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外江头一树垂,正当霜后腊前时。
清如弘景松临阁,韵似渊明菊映篱。
铁石广平曾作赋,风流水部亦哦诗。
却愁折向妆台下,莫遣佳人取次知。
野外江头一树垂,正当霜后腊前时。
清如弘景松临阁,韵似渊明菊映篱。
铁石广平曾作赋,风流水部亦哦诗。
却愁折向妆台下,莫遣佳人取次知。
喻良能

喻良能

婺州义乌人,字叔奇,号香山。高宗绍兴二十七年进士。补广德尉。历迁工部郎中、太常寺丞。出知处州,寻以朝请大夫致仕。尝进《忠义传》二十卷,孝宗深加叹赏,即命颁行。为文精深典雅。有《香山集》、《家帚编》等。 ▶ 739篇诗文

猜您喜欢
改序念芳辰,烦襟倦日永。
改序¹念芳辰²,烦襟³倦日永。
译文:换季了,怀念美好的春天,烦闷的心怀只因白天太长了。
注释:¹改序:指季节改变。²芳辰:美好的时光。多指春季。³烦襟:烦闷的心怀。
夏木已成阴,公门昼恒静。
夏木已成阴,公门¹昼恒静。
译文:夏天的树木成荫,衙门白天里都一派宁静。
注释:¹公门:官署,衙门。
长风始飘阁,叠云才吐岭。
长风木飘阁,叠云才吐岭。
译文:大风已经吹进楼阁,层叠的云朵才露山岭。
坐想离居人,还当惜徂景。
坐想离居人,还当惜徂(cú)¹景。
译文:坐在这里思念昔日相伴如今远在京城的各位弟弟,感叹珍惜流逝的光景。
注释:¹徂:过去。

xiàjīngshīzhū

wéiyìng tángdài 

gǎiniànfāngchén fánjīnjuànyǒng 
xiàchéngyīn gōngménzhòuhéngjìng 
chángfēngshǐpiāo diéyúncáilǐng 
zuòxiǎngrén háidāngjǐng 
普天皆灭焰,匝地尽藏烟。
普天皆灭焰,匝(zā)¹尽藏烟。
译文:天下家家熄灭火焰,整个大地都已不见炊烟。
注释:¹匝地:遍地,满地。
不知何处火,来就客心然。
不知何处火,来就客心然。
译文:不知道哪里的火,能够温暖我这凄凉的游子之心。

  在此诗中,沈佺期运用早期宫廷诗的“封闭式”结尾,并能利用这种巧妙的结尾表现个人情绪。

  寒食节本来意味着快乐和团聚,但对于游子来说,却只能突出他的孤独。“然”不仅隐喻他的忧愁,并且与外部世界形成悬殊对照,这种不一致与他的处境是相应的。但沈佺期也能够运用较时新的“开放式”结尾,以暗示和描写结束诗篇。

hánshí

shěnquán tángdài 

tiānjiēmièyàn jìncángyān 
zhīchùhuǒ láijiùxīnrán 
清琴再鼓求凰弄,紫陌屡盘骄马鞚。远山眉样认心期,流水车音牵目送。
清琴再鼓求凰弄,紫陌屡(lǚ)盘骄马鞚(kòng)¹。远山眉²样认心期,流骄车³音牵目送
译文:我爱上了一位姑娘,却没有机会和她接近。在一次宴会上我曾一再借琴声吐露爱慕之情;从她的眉宇间也隐约流露出对我的钟情与爱心。她的香车驶过京城大街去春游踏青,我骑着骏马盘旋追踪却仍然无缘亲近,最终只能无可奈何目送香车远去,耳畔空留下一串辚辚车声。
注释:求凰弄:即《凤求凰》曲。司马相如当年即弹此曲向卓文君求爱。¹紫陌句:紫陌,京都郊野之路,指繁华的大道。盘马:回旋其马。鞚:马勒。²远山眉:形容女子秀丽之眉。³流骄车:即车如流骄,形容车多面奔驰迅疾。⁴牵目送:车过人去,牵引着自己以目相送。
归来翠被和衣拥,醉解寒生钟鼓动。此欢只许梦相亲,每向梦中还说梦。
归来翠被和衣拥,醉解寒生钟鼓动。此欢¹只许梦相亲,每向梦中还说梦²
译文:回到家我拉过翠被和衣蒙头而睡,待到酒醒,但觉浑身发冷,耳边已响穆清晨报时的钟鼓之声。唉,看来我只能在梦里和心爱的人儿亲近,可悲的是我还常常在梦里向她诉说美梦情景!
注释:¹欢:指情人。²梦中还说梦:比喻虚幻无凭。

  这是北宋贺铸的一首歌咏恋情之作,以第一人称叙述口吻写一男子的痴情。上片写词人对他所钟爱的女子的追求,下片写失恋的痛苦以及自己对爱情的执着。

  “清琴再鼓求凰弄,紫陌屡盘骄马鞚。”这是一组对仗句,一句一个镜头,场景互不相同。第一个镜头再现了汉代辞赋家司马相如在卓王孙家的宴会上,一再拨动琴弦,以《凤求凰》之曲向卓文君表达爱慕之情的那戏剧性的一幕。只不过男女主人公都换了。“紫陌”一句,镜头由家中移位到繁华的街上。写自己认准了美人的香车,跟前撵后地转圆圈,欲得姑娘之秋波飞眼,掀帘一顾。唐人李白《陌上赠美人》有诗句云:“白马骄行踏落花,垂鞭直拂五云车。美人一笑搴珠箔,遥指红楼是妾家”。刘禹锡也有诗句写都市春游的热闹景象道:“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可见,紫陌寻春之际,发生过很多与此相似的风流韵事。这两句词,如果说上一幕之鼓曲求凰尚不失为慧为黠,那么下一幕的随车盘马却就不免乎“痴”了。因此,“鼓琴”、“盘马”两句,虽同是写对爱情的追求,貌似平列,但却决非简单的语意重复,而是不同层次的情感流露。在那镜头的跳跃中,有时间的跨度,有事态的发展,更有情感的升级。这是不同层次情感的真实记录。

  上文以排句发端,下文仍以俪句相接。这种作法叫做“双起双承”。在结构的转承上,第三句与第一句遥相呼应,回溯“鼓琴”之事。“流骄车音”句承接“紫陌屡盘骄马鞚”。这里“远山眉”一典,见刘向《西京杂记》:“卓文君姣好,眉色如望远山”。首句既以司马相如自况,这里乃就势牵出卓文君以比拟伊人,密针细缕,有缝合之迹可寻。词人似乎从那美人的眉眼之中,看透了美人对自己的爱意。正因为有这惊鸿一瞥,才使前两句之问略去了的情节进展有了关捩,既以见当时之“鼓琴”诚为有验,又证明后日之“盘马”良非无因。于是,悬而未决的问题便只剩下一个“盘马”的结局毕竟如何了,这就逼出了与第二句错位对接的“流骄车音牵目送”。那车轮轧轧,似轻雷滚动,一声声牵扯着词人的心,好似从词人的心上碾过一般。姑娘的辎軿车渐行渐远了,而词人却仍然驻马而立,凝目远送,望断离路。

  “归来翠被和衣拥,醉解寒生钟鼓动”二句,写词人“目送”心中的美人远去之后,心情郁闷,痛苦不堪,他便借酒浇愁,去喝了一场闷酒,酩酊大醉之后,跌跌撞撞地回到家中,衣裳也没有脱便一头栽到床上,拥被睡去。及至酒醒,已是夜深人静,但觉寒气袭人,又听到寂凉的钟鼓催更之声。这“寒生”二字,既是实写,也分明写出词人心绪的凄凉、寂寞。听到那凄凉的钟鼓声,词人心绪也凄凉。

  “此欢只许梦相亲,每回梦中还说梦”二句,词人笔锋两到,一方面以逆挽之势插入前二句间,追补出自己在“拥被”之后、“醉解”之前做过一场美梦,在梦中相亲相爱,百般温存,万种怜爱。这在笔法上来讲是叙事之词,另一方面,它又以顺承之势紧承前二句之后,抒发其“觉来知是梦,不胜悲”的深沉感慨,自是入骨情语,强作欢笑。本来一对热烈的恋人,不能朝夕相守,只能在虚幻的梦中耳鬓厮磨,这已十分凄楚、哀怜了,而词人却又“梦里不知身是客”,还要向她诉说这种温馨之梦,这就更衬托出处境、心绪的凄惨。像这样的“梦中说梦”之“梦”每每发生,其哀感顽艳之程度十分深重。这两句之中,蕴含了很多重刻骨的相思、铭心的记忆,含泪的微笑与带血的呻吟。一篇之警策,全在于此。

  “梦里相亲”,但凡被爱神丘比特之箭射中了心灵的热恋中人,几乎无不有此情幻,是属对于实际生活现象的直观,诗家、词家、小说家、戏剧家人人能道,还不足为奇;而“梦中说梦”,则恐怕不是人们——包括作者本人之实所曾经,不能不说是建筑在现实生活基础上的艺术虚构(或对于生活现象所进行的艺术加工和再创造)了,正是在这一点上表现出词人的匠心独运。成如容易却艰辛,它决非浅于情者对客挥毫之际可以立就的,而是由爱情间阻的极端痛苦这一巨大而沉重的精神负荷从词人的灵魂中压榨出来的。诚然,《庄子·齐物论》曰:“方其梦者,不知其梦也,梦之中又占其梦焉,觉而后知其梦也。”《大般若波罗蜜多经》亦云:“如人梦中说梦所见种种自性。……梦尚非有,况有梦境自性可说?”自居易《读禅经》诗也有“梦中说梦两重虚”之句。贺词末二句的构思似从中得到启发。但前人以“梦梦”为理喻,显现出冷静的思辨色彩;词人则用作情话,闪耀着炽热的感性光华。由道家玄谈、释氏禅悦的语言机锋发展为诗人情词中的艺术杰构,可谓“冰,骄为之而寒于骄”(《荀子·劝学》)了。

  此词写男子情痴,与写男子相思的众词相比,其情更深更痴。词中的抒情主人公,比起写闺中少妇的用情程度,也毫不逊色,可谓别具一格了。

参考资料:
1、 贺新辉主编 .《全宋词鉴赏辞典 第四卷》 :中国妇女出版社 ,2004 :186-188 .
2、 林方直,王志民主编 .宋词精华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2004 :61-62 .
3、 闲斋生编 .1996年 :四川大学出版社 ,1996年 :91-92 .
4、 陆国斌,钟振振编 .历代小令词精华 :岳麓书社 ,1993 :267-269 .

lánhuā··qīngqínzàiqiúhuángnòng--zhù

qīngqínzàiqiúhuángnòngpánjiāokòngyuǎnshānméiyàngrènxīnliúshuǐchēyīnqiānsòng

guīláicuìbèiyōngzuìjiěhánshēngzhōngdònghuānzhǐmèngxiāngqīnměixiàngmèngzhōngháishuōmèng

浩浩长河水,九折东北流。
浩浩¹长河水,九折²东北流。
译文:黄河的水浩浩荡荡,弯弯曲曲向东北方流淌。
注释:¹浩浩:水势浩荡的样子。²九折:形容曲折很多。
晨夜赴沧海,海流亦何抽。
晨夜赴沧海¹,海流亦何抽²
译文:它日日夜夜,奔流不息,直奔沧海,而沧海横流又有巨大抽引力,使黄河水流无法停歇。
注释:¹沧海:碧青的大海。²抽:引出。
远适万里道,归来未有由。
远适¹万里道,归来未有由²
译文:远行万里,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归来。
注释:¹远适:远行。²由:因缘。
临河累太息,五内怀伤忧。
临河累¹太息²,五内³怀伤忧。
译文:面对着河面,只能一再叹息,心中充满了充满了无限悲伤和忧虑。
注释:¹累:通假字,同“屡”。²太息:即长声叹息。太,通大。³五内:指人的五腑六脏,此是说内心忧伤。

  这首别诗共八句,分为两层,前四句写景,景中寓情,后四句抒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比兴寄托,浑厚流转,雄浑悲壮,意境高远。

  诗的前四句是触景生情之作,“浩浩长河水,九折东北流。晨夜赴沧海,海流亦何抽。”上两句状出黄河九曲,奔腾不已的雄伟的形象。下两句则又是写实与幻想并用,丰富与具体化黄河形象。前浪催后浪,倾泻入海。一个赴字状出水流之急,更赋情韵。一个迹字,承接赴字,状出大海从容不迫之貌,不停地接纳河水。一急一缓,摇曳生姿。景象壮观,意境阔远,气魄宏大,动人心魂。作者笔下的黄河形象,寥寥几笔就勾勒出它的主要特征,源远流长,波涛汹涌,曲折入海。尤其是状写黄河动态,更赋情韵,耐人寻味。赞叹、惊异、畅快之情,从笔底流出,而又深有寄托,比衬出下面的夜里之行,亦寓有子 (孔子) 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之感。为后四句抒情张目。

  后四句写远适夜里,而又不能归之情。“远适夜里道,归来未有由。临河累太息,五内怀伤忧。”古人追求功业,重名利,以光宗耀祖,夜古流芳。汉末文人常发出类似感叹。“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飚尘。何不策高足,先据要路津。无为守贫贱,铖轲长苦辛。” 人生短暂,应先取高官厚禄。因为“荣名以为宝”。当然仕途并非平坦大道可走,朝廷中重要官位也不是唾身可得。因此他们感叹“立身苦不早”,“虚名复可益”,“思还故里闾,欲归道无因”,等等,不一而足。因此并非是应玚不能归家,而是理想、事业的原因。思亲怀乡,时光流逝,求仕焦急,齐聚内心,矛盾冲突,日夜折磨,难以排遣,致使五内俱伤。逢景遇事,即进发而出,如同开了闸的洪水,一发不可收拾。诗人以自已感伤的形象作结,意味深长。

  应玚的二首《别诗》,起调都很高昂令人感奋。“朝云浮四海,日暮归故山”、“浩浩长河水,九折东北流”莽莽苍苍奔突而来,多么的壮美,又是多么的饱含深情。这种高亢的起调,使诗歌在短篇中开拓出扩大的境界,扩大了感情的容量,且使它所领起的下文,也被高唱的基调多笼括。建安诗歌,以慷慨悲凉著称,而建安诗歌多自高唱起调的表现方式,则是形成这种慷慨悲凉诗风的一个重要原因。

参考资料:
1、 吕晴飞等.《汉魏六朝诗歌鉴赏辞典》.北京:中国和平出版社,1990年10月:第216-219页
2、 王巍,李文禄.《建安诗文鉴赏辞典》.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513-516页
莲花莲叶柳塘西,疏雨疏风斜照低。
莲花莲叶柳塘西,疏雨疏风斜照低。
译文:柳塘西处,莲叶田田,莲花清丽,风轻雨疏,夕阳西斜。
竹箨冠轻容雪鬓,桃枝杖滑困春泥。
竹箨(tuò)¹冠轻容雪鬓,桃枝杖滑困春泥。
译文:花白的头发上戴着竹箨冠,拄杖出行,又被困湿滑的春泥。
注释:¹箨:竹笋的皮。
垂虹疑饮双溪水,砌草新添一寸荑。
垂虹疑饮双溪水,砌草新添一寸荑(tí)¹
译文:彩虹倒映在水中,仿佛在饮溪水,路边的茅草也新长出了嫩芽。
注释:¹荑:茅草的嫩芽。
不拟孤山闲放鹤,鹁鸠恰恰向人啼。
不拟孤山闲放鹤,鹁鸠恰恰向人啼。
译文:此时鹁鸠正在动听地歌唱,我已不打算再去过孤山放鹤的隐逸生活了。
“莲花莲叶柳塘西”,点明“小步”的地点,并描写出雨后莲塘的美丽景象,两个“莲”字连用,具有音韵之美,也暗示了对美景的喜爱。“疏雨疏风斜照低”点明“小步”的时间,并通过对风轻雨疏、夕阳西斜的景象,渲染出春雨初霁之时明丽、清新的氛围。颔联描写作者头戴竹箨冠、手柱桃枝杖被困春泥的情状。颔联选取了“垂虹”“砌草”等常见而富有特色的景物进行描写,细腻生动,情景交融。尾联写诗人为鹁鸠动听的啼叫打动,而不打算过孤山放鹤的隐逸生活,表达了自己对当下生活的喜爱之情。

xiǎo--wángzhī

liánhuāliánliǔtáng西shūshūfēngxiézhào

zhútuòguānqīngróngxuěbìntáozhīzhànghuákùnchūn

chuíhóngyǐnshuāngshuǐcǎoxīntiāncùn

shānxiánfàngjiūqiàqiàxiàngré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