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皋垂训皆王度,周召陈诗尽国风。
非独立言方不朽,相君功德已无穷。
伊皋垂训皆王度,周召陈诗尽国风。
非独立言方不朽,相君功德已无穷。
司马光

司马光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宋史》,《辞海》等明确记载,世称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 1342篇诗文

猜您喜欢
心郁郁之忧思兮,独永叹乎增伤。
心郁郁之忧思兮,独永叹乎增伤¹
译文:心里的忧愁万分郁结,孤独地唉声叹气不断悲伤。
注释:¹增伤:加倍忧伤。
思蹇产之不释兮,曼遭夜之方长。
思蹇(jiǎn)¹之不释兮,曼遭夜之方长。
译文:思来想去怎么也不能开怀,只恨长夜漫漫天总不亮。
注释:¹蹇产:曲折纠缠。
悲秋风之动容兮,何回极之浮浮!
悲秋风之动容¹兮,何回极之浮浮!
译文:悲叹秋风一来草木枯黄,坏人当道真是一片糟糕!
注释:¹动容:指秋风吹来的状况。
数惟荪之多怒兮,伤余心之忧忧。
数惟¹(sūn)²之多怒兮,伤余心之忧忧。
译文:每当想到楚王动辄发怒,我就胆战心惊痛苦悲伤。
注释:¹惟:思,想起。²荪:香草名,这里指楚王。
愿摇起而横奔兮,览民尤以自镇。
愿摇起而横奔兮,览民尤¹以自镇。
译文:真想疾起狂奔远去他乡,看到百姓痛苦镇定思量。
注释:¹尤:遭罪。
结微情以陈词兮,矫以遗夫美人。
结微情¹以陈词兮,矫以遗夫美人。
译文:我把内心想法讲了出来,把它拿来赠给我的楚王。
注释:¹微情:一点点情意,是作者自谦。
昔君与我成言兮,曰黄昏以为期。
昔君与我成言兮,曰黄昏¹以为期²
译文:楚王曾经与我有过约定,他说黄昏时分相会一趟。
注释:¹黄昏:代指晚年。²期:约。
羌中道而回畔兮,反既有此他志。
羌中道而回畔¹兮,反既有此他志。
译文:谁知楚王半路改变想法,一反过去态度另有主张。
注释:¹回畔:折回。
憍吾以其美好兮,览余以其修姱。
(jiāo)¹吾以其美好兮,览余以其修姱(kuā)²
译文:对我炫耀他的美好姿态,向我展示他的艳丽衣裳。
注释:¹憍:通“骄”,骄傲,夸耀。²修姱:美好。其,楚怀王。
与余言而不信兮,盖为余而造怒。
与余言而不信兮,盖¹为余而造怒。
译文:与我有约你却言而无信,为何反而对我发怒逞强。
注释:¹盖:通“盍”,何。
愿承间而自察兮,心震悼而不敢。
愿承间¹而自察兮,心震悼而不敢。
译文:本想找个机会说明情况,却又怕这怕那没有胆量。
注释:¹承间:找个机会。
悲夷犹而冀进兮,心怛伤之憺憺。
悲夷犹而冀进兮,心怛伤之憺(dàn)¹
译文:悲我忧豫不敢接近楚王,心里痛苦就如火烧一样。
注释:¹憺憺:忧心重重的样子。
兹历情以陈辞兮,荪详聋而不闻。
兹历情以陈辞兮,荪详(yáng)¹聋而不闻。
译文:我把这情景编成了歌辞,但你假装耳聋不肯倾听。
注释:¹详:通“佯”,假装。
固切人之不媚兮,众果以我为患。
固切人¹之不媚兮,众果以我为患。
译文:言辞懇切之人不受欢迎,小人以我为患把我提防!
注释:¹切人:直率坦诚的人。
初吾所陈之耿著兮,岂至今其庸亡?
初吾所陈之耿著¹兮,岂至今其庸²(wàng)³
译文:当初我把意见陈述明白,至今难道他会完全遗忘?
注释:¹耿著:明白清楚。²庸:乃,就。³亡:通“忘”,忘记。
何毒药之謇謇兮?原荪美之可完。
何毒药之謇(jiǎn)¹兮?原荪美之可完。
译文:为何直想反复讲述这话?我盼楚王美德得到发扬。
注释:¹謇謇:忠直敢言。
望三五以为像兮,指彭咸以为仪。
望三五¹以为像²兮,指彭咸以为仪。
译文:希望三皇五帝作为榜样,就像彭咸谏君不听投江。
注释:¹三五:三王五霸,三王即夏禹、商汤、周文王;五霸先秦时指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汉代以后说法不一。²像:榜样。
夫何极而不至兮,故远闻而难亏。
夫何极¹而不至兮,故远闻而难亏。
译文:学习三五彭咸何事不成?定会无亏无损名声远扬。
注释:¹极:方向。
善不由外来兮,名不可以虚作。
善不由外来兮,名不可以虚作¹
译文:美好品德要靠自我修养,名声好坏哪凭自己宣扬。
注释:¹虚作:假造。
孰无施而有报兮,孰不实而有获?
孰无施而有报兮,孰不实¹而有获?
译文:怎能君不施恩望臣回报,怎能春不下种秋来收粮?
注释:¹实:播种。
少歌曰:与美人抽思兮,并日夜而无正。
少歌¹曰:与美人抽思²兮,并日夜而无正³
译文:小歌:我把内心所想向他诉说,日以继夜等待却无反响。
注释:¹少歌:古代乐章音乐的名称。这里是前半部分内容的小结。²抽思:一作“抽怨”。抽,抒写。³正:同“证”,证据。
憍吾以其美好兮,敖朕辞而不听。
憍吾以其美好兮,敖(ào)¹朕辞而不听。
译文:楚王对我炫耀他的美好,并不把我所说放在心上!
注释:¹敖:通“傲”,轻慢。
倡曰:有鸟自南兮,来集汉北。
¹曰:有鸟自南兮,来集汉北。
译文:唱道:一只鸟儿从南方飞来,停留在汉水之北。
注释:¹倡:通“唱”,古代音乐章节的名称。这里指诗的下半部分的开始。
好姱佳丽兮,牉独处此异域。
好姱佳丽兮,牉(pàn)¹独处此异域。
译文:毛羽十分美丽,孤单地在异乡作客。
注释:¹牉:分离。
既惸独而不群兮,又无良媒在其侧。
既惸(qióng)¹独而不群兮,又无良媒在其侧。
译文:没有一个知交,也没有谁介绍。
注释:¹惸:同“茕”,孤独。
道卓远而日忘兮,原自申而不得。
道卓远¹而日忘兮,原自申而不得。
译文:相隔既远而被人忘怀。要自荐也没有路道。
注释:¹卓远:遥远。
望北山而流涕兮,临流水而太息。
望北山而流涕兮,临流水而太息¹
译文:望着北山而流眼泪,对着流水而自哀悼。
注释:¹太息:叹息。
望孟夏之短夜兮,何晦明之若岁。
望孟夏¹之短夜兮,何晦明²之若岁。
译文:孟夏的夜景本来很短,为什么长起来就像一年?
注释:¹孟夏:夏历的四月。²晦明:从黑夜到白天,指一夜。
惟郢路之辽远兮,魂一夕而九逝。
惟郢(yǐng)¹之辽远兮,魂一夕而九逝。
译文:郢都的路途确是遥远,梦魂一夜要走九遍。
注释:¹郢路:由汉北通往郢都之路。
曾不知路之曲直兮,南指月与列星。
曾不知路之曲直兮,南指¹月与列星。
译文:我不管是弯路还是捷径,只顾南行戴着日月与星星。
注释:¹南指:南行的指示标志。
愿径逝而不得兮,魂识路之营营。
愿径逝而不得兮,魂识路之营营¹
译文:想直走但又未能,梦魂往来多么劳顿。
注释:¹营营:忙忙碌碌的样子。
何灵魂之信直兮,人之心不与吾心同。
何灵魂之信直兮,人之心不与吾心同。
译文:为什么我的性情这样端直,别人的看法却和我不同。
理弱而媒不通兮,尚不知余之从容。
¹弱而媒²不通兮,尚不知余之从容。
译文:替我媒介的人都欠工夫,也还不知道我的从容。
注释:¹理:使者,媒人。²媒:动词,说合。
乱曰:长濑湍流,溯江潭兮。
¹曰:长濑(lài)²湍流,溯³江潭兮。
译文:尾声:水浅滩长,我溯沧浪而上。
注释:¹乱:尾声。²濑:浅滩上的流水。³溯:逆流而上。⁴潭:深渊。
狂顾南行,聊以娱心兮。
狂顾¹南行,聊以娱心兮。
译文:回望南方,聊以解慰愁肠。
注释:¹狂顾:急切地回顾。
轸石崴嵬,蹇吾愿兮。
(zhěn)¹(wēi)(wéi),蹇(jiǎn)²吾愿兮。
译文:怪石崎岖,行走不如人愿。
注释:¹轸石:扭曲的怪石。²蹇:阻止,阻碍。
超回志度,行隐进兮。
超回志度¹,行隐进兮。
译文:迂回超越,使我进退两难。
注释:¹志度:考虑。
低徊夷犹,宿北姑兮。
低徊¹夷犹²,宿北姑兮。
译文:迟疑不进,落宿在这北姑。
注释:¹低徊:徘徊。²夷犹:犹豫。
烦冤瞀容,实沛徂兮。
烦冤瞀(mào)¹容,实沛徂²兮。
译文:心烦意乱,万事颠沛胡涂。
注释:¹瞀:心绪烦乱。²沛徂:颠沛流离。
愁叹苦神,灵遥思兮。
愁叹苦神¹,灵遥思兮。
译文:叹息悲伤,神魂飞向远处。
注释:¹苦神:神思劳苦。
路远处幽,又无行媒兮。
路远处幽,又无行媒¹兮。
译文:地偏路远,没人代为诉苦。
注释:¹行媒:媒介。
道思作颂,聊以自救兮。
道思¹作颂,聊以自救兮。
译文:调整思路,作歌聊以自娱。
注释:¹道思:一路哀思。
忧心不遂,斯言谁告兮?
忧心不遂¹,斯言谁告兮?
译文:忧愁难解,有谁可以告诉?
注释:¹遂:顺畅。

  “抽思”取之于诗篇中“少歌”之首句。对“抽思”的解释,王逸《楚辞章句》谓:“为君陈道、拔恨意也。”朱熹《楚辞集注》认为:“抽,拔也。思,意也。”王夫之《楚辞通释》说:“抽,绎也。思,情也。”蒋骥《山带阁注楚辞》以为:“抽,拔也。抽思,犹言剖露其心思,即指上陈之耿著言。”

  从体式上看,此篇有个与它篇不尽合一的独特篇章结构:除篇尾有“乱辞”外(这是《九章》中多数篇所具备),还增加了“少歌”与“倡曰”两种形式,此为它篇(如《离骚》、《九歌》及《九章》其它篇等)所罕见。所谓“少歌”,朱熹《楚辞集注》认为乃类同于“小歌”,是诗章前部分内容的小结。

  所谓“倡曰”,即是“唱曰”,是诗章第二部分内容的发端。联系此篇整体内容,这别具一格的“少歌”与“倡曰”至少起了两个作用:其一,内容结构上的转换,由前半部分刻画与君不合、劝谏无望而生的忧思之情,转向了独处汉北时心情的描摹,“少歌”与“倡曰”在这里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使诗篇顺理成章;其二,诗篇的结构体式有所突破,给人耳目一新之感,避免了单一化叙述的单调与呆板,产生了回旋曲折的艺术效果。

  此诗回忆自己向楚王建议革新政治,遭受谗害而被放逐的情况,所写的是把作者蕴藏在内心深处像乱丝般的愁情抽绎出来。全诗流贯着缠绵深沉、细腻真切的怨愤之情,它贯穿了诗的始终,又紧扣了诗题“抽思”,并时时与之相照应。

  诗篇一开首即扣住了题目”抽思“——以忧伤入题,用一连串具有鲜明感情色彩的词汇一下子将读者引入了“忧伤”的氛围,从而步入了诗人刻意营造的感情王国。

  诗人丰富复杂的情感是随着诗章的逐步展开而渐次委婉吐露的。诗篇先从比喻入手,描述了诗人的忧思之重犹如处于漫漫长夜之中,曲折纠缠而难以解开,由此自然联系到了自然界——“谓秋风起而草木变色也”(朱熹语);继而写到了楚怀王,由于他的多次迁怒,而使诗人倍增了忧愁,虽有一片赤诚之心,却仍无济于事,反而是怀王多次悔约,不能以诚待之。诗人试图再次表白自己希冀靠拢君王,却不料屡遭谗言,其心情自不言而喻——“震悼”、“夷犹”、“悝伤”、“惦儋”,一系列刻画内心痛苦词语的运用,细致入微地表现了诗人的忠诚与不被理解的窘迫。“望三五以为像兮,指彭成以为仪”,“善不由外来兮,名不可以虚作”,——一番表露,既是真诚的内心剖白,也是寄寓深邃哲理、予人启迪的警策之句,赋予诗章以理性色彩。

  “少歌”后的“倡日”部分,叙述角度有所转换。这部分以由南飞北的鸟儿作譬,刻画了诗人独处汉北时“独而不群”、“无良媒”的处境,其时其地,诗人的忧思益增:“望北山而流涕兮,临流水而太息”两句,令人读之怃然。值得注意的是,诗篇至此巧妙地插进了一段梦境的描写,以此抒写诗人对郢都炽烈的怀念,使读者似乎看到诗人的梦魂由躯体飘出,在星月微光下,直向郢都飞逝,而现实的毁灭在空幻的梦境中得到了暂时的慰藉。这是一段极富浪漫色彩的描绘。

  诗篇最后部分的“乱辞”完全照应了开头,也照应了诗题。诗人最终唱出的,依然是失望之辞——因为,梦幻毕竟是梦幻,现实终究是现实,处于进退两难之中的诗人,无法也不可能摆脱既成的困境,他唯有陷入极度矛盾之中而藉诗章以倾吐心绪,此外别无选择。

  全诗最大的特色,应该是流贯全篇的缠绵深沉、细腻真切的怨愤之情,它贯穿了诗的始终,又紧扣了诗题“抽思”,并时时与之相照应。

参考资料:
1、 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826-831
东君珂佩响珊珊,青驭多时下九关。
东君¹(kē)²响珊珊³,青驭(yù)多时下九关
译文:司春之神东君身上佩戴着的珂做的玉佩,发出轻盈舒缓的响声,东君的座驾带着淅淅沥沥的春雨,过了多时才到九关之下。
注释:¹东君:此处指司春之神。²珂佩:珂制的佩饰;比喻雨点。³珊珊:形容衣裙玉佩的声音,也指轻盈、舒缓的样子、美好的样子。⁴青驭:神话传说司春之神东君的座驾。⁵九关:此处指九重天门或九天之关。
方信玉霄千万里,春风犹未到人间。
方信玉霄(xiāo)¹千万里,春风犹未到人间。
译文:这才明白天界距离人间有着几千万里,春风此时还未到达人间。
注释:¹玉霄:天界。传说中天帝、神仙的居处。
行尽潇湘到洞庭。楚天阔处数峰青。旗梢不动晚波平。
行尽潇湘到洞庭。楚天阔处数峰青。旗梢不动晚波平。
译文:从湘江走到尽头便抵达了洞庭湖,楚天辽阔,远处是数座青翠的山峰。傍晚的湖面,风平浪静,船头旌旗上的飘带纹丝不动。
红蓼一湾纹缬乱,白鱼双尾玉刀明。夜凉船影浸疏星。
红数(liǎo)¹一湾纹缬(xié)乱,白鱼双尾玉刀明。夜凉船影浸疏星。
译文:水湾处红色的数草就像纷乱的丝织品,跃出水面的双尾白鱼就像玉刀一样明亮。夜深渐凉,停泊下来的船的影子遮盖了稀疏的星星的倒影。
注释:¹红数:指生长在水边的红色数草。

  这首词是张孝祥在公元1168年(宋孝宗乾道四年),由知潭州(今湖南长沙)调知荆南(荆州,今湖北江陵)兼荆湖北路安抚使时,洞湘江入沿庭湖所作。他前年为谏官所劾,罢任北归,也曾泛湘江而至洞庭,作《念奴娇·过洞庭》词,有“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等语,流露出一种疾俗愤世的情绪,这一首写得心气平和多了。他从长沙出发,舟行至洞庭湖,前一段路程以“行尽潇湘”一笔带过,“到洞庭”三字引出下文。“楚天阔处数峰青”一句,写洞庭湖全景恰到好处。范仲淹《岳阳楼记》云:“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是在岳阳楼上俯视洞庭之景。词人泊舟湖中,不复写湖之大如何如何,只说四围广阔,远处峰青,则规模可见,气象可想。“旗梢不动晚波平”,是官船晚泊时景象,呈现出大自然清幽的静态美。旗梢,即旗旓。船头所插旌旗上的飘带一丝不动,表明此刻的湖面,风平浪静,所以出现傍晚水波平静的景象,唯有鳞鳞细浪了。这样夕阳斜照湖面停泊的船舟,与辽阔的楚天,青色的山峰,共同构成一幅境界开阔而又幽静的山水画面。

  下片写停船后泛览湖景所见。“红数一湾纹缬乱,白鱼双尾玉刀明”两句,不仅对仗工整,而且随着视野的转换,显示出另一番情趣,并给人一种红白鲜明的色彩感。“红数”,指生于水边的红色数草。南宋朱弁《曲洧旧闻》卷四云:“红数,即《诗》所谓游龙也。俗呼水红。江东人别泽数,呼之为火数。”唐代诗人杜牧《歙州卢中丞见惠名酝》:“犹念悲秋分赐,夹溪红数映风蒲。”而词中的“红数”与“白鱼”相对,更感到作者的构思精巧,观察入微。词人既写了远处一条水湾倒映出的红数图,又写了玉刀似的双尾白鱼。鱼称“双尾”而“明”,是跃出水面之鱼,静中见动。也有一种说法,“白鱼双尾玉刀明”指的是映在水中的弯月如同白色的双尾鱼,也好像闪耀着光芒的玉刀。“夜凉船影浸疏星”一句,以景语收结,尤耐人寻味。

  这里作者变换出另一幅画面,而思绪已超越了时空对念的限制,直接转入夜景,使读者有更多的想象余地来思考这个过程。再从画面本身来看,是从行舟夜泊的角度落笔,摄取大自然中富有代表性的两种景象:一是疏星淡月,倒影湖中;二是水中船影遮盖着星空倒影。这不仅与前面的“楚天阔”、“晚波平”的自然景象相呼应,而且充分地展现了优美的词境。“夜凉”二字,既是词人的直感,又显示出流恋自然界的心态。

参考资料:
1、 《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版,第1447-1448页

huànshā··dòngtíng--zhāngxiàoxiáng

xíngjǐnxiāoxiāngdàodòngtíngchǔtiānkuòchùshùfēngqīngshāodòngwǎnpíng

hóngliǎowānwénxiéluànbáishuāngwěidāomíngliángchuányǐngjìnshūxīng

银鞍白鼻騧,绿地障泥锦。
银鞍白鼻騧(guā)¹,绿地²(zhàng)泥锦³
译文:白鼻騧配着银饰的马鞍和绿地绣锦的障泥,真是威风极了。
注释:¹白鼻騧:白鼻黑喙的黄马。黄马黑喙曰騧。²绿地:以绿色为底色。³障泥锦:用锦线绣制的障泥。
细雨春风花落时,挥鞭直就胡姬饮。
细雨春风花落时,挥鞭(biān)直就¹胡姬饮。
译文:在春风细雨落花之时,骑上它挥鞭直就胡姬的酒肆,去痛饮一番,是何等惬意!
注释:¹直就:敦煌残卷本、《乐府诗集》本俱作:且就。

  长安的胡姬酒肆甚受欢迎,是最适合于踏尽落花、欢笑而入的地方。胡姬酒肆中的酒大都是从西域传入的名酒,像高昌的“葡萄酒”,波斯的“三勒浆”、“龙膏酒”等。胡姬们能歌善舞,具有异国情调,不止是侍酒,同时还轻歌曼舞,招徕顾客。美貌的胡姬、充满异域风情的歌舞曾使许多达官贵族、文人雅士、俊男靓女流连忘返,连生性狂放的李白亦不例外。

  “银鞍白鼻騧,绿地障泥锦”,描绘一幅白鼻騧奔腾、银鞍雪光闪耀、障泥锦飘然的骑马飞奔美景图。“银鞍”、“白鼻騧”、“障泥锦”,营造出尊贵奢华、高贵冷艳的威风场景,引人入胜。

  “细雨春风花落时,挥鞭直就胡姬饮”,描绘一幅春风细雨落花之时、骑白鼻騧直奔胡姬酒肆痛饮酒的景致。诗人借有巨大气势的事物和表现大起大落的动词,如“云”、“细雨”、“春风”、“花落”、“挥”等,觥筹交错中,使得诗意具有飞扬跋扈、豪放不羁的气势,形象生动地把诗人的胡地风气、游侠气质表露无遗。

  此诗写卖酒胡姬和名马白鼻騧以及豪华的马饰如银鞍、障泥锦共同出场,在细雨、春风、落花之中共同敷演出一派欢乐而且奢华的场景。诗意不泛蕰念着胡地的风尚、胡儿的气质,“饮”之醉态更是表达了李白胡地的气质。李白喝酒不是喝闷酒,不是像杜甫那样喝苦酒,而是把胡地风尚、胡儿豪侠气质注进酒中。“银鞍白鼻”,他坐着银鞍白鼻子的黑马;“绿地障泥锦”,他的马鞍子下面的障泥锦是绿色的;“细雨春风花落时,挥鞭直就胡姬饮”,在春风细雨的时候,挥鞭骑马到胡姬的酒店里去喝酒。李白到胡姬酒店里面,不是很陌生、拘谨,而是春风得意,有一点客至如归的亲切感。他从小在西北少数民族地区长大,他父亲是在丝绸之路上做生意的一个商人,他的诗中也写过碧眼高鼻棕发的胡雏,对来自西域的这一流人并不陌生。所以他进胡姬的酒店有一种亲切感。

  李白到胡姬酒店里去喝酒,就带有胡地的气质。李白的醉态思维是他用胡地的风气、游侠的气质来改造中原文明的一种方式。

báiguā--bái

yínānbáiguā绿zhàngjǐn

chūnfēnghuāluòshíhuībiānzhíjiùyǐn

将军发白马,旌节度黄河。
将军发白马¹,旌节度黄河。
译文:将军从白马津出发,张展旌旗跨渡黄河。
注释:¹白马:白马津,在今河南滑县。
箫鼓聒川岳,沧溟涌涛波。
箫鼓聒(guō)川岳,沧溟(míng)涌涛波。
译文:箫鼓声震动川岳,气势壮大如海上涌起的波涛。
武安有振瓦,易水无寒歌。
武安有振瓦¹,易水无寒歌²
译文:武安县有战事,战事浩大,把武安县的屋聒全都震落了,但战场上兵士气势昂扬,没有慷慨的悲歌。
注释:¹武安有振瓦:这里运用的是典故。《史记》中记载:秦国伐魏,赵王令赵奢救魏,秦军驻军在武安西,秦军鼓噪勒兵,武安屋瓦尽震。武安,在今河北武安。²易水无寒歌:这里运用荆轲的事。荆轲刺秦之前,与高渐离慷慨悲歌,高为之送行。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铁骑若雪山,饮流涸滹沱。
铁骑若雪山,饮流涸(hé)(hū)(tuó)¹
译文:铁骑如若是在雪山上行走,那马饮的水之多,能让滹沱河的水全部干涸。
注释:¹滹沱:河名。在河北西南部,为子牙河的北源。
扬兵猎月窟,转战略朝那。
扬兵猎月窟¹,转战略朝那²
译文:战争在最西部的月窟发起,后来又转战到朝那。
注释:¹月窟:月生之处,最西边。²略朝那:略,取的意思。朝那,是古代的城市名,旧址在今宁夏固原。
倚剑登燕然,边烽列嵯峨。
倚剑登燕然¹,边烽列嵯(cuó)(é)
译文:倚剑登上燕然山,那里边峰嵯峨,战争频繁。
注释:¹燕然:燕然山,在今内蒙古境内。
萧条万里外,耕作五原多。
萧条万里外,耕作五原¹多。
译文:万里之外十分萧条,唯有五原的耕作多。
注释:¹五原:郡县名。治所在今陕西定边。
一扫清大漠,包虎戢金戈。
一扫清大漠,包虎戢(jí)¹金戈。
译文:希望能够一扫大漠对中原的威胁,能以武力制伏大漠的胡虏。
注释:¹戢:收藏兵器。

  此诗歌颂中原汉族政权的一位将军发兵出征,讨伐胡兵,大获全胜后,刻石勒功,肃清边患,使边民过上太平生活。

  全诗分两段。“朝那”以上为第一段,写发兵攻伐。首二句写发兵行军,旌旗逶迤,渡过黄河。“箫鼓”四句写军队声势浩大,箫鼓响彻山川,如同大海波涛,屋瓦为之震动,将士士气高涨,歌声嘹亮。“铁骑”二句写军队之众多。“扬兵”二句写略地之广阔。“倚剑”以下为第二段。写战胜后的局面。“倚剑”二句写战胜勒功,烽燧戒备森严。“萧条”二句写边地和平景象。末二句写扫清边患后,收兵束甲,不再用兵。

bái--bái

jiāngjūnbáijīngjiéhuáng

xiāoguāchuānyuècāngmíngyǒngtāo

ānyǒuzhènshuǐhán

tiěruòxuěshānyǐnliútuó

yángbīnglièyuèzhuǎnzhànlüècháo

jiàndēngyànránbiānfēngliècuóé

xiāotiáowànwàigēngzuòyuánduō

sǎoqīngbāojī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