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况归山后,而今已似仙。卜居天苑畔,闲步禁楼前。
何况归山后,而今已似仙。卜居天苑畔,闲步禁楼前。
落日明沙岸,微风上纸鸢。静还林石下,坐读养生篇。
落日明沙岸,微风上纸鸢。静还林石下,坐读养生篇。

访fǎngjiāngchùshì--liúrén

kuàngguīshānhòuérjīnshìxiānbotiānyuànpànxiánjìnlóuqián

luòmíngshāànwēifēngshàngzhǐyuānjìngháilínshíxiàzuòyǎngshēngpiān

刘得仁

刘得仁

刘得仁(约公元八三八年前后在世),唐朝时期作家,字、里、生卒年均不详,约唐文宗开成中前后在世。相传他是公主之子。长庆中,(公元八二三年左右)即有诗名。自开成至大中四朝,昆弟以贵戚皆擢显位,独得仁出入举场三十年,竟无所成。得仁著有诗集一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 ▶ 133篇诗文

猜您喜欢
云髻坠,凤钗垂,髻坠钗垂无力,枕函欹。
云髻(jì)¹(zhuì)²,凤钗(chāi)³垂,髻坠钗垂无力,枕函(qī)
译文:如云发髻飘坠,凤钗在耳边低垂,浑身无力慵懒地斜倚在枕上。
注释:¹云髻:高耸的发髻,形容头发蓬松如云。²坠:一作堕。³凤钗:一种妇女的首饰,钗头作凤形,故名。⁴枕函:中间可以藏物的枕头。即枕匣,古代枕头或以木制,中空如匣,故称枕匣。唐人习用语。⁵欹:倚也,斜依、斜靠,歪斜。
翡翠屏深月落,漏依依。说尽人间天上,两心知。
(fěi)翠屏¹深月落,漏依依²。说尽人间天上³,两心知。
译文:残月西落,翡翠绣屏昏暗,更漏声依依倾诉,说尽人间天上事,相思深情只有相爱人心知。
注释:¹翡翠屏:以翡翠玉石等嵌饰的屏风。一种深绿色的屏风,又可依律省作“翠屏”,词意更为显明。²漏依依:漏声迟缓,形容时间过得慢。谓漏刻缓慢。依依:留恋不舍。³人间天上:喻范围广阔也 。

  这首词写女子相思难眠。开头两句写明主人公髻偏、钗垂,无力凭枕的情思。已暗示了她心思重重。“翡翠”二句是写女子在漏长更深、月落屏暗之时,整夜辗转难眠的苦况。最后两句,说出事由。“说尽”二字,直贯而下,谓其恋恋不忘,两心至死不渝。

  词的风格表现为清丽疏淡,是民间词的拟作,写的是闺情,以女子口吻出之,情感显得十分真挚。神韵格调迫近民歌,感情热烈、真挚,率真抒情,很明显受到民间作品的影响,像元人散曲。

  韦庄所作《思帝乡》共2首,在体式上略有变化,所写内容则大致相近,前一首词咏闺情,抒写相思的情怀,表达对爱情的追求;开头四句,描写女主人公的妆饰与情态:髻坠,钗垂,困乏无力,倚枕而卧,暗示出人物的孤寂与慵懒;“翡翠”二句,着意渲染长夜寂寂的环境气氛,用以衬托人物辗转不眠整夜;末尾两句,表达对爱情的忠贞不渝和执著追求。

  此词写闺妇相思愁情,词中写女子孤寂无奈情态形象鲜明,环境描写烘托了气氛。

  俞陛云《五代词选释》:“调寄《思帝乡》,当是思唐之作,而托为绮词。身既相蜀,焉能求谅于故君?结句言此心终不忘唐,犹李陵降胡,未能忘汉也。”认为此词是以绮词表象掩盖的思唐之作的这种托寓说法,固然有穿凿附会的嫌疑,但由此也可以看出韦庄此词抒情真切的特征。

参考资料:
1、 周世伟著.韦庄词汇释别解.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10,第81-82页
2、 (五代后蜀)赵崇祚.花间集新注.江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07月第1版,第161-162页
3、 (唐)温庭筠 (五代)韦庄著.温庭筠韦庄词选[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06月第1版,第119-120页
4、 李淼译注 赵崇祚编.花间词(绘图本).吉林文史出版社,2004年01月第1版,第103-105页
5、 师专《中国古代文学史纲》编写组.中国古代文学史纲 第二节 浓妆淡抹与粗服乱头——温庭筠·韦庄·李煜.甘肃人民出版社,1988年08月第1版,第277页

xiāng··yúnzhuì--wéizhuāng

yúnzhuìfèngchāichuízhuìchāichuízhěnhán

fěicuìpíngshēnyuèluòlòushuōjǐnrénjiāntiānshàngliǎngxīnzhī

黄之侨人郭氏,每岁正月迎紫姑神。以箕为腹,箸为口,画灰盘中,为诗敏捷,立成。余往观之,神请余作《少年游》,乃以此戏之。
黄之侨人郭氏¹,每岁正月迎紫姑神²。以箕(jī)为腹,箸为口,画灰盘中,为诗敏捷,立成。余往观之,神请余为《少年游》,乃以此戏之。
译文:黄州侨居人郭遘,在每年的正月都会迎请紫姑神。用簸箕作紫姑神身躯,用一只筷子代替口说话。在灰盘中写字、作诗。这样作诗很快,一会就写成了。苏轼前去观看,迎请紫姑神过后,作《少年游》戏讽这件事。
注释:¹侨人郭氏:郭遘(gòu),字兴宗。山西汾阳人。侨居黄州,称为“侨人”。²紫姑神:亦名子姑、坑三姑娘,传说中的厕神名。自南朝以来就有迎紫姑神问休咎(吉凶、善恶)之俗。
玉肌铅粉傲秋霜。准拟凤呼凰。伶伦不见,清香未吐,且糠秕吹扬。
玉肌铅粉傲¹秋霜。准拟²凤呼凰。伶伦不见,清香³未吐,且糠(kāng)(bǐ)吹扬。
译文:肌体被打扮得像玉铅粉一样白,可以与秋霜相比。准确地模拟凤呼唤凰的声音。乐官伶伦的律谱中看不到,向善男信女索取香钱的“清香”也传不开名声,都是如米皮、谷壳似的散发着。
注释:¹傲:抗衡。²准拟:逼真模仿。³清香:一种民间宗教的名称。⁴吐:开,传开。⁵糠秕:在打谷或加工过程中从种子上分离出来的皮或壳。
到处成双君独只,空无数,烂文章。一点香檀,谁能借箸,无复似张良。
到处成双君独只,空无数,烂文章。一点香檀(tán),谁能借箸(zhù),无复¹似张良²
译文:筷子到处都是成双的,但紫姑神写字、说话、作诗只用一根筷子,空空洞洞没有什么内容尽是文字游戏。紫姑神一张小口插上如香檀的箸,谁能凭借箸为筹以献策,没有第二个像张良那样的人。
注释:¹无复:没有第二个。²张良:字子房,汉初大臣。安徽毫县人。

  上片,运用神话传说,戏弄、嘲笑紫姑神。“玉肌铅粉傲秋霜,准拟凤呼凰”,画出了紫姑神“玉肌铅粉”的“箕”体和以“凤呼凰”的“箸”音等的神相。“伶伦不见,清音未吐,且糠批吹音,黄帝乐官的音律中看不到,以“清香”作引诱向善男信女索取香钱这一举动也传开不去,全都属于米皮、谷壳一类的糠秕,四处吹嘘飘扬。紫姑神虽命贱位卑,受到祭祀,但苏轼还是向世人指明紫姑神只不过是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愚弄百姓的“坑三姑娘”。“糠秕吹扬”四字,一针见血,入木三分。

  下片,以历史为镜,进一步揭示紫姑神虚无本质的意义。“到处成双君独只,空无处,烂文章”,从“箕”、“箸”之相貌不同凡人入手,将民间“岁正月必衣服箕箒”以祭的“子姑”还以本来面目:诗才敏捷,实为满腹“烂文章”,原是一具愚弄百姓的稻草人。“烂文章”三字,画龙点睛,妙不可言。“一点香檀,谁能借箸,无复似张良”,笔锋又一反转。苏轼以历史唯物论指出神话传说也曾被积极利用。即使是紫姑神香檀般的小箸,也可以为现世生活之鉴。谁能借箸代筹以指点江山,只有汉臣张良,别无他人。

  全词,以神话与民俗、历史与现实、正反与反正相结合的手法,写了一位“言如响,善赋诗”而又不幸、善变的“紫姑神”。“苏轼以历史学的态度,引神用典,以为警世之治、移风易俗之用。表面戏弄,实富深邃之哲理,值得借鉴。

参考资料:
1、 朱靖华、饶学刚、王文龙、饶晓明.苏轼词新释辑评.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2007年1月:594-596

shǎoniányóu··qiānfěnàoqiūshuāng--shì

huángzhīqiáorénguōshìměisuìzhèngyuèyíngshénwèizhùwèikǒuhuàhuīpánzhōngwèishīmǐnjiéchéngwǎngguānzhīshénqǐngzuòshǎoniányóunǎizhī

qiānfěnàoqiūshuāngzhǔnfènghuánglínglúnjiànqīngxiāngwèiqiěkāngchuīyáng

dàochùchéngshuāngjūnzhǐkōngshùlànwénzhāngdiǎnxiāngtánshuínéngjièzhùshìzhāngliáng

桓公乘马,虎望见之而伏。桓公问管仲曰:“今者寡人乘马,虎望见寡人而不敢行,其故何也?”
(huán)公乘马,虎望见之而伏¹。桓公问管仲曰:“今者寡人乘马,虎望见寡人而不敢行,其故何也?”
译文:齐桓公骑马出游,虎看见桓公就躲藏起来,桓公问管仲说:“今天我骑马,老虎看见都不敢来,这是什么原因呢?”
注释:駮象:兽名,形似马,倨牙,食虎豹。¹伏:趴。
管仲对曰:“意者君乘駮马而洀桓,迎日而驰乎?”公曰:“然。”
管仲对曰:“意者君乘駮(bó)¹而洀桓²,迎日而驰乎?”公曰:“然³。”
译文:管仲回答说:“您是骑着杂毛色的马在路上盘旋,并且迎着太阳奔跑的吧?”桓公说:“是。”
注释:¹駮马:毛色不纯的马。²洀桓:盘桓。桓:大,这里指威武的样子。³然:常作表示肯定的答语。
管仲对曰:“此駮象也。駮食虎豹,故虎疑焉。”《管子》
管仲对曰:“此駮象也。駮食虎豹,故虎疑焉。”《管子》
译文:管仲回答说:“这是駮兽的形象,而駮兽是以虎豹为食的,老虎以为你骑的是駮,所以就疑心了。”
白鹭儿,最高格。
白鹭儿,最高格¹
译文:白鹭儿,品格最高尚。
注释:¹高格:品格高尚。
毛衣新成雪不敌,众禽喧呼独凝寂。
毛衣¹新成雪不敌,众禽喧呼²独凝寂³
译文:新长出的洁白羽毛雪都比不上,许多禽鸟大声喧嚷它却独自凝眸沉寂。
注释:¹毛衣:指白鹭新长的羽毛。²喧呼:喧嚣,吵嚷。³凝寂:宁静不噪。
孤眠芊芊草,久立潺潺石。
孤眠不不¹草,久立潺(chán)潺石²
译文:它孤独地睡在荒僻茂盛的野草中,久久地卓然特立于潺潺泉水里的石上。
注释:¹不不:草茂盛貌。²潺潺石:立在潺潺流水中的石头。
前山正无云,飞去入遥碧。
前山正无云,飞去入遥碧¹
译文:当前山烟云消散的时候,它就展翅迅飞于辽阔的碧空。
注释:¹遥碧:辽阔碧蓝的天空。

  这首诗是咏物之作,但又有自寓自喻的况味。诗人赞美小白鹭具有纯洁自守、与众不同的高格调,祝愿着它有远大美好的前程。

  “白鹭儿,最高格。”开头两句,就带有人类的道德评价色彩,作者套用到他所描写的动物身上去了,这就决定了这首诗所歌咏的实际对象,决不是现实世界中的无知的鸟,而是意象世界中的具有高尚情操的人。“毛衣新成雪不敌”,小白鹭的品格体现在羽毛的纯洁胜雪,而且不似众禽的喧呼叫噪,好于张扬自炫,而是宁静自守,修身养性,洁身自好。“孤眠芋芊草,久立潺潺石”两句,形象而具体地刻画出白鹭儿的居处环境和神态。它所居之处绿草丰美,芳馨清丽;所立之石乃在潺潺溪水之中,真可谓“有位佳人,在水一方”。“孤眠”、“久立”两句不仅写出白鹭儿的身姿神态,而且象征着不随声附和、不同流合污、洁身自好、独立不移的品格。“前山正无云,飞去入遥碧。”在“孤眠”、“久立”之后,前方没有阻挡,白鹭振翅飞向遥空,“云”在这里已经不是单纯的云彩了,在作者眼里“云”象征着革新的阻力,而“无云”两字寄托着作者的理想,希望在贬谪之后,前方能云雾消散,一片清明,给自己一片施展才华,实现理想的空间。“正无云”而“飞去”更象征着高远的理想,果敢的行动。一个具有高尚品格的人透过白鹭儿的外表清晰地呈现在人们前,诗人所描写的白鹭儿的形象与品格,也正是自己的人格操守的形象体现。从这一角度而言,此诗也具有拟人的表现手法。

  白鹭儿的纯白无瑕,象征高尚品格,作者用它来比拟革新志士,比较准确、贴切。雪白的羽毛,象征他们的清白无垢;在众禽的喧哗中保持岑寂,象征他们在宦官嚣张跋扈时不随声附和;孤眠在草泽之间,久立在泉石之上,象征他们虽然被贬谪在荒僻远郡,但坚贞不屈,特然独立,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最后振翼高飞,直入碧霄,更象征他们远大的理想,希望能继续进行革新事业的雄心壮志。对白鹭形象的描写,达到了很高的艺术境界,使读者从这只纯白的珍禽身上,看到了革新志士的最高尚的情操。

  这首诗在《刘梦得文集》中入“乐府”类,是作者学习民歌结出的硕果之一。语言明白如话而流走生动,三、七、五字句相递出现,使句法显得富于变化而不呆板。全诗用入声韵,音长短促,产生直截明快的效果,与内容十分协调。

参考资料:
1、 王元明.刘禹锡诗文赏析集:巴蜀书社,1989:45-47
2、 芦荻.刘禹锡及其作品:时代文艺出版社,1985:144
富贵他人合,贫贱亲戚离。
富贵他人合,贫贱亲戚离。
译文:富贵时候他人聚集,贫贱之时众叛亲离。
廉蔺门易轨,田窦相夺移。
廉蔺(lìn)¹门易轨,田窦(dòu)²相夺移。
译文:廉蔺门前车马改道,田窦两家相互夺移。
注释:¹廉蔺:战国时赵国的廉颇和蔺相如的并称。²田窦:西汉武安侯田蚡和魏其侯窦婴的并称。
晨风集茂林,栖鸟去枯枝。
晨风蔺茂林,栖鸟去枯枝。
译文:晨风集于茂密树林,栖鸟离开干枯树枝。
今我唯困蒙,留士所背驰。
今我唯困蒙¹,留士所背驰。
译文:今日的我处境困窘,众士全部背我而去。
注释:¹困蒙:犹窘迫。
乡人敦懿义,济济荫光仪。
乡人敦懿(yì)¹,济济荫光仪。
译文:乡人待我深情厚谊,庄敬之貌遮住容仪。
注释:¹懿义:美好的情谊。
对宾颂有客,举觞咏露斯。
对宾颂有客,举觞(shāng)咏露斯。
译文:对着亲朋高颂《有客》,举起酒杯咏唱《露斯》。
临乐何所叹,素丝与路歧。
临乐何所叹,素丝与路歧。
译文:面对舞乐为何叹息?只为白丝还有路歧。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