翛然策羸马,偶造释子居。
欣与遁世士,共阅瞿昙书。
脱屣弄清泚,曲肱翳扶疏。
鸟起短筇外,钟鸣幽梦余。
高论信绝俗,磊落包六虚。
万古才一瞬,天地真蘧庐。
逸兴殊未已,恨彼白日徂。
讵觉厌尘滓,倘徉方自娱。
翛然策羸马,偶造释子居。
欣与遁世士,共阅瞿昙书。
脱屣弄清泚,曲肱翳扶疏。
鸟起短筇外,钟鸣幽梦余。
高论信绝俗,磊落包六虚。
万古才一瞬,天地真蘧庐。
逸兴殊未已,恨彼白日徂。
讵觉厌尘滓,倘徉方自娱。
吴则礼

吴则礼

吴则礼 公元?年至一1121年字子副,富川(一作永兴,今湖北阳新)人。生年不详,卒于宋徽宗宣和三年。以父荫入仕。会为军器监主簿,因事谪荆州。官至直秘阁,知虢州。工诗,与唐庚、曾纡、陈道诸名士唱和。晚年居豫章,自号北湖居士。则礼著有北湖集十卷,长短句一卷,《书录解题》并傅于代。 ▶ 289篇诗文

猜您喜欢
手捏青苗种福田,低头便见水中天。
手捏青苗¹种福田²,低头便见水中天。
译文:手捏青青秧苗将其种进田里,一低头就能看见水中倒映的天空。
注释:¹青苗:指稻秧。²福田:谓积德行善可得福报,如播种田地可得收获。
六根清净方成稻,后退原来是向前。
六根¹清净方成稻,后退原来是向前²
译文:只有秧苗的根须无损才能长成稻谷,插秧的时候感觉是在后退其实是在前进。
注释:¹六根:指眼、耳、鼻、舌、身、意。此句以六根清净方可学佛修道,比喻插秧时洗净秧根有利秧苗成长。²后退原来是向前:此句大实话,富含哲理,乃暗喻方便修行之法。
八风儛遥翮,九野弄清音。
八风¹(wǔ)遥翮(hé)²,九野³弄清音
译文:迎着八面来风张开巨大的羽翼,在九天之上自由自在鸣叫飞翔的鹤。
注释:¹八风:八面之风。《左传》有“夫舞所以节八音而行八风”之说。儛:通“舞”,这里指飞舞。²翮:本义为羽毛的根部,这里代称鸟翅。³九野:九州地域。九州分别是: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梁州、雍州和豫州。⁴清音:清亮的声音。
一摧云间志,为君苑中禽。
一摧¹云间志²,为君苑(yuàn)³中禽(qín)
译文:因为失去羽翼不能再翱翔九天,只能成为帝王园囿中的玩物。
注释:¹摧:摧折。²志:意愿,这里指诗人的远大抱负。³苑:园囿。⁴禽:玩物。

  全诗四句,前后各为一个层次。第一层描写失去自由之前的鹤,比喻诗人自己远离朝廷羁绊之时的自由之身,当时纵横沙场,东征西讨,意气昂扬,正好比那高天之上的云鹤,搏击八方来风,展翅翱翔。在茫茫九州之上,在朵朵彩云之间,奋翮高飞,无拘无束尽情地发出舒心的鸣叫。对飞鹤戾天的描写,正是含蓄地展现了诗人的鸿鹄之志与旷世奇才,也反映了他希望挣脱朝廷束缚的强烈愿望。从本诗开头两句可以看出,诗人虽身为人臣,却有包举宇内、气吞九州的帝王气概。

  第二层写失去自由之后的鹤,比喻诗人自己受人节制,郁郁不乐。自由翱翔的云鹤,一旦被捕入苑中,成为帝王苑囿中的玩赏之物,飞向云天的志向便被摧折而很难实现了。这正是诗人被召回朝廷之后当时处境的形象比喻,受制于人而不能一逞英雄之志。通过前后两层鲜明形象的对比,诗人因一时受限制而内心苦闷不平得到了生动的表现。

  这是一首比体诗,通篇写鹤,而作者之情志则因之而表露,深得含蓄不尽之致。比兴是中国诗歌最古老的传统。《文心雕龙·比兴篇》云:“观夫兴之讬谕,婉而成章,称名也小,取类也大。”“且何谓为比?盖写物以附意,扬言以切事者也。”从作者见群鹤而生感慨来说,这是兴。从作者以鹤的形象自比来说,这是比。故而能因小见大,婉而多讽。诗的前两句描写的是迎着八面来风,展开硕大的羽翼,在九天之上翱翔鸣叫的鹤。鹤的高飞戾天展现出作者的雄心抱负与宏才大略,也反映出他远离朝廷羁束的自在心情。诗的后半描写鹤因羽翮摧折而不能高翔云天,只能成为帝王园囿中的观赏之物。这无疑是作者对一旦被召回后处境的想象。通过前后意象的鲜明对比,作者内心的苦闷不平获得了生动的展现,诗意在转折跌宕中有波澜起伏之势。这种托物言志的手法,确如刘勰所云“称名也小,取类也大”。

  这种五言四句的小诗,在当时是一种新兴的文学样式,齐梁时代已称作“绝句”,它是唐绝的滥觞。这种短诗要求尺幅千里、馀韵悠远,故比兴一体最为诗家着意。施补华《岘佣说诗》云:“五绝只二十字,最为难工,必语短意长而声不促,方为佳唱。”刘熙载《艺概》云:“以鸟鸣春,以虫鸣秋,此造物之借端讬寓也。绝句之小中见大似之。”此诗的托物寄兴之妙,也完全符合上述诗家对五绝的要求。

  描述鹤鸣九皋的壮观是为了叙述远大的志向,咏叹蹒跚帝苑的困窘是为了抒发满胸的愤懑。《南史·齐本纪》称萧道成“喜怒不形于色,深沉静默,常有四海之心”,《群鹤咏》正为佐证。诗人自比高洁美善的白鹤,艺术上是成功的,但实际上萧道成是一只凶猛的鹰隼,深藏韬晦,骁勇强悍。借镇压诸王之乱而钳制朝廷,一旦时机成熟,便毫不犹豫地夺取帝位。

qúnyǒng

xiāodàochéng nánběicháo 

fēngyáo jiǔnòngqīngyīn 
cuīyúnjiānzhì wéijūnyuànzhōngqín 
余年十七,始与刘仲达往来于眉山。今年四十九,相逢于泗上。淮水浅冻,久留郡中,晦日同游南山,话旧感叹,因作此词。
余年十七,始与刘仲达¹往来于眉山。今年四十九,相逢于泗(sì)上。淮水²浅冻,久留郡(jùn)中,晦(huì)日同游南山,话旧感叹,因作此词。
译文:我十七岁时,开始在眉山与刘仲达认识往来。现在我四十九岁,在泗州相逢。淮河已有冰冻,因长久居留郡中,故在月末同游南山,叙旧感叹,为纪念此事,于是写了这首词。
注释:满庭芳:词牌名。又名“锁阳台”,《清真集》入“中吕调”。双调九十五字,上片四平韵,下片五平韵。¹刘仲达:苏轼在家乡眉山结识的朋友。²淮水:即淮河。一作“洛水”。
三十三年,飘流江海,万里烟浪云帆。故人惊怪,憔悴老青衫。我自疏狂异趣,君何事、奔走尘凡。流年尽,穷途坐守,船尾冻相衔。
三十三年,飘流江海,万里烟浪云帆¹。故人惊怪,憔悴老青衫²。我自疏狂异趣,君何事、奔走尘凡³。流年尽,穷途坐守,船尾冻相衔。
译文:三十三年来,宦海浮沉,漂流在外,江海上浪如烟波,云如船帆。老朋友见到我很惊讶,因我官位卑微,脸色又憔悴。我是因为豪放不羁,志趣与众不同,才落得这个下场,你为什么也穷困潦倒呢?年华如流水逝去,又是一年年末,淮水已经结冰,船只都停在一起,首尾相连。我们处境艰难,无所建树,只能坐看时光流逝。
注释:¹烟浪云帆:浪如烟波,云如船帆。²青衫:九品文官的服色,指官职卑微。作者自谓。³尘凡:如同说凡尘,世俗之事。⁴流年:如流水般的光阴、年华。⁵穷途:喻路走到了尽头。⁶坐守:喻无所建树,坐视时光流逝。
巉巉。淮浦外,层楼翠壁,古寺空岩。步携手林间,笑挽扦扦。莫上孤峰尽处,萦望眼、云海相搀。家何在,因君问我,归梦绕松杉。
(chán)(chán)¹。淮(huái)(pǔ)²外,层楼翠壁,古寺空岩。步携手林间,笑挽扦(xiān)³。莫上孤峰尽处,萦(yíng)望眼、云海相搀。家何在,因君问我,归梦绕松杉
译文:南山高峭险峻。淮河岸上,峭壁如层楼叠翠,古寺矗立在高高的山岩上。我们二人携手同游,挽着她们的纤纤玉手,一路向前。登上孤峰深处,是为了眺望远在天边的家乡,但放眼望去,萦绕眼中的只有茫茫云海,所以还是别登上顶峰吧。你问我家在何方,我只能在梦里回归故乡,梦魂萦绕在故乡的松树与杉树上。
注释:¹巉巉:形容山势峭拔险峻。²淮浦:淮河岸。³扦扦:扦古同“掺”,手纤细的样子。此处指苏轼挽着刘仲达的手。⁴归梦:归乡之梦。“梦”原作“步”,据《全宋词·订补续记》改正。⁵松杉:指故乡之树;一说指祖坟,古人常在坟旁植松杉,因以代指故乡。

  这首词上片开篇即感慨人生,继而从自己的形貌憔悴以及故人的穷困潦倒进一步感叹时光易逝,毫无建树,处境艰难;下片笔锋转向写景,前半写自己与故人携手林间的南山之游,后半借眼前景色抒发万里归思之情。全词叙述条理分明,犹如一篇感人至深的叙事散文;词句多化用前人诗文,信手拈来,自然贴切;情景交融,音韵和谐,结构如行云流水,毫无生涩之感。

  上片叙事抒情,一开始便感慨人生,继而从自己的形貌憔悴以及故人的穷困潦倒进一步感叹时光易逝,毫无建树,处境艰难。开头三句以“漂流江海”和“烟浪云帆”八字总结自己与故人分别数十年间的宦海浮沉,寄慨良深。“故人”二句以故人之“惊怪”眼写自己憔悴之甚。苏轼被贬后的生活是很穷困的,当时被贬为团练副使,官位是很卑微的。据史书记载当时是“无屋可居,无田可食,二十余口,不知所归,饥寒之忧,近在朝夕”。所以在才会说“憔悴老青衫”。“我自”三句以故作不解的问句写故人与自己品格相契,都因“疏狂异趣”而“强自取折”。也就是说他潦倒穷困,是因为不随波逐流,与众不同。“流年”三句补出与故人相见的时间地点和环境,与上面的议论和感慨情景相合,烘托穷途末路的羁旅之思。

  词的下片笔锋转向写景,再转入抒情,一唱三叹。前半照应词序,写与故人携手林间的南山之游。过片“巉巉”二字,实写南山高大突起的形象,同时也表现了苏轼傲岸不屈的精神,暗示从舟中到山中的游踪变化,与上片结句的情境构成逆转,为下文写景抒情作铺垫。后半借眼前景色抒发万里归思。“莫上”二句语婉曲而意层深,结尾三句情愈转深,而情深仍不离景物。说自己因对方的询问而梦回故乡,其实作者的乡思根本不需要提醒。这样写既紧扣对方,也使措辞更显回环,行文平添曲折,余波杳渺,荡漾生姿。下片表达了作者对命运的豁达乐观,与老友的相知相得,对故乡的牵挂眷念。

  此词情景交融,音韵和谐,结构如行云流水,叙述条理分明,犹如一篇感人至深的叙事散文。全词多处化用前人诗句。如:“万里烟浪云帆”,化用李白《行路难》“长风破浪会有时,宜挂云帆济抢海”和白居易《海漫漫》“云涛烟浪最深处,人传中有三仙山”;“憔悴老青衫”,语出白居易《琵琶行》“坐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我自疏狂异趣”,则是化用白居易《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疏狂属年少,闲散为官卑”;“古寺空岩”,又是袭用杜甫《和裴迪登新津寺寄王侍郎》“蝉声集古寺,鸟影度寒塘”和杨素《山斋独步赠薛内史诗二首》“深溪横古树,空岩卧幽石”诗意;“云海相搀”,化用李白《关山月》“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家何在”,则出自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这些化用,信手拈来,自然贴切,可谓此词的一个重要特色。

参考资料:
1、 谭新红 等.苏轼词全集汇校汇编汇评.武汉:崇文书局,2015:299-301
愁。几片飞花过小楼。春归否,尚在柳梢头。
愁。几片飞花过小楼。春归否,尚在柳梢头¹
译文:愁眉紧锁。几片凋零的花瓣被风裹挟着飞过小楼。(甚至来不及感受这美好的春光,她就要走了,低头叹息,无法接受这现实)春日到底是归去了吗?(急忙从小楼上寻她)幸好,她尚且还在那嫩绿的柳树梢之头。
注释:¹梢头:树枝的顶端。

shíliùlìngchūnwàng--xiá

chóupiànfēihuāguòxiǎolóuchūnguīfǒushàngzàiliǔshāotóu

五岁优游同过日,一朝消散似浮云。
五岁优游同过日,一朝消散似浮云。
译文:五年悠哉游乐的时光仿佛只是朝夕,在某天,如同天上的浮云般,一下子消散了。
琴诗酒伴皆抛我,雪月花时最忆君。
琴诗酒伴皆抛我,雪月花时最忆君。
译文:那共同抚琴、作诗、饮酒的友人们都弃我而去,这风花雪月之时,最是我想念你的时候。
几度听鸡歌白日,亦曾骑马咏红裙。
几度听鸡歌白日,亦曾骑马咏红裙。
译文:多少次,我们一起伴着公鸡啼鸣醒来;也有过骑在马上,两人为美人作诗的事情。
吴娘暮雨萧萧曲,自别江南更不闻。
吴娘暮雨萧萧曲,自别江南更不闻。
译文:听到歌姬在暮色里合着雨声的那曲调沧桑的歌曲,我又想到,自从在江南分别的那天,到现在还没听到你的消息。

yīnxié--bái

suìyōuyóutóngguòcháoxiāosànshìyún

qínshījiǔbànjiēpāoxuěyuèhuāshízuìjūn

tīngbáicéngyǒnghóngqún

niángxiāoxiāobiéjiāngnángèngwé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