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号大夫交可绝,梅为清客志相同。
英英凤实卑余子,楚楚龙孙过乃翁。
晚际一弓橐索月,暑中千斛粜清风。
小轩政欲供晨坐,付女遮阑晓日东。
松号大夫交可绝,梅为清客志相同。
英英凤实卑余子,楚楚龙孙过乃翁。
晚际一弓橐索月,暑中千斛粜清风。
小轩政欲供晨坐,付女遮阑晓日东。
郑清之

郑清之

郑清之(1176—1251)南宋大臣。初名燮,字德源、文叔,别号安晚,庆元道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嘉泰二年进士及第。历官光禄大夫,左、右丞相,太傅,卫国公(齐国公)等。淳祐末年,元兵大举侵宋,郑清之进十龟元吉箴劝帝励精图治,未能实施,而后退仕隐居,諡忠定,著有《安晚集》六十卷。 ▶ 335篇诗文

猜您喜欢
学画鸦儿正妙年,阳城下蔡困嫣然。凭君莫唱短因缘。
学画鸦儿正妙年,阳城下蔡困嫣然。凭君莫唱短因缘。
雾帐吹笙香嫋嫋,霜庭按舞月娟娟。曲终红袖落双缠。
雾帐吹笙香嫋嫋,霜庭按舞月娟娟。曲终红袖落双缠。
赤阑桥尽香街直,笼街细柳娇无力。金碧上青空,花晴帘影红。
赤阑(lán)¹尽香街²直,笼(lǒng)³细柳娇无力。金碧上青空,花晴帘影红。
译文:赤阑桥同芳香的繁华街市笔直连接,笼罩街市的细柳娇弱无力。金碧辉煌的楼阁直上青空,花映晴日,隔着帘帷透过红影。
注释:¹赤阑桥:又称赤栏桥,赤红栏杆的桥,在安徽合肥城南。²香街:指各种香气混杂的繁华街市。³笼街:指柳荫。⁴金碧:指金碧辉煌的楼阁。
黄衫飞白马,日日青楼下。醉眼不逢人,午香吹暗尘。
黄衫¹飞白马,日日青楼²下。醉眼不逢人,午香³吹暗尘。
译文:黄衫贵少骑着飞奔的白马,日日寻花问柳,系马在青楼下。两眼醉朦胧,在闹市上横冲直撞旁若无人,正午风吹花香,散入马蹄扬起的暗尘。
注释:¹黄衫:贵族的华贵服装。黄衫客。唐代蒋防《霍小玉传》谓有豪土身穿轻黄衫,骑骏马,将李益带至霍小玉处。这里指豪侠之士。²青楼:指妓院。³午香:中午时分散发的花香以殛脂粉香混合在起。

  此词上片写繁华都市花街柳巷之景,下片写冶游狎妓之人品行之丑恶、神态之骄横,状景写人,前后相合,寓讽其中,委婉含蓄,艺术上颇有特色。

  词的上片写十里长街繁华绮丽的外景,且于写景中寓有情意,词境迷离悄恍:朱红栏干的桥梁横跨水面,桥的尽头是一条笔直的长街;街的两旁,嫩柳繁茂,柔条披拂,微风中轻轻地摇摆着。桥曰“赤阑”,暗示桥的华美;街曰“香”,更耐人寻味;而且它是笔直的,暗示街道繁华。柳可“笼街”,足见柳多。这柳又既“细”且“娇”,显示出她那婀娜多姿,柔条动人的神态。难怪李庚说陈克“诗多情致,词尤工”(《词跋》),只此开头两句,就已情致绵绵了。不仅把柳的姿态“形容曲尽”;而这既“香”且“直”又紧挨着河桥的“街”,更婉转多姿。

  第三句应首句的“香街直”,写这长街果然与众不同,它的楼房建筑,金碧辉煌,高大伟岸,直上青空。“金碧”色浓,“青空”色淡,用一“上”字把它们联系起来,一片青淡高远的背景衬托下,“金碧”更光辉耀眼。“花晴帘娇红”,由上句楼房的巍峨矗立,而到那一户户的具体人家。这些人家也与众不同,不仅有花,而且花色鲜艳,花光明媚,花气袭人。一个“晴”字把花的艳丽芬芳,和其爽心悦目的视觉美,充分表露出来。接着,词人又用“帘娇红”来作渲染。这五个字意境完整,帘娇的红,是由于“花晴”,而若无“帘娇红”的映衬,也就减少了“晴”的份量,所以这里它们是互为表里的。这一来,花红,帘红,帘娇红,连晴朗的天气,也都成了红彤彤的。词人很善于烘托气氛,渲染环境,他的词格调高远,情思闲雅,而终归于淳厚。所谓“一语之艳,令人魂绝”(王世贞语),但这“艳”,绝不如温词的“香而软”,而是更具意趣。

  过片两句黄衫,隋唐时贵族少年所穿的黄色华贵服装。《新唐书·礼乐志》十二:唐明皇“以乐工少年姿秀者十数人,衣黄衫,文玉带”。后用黄衫指衣饰华丽姿容秀美的少年公子。这里身着黄衫的贵公子,骑着白马,不是去游春,却是“日日青楼下”去寻找自己的快乐。以“飞”字联系“黄衫、白马”,缴足了人的奔驰之状。而“日日”二字又见人的奔驰之频。

  下片第三句是对上两句的补充。这些贵公子花天酒地一番之后,醉眼惺忪,骑高高的白马上,横冲直撞,旁若无人。十里长街,花香柳媚,时当午刻,正是繁华热闹的时候。说“不逢人”,是从反面着笔,说明这公子哥目中无人,一切都不在乎。

  结句写一阵马蹄声沙沙踏过去后,“黄衫飞白马”的娇子远去了,马蹄掀起的尘土仍腾起空中。这时,正是中午,花开正红,随着尘土,也传来阵阵花香。“香”与“尘”是给人以相反感触的事物,但此刻,它们却夹杂一起。“午香”与“暗尘”之间,用了一个“吹”字。“暗尘”不会送来“午香”,只有风可送来花香,说“吹”有“暗尘”扬起的意思。

  这首词的结构于写景中寓有深意。李白《古风》之二十四“大车扬飞尘,亭午暗阡陌”,写豪贵人物招摇过市的情状,只以“扬尘”一事点出,此词结句拟之,而作者寓意,则藏而不露,更有“似尽而不尽”之妙。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等著 .《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卷).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版(2010年5月重印):第1117-1119页

mán··chìlánqiáojǐnxiāngjiēzhí--chén

chìlánqiáojǐnxiāngjiēzhílóngjiēliǔjiāojīnshàngqīngkōnghuāqíngliányǐnghóng

huángshānfēibáiqīnglóuxiàzuìyǎnféngrénxiāngchuīànchén

一粒米针穿着吃,一文钱剪截充,但开口昧神灵。看儿女如衔泥燕,爱钱财似竞血蝇。无明夜攒金银,都做充饥画饼。
一粒米针穿着吃,一文钱剪截(jié)充,但开口昧神灵¹。看儿女如衔(xián)泥燕,爱钱财似竞血蝇。无明夜²(zǎn)³金银,都做充饥画饼
译文:一粒米用针穿着吃,一文钱剪成几块来花,一言一行无不昧着良心。对待儿女像燕子衔泥一样的辛勤,对待钱财则如同嗜血的苍蝇,丝毫也不放过。没日没夜地积攒着钱财,到头来还是画饼充饥一场空。
注释:梧叶儿:商调曲牌名,亦入“仙吕宫”。又名“知秋令”。小令兼用。北曲格律与南曲不同。此曲为北曲。¹昧神灵:欺骗良心。²无明夜:没日没夜的、不分昼夜地。³攒:积攒,聚集。⁴充饥画饼:喻谓财再多也是身外之物,到头来画​饼充饥一场空。

  此曲形容世人爱财如命,为了钱财什么事都做,刻画出这类人贪得无厌、极端自私的形象,隐含着作者对贪婪者的极大讽刺。小令借助贴切的比喻进行夸张,把贪财汉的举止、心境描绘得淋漓尽致。

  “一粒米针穿着吃,一文钱剪截充”,开头用两个极端夸张、但又似曾相识的具体形象——一粒米用针穿着吃,一文钱剪成几块来花,勾画出贪汉可笑可鄙的神态,一下子就触及到了这类角色重要的特点之一——悭吝。这种漫画手法是民间文学的讽刺作品中经常运用的,直截了当,泼辣痛快,形象鲜明,一语中的。“但开口昧神灵”,可以说是进而揭穿了贪汉性格的本质。他们为了钱财,无时无刻不昧着良心。“但开口”三字虽平俗然而深刻,把贪汉散发着铜臭的灵魂揭露无余,简单而透彻,一点也不含糊,也体现出民间语言的特色。

  接下来,作者用两个比喻形容贪汉两种表现形式不同,但本质毫无二致的生活哲学:“看儿女如衔充燕,爱钱财似竞血蝇。”他们对待自己的儿女就像衔充筑巢的燕子,辛辛苦苦,真是“甘为儿女作马牛”;对待钱财则如同嗜血的苍蝇,玩命地吮吸,丝毫也不放过。这两种态度,实际上都是这类人贪得无厌、极端自私性格的表现。他们不但为自己打算,从封建宗法观点出发,还得为子孙后代打算。为此,他们不惜损人利己,格外拼命地攫取钱财。这两句曲文,是生活经验丰富的人民群众对贪汉性格特征的高度概括,比喻通俗,都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但都用得恰到好处。

  贪汉如此贪婪,结果却是:“无明夜攒金银,都做充饥画饼!”没日没夜的积累钱财,其实金银财宝,什么都不是,最后是“画饼充饥”,全是徒劳,一场空。至于为什么如此,作者没有明说,而是留给读者去体会。

  这支小令讽刺的是社会上常有的人与事,这类人的下场,读者是能想象得出的。他们伤天害理,不择手段地聚敛财富,到头来不是为财害身,就是被儿女牵累,甚至于贻害儿女,绝少有好结果。作者用“画饼充饥”的典故来概括他们的下场,余味无穷,发人深省。

参考资料:
1、 蒋星煜.元曲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0年7月版:第1164-1165页
幼卿少与表兄同研席,雅有文字之好。未笄,兄欲缔姻。父母以兄未禄,难其请,遂适武弁。明年,兄登甲科,职教洮房,而良人统兵陕右,相与邂逅于此。兄鞭马略不相顾,岂前憾未平耶。因作浪淘沙以寄情云。
幼卿少与表兄同研席¹,雅²有文字之好。未笄(jī)³,兄欲缔(dì)。父母以兄未禄,难其请,遂适武弁(biàn)。明年,兄登甲科¹⁰,职教¹¹洮房¹²,而良人¹³统兵陕右¹⁴,相与邂(xiè)(hòu)¹⁵于此。兄鞭马略不相顾,岂前憾¹⁶未平耶。因作浪淘沙以寄情云。
译文:幼卿自小时与表兄一起同窗学习,平素喜欢写些诗词文字。快到及笄之年时,表兄欲与幼卿结为连理,前来提亲却被父母以未取得功名为由一口回绝,并将幼卿许配给一个武将。第二年,表兄高中前三甲,去洮房(今甘肃境内)担任职务,而幼卿相公在陕西统兵领将,不期与表兄重逢于驿站。但表兄鞭马向前并未多看幼卿一眼,应是因当时求亲未成而对幼卿耿耿于怀吧。因此作《浪淘沙》以寄托这段情思。
注释:《浪淘沙》: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¹同砚席:一起读书的意思。²雅:很。此句说,共同学习中产生了感情。³未笄:未成年。笄:簪子,古代用来插住挽起的发髻。“及笄”特指女子可以盘发插笄的年龄,即成年。⁴缔姻:定婚。⁵父母:《全宋词》作“父兄”。《能改斋漫录)作“父母”。据以径改。⁶未禄:未得官禄。指未做官。⁷难:拒绝。⁸适:嫁,嫁给。⁹武弁:军人,武夫。《能改斋漫录》“武弁”后有“公”字。¹⁰甲科:进士的代称。唐代进士分甲乙两科。¹¹职教:作管理教学的官职。¹²洮房:疑指湖北房州(今房县)。¹³良人:丈夫。¹⁴陕右:陕西西部。¹⁵邂逅 :偶然相遇。¹⁶前憾:指以前求婚父母不许一事。憾:心中不满。
目送楚云空,前事无踪。漫留遗恨锁眉峰。自是荷花开较晚,孤负东风。
目送楚云¹空,前事无踪。漫留遗恨锁眉峰。自是荷花开较晚,孤负东风。
译文:轻盈的云絮,飘逝在楚天的远空,往事就如那浮云散去,无影无踪。徒自留下深探憾恨锁藏在微蹙的眉峰。自是荷花开得晚,负了柔情荡溢的春风。
注释:¹楚云:南方的云。这里暗用巫山神女的典故。双关义指眼见从前的情意化为乌有。
客馆叹飘蓬,聚散匆匆。扬鞭那忍骤花骢。望断斜阳人不见,满袖啼红。
客馆叹飘蓬¹,聚散匆匆。扬鞭那忍骤²花骢(cōng)³。望断斜阳人不见,满袖啼红
译文:没有想到在这驿馆与他邂逅相逢,叹人生恰如飘蓬聚匆匆,散也匆匆。那一鞭骤然扬起怎忍心抽打花骢。凝望他飞驰的身影远远消逝在片斜阳暮色中,不由双泪泣落衣袖染成斑斑点点如血渍的黯红。
注释:¹飘蓬:飞蓬,秋后枯萎断根,随风飞旋的一种草。²骤:马奔驰。³花骢:玉花骢。青白相间的马。唐太宗“八骏”中有玉花骢。此句意思是,你怎么能忍心扬鞭打马,让玉花骢急骤奔驰匆匆离去呢?⁴啼红:啼哭的泪。

  这首词上片写“目送楚云”,下片又曰“望断斜阳”,显然全篇笔墨集中在写两个有情人驿馆不期而遇又倏然而别的动人一幕。“目送楚云空,前事无踪”,经年不见的表兄,突然出现在眼前,勾起自己多少相思恨。可是人在眼前,却不能对他面诉衷情;顷刻间情人鞭马而去,又只好忍看他匆匆离去,徒然远远地“目送楚云”,心中凄楚难言。“楚云”,似说漂泊的行人如浮云般远去,又何尝不是暗示往昔的一段恋情,云雨巫山枉断肠。一个“空”字,多少怅惘,大有往事不堪回首之慨。

  紧接“目送楚云空”一句,抒情女主人公仿佛发出一声轻轻叹息:“前事无踪”。“前事“,自是指她“少与表兄同砚席,雅有文字之好”那段美好的时光,然而,往事已如云烟般地永远消失了。当然,如果真的彻底消失得渺无踪迹,倒也干净;可是,却又偏在自己心灵深处,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终身遗恨。“漫留遗恨锁眉峰”,空有遗恨,不能明言,又难以排遣,于是她转而自怨自艾,归咎于命运:“自是荷花开较晚,孤负东风”,可怜的荷花,你不在春天开放,偏要迟迟等到夏季,孤负了东风的深情,现在只好独自默默地吞咽下这人生的苦果了。荷花的比喻,当是指自己年尚未笄、兄欲缔姻这件事了。实际上真正的原因是:“父母以兄未禄,难其请”,这一点幼卿当然是很清楚,然而,作为封建时代的妇女,不便责怪父母,所以,她吞吞吐吐隐约其辞。

  上片由“目送楚云”引出对往事的回忆,下片便着重写这次重逢的悲恸。“客馆叹飘蓬,聚散匆匆”,在幼卿看来,人生就像随风飘的蓬草,不曾想到两个离别经年的恋人,会突然在这他乡驿馆见面。相见却又立刻相别,人生的离合、聚散,如此匆匆。

  于是词人便推出这短暂的扣人心弦的一幕:“扬鞭那忍骤花骢。”这一幕也就是《能改斋漫录》记述的情景:二人“相与邂逅于此,兄鞭马,略不相顾,岂前憾未平耶”。可以想见,此情此景,从悲剧主人公眼里望去,更是心如刀剜。她怪他给马儿狠狠的那一鞭,太无情了,忽地拉开了两人的距离,他骑着的花骢马飞奔而去,他怎么忍心匆匆离开,也不多看自己一眼。然而,她心里又何尝不明白:在这一刹那间,他内心翻腾何等剧烈的痛苦,正因为他前时欲缔姻未成,对她有误解,有怨气,所谓“前憾未平”,才给马儿狠狠一鞭,这狠狠一鞭,看似无情却是有情。

  这一鞭,在悲剧女主人公心里是永远难忘的,它象征着心爱的人永远地离去;它象征着美好的恋情如昙花一现,永远幻灭;它象征着无可弥补的千古遗恨。“扬鞭”这一句写出了特定情境中一个具有典型意义的动作,刻画出悲剧主人公内心感情的剧烈矛盾和痛苦,是十分难得的传神妙笔。而这种传神之笔来源于生活本身,因而更为真切动人。

  表兄远远去了,她还痴痴望着,看他远去的身影,越来越远,越来越小,终于消失,而她还在痴痴地望着,直到“望断斜阳”。显然,少女时期最初的恋情未遂将使她抱恨终身,在今后的岁月中,她或许将朝朝暮暮凭栏“目送楚云”、“望断斜阳”。而这种痛苦又只能永远埋藏在心灵的最深层,于无人处偷偷饮泣,以至于“满袖啼红”,此恨绵绵无尽期也。

  这首词不同于一般文人词,它是闺阁女子自抒衷曲,感情真挚,不事雕琢。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缪钺,叶嘉莹,周汝昌,俞平伯,施蛰存.《唐宋词鉴赏辞典 唐、五代、北宋 下》:上海辞书出版社, 2016.01:1327-1328页

làngtáoshā··sòngchǔyúnkōng--yòuqīng

yòuqīngshǎobiǎoxiōngtóngyányǒuwénzhīhǎowèixiōngyīnxiōngwèinánqǐngsuìshìbiànmíngniánxiōngdēngjiǎzhíjiàotáofángérliángréntǒngbīngshǎnyòuxiāngxièhòuxiōngbiānlüèxiāngqiánhànwèipíngyīnzuòlàngtáoshāqíngyún

sòngchǔyúnkōngqiánshìzōngmànliúhènsuǒméifēngshìhuākāijiàowǎndōngfēng

guǎntànpiāopéngsàncōngcōngyángbiānrěnzhòuhuācōngwàngduànxiéyángrénjiànmǎnxiùhóng

半醒半醉问诸黎,竹刺藤梢步步迷。
半醒半醉问¹诸黎,竹刺藤梢步步迷。
译文:半醉半醒间去访问黎姓友人,归去时误入竹刺藤梢迷失了方向。
注释:被酒:带醉,刚喝过酒。四黎:子云、威、徽、先觉都是海南黎族人,姓黎,故称“四黎”。¹问:访问。
但寻牛矢觅归路,家在牛栏西复西。
但寻牛矢(shǐ)¹觅归路,家在牛栏西复西。
译文:只好沿着有牛粪的路行走,因为我的家就在牛栏之西。
注释:¹牛矢:牛粪。
总角黎家三四童,口吹葱叶送迎翁。
总角¹黎家三四童,口吹葱叶²送迎翁³
译文:三四个扎着小辫儿的黎族儿童,口中吹着葱叶路送着我这个略带醉意的老翁。
注释:¹总角:古时少儿男未冠,女未笄时的发型。头发梳成两个发髻,如头顶两角。²口吹葱叶:吹葱是一种儿童游戏。³翁:苏轼自称。
莫作天涯万里意,溪边自有舞雩风。
莫作天涯万里意,溪边自有舞雩风。
译文:不必对万里流放生涯过于在意,溪边自有祈雨舞蹈的土著民风。
符老风情奈老何,朱颜减尽鬓丝多。
符老风情奈老何,朱颜减尽鬓丝多。
投梭每困东邻女,换扇惟逢春梦婆。
投梭(suō)¹每困东邻女,换扇惟逢春梦婆²
注释:¹投梭:织布。²春梦婆:比喻人事繁华如春夜的梦境一样容易消逝。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