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人别去复一月,三绝诗章寄我来。
我有青州四从事,已令挈至待君开。
故人别去复一月,三绝诗章寄我来。
我有青州四从事,已令挈至待君开。
刘学箕

刘学箕

刘学箕,生卒年均不详(约公元1192年前后,即宋光宗绍熙时期在世),字习之,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人,刘子恽之孙。生平未仕,但游历颇广,曾“游襄汉,经蜀都,寄湖浙,历览名山大川,取友于天下”(本集陈以庄跋)。 ▶ 267篇诗文

猜您喜欢
龙马花雪毛,金鞍五陵豪。
龙马花雪毛,金鞍(ān)五陵豪¹
译文:你骑着白雪花毛的龙马,金鞍闪耀,好一个五陵豪侠。
注释:¹五陵豪:谓五陵豪侠。五陵:杜、灞谓杜陵、灞陵,在城南;五陵谓长陵、安陵、阳陵、茂陵、平陵,在渭北。皆汉代帝王陵墓,并徙入以置县邑,其所徙者皆豪右、富赀、吏二千石。
秋霜切玉剑,落日明珠袍。
秋霜¹切玉²剑,落日明珠袍(páo)³
译文:你所佩之剑,色如秋霜,切玉如泥;你所穿之袍,缀有明珠,耀如落日。
注释:¹秋霜:形容剑的颜色。²切玉:形容剑的锋利。³明珠袍:镶珠的衣袍。
斗鸡事万乘,轩盖一何高。
斗鸡¹事万乘²,轩盖³一何高。
译文:原来你是侍奉皇上斗鸡徒,乘坐的马车轩盖高高。
注释:¹斗鸡:玄宗好斗鸡,善斗鸡者每召入宫中侍奉,甚得宠幸。²万乘:指天子。古制,天子有兵车万乘。³轩盖:有篷盖之车,贵人所乘。
弓摧南山虎,手接太行猱。
弓摧南山虎¹,手接太行猱(náo)
译文:你张弓可摧南山虎,伸臂手接太行飞猱。
注释:¹弓摧南山虎:用晋周处事。《晋书·周处传》载:南山白额猛虎为患,周处入山射杀之。
酒后竞风采,三杯弄宝刀。
酒后竞风采,三杯弄宝刀。
译文:你酒后风采飞扬,三杯下肚,笑弄宝刀。
杀人如剪草,剧孟同游遨。
杀人如剪草,剧孟¹同游遨(áo)
译文:你杀人如剪草,与剧孟一同四海遨游。
注释:¹剧孟:汉时大侠。此代指当时豪侠中之雄杰者。
发愤去函谷,从军向临洮。
发愤去函谷¹,从军向临洮(táo)²
译文:你终于想起改变自己的游荡生活,要争取功名。你于是发愤去了函谷关,跟随大军去到临洮前线。
注释:¹函谷:古关名,在陕州灵宝县。此代指帝京以东之要塞。²临洮:地名,属陇右道洮州。此代指帝京以西之边陲。临洮,古县名,在今甘肃眠县一带。
叱咤经百战,匈奴尽奔逃。
(chì)(zhà)¹经百战,匈奴尽奔逃。
译文:叱咤风云经百战,匈奴如鼠尽奔逃。
注释:¹叱咤:怒斥声。
归来使酒气,未肯拜萧曹。
归来使酒气¹,未肯拜²萧曹³
译文:你归来豪气不改,终日饮酒,不肯给萧曹宰相下拜。
注释:¹使酒气:因酒使气。²拜,全诗校:“一作下。”³萧曹:即汉相萧何、曹参。此代指时相。
羞入原宪室,荒径隐蓬蒿。
羞入原宪¹室,荒径隐蓬蒿(hāo)
译文:羞于学原宪,居住荒僻蓬蒿的地方。
注释:¹原宪:即子恩,孔子弟子。居处简陋,上漏下湿,不以为意,端坐而弦歌。见《韩诗外传》。

  “龙马花雪毛,金鞍五陵豪”,“秋霜切玉剑,落日明珠袍”,描绘豪侠的形象。

  “斗鸡事万乘,轩盖一何高”,“弓摧南山虎,手接太行猱”,讲述豪侠的倜傥不群和武艺高强。

  “酒后竞风采,三杯弄宝刀”,“杀人如剪草,剧孟同游遨”,表达豪侠不拘礼法,疾恶如仇。

  “发愤去函谷,从军向临洮”,“叱咤经百战,匈奴尽奔逃”,虽写豪侠的爱国精神,实则也隐隐流露出诗人想建功立业的寄望。

  “归来使酒气,未肯拜萧曹”,“羞入原宪室,荒径隐蓬蒿”,最后四句是说打败敌人,胜利归来,既不会阿附权贵、居功邀赏,也不自命清高,隐居草野,要继续过游侠生活。

  在这首诗里,诗人以热烈的感情,丰富的想象,夸张的语言,刻划了一个武艺高强、报国杀敌、功成退隐的侠客形象。他出身高贵,剑如秋霜,袍饰明珠,艺高胆大,堪与名侠剧孟比肩。他虽身玺百战,威震胡虏,但功成后又任性使酒,不肯俯身下拜萧何曹参之类的高官,而是隐居于荒山野径。

  他潇洒倜傥,豪迈勇敢,不拘礼法,疾恶如仇。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富于爱国精神。当祖国的统一和安定受到威胁时,便“发愤去幽谷,从军向临洮”,不计身家性命,英勇杀敌,立功疆场,而胜利归来时,既不阿附权贵,居功邀赏,又不消极退隐,逃避现实。在这个形象身上,集中体现着李白的任侠思想。显然,他的这种任侠思想和他进步的政治理想,他的反对腐朽权贵的斗争精神是有密切关系的,因而也显示了这种任侠思想在当时历史条件下的进步意义。

参考资料:
1、 李晖 .李白诗选读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1980 :60 .

báipiān

bái tángdài 

lónghuāxuěmáo jīnānlíngháo 
qiūshuāngqiējiàn luòmíngzhūpáo 
dòushìwànshèng xuāngàigāo 
gōngcuīnánshān shǒujiētàihángnáo 
jiǔhòujìngfēngcǎi sānbēinòngbǎodāo 
shārénjiǎncǎo mèngtóngyóuáo 
fènhán cóngjūnxiànglíntáo 
chìzhàjīngbǎizhàn xiōngjìnbēntáo 
guīláishǐ使jiǔ wèikěnbàixiāocáo 
xiūyuánxiànshì huāngjìngyǐnpénghāo 
几股湘江龙骨瘦,巧样翻腾,叠作湘波皱。金缕小钿花草斗,翠条更结同心扣。
几股湘江龙骨¹瘦,巧样翻腾,叠作湘波皱。金缕(lǚ)小钿花草叠,翠条更结同心扣。
译文:独取湘妃竹制作扇子骨架,样式新巧,张开叠拢时有如水波起伏。金缕扇面上所绣的花草争妍叠艳,扇骨聚头处如同心扣结在一起。
注释:¹湘江龙骨:湘妃竹,这里指扇子骨架。
金殿珠帘闲永昼,一握清风,暂喜怀中透。忽听传宣颁急奏,轻轻褪入香罗袖。
金殿珠帘闲永昼,一握清风,暂喜怀中透。忽听传宣颁(bān)急奏,轻轻褪入香罗袖。
译文:坐于金殿珠帘中,把扇清玩,扇子微摇清风入怀,真是喜不自胜。忽然听到有紧急文书需要批奏,只得轻轻将小扇收入袖中。

  这是一首咏物词。所咏之物“聚骨扇”,也叫折叠扇。郭若虚《图画见闻志》载:“宋熙宁丙辰冬,高丽遣使来至中国,用折叠扇为私觌物,其扇用鸦青纸为之,是折叠扇,宋时即有之。”据金刘祁《归潜志》载,这是金章宗的一首题扇词。这小小聚骨扇,在作者笔下,是那样高雅而妩媚,仿佛是一位华贵脱俗而又玲珑小巧的美人,脉脉含情,凌波起舞。

  词的上片,生动传神地描绘了聚骨扇的形象。首句写制扇材料。独取湖南湘江湘妃竹造扇,湘妃故事已为扇平添风韵,又用“龙骨”形容湘竹的样子,足以想见这聚骨扇的精美华贵。一个“瘦”字不禁让人顿生爱悦,接着写扇子的式样,张开叠拢时有如水波起伏。“金缕”句形容金缕扇面上所绣的花草争妍斗艳,一个“斗”字把名花异草的情态写得活灵活现更见扇的精美。“翠条”句写扇骨聚头处如同心扣结在一起。读至此,仿佛看见一装饰华美的湘妃,饰同心扣临风而立……

  下片由扇及人,因物抒情,作者于金殿珠帘中闲情偶坐,把扇清玩。于“金殿珠帘”中,是多么的显赫:“闲永昼”又表明此时作者的心境是多么的怡然自乐。扇子微摇,仅仅“一摇”的清风正入怀中,能不喜不自胜?正物我两忘间,递进的紧急文书(“急奏”)使得暂时“褪入香罗袖”。是小扇暂时收起,还是这种逍遥闲适的心情暂时收起,就不得而知了。“轻轻”二字把真情尽观。

  这首小词。玲珑剔透。词体号小而蕴涵丰富,让人回味无穷。只可惜,这般大手笔之词所存甚少,另有《生查子·软金杯》一首,均见《归潜志》。让人为之一叹。

diéliànhuā··xiāngjiānglóngshòu--jīnzhāngzōng

xiāngjiānglóngshòu

qiǎoyàngfānténgdiézuòxiāngzhòu

jīnxiǎodiànhuācǎodòu

cuìtiáogèngjiétóngxīnkòu

jīn殿diànzhūliánxiányǒngzhòu

qīngfēngzàn怀huáizhōngtòu

tīngchuánxuānbānzòu

qīngqīngtuìxiāngluóxiù

齐宣王问曰:“文王之囿,方七十里,有诸?”
齐宣王问曰:“文王之囿,方七十里,有诸¹?”
译文:齐宣王问道:“(我听说)周文王的捕猎场方圆七十里,有这回事吗?”
注释:¹有诸:有这事吗?诸,相当于“之乎”。
孟子对曰:“于传有之。”
孟子对曰:“于传(zhuàn)¹有之。”
译文:孟子回答:“在文字记载上有这件事。”
注释:¹传:记载史实的古书。
曰:“若是其大乎!”
曰:“若是其大乎¹!”
译文:(齐宣王)问:“像这样恐怕太大了吧?”
注释:¹若是其大乎:像这样恐怕太大了吧!是,如此,这样。其,表推测语气。
曰:“民犹以为小也。”
曰:“民犹以为小也。”
译文:(孟子)说:“百姓还认为它小了。”
曰:“寡人之囿,方四十里,民犹以为大,何也?”
曰:“寡人之囿,方四十里,民犹以为大,何也?”
译文:(齐宣王)说:“我的捕猎场,方圆四十里,但百姓还觉得大,是为什么?”
曰:“文王之囿,方七十里,刍荛者往焉,雉兔者往焉,与民同之。民以为小,不亦宜乎?臣始至于境,问国之大禁,然后敢入。臣闻郊关之内有囿方四十里,杀其麋鹿者如杀人之罪,则是方四十里,为阱于国中。民以为大,不亦宜乎?
曰:“文王之囿,方七十里,刍(chú)(ráo)¹往焉,雉(zhì)兔者²往焉,与民同之。民以为小,不亦宜³乎?臣始至于境,问国之大禁,然后敢入。臣闻郊关之内有囿方四十里,杀其麋(mí)鹿者如杀人之罪,则是方四十里,为阱(jǐng)于国中。民以为大,不亦宜乎?
译文:(孟子)说:“周文王的捕猎场,方圆七十里,割草砍柴的人可以去那里,捕禽猎兽的人也可以去那里,和人民百姓共同拥有它。百姓认为它小,不也是应该的吗?我刚到达(齐国的)国境时,询问国家的重要的禁令,这样以后才敢入境。我听说在四郊的门里面有方圆四十里的捕猎场,杀死场地里的麋鹿的人,(判处)如同杀人一样的罪刑,那么这方圆四十里的捕猎场是在国中设置陷阱。百姓觉得它大,不也应该的吗?”
注释:¹刍荛(者:割草砍柴的人。²雉兔者:猎取野鸡和兔子的人。雉,野鸡。³宜:应该。⁴境:国境,边境。这里指齐国的国境。⁵大禁:重大的禁令。⁶郊关:四郊的门。指古代城邑四郊起拱卫防御作用的关门。⁷麋:鹿的一种,也叫“四不像”。⁸为阱于国中:在国中设置陷阱。
百泉冻皆咽,我吟寒更切。
百泉冻皆咽,我吟寒更切。
半夜倚乔松,不觉满衣雪。
半夜倚乔松,不觉满衣雪。
竹竿有甘苦,我爱抱苦节。
竹竿有甘苦,我爱抱苦节。
鸟声有悲欢,我爱口流血。
鸟声有悲欢,我爱口流血。
潘生若解吟,更早生白发。
潘生若解吟,更早生白发。

hányín

liújià tángdài 

bǎiquándòngjiē yínhángèngqiè 
bànqiáosōng juémǎnxuě 
zhúgān竿yǒugān àibàojié 
niǎoshēngyǒubēihuān àikǒuliúxuè 
pānshēngruòjiěyín gèngzǎoshēngbái 
韶华争肯偎人住?已是滔滔去。西风无赖过江来,历尽千山万水几时回?
(sháo)¹争肯偎人住?已是滔(tāo)滔去。西风无赖²过江来,历尽千山万西几时回?
注释:¹韶华:光阴。²无赖:调皮,狡狯。对西风的拟人描写。
秋声带叶萧萧落,莫响城头角!浮云遮月不分明,谁挽长江一洗放天青?
秋声带叶萧萧落,莫响城头角!浮云遮月不分明,谁挽长江一洗放天青?
秋之为气悲,但亦不知悲从何来。于是怨西风,惧角鸣,恨浮云遮月,总之均是莫可名状的惆怅。此词即表达此种悲秋的困惑之情。虽是文人感时兴悲的积习所致,但也确是人生中常见的普遍情绪,为抒情文学所不废。

měirén··sháohuázhēngkěnwēirénzhù--dǒngshì

sháohuázhēngkěnwēirénzhùshìtāotāo西fēnglàiguòjiāngláijǐnqiānshānwànshuǐshíhuí

qiūshēngdàixiāoxiāoluòxiǎngchéngtóujiǎoyúnzhēyuèfēnmíngshuíwǎnzhǎngjiāngfàngtiānqīng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