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作霜松折,犹残旧桂丛。仙山芸阁冷,郎署粉闱空。
忽作霜松折,犹残旧桂丛。仙山芸阁冷,郎署粉闱空。
节荡函金虎,车轓掩画熊。凄凉追往事,忍看一旌红。
节荡函金虎,车轓掩画熊。凄凉追往事,忍看一旌红。

yùn使shǐzhílángzhōngzhānggōngtóngniánwǎnsānshǒu--sūn

zuòshuāngsōngzhéyóucánjiùguìcóngxiānshānyúnlěnglángshǔfěnwéikōng

jiédànghánjīnchēfānyǎnhuàxióngliángzhuīwǎngshìrěnkànjīnghóng

孙觌

孙觌

孙觌dí(1081~1169)字仲益,号鸿庆居士,常州晋陵(今江苏武进)人。孝宗乾道五年卒,年八十九(《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孙觌为人依违无操,早年附汪伯彦、黄潜善,诋李纲,后复阿谀万俟卨,谤毁岳飞,《宋史》无传。孙觌善属文,尤长四六。著有《鸿庆居士集》、《内简尺犊》传世。 ▶ 548篇诗文

猜您喜欢
好梦最难留,吹过仙洲。寻思依样到心头。去也无踪寻也惯,一桁红楼。
好梦最难留,吹过仙洲¹。寻思依样²到心头。去也无踪寻也惯,一桁(héng)³红楼。
译文:美好的梦境最难留住,梦中我到了仙人居住的地方。现在回味起来,那梦境依旧留在心头。梦中的情事在醒来后消失无踪,只能向空寻觅,我对此已经习惯,尚记得梦中出现的那一角红楼。
注释:¹仙洲:海上的仙境。²依样:按照梦中的形状。³一桁:一座,一排。桁:梁上的横木。
中有话绸缪,灯火帘钩。是仙是幻是温柔。独自凄凉还自遣,自制离愁。
中有话绸(chóu)(móu)¹,灯火帘钩。是仙是幻是温柔。独自凄凉还自遣(qiǎn)²,自制离愁。
译文:在那梦中的红楼上,我和那个人细细密语,灯火荧荧,帘钩低垂。这般温柔的场景如幻境,又如仙境。醒来后只剩下我一个,孤独又凄凉,只得独自排遣这离别的愁绪。
注释:¹绸缪:缠绵,情意深厚。²遣:排遣。

  托梦写情。“好梦最难留”,劈空而来,情势完足,醒入耳目,总摄全篇。至少包含三层意思:作者曾有个美好的梦,美梦已经逝去,十分怀恋它。“最难留”,是因为最想留,加深了“好梦”所表现的感情。这句是极丰富的个人情感的凝缩,是对古今中外人们某些感情生活经验的概括,是作者最深沉的感叹。读之使人回味再三,产生强烈的共鸣。作者声称写梦,但那发自肺腑的感喟却使人疑梦为真。“吹过仙洲”,好梦都是短的。作者的好梦象一阵风,就那么容易吹走了。风吹好梦飞越大海到了神仙居住的小岛。“仙洲”写梦的归宿,显示梦的美和对它逝去的伤感。也许作者希望它在“蓬莱宫中日月长”吧。词写到这儿,象似一首乐曲已近尾声,又象主人公在凝神思考。“寻思依样到心头。”“寻思”,承首句怀恋好梦的含义,写寻梦。“依样”,依照那个梦境的样子。这句是说,作者想念着那好梦,把它又完好地唤了回来。可见对好梦的印象之深,突出了“好”字。但这句重要的作用是强调下文写的梦境。

  “去也无踪寻也惯”,回应首句好梦已逝的含义,并解释了“依样”。因为作者经常重温这好梦,已完全纯熟。每当想起它,眼前首先浮现的是“一桁红楼”。这是复道行空、楼阁玲珑的非凡去处。交待了好梦的环境和在这环境中的佳人。应指出,作者始终没直接写伊人,只用环境烘托。既然是好梦,则主人公爱之,那么这梦决非只有景观。人不是追随环境的,环境之可人,总因为这环境中有合意的人。且“红楼”是富贵女子居处,说有佳人无误。

  “中有话绸缪,灯火帘钩”,“中”字把上下阕紧密连接起来。自然,这“中”是指红楼之中。它有一种明显的效果,就是把作者和词境的距离拉长了。似乎作者超然物外地在观察想象人间情侣的奥妙。那红楼中的人有说不完的话,缱绻缠绵。不知不觉已到夜阑灯上时,银钩乍摘,宝帘轻放。这两句看似不经心不用力,其实恰是以浓墨重彩画出了难忘的一幕。作者与词境不即不离,所写则不好凿实。

  “是仙是幻是温柔”,由前面描写梦境的远景、中景推向近景,但却移开了镜头。用梦幻般的感受代替了实写。“仙”“幻”“温柔”又象从不同角度状写佳人的超凡绰约的风姿和妩媚柔和的天性。这个词句等于三个判断句,可以说表现了多方面的美,但不如说表现出一种难以说清的美感。三个形容词前都用判断词“是”,反而不能表达明确的判断,使人感到一种选择不到最恰当的词的困惑,言有尽意犹未尽。

  “独自凄凉还自遣,自制离愁。’’写好梦已远远离去,只剩自己孤独寂寞。梦醒后加倍的凄凉使作者感到重压,但排遣它还要靠自己。这凄凉之感其实就是离愁别绪。揭示离愁的主旨已经水到渠成。“自制离愁”承以上词意,明写离愁,但偏用“自制”否定了它的实有,说这不同于一般的离愁,只不过是自己心造的幻影,是自己编制的美好情境。又归结到写梦。刚露出真实的端倪,又及时遮掩过去。闪闪烁烁,似是而非,读来颇有山重水复之感。实际上,写离愁是本词的主旨。

  这首词依感情的起落、转承显示层次,写得节奏鲜明,意脉贯通,跌宕有致,摇曳多姿。以梦境为中心,有如叙述自己生活里曾有的一个美好的故事。围绕这个故事,写出自己的感触。词意虽影影绰绰,但合作者的主张:“古来情语爱迷离”,且不失具有一种艨胧之美。

参考资料:
1、 田宝琴.诗词曲赋名作鉴赏大辞典 词曲赋卷:北岳文艺出版社,1989:第669页

làngtáoshā··xiěmèng--gōngzhēn

hǎomèngzuìnánliúchuīguòxiānzhōuxúnyàngdàoxīntóuzōngxúnguànhénghónglóu

zhōngyǒuhuàchóumóudēnghuǒliángōushìxiānshìhuànshìwēnróuliángháiqiǎnzhìchóu

水落寒林山骨瘦。湘江风细波纹皱。何处携琴何处酒。惆怅久。乱鸦啼断烟中柳。
水落寒林山骨瘦。湘江风细波纹皱。何处携琴何处酒。惆怅久。乱鸦啼断烟中柳。
译文:山谷中的溪水水位下降,山林透着寒意,山石嶙峋,湘江微风习习,吹皱了水面。要到哪里去弹琴哪里去饮酒呢。满心惆怅,久久难以释怀。乌鸦纹鸣声消失在烟雾笼罩的柳林中。
茅屋萧萧连瓮牖。半檐寒旭闲清昼。归路梅花香满袖。诗未就。青山笑我云回首。
茅屋萧萧连瓮(wèng)(yǒu)¹。半檐寒旭闲清昼²。归路梅花香满袖。诗未就³。青山笑我云回首。
译文:破窗烂门的茅草屋在风中瑟瑟发声,屋檐积着雪,白天家中无人。回来的路上满是盛开的梅花,将香气装满了衣袖。诗没能写完,青山笑我,就连天上的云也回头看我。
注释:¹瓮牖:以破瓮为窗,指贫寒之家。²清昼:白天。³就:完成。
绵蛮黄鸟,止于丘阿。道之云远,我劳如何。饮之食之,教之诲之。命彼后车,谓之载之。
绵蛮(mán)¹黄鸟,止于丘阿²。道之云远,我劳如何。饮之食之,教之诲之。命彼后车³,谓之载之。
译文:毛茸茸的小黄鸟,栖息在那山坳中。道路漫长又遥远,我行道路多劳苦。让他吃饱又喝足,教他通情又达理。叫那随从的副车,让他坐上拉他走。
注释:¹绵蛮:小鸟的模样。²丘阿:山坳。³后车:副车,跟在后面的从车。
绵蛮黄鸟,止于丘隅。岂敢惮行,畏不能趋。饮之食之。教之诲之。命彼后车,谓之载之。
绵蛮黄鸟,止于丘隅(yú)。岂敢惮(dàn)¹行,畏不能趋(qū)²。饮之食之。教之诲之。命彼后车,谓之载之。
译文:毛茸茸的小黄鸟,栖息在那山角落。哪里是怕徒步走,只怕太慢难走到。让他吃饱又喝足,教他通情又达理。叫那随从的副车,让他坐上拉他走。
注释:¹惮:畏惧,惧怕。²趋:快走。
绵蛮黄鸟,止于丘侧。岂敢惮行,畏不能极。饮之食之,教之诲之。命彼后车,谓之载之。
绵蛮黄鸟,止于丘侧。岂敢惮行,畏不能极¹。饮之食之,教之诲之。命彼后车,谓之载之。
译文:毛茸茸的小黄鸟,栖息在那山丘旁。哪里是怕徒步走,只怕不能走到底。让他吃饱又喝足,教他通情又达理。叫那随从的副车,让他坐上拉他走。
注释:¹极:到达终点。

  微贱的劳苦者在行役途中感叹自己命运的漂浮不定,怀疑自己有无能力坚持下去,盼望有一只援助之手来拉他一把,从而继续走着漫长而艰辛的行旅之路。

  其实正可把这位劳苦者的境遇看作是我们的人生之旅的一个缩影,是我们人生之旅的真实写照。从生到死,是一个完整而漫长的过程。谁能把握住自己的命运?谁不可能漂浮不定?谁不渴望上天之手拉自己一把?谁没有感到疲惫得即将倒下得时候?谁没有感到前途迷茫、找不倒出路得时候?谁没有痛不欲生、彻底绝望得时候?

  几乎每个人都有过,几乎满世界都会听到各种各样得感叹。如果有谁说自己从未有过痛苦、悲哀、疲惫、绝望、彷徨、厌恶、烦闷 、畏惧、孤独、恐惧、战栗等等,那倒真是匪夷所思得怪事。只要我们还未走到死亡的尽头,就不可能摆脱人生之旅上这一切真切的体验和内心的感悟。

  贝多芬曾经大呼:“我要扼住命运得咽喉!”这无疑体现了他不向命运低头和屈服得英雄气概,足以让我们叹为听止,高山仰止。可是真实生活中得我们,有几人能扼住命运得咽喉从而驾驭它。

miánmán

míng xiānqín 

miánmánhuángniǎo zhǐqiūē dàozhīyúnyuǎn láo yǐnzhīzhī jiàozhīhuìzhī mìnghòuchē wèizhīzàizhī 

miánmánhuángniǎo zhǐqiū gǎndànxíng wèinéng yǐnzhīzhī jiàozhīhuìzhī mìnghòuchē wèizhīzàizhī 

miánmánhuángniǎo zhǐqiū gǎndànxíng wèinéng yǐnzhīzhī jiàozhīhuìzhī mìnghòuchē wèizhīzàizhī 

元丰二年十二月,余自吴兴守得罪,上不忍诛,以为黄州团练副使,使思过而自新焉。其明年二月至黄。舍馆粗定,衣食稍给,闭门却扫,收招魂魄,退伏思念,求所以自新之方。反观从来举意动作,皆不中道,非独今以得罪者也。欲新其一,恐失其二,触类而求之,有不可胜悔者,于是喟然叹曰:“道不足以御气,性不足以胜习。不锄其本,而耘其末,今虽改之,后必复作,盍归诚佛僧求一洗之?”得城南精舍曰安国寺,有茂林修竹,陂池亭榭。间一、二日辄往,焚香默坐,深自省察,则物我相忘,身心皆空,求罪垢所以生而不可得。一念清净,染污自落,表里翛然,无所附丽,私窃乐之。旦往而暮还者,五年于此矣。
元丰二年十二月,余自吴兴守得罪,上不忍诛,以为¹黄州团练副使,使思过而自新焉。其明年²二月为黄。舍馆粗定,衣食稍给,闭门却扫,收招魂魄,退伏思念,求所以自新之方。反观从来举意动作,皆不中道,非独今以得罪者也。欲新其一,恐失其二,触类而求之,有不可胜悔者,于是喟(kuì)³叹曰:“道不足以御气,性不足以胜习。不锄其本,而耘(yún)其末,今虽改之,后必复作,盍(hé)归诚佛僧求一洗之?”得城南精舍曰安国寺,有茂林修竹,陂(bēi)亭榭(xiè)。间一、二日辄往,焚香默坐,深自省察,则物我相忘,身心皆空,求罪垢所以生而不可得。一念清净,染污自落,表里翛(xiāo)然,无所附丽,私窃乐之。旦往而暮还者,五年于此矣。
译文:宋元丰二年十二月,我任职吴兴地方的太守,由于得罪了权贵,皇上偏爱又不忍心责备我,所以把我降职为黄州地方的团练副职,给我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第二年,即元丰三年二月到达黄州后。初步安排了一下吃住的地方,收拾收拾卫生,收收一路劳累的心思,就开始闭门思过,寻找改过自新的方法。回忆以往的任职经历,觉得都跟那些权贵不是一路人,道不同啊,不是今天才得罪他们的。想改造自己的这一方面,又怕失去那一方面,各方面都思考了一下,也没什么做得不对的地方,于是大声叹息说:“正道压不住邪气,个人秉性胜不了歪风,不铲其根,而只除其枝叶,现在即使改了,以后老毛病还会犯,何不皈依佛门一洗了之呢?”探得吴兴城南边有个安国寺,树木茂盛,竹子修美,景色不错。过一两天就去烧香打坐,深深的自我反省审察,心灵达到了忘我的境界,身心全空,寻求罪过产生的原因是不可得了,心灵清净,杂念全无,感觉良好。早去晚归了五年的时间。
注释:¹以为:以之为”的省略形式。犹言让他(她)做。²明年:第二年。³喟然:叹气的样子。⁴茂林修竹:指茂密高大的竹林,多形容幽雅秀丽的风景胜地。⁵陂池:池塘。
寺僧曰继连,为僧首七年,得赐衣。又七年,当赐号,欲谢去,其徒与父老相率留之。连笑曰:“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卒谢去。余是以愧其人。七年,余将有临汝之行。连曰:“寺未有记,具石请记之。”余不得辞。
寺僧曰继连,为僧首七年,得赐衣。又七年,当赐号,欲谢去,其徒与父老相率留之。连笑曰:“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卒谢去。余是以愧其人。七年,余将有临汝(rǔ)之行。连曰:“寺未有记,具石请记之。”余不得辞。
译文:寺庙里有个叫继连的和尚,做和尚的第七年被赐予佛衣,又过了七年,赐予他法号,他打算辞谢离开,他的徒弟与父老乡亲都挽留他。继连笑着说:“知道满足就不会受到侮辱,懂得节制就不会遇到危险。”最后还是辞谢离开了。听说后我心里有点惭愧。元丰七年,我将调离吴兴要到汝这个地方去。继连说:“本寺还没有文记,请我做一篇记。”我推脱不了。
寺立于伪唐保大二年,始名“护国”,嘉祐八年赐今名。堂宇斋阁,连皆易新之,严丽深稳,悦可人意,至者忘归。岁正月,男女万人会庭中,饮食作乐,且祠瘟神,江淮旧俗也。四月六日,汝州团练副使眉山苏轼记。
寺立于伪唐保大二年,始名“护国”,嘉祐(yòu)八年赐今名。堂宇斋阁,连皆易新之,严丽¹深稳²,悦可³人意,为者忘归。岁正月,男女万人会庭中,饮食作乐,且祠瘟(wēn)神,江淮旧俗也。四月六日,汝州团练副使眉山苏轼记。
译文:安国寺建于伪唐保大二年,最开始名为“护国”,嘉佑八年才改的现在的名字。寺院的房屋继连都做了改造翻新,看起来更加庄严华丽,深沉稳健,人们都喜悦认可,来到这都流连忘返。今年正月,父老乡亲们男男女女一万多人聚会于这里郊游活动,祭祀瘟神,这是江淮地方的风俗习惯。
注释:¹严丽:庄严华丽。²深稳:深沉稳健。³悦可:喜悦认可,赞许。
坐将赤热忧天下,安得清风借我曹?
¹将赤热忧天下,安得清风²借我曹³
译文:因为身受炎热就更为苦热的天下人忧愁,怎样才能借得清凉的风让我辈消暑解优?
注释:¹坐:因为。²清风:清微的风,清凉的风。³我曹:我辈。
力卷雨来无岁旱,尽吹云去放天高。
力卷雨来无岁旱,尽借云去放天高。
译文:应猛力卷起阵阵大雨免使年岁道旱,驱尽闲云好让高空展现晴明气候。
岂随虎口令轻啸,愿助鸿毛绝远劳。
岂随虎口¹令轻啸,愿助鸿毛²绝远劳。
译文:岂可听从虎吼声威才生风轻啸,但愿力助鸿毛远飞能不费烦劳。
注释:¹虎口:比喻危险的境地。²鸿毛:鸿雁的毛。谓其轻微之物。
江海可怜无际岸,等闲假借作波涛。
江海可怜无际岸,等闲¹假借作波涛。
译文:可怜江海徒然辽阔无边,凭借风力才能兴起汹涌波涛。
注释:¹等闲:寻常,随便。

  诗的前四句写因暑热而思风,担心天下的人苦热,产生了思风的愿望。后四句写对风的祝愿,从江海水中风能带来降雨。全诗抒发诗人忧世济民的情志,诗词笔力雄健,有气魄。

  诗的开头两句紧扣标题从暑热入笔,诗人因自己遭受赤热,而担心天下人的为赤热所苦;次句点“思风”,因担心天下的人苦热,就产生了思风的愿望。这两句寄情深远,是诗人从内心深处迸发出来的声音。

  第三四两句,进一步抒吐了作者“济世泽民”的赤忱,这是高昂振拔的笔墨。第三句寄望于风能卷雨,使年岁不致成为旱年而使人民遭受旱灾;第四句寄望于风能驱尽闲云,使高空晴朗,现出一个澄清的世界。“无岁旱”则民受恩泽,“放天高”则时运清平。寄托的寓意极为明显。这两句仍从思风着笔,但笔力千钧,使诗意更深一层。

  第五六两句,是对风的祝愿,在句法上是从陡峭中进行转折。以虚笔写风,驰骋想象,寄托希望,祝愿风啸不随权势威力,随虎口以轻啸;而要给卑贱者以动力,助鸿毛以高飞。设想相当奇特,从中可以看出作者立身处世的高节。

  结尾两句,是思风的余文。其实不然,而是作者想到无边无际的江海,虽然可爱,但江海必须借助于风的威力,兴风作浪,使江海激荡,给世界增添奇景壮观。使有志之士得以开拓万古的胸怀,因思风以济天下之忧,拓展笔势,展示理想,使意境升华。这两句为思风别开生面,收到余音绕梁的效果。

  这首诗以暑热而担心天下百姓念及救济天下人的饥渴,渴望社会清平之情,深见作者忧时之情和济世之志。诗词笔力雄健,思致高远,造意奇崛,令人联想奇妙。

参考资料:
1、 缪钺著.宋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15.06:第318页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