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晏关雍空,风急河谓冰。薄游羁物役,微尚惬远凭。
岁晏关雍空,风急河谓冰。薄游羁物役,微尚惬远凭。
旅馆月宿永,闭扃云思兴。伊人美修夜,朋酒惠来称。
旅馆月宿永,闭扃云思兴。伊人美修夜,朋酒惠来称。
交谈既清雅,琴吹亦凄凝。不逢君蹇涸,幽意长郁蒸。
交谈既清雅,琴吹亦凄凝。不逢君蹇涸,幽意长郁蒸。

yànfángzhǔ簿shě--zhāngshuō

suìyànguānyōngkōngfēngwèibīngbáoyóuwēishàngqièyuǎnpíng

guǎnyuè宿yǒngjiōngyúnxìngrénměixiūpéngjiǔhuìláichēng

jiāotánqīngqínchuīníngféngjūnjiǎnyōuzhǎngzhēng

张说

张说

张说(667年~730年) 唐代文学家,诗人,政治家。字道济,一字说之。原籍范阳(今河北涿县),世居河东(今山西永济),徙家洛阳。 ▶ 304篇诗文

猜您喜欢
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师曰:“童子何泣?”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夫书者,凡得学者,有亲也。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伤感,故泣耳。”师恻然曰:“欲书可耳!”原曰:“无钱资。”师曰:“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于是遂就书。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
(bǐng)原少孤¹,数岁时,过²书舍³而泣。师曰:“童子何泣?”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夫书者,凡得学者,有亲也。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¹⁰学,中心¹¹¹²¹³,故泣耳。”师恻(cè)¹⁴曰:“欲书可耳!”原曰:“无钱资。”师曰:“童子苟¹⁵有志,吾徒¹⁶相教,不求资¹⁷也。”于是遂¹⁸就书¹⁹。一冬之间,诵²⁰《孝经》《论语》。
译文:邴原小的时候就失去父亲,几岁时,经过书塾时就开始哭,书塾的老师问他说:“孩子,你为什么哭?”邴原回答说:“失去了父母的人容易悲伤,穷人容易感伤。凡是能够读书的人,都是一些有父母的孩子。我第一羡慕他们有父母亲,第二羡慕他们能够上学。内心感到十分悲伤,所以就哭了。”塾师听了邴原的话,同情他说:“(你)想要读书,就去读吧!”邴原说:“(我)没有钱交学费。”,塾师于是对他说:“如果你真有这个志向,我就把你当成我的徒弟,不收你学费。”邴原从此就入了学读书。一个冬天过去了,邴原就会背《孝经》《论语》了。
注释:¹少孤:年少失去父亲。孤:幼年丧失父母。²过:经过。³书舍:书塾。⁴泣:小声哭。⁵书:学习。⁶凡:凡是。⁷亲:父母。⁸羡:羡慕。⁹其:他们,指代书舍里的学生。¹⁰得:能够。¹¹中心:内心里。¹²伤:悲哀。¹³感:伤感。¹⁴恻然:怜悯,同情。恻:心中悲伤。¹⁵苟:如果,要是。¹⁶徒:白白的,此处指不收费。¹⁷资:费用。¹⁸遂:就。¹⁹就书:上书塾(读书)。就:靠近,此处指就书,即上学。²⁰诵:背诵。
我们要好学,并且珍惜我们来之不易的读书机会。
也应向文中老师学习,无私给予别人求学的帮助,尊重爱学习、有志向的人。

bǐngyuánxué--zàn

bǐngyuánshǎoshùsuìshíguòshūshěérshīyuētóngziyuányuēzhěshāngpínzhěgǎnshūzhěfánxuézhěyǒuqīnyuànèrxiànxuézhōngxīnshānggǎněrshīrányuēshūěr!!yuányuēqiánshīyuētóngzigǒuyǒuzhì,,xiāngjiào,,qiúshìsuìjiùshūdōngzhījiānsòngxiàojīnglùn

垂柳覆金堤,蘼芜叶复齐。
垂柳覆金堤(dī)¹,蘼(mí)(wú)²叶复齐。
译文:丝丝垂柳低垂,轻轻覆盖在金黄色的堤岸上;又是浓浓夏日,蘼芜的叶子又变得异常繁茂浓密。
注释:¹金堤:即堤岸。堤之土黄而坚固,故用“金”修饰。²蘼芜:香草名,其叶风干后可做香料。复:又。
水溢芙蓉沼,花飞桃李蹊。
水溢芙蓉沼(zhǎo)¹,花飞桃李蹊(xī)²
译文:在荷叶的映衬下显得更加碧绿的池塘水溢出池塘外,桃李的花瓣随风飘然而落,撒满树下的路。
注释:¹沼:池塘。²桃李蹊:桃李树下的路。
采桑秦氏女,织锦窦家妻。
采桑秦氏女¹,织锦窦(dòu)家妻²
译文:思妇长得像采桑的溢罗敷一样美貌,她对丈夫的思念情怀像织锦的窦家妻那样真切。
注释:¹秦氏女:指秦罗敷。²窦家妻:指窦滔之妻苏蕙。窦滔为前秦苻坚时秦州刺史,被谪戍流沙,其妻苏蕙织锦为回文诗寄赠。
关山别荡子,风月守空闺。
关山别荡子¹,风月²守空闺。
译文:丈夫已去关山之外,思妇在风月之夜只能独守空闺,忍受寂寞。
注释:¹荡子:在外乡漫游的人,即游子。²风月:风月之夜。
恒敛千金笑,长垂双玉啼。
¹(liǎn)²千金笑³,长垂双玉啼。
译文:她独处闺中,长期收敛值千金的笑容,相思使她经常整日流泪。
注释:¹恒:常。²敛:收敛。³千金笑:一笑值千金。双玉:指双目流泪。
盘龙随镜隐,彩凤逐帷低。
盘龙¹随镜隐²,彩凤³逐帷(wéi)
译文:她无心打扮,铜镜背面所刻的龙纹被藏在匣中;懒得整理房间,凤形花纹的帷帐没上钩而长垂。
注释:¹盘龙:铜镜背面所刻的龙纹。²随镜隐:是说镜子因为不用而藏在匣中。盘龙随镜隐:思妇无心打扮,用不着镜子。³彩凤:锦帐上的花纹是凤形。⁴逐帷低:是说帷帐不上钩而长垂。思妇懒得整理房间,故帷帐老是垂挂着。
飞魂同夜鹊,倦寝忆晨鸡。
飞魂同夜鹊¹,倦寝忆晨鸡²
译文:她因思念丈夫神魂不定,夜里睡不着,就像夜鹊见月惊起而神魂不定,也像晨鸡那样早起不睡。
注释:¹“飞魂”句:意谓夜里睡不着,就像夜鹊见月惊起而神魂不定。飞魂,一作“惊魂”。同夜鹊,形容像夜鹊那样神魂不定。汉末曹操《短歌行》:“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²倦寝忆晨鸡:像晨鸡那样早起不睡。倦寝,睡觉倦怠,即睡不着。
暗牖悬蛛网,空梁落燕泥。
暗牖(yǒu)¹悬蛛网,空梁²落燕泥。
译文:她的屋内,昏暗的窗户上到处悬着一张一张的蜘蛛网;空废的屋梁上剥落着一块一块的燕巢泥。
注释:¹牖:窗户。²空梁:空屋的房梁。
前年过代北,今岁往辽西。
前年过代¹北,今岁往辽²西。
译文:丈夫征戍行踪不定,前年还在代州北部,而今又到了辽水西边。
注释:¹代:代州,治所在今山西省代县。²辽:辽水,在今辽宁省境内,即辽河。
一去无消息,那能惜马蹄。
一去无消息,那能¹惜马蹄²
译文:一经出征,从此便再无消息,何时才能听到丈夫归来的马蹄声?
注释:¹那能:奈何这样。²惜马蹄:爱惜马蹄,指不回来。东汉苏伯玉妻《盘中诗》:“家居长安身在蜀,何惜马蹄归不数。”

  这是一首闺怨诗。前四句写春末夏初的景物,引出思妇。这里写了垂柳、蘼芜、芙蓉和飞花四种各自独立的景物,以折杨柳送别、采芙蓉求欢等民俗事象来暗示思妇的心态,以悬念征夫的情感将四个貌似各不相干的画面融成一体。这开头四句具有“状溢目前”而“情在词外”的隐秀之美。

  接着四句用旧事喻思妇守空闺,意象变换如峰回路转,从暗喻转为明写。“采桑”句承汉乐府《陌上桑》之意表示思妇的美好;“织锦”句借苏蕙织锦之典表示思妇的相思。“荡子”点明相思的对象,“关山”标明相思的遥远;“风月”句使诗题彰明更显著。“风月守空闺”,仅五字就勾勒出一个思妇独守空房,无心观赏大自然的风月美景,颇有“赏心乐事谁家院”的情致。

  再用八句写思妇的悲苦情状,妙在用景物的衬托,把思妇的思念之切活画了出来。其中“飞魂同夜鹊,倦寝忆晨鸡”两句,则将思妇的内心完全形象化了,自然界的“夜鹊”和“晨鸡”用来比喻昼夜的更替,她的心就像这两句诗里的意象,感受到时世的沧桑嬗变。“暗牖悬蛛网,空梁落燕泥”是当时传诵的名句。牖暗,梁空,蛛网悬挂,燕泥落下,在工整的对偶和确切、形象的语言运用中,把门庭冷落的情况以及思妇极端凄凉悲苦的心情完全表现出来。传说在隋炀帝大业五年(609年),薛道衡将要被处死时,隋炀帝问他:“更能作‘空梁落燕泥’语否?”由于隋炀帝忌薛的诗才而特别提出这句诗,因而使之传为名句。这两句诗可用来形容人去楼空、好景不常这类景况。

  以上多为近距离的意象,而最后四句多为远距离的意象。“代北”与“辽西”都是远离思妇的边塞,这是从空间上写其“远”“;前年”与“今岁”表明思妇与征人离别之久,这是从时间上写其“远”。正因为他们相距远,所以思妇回首往日而心境悲凉,展望来日,她与那征人团聚的希望虽然在寂寞中燃烧,但也在寂寞中破灭:“一去无消息,那能惜马蹄。”结末二句埋怨丈夫久戍于外而不归,以问句作结,内心的埋怨之情表露无遗。

  正是在这种由暗而明、由外而内、由近而远的意象转换之中,显示出此诗的特色:铺排中有起伏,工稳中有流动,轻靡中有超逸,绮丽中有清俊。尤其是“暗牖”二句,足以表明薛道衡学习南朝诗歌细致深微的艺术风格上尚能登堂入室。

参考资料:
1、 吴小如 等.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1464-1467

yán

xuēdàohéng suídài 

chuíliǔjīn  
shuǐróngzhǎo huāfēitáo 
cǎisāngqínshì zhījǐndòujiā 
guānshānbiédàng fēngyuèshǒukōngguī 
héngliǎnqiānjīnxiào chángchuíshuāng 
pánlóngsuíjìngyǐn cǎifèngzhúwéi 
fēihúntóngquè juànqǐnchén 
ànyǒuxuánzhūwǎng kōngliángluòyàn 
qiánniánguòdàiběi jīnsuìwǎngliáo西 
xiāo néng 
闾左称雄日,渔阳适戍人。
(lǘ)¹称雄日,渔阳²适戍(shù)³人。
译文:贫民出身的陈胜起兵称雄的时候,不过是被遣发到渔阳守边的人。
注释:¹闾左:居住在里巷之左的贫民。²渔阳:古郡名,在今北京市密云县西南。³适戍:被发遣防守边疆。
王侯宁有种?竿木足亡秦。
王侯宁¹有种?竿木²足亡秦。
译文:成为王侯难道需要王侯的苗裔吗?砍树木为兵器,举旗杆为旗帜,足可以消灭秦国。
注释:¹宁:岂。²竿木:指起义,语本贾谊《过秦论》:“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大义呼豪杰,先声仗鬼神。
大义呼豪宁,先声仗¹鬼神。
译文:正义唤醒了陈胜这样豪宁,先制造声势,假托鬼神。
注释:¹仗:依仗。
驱除功第一,汉将可谁伦?
驱除¹功第一,汉将可谁伦²
译文:为(汉高祖刘邦)扫清道路,陈胜居功第一位,汉朝的将领中有谁能够和他相提并论呢?
注释:¹驱除:指为汉高祖的成功扫清了道路。语本《史记·秦楚之际月表》:“然王迹之兴,起于闾巷,合从讨伐,轶于三代,乡秦之禁,适足以资贤者,为驱除难耳。”²伦:比。
陈胜只是一个出身贫苦的普通百姓,贾谊说他是“瓮牖绳枢之子,甿隶之人,而迁徙之徒”(《过秦论》),但他胸怀奇志,年轻时曾同一起耕地的雇工们说:“如果富贵了,互相不要忘记。”人们嗤笑他,他却说:“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所以他后来敢于对抗强秦,成为波澜壮阔的农民起义军的首领。此诗的前四句就突出了他的这种精神,说他以一个闾左的平民而称雄天下,本来只是谪守边疆的戍卒,但起事时他说:“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体现了他蔑视权威、主张平等的思想。正因为陈胜有这样的信念,所以他虽然手无寸铁,揭竿而起,却足以推翻强大的秦王朝。“大义呼豪杰”一句是指陈胜起义时托名公子扶苏和项燕的部队。因公子扶苏本来是王位的继承者,被秦二世所篡杀;项燕则是楚国的宿将,在楚国人心目中有很高的地位,所以用扶苏和项燕的名义是符合大义的。“先声仗鬼神”即指陈胜、吴广起事前曾假托鬼神取信于民。他们在帛上用朱砂写上“陈胜王”三字,然后放置在鱼肚子里,人们买鱼烹食,发现了鱼腹中的字,即以为是上天的预示;又使人学狐狸叫:“大楚兴,陈胜王。”征戍的人听到后都以为是陈胜是应合天命,得鬼神获佑的,这就是“仗鬼神”的内容。最后两句说陈胜的起义,为汉高祖刘邦的统一天下铺平了道路,其首事之功不可没,所以论功的话,陈胜当为第一,汉朝的那些开国功臣是无法与他相比的。其实诗人的这种观点也来自《史记》,司马迁在《陈涉世家》的最后写道:“陈胜虽已死,其所置遣侯王将相竟亡秦,由涉首事也。”已隐约地肯定了他开启汉高祖帝业的功绩,而诗中“驱除”而据更加凝练而明晰地揭示出了这层意思。
参考资料:
1、 王镇远.元明清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4

chénshèngzhuàn

jūn míngdài 

zuǒchēngxióng yángshìshùrén 
wánghóunìngyǒuzhǒng gān竿wàngqín 
háojié xiānshēngzhàngguǐshén 
chúgōng hànjiāngshuīlún 
天与化工知。赐得衣裳总是绯。每向华堂深处见,怜伊。两个心肠一片儿。
天与化工¹知。赐得衣裳²总是绯(fēi)³。每向华堂深处见,怜伊。两个心肠一片儿。
译文:天同造化说,他恩赐给荔枝的衣裳都是深红色的。每每朝华堂深处一看,可怜你,虽有两颗果核,可肉是连成一片的。
注释:¹化工:造化之工。即大自然的创造力。²衣裳:荔枝之壳。³绯:大红色。
自小便相随。绮席歌筵不暂离。苦恨人人分拆破,东西。怎得成双似旧时。
自小便相随。绮(qǐ)¹歌筵(yán)不暂离。苦恨人人分拆心,东西。怎得成双似旧时。
译文:从小,我俩就形影不离,在盛美的唱歌劝酒的宴席上,一刻也未分开。极端痛恨将两个核仁一个个地打成两半,怎能恢复那成双成对昔日苦恋模样。
注释:¹绮席:华丽的筵席。

  上片,概写荔枝的悲凉身世,发出同情的感叹。“天与化工知,赐得衣裳总是绯。”与人一样,双荔枝与单荔枝,都是由天工造化出来的。所不同的是:双荔枝确实罕见难得。它是天特别赐予的。“总是”二字,特别传神。绯,在古代为一种特殊的颜色,所以这种特殊的双荔枝,便成了上贡的果品,平民百姓望而止步,于是置放“华堂深处”,每每望见,令人心酸。一个普通的双荔枝的地位,竟人为地抬到如此神圣的地步。谁知晴天霹雳,双荔枝在“华堂深处”遭到厄运。“怜伊”呀,“怜伊”的是可怜的双荔枝两颗核仁(“两副心肠”)竟要与肉分离了。上片,明在写双荔枝,却在写一对青梅竹马式的恋人如双荔枝同样的身世。开始,天赐良缘,情敦意笃,高洁纯真,后来,被人为地残酷拆心,成了罪恶社会的殉葬品。

  下片,借回忆双荔枝苦难的经历,赞叹恋人生死不渝的坚贞品格。想当年,双荔枝与人一样, “自小便相随”,形影不离;就是作为“绮席歌筵”上的欣赏珍品,贵人只是欣赏欣赏,双荔枝在短时间内不分离(“不暂离”)。可是,双荔枝命途多舛。作为贡品已是命中注定,它自然地“苦恨人人分拆心、东西”。皇帝是贪婪的,又是残忍的。越是成双成对而相连的荔枝,越是被他凶“拆”凶噬,这是人世间的历史悲剧。“怎得成双似旧时”,无可奈何,让它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成为人间的遗憾。这一无答而问的设问结尾句,非常有力,提醒世人:在封建社会里,成双的荔枝永远不会有恢复“似旧时”的美梦的。下片,与上片一样,还是在继续感叹那对天然的少男少女的坚贞如一的精神。她爱,爱她们“自小便相随,绮席歌筵不暂离”的往日风流;她恨,恨那残酷的现实太无情。本是深闺无人识的少女,一旦被掠进宫里成为歌妓,情侣被活活“拆心”,你我“东西”。“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怎得成双似旧时”,留恋只是留恋,终归只是英灵中的美愿而已。

  这是一首咏物词,全词,以象征、拟人的手法,把双荔枝当人写,把人又当荔枝写。字字写人,语语双关,富有情趣。较之“花间”词有了根本性的革命,实为婉约词中的一朵奇葩。

参考资料:
1、 朱靖华,饶学刚,王文龙编著,苏轼词新释辑评 (下册),中国书店,,第1195-1197页
艳阳不到青山,古阴冷翠成秋苑。吴娃点黛,江妃拥髻,空蒙遮断。树密藏溪,草深迷市,峭云一片。二十年旧梦,轻鸥素约,霜丝乱、朱颜变。
艳阳不到青山,古阴冷翠成秋苑¹。吴娃点黛,江妃²拥髻(jì)³,空秋遮断。树密藏溪,草深迷市,峭云一片。二十年旧梦,轻鸥素约,霜丝乱、朱颜变。
译文:明亮的阳光从来照不进青山。积聚已久的阴暗,加上寒冷的翠绿色将此山变成肃杀如秋的氛围。点点远山如吴娃的青黑色鬓发,又像江妃的云髻。但却被一片迷茫遮断,看不清楚。惠山丛林茂密,溪流隐蔽,草木深暗,市镇都迷。但,它却突出空濛,如一片高峭的云朵。这是二十年前的事了,如梦似幻!如今我重新经过轻鸥之约,可惜乳霜白的鬓发已凌乱不堪,朱颜也已经改变,衰老了。
注释:惠山:又称慧山、惠泉山,在江苏省无锡市西郊,为江南名山之一。惠山以泉水著称。酌泉:即其名泉之一。¹秋苑:满是秋色的园林苑囿。²江妃:传说中的女神。³髻:盘在头顶或脑后的发结。
龙吻春霏玉溅。煮银瓶、羊肠车转。临泉照影,清寒沁骨,客尘都浣。鸿渐重来,夜深华表,露零鹤怨。把闲愁换与,楼前晚色,棹沧波远。
龙吻¹春霏(fēi)玉溅。煮银瓶、羊肠²车转。临泉照影,清寒沁骨,客尘都浣(huàn)。鸿渐³重来,夜深华表,露零鹤怨。把闲愁换与,楼前晚色,棹(zhào)沧波远。
译文:泉水从龙吻状的石刻喷发出来,如春天的雨雪纷飞,又如片片碎玉迸射而出。茶在银瓶烹煮,发出的声音如车轮绕羊肠般。在泉边看到自己的倒影,顿觉一股清寒之气沁入骨髓,作客之尘被清洗干净。我重来此地,正如丁令威在深夜化鹤归来,站立在城门华表之上,身在零落露水之中,感慨不已。我唯有把闲愁抛却,而换取楼前之晚间景色,细听水波上的划船之声,渐渐地愈来愈远了。
注释:¹龙吻:惠山名“九陇山”,因山有九陇(峰),又名九龙山。泉出龙首,为第一山。龙吻,即泉水从龙口喷出。²羊肠:形容狭窄曲折的小路。此用羊肠路上颠簸的车声来形容煮茶,并暗示品茶的欲望急切。³鸿渐:唐代茶叶专家陆羽。陆羽字鸿渐,著《茶经》三篇。⁴华表:设立在宫殿、城垣等建筑物前作装饰、标志用的大柱。⁵露零:即零露、降露。又解一颗颗露珠。⁶棹:划船的一种工具。

  此词记述作者重游惠山泉的经历,上下阕分别描写了惠山秋色与二泉景物,紧密结合酌茗观景,抒发了旧地重游、世事变迁的感慨。文意层层推进,极有情致。

  上阙记重游惠山泉。“艳阳”两句,泉边实境。言泉藏谷中,四周山荫蔽日,所以春天的艳阳也照不到泉水。泉边阴冷滴翠,仿佛将春天转化成深秋季节。“吴娃”三句,此是以“吴娃”、“江妃”喻泉边的锡、惠两山。言两山草木茂盛,苍翠如娇娘点黛。锡山上的宝塔高耸,好像妇人的发髻。当微雨空秋之时,就能遮断山色。“树密”三句是说:茂密的树林间不知泉水从何处而来?深草中露出楼阁,白云不时从山顶飘过。“二十年”三句,“二十年”是约数;“轻鸥”,指隐居这里如野鹤闲云般自在的高士。这是说:我多年前曾于隐居这儿的高士有过约定,如今旧地重游当时的少年人也成白头翁了。“朱颜”,这里指少年。

  下阙饮泉水兼抒怀抱。“龙吻”两句,“龙吻”茶叶名。言将惠山泉水“龙吻”茶一起放在银瓶中煮沸,饮之入口清香,使胃肠内也感到异常舒坦。“煮银瓶羊肠车转” 用典:“银瓶泻汤夸第二”,此苏轼句;“曲几团蒲听煮汤,煎成车声绕羊肠”,此山谷句也。“临泉”三句,言泉水“清寒沁骨”。词人说:在泉边照影清洗,仿佛将我这位游子的一身旅尘都洗去了。“鸿渐”三句。《易》“鸿渐于干”。注:“鸿. 水鸟名, 适进之义,始下而升者也,故以鸿为喻。”“华表鹤怨”,用丁令威学道后化鹤归辽东故里之典。事见《搜神后记》:“汉丁令威学道于灵虚山。后化鹤归辽,徘徊空中而言:‘有鸟有鸟丁令威,去家千年今始归;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学仙冢垒垒?’遂高冲上天”。此言已奔波多年,这次重返惠山泉,深叹人事俱非。“把闲愁”三句,言且去观赏楼前的晚景,把胸中的愁苦像江流中的小舟逐渐远去一样,也渐渐淡化。此是词人以闲淡之句作结也。

  此词艺术特色之一是脉络井井,结构严谨。开章写游山,结句写游毕归去,首尾圆合。上片扣住词题“惠山”,写阴霾天气下的山景。由总写到具体,由远山到近山,由上而下,抓住“阴”,写山之空漾迷漫;下片扣住词题“酌泉”,写泉水之清澈,围绕泉水写人的煮茗、照影等活动。不管在山景空漾、还是在泉水清澈的描写中都插入抒情的笔墨,抒发了旧地重游,人世沧桑的感慨。

  艺术特色之二,善化典故,创造新词。如“吴娃点黛”,“江妃拥髻”均化用李白、杜甫诗句,将远山近峦比拟成美女、神仙的画眉、发髻,使山峦富有一种空灵、飘逸的美感。再如将煮茶声写为“银屏、羊肠车转”,化用白居易、黄庭坚诗句,以清脆悦耳的声音比拟之,在化典中丰富了所写事物的内涵与意蕴。

参考资料:
1、 赵慧文,徐育民.吴文英词新释辑评:中国书店,2007:78-80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