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火酷暑日偏长,馋吻常思累百觞。
封寄琼醅虽甚美,一瓮何以润枯肠。
炎火酷暑日偏长,馋吻常思累百觞。
封寄琼醅虽甚美,一瓮何以润枯肠。
郑刚中

郑刚中

郑刚中(1088年—1154年),字亨仲,婺州金华(今浙江金华)人。南宋抗金名臣。生于宋哲宗元祐三年,卒于高宗绍兴二十四年,年六十七岁。登绍兴进士甲科。累官四川宣抚副使,治蜀颇有方略,威震境内。初刚中尝为秦桧所荐;后桧怒其在蜀专擅,罢责桂阳军居住。再责濠州团练副使,复州安置;再徙封州卒。桧死,追谥忠愍。刚中著有北山集(一名腹笑编)三十卷,《四库总目》又有周易窥余、经史专音等,并传于世。 ▶ 531篇诗文

猜您喜欢
日落征途远,怅然临古城。
日落征途¹远,怅然临古城。
译文:日落时远望,路途还很遥远,怅然之间,登临苍凉的古城。
注释:¹征途:远行的路途。
颓墉寒雀集,荒堞晚乌惊。
颓墉(yōng)¹寒雀集,荒堞(dié)²晚乌惊。
译文:崩塌的城墙头,晚归的鸟雀乌鸦聚集在一起悲鸣着,不时又阵阵惊起。
注释:¹颓墉:崩塌的城墙。²堞:城墙上的矮墙。
萧森灌木上,迢递孤烟生。
萧森灌木上,迢递¹孤烟生。
译文:城下连片灌木丛的上空,升起袅袅的炊烟。
注释:¹迢递:形容遥远。
霞景焕余照,露气澄晚清。
霞景¹焕余照,露气澄晚清。
译文:远处高空的彩霞折射出夕阳的余照,原野的露气洗净了傍晚的昏暝。
注释:¹霞景:指透过云霞的日光。
秋风转摇落,此志安可平!
秋风转摇落,此志安¹可平!
译文:肃杀的秋风固然可以使万物凋败,而我的心志哪里能就此消失!
注释:¹安:怎么,哪里。

  这是一首登临怀古之作。首联“日落征途远,怅然临古城”,紧扣题目,直抒胸臆。日暮时分,四野幽暝,纵目远望,路途还很遥远,诗人在怅然间,登临苍凉的古城,心情更加寂寥。一开篇诗人就借眼前实景的描写,渲染了一种萧瑟凄寂的氛围。正所谓“樵童牧竖,并皆吟讽”。他同类题材创作,如《郢城怀古》:“客心悲暮序,登墉瞰平陆”;《登叶县故城谒沈诸梁庙》:“总辔临秋原,登城望寒日。”都类此。

  中间三联由首联生发,写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浑然一体。次联“颓墉寒雀集,荒堞晚乌惊”:衰败的城墙头,晚归的鸟雀、乌鸦聚集在一起悲鸣着,不时又阵阵惊起,“萧森灌木上,迢递孤烟生”。城下灌木丛的上空,升起袅袅炊烟。“霞景焕余照,露气澄晚清”:远处,高空的彩霞折射出夕阳的余照,原野的露气洗净了傍晚的昏暝,显得明媚一些。诗人内心的幽郁,似乎也得到一定的缓解。但一个“余”字,一个“晚”字,仍然抑郁着写景抒情的基调:“霞景”虽明艳,但毕竟是“余照”;“露气”虽清新,但毕竟是“晚清”。

  经过中间三联写景抒情手法的精心铺垫,诗就自然地过渡到尾联的强烈抒情:“秋风转摇落,此志安可平!”意谓:肃杀的秋风固然可以使万物凋败,而我的心志岂能就此消失!结得极妙,呼应首联,如果说开始的“怅然临古城”,只是诗人淡淡的自我喟叹,抒发内心的惆怅落寞,那结束的“此志安可平”却是诗人对现实的强烈抗议。

  此诗风格刚健,语言洗练,与魏征的《述怀》、虞世南的《结客少年场行》都是初唐诗坛不可多得的佳篇。

参考资料:
1、 周啸天.唐诗鉴赏辞典补编.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8-10
2、 郑旭颖.通往盛唐的两条道路——宇文所安笔下的初唐诗、盛唐诗.浙江大学,2006

qiūwǎndēngchéng--bǎiyào

luòzhēngyuǎnchàngránlínchéng

tuíyōnghánquèhuāngdiéwǎnjīng

xiāosēnguànshàngtiáoyānshēng

xiájǐnghuànzhàochéngwǎnqīng

qiūfēngzhuǎnyáoluòzhìānpíng

寂寥荒馆闭闲门,苔径阴阴屐少痕。
寂寥¹荒馆闭闲门²,苔径阴阴³(jī)少痕。
译文:寂静无声的荒馆大门紧闭,幽暗处的青苔鲜有木屐踏过的痕迹。
注释:¹寂寥:空虚无形,空虚无物。²闲门:指进出往来的人不多,显得清闲的门庭。³阴阴:幽暗貌。
白发颠狂尘梦断,青毡泠落客心存。
白发颠狂¹尘梦断,青毡²泠落³客心存。
译文:放浪不羁的白头发断却了尘世的梦幻,冷冷清清的青色毛毯还残存着游子的思乡情切。
注释:¹癫狂:放浪不受约束。²青毡:指青毡制品。如帐篷、帽冠等物。³泠落:冷清,不热闹。⁴客心:旅人之情,游子之思。
高山流水琴三弄,明月清风酒一樽。
高山流水¹琴三弄²,明月清风酒一樽(zūn)
译文:弹完高山流水,又奏梅花三弄,伴着清风就着明月喝着酒。
注释:¹高山流水:琴曲名。内容即据《列子·汤问》所载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谱写。原为一曲,唐时始分为二曲,至宋时又分《高山》为四段,《流水》为八段。一说《高山流水》本属一曲,元人始分为二。现存传谱初见于《神奇秘谱》。²三弄:古曲名。即梅花三弄。唐李郢《赠羽林将军》诗:“惟有桓伊江上笛,卧吹三弄送残阳。
醉后曲肱林下卧,此生荣辱不须论。
醉后曲肱(gōng)¹林下²卧,此生³荣辱不须论。
译文:喝醉后就枕着胳膊瘫睡在树下,不必再谈论这一辈子的光荣与耻辱了。
注释:¹曲肱:弯着胳膊作枕头。²林下:树林之下,指幽静之地。³此生:这一辈子。⁴荣辱:光荣与耻辱。⁵不须:不用,不必。
萧萧华发满头生,深远蓬门倦送迎。
萧萧¹华发满头生,深远蓬门²倦送迎。
译文:头发渐少白发爬满头,长久以来我这贫寒之家已经疲倦了送往迎来。
注释:¹萧萧:花白稀疏的样子。²蓬门:以蓬草为门。
独喜冥心无外慕,自怜知命不求荣。
独喜冥心无外慕,自怜知命不求荣。
译文:唯独喜欢心境宁静而不羡慕外界,自我怜惜一切变化都由天命决定而不再执着追求荣华富贵。
闲情欲赋思陶令。卧病何人问马卿。
闲情欲赋思陶令。卧病何人问马卿。
译文:心情闲散想作赋一首,借以追思陶潜。因病卧床,是谁在问司马相如?
林下贫居甘困守,尽教城市不知名。
林下贫居甘困守,尽教城市不知名。
译文:我在深山里过着贫苦生活却甘于守着清贫,尽量不让人知道这个城市的名字吧。

xiěèrshǒu--móuróng

liáohuāngguǎnxiánméntáijìngyīnyīnshǎohénbáidiānkuángchénmèngduàn

qīngzhānlíngluòxīncúngāoshānliúshuǐqínsānnòngmíngyuèqīngfēngjiǔzūn

zuìhòugōnglínxiàshēngrónglùn

xiāoxiāohuámǎntóushēngshēnyuǎnpéngménjuànsòngyíngmíngxīnwài

liánzhīmìngqiúróngxiánqíngtáolìngbìngrénwènqīng

línxiàpíngānkùnshǒujǐnjiàochéngshìzhīmíng

并州有纥干者,好戏剧。邑传言有狐魅,人心惶。一日,纥干得一狐尾,缀于衣后,至妻旁,侧坐露之。其妻疑为狐魅,遂持斧欲斫之。纥干亟云:“吾非魅。”妻不信。走,至邻家,邻家又以刀杖逐之。纥干叩头谢:“我纥干也,第戏剧耳,何意专杀我?”
并州有纥(hé)干者,好¹戏剧。邑²传言有狐魅(mèi)³,人心惶(huáng)。一日,纥干得一狐尾,缀(zhuì)于衣后,至妻旁,侧坐露之。其妻疑为狐魅,遂持斧(fǔ)欲斫(zhuó)之。纥干亟(jí)云:“吾非魅。”妻不信。走,至邻家,邻家又以刀杖逐之。纥干叩头谢¹⁰:“我纥干也,第¹¹戏剧¹²耳,何意专杀我?”
译文:并州(今山西太原一带)有个叫纥干的人,喜欢开玩笑。当地传言有狐狸闹鬼,大家人心惶惶。一天,纥干得到一条狐狸尾巴,就缝在了衣服后面。他来到妻子身旁,侧身而坐,故意将狐狸尾巴露在外边。妻子见了,暗自怀疑他是狐狸精 ,于是悄悄操起斧头向他砍来。他急忙说:“我不是狐狸精!”妻子不相信。纥干跑到邻居家,邻居们又拿起刀棍追逐他。他磕头道歉说:“我是纥干,这只是一个玩笑,你们为什么一心要杀死我呢?”
注释:¹好:爱好,喜好。²邑:当地;县里。³狐魅:狐狸装鬼。魅:鬼。⁴惶:恐慌。为是。⁵缀:用针线缝。⁶之:代词,指代狐尾。⁷斫:砍。⁸亟:马上,立即。⁹走:奔跑。¹⁰谢:认错,道歉。¹¹第:只,仅仅。¹²戏剧:开玩笑。¹³耳:罢了。
卷地风抛市井声,病夫危坐了清明。
卷地风抛(pāo)市井¹声,病夫危坐²³清明。
译文:春风卷地,抛进来街头阵阵欢乐的声浪。病弱的诗人,却高堂端坐,静赏清明风光。
注释:¹市井:市街。²危坐:端坐。³了:了结,度过。
一帘晚日看收尽,杨柳微风百媚生。
一帘晚日看收尽,杨柳微风百媚(mèi)生。
译文:帘外的夕阳渐渐西沉,看那微风中的杨柳,婀娜多姿,百般娇媚轻狂。

  这首诗首句“卷地风抛市井声”,承其一而来,写风吹市井喧闹之声自外传来,角度在自己,喧闹在别人。“卷地风”,语出韩愈《双鸟》诗“春风卷地起,百鸟皆飘浮”,但仅取其“卷地春风”之意;“市井声”,化用黄庭坚《仁亭》“市声鏖什枕,常以此心观”诗句,亦仅化出“市井声”一词;受陈师道《春夜》“风回晚市声”一语启发,着一“抛”字,状”市井”喧闹之声如在目前,顿使全句神采飞扬,活灵活现,充满春天的活力。次句“病夫危坐了清明”,读来令读者陡然一紧,与墙外市井之声的喧闹相反,诗人却自称“病夫”,而且“危坐”,那份拘谨,那份压抑,跃然纸上;尤其是一“了”字,更是透出了诗人充满遗憾且有所不甘的心情。其时,诗人名震朝野,众目所瞩,也有些许迹像看来于已不利,因此他只能努力压抑着自己,端坐高堂,不去游春。但身未动心却”飞,“抛”过来的市井之声时时喧闹着诗人之心。眼随心转,“帘晚日看收尽,杨柳微风百媚生”,无奈之下,只得眼盯着一帘之隔的窗外,看那一抹晚霞渐渐收起,杨柳吐绿的柔条,在微微春风中轻舞飞扬,婀娜多姿,百媚横生。虽此一窗春色,却已令诗人心旌摇荡。“百媚生”,语取白居易《长恨歌》“回眸一笑百媚生”,以人拟物,更见出杨柳春意。

  “文似看山不喜平”,诗歌亦然。此诗虽短,却一波三折,写得摇曳多姿。加之语句畅朗,音节浏亮,风格俊爽,既有江西诗派锻字炼句的精工,又具有陶、谢、韦、柳妙契自然的神韵。

参考资料:
1、 乐云,黄鸣主编.中华诗文鉴赏典丛 唐宋诗鉴赏辞典:崇文书局,长江出版传媒,2015.08:第587--588页

qīngmíngèrjué ·èr

chén sòngdài 

juǎnfēngpāoshìjǐngshēng bìngwēizuòliǎoqīngmíng 
liánwǎnkànshōujìn yángliǔwēifēngbǎimèishēng 
重阳日,宜州城楼宴集,即席作。
诸将说封侯,短笛长歌独倚(yǐ)楼。万事尽随风雨去,休休,戏马台¹南金络(luò)²
译文:在诸将都谈论封侯之事的时候,我独倚高楼,和着竹笛,放声长歌。世事在风吹雨打中悄然而逝,刘裕在重阳登临戏马台,与群臣宴会的盛景已一去不复返了。
注释:¹戏马台:一名掠马台,项羽所筑,今江苏徐州市南。晋安帝义熙十二年,刘裕北征,九月九日会僚属于此,赋诗为乐,谢瞻与谢灵运各赋《九日从宋公戏马台集送孔令》一首。²金络头:精美的马笼头,代指功名。
诸将说封侯,短笛长歌独倚楼。万事尽随风雨去,休休,戏马台南金络头。
催酒莫迟留,酒味今秋似去秋。花向老人头上笑,羞羞,白发簪(zān)¹不解愁。
译文:快快畅饮不要留下,酒味醇香依旧。花在老人头上羞笑,白发簪花不消解忧愁。
注释:¹簪花:簪花是汉族妇女头饰的一种,用作首饰戴在妇人头上。
催酒莫迟留,酒味今秋似去秋。花向老人头上笑,羞羞,白发簪花不解愁。
催酒莫迟留,酒味今秋似去秋。花向老人头上笑,羞羞,白发簪花不解愁。

  这首词是作者的一首绝笔词。词的开头两句就描绘了一组对立的形象:诸将侃侃而谈,议论立功封侯,而自己却悄然独立,和着笛声,作楼长歌。对比何等鲜明,大有“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楚辞·渔父》)的意味。

  封建社会中,封侯显贵历来是人生追求的目标,但作者眼中,这一切都只是梦幻一场,所以他此时只一边冷眼旁观,沉醉音乐之中。这一组对比用反差强烈的色调进行描绘,互为反衬,突出了词人耿介孤高的形象。此词借助笛声与歌声把读者带入了一个悠长深远的意境中,超然之情蕴含于这不言之中,自有一种韵外之致,味外之旨。“吹笛作楼”用唐赵嘏《长安秋望》诗中的名句“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作楼”,正切此词写重九登高远望之意。

  “万事尽随风雨去,休休,戏马台南金络头。”一切的是非得失、升沉荣辱,都淹没时光流逝的波涛中。“休休”,算了吧,还有什么可说呢!即使是像宋武帝刘裕彭城戏马台欢宴重阳的盛会,也成为历史的陈迹而一去不复返了。用“戏马台”之典正切重阳宴集之题,而“金络头”,用鲍照《结客少年场行》“骢马金络头,锦带佩吴钩”,既切戏马台之马,又照应开头说封侯的“诸将”。词人受佛老思想的浸润,人生观中有着消极虚无的一面,随着政治上的连遭打击,这种思想时有流露。这里表现的就是这种思想感情,但更为含蓄深婉。

  下片遂转而为开朗达观。词人举杯劝酒:“催酒莫迟留,酒味今秋似去秋”(一作“酒似今秋胜去秋”)。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还是开怀痛饮,莫辜负这大好秋光和杯中酿。以功名之虚无,对美酒之可爱,本于晋人张翰“使我有身后名,不如即时一杯酒”之语(见《世说新语·仕诞》)。古人咏重九,常由美酒而兼及黄花,作者沿用此法,却又翻出新意。他运用拟人手法,借花自嘲。词人老兴勃发,插花于头,而花却笑他偌大年纪还要簪花自娱。其造语则是脱胎于苏轼的两句诗:“人老簪花不自羞,花应羞上老人头。”(《吉祥寺赏牡丹》)词人热爱生活的不服老精神跃然纸上,他并不因处境的拂逆和年事的增高而消沉,相反觉得秋光和美酒都与去年不殊,表现出开朗豁达的胸襟。

  这首词“以诗为词”的创作方法,从遣词造句到意境格调都体现出诗的特点。不借助景物渲染,而直抒胸臆,风格豪放中有峭健。

参考资料:
1、 黄宝华 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799-801

nánxiāng ·zhūjiàngshuōfēnghóu

huángtíngjiān sòngdài 

chóngyáng zhōuchénglóuyàn zuò 

zhūjiàngshuōfēnghóu duǎnchánglóu wànshìjìnsuífēng xiūxiū táinánjīnluòtóu 
cuījiǔchíliú jiǔwèijīnqiūqiū huāxiànglǎoréntóushàngxiào xiūxiū báizānhuājiěchóu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