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室横山蔽千里,相思空复上高台。
瓮头白酒行当熟,离下黄花稍复开。
陶令不无同醉兴,孟君况有解嘲才。
欲愚西北高风势,飞度轘辕劝一杯。
太室横山蔽千里,相思空复上高台。
瓮头白酒行当熟,离下黄花稍复开。
陶令不无同醉兴,孟君况有解嘲才。
欲愚西北高风势,飞度轘辕劝一杯。
司马光

司马光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宋史》,《辞海》等明确记载,世称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 1342篇诗文

猜您喜欢
天地入胸臆,吁嗟生风雷。
天地入胸臆,吁(xū)(jiē)¹生风雷。
译文:人如果将天地都纳入心胸,叹息一声也会像狂风惊雷一样!
注释:¹吁嗟: 感叹, 叹息。
文章得其微,物象由我裁。
文章得其微¹,物象由我裁²
译文:一个人的文章能写出极其精妙微小的变化,天地间万物变化的景象可以任由他去裁决。
注释:¹微: 指细微、奇妙之处。²裁: 裁剪, 取舍。
宋玉逞大句,李白飞狂才。
宋玉逞(chěng)大句,李白飞狂才¹
译文:宋玉文章呈现的是气势宏大句子,李白诗句满篇飞舞呈现的是不羁之才。
注释:¹狂才:不羁之才。
苟非圣贤心,孰与造化该。
苟非¹圣贤心,孰(shú)²造化该。
译文:如果没有一颗广阔的圣贤的心灵,怎么能够和天地万物的造化合拍。
注释:¹苟非:如果没有。²孰与:和……谁……。
勉矣郑夫子,骊珠今始胎。
勉矣郑夫子,骊(lí)¹今始胎。
译文:郑夫子,请好好用勤勉激励一下自己,因为贤才还刚刚成胎,离出生还远着那!
注释:¹骊珠:喻贤才。

zèngzhèngzifáng--mèngjiāo

tiānxiōngjiēshēngfēngléiwénzhāngwēixiàngyóucái

sòngchěngbáifēikuángcáigǒufēishèngxiánxīnshúzàohuàgāi

miǎnzhèngzizhūjīnshǐtāi

春残何事苦思乡,病里梳头恨最长。
春残(cán)¹何事²苦思乡,病里梳头恨最³长。
译文:春天快要过去了,为什么还是会怀念家乡。病中梳头,不快就像头发一样长。
注释:¹春残:暮春。²何事:为什么?³最:癸巳类稿作“发”。
梁燕语多终日在,蔷薇风细一帘香。
梁燕语多¹终日在²,蔷(qiáng)薇风细³一帘香。
译文:房梁上的燕子每天都在呢语。柔风一吹,满屋都是蔷薇花的香气。
注释:¹梁燕语多:指栖于梁头的燕子不停地喃呢。²在:历朝名媛诗词作“伴”。³细:轻柔。

  当暮春三月春光撩人的时分,一个客居异地、卧病床褥、心绪烦乱的女人,纵使梁间双燕呢呢喃喃唱着悦耳的歌儿,帘外鲜艳的蔷薇藉着微风送进阵阵的幽香,在她苦思乡的芳心里,匪特不以婉转的燕语为悦耳,馥郁的花香为怡情;反怪燕儿有意撒娇叫个不休,蔷薇故为招展放散芬芳,特意搅扰她的苦恼烦闷心情似的。非但此也,就是个己的蓬松散乱的发髻,由于病中无力,梳整时也怪它太长了呢。象这样表现技术,岂是不懂女人心理的男子和学识不深的女人所能达到的。

  这首诗在李清照雅致、雄浑、怨愤三大类,属于前者。

参考资料:
1、 王璠.李清照研究丛稿[M].内蒙古: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7:198.

chūncán

qīngzhào sòngdài 

chūncánshìxiāng bìngshūtóuhènzuìcháng 
liángyànduōzhōngzài qiángwēifēngliánxiāng 
子之汤兮,宛丘之上兮。洵有情兮,而无望兮。
¹之汤(dàng)²兮,宛丘之上兮。洵³有情兮,而无望兮。
译文:你舞姿回旋荡漾,舞动在宛丘之上。我倾心恋慕你啊,却不敢存有奢望。
注释:宛丘:四周高中间平坦的土山。¹子:你,这里指女巫。²汤:“荡”之借字。这里是舞动的样子。一说游荡,放荡。³洵:确实,实在是。⁴有情:尽情欢乐。⁵望:德望。一说观望;一说望祀;一说仰望。
坎其击鼓,宛丘之下。无冬无夏,值其鹭羽。
坎其¹击鼓,宛丘之下。无²冬无夏,值³其鹭(lù)
译文:敲得鼓儿咚咚响,舞动宛丘平地上。无论寒冬与炎夏,洁白鹭羽手中扬。
注释:¹坎其:即“坎坎”,描写击鼓声。²无:不管,不论。³值:持或戴。⁴鹭羽:用白鹭羽毛做成的舞蹈道具。
坎其击缶,宛丘之道。无冬无夏,值其鹭翿。
坎其击缶(fǒu)¹,宛丘之道。无冬无夏,值其鹭翿(dào)²
译文:敲得瓦缶当当响,舞动宛丘大道上。无论寒冬与炎夏,鹭羽饰物戴头上。
注释:¹缶:瓦制的打击乐曲。²鹭翿:用鹭羽制作的伞形舞蹈道具。聚鸟羽于柄头,下垂如盖。

  此诗三章,首章感情浓烈,开篇两句写诗人为巫女优美奔放的舞姿而陶醉,情随舞起,两个“兮”字,看似寻常,实深具叹美之意,流露出诗人不能自禁的爱恋之情。而巫女径直欢舞,似乎没有察觉那位观赏者心中涌动的情愫,这使诗人惆怅地发出了“洵有情兮,而无望兮”的慨叹,同是两个“兮”字。又可品味出他单相思难成好事而徒唤奈何的幽怨之意。第二、三章全用白描手法,无一句情语,但所描绘的巫舞场景,仍处处可感受到诗人情之所系。在欢腾热闹的鼓声、缶声中,巫女不断地旋舞着,从宛丘山上坡顶舞到山下道口,从寒冬舞到炎夏;空间改变了,时间改变了,她的舞蹈却没有什么改变,仍是那么神采飞扬,仍是那么热烈奔放,仍是那么深具难以抑制的野性之美;而同时——尽管诗中未明言但读者仍能充分想像到——诗人也一直在用满含深情的目光看着她欢舞,一直在心中默默地念叨:我多么爱你,你却不知道!他在对自己的爱情不可能成功有清醒认识的同时,仍然对她恋恋不舍,那份刻骨铭心的情感实在令人慨叹。

  此诗在技法风格上颇有特色。全诗一开始就以“汤”字凸现出的舞之欢快,与“无望”二字凸现出的爱之悲怆,互相映射,互相震激,令人回肠荡气,销魂凝魂。第一章将主要内容概括已尽,是为“头”,是为“断”,而其语势有似弦乐奏出的慢板,是为“曼声”,是为“曲”;第二、三章以“宛丘”二字与上绾连,再加渲染、铺张,是为“脚”,是为“注”,而其语势有似铜管乐奏出的快板,是为“切响”,是为“直”。而人们读此诗时,虽然对诗人所流露的一腔痴情会有深切的感受,但更吸引他们注意力的,恐怕还是那无休无止、洋溢着生命的飞扬跃动感的欢舞。舞者那股不加矫饰、热烈奔放的激情,令处于现代社会高度物质化的机械生活中的读者体会到一种真正的活力。故此诗特定的文化氛围使它有别于一般的《诗经》篇章而具有特殊的兴发感动力量。

参考资料:
1、 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262-264

wǎnqiū

míng xiānqín 

zhīdàng wǎnqiūzhīshàng xúnyǒuqíng érwàng 
kǎn wǎnqiūzhīxià dōngxià zhí 
kǎnfǒu wǎnqiūzhīdào dōngxià zhídào翿 
梦入江南烟水路,行尽江南,不与离人遇。睡里消魂无说处,觉来惆怅消魂误。
梦入江南烟水路,行尽江南,不与离人遇。睡里消魂¹无说处,觉来惆(chóu)(chàng)²消魂³误。
译文:梦中进入了烟雨迷离的江南,走遍江南大地,也未能与离别的人儿相遇。梦境里离情消魂无处诉说,梦醒来更觉惆怅,消魂离情将人误。
注释:¹消魂:魂魄消灭。多以名悲伤愁苦之状。江淹《别赋》有“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²惆怅:因失望或失意而哀伤。³消魂:一作“佳期”。
欲尽此情书尺素,浮雁沉鱼,终了无凭据。却倚缓弦歌别绪,断肠移破秦筝柱。
欲尽此情书尺素¹,浮雁沉鱼²,终了³无凭据。却倚缓弦歌别绪,断肠移破秦筝(zhēng)柱。
译文:想要写一封书信向你诉说相思之情,可是大雁飞在上空,而鱼沉在水底,就算写成也无法寄去。缓缓弹筝抒发心中的离情别绪,移遍了筝柱也难把怨情抒。
注释:¹尺素:书写用之尺长素绢,借指简短书信。素:白绢。古人为书,多写于白绢上。²浮雁沉鱼:古代诗文中常以鸿雁和鱼作为传递书信的使者。³终了:纵了,即使写成。⁴无凭据:不可靠,靠不住。⁵移破:犹云移尽或移遍也。破:唐宋大曲术语。大曲十余遍,分散序、中序、破三大段。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破,犹尽也,遍也,煞也。 

  这首词抒写主人公对心上人的相思之情和离愁别绪。

  “梦入江南烟水路,行尽江南,不与离人遇。”这首词开头三句是说,梦中走向了烟水迷蒙的江南路,走遍了江南大地,也未能与离别的心上人相遇。

  这是说梦游江南,梦中始终找不到离别的“心上人”。“行尽”二字,状梦境倏忽和求索之苦;求索之苦又反映思念之深,出于梦中的潜意识活动,深更可知。“烟水路”三字写出江南景物的特征,使梦境显得更优美。上下句“江南”叠用,加深感情力量。

  “睡里消魂无说处,觉来惆怅消魂误。”上片后两句是说,梦境里黯然销魂何处诉说,醒后惆怅不已全因梦中消魂误。

  这两句写得最精彩,它表示梦中找不到“心上人”的“消魂”情绪无处可说,已经够难受;醒来寻思,加倍“惆怅”,更觉得这“消魂”的误人。“消魂”二字,也是前后重叠;但在重叠中又用反跌机势,递进一层,比“江南”一层的重叠,更为曲折,自然也就倍增绵邈。这种以反跌为递进的句法,词中也不多见。晏几道词喜用这种句法。

  上片写梦中无法找到离人,下片改变念头,想到写信。

  “欲尽此情书尺素,浮雁沉鱼,终了无凭据。”下片前三句是说,想诉说我的相思提笔给你写信,但是雁去鱼沉,到头来这封信也没寄出。

  说的是写了信要寄无从寄出,寄了也得不到回音。相思之情,真到了无可弥补、无可表达的地步了,那只好借音乐来排遣。

  “却倚缓弦歌别绪,断肠移破秦筝柱。”末两句是说,无可奈何缓缓弹筝抒发离情别绪,移破了筝柱也难把怨情抒。

  用的乐器是秦筝。古筝弦、柱十三,每根弦由柱支撑,“柱”左右移动以调节音高,弦急则高,弦缓则低。他借低音缓弦抒发伤别的情怀,移遍筝柱不免是“断肠”之声。只用“缓弦”、“移柱”来表达难写的幽怀,行动的描写比言辞的表白更为鲜明有力。

  这首词语言清疏明畅,写情从做梦到寄信,到弹筝,节节递进,节节顿挫,又显得沉挚有力,更有一股郁积、盘旋的力量。

参考资料:
1、 周汝昌 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538-539

diéliànhuā ·mèngjiāngnányānshuǐ

yàndào sòngdài 

mèngjiāngnányānshuǐ xíngjìnjiāngnán rén shuìxiāohúnshuōchù juéláichóuchàngxiāohún 
jìnqíngshūchǐ yànchén zhōngliǎopíng quèhuǎnxiánbié duànchángqínzhēngzhù 
嵯峨峰顶移家住,是个不唧溜樵父。烂柯时树老无花,叶叶枝枝风雨。故人曾唤我归来,却道不如休去。指门前万叠云山,是不费青蚨买处。
(cuó)(é)¹峰顶移家住,是个不唧(jī)²(qiáo)父。烂柯时树老无花,叶叶枝枝风雨。故人曾唤我归来,却道不如休去。指门前万叠云山,是不费青蚨(fú)³买处。
译文:家搬到嵯峨的峰巅居住,是一个并不地道的山野樵夫,每日里与围棋为伍。相伴的是不开花的千年老树,风雨摧折枝叶扶疏。老朋友曾劝我再回归宦海,我说那里远远不如我这山居。你看这门前万叠青翠山峦和满空缤纷彩云,是不要花钱买的最的美的住处。
注释:鹦鹉曲:曲牌名。一名“黑漆弩”,又名“学士吟”。《太平乐府》注正宫。双调五十四字,前段四句三仄韵,后段四句两仄韵。山亭:山中的亭子,代指隐士栖游之所。¹嵯峨:山势高峻。²不唧溜:不伶俐,不精明。³青蚨:即钱。

  冯子振在散曲方面极有天赋,这首曲子通过叙述闲逸生活,表达他的高洁追求。这首散曲以“山亭逸兴”作为第一首,更是直白地道出了他远离官场而归隐山林的心愿。首句“嵯峨峰顶移家住,是个不唧略樵父”介绍了这首曲子的主人公,一个受人尊敬的老樵夫,从别处迁居到这险峻的峰顶居住。“唧嘈”二字表明他对采樵一事并不精通。

  “烂柯时树老无花,叶叶枝吱风雨。”描述了老樵夫在山中的生活。“烂柯”出自《述异记》里的一个典故。此典故用在这里用以说明老樵夫闲逸的生活状态如神仙一般。但是,他的物质条件并没有神仙那么美好,伴随他的只是不会开花的老树,残枝落叶,于风雨中飘摇。

  这段形象生动的描述,表面上是写老樵夫的生活,实则是作者在表明心志:无论山中的物质生活多么凄苦,不管山中有多少毒蛇猛兽,我依然愿意过着归隐的生活,不愿回到那富贵的名利场中,所以接下来作者在曲中写道:“故人曾唤我归来,却道不如休去。指门前万叠云山,是不费青蚨买处。”老樵夫的朋友不忍他一人在山中受苦,所以来叫他回去过那俗世间富足的生活,但是老樵夫并不愿意,他觉得山中固然贫苦,但那官场中的争名夺利更加让人痛苦不堪,所以他指着门前的高耸人云的群山,对他的朋友说:“你看,这里的风景,这里的一切都不需要用金钱去买,也不需要用权力去争夺。”到此处,老樵夫淡泊名利的形象跃然纸上。

  冯子振在这首散曲中用凝练生动的语言营造了含蓄悠远的氛围,有力地刻画了老樵夫这一丰满的艺术形象,充分展示了归隐山林的士大夫们逍遥清高的情怀。无论在艺术手法还是在思想上,这首曲词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准,无愧为散曲中的名作。

参考资料:
1、 陈思思,于湘婉编著.元曲鉴赏大全集 上:中国华侨出版社,2012.09:270

yīng··shāntíngxìng--féngzizhèn

cuóéfēngdǐngjiāzhùshìliūqiáolànshíshùlǎohuāzhīzhīfēngréncénghuànguīláiquèdàoxiūzhǐménqiánwàndiéyúnshānshìfèiqīngmǎichù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