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风吟露冷银塘,菰叶萧疏柳叶黄。
秋水不知时色老,藕花犹学少年妆。
西风吟露冷银塘,菰叶萧疏柳叶黄。
秋水不知时色老,藕花犹学少年妆。
黄庚

黄庚

黄庚,字星甫,号天台山人,天台(今属浙江)人。出生宋末,早年习举子业。卒年八十馀。晚年曾自编其诗为《月屋漫稿》。事见本集卷首自序及集中有关诗文。黄庚诗,以原铁琴铜剑楼藏四卷抄本(今藏北京图书馆)为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两本卷次不同,文字亦各有错诲空缺,而底本多出校本诗十馀首。 ▶ 381篇诗文

猜您喜欢
别岸扁舟三两只。葭苇萧萧风淅淅。沙汀宿雁破烟飞,溪桥残月和霜白。渐渐分曙色。路遥山远多行役。往来人,只轮双桨,尽是利名客。
别岸¹(piān)舟三两只。葭(jiā)²萧萧³风淅淅。沙汀(tīng)宿雁破烟飞,溪桥残月和霜白。渐渐分曙(shǔ)色。路遥山远多行役。往来人,只轮双桨,尽是利名客
译文:远处的岸边有小船三两只,淅淅的风吹着刚长出来的芦苇萧萧做响。江心沙洲宿雁冲破晓烟飞去。残月照在小桥上,小桥上的白霜显得更白,天渐渐的亮了。远远的路上行人渐渐的多起来。往来的人,无论是坐车的还是乘船的,都是为了名和利。
注释:¹别岸:离岸而去。²葭苇:芦苇。³萧萧:草木摇落之声。⁴淅淅:风声。⁵沙汀:水中沙洲。⁶破烟:穿破烟雾。⁷行役:指因服役或公务而跋涉在外。后泛指行旅。⁸只轮双桨:意为坐车乘船。轮,代指马车。桨,代指船只。⁹利名客:热衷仕宦、追求利禄的人。
一望乡关烟水隔。转觉归心生羽翼。愁云恨雨两牵萦,新春残腊相催逼。岁华都瞬息。浪萍风梗诚何益。归去来,玉楼深处,有个人相忆。
一望¹乡关²烟水隔。转觉归心³生羽翼。愁云恨雨两牵萦(yíng),新春残腊相催逼。岁华都瞬息。浪萍风梗诚何益。归去来,玉楼¹⁰深处,有个人相忆。
译文:一眼望去故乡关河相隔遥远。突然有一种归心似箭的感觉,恨不得生出双翅飞回家。愁云恨雨象丝缕一样牵萦着两地。日月相催,新春浦过残腊又到。年华转眼就过去。像浮萍和断梗一样随风水飘荡,有什么益处。还是回去吧。家中的玉楼里,有人在想我。
注释:¹一望:一眼望去。²乡关:家乡。³归心:回家的念头。⁴愁云恨雨:指色彩惨淡,容易引起愁思的云雨。⁵牵萦:纠缠;牵挂。⁶残腊:腊月的尽头。⁷岁华:年华。⁸浪萍风梗:浪中之浮萍,风中之断梗。形容形容人漂泊不定。⁹归去来:赶紧回去吧。¹⁰玉楼:本指神仙所居之处,此处指妻子的居室。

  词的上片,词人工致地以白描手法描绘旅途景色,创造一个特定的抒情环境。“别岸扁舟三两只”四句以密集的意象,表现江乡冬日晨景,所写的景物都是主体真切地感受到的。远处江岸停着三两只小船,风吹芦苇发出细细的声音;水中沙洲上昨夜栖落的大雁收到惊吓,破雾而飞;天上一弯残月和溪风上的晨霜上下辉映,发出冷暗的白光……这四句写出了肃杀、苍凉之感。“沙汀”为南来过冬的雁群留宿佳处,宿雁之冲破晓烟飞去,当是被早行之人惊起所致。“别岸”、“葭苇”、“沙汀”、“宿雁”,这些景物极为协调,互相补衬,组成江南水乡的画面。“溪风”与“别岸”相对,旅人江村陆路行走,远望江岸,走过溪风。“残月”表示旅人很早即已上路,与“明月如霜”之以月色比霜之白者不同,“月和霜白”是月白霜亦白。残月与晨霜并见,点出时节约是初冬下旬,与上文风苇、宿雁同为应时之景。三、四两句十分工稳,确切地把握住了寒冬早行的景物特点。“渐渐分曙色”为写景之总括,暗示拂晓前后的时间推移和旅人已经过一段行程。这样作一勾勒,将时间关系交代清楚,使词意发展脉络贯串。“路遥山远多行役”为转笔,由写景转写旅人。由于曙色已分,东方发白,道路上人们渐渐多起来了。水陆往来尽是“利名客”,他们追名逐利,匆匆赶路,点明这一点是为后文作铺垫。柳永失意江湖,正同这群赶路的人一道披星戴月而行。柳永的羁旅行役之词中经常出现关河津渡、城郭村落、农女渔人、车马船舶、商旅往来等等乡野社会风情画面,展示了较为广阔的社会生活背景,拓展了词的表现范围,在词史上有开拓意义。

  从整个上片来看,词人笔下之景全为萧瑟凄凉之景,词人笔下之人尽是追名逐利之人,这些已显示出他对羁旅生涯的厌倦。词作自然地转入下片,抒发羁旅漂泊的哀伤和浓浓的思归之情。

  过片“一望乡关烟水隔”,承上片的写景转入主观抒情,写主人公因厌倦羁旅行役而思故乡。词人说“一望”,可即使想望,故乡关河相隔遥远,烟水迷茫,却是根本无法望见的;既无法望见而又不能回去,受到思乡愁绪的煎熬,反转产生一种急迫的渴望心理,恨不能插上羽翼立刻飞回故乡。对于这种迫切念头的产生,词人作了层层铺叙,细致地揭示了内心的活动。“愁云恨雨两牵萦”喻儿女离情,象丝缕一样牵萦两地;“新春残腊相催逼”是说明时序代谢,日月相催,新春甫过,残腊又至,客旅日久,于岁月飞逝自易惊心,有年光逼人之感。“岁华都瞬息。浪萍风梗诚何益”,“岁华”句延伸上文“新春”句意,流光转瞬,与天涯浪迹联系起来,更增深沉的感慨。“浪萍”和“风梗”是飘泊不定的典型意象,以喻羁旅生活象浮萍和断梗一样随水、风飘荡无定。柳永深感这种毫无结果的漫游确是徒劳无益,从现实艰难的境况来看还不如回乡。于是逼出最后三句:“归去来,玉楼深处,有个人相忆。”这是思乡的主要原因,补足了“愁云恨雨”之意。家乡的“玉楼深处,有个人相忆”,自然是设想妻子多年家苦苦相忆了。柳永是一个充满矛盾的人:他离家后事实上再也没有回到故乡,但思乡之情却往往异常强烈;他在京都的烟花巷陌与许多歌妓恋爱,但怀念妻子的深情却时时自然地流露。

  从整首词看,柳永对自己的羁旅人生有着清醒的认识,越来越意识到他浪迹四方,汲汲以求的东西到头来不过是一场虚无,他却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他是想抗争的,有自己的方式以求的解脱,那就是,将生命的重心移近爱情。但其实这种抗争是苍白无力的,因为爱情本身就是脆弱的,更何况柳永一生随处笙歌宴饮,爱情之花如同水中之浮萍,随开随去,留给他的总是苦涩的回忆。所以说,柳永的可悲之处不仅在于漂泊穷年、事业无成、情感无依,更在于他对人生之路的别无选择。

参考资料:
1、 叶嘉莹 等.柳永词新释辑评.北京市:中华书局,2005年1月第1版:140-144
2、 《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版,第325页

guīcháohuān ·biéànpiānzhōusānliǎngzhī

liǔyǒng sòngdài 

biéànpiānzhōusānliǎngzhī jiāwěixiāoxiāofēng shātīng宿yànyānfēi qiáocányuèshuāngbái jiànjiànfēnshǔ yáoshānyuǎnduōxíng wǎngláirén zhīlúnshuāngjiǎng jìnshìmíng 
wàngxiāngguānyānshuǐ zhuǎnjuéguīxīnshēng chóuyúnhènliǎngqiānyíng xīnchūncánxiāngcuī suìhuádōushùn làngpíngfēnggěngchéng guīlái lóushēnchù yǒurénxiāng 
谪宦江城无屋买,残僧野寺相依。松间药臼竹间衣。水穷行到处,云起坐看时。
谪宦(huàn)江城¹无屋买,残僧²野寺相依。松间药臼(jiù)竹间衣。水穷行到处,云起坐看时。
译文:被贬来到江城买不起房屋,只能与仅存的几个和尚在野外的寺庙里相依。在松林捣药竹林中挂放长衣,来到水源穷尽处,坐而远眺白云涌起时。
注释:¹江城:即信州,因处江边,故称。²残僧:老僧。
一个幽禽缘底事,苦来醉耳边啼?月斜西院愈声悲。青山无限好?犹道不如归。
一个幽禽¹缘底事²,苦来醉耳边啼?月斜西院愈声悲。青山无限好?犹道不如归³
译文:一只幽栖的鸟儿为什么在我这醉汉耳边苦苦悲啼?月向院西斜移而鸟鸣之声更悲切。青山虽然无限好,但杜鹃鸟还是说“不如归去”。
注释:¹幽禽:指杜鹃。²缘底事:为什么。³不如归:杜鹃鸣声悲切,如呼“不如归去”。

  这首词表现出一种谪居异乡的苦闷和厌弃官场而向往故里的情感。

  “谪宦江城无屋买,残僧野寺相依。”这二句无一字虚下,先交代了全词的政治背景,并为全词定下基调。“江城”点明信州,“无屋买”是夸大之词,表明信州的偏僻荒凉,这样便自然地引出“残僧野寺”一句。这里“残僧”画出了僧人的年迈衰老;“野寺”画出了寺庙的荒僻陋小。如此残破不堪而词人还得与之相依为命,足见其命运、境遇的凄惨。

  “松间药臼竹间衣”三句紧承“残僧野寺”一句而来,写其行迹。词人并没有因与残僧野寺相依而感到凄惨悲伤。反而,在松荫竹翳的掩映下,一声药臼响,一角衣衫影,就能给心头增加无限的欢愉。这里“一臼”、“一衣”,由于意象的典型性,取得了以一当十的艺术效果。“水穷行到处,云起坐看时”二句化用王维《终南别业》“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诗句。虽然只是在文字的排列上略作了调整,但由于将“水穷”“云起”突出到前景位置。因而其艺术效果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行到水穷处”是顺写,象征意义不大明显,而“水穷行到处”强调了“水穷”,就突出了山穷水尽的意象,使人联想到词人在宦海中的山穷水尽。同样,“云起坐看时”较之“坐看云起时”也突出了“云起”的意象,使人联想到词人此刻是在冷眼旁观政治上的翻云覆雨。

  下片仍然描写“野寺”中的所见所闻,但心绪的苍凉、悲苦却借景物的描写较为明显地流露出来。“一个幽禽缘底事,苦来醉耳边啼”这两句词巧妙地抓住一个“幽禽”悲啼的意象来抒写自己的心曲:作者曾试图遁入醉乡以遣岁月,但不知为什么事,一个幽禽(杜鹃)又在醉酒之时来到耳边苦苦啼叫。“苦来醉耳边啼”应作“醉来耳边苦啼”。

  “月斜西院愈声悲。”一句紧承“苦来醉耳边啼”而来,写词人对于“幽禽”啼声的感觉。这“幽禽”的啼叫已不仅是“苦啼”,而且愈啼愈悲。“月斜”即月影西沉,表明时间已晚;时间既晚,则啼叫之久可知。“愈声悲”以见鸟之情切,实是借鸟的悲啼来显示自己的悲苦心境。

  “青山无限好,犹道不如归”这两句托出全词的主旨:这儿的青山尽管无限美好,但杜鹃仍啼道:“不如归去!”词人在这里实际是借鸟的啼声,表达自己“他乡虽好,不如归去”的心声。这“青山无限好”显然由李商隐的“夕阳无限好”诗句化出,两句合起来又暗用王粲《登楼赋》和陶渊明《归去来辞》二赋作意。尽管这儿的山水很美,有松林竹林可供盘桓,有水有云可供观赏,但毕竟身在官场如鸟在笼中,终不如退守田园那么自由自在。

  这首词以鸟能人言、人鸟共鸣的巧思妙句,外化了词人自身微妙复杂的隐秘心态,可谓深得托物言情之真昧。

  全词意境凄清幽冷,情感深沉。此词除了极好地运用了侧面烘托的手法,另一特点是善于运用前人成句,且做到切合词旨,手法成熟。

参考资料:
1、 于琪编著 .词赋咏出千古情 图文版 :中国戏剧出版社 ,2005 :99 .
2、 杨庆存著 .宋词经典品读 :蓝天出版社 ,2013 :118 .
3、 贺新辉主编 .全宋词鉴赏辞典 第二卷 (重排版) :中国妇女出版社 ,2004年 :16-19 .
4、 周汝昌,唐圭璋,俞平伯等著 .唐宋词鉴赏辞典 唐·五代·北宋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11 :929-930 .

línjiāngxiān··xìnzhōuzuò--cháozhī

zhéhuànjiāngchéngmǎicánsēngxiāngsōngjiānyàojiùzhújiānshuǐqióngxíngdàochùyúnzuòkànshí

yōuqínyuánshìláizuìěrbiānyuèxié西yuànshēngbēiqīngshānxiànhǎoyóudàoguī

暖风迟日柳初含,顾影看身又自惭。
暖风迟日¹柳初含,顾影看身又自惭。
译文:春日暖风吹拂,杨柳也吐露点点新芽;这样美好的日子里,我看见自己孤独的影子,心里不禁黯然神伤。
注释:¹迟日:指春日。
何事明朝独惆怅,杏花时节在江南。
何事明朝独惆怅,杏花时节在江南。
译文:此时正是江南的杏花时节,为什么我还总是郁郁寡欢,惆怅不已呢?
澹烟横,层雾敛。胜概分雄占。月下鸣榔,风急怒涛飐。关河无限清愁,不堪临鉴。正霜鬓、秋风尘染。
(dàn)烟横,层雾敛。胜概分雄占¹。月下鸣榔(láng)²,风急怒涛飐(zhǎn)³。关河无限清愁,不堪临鉴(jiàn)。正霜鬓(bìn)、秋风尘染。
译文:淡淡轻烟横在天空,层层重雾已经收去,这胜景曾是英雄豪杰分占之地。月光下,风吹得江面怒涛汹涌,时而传来阵阵打鱼人的“鸣榔”声,无限美好山河却让人顿感凄凉的愁闷情绪,秋天的风尘又让两鬓雪白。
注释:¹胜概分雄占:胜景曾是英雄豪杰分占之地。²鸣榔:用木条敲船,使鱼惊而入网。³风急怒涛飐:指急风吹得怒涛汹涌。⁴关河:即关山河川。⁵临鉴:对镜。“鉴”即照。⁶霜鬓:指两鬓雪白。
漫登览。极目万里沙场,事业频看剑。古往今来,南北限天堑。倚楼谁弄新声,重城正掩。历历数、西州更点。
¹登览。极目²万里沙场³,事业频看剑。古往今来,南北限天堑(qiàn)。倚楼谁弄新声,重城正掩。历历数、西州更点
译文:信步登上满眼风光的北固楼,望着北边那曾经的万里疆场,事业未成却只能频频看剑。古往今来,滚滚长江天堑把神州南北分开。夜深人静,倚楼倾听,传来的不知谁在弹弄新作的乐曲和西州的更鼓之声。
注释:¹漫:指随意的意思。²极目:纵目,用尽目力远望。³沙场:指战场。这里指北方中原国土。⁴事业:事情的成就;功业。这里指收复中原大业。⁵天堑:天然的壕沟。言其险要可以隔断交通。⁶新声:新作的乐曲;新颖美妙的乐音。⁷重城正掩:指夜深人静。重城,指城墙。⁸西州:晋扬州刺史治所(今江苏江宁县西)。⁹更点:指更鼓之声。

  词题为北固亭。北固亭在镇江城北的北固山上,下临长江,三面滨水,形势险要。晋蔡谟起楼其上,以贮军实,谢安复葺之,即所谓北固楼,亦曰北固亭,历代诗人多喜登临吟咏,可见其为名胜之地。

  “澹烟横,层雾敛”,开头写淡淡轻烟横在天空,层层重雾已经收去。联系下文“月下”句看,开头勾画的是江山月景图。可见诗人是月夜登北固亭的。“胜概分雄占”,是说当前胜景曾是英雄豪杰分占之地。刘裕曾在此起兵北伐,孙权曾在此建都定国。“月下鸣榔,风急怒涛颭。”在月光下,在万籁俱寂中,作者只不时地听到从江上传来的风涛声和打鱼人的“鸣榔”声,急风吹得怒涛汹涌。这两句是对江上实景的描绘。面对眼前的景色,作者无限感慨地叹道:“关河无限清愁,不堪临鉴。”这里由上面的纯粹写景而开始抒情,由客观及主观。这两句是说山河清奇,使人举目生愁而不愿凭水观赏。这里一则是由于金兵压境,时局动荡不安,因而举目生愁;再则还因为“正霜鬓,秋风尘染。”作者头发斑白了,秋天的风尘正在加速自己的衰老,作者在这里表达了年华易逝、功业未成的悲愤之情,用语显得苍凉而沉痛。

  词的上片描写了登北固亭所见到的秋天江上夜景,抒发了年华易逝,功业未成的感慨。

  换头处以“漫登临”一句承上启下。作者在秋天一个月夜,信步登上满眼风光的北固楼,久久流连忘返。紧接着作者作了回答:“极目万里沙场,事业频看剑。”即登楼北望中原,都是作战的沙场,自己想要为国建功,所以频频地看着所带的宝剑。宝剑本是战场上杀敌的锐利武器,但现在却闲置身旁,无处用武,这就把作者空有沙场杀敌的雄心壮志,竟是英雄无用武之地的苦闷也烘托了出来。“频看剑”这一细节描写,把一位爱国志士的形象生动地勾画了出来。“古往今来,南北限天堑。”这时说自古到今,长江天堑把南北分开。这既是对千古兴亡事的慨叹,更是对眼前南北分裂的批判。古往今来,历史上有多少统治者凭借长江天堑,划江而治;而眼前偏安江左的南宋统治者正是把长江作为“天堑”,不思收复中原。“倚楼谁弄新声,重城正掩。”在这夜深人静的时候,作者倚楼聆听,居然听到还有人在“弄新声”,作者不禁感慨系之地问道,在这山河破碎,生灵涂炭,国家处在危急存亡之秋的情况下,还有人在“弄”新声。这里用语含蓄,耐人寻味,谈到这里,会自然地想起那“隔江犹唱后庭花”的商女,想起那“直把杭州作汴州”的达官贵人。“重城正掩,历历数、西州更点。”这句是说夜深人静,西州城中敲更之声声声在耳,历历可数。这一结句是景语,但景语亦情语也。这一声声更点,敲击着作者的心,使他想得很多、很远、很深。

  词只有七十余字,可是作者夜登北固山,既要写所见、所闻,又要写自己的所为和感想。而感慨,又包括国家兴亡、个人功业、昔日河山、而今霜鬓等。在这种情况下,再像常见的诗文那样,依据事物的一般逻辑,说清楚了一项内容再说另一项内容,就有很大的困难。于是作者另辟蹊径,不管是情景、事件,还是感触,出现在作者笔下时,都只剩下了最关键的一些片断,词中虽没有交代这些意象的前因后果,但可以想象。想象力的调动,以及各句词之间关联词句的剔除,都保证了有限的篇幅浓缩了最广的内涵。比如“月下鸣榔”与“风急怒涛飐”的意思,在通常情况下是不甚连贯的,但这两个镜头一个紧接一个地闪现在面前,就能够从中体会到作者忧国忧民的情绪来。再比如按照内容,下半阕可以分成这么四段:“漫登览。极目万里沙场,事业频看剑”、“古往今来”,南北限天堑”、“倚楼谁弄新声,重城正掩”、“历历数、西州更点”,这四组词句中就可以想到报效沙场的愿望,也可以想到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愤慨或空老霜鬓的悲哀,甚至还可以通过英雄埋没和天堑废弃,把第一、二两组词句勾通起来。想像力的调动,以及各句词之间关联词句剔除,都保证了有限的篇幅发挥其最大的表达作用。

参考资料:
1、 《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版,第1880页

zhùyīngtáijìn ·běitíng

yuè sòngdài 

dànyānhéng céngliǎn shènggàifēnxióngzhàn yuèxiàmíngláng fēngtāozhǎn guānxiànqīngchóu kānlínjiàn zhèngshuāngbìn qiūfēngchénrǎn 
màndēnglǎn wànshācháng shìpínkànjiàn wǎngjīnlái nánběixiàntiānqiàn lóushuínòngxīnshēng chóngchéngzhèngyǎn shǔ 西zhōugēngdiǎn 
小筑暂高枕,忧时旧有盟。
小筑(zhù)¹暂高枕,忧时旧有盟。
译文:小楼生活暂时是高枕无忧的,但别忘了虎狼在侧(日本倭寇)。
注释:¹小筑:小楼。
呼樽来揖客,挥麈坐谈兵。
呼樽(zūn)¹来揖(yī)客,挥麈(zhǔ)坐谈兵。
译文:倒酒招呼客人,坐下来挥麈谈兵。
注释:¹挥麈:挥动麈尾。晋人清谈时,常挥动麈尾以为谈助。后因称谈论为挥麈。
云护牙签满,星含宝剑横。
云护¹牙签²满,星含宝剑横。
译文:戚继光看兵书一直看到天黑,书上密密麻麻地写来了看兵书的感想和体会,直到来天星辰,宝剑也是横放在身边,不敢有丝毫懈怠,随时准备上阵杀敌。
注释:¹云护:云层遮掩,即天黑。²牙签:即书签,代指书籍。如孔尚任《桃花扇》:“堂名二酉 ,万卷牙签求售”。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译文:升官封侯并非是我内心的真正志向,但愿我大明的沿海风平浪静,早日扫清倭寇才是我的愿望啊!
戚继光的《韬钤深处》这首诗出自戚继光的诗文集《止止堂集·横槊稿》,是他任登州卫指挥佥事时所写。当时戚继光的生活十分平静,但是,他不甘心这种碌碌无为的生活,渴望做出一番事业,为边疆的安宁奉献一生。于是在一本兵书的空白处,他写下了这样的诗句。

tāoqiánshēnchù

guāng míngdài 

xiǎozhùzàngāozhěn yōushíjiùyǒuméng 
zūnlái huīzhǔzuòtánbīng 
yúnqiānmǎn xīnghánbǎojiànhéng 
fēnghóufēi dànyuànhàipíng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