篷背有霜篷底眠,梦中犹念草鞋钱。
强炊五斗官仓米,也趁千艘落水船。
居士秃巾撩楚雁,僧伽孤塔供淮天。
盱眙城在石色古,浪打至今端可怜。
篷背有霜篷底眠,梦中犹念草鞋钱。
强炊五斗官仓米,也趁千艘落水船。
居士秃巾撩楚雁,僧伽孤塔供淮天。
盱眙城在石色古,浪打至今端可怜。
吴则礼

吴则礼

吴则礼 公元?年至一1121年字子副,富川(一作永兴,今湖北阳新)人。生年不详,卒于宋徽宗宣和三年。以父荫入仕。会为军器监主簿,因事谪荆州。官至直秘阁,知虢州。工诗,与唐庚、曾纡、陈道诸名士唱和。晚年居豫章,自号北湖居士。则礼著有北湖集十卷,长短句一卷,《书录解题》并傅于代。 ▶ 289篇诗文

猜您喜欢
佗行道,见一人病咽塞,嗜食而不得下,家人车载欲往就医。佗闻其呻吟,驻车往视,语之曰:“向来道边有卖饼家,蒜齑大酢,从取三升食之,病自当去。”即如佗言,立吐蛇一枚,县车边,欲造佗。佗尚未还,小儿戏门前,逆见,自相谓曰:“似逢我公,车边病是也。”疾者前入坐,见佗北壁县此蛇辈约以十数。
佗行道,见一人病咽塞(sāi)¹,嗜食而不得下,家人车载欲²往就³医。佗闻其呻吟,驻车往视,语之曰:“向来道边有卖饼家,蒜齑(jī)大酢(cù),从取三升食之,病自当去。”即⁹如佗言,立吐蛇¹⁰一枚,县车边,欲造¹¹佗。佗尚未还¹²,小儿戏门前,逆¹³见,自相谓曰¹⁴:“似逢我公,车边病是也。”疾者前入坐,见佗北壁县¹⁵此蛇辈约以十数。
译文:有一天,华佗走在路上,看见有一个人患咽喉堵塞的病,想要吃东西却咽不下去,家里人正想要用车载着他去看病。华佗听到病人的呻吟声,就停车去诊视,告诉他们说:“刚才我来的路上有家卖饼的,有蒜泥和醋,你向店主买三升来喝,病痛自然会好。”他们马上照华佗所说的去做,(病人吃下后)立即吐出一条蛇一样的寄生虫,他们把虫悬挂在车边,想要到华佗家去拜谢。华佗还没有回家,华佗的儿子在门口玩耍,迎面看见他们,小孩自言自语地说:“你们像是遇到了我的父亲,车边的“病”就是证明。”病人进屋坐下,看到华佗屋里北面墙上悬挂着这类寄生虫大约有几十条。
注释:¹塞:堵住,这里指寄生虫堵住喉咙。²欲:将要。³就:靠近。⁴驻:停住车马,这里引申到停留。⁵道:路。⁶蒜齑:捣碎的大蒜,蒜泥。⁷酢:同“醋”。⁸去:除掉,去掉。⁹即:立刻,马上。¹⁰蛇:这里指一种外形像蛇的肠道寄生虫。¹¹造:到……去。¹²还:返回。这里指回家。¹³逆:迎面。¹⁴自相谓曰:自言自语说。¹⁵县:通“悬”,挂。
渭上秋雨过,北风何骚骚。
渭上秋雨过,北风何骚(sāo)¹
译文:秋雨正在迅速地下着,很快从渭河上方经过,北风也刮得相当猛烈。
注释:¹骚骚:指急迫的样子。
天晴诸山出,太白峰最高。
天晴诸山出,太白峰最高。
译文:放晴之后,晴空万里,各座山峰的轮廓在雾水消散后渐渐显出,其中太白峰是最高的一座。
主人东溪老,两耳生长毫。
主人东溪老,两耳生长毫。
译文:我在山下行走,去拜访一户人家,其中一户人家住在东溪,他已经年老,两个耳朵旁边长着长长的须发。
远近知百岁,子孙皆二毛。
远近知百岁,子孙皆二毛。
译文:远近的人都知道他已经一百多岁了,连他的儿子和孙子的头上,都长着两种颜色的头发。
中庭井阑上,一架猕猴桃。
中庭¹井阑(lán)²上,一架猕猴桃。
译文:我走进他家的院子里,他家的庭院中央有一口井,井旁边有一个支架上,种着一些猕猴桃树。
注释:¹中庭:庭院;庭院之中。²井阑:同‘井栏’,水井的围栏。
石泉饭香粳,酒瓮开新槽。
石泉饭香粳(jīng),酒瓮(wèng)¹开新槽。
译文:他邀请我一同吃饭,饭是用山泉水和香粳米做的,散发着香喷喷的糯米饭的味道,他又打开了一坛新酿的酒,邀请我一同畅饮。
注释:¹酒瓮:盛酒的坛子。
爱兹田中趣,始悟世上劳。
爱兹田中趣,始悟世上劳。
译文:我喜爱这些田园乐趣,因为我从中体味到了世上的人如此辛劳。
我行有胜事,书此寄尔曹。
我行有胜事¹,书此寄尔曹。
译文:在这次旅行中,有这样一些美好的事情,所以我就写下这篇诗,并寄给你们。
注释:¹胜事:美好的事情。
临高阁,乱山平野烟光薄。烟光薄,栖鸦归后,暮天闻角。
临高阁,乱山¹平野²烟光薄³。烟光薄,栖(qī)归后,暮天闻
译文:登临高楼,只见山峦纵横,空旷的原野笼罩在轻薄的烟雾中,烟雾中又渗透着落日的最后一缕余辉,乌鸦反巢,鸦声消逝,远处又隐隐传来了军营中号角声。
注释:¹乱山:“乱”,在这里是无序的意思。²平野:空旷的原野。³烟光薄:烟雾淡而薄。⁴栖鸦:指在树上栖息筑巢的乌鸦。⁵闻:杨金本《草堂诗余》作“残”,《花草粹编》作“吹”。⁶角:画角。形如竹筒,本细末大,以竹木或皮革制成,外施彩绘,故称。发声哀厉高亢,古时军中多用以警昏晓。
断香残酒情怀恶,西风催衬梧桐落。梧桐落,又还秋色,又还寂寞。
断香残酒¹情怀²恶,西风催衬³梧桐落。梧桐落,又还秋色,又还寂寞。
译文:熏光燃尽,美酒饮完,这光景令人内心好不悲苦凄切。阵阵秋风吹落那一片片梧桐枯叶,梧桐叶落,又是一片秋景萧瑟,又让人总是满怀的孤独、冷落。
注释:¹断香残酒:指熏香里的香烧尽了,杯里的酒喝完了。²情怀:《花草粹编》作“襟怀”。³催衬:通“催趁”,宋时日常用语,义犹催赶、催促。⁴梧桐落:在古典诗词中,桐死、桐范既可指妻安的丧亡,亦可指丧失。⁵还:回,归到。另说,当“已经”讲。⁶秋色:《花草粹编》作“愁也”。⁷还:仍然,另说,当“更”讲。

  本首词乃是一首借景抒情之作。南渡之后,李清照递遭家破人亡、沦落异乡、文物遗散、恶意中伤等沉重打击,又目睹了山河破碎、人民离乱等惨痛事实。这首《忆秦娥》就是词人凭吊半壁河山,对死去的亲人和昔日幸福温馨生活所发出的祭奠之辞。上片作者立笔高阁之外,描写作者登楼所见所闻,并将所思之情打入其中;下片作者转笔高阁之内,描写作者登楼所思所感,并将所见之景绘入其中。全词两片均不脱出写情绘景,寓情于景,情景交加的诗词三昧,写得极为高妙,体现了作者的艺术才华。

  上片写登临高阁的所见所闻。

  起句“临高阁”,点明词人是在高高的楼阁之上。她独伫高阁,凭栏远眺,扑入眼帘的是“乱山平野烟光薄”的景象:起伏相叠的群山,平坦广阔的原野,笼罩着一层薄薄的烟雾,烟雾之中又渗透着落日的最后一缕余辉。叠句“烟光薄”加强了对这种荒凉、萧瑟景色的渲染,造成了使人感到凄凉、压抑的气氛,进而烘托出作者的心境。

  “栖鸦归后,暮天闻角。”是作者的所见所闻。乌鸦是被人们厌恶的鸟类。它的叫声总使人感到“凄凄惨惨”,尤其在萧条荒凉的秋日黄昏,那叫声会显得更加阴森、凄苦。鸦声消逝,远处又隐隐传来了军营中的阵阵角声。这凄苦的鸦声,悲壮的角声,加倍地渲染出自然景色的凄旷、悲凉,给人以无限空旷的感受,意境开阔而悲凉。不难看出,这景物的描写中,融注着作者当时流离失所,无限忧伤的身世之感。

  下片起句,作者写了在这种景色中自己抑郁孤寂的心情。

  “断香残酒情怀恶”全词只有这一句直接写“情怀”,但它却是贯穿和笼罩全篇的感情,一切都与此密切相关。“乱山平野烟光薄”的景色,使词人倍感“情怀恶”,而“情怀恶”更增添了秋日黄昏的萧索冷落。“断香残酒”四字,暗示出词人对以往生活的深切怀恋。在那温馨的往日,词人曾燃香品酩,也曾“沉醉不知归路”。而此时却香已断,酒亦残,历历旧事皆杳然,词人的心情是难以言喻的;一个“恶”字,道出了词人的不尽苦衷。

  “西风催衬梧桐落。梧桐落,又还秋色,又还寂寞。”那阵阵秋风,无情地吹落了梧桐枯黄而硕大的叶子,风声、落叶声使词人的心情更加沉重,更加忧伤了。叠句“梧桐落”,进一步强调出落叶在词人精神上、感情上造成的影响。片片落叶象无边的愁一样,打落在她的心上;阵阵风声,象锋利的钢针扎入她受伤后孱弱的心灵。这里既有国破家亡的伤痛,又有背井离乡的哀愁,那数不尽的辛酸,一下子都涌上了心头。作者写到这里,已把感情推向高峰,接着全词骤然从“又还秋色”的有声,转入了“又还寂寞”的寂静之中。这“静”绝非是田园牧歌式的宁静,而是词人内心在流血流泪的孤寂。“又还秋色,又还寂寞”,说明词人对秋色带来的寂寞的一种厌恶和畏惧的心理。自己不甘因秋色而寂寞,无限婉惜逝去的夏日的温暖与热闹,同时也似乎表明她失去亲人、故乡的寂寞心情。长期积郁的孤独之感,亡国亡家之痛,那种种复杂难言的心情,都通过淡淡的八个字,含蓄、深沉地表现了出来。

  这首词的结句,是全词境界的概括和升华。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又还秋色,又还寂寞”是对词人所处的环境,所见的景物以及全部心境真实、准确而又深刻的概括,景是眼前之“真景物”,情是心中之“真感情”,同时情和景又互相融合,情融注于景,景衬托出情,使全词意境蕴涵深广。

参考资料:
1、 陈祖美.李清照作品赏析集.成都:巴蜀书社,1992:110-112

qíné ·yǒngtóng

qīngzhào sòngdài 

língāo luànshānpíngyānguāng yānguāng guīhòu tiānwénjiǎo 
duànxiāngcánjiǔqínghuái怀è 西fēngcuīchèntóngluò tóngluò yòuhuánqiū yòuhuán 
秋雨一何碧,山色倚晴空。江南江北愁思,分付酒螺红。芦叶蓬舟千重,菰菜莼羹一梦,无语寄归鸿。醉眼渺河洛,遗恨夕阳中。
秋雨一何碧,山色倚(yǐ)晴空。江南江北愁思,分付酒螺(luó)¹。芦叶蓬舟千重,菰(gū)菜莼(chún)(gēng)一梦,无语寄归鸿。醉眼渺河洛²,遗恨夕阳中。
译文:平山堂上伫立远望,秋雨过后,江岸的山色在晴空映衬下分外青碧。一个人辗转大江南北,有多少忧愁思绪,都付之一醉,暂且忘却吧。乘坐小船沿芦苇岸边千里漂泊,张翰那种思念菰菜莼羹就辞官归家的作为,于我只能是一场梦了,我惟有默默无语把思念寄托给南飞鸿雁。醉眼朦胧中回望渺远的黄河洛水,夕阳笼罩下留存多少遗憾和愤恨!
注释:¹螺红:红色的螺杯。菰菜莼羹:相传张翰在外作官时,见秋风起,想起了家乡的菰菜、莼羹和鲈鱼脍,就辞官归乡。²河洛:黄河与洛水之间的地区。此处泛指沦陷于金兵之手的土地,故词人有遗恨在焉。
苹洲外,山欲暝,敛眉峰。人间俯仰陈迹,叹息两仙翁。不见当时杨柳,只是从前烟雨,磨灭几英雄。天地一孤啸,匹马又西风。
苹洲外,山欲暝(míng),敛(liǎn)眉峰。人间俯仰陈迹,叹息两仙翁¹。不见当时杨柳,只是从前烟雨,磨灭几英雄。天地一孤啸,匹马²又西风。
译文:在苹草萋萋的洲渚外面,远山在暮色里就要收敛他的眉峰。俯仰凭吊平山堂的人间遗迹,叹息欧、苏两位仙翁已然远逝。眼前没了当时的杨柳,只是从前的烟雨,磨灭了几位英雄。且唱响一声孤啸,我又将匹马启程,在西风凄紧的天地间。
注释:¹两仙翁:指欧阳修与苏东坡。²匹马:有作者自喻意。

  “江南江北愁思”两句,意思是说平生行遍江南江北,积累起来的许多愁思,都付之一醉,暂时忘却吧。借酒消愁本来是人之常情,尤以文人为甚。但作者哪里来这么多“愁思”,它的具体内容又是什么呢?一是自伤飘泊无定,二是慨叹中原未复。这就是有点有染的写法,即先说明性质,然后再表现内容。

  “芦南蓬舟千里”三句,写词人长年飘泊在外,不能回乡。“芦南”句展示“蓬舟”(盖有蓬顶的小舟)在长满芦南的岸边行驶之状。“千里”极言行程之长,飘泊地域之广阔。“菰菜莼羹”用的是张翰的典故:相传张翰在外作官时,见秋风起,想起了家乡的菰菜、莼羹和鲈鱼脍,就命驾而归。“菰菜莼羹”后面加上“一梦”两字,就否定了此事的现实性。因而只好“无语寄归鸿”,默默无言地目送征鸿南归。方岳是南宋后期著名的江湖派诗人之一,他少年飘荡江湖,中年以后,虽中了进士而宦游各地,还不免有“游宦成羁旅”之感。思归而不得,发为愁思,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醉眼渺河洛,遗恨夕阳中”一句,意思是醉酒后的词人双眼朦胧,河洛一带渺不可及,而遗恨于夕阳之中,这不是其字面意思,实质上它抒发的是词人为中原沦落,未能收复而遗恨。

  下片又从眼前景物写起。“苹洲外”三句,写远山在黄昏中的姿态。“苹洲”是长满苹草的洲渚;苹洲之外,远山在暮色中敛下了它的眉峰,这是将愁苦的感情移入于物,写的是带情之景。这种写法,一方面增加了状物的形象性,一方面也抒发了自己的感情,可谓一举两得。

  “人间俯仰陈迹”至“磨灭几英雄”五句,转入怀古。作者遥想当年与平山堂有密切关系的欧阳修和苏东坡两位“仙翁”已经逝去,黯然神伤扼腕叹息。

  “杨柳”和“烟雨”是欧阳修和苏东坡词中描写的平山堂景色,作者巧妙地引用这两个词,除了表示对欧苏二公无限景仰外,还寄托了沧桑之感。“杨柳”已非,“烟雨”依旧,而几许英雄,已磨灭于此变化之中。这几乎是文人登临怀古的一个永恒主题,骨子里是感到人生虚幻,蒙上了一层虚无的感伤色彩,这是失意牢落者常有的感情。

  最后两句,从怀古议论回到现实,写自己又将匹马登程,在西风凄烈的天地之间,怅然孤啸。其情其景,是够令人感伤的。这一结尾,又回到了飘泊的愁思,与上片遥相呼应。

shuǐdiàotóu ·píngshāntángyòngdōngyùn

fāngyuè sòngdài 

qiū shānqíngkōng jiāngnánjiāngběichóu fēnjiǔluóhóng péngzhōuqiānchóng càichúngēngmèng guīhóng鸿 zuìyǎnmiǎoluò hènyángzhōng 
píngzhōuwài shānmíng liǎnméifēng rénjiānyǎngchén tànliǎngxiānwēng jiàndāngshíyángliǔ zhǐshìcóngqiányān mièyīngxióng tiānxiào yòu西fēng 
陟彼北芒兮,噫!
(zhì)¹彼北芒兮,噫!
译文:登上北芒山啊,噫!
注释:¹陟:登高。《北芒:横卧于洛阳北侧,为崤山支脉。东西绵亘190余公里,海拔250米左右。
顾瞻帝京兮,噫!
¹²帝京兮,噫!
译文:回首遥望那皇帝住的京城啊,噫!
注释:¹顾:回头看。²瞻:向远处或向高处看。
宫阙崔嵬兮,噫!
宫阙(què)(cuī)(wéi)¹兮,噫!
译文:宫殿那高大壮丽啊,噫!
注释:¹崔嵬:高大,高耸。
民之劬劳兮,噫!
民之劬(qú)¹劳兮,噫!
译文:百姓那辛勤劳作啊,噫!
注释:¹劬:过分劳苦,勤劳。
辽辽未央兮,噫!
¹辽未央²兮,噫!
译文:遥远漫长那无止境啊,噫!
注释:¹辽:遥远。²未央:未已,未尽。

  前三句如实描写人人皆有的生活经验,登高可以望远。皇宫苑囿百姓无法进去的,其宅地之广大与建筑之豪华难以想见,但登高可以一目了然。诗人登山也一定看到了老百姓破烂、窄小、拥挤的平民窟,也一定看到了熙来攘往的商店街市,但这些同诗人要表达的主题无关,并且也不是诗人登高所见最突出的印象。因为这些景象不登高也可以看到,故诗人将这些省略不写,单刀直入,开门见山地描写登高望远所得的最强烈的印象:帝王最崔嵬的宫阙殿阁,贵族那如连云般的宅第苑囿。这朴实的描写,为下文抒发感叹作铺垫,或者说是诗人发生感叹的物质基础。

  后两句诗人一针见血地指出皇帝、贵族的豪华享乐是建筑在老百姓的血汗之上!为了修建这些宫殿、宅第、苑囿,要花费老百姓多少血汗啊!

  《五噫歌》在艺术上的突出成就是:(1)选材上,描写诗人登高所见最强烈的印象,突出主体,删除一切枝叶,非常凝练。(2)结构上,一句紧扣一句,一气呵成。先描写诗人动作:登山,登上高处再回头望(顾瞻),看见“宫阙崔嵬”,感叹“民之劬劳”。如同电影剪辑一样形象、直观、合乎逻辑。(3)语气上,每句结尾都用一个感叹词“兮”,每句终了,又有一个“噫”字停顿,表现出一言难尽、欲言又止、满腹忧愤、无穷悲痛的感情,很有独创性。清代张玉彀在《古诗赏析》中评此诗:“无穷悲痛,全在五个‘噫’字托出,真是创体。”(4)构思上,《五噫歌》即事兴情,并非拼凑字句作文章。何况周颐在《蕙风词话》卷五中说写诗词有“流露于不自知,触发于弗克自已”的情况。梁鸿由于出身家贫,亲自耕织,了解人民苦难,所以看到帝王“宫阙崔嵬”时“弗克自已”,想到人民的苦难,深刻揭示了一种社会现象的本质。

参考资料:
1、 吕晴飞等 .汉魏六朝诗歌鉴赏辞典 .北京 :中国和平出版社 ,1990年 :20-21页 .

liánghóng鸿 liǎnghàn 

zhìběimáng  
zhānjīng  
gōngquècuīwéi  
mínzhīláo  
liáoliáowèiyāng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