāoxuě wǎnhuítiānxiàchūn 
cóngyángchūnyīngyǒujiǎo bǎihuāguìcǎojīngshé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