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渥洼出,行天绝比伦。能参大关键,莫用小精神。
万里渥洼出,行天绝比伦。能参大关键,莫用小精神。
钟鼎身虽贵,箪瓢道未贫。梅情兼雪意,留住恰芳春。
钟鼎身虽贵,箪瓢道未贫。梅情兼雪意,留住恰芳春。

sòngchénliángliào--shì

wànchūxíngtiānjuélúnnéngcānguānjiànyòngxiǎojīngshén

zhōngdǐngshēnsuīguìdānpiáodàowèipínméiqíngjiānxuěliúzhùqiàfāngchūn

叶适

叶适

叶适(1150年5月26日—1223年2月21日),字正则,号水心居士,温州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南宋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论家,世称水心先生。嘉定十六年(1223年),叶适去世,年七十四,赠光禄大夫,获谥“文定”(一作忠定),故又称“叶文定”、“叶忠定”。叶适主张功利之学,反对空谈性命,对朱熹学说提出批评,为永嘉学派集大成者。他所代表的永嘉事功学派,与当时朱熹的理学、陆九渊的心学并列为“南宋三大学派”,对后世影响深远,是温州创业精神的思想发源。著有《水心先生文集》、《水心别集》、《习学记言》等。 ▶ 409篇诗文

猜您喜欢
江南秋色垂垂暮,算幽事,浑无数。日日沧浪亭畔路。西风林下,夕阳水际,独自寻诗去。
江南秋色垂垂¹暮,算幽事²,浑³无数。日日沧浪亭(pàn)路。西风林下,夕阳水际,独自寻诗去。
译文:江南的秋日的景色就像夕阳一样快要完了,数数那些景色,却仍旧很多。我每天都在沧浪亭外夕阳下的树林中寻找写诗的灵感。
注释:青玉案:以贺铸《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为正体,双调六十七字,前后段各六句、五仄韵。¹垂垂:渐渐地。²幽事:幽景,胜景。³浑:仍旧,仍然。⁴沧浪亭:在苏州城南。词人曾在苏州长期居住。
可怜愁与闲俱赴。待把尘劳截愁住。灯影幢幢天欲曙。闲中心事,忙中情味,并入西楼雨。
可怜愁与闲俱赴¹。待把尘劳截愁住²。灯影幢(chuáng)(chuáng)³天欲曙(shǔ)。闲中心事,忙中情味,并入西楼雨。
译文:可叹的是忧愁总是和闲情一同到来,正想不再忧愁,就看到天已经快亮了。不管是闲暇中的心事,还是忙碌中的滋味,全部都化入西楼外的雨中了。
注释:¹俱赴:指忧愁和悠闲往往一同涌上心头。²截愁住:截住愁的倒装句。³幢幢:形容灯光摇摆不定。

  这首词贵在委婉曲折。“江南秋色垂垂暮,算幽事,浑无数”在意思上就很曲折:“江南秋色”是美丽的,而“垂垂暮”是令人遗憾的;不过尽管如此,在这暮秋的时候还有那么多可以游赏的景物,终归还是令人高兴的。“日日澄澈亭畔路”的“日日”,是强调每天都去,这是因为对那个地方景色的喜爱。但如果结合前边的“垂垂暮”,则这个“日日”又令人联想到冯延巳《蝶恋花》的“日日花前常病酒”,这里边又令有一种对无常之美景难以割舍的执著之情。“西风林下,夕阳水际,独自寻诗去“点染出一幅清秀疏朗的“水畔独吟图”,独吟之人显得很超脱很自得。但是,由“西风”和“夕阳”点染而成的美景,却透着几分清清,几分伤感;而那“独自”二字,又暗含着几分寂寞、几分孤独。

  “可怜愁与闲俱赴”——“愁”和“闲”实在是一对形影不离的老朋友,寄情山水独自寻诗是“闲”,但只要是“闲”的时候就必然跟来“愁”。既然这个办法不行,那就是用“尘劳”来“截”:把自己完全投入尘世事务的繁忙劳碌之中,以此来求得对内心之愁苦的暂时解脱。这时候已经“灯影幢幢天欲曙”——夜过去了,白天又来了。接续这个不眠之夜的,仍将是整天的繁忙劳碌,或者是整天的闲愁缠绕。

参考资料:
1、 叶嘉莹.王国维词新释辑评:中国书店出版社,2006:123

qīngàn··jiāngnánqiūchuíchuí--wángguówéi

jiāngnánqiūchuíchuísuànyōushìhúnshùcānglàngtíngpàn西fēnglínxiàyángshuǐxúnshī

liánchóuxiándàichénláojiéchóuzhùdēngyǐngchuángchuángtiānshǔxiánzhōngxīnshìmángzhōngqíngwèibìng西lóu

萧萧十日雨,稳送祝融归。
萧萧¹十日雨,稳²送祝融³归。
译文:连续十日的绵绵秋雨,稳当地送走了那炎炎夏日。
注释:¹萧萧:小雨的样子。²稳:稳当,稳步。³祝融:火神,这里指夏季。
燕子经年梦,梧桐昨暮非。
燕子经年¹梦,梧桐昨暮非。
译文:秋已来临,燕子将要南归,一年恍若一梦。梧桐经一场雨打,已与昨晚的不同了。
注释:¹经年:一年。
一凉恩到骨,四壁事多违。
一凉子¹到骨,四壁²事多违。
译文:秋雨到来的凉爽舒适对人来说是一种莫大的子赐,但是家徒四壁使很多事情违背心意。
注释:¹子:子惠。²四壁:家徒四壁,指穷困。
衮衮繁华地,西风吹客衣。
(gǔn)¹繁华地²,西风吹客³衣。
译文:在这个繁华的京城,群居着众多高官,他们居高位而无所作为,谁会注意我这个流寓异乡的异客?独立在秋风中,任无情的秋风地吹动着我的衣角。
注释:¹衮衮:众多,这里指众多居高位而无所作为的官吏。²繁华地:指京城。³客:闲居京城的诗人自指。

chén sòngdài 

xiāoxiāoshí wěnsòngzhùróngguī 
yànjīngniánmèng tóngzuófēi 
liángēndào shìduōwéi 
gǔngǔnfánhuá 西fēngchuī 
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
白马饰金羁(jī)¹,连翩(piān)²西北驰。
译文:白色的战马,饰着金黄的笼头,直向西北飞驰而去。
注释:白马篇:又名“游侠篇”,是曹植创作的乐府新题,属《杂曲歌·齐瑟行》,以开头二字名篇。¹金羁:金饰的马笼头。²连翩:连续不断,原指鸟飞的样子,这里用来形容白马奔驰的俊逸形象。
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
借问谁家子,幽并(bīng)¹游侠儿。
译文:请问这是谁家的孩子,是幽州和并州的游侠骑士。
注释:¹幽并:幽州和并州。在今河北、山西、陕西一带。
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
(shào)小去乡邑(yì)¹,扬声²沙漠垂³
译文:年纪轻轻就离开了家乡,到边塞显身手建立功勋。
注释:¹去乡邑:离开家乡。²扬声:扬名。³垂:同“陲”,边境。
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参差。
宿昔¹(bǐng)²良弓,楛(hù)(shǐ)³(cēn)(cī)
译文:楛木箭和强弓从不离身,下苦功练就了一身武艺。
注释:¹宿昔:早晚。²秉:执、持。³楛矢:用楛木做成的箭。⁴何:多么。⁵参差:长短不齐的样子。
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
控弦¹破左²³,右发摧(yuè)(zhī)
译文:拉开弓如满月左右射击,一箭箭中靶心不差毫厘。
注释:¹控弦:开弓。²左、右:是互文见义。³的:箭靶。⁴摧:毁坏。⁵月支:箭靶的名称。
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
仰手接¹飞猱(náo)²,俯身散³马蹄
译文:抬手就能射中飞驰而来的东西,俯身就能打碎箭靶。
注释:¹接:接射。²飞猱:飞奔的猿猴。猱,猿的一种,行动轻捷,攀缘树木,上下如飞。³散:射碎。⁴马蹄:箭靶的名称。
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
狡捷¹过猴猿,勇剽(piāo)²若豹螭(chī)³
译文:他灵巧敏捷赛过猿猴,又勇猛轻疾如同豹螭。
注释:¹狡捷:灵活敏捷。²勇剽:勇敢剽悍。³螭:传说中形状如龙的黄色猛兽。
边城多警急,虏骑数迁移。(虏骑 一作:胡骑)
边城多警急,虏(lǔ)(qí,旧时读jì)¹(shuò)迁移²。(虏骑 一作:胡骑)
译文:听说国家边境军情紧急,侵略者一次又一次进犯内地。
注释:¹虏骑:指匈奴、鲜卑的骑兵。²数迁移:指经常进兵入侵。数,经常。
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
羽檄(xí)¹从北来,厉马²登高堤。
译文:告急信从北方频频传来,游侠儿催战马跃上高堤。
注释:¹羽檄:军事文书,插鸟羽以示紧急,必须迅速传递。²厉马:扬鞭策马。
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
长驱¹²匈奴,左顾³(xiān)
译文:随大军平匈奴直捣敌巢,再回师扫鲜卑驱逐敌骑。
注释:¹长驱:向前奔驰不止。²蹈:践踏。³顾:看。⁴凌:压制。⁵鲜卑:中国东北方的少数民族,东汉末成为北方强族。
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
弃身¹锋刃端,性命安可怀²
译文:上战场面对着刀山剑树,从不将安和危放在心里。
注释:¹弃身:舍身。²怀:爱惜。
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
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
译文:连父母也不能孝顺服侍,更不能顾念那儿女妻子。
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名编 一作:名在)
名编壮士籍¹,不得中顾私²。(名编 一作:名在)
译文:名和姓既列上战士名册,早已经忘掉了个人私利。
注释:¹籍:名册。²中顾私:心里想着个人的私事。中,内心。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捐躯¹²国难,视死忽如归!
译文:为国家解危难奋勇献身,把死亡看得像回家一样平常。
注释:¹捐躯:献身。²赴:奔赴。

  从汉献帝建安到魏文帝黄初年间?196-226?,是中国诗歌史上的一个黄金时代。由于曹氏父子的提倡,汉乐府诗"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现实主义精神得到了继承和发扬。一批身经乱离,目击苦难而又肯正视现实的诗人,不但把社会真象摄入笔底,而且注入自己的真切感情。这一时期,最有价值的文学作品,除了那些反映战乱和人民苦难的篇什外,就是抒发渴望为国家建功立业的理想抱负的篇章。这方面的代表作当属曹操的《龟虽寿》和曹植的《白马篇》。如果说《龟虽寿》是一位"幽燕老将"的"壮士之歌"的话,那么《白马篇》则是一位英雄少年的"理想之歌"。诗中塑造了一位武艺精绝、忠心报国的白马英雄的形象。

  曹植?192-232?,字子建,曹操的第三子。生于乱世,自幼即随父四方征战,"南极赤岸,东临沧海,西望玉门,北出玄塞"。自东汉末年分裂割据以来,为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而献身一直是时代的最强音。时代的这种召唤,加上为国家统一而南征北战的曹操那"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豪情壮志的熏陶,培养了曹植"戮力上国,流惠下民"的理想,铸成了他心中的既有爱国之德又有爱国之才的英雄形象。金代作家元好问说过,真实的诗篇应该是诗人的"心画心声"。可以说,《白马篇》就是曹植的"心画心声",寄托了诗人为国家建功立业的渴望和憧憬。

  全诗共28句,我们不妨把它分为四层来理解。

  开篇两句是第一层。"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白色的战马,饰着金黄的笼头,直向西北飞驰而去。首句不写人而人却在其中。这里用的是借代和烘托的手法,以马指代人,以马的雄骏烘托人的英武。白马,在古人眼里,除具有能战善战,堪负重任的品格外,还象征着坚定、忠诚、奉献、牺牲。"生乎乱,长乎军"的曹植,"志欲自效于明时,立功于圣世",以白马来指代他理想中的少年英雄,是再贴切不过的了。"连翩西北驰",显示了军情的紧急,创造出浓郁的战争气氛。

  "借问谁家子"以下12句,是第二层。如上所述,诗一开头即写军情紧急,可是接下来却以"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的问答宕开,缓笔插入对这位白马英雄的描述,造成诗篇节奏上的一张一弛。幽并,指幽州和并州,是燕、赵故地,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诗中写这位白马英雄是"幽并游侠儿",以见其根基不浅。古人有"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的诗句。这位"少小去乡邑"的白马英雄却能久经征战而扬名边塞。何以如此?接着诗人便以饱蘸热忱的笔触描述英雄的精绝武艺:

  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参差!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

  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

  "宿昔秉良弓",是说他早早晚晚弓箭不离手;"楛矢何参差",是形容他射出去的箭络绎不绝,纷纷疾驰。这两句是写他长期坚持不懈地苦练骑射技术的情景,说明他精深的武艺并非一朝一夕之功。下边接着即写他过硬的骑射技术:左右开弓,仰射俯射,或动或静,箭无虚发。敏捷胜过猿猴,勇猛好像虎豹和蛟龙。诗人以高度凝练的笔墨、铺陈描写的手法,生动形象而又集中概括地交待了这位英雄的不凡的来历和出众的本领。这就不仅回答了这位白马英雄是何等人物,他何以能"扬声沙漠垂",而且为下边写他英雄事迹作了坚实的铺垫。"边城多紧急"以下6句,是第三层。从结构上讲,这里是紧承开头"连翩西北驰"的,这既是"西北驰"的原因,也是"西北驰"的继续。从内容上讲,这是把人物放在严酷的战争环境中来塑造。"边城多警急,虏骑数迁移。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边塞城邑多次报警告急,敌军骑兵频繁犯边。插着羽毛的紧急文告从北方传来,白马英雄立即催马登上防御工事。只用了4句20字,便写出了英雄急国家所急的侠肝义胆。在边塞紧急的关头,国家一声令下,他毫不犹豫,立即奔赴前线。"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两句,是正面描写人物的英勇。"蹈"、"凌"二字有力地表现了他压倒敌人而不被敌人所压倒的英雄气概。从结构上讲,这两句是承前启后的过渡句,既是前段描写的自然归结,又是诱发下文议论的引言。

  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 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

  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这是最后一层。意思是说,投身于刀锋剑刃的战场,岂能不置生死于度外?哪里还顾得上父母妻儿之情?既然编入壮士的名册,参加到军队的行列,心中就不能有什么私念,就要随时准备为国捐躯,视死如归?这既是诗篇中主人翁的独白,又是诗人对英雄崇高精神世界的揭示和礼赞。就一般叙事诗来说,把诗中主人翁的本末事迹表达清楚也就够了,用不着再加议论。就本诗而言,这段议论是必不可少的。诵读全诗,我们不难感受到,在层层的铺陈描述中,诗人心中的激情步步上升,到最后已是汹涌澎湃,"情动于中而形于言",不得不一吐为快。这是诗人心声的自然流露。也正因如此,我们读来不只没有空泛之感,反觉句句真切,震撼心灵。

  曹植在《与杨德祖书》中说过:"街谈巷说,必有可采;击辕之歌,有应风雅。"这说明他是很看重民歌的。《白马篇》就不离"街谈巷说"、"击辕之歌"的质朴,而又文彩斐然,从而形成了刚健质朴的艺术风格。清人方东树评论曹植的这篇诗说:"此诗奇警",又说此篇"实出屈子《九歌·国殇》"。所论极是。此诗不仅节奏张弛有致,篇章波澜起伏,令人奇警,语言也具有奇警的特色。例如,"木苦矢何参差"的"参差",原本是个普普通通的词,本意是长短不齐。可是用在这里就平中见奇,普字生辉了,用来形容射出去的箭纷纷疾驰,络绎不绝,是再形象不过了,怕是难以找到比它更贴切的了。所谓"实出屈子《九歌·国殇》",是指篇末所颂扬的英雄的"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精神,与屈原《国殇》篇末所歌颂的卫国英雄的"子魂魄兮为鬼雄"的爱国精神是一脉相承的,都是对爱国英雄的慷慨礼赞。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说过:"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意思是说,诗歌以感情为根本,以语言为苗叶,以声音为花朵,以思想为果实。曹植在其笔下的人物身上倾注了自己的崇高理想和满腔激情,又能从前人优秀的作品和民歌中汲取思想营养和艺术营养,因此才创造出"白马英雄"这个历久不衰的艺术形象。

báipiān

cáozhí liǎnghàn 

báishìjīn liánpiān西běichí 
jièwènshuíjiā yōubīngyóuxiáér 
shàoxiǎoxiāng yángshēngshāchuí 
宿bǐngliánggōng shǐcēn 
kòngxiánzuǒ yòucuīyuèzhī 
yǎngshǒujiēfēináo shēnsàn 
jiǎojiéguòhóuyuán yǒngpiāoruòbàochī 
biānchéngduōjǐng shuòqián  (zuò  )
cóngběilái dēnggāo 
chángdǎoxiōng zuǒlíngxiānbēi 
shēnfēngrènduān xìngmìngānhuái怀 
qiě yán 
míngbiānzhuàngshì zhōng  (míngbiānzuò míngzài )
juānguónàn shìguī 
功名归堕甑,便拂袖,不须惊。且书剑蹉跎,林泉笑傲,诗酒飘零。人间事、良可笑,似长空、云影弄阴晴。莫泣穷途老泪,休怜儿女新亭。
功名归堕(duò)(zèng)¹,便拂袖,不须惊。且书剑蹉(cuō)(tuó)²,林泉笑傲³,诗酒飘零。书间事、良可笑,似长空、云影弄阴晴。莫泣穷途老泪,休怜儿女新亭。
译文:功名失去无法挽回,便轻轻地挥一挥衣袖,就此洒脱而去,用不着大惊小怪。姑且让我搁置文武技艺,在山林野泉边逍遥自在过活,借诗酒宽慰这飘零人生。人世间的事情确实可笑至极,就像一阵风吹过,云遮月影,阴晴不定。不要像阮籍一样在穷途末路的时候老泪纵横,也不要为那些南渡人士在新亭对泣悲伤。
注释:¹堕甑:指书洒脱大度,对己犯错误不加计较。比喻事已过去,无法挽回,不必再作无益的回顾。²蹉跎:指虚度光阴,任由时光流逝却毫无作为。³笑傲:潇洒,逍遥。
浩歌一曲饭牛声。天际暮烟冥,正百二河山。一时冠带,老却升平。英雄亦应无用,拟风尘、万里奋鹏程。谁忆青春富贵,为怜四海苍生。
浩歌一曲饭牛声。天际暮烟冥(míng)¹,正百二河山。一时冠带,老却升平。英雄亦应无用,拟风尘、万里奋鹏程。谁忆青春富贵,为怜四海苍生。
译文:我当在天际晚霞霭霭、薄暮冥冥的时候,像宁戚一样击牛角高歌。眼前这国家的大好河山,我也曾去治理过,如今却只能坐视终老。真正的英雄不该如此,我打算迎着风尘,像大鹏一样奋飞万里。谁说这是在怀念自己年轻时的荣华富贵呢?我只是可怜天下百姓生活疾苦。
注释:¹冥:昏暗。

lánhuāmànzhēngnánsānshǒuèr--zhānghóngfàn

gōngmíngguīduòzèng便biànxiùjīngqiěshūjiàncuōtuólínquánxiàoàoshījiǔpiāolíng

rénjiānshìliángxiàoshìzhǎngkōngyúnyǐngnòngyīnqíngqiónglǎolèixiūliánérxīntíng

hàofànniúshēngtiānyānmíngzhèngbǎièrshānshíguāndàilǎoquèshēngpíng

yīngxióngyīngyòngfēngchénwànfènpéngchéngshuíqīngchūnguìwèiliánhǎicāngshēng

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瞻望弗及,泣涕如雨。
燕燕¹于飞,差(cī)(chí)其羽²。之子于归,远送于野。瞻(zhān)³望弗及,泣涕如雨。
译文:燕子展开翅膀飞,翅膀展开不整齐。这个妇人要大归,远远送她到郊区。睁眼望她望不见,哭泣眼泪落如雨。
注释:¹燕燕:即燕子。²差池其羽:义同“参差”,形容燕子张舒其尾翼。³瞻:往前看。⁴弗:不能。
燕燕于飞,颉之颃之。之子于归,远于将之。瞻望弗及,伫立以泣。
燕燕于飞,颉(xié)¹之颃(háng)²之。之子于归,远于将(jiāng)³之。瞻望弗及,伫立以泣。
译文:燕子展开翅膀飞,忽上忽下望见它。这个妇人要大归,远远出来往送她。睁眼望她望不见,久立哭泣想着她。
注释:¹颉:鸟向上飞。²颃:鸟向下飞。³将:送。⁴伫:久立等待。
燕燕于飞,下上其音。之子于归,远送于南。瞻望弗及,实劳我心。
燕燕于飞,下上其音。之子于归,远送于南。瞻望弗及,实劳我心。
译文:燕子展开翅膀飞,下下上上发呢喃。这个妇人要大归,远远送她去向南。睁眼望她望不见,实在劳我心不安。
仲氏任只,其心塞渊。终温且惠,淑慎其身。先君之思,以勖寡人。
¹²³,其心塞(sāi)。终温且,淑其身。先君¹⁰之思,以勖(xù)¹¹寡人¹²
译文:仲氏诚实又可信,心胸开朗能容忍。性格温柔又和顺,行为善良又谨慎。常说别忘先君爱,她的劝勉记在心。
注释:¹仲:兄弟或姐妹中排行第二者。指二妹。²氏:姓氏。³任:信任。⁴只:语助词。⁵塞渊:笃厚诚实,见识深远。⁶终…且…:既…又… 。⁷惠:和顺。⁸淑:善良。⁹慎:谨慎。¹⁰先君:已故的国君。¹¹勖:勉励。¹²寡人:寡德之人,国君对自己的谦称。

  《燕燕》全诗四章,前三章重章渲染惜别情境,后一章深情回忆被送者的美德。抒情深婉而语意沉痛,写人传神而敬意顿生。

  前三章开首以飞燕起兴:“燕燕于飞,差池其羽”,“颉之颃之”,“下上其音”。《朱子语类》赞曰:“譬如画工一般,直是写得他精神出。”阳春三月,群燕飞翔,蹁跹上下,呢喃鸣唱。然而,诗人用意不只是描绘一幅“春燕试飞图”。而是以燕燕双飞的自由欢畅,来反衬同胞别离的愁苦哀伤。此所谓“譬如画工”又“写出精神”。接着点明事由:“之子于归,远送于野。”父亲已去世,妹妹又要远嫁,同胞手足今日分离,此情此境,依依难别。“远于将之”、“远送于南”,相送一程又一程,更见离情别绪之黯然。然而,千里相送,总有一别。远嫁的妹妹终于遽然而去,深情的兄长仍依依难舍。这里诗歌运用艺术手法表现出感人的情境:“瞻望弗及,泣涕如雨”,“伫立以泣”、“实劳我心”。先是登高瞻望,虽车马不见,却行尘时起;后是瞻望弗及,唯伫立以泣,伤心思念。真是兄妹情深,依依惜别,缠绵悱恻,鬼神可泣。这三章重章复唱,既易辞申意,又循序渐进,且乐景与哀情相反衬;从而把送别情境和惜别气氛,表现得深婉沉痛,不忍卒读。

  四章由虚而实,转写被送者。原来二妹非同一般,她思虑切实而深长,性情温和而恭顺,为人谨慎又善良,正是自己治国安邦的好帮手。她执手临别,还不忘赠言勉励:莫忘先王的嘱托,成为百姓的好国君。这一章写人,体现了上古先民对女性美德的极高评价。在写法上,先概括描述,再写人物语言;静中有动,形象鲜活。而四章在全篇的结构上也有讲究,前三章虚笔渲染惜别气氛,后一章实笔刻画被送对象,采用了同《召南·采蘋》相似的倒装之法。

  《燕燕》之后,“瞻望弗及”和“伫立以泣”成了表现惜别情境的原型意象,反复出现在历代送别诗中。“伫立以泣”的“泪”,成为别离主题赖以生发的艺术意象之一。

参考资料:
1、 《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年12月版,第55-57页

yànyàn

shījīng·guófēng·bèifēng xiānqín 

yànyànfēi chí zhīguī yuǎnsòng zhānwàng  
yànyànfēi xiézhīhángzhī zhīguī yuǎnjiāngzhī zhānwàng zhù 
yànyànfēi xiàshàngyīn zhīguī yuǎnsòngnán zhānwàng shíláoxīn 
zhòngshìrènzhǐ xīnsāiyuān zhōngwēnqiěhuì shūshènshēn xiānjūnzhī guǎré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