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谈道亦云旧,远逢太史牛马走。
区区分别意何为,扰扰只添心上垢。
道大如天不可测,异出同归各穿窦。
浩然一水散千沤,却观彼我曾无有。
我丈中心冰玉洁,世上浮荣尽灰灭。
终年行道自不知,笑指空门名异说。
此心未信道不生,石上下种何由茁。
道在起居饮食中,安问胡僧分五叶。
儒林谈道亦云旧,远逢太史牛马走。
区区分别意何为,扰扰只添心上垢。
道大如天不可测,异出同归各穿窦。
浩然一水散千沤,却观彼我曾无有。
我丈中心冰玉洁,世上浮荣尽灰灭。
终年行道自不知,笑指空门名异说。
此心未信道不生,石上下种何由茁。
道在起居饮食中,安问胡僧分五叶。
苏辙

苏辙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 1669篇诗文

猜您喜欢
我劝髯张归去好,从来自己忘情。尘心消尽道心平。江南与塞北,何处不堪行。
我劝髯(rán)¹归去好,从来自己忘情。尘心消尽道心平。江南与塞北,何处不堪行。
译文:我劝张弼不要因为离别而伤感,不要担忧前路,安心回杭州吧。我心中没有波澜了。世俗之念我已经消除了,心已经平静淡泊了。不论是江南还是塞情,都可以居住、任职。
注释:¹髯张:张弼,字秉道,杭州人,苏轼的友人。
俎豆庚桑真过矣,凭君说与南荣。愿闻吴越报丰登。君王如有问,结袜赖王生。
(zǔ)¹庚桑²真过矣,凭君说与南荣。愿闻吴越³报丰登。君王如有问,结袜赖王生
译文:我真的不值得受杭州百姓的如此之厚的爱戴啊,还请你把这话转告杭州百姓。希望听到杭州传来丰收的消息。皇帝如果问起我在杭州的政绩,请说全赖百姓的爱戴。
注释:¹俎豆:俎和豆,古代祭祀、宴会时盛肉类等食品的两种器皿,亦泛指各种礼器。这里借指杭州人民对苏轼的爱戴。²庚桑:复姓,此处为庚桑楚,老子的弟子。庚桑楚治理地区受人民爱戴,而自认为无功。这里借指苏轼自己。由此说:“真过矣”南荣:庚桑楚的弟子。此处指杭州百姓。³吴越:杭州位于吴越一带,此处指杭州。⁴结袜赖王生:化用王生结袜典故。出自《汉书·张释之传》。西汉处士王生为成全张释之尊老礼贤的名声,曾有意在公卿集合时命廷尉张释之为自己结袜。此处谦称治理杭州之功并不属于自己。
辛夷高花最先开,青天露坐始此回。
辛夷¹高花最先开,青天露坐始此回。
注释:¹辛夷:辛夷又名望春花,属木兰科植物。色泽鲜艳,花蕾紧凑,鳞毛整齐,芳香浓郁。
已呼孺人戛鸣瑟,更遣稚子传清杯。
已呼孺人¹戛鸣瑟,更遣稚子传清杯。
注释:¹孺人:古时称大夫的妻子。
选壮军兴不为用,坐狂朝论无由陪。
选壮军兴不为用,坐狂朝论无由陪。
如今到死得闲处,还有诗赋歌康哉。
如今到死得闲处,还有诗赋歌康哉。
洛阳东风几时来,川波岸柳春全回。
洛阳东风几时来,川波岸柳春全回。
宫门一锁不复启,虽有九陌无尘埃。
宫门一锁不复启,虽有九陌无尘埃。
策马上桥朝日出,楼阙赤白正崔嵬。
策马上桥朝日出,楼阙赤白正崔嵬。
孤吟屡阕莫与和,寸恨至短谁能裁。
孤吟屡阕莫与和,寸恨至短谁能裁。
春田可耕时已催,王师北讨何当回。
春田可耕时已催,王师北讨何当回。
放车载草农事济,战马苦饥谁念哉。
放车载草农事济,战马苦饥谁念哉。
蔡州纳节旧将死,起居谏议联翩来。
蔡州纳节¹旧将死,起居谏议联翩来。
注释:¹纳节:官职 唐、宋节度使改任仆射、尚书、侍郎之称。
朝廷未省有遗策,肯不垂意瓶与罍。
朝廷未省有遗策,肯不垂意瓶与罍。
前随杜尹拜表回,笑言溢口何欢咍。
前随杜尹拜表回,笑言溢口何欢咍。
孔丞别我适临汝,风骨峭峻遗尘埃。
孔丞别我适临汝¹,风骨峭峻遗尘埃。
注释:¹临汝:地名,临汝县,现河南省汝州市。
音容不接只隔夜,凶讣讵可相寻来。
音容不接只隔夜,凶讣讵可相寻来。
天公高居鬼神恶,欲保性命诚难哉。
天公高居鬼神恶,欲保性命诚难哉。
辛夷花房忽全开,将衰正盛须频来。
辛夷花房忽全开,将衰正盛须频来。
清晨辉辉烛霞日,薄暮耿耿和烟埃。
清晨辉辉烛霞日,薄暮耿耿和烟埃。
朝明夕暗已足叹,况乃满地成摧颓。
朝明夕暗已足叹,况乃满地成摧颓¹
注释:¹摧颓:衰败,毁废,转动倾侧的样子。
迎繁送谢别有意,谁肯留恋少环回。
迎繁送谢别有意,谁肯留恋少环回。

  这是一组描写春天的诗,有景有情,有悠然美丽的风光,给人以美的享受,如身入其境,怡然自得。五首诗一气呵成,浑然天成,豪然不失大家之风。诗中若因若无透露出诗人的个人情怀,诗中以乐景,写哀情,道出了诗人的深深怀念与不舍,从”谁肯留恋少环回“可见一般了。

  纵观全文,不难看出,诗中除了怀念与不舍之外,有着一些失意,五首诗中表现出了作者仕途失意,自笑春风,在春景中外却自我。

  诗中文笔精炼,曲尽其妙,尽现一代名家之风。

gǎnchūnshǒu--hán

xīngāohuāzuìxiānkāiqīngtiānzuòshǐhuí

rénjiámínggèngqiǎnzhìzichuánqīngbēi

xuǎnzhuàngjūnxìngwèiyòngzuòkuángcháolùnyóupéi

jīndàoxiánchùháiyǒushīkāngzāi

luòyángdōngfēngshíláichuānànliǔchūnquánhuí

gōngménsuǒsuīyǒujiǔchénāi

shàngqiáocháochūlóuquēchìbáizhèngcuīwéi

yínquècùnhènzhìduǎnshuínéngcái

chūntiángēngshícuīwángshīběitǎodānghuí

fàngchēzàicǎonóngshìzhànshuíniànzāi

càizhōujiéjiùjiāngjiànliánpiānlái

cháotíngwèishěngyǒukěnchuípíngléi

qiánsuíyǐnbàibiǎohuíxiàoyánkǒuhuānhāi

kǒngchéngbiéshìlínfēngqiàojùnchénāi

yīnróngjiēzhǐxiōngxiāngxúnlái

tiāngōnggāoguǐshénèbǎoxìngmìngchéngnánzāi

xīnhuāfángquánkāijiāngshuāizhèngshèngpínlái

qīngchénhuīhuīzhúxiábáogěnggěngyānāi

cháomíngàntànkuàngnǎimǎnchéngcuītuí

yíngfánsòngxièbiéyǒushuíkěnliúliànshǎohuánhuí

闲坐悲君亦自悲,百年都是几多时。
闲坐悲君亦自悲,百年都是几多时。
译文:闲坐无事为你悲伤为我感叹,人生短暂百年时间又多长呢!
邓攸无子寻知命,潘岳悼亡犹费词。
邓攸¹无子寻知命,潘(pān)²悼亡犹费词。
译文:邓攸没有后代是命运的安排,潘岳悼念亡妻只是徒然悲鸣。
注释:¹邓攸:西晋人,字伯道,官河西太守。《晋书·邓攸传》载:永嘉末年战乱中,他舍子保侄,后终无子。²潘几:西晋人,字安仁,妻死,作《悼亡诗》三首。
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缘会更难期。
同穴窅(yǎo)¹何所望,他生缘会更难期。
译文:即使能合葬也无法倾诉衷情,来世结缘是多么虚幻的企望。
注释:¹窅冥:深暗的样子。
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
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
译文:唯有以彻夜不眠、辗转反侧的思念,报答你生前为我奔波劳累的苦心。

  首句“闲坐悲君亦自悲”,承上启下。以“悲君”总括上两首,以“自悲”引出下文。由妻子的早逝,想到了人寿的有限。人生百年,也没有多长时间。诗中引用了邓攸、潘岳两个典故。邓攸心地如此善良,却终身无子,这就是命运的安排。潘岳《悼亡诗》写得再好,对于死者来说,也没有什么意义,等于白费笔墨。诗人以邓攸、潘岳自喻,故作达观无谓之词,却透露出无子、丧妻的深沉悲哀。接着从绝望中转出希望来,寄希望于死后夫妇同葬和来生再作夫妻。但是,再冷静思量:这仅是一种虚无缥缈的幻想,更是难以指望的,因而更为绝望:死者已矣,过去的一切永远无法补偿了!诗情愈转愈悲,不能自已,最后逼出一个无可奈何的办法:“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诗人仿佛在对妻子表白自己的心迹:我将永远永远地想着你,要以终夜“开眼”来报答你的“平生未展眉”。真是痴情缠绵,哀痛欲绝。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12月版:第942-944页

qiǎnbēihuái怀sānshǒu ·sān

yuánzhěn tángdài 

xiánzuòbēijūnbēi bǎiniándōushìduōshí 
dèngyōuxúnzhīmìng pānyuèdàowángyóufèi 
tóngxuéyǎomíngsuǒwàng shēngyuánhuìgèngnán 
wéijiāngzhōngchángkāiyǎn bàopíngshēngwèizhǎnméi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火树银花¹合,星桥²铁锁开³
译文:明灯错落,园林深处映射出璀璨的光芒,有如娇艳的花朵一般;由于四处都可通行,所以城门的铁锁也打开了。
注释:¹火树银花:比喻灿烂绚丽的灯光和焰火。特指上元节的灯景。²星桥:星津桥,天津三桥之一。³铁锁开:比喻京城开禁。唐朝都城都有宵禁,但在正月十五这天取消宵禁,连接洛水南岸的里坊区与洛北禁苑的天津桥、星津桥、黄道桥上的铁锁打开,任平民百姓通行。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暗尘¹随马去,明月逐人来²
译文:人潮汹涌,马蹄下尘土飞扬;月光洒遍每个角落,人们在何处都能看到明月当头。
注释:¹暗尘:暗中飞扬的尘土。²逐人来:追随人流而来。
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
游伎¹皆秾(nóng)²,行歌尽落梅³
译文:月光灯影下的歌妓们花枝招展、浓妆艳抹,一面走,一面高唱《梅花落》。
注释:¹游伎:歌女、舞女。一作“游骑(jì)”。²秾李:此处指观灯歌伎打扮得艳若桃李。³落梅:曲调名。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金吾¹不禁夜²,玉漏³莫相催。
译文:京城取消了夜禁,计时的玉漏你也不要着忙,莫让这一年只有一次的元宵之夜匆匆过去。
注释:¹金吾:原指仪仗队或武器,此处指金吾卫,掌管京城戒备,禁人夜行的官名,汉代置。²不禁夜:指取消宵禁。唐时,京城每天晚上都要戒严,对私自夜行者处以重罚。一年只有三天例外,即正月十四、十五、十六。³玉漏:古代用玉做的计时器皿,即滴漏。

  农历正月十五为上元节,后来也称元宵节。据《大唐新语》记载,武则天时,每年这天晚上,京都洛阳都要大放花灯,夜间照例不戒严,观赏花灯的真是人山人海。豪门贵族车马喧哗,市井之民欢歌笑语,通宵都在热闹的气氛中度过。文人数百人赋诗记其盛景,当时以苏味道、郭利贞、崔液三人所作为绝唱。该诗描绘的是神龙元年(705年)上元夜神都观灯的景象。

  诗的首联总写节日气氛:彻夜灯火辉煌,京城弛禁,整个城池成了欢乐的海洋。“火树银花”形容灯采华丽。史载:唐玄宗先天二年(713年)正月十五、十六、十七日在皇城门外作灯轮,高二十丈,衣以锦绮,饰以金银,燃五万盏灯,竖之如花树。这虽不是作者笔下的那个夜晚,但由此也可以推想其盛况如许。“合”字是四望如一的意思,是说洛阳城处处如此。唐代,孙逖《正月十五日夜应制》诗中说:“洛城三五夜,天子万年春。彩仗移双阙,琼筵会九宾。舞成苍颉字,灯作法王轮。不觉东方日,遥垂御藻新。”可与此诗相印证,可见隋唐时代洛阳皇城端门的元宵节观灯盛况。是说原本黑洞洞的城门与黑沉沉的城河在节日的夜晚也点缀着无数的明灯,远远望去有如天上的星桥银河了。

  颔联写元夕车马游人之盛。由于车马交驰、游人杂沓,扬起了道路上的阵阵尘土。在平常的夜间,即使有尘土飞扬,人也是看不见的。但元夕之夜,由于月光灯影的照耀,却分明可见随着车马的飞驰而去,后面便扬起一阵飞尘,这就是所谓“暗尘随马去”。本不可见的“暗尘”因“正月十五夜”的月光灯影而见,这正是对元夕的传神描写。着一“去”字,写出了马的奔驰和尘土飞扬而去的态势。纪昀说此句得神处在一“暗”字,固极有见。其实,“去”字也同样精彩,从中仿佛可见车马飞驰时卷起的气流,下句专写人的活动,却不忘交代元夕的特点。由于是望月,所以满月的清光映照着东都城的每一个角落。游人熙熙攘攘,摩顶接踵,月亮的光辉始终与人相随。由此“明月”还可进一步想象灯月交辉的热闹场景。

  颈联于熙熙攘攘的人群中专挑出一类人来写,这就是“游妓”。她们可能是王公贵戚之家的歌舞妓人,为了相互夸示而让她们出来表演助兴的,她们自己也可借此观赏元夕灯月交辉、人流如织的热闹景象。总之,既是观赏者,又是元夕的一道亮丽风景。两句一句写她们的美貌,一句写她们的技艺。单有火树银花的灯影和众多的游人车马,还不足以充分显示元夕京城的热闹繁华,必须再加上美貌如花的歌妓和彻夜笙歌,才是声色光华交相辉映,极喧阗热闹之能事。

  这就逼出了结尾两句:“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金吾”,又称“执金吾”,指京城里的禁卫军。据史记载唐代设左、右金吾卫,主管统率禁军。玉漏,指古时的计时器,用铜壶滴漏以记时。统观全诗词采华艳,绚丽多姿;而音调和谐,韵致流溢,有如一帧古代节日的风情画,让人百看不厌。

参考资料:
1、 贺新辉主编,唐诗名篇赏析 第一册,中国妇女出版社,2007.01,第16页

zhēngyuèshí

wèidào tángdài 

huǒshùyínhuā xīngqiáotiěsuǒkāi 
ànchénsuí míngyuèzhúrénlái 
yóujiēnóng xíngjìnluòméi 
jīnjìn lòuxiāngcuī 
一卷疏芜一百篇,名成未敢暂忘筌。
一卷疏芜¹一百篇,名成未敢暂忘筌。
译文:我这一卷诗集稀疏散乱共有百篇诗作,现在虽然出了名,可也不敢忘了赖以成功的这些诗作。
注释:¹疏芜:稀疏散乱。
何如海日生残夜,一句能令万古传。
何如海日生残夜,一句能令万古传。
译文:可它们怎么能够比得上王湾的佳句“海日生残夜”呢?仅仅这一句佳句就可以流传万古了。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