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烟漠漠昼无人,垂柳遮凉不见尘。饮水曲肱眠细草,绝胜肉食坐车茵。
青烟漠漠昼无人,垂柳遮凉不见尘。饮水曲肱眠细草,绝胜肉食坐车茵。
郑刚中

郑刚中

郑刚中(1088年—1154年),字亨仲,婺州金华(今浙江金华)人。南宋抗金名臣。生于宋哲宗元祐三年,卒于高宗绍兴二十四年,年六十七岁。登绍兴进士甲科。累官四川宣抚副使,治蜀颇有方略,威震境内。初刚中尝为秦桧所荐;后桧怒其在蜀专擅,罢责桂阳军居住。再责濠州团练副使,复州安置;再徙封州卒。桧死,追谥忠愍。刚中著有北山集(一名腹笑编)三十卷,《四库总目》又有周易窥余、经史专音等,并传于世。 ▶ 531篇诗文

猜您喜欢

永与清溪别,蒙将玉馔俱。
永与清溪¹别,蒙将玉馔(zhuàn)²俱。
译文:我将永远与清溪那个地方告别了,感谢你们把我与那些精美的食品一起配制成美味佳肴。
注释:麂(jǐ):鹿类兽,雄者,有短角,脚短力劲,善跳跃,居于深山僻地。¹清溪:唐道路名。一说指山名。²玉馔:供统治者食用的精美的食品。
无才逐仙隐,不敢恨庖厨。
无才¹逐仙隐²,不敢恨庖(páo)³
译文:因为自己太愚钝不能追随仙人隐士得道,被人杀了送进厨房,不敢有丝毫怨恨。
注释:¹才:指才干。²逐仙隐:追随仙人隐士。仙隐乘鹿,故有此说。³庖厨:厨师。
乱世轻全物,微声及祸枢。
乱世轻全逐¹,微声²³祸枢
译文:荒乱年辰,杀戒滥开,稍一出声,就会招致杀身之祸。我将被那些贪婪的食客们狼吞虎咽地吃掉,顷刻之间被吃得干干净净。
注释:¹轻全逐:开杀戒。全逐,保护生命体完整。²微声:小小的名声。黄麂在发情或取食高兴时会发出”叽叽”的叫声,声音不大,但却招致杀身之祸。³及:遭。⁴祸枢:祸机,伏而待发的祸患。枢:捕兽机关。猎人设置在麂经常行走的路上,并加以伪装。
衣冠兼盗贼,饕餮用斯须。
衣冠¹兼盗贼,饕(tāo)(tiè)²用斯须。
译文:唯一感到遗憾的是,吃我的正是这些衣冠楚楚的食客,个个都包藏着一颗盗贼之心。
注释:¹衣冠:统治者。²饕餮:上古传说中的贪得无厌的食人怪兽。

  这首诗是杜甫旅居夔州的第二年所写八首咏逐诗之一。虽只有五言八句,但其意义和写作技巧却都臻于上乘。诗的前四句代麂写意,自悔不能见机远离伤害。后四句感叹世人因为贪食美味而残害生灵。全篇代麂立言,前半婉而多讽,后半愤怒斥责。该诗借逐言情,写麂自悔不能全身远离祸害,代麂抒情,感叹世人为了口腹之欲而残害生灵。

  诗的首句说自己被迫和自由天地“永”“别”,又被抬举与“玉馔”并列充人口腹。次两句“无才”三字是关键。文意是既没有本事高飞远引与仙人为侣,那就无法逃脱被吃的命运。 “不敢恨”,正说明痛苦之深。“不敢恨”,是虽死无怨,写得更深更惨。后半,头两句总结出一条道理,即: “乱世”生命不值钱,有名即是祸根。残酷现实的根源在哪里,“衣冠兼盗贼”五字作了回答,这是对残暴的统治者的高度概括。全诗与其说是写麂,毋宁说是写人。所指可以是某个人,而更重要的则是揭示了类似的无数人的共同命运。那是几千年封建时代无法消除的社会悲剧、历史悲剧。此诗虽小,可以喻大。

  这是一首禽言诗,该诗以讽刺怒骂成文,显示杜甫嫉恶如仇的性格。全诗以将死之麂的口气写成,杜甫借麂之口,毫不留情地遣责了权贵者贪婪残忍的本性。诗人以麂比善良人士,以“衣冠兼盗贼”痛骂奸佞小人。讽刺贪婪成性的人本身就是“盗贼”,有着“鱼肉人民”的本性。此诗构思巧妙,寓意婉转,虽为咏逐诗,却不给人咏逐之感。

参考资料:
1、 陶道恕主编.杜甫诗歌赏析集[M].成都:巴蜀书社,1993.10:492.
2、 (唐)杜甫.杜甫诗集 插图本 增订版[M].南京:凤凰出版社,2013.07:233.

--

yǒngqīngbiéméngjiāngzhuàncáizhúxiānyǐngǎnhènpáochú

luànshìqīngquánwēishēnghuòshūguānjiāndàozéitāotièyòng

徐门石潭谢雨,道上作五首。潭在城东二十里,常于泗水增减清浊相应
照日深红暖见鱼,连溪绿暗晚藏乌¹。黄童²白叟³聚睢(huī)(xū)
译文:阳光照入潭水中形成深红色,暖暖的潭水中能见鱼儿游,潭四周树木浓密可藏乌鸦,儿童和老人喜悦地聚观谢雨盛会。
注释:¹乌:乌鸦。²黄童:黄发儿童。³白叟:白发老人⁴睢盱:喜悦高兴的样子。
照日深红暖见鱼,连溪绿暗晚藏乌。黄童白叟聚睢盱。
麋鹿¹逢人虽未惯,猿猱(náo)²闻鼓不须呼。归家说与采桑姑。
译文:常到潭边饮水的麋鹿突然逢人惊恐地逃避,猿猱听到鼓声不用呼叫而自来。这样的盛况回家应告诉未能目睹的采桑姑。
注释:¹麋鹿:鹿类的一种。²猿猱:猿类的一种。
麋鹿逢人虽未惯,猿猱闻鼓不须呼。归家说与采桑姑。
麋鹿逢人虽未惯,猿猱闻鼓不须呼。归家说与采桑姑。

  这首诗写谢雨路上所见之景:丽日、碧溪、游鱼、树木、黄童、白叟、麋鹿、猿猱,一景一句,恰似电影镜头,连续将客观景物一个个展现在读者面前。

  “照日深红暖见鱼”,深红温暖的夕阳斜斜地映照潭水,把潭水染得通红也增加了一份暖意,而潭中的鱼儿欢快游玩,清晰可见,染红了的潭水、欢快游动的鱼儿都是春旱过后、大雨降后的情景,词人虽未点出春旱之时的情景,但读者可以想象那是一定是潭水干枯、鱼儿无处寻觅,这样的前后对比之中、温馨的画面之中隐含了词人欣喜的心态。“连溪绿暗晚藏乌”,沿着石潭向四处望去,看见成阴的绿树接连一片,而深藏其中的乌鹊发出鸣噪的声响,动静结合,更显幽静。“黄童白叟聚睢盱”,以黄童、白叟代称所有聚集的人群,词人看到他们都呈现出喜悦兴奋的神态。上片中红、绿、黄、白等色彩和谐搭配,动景、静景巧妙结合,景物、人群完美融合,运笔灵动、构思精巧。

  “麋鹿逢人虽未惯,猿猱闻鼓不须呼”,麋鹿在突然之间逢遇如此多的人群顿觉不习惯,有一种惊慌之感,而猿猱却一听到喧天的喜庆鼓声不招自来,极度兴奋,这一对比的描写情趣盎然。以动物的反映间接写出石潭谢雨的欢闹情景,不着一字,而风流自现,可谓神笔。“归家说与采桑姑”,结尾由实转虚,笔法灵活,词人想象这些观看长官亲自谢雨而欢喜异常、激动难耐的在场者,归家之后一定会把谢雨之时的欢腾景象向采桑姑细细说与。

  在这首小词之中,词人丝毫没有描写自己的心境,但透过词人所见、所闻、所想的一切,读者自可体会词人无比兴奋之情,含蓄隽永,耐人寻味。

参考资料:
1、 徐房明.沁人心脾 豁人耳目——试论苏轼《浣溪沙》徐门石潭谢雨道上作五首.吉安师专学报,1994,3

huànshā ·zhàoshēnhóngnuǎnjiàn

shì sòngdài 

ménshítánxiè dàoshàngzuòshǒu tánzàichéngdōngèrshí chángshuǐzēngjiǎnqīngzhuóxiāngyìng

zhāoshēnhóngnuǎnjiàn lián绿ànwǎncáng huángtóngbáisǒusuī 
鹿féngrénsuīwèiguàn yuánnáowén guījiāshuōcǎisāng 

北山有鸱,不洁其翼。
北山有鸱(chī)¹,不洁²³
译文:北山有只鹞鹰,污垢两翼泥满身。
注释:刘伯宗:作者旧友,曾受作者恩惠,后来做到州刺史,地位超过作者,却对作者傲慢无礼。¹鸱:俗称鹞鹰,猫头鹰一类的鸟。诗中喻作刘伯宗。²洁:在这里当动词用,意思是“使……洁净”。³其:代词,它的,指鸱。⁴翼:翅膀。
飞不正向,寝不定息。
飞不正¹²,寝³不定
译文:飞不准确方向,栖息的地方也不安定。
注释:¹正:准确。²向:方向。³寝:睡觉。⁴定:安定,稳定。⁵息:处所,地方。
饥则木揽,饱则泥伏。
¹²木揽³,饱则泥伏
译文:饿了就登树捉食幼鸟,饱了就伏于泥上休息。
注释:¹饥:饥饿。²则:连词,那么,就。³木览:登树木捉食幼鸟。览,通“揽”,抓取的意思。⁴泥伏:伏于泥上休息。
饕餮贪污,臭腐是食。
(tāo)(tiè)¹贪污,臭腐²是食³
译文:贪食得像饕餮,吃的食物是腐臭的肉。
注释:¹饕餮:中国古代传说中贪吃凶猛的凶兽,饕为贪财,餮为贪食。比喻凶恶贪婪的人。²臭腐:腐臭的肉。³食:食物。
填肠满嗉,嗜欲无极。
填肠满嗉(sù)¹,嗜²欲无极³
译文:填满肠胃,特殊的爱好就像无底坑深。
注释:¹嗉:鸟类喉咙下装食物的地方。²嗜:特殊的爱好。³极:极点,尽头。
长鸣呼凤,谓凤无德。
长鸣¹²凤,谓³凤无德
译文:它长声嘶叫呼唤凤凰,说凤凰没有德行。
注释:¹鸣:鸱的叫声。²呼:呼唤。³谓:说。⁴德:道德,品行。“长鸣”二句:典出《论语·微子》:“凤兮凤兮,何德之衰。”
凤之所趋,与子异域。
¹之所趋²,与子³异域
译文:凤凰的旨趣行为,和你完全泾渭分明。
注释:¹凤:凤凰鸟,古代传说中的鸟王。²趋:趋向,奔赴。³子:你,指鸱。⁴异域:不同的地方。
永从此诀,各自努力。
永从此诀¹,各自努力。
译文:从此永别吧,各自努力,好自为之。
注释:¹诀:同“决”,决裂。

  《与刘伯宗绝交诗》是东汉诗人朱穆创作的一首四言诗,该诗是《与刘伯宗绝交书》的附诗,该诗名为咏物,实则赋人,以鸱比喻刘伯宗,以凤自比,表达了对贪婪丑恶的势利小人的憎恶,同时也借该诗对当时刻薄无情的社会风气予以尖刻的嘲讽。全诗比喻精当,刻画形象,语言质朴。该诗共十六句,可分前后两个部分。

  前十二句是第一部分,以绝大篇幅,铺陈排比,刻画鸱鸟的丑恶形象。首先从外表描写它的污浊。接下来四句从行止食宿等方面描写鸱鸟的丑态。“饕餮”四句,又从内在本性描写鸱鸟嗜欲无穷的贪婪相。“长鸣”两句又从鸱鸟对凤的恶意中伤来描写它的卑劣行径。如此寥寥数语便把鸱的丑恶贪婪的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鸱的恶劣行径,都是隐射刘伯宗的“不洁其翼”,是说他行为卑鄙;“飞不正向,寝不定息”是说他背离社会公德,不为母守制;“饥则木揽”下六句,是揭露刘伯宗在官任上的贪得无厌。“长鸣呼凤,谓凤无德”,是说像刘伯宗这样的卑劣小人,还大言不惭地指摘中伤正直的人。

  最后四句是第二部分,旗帜鲜明地提出绝交,以凤自比,坦荡、高洁、超尘拔俗,与鸱相比,判若云泥,自然而然地为两相“永诀”营造了合理的氛围和理由,显示了作者绝对不与刘宗伯同流台污的高尚情操,表示了绝交的决心和态度。鸱,在读者心目中本来就是面貌可僧的东西,经过诗人淋漓尽致的刻画,愤怒鄙夷的斥责,便不能不对它——鸱鹗和他——刘伯宗义愤填膺,同仇敌忾,真所谓“是可忍也孰不可忍”。所以,诗人最后宣布凤不与鸱同趋,从此绝交,各奔前程,便也成为读者的意愿。

  全诗最突出的特点是用比,以凶恶贪婪的鸱来比刘伯宗,以志向高洁的凤鸟来自况,两相对比,其义甚明。其次是感情充沛,态度明朗、坚决,全诗一气呵成,作者愤激之情,跃然纸上。再次,该诗语言精练,比如连用四个动词来描写鸱在飞、宿,饥、饱四种情况下的状态,形象鲜明、生动,其寓意也由此揭示无遗了。

  该诗在创作上继承了《诗经》、《楚辞》常用的比喻手法,但没有它们的委婉、含蓄,它显示了汉乐府的朴质,在比喻中直抒胸臆,能很快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用不着去猜谜,就一样能感染人,给人以艺术的享受,这种在直率中蕴含丰富的感情,正是汉乐府的突出风格。

  该诗是中国早期的一首寓言诗,由于选择的形象对比鲜明,比喻得当,贴切自然,创造了成功的艺术效果。诗作语言平实显露,明白自然。

参考资料:
1、 赵沛霖著.《历代诗文名著新选 八代三朝诗新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7.07:第21页
2、 张国动编.《中国历代讽刺诗选注》:文化艺术出版社,2012.01:第13-14页
3、 贺新辉主编.《古诗鉴赏辞典 上》:中国妇女出版社,2004.08:第205页
4、 萧涤非等著.《汉魏晋南北朝隋诗鉴赏词典》:山西人民出版社,1989.03:第67页
5、 吕晴飞等主编.《汉魏六朝诗歌鉴赏辞典》:中国和平出版社,1999.10:第31-32页
赤日几时过,清风无处寻。
赤日¹几时过,清风无处寻。
译文:这烈日炎炎的天气什么时候才能过去呀,连一点儿清凉的风都无处寻觅。
注释:¹赤日:指红色的太阳、烈日。
经书聊枕籍,瓜李漫浮沉。
经书聊枕籍¹,瓜李漫浮沉。
译文:将阅读的书卷杂乱无章地扔在床上,然后躺在上面,享受着过凉水的瓜果,真是酣畅淋漓!
注释:¹枕籍:物体纵横相枕而卧。言其多而杂乱。
兰若静复静,茅茨深又深。
兰若(rě)¹静复静,茅茨(cí)²深又深。
译文:因为天气太热,周围的森林、茅屋都是一片寂静。
注释:¹兰若:梵语音译词。指林中寂静处;佛寺。²茅茨:茅草盖的屋顶。亦指茅屋。
炎蒸乃如许,那更惜分阴。
炎蒸¹乃如许,那更惜分阴²
译文:暑气像这样蒸腾时,更想着真的要更加珍惜时间啊!
注释:¹炎蒸:暑热熏蒸。²分阴:影移动一分的时间。指极短的时间。

shǔ--céng

chìshíguòqīngfēngchùxún

jīngshūliáozhěnguāmànchén

lánruòjìngjìngmáoshēnyòushēn

yánzhēngnǎigèngfēnyīn

我梦扁舟浮震泽。雪浪摇空千顷白。觉来满眼是庐山,倚天无数开青壁。此生长接淅。与君同是江南客。梦中游,觉来清赏,同作飞梭掷。
我梦扁(piān)舟浮震泽¹。雪浪摇空千顷白。觉来满眼是庐山,倚天无数开青壁。此生长接淅²。与君同是江庐客³。梦中游,觉来清赏,同作飞梭掷。
译文:我曾梦见与你共同乘舟于太湖,雪白的浪花一望无际。梦醒之后满眼是庐山的倚天之峰。咱俩一生行色匆匆,都是江南的过客。迷离幻象、湖山清景,俱如飞梭过眼,转瞬即逝了。
注释:¹震泽:太湖古称震泽。²接淅:指匆匆忙忙。³江庐客:江庐游子。
明日西风还挂席。唱我新词泪沾臆。灵均去后楚山空,澧阳兰芷无颜色。君才如梦得。武陵更在西南极。《竹枝词》,莫傜新唱,谁谓古今隔。
明日西风还挂席¹。唱我新词泪沾臆(yì)²。灵均³去后楚山空,澧(lǐ)阳兰芷(zhǐ)无颜色。君才如梦得。武陵更在西庐极。《竹枝词》,莫傜(yáo)新唱,谁谓古今隔。
译文:随着西去的征帆,我心随帆驶,想到在澧阳行吟漂泊过的屈原,那里的香草也因为伟人的逝去而憔悴无华了,你的才华不减梦得,他谪居的武陵在这里的西南远方,又和你所要去的澧阳同是莫傜聚居之地,到了那边便可接续刘梦得的馀风,创作出可与刘禹锡的《竹枝词》媲美的“莫傜新唱”来,与千古名贤后先辉映。
注释:¹挂席:犹挂帆。²泪沾臆:沾臆,泪水浸湿胸前。³灵均:屈原的字。⁴澧阳兰芷:澧阳,今湖庐澧县。古代为澧州。⁵梦得:唐代诗人刘禹锡。⁶武陵:今湖庐常德一带,古武陵地。唐代朗州。⁷《竹枝词》:本四川东部一带民歌。⁸莫傜:少数民族名称;即部分瑶族的古称。

  这首词中以雄健的笔调,营造出纯真爽朗、境界阔大、气度昂扬的词境,抒写了作者的浩逸襟怀。全词气象宏阔,情致高健,堪称苏词中写离别的代表之作。

  词的上片写作者与伯固同游庐山的所见所感。起首二句远远宕开一笔,从梦游震泽着笔。“我梦”二字想落天外,神气极旺。千顷白浪翻空摇舞,作者却棹一叶之扁舟,倘徉于这云水之间,显得那么从容自若。动与静、大与小对强烈而又鲜明,真可谓神来之笔,接下去,笔势一顿,借“觉来”二字转到眼前庐山胜景,只见青山蔚然深秀,千峰峭峙,拔地参天。震泽梦游与庐山清赏,虚实交映,相反相成,给人一种瑰丽多变、目不暇给的感觉。“雪浪摇空”,“青壁倚天”,如此奇丽之景,更是令人神往。

  然而正当作者陶醉于这种似梦非梦的自然乐趣之中时,一缕悲凉之感却袭上心头,使他又回到了坎坷的现实中来。“此生长接淅”一句是他宦海浮沉的生动概括。“接淅”,本于《孟子·万章下》,此处用典,写东坡一生屡遭贬黜,充满了艰难挫折,这暂时的游赏,难以愈合他心灵之伤。“与君同是江南客”,上应“接淅”,写彼此之飘蓬,下启“飞梭”,言清欢之短暂。“梦中”三句收束前片,说迷离幻象、湖山清景,俱如飞梭过眼,转瞬即逝了。

  过片另起一意,写对伯固的勉励。东坡与伯固交谊笃厚,曾叙宗盟,每遇离别,必有所作。只是此词作于衰暮,前程艰险,后会难期,故语气较前沉痛。

  苏伯固赴任澧阳,大概也不是愉快的差使,所以东坡要用迁客骚人的典实来慰勉伯固。“明日”两句,点出送别。“挂席”即“挂帆”。扬帆西去,指苏坚的去处。随着西去的征帆,作者心随帆驶,由地及人,联想到那里行吟漂泊过的屈原。“灵均即屈原的别名。

  “澧阳兰芷”,这些散发着屈原人格光辉的香草,也因为伟人的逝去而憔悴无华了。“灵均”从反面落笔,映衬与屈原并光辉的品格,二句同时又隐约地流露出希望苏坚追踵前贤,能写出使山川增色的作品来。“君才”以下各句,援引刘禹锡的故实,从正面着笔,写出了对苏坚的期望。写刘禹锡被贬之事,作者即以此鼓励老友,期望他在逆境中奋起,像屈原、刘禹锡那样写出光耀古今的作品来。“君才”二句,充满了期望:你的才华不减梦得,他谪居武陵这样的西南远方,又和你所要去的澧阳同是莫徭聚居之地,到了那边便可接续刘梦得的余风,创作出可与刘禹锡的《竹枝词》媲美的“莫徭新唱”来,让这个寂寞已久的澧浦夷山,能重新鸣奏出诗的合唱,与千古名贤后先辉映。“谁谓古今隔”,语出谢灵运《七里濑》诗:“谁谓古今殊,异代可同调。”东坡略加剪裁,用以煞尾,便有精彩倍增之妙。这首词横放而不失空灵,直抒胸臆而又不流于平直,是一篇独具匠心的佳作。

参考资料:
1、 王宜瑷 王水照.苏轼诗词选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171-172
2、 唐圭璋.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618-620

guīcháohuān··mèngbiǎnzhōuzhèn--shì

mèngbiǎnzhōuzhènxuělàngyáokōngqiānqǐngbáijuéláimǎnyǎnshìshāntiānshùkāiqīngshēngzhǎngjiējūntóngshìjiāngnánmèngzhōngyóujuéláiqīngshǎngtóngzuòfēisuōzhì

míng西fēngháiguàchàngxīnlèizhānlíngjūnhòuchǔshānkōngyánglánzhǐyánjūncáimènglínggèngzài西nánzhúzhīyáoxīnchàngshuíwèijī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