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到盘洲,水阁盟鸥鹭。面面纳清风,不受人间暑。
彩舫下垂杨,深入荷花去。浅笑擘莲蓬,去却中心苦。
六月到盘洲,水阁盟鸥鹭。面面纳清风,不受人间暑。
彩舫下垂杨,深入荷花去。浅笑擘莲蓬,去却中心苦。
洪适

洪适

洪适(1117~1184)南宋金石学家、诗人、词人。初名造,字温伯,又字景温;入仕后改名适,字景伯;晚年自号盘洲老人,饶州鄱阳(今江西省波阳县)人,洪皓长子,累官至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封魏国公,卒谥文惠。洪适与弟弟洪遵、洪迈皆以文学负盛名,有“鄱阳英气钟三秀”之称。同时,他在金石学方面造诣颇深,与欧阳修、赵明诚并称为宋代金石三大家。 ▶ 722篇诗文

猜您喜欢
借问江潮与海水,何似君情与妾心?
借问江潮与海水,何似君情与妾¹心?
译文:我问这江潮和海水,哪里像郎君的深情和女子的心意。
注释:¹妾:古时女子的谦称。
相恨不如潮有信,相思始觉海非深。
相恨¹不如潮有信,相思始觉海非深。
译文:埋怨郎君的情意不能像潮水一样来去有定时,思念的时候才发觉海水并不算深。
注释:¹恨:埋怨,不满的情绪。《说文》恨,怨也。

  “人生莫作妇人身,百年苦乐由他人。”这是白居易为妇女呐喊不平的名句,表现了诗人对封建时代下层妇女不幸命运的同情和关注。在这首原调《浪淘沙》小词中,他又通过对一位思妇复杂微妙的内心矛盾的描绘,真实地表现了妇女对爱情的忠贞和悲惨的境遇。

  发端二句,劈空发问:“借问江潮与海水,何似君情与妾心?”以水喻情,此为古诗所常见。在人们看来,汹涌澎湃而来去倏忽的潮水,与负心汉那狂热似火却须臾即逝的短暂之情多么相似;而那浩瀚永恒的大海,则正如痴情女那缠绵忠贞的爱的胸怀。可是,诗人笔下这位女子对此却不以为然,予以否定。在她眼中,江潮海水哪能与郎情己意相比呢?此言与众不同,一反常理,而反问句式更强调其意。一下紧扣人心,感到新颖奇特,不知何故:是水长情短,还是情深于水?急于得知答案。这样就为下文的申说发挥作好有力的铺垫。

  紧承此意,转句即申说其由。“相恨不如潮有信”,以君、潮相比。潮水已是变化不定的了,但潮涨潮落,毕竟还有其定时,而君之离去,渺无归期,可见君不如潮,对比之下,更衬出君之薄情,令人相恨。同时,诗人在此化用了李益《江南曲》诗意:“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从而暗示出这是一位“老大嫁作商人妇”的不幸女子,这种情况在中唐时极为常见。当时官府重商弃农,盐商和珠宝大贾成为一个特殊阶层,“姓名不在县籍中”,“不属州县属天子”,他们牟取暴利,生活豪奢,玩弄妇女,喜新厌旧,自然谈不上什么爱情专一。“商人重利轻离别”、“日日逐利西复东”,故商人妇便更要常受“来去江口守空船”之苦。了解这一背景可更深一层地理解此句之意。

  既然君不如潮,则水就不似君情。意思本已很明白,似可就此住笔。然诗人意犹未尽,却翻空出奇,推出“相思始觉海非深”的妙句作结。短短七字,寓意深长,耐人寻味。首先,它在上句君情潮水相比君不如潮的基础之上,再分别从情与水两方面加以延伸,将妾心与海水相比,谓妾心深于海。同与水比,或不及,或过之,已自见出高下。而这两组对比又通过潮不如海这客观差异而相联系,使君情与妾心之间形成更鲜明突出的反差。可谓匠心独运,出人意料,极为夸张而形象地渲染出君之负心与妾之痴情,起到了进一步深化主题的艺术效果。其次,“相思”与上句“相恨”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还巧妙地给我们展示出思妇那复杂微妙的心理。她既恨君不如潮,却又非李益笔下那位意欲“嫁与弄潮儿”的妇女一样泼辣决绝。而是相恨又无奈,恨罢仍相思,思与恨交织融合,难以区分。这种矛盾心理,一方面有助于突出其忠贞不渝,情深于海;另一方面也更真实地反映出封建社会下层妇女孤立无援的不幸命运和深受残害的悲剧性格,因而更具有普遍的典型意义。在当时的罪恶制度下,她们除了默默的忍耐、无望的期待之外,没有其它的选择。故作者所揭示的思妇心理,不仅有对负心汉的谴责,也暗含对黑暗现实的讽谕。第三,“始觉”二字,说明君之薄幸、妾之深情都是在痛苦相思之中悟出,同时还照应了上联,说明那异于常理之问并非来无端绪,而正是相思女子久经失望折磨后之体验所得。这样,便充分地传达出无比深切的酸楚,凄婉动人。

  由此可见,白居易诗并非只是如前人所批评的那样直露无隐。这首小词既借鉴民歌常见表现手法,质朴明快,天然无饰,而又言简意赅,细腻而生动地表现出一位与琵琶女身世相同的思妇的复杂矛盾心理。含蓄深婉,怨而不怒,堪称民间词与文人词结合的典范。

làngtáoshā ·jièwènjiāngcháohǎishuǐ

bái tángdài 

jièwènjiāngcháohǎishuǐ jūnqíngqièxīn 
xiānghènchǎoyǒuxìn xiāngshǐjuéhǎifēishēn 
君门如天深九重,君王如帝坐法宫。
君门如天深九重¹,君王如帝坐法宫²
译文:巍峨的皇宫呵如天宫深有九重,皇帝坐在正殿上理政办公。
注释:骊山:在今陕西临潼县西。唐玄宗李隆基曾在这里大修行宫,尽情纵乐。¹“君门”句:指无由向皇帝效忠。²法宫:正殿,为皇帝处理政事的地方。
人生难处是安稳,何为来此骊山中。
人生难处是安稳,何为来此骊山中。
译文:人生最难得的是安安稳稳过日子,李隆基为什么要来到这座骊山中?
复道连云接金阙,楼观隐隐横翠红。
复道¹连云接金阙(què),楼观²隐隐横翠红³
译文:你看那复道在云雾中连通着座座金殿,楼台隐现出横在山间的彩色雕梁画栋。
注释:¹复道:高楼间(或山岩险要处)架空的通道,阁道。²观:这里指楼台。³横翠红:指彩色的雕梁画栋横在山间。
林深谷暗迷八骏,朝东暮西劳六龙。
林深谷暗迷八骏¹,朝东暮西劳六龙²
译文:树林深密山谷幽暗使玄宗车驾的八匹骏马迷惑不前呵,清晨游东山日暮览西峰骏马也累得走不动。
注释:¹八骏:相传周穆王有八匹骏马,这里指唐玄宗的车驾所用的马匹。²六龙:古代神话说为太阳驾车的羲和每日赶六条龙载上太阳神从东到西飞行。这里也指皇帝车驾所用的骏马。
六龙西幸峨眉栈,悲风便入华清院。
六龙西幸¹峨眉栈²,悲风便入华清院³
译文:当玄宗西奔峨眉栈道经过马嵬坡,军中哗变杨妃缢死悲风便吹入了华清院。
注释:¹幸:皇帝抵达某处称“幸”。²峨眉栈:峨眉山的栈道。这里指马嵬坡。据唐人陈鸿《长恨歌传》载,安史乱起,唐玄宗西奔蜀,路经马嵬坡,因兵变被迫杀掉杨贵妃。³华清院:即华清宫,在骊山上,是唐玄宗与杨玉环寻欢作乐的地方。
霓裳萧散羽衣空,麋鹿来游墟市变。
(ní)(cháng)萧散羽衣¹空,麋(mí)鹿来游墟²市变。
译文:霓裳羽衣曲一时风流云散,城市变荒野,麋鹿也可在宫殿的遗址上游玩。
注释:¹霓裳、羽衣:杨玉环为玄宗演奏的霓裳羽衣曲。这里将它拆散用,一语双关,以衣裳散喻贵妃死去,乐声消失。²墟:集市。
我上朝元春半老,满地落花人不扫。
我上朝元¹春半老,满地落花人不扫。
译文:今日我登临朝元阁春天已过一半,但见满地落花无人打扫狼藉地面。
注释:¹朝元:朝元阁,在骊山上,是道家寺观。传说玄宗时老子曾在这里出现,又改名为降圣阁。
羯鼓楼高挂夕阳,长生殿古生青草。
(jié)鼓楼¹高挂夕阳,长生殿²古生青草。
译文:羯鼓楼高挂着惨淡的夕阳,荒草野蔓丛生在长生殿。
注释:¹羯鼓楼:放置鼓乐的楼阁。羯鼓是从羯族传入的桶状小鼓,声音急促高烈。²长生殿:宫殿名,天宝元年造于华清宫。
可怜吴楚两醯鸡,筑台未就已堪悲。
可怜吴楚¹两醯(xī)²,筑台未就已堪悲。
译文:可怜吴王楚王这两只小毛虫竟敢作乱称帝,宫殿楼台还未建成就已命丧黄泉。
注释:¹吴楚:指西汉时发动叛乱的汉宗室吴王、楚王。²醯鸡:小虫,即蠛蠓。古人误以为酒醋上的白霉变成,故名。
长杨五柞汉幸免,江都楼成隋自迷。
长杨¹五柞²汉幸免,江都³楼成隋自迷。
译文:想那汉代也有长杨殿和五柞宫,汉家天子在当时侥幸能稳坐江山。隋炀帝在江都修成了供他荒淫享乐的迷楼,而他的帝业也就迷失在其中。
注释:¹长杨:宫殿名,秦筑,汉时修饰扩建,因宫中多垂杨树,故名。故址在今陕西周至县东南。²五柞:汉宫名。³江都:即今江苏杨州。隋炀帝杨广曾在这里大兴土木,建迷楼,荒淫无度,隋朝随即灭亡。
由来流连多丧德,宴安鸩毒因奢惑。
由来流连多丧德,宴安鸩(zhèn)¹因奢惑。
译文:从来沉溺酒色淫乐的人都会丧失德行,不知道宴安有如鸩毒,那是因为被奢侈生活诱惑。
注释:¹鸩毒:鸩是一种有毒的鸟,传说其羽浸酒,饮之即死。
三风十愆古所戒,不必骊山可亡国。
三风十愆(qiān)¹古所戒,不必骊山可亡国。
译文:歌舞游猎、声色狗马种种恶习都是古代圣贤所戒除的,不仅是因为唐玄宗建造了骊山宫殿才导致亡国。
注释:¹三风十愆:指三种恶习中的十大过错。三风,巫风、淫风、乱风。其中巫风二过为舞、歌;淫风四罪为货、色、游、畋(猎);乱风四恶为侮圣言、逆忠直、远耆德、比顽童。合成“十愆”。愆:过错。据说,这是商朝初年贤臣伊尹告诫太甲的话。
帷飘白玉堂,簟卷碧牙床。
(wéi)¹飘白玉堂²,簟(diàn)³卷碧牙床
译文:阵阵细雨好像是白玉堂飘下的帷帘,又像是从碧牙床上翻卷下来的竹席。
注释:¹帷:帷帘,这里指细雨从天而降,形同疏帘。²白玉堂:指天宫,相传中唐诗人李贺临死时,看见天上使者传天帝令召唤他上天给新建的白玉楼撰写记文。³簟:竹席。⁴碧牙床:喻指天空,蔚蓝澄明的天空好像用碧色象牙雕塑成的卧床。
楚女当时意,萧萧发彩凉。
楚女¹当时意,萧(xiāo)²发彩³凉。
译文:当时的神女沐浴披拂着光彩照人的秀发,就像这使气氛变得清凉的细雨。
注释:¹楚女:指《楚辞·九歌·少司命》里描写的神女。²萧萧:清凉的。³发彩:形容秀发光泽华润。

  这首诗笔法全属正面铺陈,不过是发挥了比喻及想象的功能,写得灵活而新鲜。

  诗篇一上来打了两个比方蔚蓝清澈的天空好像用碧色象牙雕塑成的卧床。这里将细雨由天上洒落,想象为好像天宫白玉堂前飘拂下垂的帷幕,又像是从天空这张碧牙床上翻卷下来的簟席。帷幕、簟席都是织纹细密而质地轻软的物件,用它们作比拟,既体现出细雨的密致形状,也描画了细雨随风飘洒的轻盈灵姿。接下来,诗人再借用神话传说材料作进一步形容。楚女,《楚辞·九歌·少司命》里描写的神女,诗中曾写到她在天池沐浴后曝晒、梳理自己头发的神情。

  这里说:想象神女当时的情态,那茂密的长发从两肩披拂而下,熠熠地闪着光泽,萧萧地传达凉意,如同作者眼前洒落的细雨。这个比喻不仅更为生动地写出了细雨的诸项特征,还特别富于韵致,引人遐想。整首诗联想丰富,意境优美,如“帷飘”、“簟卷”的具体形象,“白玉”、“碧牙”、“发彩”的设色烘托,“萧萧”的清凉气氛,尤其是神女情态的虚拟想象,合成了一幅神奇谲幻、瑰丽多彩的画面。比较起来,于这首诗主题相似的《微雨》偏于写实作风,而此诗则更多浪漫情味,从中反映出作者咏物的多样化笔调。

参考资料:
1、 吉林大学中文系.唐诗鉴赏大典(十一):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226
2、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

--shāngyǐn

wéipiāobáitángdiànjuǎnchuáng

chǔdāngshíxiāoxiāocǎiliáng

逶迤势已久,骨鲠道斯穷。
逶迤¹势已久,骨鲠(gěng)²道斯³穷。
译文:邪曲之势已经积久,正直之道困顿难行。
注释:¹逶迤:隐微曲折。²骨鲠:比喻正直。³斯:助词,无义。
岂无感激者,时俗颓此风。
岂无感激者,时俗颓此风。
译文:难道没有感奋之人,眼下这种风气衰零。
灌园何其鄙,皎皎於陵中。
灌园¹无其鄙,皎皎於陵²中。
译文:替人浇灌园圃多么鄙陋,品质高洁安居於陵。
注释:¹灌园:浇灌园圃。²於陵:古地名,在今山东邹平县境。
世道不相容,喈喈张长公。
世道不相容,喈(jiē)(jiē)¹张长公。
译文:世道不能容其存身,张长公啊可佩可敬。
注释:¹喈喈:和洽。
月华星彩坐来收,岳色江声暗结愁。
月华星彩坐来¹收,岳色²江声暗结愁。
译文:月色与星光顿时都被乌云遮挡,眼前是一片模糊的山影,耳中是动荡的江声,暗然愁绪。
注释:旅舍:一作“旅馆”或“旅中”。¹坐来:顿时、顷刻。坐,表示无缘无故。²岳色:即山色,岳,山色高大的山为岳。
半夜灯前十年事,一时和雨到心头。
半夜灯前十年事¹,一时和雨²到心头。
译文:半夜仍独坐灯前,十余年来的坎坷经历以及耳闻目击的不平世事,一下子随着大雨涌上了心头。
注释:¹十年事:指诗人十余年来经历的事情。²和雨:跟雨声一起。和,《才调集》作“随”。

  此诗是一首借景抒怀的诗,也是一篇追忆往事,感怀身世的作品。前两句点明雨夜的场景,诗人由此对雨生愁;后两句写诗人十年飘泊之恨,在旅夜灯前,随雨齐来,体现了诗人凄苦、孤愤的情绪。全诗情景交融,不用典,不雕琢,纯用白描,使惆怅自怜的情绪溢于言外。

  开篇两句,诗人先从室外大范围布景,由天空而地面。古人论诗,认为“情景虽有在心在物之分”,而“景生情,情生景”,可以“互藏其宅”。此诗前两句景物描写,正是这种情景相生、互藏其宅的例证所写景物既是触发诗人情思的契机和媒介,又由于被诗人注入了自己的心境和感情,经过情绪的酝酿和处理,能够渲染出一种浓重、压抑的气氛,对于表现诗人身处暗世、壮志难酬的孤愤悲苦心态,起到很好的烘托作用。特别是“暗结愁”三字,看似写景,实则已是在写诗人自己,正是“托物言志”了。

  后两句写的是诗人彼时彼地的独特感受。笔锋一转,由室外而室内,从寥廓的自然景象而回到了诗人自身。窗外漆如墨,室内一孤灯,这是室外与室内之对比,从而引出了诗人自身的感慨。诗人曾经的坎坷遭遇,经过雨夜这一特定的情景的触发,已经桩桩件件“到心头”,此处有着凄苦、孤愤情绪,诗人怀想、咀嚼、总结、反思,其中况味,诗人只能独自品尝。

  这首七绝谋篇布局,先天空而后地面,先室外而后室内,以“半夜灯前”和“月华星彩”对照,“一时”和十年”呼应,时间空间,错落有致,构成一种俯仰开合、百感苍茫的情思和意境,显示了诗人高超的艺术概括力。全诗写景抒情,从头到尾不着一点亮色,也正反映了作者的这种悲苦心境。

参考资料:
1、 李敬一主编,休闲唐诗鉴赏辞典,商务印书馆,2015.04,第270页
2、 霍松林主编,历代绝句精华鉴赏辞典,陕西人民出版社,1993.05,第884页

shě--xún

yuèhuáxīngcǎizuòláishōuyuèjiāngshēngànjiéchóu

bàndēngqiánshíniánshìshídàoxīntóu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