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无底,米无粒,积岳堆山,洪波直入。恁么归来得自由,清凉门下尽点头。
船无底,米无粒,积岳堆山,洪波直入。恁么归来得自由,清凉门下尽点头。

sòngsānshíshǒusānshíèr--shìjìng

chuányuèduīshānhóngzhínènmeguīláiyóuqīngliángménxiàjǐndiǎntóu

释如净

释如净

释如净,字长翁(《中国佛学人名辞典》),俗姓俞,明州苇江(今浙江宁波)人。初自芙蓉山至明州雪窦山谒智鉴禅师,相侍十五年。宁宗嘉定三年(一二一○)受请住建康府清凉寺。迁台州瑞岩寺、临安府净慈寺、庆元府瑞岩寺,再住净慈寺。晚受诏住庆元府天童山景德寺。为青原下十六世,雪窦智鉴禅师法嗣。约卒于理宗宝庆间,行脚四十馀年,卒年六十六。有《天童如净禅师语录》二卷、《天童如净禅师续语录》一卷,收入《续藏经》。 ▶ 177篇诗文

猜您喜欢
不风不雨正晴和,翠竹亭亭好节柯。
不风不雨正晴和¹,翠竹亭亭²好节柯³
译文:无风也无雨,正是晴朗温和天气;翠竹高耸直立,竹节交叉摇曳煞是好看。
注释:¹晴和:指天气晴朗,气候温和。²亭亭:高耸直立的样子。³节柯:竹节交叉的枝茎。
最爱晚凉佳客至,一壶新茗泡松萝。
最爱晚凉¹佳客²至,一壶新节³泡松萝
译文:最喜晚凉天气里,贵客来访;泡一壶松萝新茶来招待。
注释:¹晚凉:在傍晚凉爽的天气中。²佳客:嘉宾;贵客。³新节:新茶。⁴松萝:即松萝茶。为黄山历史名茶,属绿茶,因产于黄山市休宁县松萝山,而得名。
几枝新叶萧萧竹,数笔横皴淡淡山。
几枝新叶萧萧¹竹,数笔横皴(cūn)²淡淡山。
译文:铺纸泼墨,先画凄清冷落的几枝新竹叶;再是数点淡墨,以干笔横皴春山。
注释:¹萧萧:冷落凄清的样子。²横皴:山水画中常用技法。有的画家为了简单,把披麻皴、荷叶皴、乱麻皴等中锋用笔的皴法叫竖皴;把斧劈皴、折带皴、马牙皴等侧锋用笔的叫横皴。
正好清明连谷雨,一杯香茗坐其间。
正好清明连谷雨,一杯香节(míng)¹坐其间。
译文:正是清明已过,临近谷雨的时节;捧一杯香茶坐在竹石画间多么寂静。
注释:¹香节:香茶。

yánshī

zhèngxiè qīngdài 

fēngzhèngqíng cuìzhútíngtínghǎojié 
zuìàiwǎnliángjiāzhì xīnmíngpàosōngluó 
zhīxīnxiāoxiāozhú shùhéngcūndàndànshān 
zhènghǎoqīngmínglián bēixiāngmíngzuòjiān 
老去惜花心已懒,爱梅犹绕江村。一枝先破玉溪春。更无花态度,全有雪精神。
老去¹惜花心已懒²,爱梅犹绕江村。一枝先破³玉溪春。更(gèng)无花态度,全有雪精神
译文:老来惜花之心虽已减,爱梅还绕江村去探寻。玉溪梅花一枝先报春。毫无花儿柔媚娇艳的姿态,洁白雅淡全然是雪精神。
注释:临江仙:词牌名,原唐教坊曲,双调五十八字,上下片各三平韵。¹老去:谓人渐趋衰老。²心已懒:情意已减退。³一枝先破:春天梅花先开。一枝,指梅花。破,绽开,开放。⁴玉溪:水名,即江西信江,信江在玉山县境叫玉溪。⁵花态度:谓花的柔媚之态。态度,姿态。⁶雪精神:如雪一样高洁的精神。
剩向空山餐秀色,为渠著句清新。竹根流水带溪云。醉中浑不记,归路月黄昏。
剩向¹空山餐秀色²,为渠(qú)³(zhù)句清新。竹根流水带溪云。醉中浑不记,归路月黄昏。
译文:欣赏青山秀色已嫌多余,只为梅花写下清新词句。竹林下流水带走水上云。酒醉中全然记不得,回家路上月出天黄昏。。
注释:¹剩向:尽向。²餐秀色:秀色可餐,极赞妇女容色之美,也可用以形容山川秀丽,此取后义。³渠:他(方言),此即指梅。⁴著句清新:写清新的词句。⁵浑:简直,全。

  这首词题旨在次句“爱梅”二字。故全篇将人与梅层层夹写,写出梅之幽姿逸韵,及词人对梅江的钟情留连,也就展示了作者的情趣和人格。

  起句:“老去惜江心已懒”,用笔逆入,以扫为生。次句“爱梅犹绕江村”,“犹”字与“已”字相对,突出梅江与众卉之不同。年齿老大,无意赏江,乃人情之常,然而不能忘情者,唯梅而已。陆游咏梅词云“幽姿不入少年场”,把少年繁华与烂漫江事并提,可见烈士暮年,偏赏梅江,有同嗜焉。下三句写所见梅江。“一枝先破玉溪春”,言眼前梅江一枝斜出,打破了春色闭锁的局面,透露了春之消息。“玉溪”,写出溪水清澈,有碧玉之色,水流垮琮,亦有溅玉之声。“更无”两句,仍以梅江与一般江卉对比来写。众江开时,姹紫嫣红,千娇百媚,招蜂引蝶。所谓“江态度”,乃娇媚俗艳之品。自来审美鉴赏中,有冰清玉洁、骨冷神清、风清骨峻等语,所谓“雪精神”,即包含清、冷、峻、洁多种审美因素。“江态度”与“雪精神”之别,实为雅俗之辨,志士与庸人之分。

  上片写梅之高洁可爱,下片写词人对梅江的钟情留连。过片承“爱梅犹绕江村”句,谓寻梅直至溪山深处。“胜向空山餐秀色”,隐用前人诗句。晋陆机《日出东南隅行》诗:“鲜肤一向润,秀色若可餐。”杜甫《佳人》诗:“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此句是说梅江比佳人秀色更可爱。这两句意谓:我最爱到这山水幽静处,饱餐梅之秀色,为它写下新诗佳句,沉吟细品,觉沆瀣生牙颊间。“竹根流水带溪云”,是写梅之周围景物,也是词人醉卧之境。宋人咏梅,往往以水云萦拂,以幽篁相伴,其他俗艳之物,皆不得滥入。结尾两句,见词人之忘情。醉来与梅江晤对,惬意舒心,留连忘返。卧枕竹根,仰观流云,耳边溪水溅溅,梅江清香沁人,人间是非,一时净尽。可以说,这既是一首咏梅词,也是一首记游词。词人乘兴而来,踏月而归,一日清赏,可抵十年尘梦。而空山寒梅,得此人相对,亦可免寂寞矣。

参考资料:
1、 孙映达.中国历代咏花诗词鉴赏辞典: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139-140
污沟贮浊水,水上叶田田。
污沟贮浊水,水上叶田田¹
注释:¹田田:水草叶漂浮貌。乐府古辞《江南》:“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我来一长叹,知是东溪莲。
我来一长叹,知是东溪莲。
下有青污泥,馨香无复全。
下有青污泥,馨香无复全。
上有红尘扑,颜色不得鲜。
上有红尘扑,颜色不得鲜。
物性犹如此,人事亦宜然。
物性犹如此,人事亦宜然。
托根非其所,不如遭弃捐。
托根非其所,不如遭弃捐。
昔在溪中日,花叶媚清涟。
昔在溪中日,花叶媚清涟。
今年不得地,憔悴府门前。
今年不得地¹,憔悴府门前。
注释:¹得地:唐人口语,谓得其所。

  这首诗是白居易时为周至尉趋府作。

  诗人在府门前看到一节莲花,莲花花枝惨败,前八句景物描写,描写了莲花的惨白景象,第九句和第十句,引出议论和感叹,同时也起到转折的作用——“物性犹如此,人事亦宜然”。

  第十一句和十二局借物抒情,“托根非其所,不如遭弃捐。”生存的地点不是好地方,表达白居易对现状和当下环境的不满。

  第十三句和十四句则其到衬托的作用,也是借物抒情的笔法,用莲花曾经在溪中的美好时光表达自己对过去生活的缅怀

  最后两句笔锋一转,“今年不得地, 憔悴府门前。”诗人感觉自己与莲花命运相同。

jīngzhàozāilián--bái

gōuzhùzhuóshuǐshuǐshàngtiántián

láizhǎngtànzhīshìdōnglián

xiàyǒuqīngxīnxiāngquán

shàngyǒuhóngchényánxiān

xìngyóurénshìrán

tuōgēnfēisuǒzāojuān

zàizhōnghuāmèiqīnglián

jīnniánqiáocuìménqián

兀兀寄形群动内,陶陶任性一生间。
兀兀¹寄形群动内,陶(táo)(táo)²任性一生间。
注释:¹兀兀:性格高标而不和于俗。²陶陶:和乐的样子。
自抛官后春多醉,不读书来老更闲。
自抛官后春多醉,不读书来老更闲。
琴里知闻唯渌水,茶中故旧是蒙山。
琴里知闻唯渌水,茶中故旧是蒙山。
穷通行止常相伴,谁道吾今无往还?
穷通行止常相伴,谁道吾今无往还?

  白居易晚年辞去刑部侍郎的官职,赋闲东都,做《琴茶》一诗,表达了诗人“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观点。

  首联写自己天性开朗,旷达洒脱,与官场中的风气相悖,故寄身官场屡受排挤。

  “抛官”即辞官,退隐之后无早朝之扰,尽可春眠;年事已高,再无为搏功名而读诗书之累,更觉逍遥自在。次联极写赋闲后的惬意之状。

  三联起句写琴,《渌水》古琴曲,为诗人之所爱。诗人精通音律,曾有《听弹古渌水》诗云:“闻君古渌水,使我心和平。欲识漫流意,为听疏泛声。西窗竹阳下,竟日有余清。”可知诗人提此曲是为了表明平和心境;次句写茶,“故旧”老朋友、旧相识。“蒙山”指蒙山茶,产于雅州名山县(今属四川),蒙顶山区,相传西汉年间,吴理真禅师亲手在蒙顶上清峰甘露寺植仙茶七株,饮之可成地仙。诗人举此茶,以表明自己超然的思想。

  但诗人毕竟是标准的儒家子弟,他的辞官亦并非完全出自本心,看到唐王朝日益加剧的矛盾,各种弊端的呈现,他的忠君爱国之心无法掩饰,故此在尾联他仍表达了自己壮志难酬的感叹和欲展宏图的期望。“穷通行止”,这里的“穷”指报国无路,“通”指才华得施,“行”指政见得用,“止”指壮志难酬。乐天的《江南谪居十韵》“壮志徒许国,薄命不如人。才展凌云志,俄成出水鳞。葵枝犹向日,蓬断即辞春……行藏与通塞,一切任陶均”正是这句诗的最好注释。末句表达了诗人想返回长安为国效力的愿望,但诗人至终亦未能再进西京,令人感叹。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关关¹(jū)(jiū)²,在河之洲³。窈(yǎo)(tiǎo)淑女,君子好(hǎo)(qiú)
译文:关关和鸣的雎鸠,栖息在河中的小洲。贤良美好的女子,是君子好的配偶。
注释:¹关关:象声词,雌雄二鸟相互应和的叫声。²雎鸠:一种水鸟,一般认为就是鱼鹰,传说它们雌雄形影不离。³洲:水中的陆地。⁴窈窕淑女:贤良美好的女子。窈窕,文静美好的样子。窈,深邃,喻女子心灵美;窕,幽美,喻女子仪表美。淑女:善良美好的女子。⁵好逑:好的配偶。逑,“仇”的假借字,匹配。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cēn)(cī)¹(xìng)²,左右流之³。窈窕淑女,寤(wù)(mèi)求之。
译文:参差不齐的荇菜,在船的左右两边摘取。贤良美好的女子,日日夜夜都想追求她。
注释:¹参差:长短不齐的样子。²荇菜:水草类植物。圆叶细茎,根生水底,叶浮在水面,可供食用。³左右流之:这里是以勉力求取荇菜,隐喻“君子”努力追求“淑女”。流,求取。之:指荇菜。⁴寤寐:醒和睡。指日夜。寤,醒觉。寐,入睡。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¹。悠(yōu)(zāi)悠哉²,辗转反侧³
译文:追求却没法得到,日日夜夜总思念她。绵绵不断的思念,叫人翻来覆去难入睡。
注释:¹服:思念。²悠哉悠哉:思念之情绵绵不尽,思念深长的样子。悠,忧思的样子。哉:语气助词。悠哉悠哉,犹言“想念呀,想念呀”。³辗转反侧:翻覆不能入眠。辗,古字作展。展转,即反侧。反侧,犹翻覆。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sè)友之¹
译文:参差不齐的荇菜,在船的左右两边摘取。贤良美好的女子,弹琴鼓瑟对她表示亲近。
注释:¹琴瑟友之:弹琴鼓瑟来亲近她。琴、瑟,皆弦乐器。琴五或七弦,瑟二十五或五十弦。友:用作动词,此处有亲近之意。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mào)¹之。窈窕淑女,钟鼓乐(lè)²
译文:参差不齐的荇菜,在船的左右两边去挑选它。贤良美好的女子,用钟鼓奏乐来使她快乐。
注释:¹芼:挑选。²钟鼓乐之:用钟奏乐来使她快乐。乐,使动用法,使……快乐。

  《国风·周南·关雎》这首短小的诗篇,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着特殊的位置。它是《诗经》的第一篇,而《诗经》是中国文学最古老的典籍。虽然从性质上判断,一些神话故事产生的年代应该还要早些,但作为书面记载,却是较迟的事情。所以差不多可以说,一翻开中国文学的历史,首先遇到的就是《关雎》。

  通常认为是一首描写男女恋爱的情歌。此诗在艺术上巧妙地采用了“兴”的表现手法。首章以雎鸟相向合鸣,相依相恋,兴起淑女陪君子的联想。以下各章,又以采荇菜这一行为兴起主人公对女子疯狂地相思与追求。全诗语言优美,善于运用双声、叠韵和重叠词,增强了诗歌的音韵美和写人状物、拟声传情的生动性。

  《关雎》的内容其实很单纯,是写一个“君子”对“淑女”的追求,写他得不到“淑女”时心里苦恼,翻来覆去睡不着觉;得到了“淑女”就很开心,叫人奏起音乐来庆贺,并以此让“淑女”快乐。作品中人物的身份十分清楚:“君子”在《诗经》的时代是对贵族的泛称,而且这位“君子”家备琴瑟钟鼓之乐,那是要有相当的地位的。以前常把这诗解释为“民间情歌”,恐怕不对头,它所描绘的应该是贵族阶层的生活。另外,说它是情爱诗当然不错,但恐怕也不是一般的爱情诗。这原来是一首婚礼上的歌曲,是男方家庭赞美新娘、祝颂婚姻美好的。《诗经·国风》中的很多歌谣,都是既具有一般的抒情意味、娱乐功能,又兼有礼仪上的实用性,只是有些诗原来派什么用处后人不清楚了,就仅当作普通的歌曲来看待。把《关雎》当作婚礼上的歌来看,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唱到“琴瑟友之”“钟鼓乐之”,也是喜气洋洋的,很合适的,

  当然这首诗本身,还是以男子追求女子的情歌的形态出现的。之所以如此,大抵与在一般婚姻关系中男方是主动的一方有关。就是在现代,一个姑娘看上个小伙,也总要等他先开口,古人更是如此。娶个新娘回来,夸她是个美丽又贤淑的好姑娘,是君子的好配偶,说自己曾经想她想得害了相思病,必定很讨新娘的欢喜。然后在一片琴瑟钟鼓之乐中,彼此的感情相互靠近,美满的婚姻就从这里开了头。即使单从诗的情绪结构来说,从见关雎而思淑女,到结成琴瑟之好,中间一番周折也是必要的:得来不易的东西,才特别可贵,特别让人高兴。

  这首诗可以被当作表现夫妇之德的典范,主要是由于有这些特点:

  首先,它所写的爱情,一开始就有明确的婚姻目的,最终又归结于婚姻的美满,不是青年男女之间短暂的邂逅、一时的激情。这种明确指向婚姻、表示负责任的爱情,更为社会所赞同。

  其次,它所写的男女双方,乃是“君子”和“淑女”,表明这是一种与美德相联系的结合。“君子”是兼有地位和德行双重意义的,而“窈窕淑女”,也是兼说体貌之美和德行之善。这里“君子”与“淑女”的结合,代表了一种婚姻理想。

  再次,是诗歌所写恋爱行为的节制性。细读可以注意到,这诗虽是写男方对女方的追求,但丝毫没有涉及双方的直接接触。“淑女”固然没有什么动作表现出来,“君子”的相思,也只是独自在那里“辗转反侧”,什么攀墙折柳之类的事情,好像完全不曾想到,爱得很守规矩。这样一种恋爱,既有真实的颇为深厚的感情(这对情诗而言是很重要的),又表露得平和而有分寸,对于读者所产生的感动,也不致过于激烈。

  以上种种特点,恐怕确实同此诗原来是贵族婚礼上的歌曲有关,那种场合,要求有一种与主人的身份地位相称的有节制的欢乐气氛。而孔子从中看到了一种具有广泛意义的中和之美,借以提倡他所尊奉的自我克制、重视道德修养的人生态度,《毛诗序》则把它推许为可以“风天下而正夫妇”的道德教材。这两者视角有些不同,但在根本上仍有一致之处。

  古之儒者重视夫妇之德,有其很深的道理。

  在第一层意义上说,家庭是社会组织的基本单元,在古代,这一基本单元的和谐稳定对于整个社会秩序的和谐稳定,意义至为重大。

  在第二层意义上,所谓“夫妇之德”,实际兼指有关男女问题的一切方面。“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礼记·礼运》),孔子也知道这是人类生存的基本要求。饮食之欲比较简单(当然首先要有饭吃),而男女之欲引起的情绪活动要复杂、活跃、强烈得多,它对生活规范、社会秩序的潜在危险也大得多,孔子也曾感叹:“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论语》)所以一切克制、一切修养,都首先要从男女之欲开始。这当然是必要的,但克制到什么程度为合适,却是复杂的问题,这里牵涉到社会物质生产水平、政治结构、文化传统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也牵涉到时代条件的变化。当一个社会试图对个人权利采取彻底否定态度时,在这方面首先会出现严厉禁制。相反,当一个社会处于变动时期、旧有道德规范遭到破坏时,也首先在这方面出现恣肆放流的情形。回到《关雎》,它所歌颂的,是一种感情克制、行为谨慎、以婚姻和谐为目标的爱情,所以儒者觉得这是很好的典范,是“正夫妇”并由此引导广泛的德行的教材。

  由于《关雎》既承认男女之爱是自然而正常的感情,又要求对这种感情加以克制,使其符合于社会的美德,后世之人往往各取所需的一端,加以引申发挥,而反抗封建礼教的非人性压迫的人们,也常打着《关雎》的权威旗帜,来伸张满足个人情感的权利。所谓“诗无达诂”,于《关雎》则可见一斑。

参考资料:
1、 骆玉明 等 .先秦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98 :1-6 .
2、 晁福林.从上博简《诗论》看《关雎》的主旨.中国文化研究,2008(02).

guān

míng xiānqín 

guānguānjiū zàizhīzhōu yǎotiǎoshū jūnhǎoqiú 
cēnxìngcài zuǒyòuliúzhī yǎotiǎoshū mèiqiúzhī 
qiúzhī mèi yōuzāiyōuzāi zhǎnzhuǎnfǎn 
cēnxìngcài zuǒyòucǎizhī yǎotiǎoshū qínyǒuzhī 
cēnxìngcài zuǒyòumàozhī yǎotiǎoshū zhōngzhī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