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山人有梅癖,托物自号梅林生。欲唤师雄谈醉梦,恨无和靖结诗盟。
金华山人有梅癖,托物自号梅林生。欲唤师雄谈醉梦,恨无和靖结诗盟。
笔端幻出先春意,胸次包含太古情。我亦从来松竹操,愿言与子保幽贞。
笔端幻出先春意,胸次包含太古情。我亦从来松竹操,愿言与子保幽贞。

zhàoshīméilínshēngjuǎn--zhūchēn

jīnhuáshānrényǒuméituōhàoméilínshēnghuànshīxióngtánzuìmènghènjìngjiéshīméng

duānhuànchūxiānchūnxiōngbāohántàiqíngcóngláisōngzhúcāoyuànyánzibǎoyōuzhēn

朱綝

朱綝

朱綝,字士林,泰兴人。洪武间以诗累安置云南。 ▶ 17篇诗文

猜您喜欢
池面风来波潋潋,波间露下叶田田。
池面风来波潋潋¹,波间露下叶田田²
译文:池面上清风吹拂,波光粼粼;密密相连的荷叶上还滚动着晶莹的露珠。
注释:¹潋潋:水波流动的样子。²田田:形容荷叶相连、盛密的样子。
谁於水上张青盖,罩却红妆唱采莲。
谁于水上张青盖¹,罩却红妆唱采莲。
译文:是谁在水面上撑起绿色的伞盖?伞下的红妆少女正在唱着动人的《采莲曲》。
注释:¹青盖:青色的伞盖。
昨日一花开,今日一花开。
昨日一花开,今日一花开。
译文:昨天蜀葵花开,今日蜀葵花开。
今日花正好,昨日花已老。
今日花正好,昨日花已老。
译文:今日花,娇艳欲滴。昨日花,颓老凋零。
始知人老不如花,可惜落花君莫扫。
始知人老不如花,可惜落花君莫扫。
译文:看过花开花败才知道,人的老去还不如这花开花败,有时候,竟比落花败得还快。光阴如梭,人面渐老,劝那扫花的人,还是不要扫那落花吧!
人生不得长少年,莫惜床头沽酒钱。
人生不得长少年,莫惜床头沽酒钱。
译文:人生不能永远都是少年,想要痛饮一番的时候,就不要吝惜床头买酒的钱。
请君有钱向酒家,君不见,蜀葵花。
请君有钱向酒家,君不见,蜀葵花。
译文:今朝有酒今朝醉,还是快用钱去换酒喝吧,你没看见那瞬间即败的蜀葵花吗?否则,等你老去的时候,想要喝酒也不能了。

  《蜀葵花歌》是岑参七言歌行的代表作。岑参擅长七言歌行,他的歌行不用乐府旧题,而是自立新题,通过语句长短和押韵形式的灵活变换,使诗歌产生多样化的节奏和蓬勃动人的旋律。

  诗歌的前四句“昨日一花开,今日一花开。今日花正好,昨日花已老。”通过夸张对比的方法,极言光阴流逝的快。一个“好”字和“老”字,突出了盛衰无常,光阴难再的亘古之理。

  接下来,“始知人老不如花,可惜花落君莫扫。人生不得长少年,莫惜床头沽酒钱。“由花想到人,花开不能长久,人有限的少年时期更是匆匆易过。由此诗人发出感慨”请君有钱向酒家,君不见,蜀葵花。“

  在诗人岑参生活的盛唐时期,种种社会矛盾已经显露出来,诗人有怀抱家国的抱负,但仕途失意,怀才不遇一直未获大用的他,对自己功业无成一直怀着无限的悲痛之情。因此有些诗,被罩上了浓浓的悲感。这首《蜀葵花歌》虽然节奏明快,旋律动人,但读完还是有一种淡淡的伤感。诗人对光阴难留的慨叹和自己在迅疾的光阴中不能有所成,只能以酒浇愁,借酒自勉。

  虽然如此,但诗人并不气馁,也没有丧失对生活的希望,依旧可以看出他还是那个热爱生活,追求理想的诗人。

参考资料:
1、 张可礼 袁世硕 .中国文学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11-01

shǔkuíhuā--céncān

zuóhuākāijīnhuākāi

jīnhuāzhènghǎozuóhuālǎo

shǐzhīrénlǎohuāluòhuājūnsǎo

rénshēngzhǎngshǎoniánchuángtóujiǔqián

qǐngjūnyǒuqiánxiàngjiǔjiājūnjiànshǔkuíhuā

从教铁石,每见花开成惜惜。泪点难消,滴损苍烟玉一条。
从教¹铁石,每见花开成惜惜²。泪点难消,滴损苍烟玉一条³
译文:任凭是铁肠石心,见到梅花开放,也难以不动情、怜惜。更何况在月下,朵朵梅花就像是泪水滴洒在玉条上的湘妃竹,望去若苍烟一片。
注释:¹从教:任凭、听任。明高启《夜雨》:“醉来独灭青灯卧,风雨从教滴夜长。”²惜惜:可惜、怜惜。五代唐庄宗《歌头》:“惜惜此光如流水,东篱菊残时,叹萧索。”³滴损句:意谓那像是泪水滴洒在玉条上的湘妃竹,望去若苍烟一片。
怜伊大冷,添个纸窗疏竹影。记取相思,环佩归来月上时。
怜伊(yī)点冷,添个纸窗疏竹影。记取相思,环佩¹归来月上时。
译文:害怕梅花太冷,便添个纸窗,加以竹林围护,既加呵护,也作陪衬,令其更加显得楚楚动人。而环佩,则喻其魂魄,乘着夜月,来与相会。
注释:¹环佩:代指所思恋之人。姜夔《疏影》:“昭君不惯胡沙远,但暗记江南江北。想佩环月下归来,化作此花幽独。”

  这首词是一首咏梅词。上片写形貌,下片说神理。上下两片又分别写出来梅花的外部特征和梅花的内在品格。以为堪惜、堪怜,一切皆出自于伤心人的眼中及心中。

  上片始二句从心理感受上落笔,虽不正面描绘梅花,但梅花之神韵已出。继二句则把笔宕开,写梅边之竹,说那朦胧的月色下,斑竹历历,就好像是玉条上滴洒了点点泪水。

  下片承前二句意,说那是怕梅花太冷,所以特加了竹林围护。这又从护梅之竹,从侧面烘托梅之娇贵。构想可谓奇绝。最后二句再宕笔写去,说梅花也有魂,她特于今夜月上时归来。

  容若在词中所写的感受,环佩归来月上时,语意沉痛。虽是化用前人句,却自有神魂。似乎是在说他已经预感到恋人似那远嫁异域不能生还的王昭君,永远不可能回到自己身边了。和姜夔一样此生花开尽,旧情难待。

参考资料:
1、 安意如.当时只道是寻常: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
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
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¹
译文:离痛饮后大醉而别还有几日,我们登临遍附近的山池楼台。
注释:¹池台:池苑楼台。
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
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zūn)¹
译文:什么时候在石门山前的路上,重新有我们在那里畅饮开怀?
注释:¹金樽开:指开樽饮酒。
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
秋波落泗(sì)¹,海色明徂(cú)(lái)²
译文:漾漾的秋波摇荡在眼前泗水,熠熠的海色映亮了远山徂徕。
注释:¹泗水:水名,在山东省东部,源出山东泗水县陪尾山,向西流经流经曲阜、兖州,由济宁入运河。²徂徕:山名。徂徕山在今山东泰安市东南。
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
飞蓬¹各自远,且尽手中杯。
译文:我们就如飞蓬一样各自飘远,且来个淋漓痛快饮尽手中杯!
注释:¹飞蓬:一种植物,茎高尺余,叶如柳,花如球,常随风飞扬旋转,故名飞蓬,又称转蓬。

  “醉别复几日”,没有几天便要离别了,那就痛快地一醉而别吧!两位大诗人在即将分手的日子里舍不得离开。“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鲁郡一带的名胜古迹,亭台楼阁几乎都登临游览遍了,“登临遍池台”说的就是这个意思。李白多么盼望这次分别后还能再次重会,同游痛饮:“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石门,山名,在山东曲阜东北,是一座风景秀丽的山峦,山有寺院,泉水潺潺,李杜经常在这幽雅隐逸的胜地游览。这两句诗也就是杜甫所说的“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的意思。“重有金樽开”这一“重”字,热烈地表达了李白希望重逢欢叙的迫切心情;又说明他们生活中有共同的乐趣,富有浓烈的生活气息,读来令人感到亲切。

  李杜同嗜酒,同爱游山玩水。他们是在秋高气爽、风景迷人的情景中分别的:“秋波时泗水,海色明徂徕。”这里形容词“明”用如动词,赋予静态的自然色彩以运动感。不说徂徕山色本身如何青绿,而说苍绿色彩主动有意地映照徂徕山,和王安石的诗句“两山排闼送青来”(《书湖阴先生壁》)所采用的拟人化手法相似,这就把山色写活,显得生气勃勃而富有气势。“明”字是这句诗的“诗眼”,写得传神而生动。在这山清水秀、风景如画的背景中,两个知心朋友在难舍难分,依依惜别:“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好友离别,仿佛转蓬随风飞舞,各自飘零远逝,令人难过。语言不易表达情怀,言有尽而意无穷,那么,就倾尽手中杯,以酒抒怀,来一个醉别吧!感情是多么豪迈而爽朗。结句干脆有力,李白对杜甫的深厚友情,不言而喻而又倾吐无遗。

  这首送别诗以“醉别”开始,干杯结束,首尾呼应,一气呵成,充满豪放不羁和乐观开朗的感情,给人以鼓舞和希望而毫无缠绵哀伤的情调。诗中的山水形象,隽美秀丽,明媚动人,自然美与人情美——真挚的友情,互相衬托;纯洁无邪、胸怀坦荡的友谊和清澄的泗水秋波、明净的徂徕山色交相辉映,景中寓情,情随景现,给人以深刻的美感享受。这首诗以情动人,以美感人,充满诗情画意,是脍炙人口的佳作。

参考资料:
1、 何国治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305-307

jùndōngshíménsòngèr

bái tángdài 

zuìbié dēnglínbiànchítái 
shíshímén chóngyǒujīnzūnkāi 
qiūluòshuǐ hǎimínglái 
fēipéngyuǎn qiějìnshǒuzhōngbēi 
寂寞书斋里,终朝独尔思。
寂寞书斋(zhāi)里,终朝独尔思¹
译文:独自一人寂寞的坐在书斋里,日日夜夜地思念着你。
注释:¹尔思:思念你。
更寻嘉树传,不忘角弓诗。
更寻嘉树¹传,不忘角弓诗。
译文:翻箱倒柜寻找你的文章,时时把你的诗篇吟诵。
注释:¹嘉树:佳树,美树。
短褐风霜入,还丹日月迟。
短褐(hè)¹寻霜入,还丹²日月迟。
译文:寒冷的寻霜侵入我的短袄,还丹仙药迟迟不能炼成。
注释:¹褐:粗麻制成的短衣,贫苦人所服。²还丹:道家合九转丹与朱砂再次提炼而成的仙丹,据称服后可以即刻成仙。
未因乘兴去,空有鹿门期。
未因¹乘兴去,空有鹿门期²
译文:不能乘兴离开长安,隐居鹿门的期许已然落空。
注释:¹未因:无由,无从。²鹿门期:《后汉书》载,庞德公携妻子登鹿门山,采药不还。后遂以鹿门泛指隐居之所。鹿门山在今湖北襄阳市东南。

  此诗对浪迹江东的李白表达了深深的思念。杜甫曾随李白漫游一两年,对李白很是倾慕折服,感情很深厚,一旦分离,关山阻隔,难免不时相思。在冬日寒冷又冷清的书斋环境里,这种相思的寂寞更加悠长深广。这首诗就是这种真挚感情的自然流露。

  梁园等地的相会相处,成就了一段伟大的友情,李白与杜甫之间从此不再是独立的存在,中国文坛也因此可以大声地对“文人相轻”说“不”。一年多的同游论诗,加深了他们之间的了解,也让他们日后的思念变得更加真实。李白固然是追求的仙人一样的生活,然而他的内心不可能忘却尘世,忘却他的朋友,他的问候化为文字的固然不多,但是已经无尽地表达了他的思念,君不见江水日夜东流,何曾停息!杜甫把心紧紧地贴向了现实,也把思念深深地化为了无尽的问候,不管李白日后遭到了如何的不幸,他依旧把问候捎给西寻。李杜的相互理解导重,既承接了先唐人文的精粹,又给后世文人树以巨大的榜样,于是,有了白居易与元稹的兄弟般的情谊,韩愈与孟郊的知心推重,欧阳修对王安石、苏轼的奖掖,等等。于是,这种问候传承了一种永久的、普遍的力量,在朋友之间洋溢,也在陌生人中荡漾。

参考资料:
1、 韩成武 张志民.杜甫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22
2、 陈贻焮.杜甫评传(上).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102
3、 杜甫.冬日有怀李白.作文新天地:高中版.2015年第7期:36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