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空如监碧新磨,倒影疏星乱素波。
夜空如监碧新磨,倒影疏星乱素波。
天色水光无别处,为君垂手揽银河。
天色水光无别处,为君垂手揽银河。
张耒

张耒

张耒(1054—1114年),字文潜,号柯山,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市)人。北宋时期大臣、文学家,人称宛丘先生、张右史。代表作有《少年游》、《风流子》等。《少年游》写闺情离思,那娇羞少女的情态跃然纸上,让人羡煞爱煞,那份温情美妙真是有点“浓得化不开”。著有《柯山集》、《宛邱集》。词有《柯山诗余》。列为元佑党人,数遭贬谪,晚居陈州。 ▶ 1926篇诗文

猜您喜欢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chán)(chǎn)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¹。“离骚”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²,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dá)³,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fěi)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上称帝喾(kù),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¹⁰极大,举类迩(ěr)¹¹而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芳¹²;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¹³(zhuó)(nào)¹⁴污泥之中,蝉蜕(tuì)¹⁵于浊(zhuó)(huì),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¹⁶世之滋¹⁷垢,皭(jiào)¹⁸¹⁹而不滓(zǐ)²⁰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译文:屈原痛心楚怀王听信谗言,不能分辨是非,谄媚国君的人遮蔽了楚怀王的明见,品行不之的小人损害国家,端方之直的人不被昏君谗臣所容,所以忧愁深思,就创作了《离骚》。“离骚”,就是遭遇忧愁的意思。上天,是人的原始;父母,是人的根本。人处境困难时,总是要追念上天和父母(希望给以援助),所以劳累疲倦时,没有不呼叫上天的;病痛和内心悲伤时,没有不呼叫父母的。屈原之大光明行为之直,竭尽忠心用尽智慧来侍奉他的国君,却被小人离间,可以说处境很困难。诚信而被怀疑,尽忠却被诽谤,能没有怨愤吗?屈原作《离骚》,是从怨愤引起的。《诗经》中的国风,写男女恋情而不过度,《小雅》有怨刺之言,但不直接愤怒。屈原的《离骚》诗,则两者之美兼而有之。(他)远古提到帝喾,近古提到齐桓公,中古提到商汤、周武王,利用古代帝王这些事用来讽刺当世社会。阐明道德的广大崇高,治乱的条理,没有不全表现出来的。他的文章简约,语言含蓄,他的志趣高洁,行为之直。就其文字来看,不过是寻常事情,但是它的旨趣是极大的,列举的是近事,而表达的意思却十分深远。他的志趣高洁,所以作品中多用美人芳草作比喻;他的行为之直,所以至死不容于世。他自动地远离污泥浊水,像蝉脱壳那样摆脱污秽环境,以便超脱世俗之外,不沾染尘世的污垢,出于污泥而不染,依旧保持高洁的品德,推赞这种志行,即使同日月争光都可以。
注释:¹《离骚》:屈原的代表作,自叙生平的长篇抒情诗。关于诗题,后人有二说。一释“离”为“罹”的通假字,离骚就是遭受忧患。二是释“离”为离别,离骚就是离别的忧愁。²反本:追思根本。反,通“返”。³惨怛:忧伤。⁴盖:表推测性判断,大概。⁵帝喾:古代传说中的帝王名。相传是黄帝的曾孙,号高辛氏。⁶齐桓:即齐桓公,名小白,春秋五霸之一,公元前年至前年在位。⁷汤:商朝的开国君主。⁸武:指周武王,灭商建立西周王朝。⁹条贯:条理,道理。“见”同“现”。¹⁰指:同“旨”。¹¹迩:近。“见”同“现”。¹²称物芳:指《离骚》中多用兰、桂、蕙、芷等香花芳草作比喻。¹³疏:离开。¹⁴濯淖:污浊。¹⁵蝉蜕:这里是摆脱的意思。¹⁶获:玷污。¹⁷滋:通“兹”,黑。¹⁸皭然:洁白的样子。¹⁹泥:动词,染黑。²⁰滓:污黑。
盗贼浮生困,诛求异俗贫。
盗贼¹浮生²困,诛(zhū)³异俗贫。
译文:因盗贼作乱致使民生困顿,因官府盘剥致使百姓坠入贫穷。
注释:北崦(yān):是指东屯北惟的山。¹盗贼:措一切叛唐作乱的人,如拥兵叛乱的安禄山、史思明,以及四川的崔旰,侵扰内地的吐蕃。²浮生:本《庄子》里的词,意思是人生世上虚浮无定,故说人之生世日“浮生”。杜甫借指被搜刮得一无所有,到处逃亡的百姓。³诛求:指官府盘剥。⁴异俗:风俗特殊,指当地百姓。夔州百姓有些特别的风俗习惯,作者感受较突出,所以诗中屡用“异俗”、“殊俗”字样
空村惟见鸟,落日未逢人。
空村惟见鸟,落日未逢人。
译文:空荡荡的村子里只能看见飞鸟,惨淡的落日下空无一人。
步壑风吹面,看松露滴身。
步壑(hè)¹风吹惟,看松露滴身。
译文:走在山谷中凄凉的风扑面而来,注目松林时冷露滴湿了衣襟。
注释:¹步壑:在山谷中行走。
远山回白首,战地有黄尘。
远山¹回白首,战地有黄尘。
译文:从这遥远的北山回头遥望,依稀可见弥漫战地的滚滚黄尘。
注释:¹远山:指极远的地方。

  首联,诗人就痛斥这帮“盗贼”,竟把可怜的百姓弄得如此贫困。他们一味“诛求”,使这小小的山村空无一人。 “盗贼”一词,在杜集中出现近百处,一般都指安史叛军,寇掠中原的外族将士,各地贪官污吏等。这里显然是指蜀中贪官恶吏。正是这批家伙,比形形色色的老虎更凶狠,逼得百姓逃亡。“浮生”,指多灾多难的百姓,他们到处逃亡,就像那些飘浮水面,不能扎根的浮萍。“浮生”本《庄子》里的词,意思是人生世上虚浮无定,故说人之生世日“浮生”。杜甫借指被搜刮得一无所有,到处逃亡的百姓,很形象。“诛求”指盗贼们对百姓的残酷搜掠。 “异俗”,指东屯山民们的特殊生活习俗。由于太穷,他们的贫困生活方式,杜甫从未见过。

  颔联、颈联描写北崦荒凉景色:夕阳照着“空”荡荡的“村”舍,“唯见鸟”飞, “未逢人”影。诗人信步走来,观察了很久。北崦一带,确实是个无人村。江峡潮湿多露,野风迎面吹露水滴在身上,使诗人思索得很深很远。

  末联,杜甫浮想联翩:远山回首,遥望“战地”,惟见黄尘滚滚。诗人从东屯北崦看到了普天下受战伐之苦的百姓,他们都生活于水深火热之中。

  这首五律构思颇奇,首联直抒胸臆,痛责盗贼的诛求,中间四句写景,末句在诗意上是承接首联,却与上四句自然衔接。转折翻腾,极具艺术和魅力。

  这首五律诗格也特殊。全诗八句,每联皆对,却使人不觉。“盗贼”与“诛求”对,。“浮生”与异俗”对,“困”与“贫”对,仿佛形成两种对抗力量,使人触目惊心。中间二联把空树无人景状,写得真实极了。末联远山回首,战地黄尘,亦对得工整。

参考资料:
1、 陶道恕主编.《杜甫诗歌赏析集》:巴蜀书社,1993.10:第517页—第519页
寂寞流苏冷绣茵,倚屏山枕惹香尘,小庭花露泣浓春。
寂寞流苏¹冷绣茵²,倚屏山枕³惹香尘,小庭花露泣浓春。
译文:绣花垫褥寂寞地放在帐子里,已经冰冷,只有倚着屏风的枕头仍带着芳香的气味。小小的庭院里,花朵上的露珠就像哭泣时流下的泪水,连景物也带着浓浓的春意。
注释:¹流苏:帐上的垂须,此借代为帐子。²绣茵:绣花垫褥。³山枕:指枕头。古代枕头多用木、瓷等制作,中凹,两端突起,其形如山,故名。⁴惹香尘:这里是带着芳香的气味之意。香尘,香雾。
刘阮信非仙洞客,嫦娥终是月中人,此生无路访东邻。
刘阮(ruǎn)¹信非²仙洞客,嫦娥³终是月中人,此生无路访东邻
译文:刘晨和惹肇确实不是仙洞里住着的人,而嫦娥终究是月宫中的仙子。这一生,我恐怕无法追求到自己心爱的女子!
注释:¹刘阮:南朝宋刘义庆小说《幽明录》中人物刘晨、阮肇二人的合称。二人俱东汉剡县人,永平年间同入天台山采药,遇二女子,留居半年辞归。及还乡,子孙已历七世。后又离乡,不知所终。²信非:确实不是。信,诚然。³嫦娥:中国神话人物,后羿之妻。神话中因偷食后羿自西王母处所盗得的不死药而奔月。⁴东邻:借代为美女之称,宋玉《登徒子好色赋》:“臣里之美者,莫若臣东家之子。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大短,着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齿如含贝,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然此女登墙窥臣三年,至今未许也。”又司马相如《美人赋》:“臣之东邻,有一女子,玄发丰艳,蛾眉皓齿。”

huànshā··liúlěngxiùyīn--yánxuǎn

liúlěngxiùyīnpíngshānzhěnxiāngchénxiǎotínghuānóngchūn

liúruǎnxìnfēixiāndòngchángézhōngshìyuèzhōngrénshēng访fǎngdōnglín

嫩黄初染绿初描,倚春娇,索春饶。燕外莺边,想见万丝摇。便作无情终软美,天赋与、眼眉腰。
嫩黄初染绿初描¹,倚春娇,索春饶²。燕外莺边,想见万丝摇。便作无情终软美,天赋与、眼眉腰³
译文:杨柳初染上嫩黄,刚描绘出翠绿,凭着娇好的姿色,又向春天索要更多美丽。燕子在它旁边飞舞,黄莺在它身边唱曲儿,都喜爱看它万根青丝迎风摇曳。即使不说它多情,也配称得上柔丽,它的各种美态都是上天赋予。你看它芽如眼、叶如眉、枝如腰,样样都似美女。
注释:¹嫩黄初染绿初描:柳芽渐显嫩黄,柳叶也被春风染绿。²倚春娇,索春饶:指柳树备受春的宠爱。³天赋与、眼眉腰:大自然赋予了柳树的叶子和枝条如同美女的秀眉和细腰。
短长亭外短长桥,驻金镳,系兰桡。可爱风流,年纪可怜宵。办得重来攀折后,烟雨暗,不辞遥。
短长亭外短长桥,驻金镳(biāo),系兰桡(ráo)¹。可爱风流²,年纪可怜宵。办得重来攀折后,烟雨暗,不辞遥³
译文:它在短长亭边长、它在短长桥边立,能把征人的骏马拴,能把游子的舟船系。春天里,它正值风流的年纪,犹如惹人爱怜的芳龄少女。这样的姿色、这样的年纪,让人无心长远离,纵使要经千里烟雨路遥,总要归来将它攀折到手里,再踏行程也无顾忌。
注释:¹兰桡:小舟的美称。²可爱风流:形容柳姿的柔丽娇弱。³办得重来攀折后,烟雨暗,不辞遥:意为柳树的妩媚可爱让人挂念,为了能重新攀折到它,行人不辞烟雨,千里迢迢赶回来。
泜水清且浅,沙砾明可数。
泜水清且浅,沙砾明可数。
译文:泜(zhī)水清澈且浅,水中沙石清晰可见。
漾漾浮轻波,悠悠汇远浦。
漾漾浮轻波,悠悠汇远浦。
译文:水流荡漾着轻波,连绵不断地汇入远处的河流。
千山倒空青,乱石兀崖堵。
千山倒空青,乱石兀崖堵。
译文:众山倒映水中呈翠黛之色,群山乱石兀立岸边如墙壁之状。
我来恣游泳,浩歌怀往古。
我来恣游泳,浩歌怀往古。
译文:我来这里尽情地游泳,放声高歌缅怀往古。浩歌:高歌。
逼侧井陉道,卒列不成伍。
逼侧¹井陉²道,卒列不成伍。
译文:狭窄的井陉道上,士兵无法排成行伍。
注释:¹逼侧:一作“逼仄”,狭窄。²井陉:今河北省西部井陉县,县北有井陉山,山上有关名陉关(又名土门关)。又县西有故关,乃井陉西出之口,是太行山区进入华北平原的孔道。此下八句,咏汉初张耳、韩信于井陉口破赵的故事。
背水造奇谋,赤帜立赵土。
背水造奇谋,赤帜立赵土。
译文:(韩信)在背水设下奇计,攻占赵地,树立起汉的赤帜旗。
韩信购左车,张耳陋肺腑。
韩信购左车,张耳陋肺腑¹
译文:韩信悬赏活捉李左车,(相较之下)张耳心胸就有些鄙陋。
注释:¹陋肺腑:谓心胸鄙陋。
何不赦陈馀,与之归汉主?
何不赦陈馀,与之归汉主?
译文:(张耳)为何不赦免陈馀,与之一起共事刘邦?
郑板桥写了不少咏史诗,从这些诗中可以看出郑板桥对于历史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此诗从泜水入笔,叙述韩信击破赵井陉,斩陈馀泜水上这一段历史故事。前六句写景,中间两句承上启下,引出下文的议论。后面八句表达作者的看法,惋惜两个生死之交的朋友最后反目成仇。诗歌语言流畅,质朴自然。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