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文当日官虽冷,可奈才名振世何。他日君家须炙手,而今聊复雀堪罗。
广文当日官虽冷,可奈才名振世何。他日君家须炙手,而今聊复雀堪罗。

yáoshānsānshǒu--yǒurén

广guǎngwéndāngguānsuīlěngnàicáimíngzhènshìjūnjiāzhìshǒuérjīnliáoquèkānluó

米友仁

米友仁

米友仁(1074-1153)(南宋)一名尹仁,字元晖,小名寅哥、鳌儿。其山水画脱尽古人窠臼,发展了米芾技法,自成一家法。所作用水墨横点,连点成片,虽草草而成却不失天真,每画自题其画曰“墨戏”。其运用“落茄皴”(即“米点皴”)加渲染之表现方法抒写山川自然之情,世称“米家山水”,对后来“文人画”影响较大。其做官后甚自秘重,所画虽亲朋好友亦无缘得之,众嘲曰:“解作无根树,能描濛鸿云;如今供御也,不肯与闲人。” ▶ 20篇诗文

猜您喜欢
天马来出月支窟,背为虎文龙翼骨。
天马¹来出月支窟(kū)²,背为虎文³龙翼骨。
译文:天马来自于月支窟那个地方,它脊背的毛色如同虎纹一样漂亮,骨如龙翼一样坚韧有力。
注释:¹天马:即大宛马。²月支窟:月支,一作月氏,西域古国名。先在甘肃敦煌祁连之间,后被勾奴所逐,迁于今阿富汗东北。³虎文:马毛色似虎脊文。
嘶青云,振绿发,兰筋权奇走灭没。
嘶青云,振绿发¹,兰筋²权奇³走灭没
译文:天马仰天而嘶,声震青云;它摇动着的鬃毛,像绿发一样明亮。它兰筋权奇,骨相神骏,飞跑起来,倏然而逝,连影子也看不清楚。
注释:¹绿发:指马鬃、马额上毛。²兰筋:马额上筋名。³权奇:奇异非常。⁴灭没:谓无影无声。
腾昆仑,历西极,四足无一蹶。
腾昆仑,历西极¹,四足无一蹶(jué)²
译文:它腾迈昆仑,飞越西极,四蹄生风,从不失足。
注释:¹西极:极西之地。²四足无一蹶:谓奔跑如风,绝无一失。蹶,失蹄也。
鸡鸣刷燕晡秣越,神行电迈蹑慌惚。
发鸣刷燕晡(bū)¹(mò)²越,神行电迈³(niè)慌惚(hū)
译文:鸡鸣时它还在燕地刷毛理鬃,到傍晚时它已在越地悠闲地吃草了。其神行之速真如电闪一般,只见其影而不见其形。
注释:¹晡:傍晚。²秣:草料,此处作喂马讲。杜预曰:以粟饭马曰秣。 ³电迈:疾速行进。电:喻快速。迈:前进,行进。⁴恍惚:瞬间,极短的时间。
天马呼,飞龙趋,目明长庚臆双凫。
天马呼,飞龙¹(qū),目明长庚(gēng)²(yì)双凫(fú)³
译文:天马呼啸着驰骋而过,就像是飞龙一样窈矫。它目如明星,膀如双凫。
注释:¹飞龙:指骏马。²目明长庚:眼像长庚星一洋明亮。长庚,星名,又名启明、太白星,即金星。以金星运行轨道所处方位不同而有长庚启明之别:晨出东方为启明,昏见西方为长庚。³臆双凫:马的前胸像一对鸭子。臆,胸脯。凫,野鸭。
尾如流星首渴乌,口喷红光汗沟朱。
尾如流星¹首渴乌²,口喷红光汗沟朱³
译文:尾如流星,首如渴鸟,口喷红光,汗流如血。
注释:¹流星:指慧星。²渴乌:水车上灌水用的竹筒。³汗沟朱:马前腿胛处沉汗如血。 汗沟:马前腿和胸腹相连的凹形部位,马疾驰时为汗所流注,故称。朱,血色,—作珠。
曾陪时龙蹑天衢,羁金络月照皇都。
曾陪时龙蹑(niè)天衢(qú)¹,羁(jī)金络月²照皇都。
译文:它曾与宫中的御马一道在天街上奔驰,羁金络月,光照皇都。
注释:¹天衢:天街。²羁金络月:指用黄金装饰的马络头。月:月题。马额上当颅如月形者也。
逸气棱棱凌九区,白璧如山谁敢沽。
逸气棱(léng)¹凌九区²,白璧(bì)如山³谁敢沽(gū)
译文:豪逸之气,凌迈九州。此时天马的身价,就是堆积如山的白壁,也难抵其值。
注释:¹棱棱:威严貌。²九区:九州也。³白璧如山:言白璧之多也。⁴沽:买也。
回头笑紫燕,但觉尔辈愚。
回头笑紫燕¹,但觉尔辈愚。
译文:那些所谓的名马,什么紫燕之类,跟它相比,真是不值一提。
注释:¹紫燕:良马名。刘劭《赵都赋》:“良马则赤兔、奚斯、常骊、紫燕。”
天马奔,恋君轩,駷跃惊矫浮云翻。
天马奔,恋君轩¹,駷(sǒng)²跃惊矫(jiǎo)浮云翻。
译文:但是时过境迁,好景不长。如今的天马,虽然依日顾恋天子的车驾。
注释:¹君轩:天子之车也。²駷:勒马衔令马疾走。矫,矫首也。
万里足踯躅,遥瞻阊阖门。
万里足踯(zhí)(zhú)¹,遥瞻(zhān)(chāng)(hé)²门。
译文:它奔跑起来依然能驰骋万望,耸跃浮云,英姿不减当年,但却适望天门,脚因而不得进了。
注释:¹踯躅:欲进不进貌。²阊阖:天门。此喻京城或宫廷之门。
不逢寒风子,谁采逸景孙。
不逢寒风子¹,谁采逸景²孙。
译文:遇不到寒风子这样的识马者,谁还认得逸景这样的名马呢?
注释:¹寒风子:古之善相马者。²逸景:良马名。
白云在青天,丘陵远崔嵬。
白云在青天,丘陵远崔(cuī)(wéi)¹
译文:想当年,曾经驾着穆天子的车驾,穿过白云,迈越丘山,前往西天与西王母相会,是何等的神气得意啊。
注释:¹崔嵬:山高峻貌。
盐车上峻坂,倒行逆施畏日晚。
盐车上峻坂(bǎn),倒行逆施畏日晚。
译文:但如今却驾着盐车向着高峻的山坡上苦苦挣扎,盐车倒行下滑而力尽途中,天色已晚。
伯乐翦拂中道遗,少尽其力老弃之。
伯乐¹(jiǎn)²中道遗,少尽其力老弃之。
译文:对天马此种不幸之遭遇,只有伯乐才会中适停车为之抚慰悲叹,少尽其力而老被遗弃。
注释:¹伯乐:古之善相马者,姓孙名阳。²剪拂:梳剪其毛鬃,洗拭其尘垢。
愿逢田子方,恻然为我悲。
愿逢田子方,恻(cè)然为我悲¹
译文:多么想能够遇到像田子方这样的仁人啊,只有他才会对老马的命运为之悲慨和同情。
注释:¹为我悲:注云:一作恩。
虽有玉山禾,不能疗苦饥。
虽有玉山禾¹,不能疗苦饥。
译文:虽然昆仑玉山之上有仙禾,可是,却难以疗救如今落傀天马之苦饥啊。
注释:玉¹山禾:昆仑山之仙禾。
严霜五月凋桂枝,伏枥衔冤摧两眉。
严霜五月凋桂枝¹,伏枥(lì)²(xián)冤摧两眉。
译文:五月的严霜摧凋了桂枝,天马伏枥含冤无草可食。
注释:¹“严霜”句:用邹衍事,谓已无罪而受冤也。²枥:马槽也。
请君赎献穆天子,犹堪弄影舞瑶池。
请君赎献穆天子¹,犹堪弄影舞瑶池。
译文:诸君有哪位可怜这匹年老的天马,请您赎献给穆天子,它虽不能出力拉车了。但在瑶池上作一匹弄影的舞马,总还是可以的吧!
注释:¹穆天子:即周穆王。此喻当今天子。

  本诗可分为五段。第一段写天马的神峻,诗人以此来比喻自己非凡的才能。头一句首写出天马的不凡来历。天马并非产于中土,传说天马出产在西域月支国的山洞中。月支、大宛等国,俱在新疆伊犁河和苏联伊塞克湖一带,故在汉人的眼中,那就是“西极”。这匹天马的背上的毛色就象虎皮的花纹一样,它长着飞龙的翅膀,形象更加神奇。接着,诗人描写天马驰奔的神姿:它嘶声响彻青云,跑起来鬃毛象绿发一样飘荡;它的双目之上兰筋突起,权骨奇异,飞奔起来霎时间就不见了踪影。它从神话中的昆仑山上腾跃而起,跨越了西极的千山万水,四蹄生风,无一闪失。它飞奔的神速简直令人不敢相信。鸡鸣时它还在北方的燕地(北京、河北、辽宁一带)刷洗鬃毛、下午申时(约为三、四点钟)已经奔驰到南方的越地(浙江地区),在那里安详地吃草。它奔走的速度真如电闪流星,一闪即过,使人们来不及看清它的身影,它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这里诗人以描写天马的神异来喻自己的卓越才能。对于自已的才能,李白一向是非常自负的,甚至于在不了解他的人看来,简直是说大话。而了解他的人,都称他有王霸之才,堪为帝王之佐。

  第二段,写天马也曾有过“跃天衢”、“照皇都”的得意时刻。以此来比喻他在天宝初在长安待诏供奉翰林的一段宠遇。在天马得意的时期,它仰头呼啸,扬蹄飞奔,象飞龙似的。它的眼睛象长庚星一样的明亮,它的胸脯,两块肌肉鼓鼓的,象一双鸭子一样丰满,扫尾迅似流星,昂头犹如乌鹰,口喷红光,膊出汗血,是何等的骏健精神。它曾和天子御厩中的龙马一起在长安的大道上并驾齐驱,头上的金羁络头套在月一样丰满的两颊上,金光闪耀,影照皇都。它逸然自得,威风凛凛,声传九州。一时间,它的身价倍增,即使是白璧如山,价值连城也换不去这匹天马。再回头瞧瞧那古代曾名贵一时的骏骥紫燕,相比之下,那紫燕竟笨得象条驴!诗人天宝初年的恩宠和身价,就是透过这样的描绘给反射出来的。

  第三段写天马被丢弃冷落的情状。它虽然依恋君王的车驾,不忍离去,但是已得不到君王的爱怜,只好腾跃惊矫,四方奔驰。象浮云一样飘荡万里。回首遥望天门,再也逢遇不到象寒风子那样识马的人,会用它这匹周穆王的千里马“逸景”的后代。天马的这种遭遇与李白逐出长安后的情况,何其相似。

  第四段写天马的晚年。它拉着盐车,仰望青天,那天上的白云是多么悠闲自在,它自己却忍辱负重,向着陡峭的山坂攀登,真象是倒行逆施一样困难。抬头看,前面的丘陵连绵,道路遥远而没有尽头。红日西坠,天色渐晚。它想起了古代的伯乐,曾经抚摸着蹄折胫断的骏马,哀伤它少尽其力,老了而被弃。这匹遭难的天马,正象征着李白晚年因永王事件而遭难的悲惨处境。

  最后一段,写天马希望能够遇到象田子方这样的仁人,同情它、起用它。田子方是战国时的仁人。一次,田子方在路上遇见了一个人赶着一匹老马,问他要干什么,那人回答说,这是他主人家的一匹马,因老而无用,要牵出去卖掉。田子方说:“少尽其力而老去其身,仁者不为也。”就掏钱将这匹马买下了。李白所需要的正是这种同情和理解。若不被理解和同情,其实就是有昆仑山上的琼草玉禾,也不能疗救自己的痛苦,这匹天马的遭遇,就象是五月的桂枝遭到了意外的严霜摧打,它有着无限的冤屈私不平。它希望有象田子方这样的识才仁人,能够把自己献给穆天子。虽然老了,已不能驾车奔驰,但是,在王母娘娘的瑶池盛会上,当一名舞马总还是可以的。严霜五月”说的是战国时邹衍的故事。邹衍奉事燕惠王,竭尽忠诚,反被小人谗毁,被关进监狱,他仰天大哭,感动了苍天,夏天五月竟下了一场严霜。在这里,李白用以说明自己被系狱流放是冤枉的,他象这匹天马一样。伏枥衔冤摧两眉”。唐玄宗时,宫中常有马戏,舞马立于台上,按着音乐节奏进退起卧,抬起前腿为君王祝寿。这里是说,如今我老了,尽管不堪大用,但是做一名宫廷文学侍臣,为国家朝廷献出些绵薄之力还是可以的。

  李白一生可以说是与王侯权贵、世俗礼教相斗争、相对立的。但是,他也有妥协的一面。马克思评价歌德时说,他是一个一伟大的诗人,同时身上也有德国庸人的气味。同理,对李白的评价也适用。读者不能因他有过对统治者抱有幻想以及对功名有所追求留连而否定他对统治者反抗精神的一面。相反,通过李白在高压的痛苦下,使得他的灵魂发生扭曲的悲剧中,读者可以看到封建社会的黑暗势力对一个天才的心灵和肉体的摧残,从而更加理解诗人痛苦的心灵,更加痛恨这个不合理的社会。此诗既是咏天马,也是喻李白自己,二者浑然一体,声情并茂,表现了李白的二重性格,是一首成功的咏物诗。

参考资料:
1、 葛景春著 .李白思想艺术探骊 :中州古籍出版社 ,1991年02月第1版 :340-343 .
半夜呼儿趁晓耕,羸牛无力渐艰行。
半夜呼儿趁晓耕,羸(léi)¹牛无力渐艰行。
译文:半夜里就喊起孩子们,趁著天刚破晓,赶紧去耕田,瘦弱的老牛有气无力,正拉著犁在田里艰难地走着。
注释:¹羸:瘦;弱。
时人不识农家苦,将谓田中谷自生。
时人¹不识农家苦,将谓²田中谷自生。
译文:一般人不知道种田人的辛苦,就以为田里的稻禾是自然而然就长成的。
注释:¹时人:当时的人。²将谓:就以为。
这首诗反映当时农民生活的艰苦。表达了对农民的同情和对“时人”无知的批评。后两句与李绅《悯农》诗的“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所表达的意思相似,但感情更加强烈,有相当的批判力度,过去常用来讥讽那些不知耕作辛苦、不懂谋生艰难、耽于吃喝玩乐的人们。

nóngjiā--yánrén

bànérchènxiǎogēngléiniújiànjiānxíng

shírénshínóngjiājiāngwèitiánzhōngshēng

南浦春来绿一川,石桥朱塔两依然。
(pǔ)¹春来绿一川,石桥朱塔两依然。
译文:春天到来的时候,这满塘的水就绿了,但水上的石桥和水边的红塔旧色依然。
注释:¹南浦:泛指送别之处。
年年送客横塘路,细雨垂杨系画船。
年年送客横塘路,细雨垂杨系画船。
译文:在每年送朋友上路的横塘里,蒙蒙细雨中,即将远行的画船栓在岸边的垂杨柳上。

  这首诗写送别朋友时的情景,表达了与朋友间的深情。横塘在江苏省苏州市西南,风景宜人。

  前两句为送别之景。南浦,泛指送别友人的河边。一川;是为一片,遍地。朱塔;红色的宝塔。这两句可以这样理解;春天来了,南浦平披上了绿装,大地焕然一新。只有石桥、朱塔,不管春夏秋冬,还是老样子。两依然,朋友乘春光而去,以后只有石桥、朱塔与诗人为伴。想到这诗人黯然神伤。

  后两句是离别之情。系;拴着。画船;油漆彩绘之船。在年年送客的横塘,今又有一条将要离去的画船,在蒙蒙细雨中拴在杨柳上,垂柳轻舟、雨中送客、依依惜别之情更使人伤怀。

  全诗以抒情之笔写景,通过环境景物描写,烘托离别之情,情景交融,深情缠绵,回味无穷。

héngtáng

fànchéng sòngdài 

nánchūnlái绿chuān shíqiáozhūliǎngrán 
niánniánsònghéngtáng chuíyánghuàchuán 
瞿塘峡口水烟低,白帝城头月向西。
(qú)塘峡¹口水烟²低,白帝³城头月向西。
译文:瞿塘峡口,水雾蒙蒙,像轻烟一样低低地笼罩着江水。白帝城上的月亮已经向西偏斜。
注释:¹瞿塘峡:为长江三峡之首,也称夔峡。西起重庆市奉节县白帝城,东至巫山大溪。两岸悬崖壁立,江流湍急,山势险峻,号称西蜀门户。²水烟:水上的烟霭。³白帝:在今重庆市奉节县东瞿塘峡口。
唱到竹枝声咽处,寒猿闇鸟一时啼。
唱到竹枝声咽处,寒猿闇(ān)¹一时啼。
译文:深夜有人唱起了令人伤心的竹枝民歌,当唱歌的声音哽咽着时,山上的月猴和山鸟都一起悲伤地啼叫起来。
注释:¹闇鸟:指归宿之鸟。
竹枝苦怨怨何人?夜静山空歇又闻。
竹枝苦怨怨何人?夜静山空歇¹又闻。
译文:《竹技》曲调苦怨究竟是把谁怨?夜静山空里歌声时续又时断。
注释:¹歇:停止,消止。
蛮儿巴女齐声唱,愁杀江楼病使君。
蛮儿巴女¹齐声唱,愁杀²江楼病使君³
译文:巴楚的青年男女齐声来歌唱,愁杯了江楼里的忠州病长官。
注释:¹蛮儿巴女:指湖北、四川之间的青年男女。蛮,古时称楚因为荆蛮,称四川为巴蜀。巴,今四川省东部地区。²杀:形容程度很深。³使君:古时对州郡长官的尊称,这里是作者自指,当时作者任忠州刺史。
巴东船舫上巴西,波面风生雨脚齐。
巴东¹船舫(fǎng)²上巴西,波面风生雨脚³齐。
译文:坐着小船,从巴东到巴西去。一路上,江风吹动波浪,大雨下个不停。
注释:¹巴东、巴西:均为郡名,前者在今重庆奉节一带,后者在今四川阆中一带。²船舫:泛指船。³雨脚:随云飘行、长垂及地的雨丝。
水蓼冷花红簇簇,江篱湿叶碧凄凄。
水蓼(liǎo)¹冷花红簇(cù)²,江篱(lí)³湿叶碧凄凄。
译文:那江边的水蓼草开着白里带红的小花,似乎感到了寒冷,相互紧紧挤在一起;被雨打湿的江蓠草叶,更显得幽绿幽绿的。
注释:¹蓼: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花小,白色或浅红色,生长在水边或水中。²簇簇:丛列成行貌。³蓠:水中生长的一种藻类植物。
江畔谁人唱竹枝?前声断咽后声迟。
江畔谁人唱竹枝?前声断咽(yè)¹后声迟。
译文:大江边是谁在唱那《竹枝词》?前声曲幽咽之后声调迟迟。
注释:¹断咽:止断。
怪来调苦缘词苦,多是通州司马诗。
怪来¹调苦缘²词苦,多是通州司马³诗。
译文:难怪曲调苦只因为词语苦,所唱的多是通州司马的诗。
注释:¹怪来:怪不得的意思。²缘:因为。³通州司马:指元稹,当时元稹任通州司马。

  第一首写深夜听唱《竹枝》。四句之中没有介绍是什么人在唱《竹枝》,是男还是女,以及他因为什么要唱这样一种凄凉哀怨的曲子。而只是说在瞿塘峡口,白帝城头,月亮西沉时,烟雾迷漫,一阵阵歌声远远传来,悲凉凄楚,如泣如诉,如怨如慕,唱到声情凄苦之处,音调梗塞,致使周围宿猿栖鸟,齐声悲啼,更烘托出这一曲哀婉动人的悲歌。

  “瞿塘峡口水烟低,白帝城头月向西”交代地点、时间和周围的环境。“水烟低”描写江面上烟雾迷漫,营造一种压抑的气氛;“月向西”说明时间之晚。在这烟波江上,深宵夜半,竟有人吟唱一首悲歌,应该是遇到了极其悲伤的事,郁愤不能自已,故发而为歌,声调凄惨。末句“寒猿暗鸟一时啼”以环境烘托歌声的悲哀。《水经注》引渔歌:“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猿鸣鸟啼原本似人之哭泣,悲凉的歌声牵动了鸟啼猿鸣,而猿鸟鸣啼又成为《竹枝》的协奏曲,更加倍衬托出悲歌凄怆的情境气氛。诗歌写得如此凄婉动人,与当时诗人寂寞的心情有关。

  第二首写静夜听唱《竹枝》。前两句写哀怨如泣的《竹枝》歌声时断时续,打破了夜静空山的沉寂,同时问这幽怨恻怛之歌怨的是何人。以问语说,不直接道出,发人思索,而更觉沉痛可伤。第三句谓这《竹枝》怨歌并非独唱,而是“蛮儿巴女齐声唱”。恋儿巴女,当时对湖北、四川一带男女青少年的一种称谓,因古时称楚国为荆蛮、四川为巴蜀。这齐声所唱之怨歌,遭贬谪、受打击的诗人听了,更勾引起自身的愁怨之情,因此末句诗人喟叹云:可愁煞了江楼上的我这个忠州病使君啊!上首借景寓悲,这里则无穷羁愁尽在“杀”之中,倾怀而诉,不嫌直致。

  第三首集中重墨描绘诗人于江楼上所见的“竹枝”歌乡之雨景。前两句描绘舟行风雨中。三、四两句由第二句生出,绘水边景致。“冷花”、“湿叶”,雨气逼人;“红簇簇”、“碧凄凄”,描绘歌乡雨景,乡土色彩浓郁而体物入微。

  第四首写听江畔唱《竹枝》。前两句写不知何人在江畔唱那《竹枝》歌,前声曲断咽后声调迟迟,状写《竹枝》歌法,声口宛然。后两句写诗人始悟曲调凄苦,因所唱多为通州司马“词苦”诗。元稹任监察御史时,因得罪了当权派,被贬江陵士曹参军,后迁通州司马,遭遇类似白居易。他在通州心情甚悲愤,(白居易曾有《得微之到官后书,备知通州之事,怅然有感,因成四章》诗安慰他)因而可能亦曾拟《竹枝》抒其“沉愁”(白诗语),通州司马“词苦”诗中所含寓的志士们流离迁谪之悲,及响彻《竹枝》组歌中的辛酸心声,均蕴于苦调、溢于言表,因而,组诗虽语言通俗流畅,却并不失于率直,而颇得蕴藉之神。

参考资料:
1、 周啸天.唐诗鉴赏辞典补编: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515-517
2、 李希南.白居易诗译释: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3:276-278
3、 谢思炜.白居易诗选:中华书局,2005:135-136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李杜¹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译文:李白和杜甫的诗篇被成千上万的人传颂,流传至今感觉已经没有什么新意了。
注释:¹李杜:指李白和杜甫。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江山代有才人¹出,各领风骚²数百年。
译文:历史上每一朝代都会有有才华的人出现,各自开创一代新风,领导诗坛几百年。
注释:¹才人:有才情的人。²风骚:指《诗经》中的“国风”和屈原的《离骚》。后来把关于诗文写作的事叫“风骚”。这里指在文学上有成就的“才人”的崇高地位和深远影响。

  诗的前两句以李白、杜甫的诗为例来说理:“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为了说明诗风代变的道理,诗人举出了诗歌史上的两位大家,唐代的李白与杜甫为例。李白、杜甫的诗歌万古流传,无人能与之相比。即使是李、杜这样的大诗人,他们的诗作因流传千年,播于众口,已经不再给人以新鲜感了。以历史发展的眼光来看,各个时代都有其标领风骚的人物。可见,“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国家代代都有有才情的人出现,他们各自的影响也不过几百年而已。作者认为诗歌应随着时代不断发展,诗人在创作上应求变创新,而不要刻意模仿,跟在古人后面亦步亦趋。

  此诗反映了作者诗歌创作贵在创新的主张。他认为诗歌随时代不断发展,诗人在创作的时候也应求新求变,并非只有古人的作品才是最好的,每个时代都有属于自己的风格的诗人。写出了后人继承前人。本诗虽语言直白,但寓意深刻。“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一句表达了文学创作随着时代变化发展的主题思想与中心。

  赵翼论诗提倡创新,反对机械模式。他通过对诗家李白、杜甫成就的回顾,以历史发展的眼光来看,各个时代都有其标领风骚的人物,不必为古人是从。诗歌也应随着时代不断发展。

lùnshīshǒu ·èr

zhào qīngdài 

shīpiānwànkǒuchuán zhìjīnjuéxīnxiān 
jiāngshāndàiyǒucáirénchū lǐngfēngsāoshùbǎiniá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