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风摇幕。敧枕闻残角。霜月可窗寒影,金猊冷、翠衾薄。旧恨无处著。新愁还又作。夜夜单于声里,灯花共、泪珠落。
晓风摇幕。敧枕闻残角。霜月可窗寒影,金猊冷、翠衾薄。旧恨无处著。新愁还又作。夜夜单于声里,灯花共、泪珠落。

shuāngtiānxiǎojiǎo··xiǎofēngyáo--zhānglūn

xiǎofēngyáozhěnwéncánjiǎoshuāngyuèchuānghányǐngjīnlěngcuìqīnbáojiùhènchùzhexīnchóuháiyòuzuòdānshēngdēnghuāgònglèizhūluò

张抡

张抡

[约公元一一六二年前后在世]字才甫,自号莲社居士,开封(今属河南)人。里居及生卒年均不详,约宋高宗绍兴末前后在世。好填词,每应制进一词,宫中即付之丝竹。尝于乾道三年,(公元一一六七年)高宗莅聚景园,抡进柳梢青词;淳熙六年(公元一一七九)三月,高宗再莅聚景园,抡进壶中天慢词;九月,孝宗幸绛华宫,抡进临江仙词:均赐赉极渥。抡所著有《莲社词》一卷,存词100余首。《文献通考》及绍兴内府古器评二卷,《四库总目》并传于世。 ▶ 156篇诗文

猜您喜欢
把君诗卷灯前读,诗尽灯残天未明。
¹君诗卷灯前读,诗尽灯残(cán)²天未明。
译文:拿着你的诗卷在灯前看,诗读完了灯也快灭了而天还没有亮。
注释:¹把:拿。²残:残留,也可指剩下不多。
眼痛灭灯犹暗坐,逆风吹浪打船声。
眼痛灭灯犹¹(àn)²坐,逆风³吹浪打船声。
译文:看诗看到眼睛痛,熄灭了灯还在黑暗中坐着,逆风吹着浪花拍打着小船。
注释:¹犹:还。²暗:同“闇”。³逆风:迎风,顶风,与顺风相对。

  这首小诗,字面上“读君诗”,主题是“忆斯人”,又由“斯人”的遭际飘零,转见自己“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慨,诗境一转一深,一深一痛。“眼痛灭灯犹暗坐”,已经读了大半夜了,天也快要亮了,诗人还要“暗坐”,不肯就寝。读者自然而然要想到:由于想念微之,更想起坏人当道,朝政日非,因而,满腔汹涌澎湃的感情,使得他无法安枕。此刻,他兀坐在一个小船内。船下江中,不断翻卷起狂风巨浪;心头眼底,像突然展现一幅大千世界色彩黯淡的画图。这风浪,变成了“逆风吹浪打船声”;这是一幅富有象征意义的画图,悲中见愤,熔公义私情于一炉,感情复杂,容量极大。

  凄苦,是这首小诗的基调。这种凄苦之情,通过“灯残”、“诗尽”、“眼痛”、“暗坐”这些词语所展示的环境、氛围、色彩,已经渲染得十分浓烈了,对读者形成一种沉重的压力。到“眼痛灭灯犹暗坐”,压力简直大到了超过人所能忍受的程度。突然又传来一阵阵“逆风吹浪打船声”,像塞马悲鸣,胡笳呜咽,一起卷入读者的耳里、心中。这声音里,充满了悲愤不平的感情。读诗至此,自然要坐立不安,像韩愈听颖师鼓琴时那样:“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了。诗的前三句蓄势,于叙事中抒情;后一句才哗然打开感情的闸门,让激浪涡流咆哮奔鸣而下,让乐曲终止在最强音上,收到了“四弦一声如裂帛”的最强烈的音乐效果。

  这首小诗在音律上还有另一个特点。向来,诗家最忌“犯复”,即一诗中不宜用重复的字,小诗尤其如此。这首绝句,却一反故常,四句中三用“灯”字。但是,此诗读起来,丝毫不感重复,只觉得较之常作更为自然流泻。原来,诗人以这个灯字作为一根穿起一串明珠的彩线,在节律上形成一句紧连一句的效果,使感情层层加深:掌灯夜读,足见思念之切;读至灯残,说明思念之久;灭灯暗坐,表明思念之深之苦。音节蝉连,委婉曲折,如金蛇盘旋而下,加强了表达的力量。

参考资料:
1、 赖汉屏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 :895-896 .

zhōuzhōngyuánjiǔshī

bái tángdài 

jūnshījuàndēngqián shījìndēngcántiānwèimíng 
yǎntòngmièdēngyóuànzuò fēngchuīlàngchuánshēng 
冬宵寒且永,夜漏宫中发。
冬宵(xiāo)寒且永¹,夜漏²宫中发。
译文:冬天夜晚冷又长,宫中传出更鼓响。
注释:¹永:长。²夜漏:漏,漏壶,古计时器。此处夜漏是指报更的鼓声,即漏鼓。
草白霭繁霜,木衰澄清月。
草白霭(ǎi)¹繁霜,木衰澄²清月。
译文:白草茫茫蒙浓霜,木叶萧疏冷月朗。
注释:¹霭:霜雾迷茫的样子。²澄,澄清明朗的样子。
丽服映颓颜,朱灯照华发。
丽服映颓(tuí)颜,朱灯照华发。
译文:华服映我衰颓容,红灯照我白发苍。
汉家方尚少,顾影惭朝谒。
汉家方尚少¹,顾影惭朝谒(yè)
译文:正当朝廷尚年少,上朝不禁顾影伤。
注释:¹尚少:用汉代颜驷不遇的典故。谓老于郎署,喻为官久不升迁。

  本诗借景抒情,以冬夜的肃杀衬托自己途失意的萧索。又以丽服、朱灯与颓颜、华发的对比,表现诗人无奈的迟暮心情。

  不是真写自己老迈无用,顾影自惭,而是写自己不受重用,与执政者的心意相左。王维早在天宝十一年即为吏部郎中,而至天宝末,转为给事中,官阶并未升迁。据《旧唐书·李垣传》:“杨国忠秉政,郎官不附己者悉出于外。”当时,被排挤出朝廷的有“尚书十数公”,而同时启用了一批归附于杨国忠的年轻人。王维虽未外调,但给事中是谏官,在杨国忠一手遮天的极权统治下,可谓无言可进,无言可采。诗人的孤独与苦闷之情,只能在诗中作委婉的流露。

  天宝年问,李林甫和杨国忠先后当政,王维对这两个反动腐朽的政治集团都有所认识,不愿同流合污,但既然在朝为官,也不能不与其敷衍周旋。诗人内心极其苦闷,身在朝廷,心存山野。在这首诗中,他叹老嗟卑,惭愧无用,却隐隐地流露出对当朝援引朋党、年少竞进的不满。诗从他人值省中起笔,写寒夜漫长,漏滴声声,宫外草白霜凝,木衰月清。这萧条冷寂的冬夜景色,更加强了诗人的迟暮之感。五六句自绘其形,丽服与衰颜、朱灯与华发相互映照,对比鲜明。言简韵促,寓慨深沉。

参考资料:
1、 廖仲安 李华 李景华主编.唐诗一万首:北京燕山出版社,1996年12月第1版:第57页
2、 (唐)王维著.王维集:山西古籍出版社,2006.01:第214页
春山夜静,愁闻洞天疏磬。玉堂虚,细雾垂珠佩,轻烟曳翠裾。
春山夜静,愁闻洞天¹疏磬(qìng)。玉堂²虚,细雾垂珠佩,轻烟曳(yè)翠堂(jū)
注释:¹洞天:仙人所住处,多于山洞,道家称之为洞天。²玉堂:仙人所居之堂。
对花情脉脉,望月步徐徐。刘阮今何处?绝来书!
对花情脉(mò)脉,望月步徐徐。刘阮¹今何处?绝来书²
注释:¹刘阮:刘晨、阮肇二人。泛指所思念的情郎。²绝来书:意思是刘阮一去,连信也未见寄来。
这首词虽写的是女道士,但她也是美丽(“细雾垂珠佩,轻烟曳翠裾”)、多情(“对花情脉脉,望月步徐徐”),还对生活充满了热望,对爱情也是渴求的(“刘阮今何处?绝来书!”)。这些都从侧面披露了封建社会的一些病态现象。

guānzi··chūnshānjìng--xún

chūnshānjìngchóuwéndòngtiānshūqìngtángchuízhūpèiqīngyāncuì

duìhuāqíngmàimàiwàngyuèliúruǎnjīnchùjuéláishū

瞻彼旱麓,榛楛济济。岂弟君子,干禄岂弟。
瞻彼旱麓(lù)¹,榛(zhēn)(hù)²(jǐ)³。干(kǎi)(tì)君子,干(gān)禄干弟
译文:瞻望那边旱山山底,榛树楛树多么茂密。和乐平易好个君子,求福就凭和乐平易。
注释:¹旱麓:旱山山脚。旱,山名,据考证在今陕西省南郑县附近。²榛楛:两种灌木名。³济济:众多的样子。⁴干弟:即“恺悌”,和乐平易。君子:指周文王。干:求。
瑟彼玉瓒,黄流在中。岂弟君子,福禄攸降。
¹彼玉瓒(zàn)²,黄流³在中。干弟君子,福禄攸降。
译文:圭瓒酒器鲜明细腻,金勺之中鬯酒满溢。和乐平易好个君子,天降福禄令人欢喜。
注释:¹瑟:光色鲜明的样子。²玉瓒:圭瓒,天子祭祀时用的酒器。玉圭做柄,柄的一端是勺,用以舀秬鬯。³黄流:黄,用黄金制成或镶金的酒勺;流。用黑黍和郁金草酿造配制的酒,用于祭祀,即秬(jù)鬯(chàng)。⁴攸:所。
鸢飞戾天,鱼跃于渊。岂弟君子,遐不作人?
(yuān)¹飞戾(lì)²天,鱼跃于渊。干弟君子,遐³不作人?
译文:老鹰展翅飞上蓝天,鱼儿摇尾跃在深渊。和乐平易好个君子,怎会不去培养青年。
注释:¹鸢:鸷(zhì)鸟名。即老鹰。²戾:到,至。³遐:通“胡”,何。⁴作:作成,作养。
清酒既载,骍牡既备。以享以祀,以介景福。
清酒既载,骍(xīn)¹既备。以享以祀,以介²³福。
译文:清醇甜酒已经满斟,红色公牛备作牺牲。用它上供用它祭祀,用它求取大的福分。
注释:¹骍牡:红色的公牛。²介:求。³景:大。
瑟彼柞棫,民所燎矣。岂弟君子,神所劳矣。
¹彼柞(zuò)(yù)²,民所燎(liǎo)³矣。干弟君子,神所劳矣。
译文:柞树棫树那么茂盛,百姓砍来焚烧祭神。和乐平易好个君子,神灵要来把你慰问。
注释:¹瑟:众多的样子,与第二章的“瑟”字不同义。²柞棫:栎(lì)树与白桵(ruí)树。郑玄笺:“柞,栎也;棫,白桵也。”³燎:焚烧,此指燔柴祭天。⁴劳:慰劳。或释为保佑。
莫莫葛藟,施于条枚。岂弟君子,求福不回。
莫莫¹葛藟(léi)²,施(yì)³于条枚。干弟君子,求福不回
译文:葛藤一片到处长满,蔓延缠绕树枝树干。和乐平易好个君子,求福有道不邪不奸。
注释:¹莫莫:同“漠漠”,众多而没有边际的样子。²葛藟:葛藤。³施:伸展绵延。⁴条枚:树枝和树干。⁵回:奸回,邪僻。

  关于此诗的主旨,《毛诗序》云:“《旱麓》,受祖也。周之先祖世修后稷、公刘之业,大王、王季申以百福干禄焉。”三家诗义同。关于“受祖”的意思,唐孔颖达疏云:“言文王受其祖之功业。”清魏源《诗古微》说是“祭祖受福”。而宋朱熹《诗集传》以为此诗内容是“咏歌文王之德”,其《诗序辨说》又谓“《序》大误,其曰‘百福干禄’者,尤不成文理”。清方玉润《诗经原始》则既斥《毛序》所说为“梦呓”,又不满《诗集传》“语殊泛泛”,认为“此盖祭祀受福而言也”,“上篇(指《大雅·棫朴》)言作人(《大雅·棫朴》第四章有“周王寿考,遐不作人”之句),于祭祀见一端;此篇言祭祀,而作人亦见其极盛”。而今人程俊英《诗经译注》将此诗视为一首“歌颂周文王祭祖得福,知道培养人才的诗”。

  此诗全篇共六章,每章四句,以“岂弟君子”一句作为贯穿全篇的气脉。首章前两句以旱山山脚茂密的榛树楛树起兴,也带有比意。毛传解曰:“言阴阳和,山薮殖,故君子得以干禄乐易。”郑玄笺云:“林木茂盛者,得山云雨之润泽也。喻周邦之民独丰乐者,被其君德教。”他们从君与民两方面申说,讲得都很透辟。后两句“岂弟君子,干禄岂弟”,如郑玄笺所说,意为君主“以有乐易之德施于民,故其求禄亦得乐易”,也就是说,因和乐平易而得福,得福而更和乐平易。前事之因适为后事之果,语有深意。

  第二章起开始触及“祭祖受福”的主题。“瑟彼玉瓒,黄流在中”两句,玉之白与酒之黄,互相映衬,色彩明丽,由文字而产生的视觉效果极佳,因此姚际恒评之为“华语”(《诗经通论》)。

  第三章从祭祀现场宕出一笔,忽然写起了飞鸢与跃鱼,章法结构显得摇曳多姿。“鸢飞戾天,鱼跃在渊”,表层语义极其明晰,但深层语义则不易索解。郑玄笺云:“(鸢)飞而至天,喻恶人远去,不为民害也;鱼跳跃于渊中,喻民喜得所。”但在注《礼记·中庸》所引这两句诗时,他竟又说:“言圣人之德,至于天则鸢飞戾天,至于地则鱼跃于渊,是其明著于天地也。”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讥之为“随文解释”。而王氏书中认可的代表《鲁诗》说的汉王符《潜夫论·德化》则解释为:“君子修其乐易之德,上及飞鸟,下及渊鱼,罔不欢忻悦豫,又况士庶而不仁者乎。”(释下面的“遐不作人”之“人”为“仁”)因为既然王氏认为《大雅·棫朴》“遐不作人”一句中的“作人”是“作养人材”的意思,那么此诗中的“遐不作人”句自然说的也是培养人才之事,不当另释“人”为“仁”。“鸢飞戾天,鱼跃在渊”,实际上说的是“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意思,象征优秀的人才能够充分发挥他们的才智。因此下面两句接下去写“岂弟君子,遐不作人”,也就是说和乐平易的君主不会不培养新人让他们发扬光大祖辈的德业。

  第四章在第三章宕出一笔后收回,继续写祭祀的现场,“清酒既载”与第二章的“黄流在中”断而复接,决不是寻常闲笔。这儿写的是祭祀时的“缩酒”仪式,即斟酒于圭瓒,铺白茅于神位前,浇酒于茅上,酒渗入茅中,如神饮之。接下去的“騂牡既备”一句,写祭祀时宰杀作牺牲的牡牛献飨神灵。有牛的祭祀称“太牢”,只有猪、羊的祭祀称“少牢”,以太牢作祭,礼仪很隆重。

  第五章接写燔柴祭天之礼,人们将柞树棫树枝条砍下堆在祭台上作柴火,将玉帛、牺牲放在柴堆上焚烧,缕缕烟气升腾天空,象征与天上神灵的沟通,将世人对神灵虔诚的崇敬之意、祈求之愿上达。对于这样的君民,昊天上帝与祖宗先王在天之灵自然会有“所劳矣”,自然会赐以“景福”。

  于是最后一章,在第一章、第三章之后三用比兴,以生长茂密的葛藤在树枝树干上蔓延不绝比喻上天将永久地赐福给周邦之君民。葛藟之“莫莫”与榛楛之“济济”,一尾一首两用叠字词,也有呼应之妙。最后一句“求福不回”,一般有两解:或解作求福“不违背先祖之道”(郑玄笺),或解作“求福不以邪道”(高诱注《吕氏春秋·知分》所引此诗)。

  此诗通篇弥漫着温文尔雅的君子之风。这和祭祀的庄严仪式是相匹配的。从自然风物描写来看,既有“榛楛济济”,也有“莫莫葛藟”,一派风光。从祭祀场面来看,既有玉瓒黄流,又有清酒骍牡,色彩斑斓。从诗人内心来看,既有“福禄攸降”的良好祝愿,又有“遐不作人”的强烈期盼。诗章虽短,但内涵颇丰。

参考资料:
1、 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531-534
2、 王秀梅 译注.诗经(下).北京:中华书局,2015:595-598

hàn

shījīng··wénwángzhīshí xiānqín 

zhānhàn zhēn kǎijūn gānkǎi 

zàn huángliúzàizhōng kǎijūn yōujiàng 

yuānfēitiān yuèyuān kǎijūn zuòrén 

qīngjiǔzài xīngbèi xiǎng jièjǐng 

zuò mínsuǒliáo kǎijūn shénsuǒláo 

lěi shītiáoméi kǎijūn qiúhuí 

西登香炉峰,南见瀑布水。
西登香炉峰¹,南见²瀑布水。挂流三百丈³,喷壑(hè)数十里
译文:从西面登上香炉峰,向南望见瀑布高挂在山前。水流直下达三百丈,沿着山谷奔涌前行几十里。
注释:¹香炉峰:庐山北部名峰。水气郁结峰顶,云雾弥漫流香烟缭绕,故名。²南见:一作“南望”。³三百丈:一作“三千匹”。⁴壑:坑谷。⁵“喷壑”句:意谓瀑布喷射山谷,一泻数十里。
挂流三百丈,喷壑数十里。
(xū)¹流飞电²来,隐若³白虹起。初惊河汉落,半洒云天里
译文:速度快如风驰电掣,隐约之中宛如有白虹腾空。乍以为是银河从天上落下,弥漫飘洒在半空中。
注释:¹歘:歘忽,火光一闪的样子。²飞电:空中闪电,一作“飞练”。³隐若:一作“宛若”。⁴白虹:一种出现在雾上的淡白色的虹。⁵河汉:银河,又称天河。一作“银河”。⁶“半洒”句:一作“半泻金潭里”。
欻如飞电来,隐若白虹起。
仰观势转雄,壮哉造化¹功。海风吹不断,江月²照还空。
译文:仰观瀑布那气势真雄奇啊,这是神灵造化之功!再大的海风也吹不断,江上月光却能直透其中。
注释:¹造化:大自然。²江月:一作“山月”。
初惊河汉落,半洒云天里。
空中乱潈(zōng)¹射,左右洗青壁。飞珠散轻霞,流沫沸穹(qióng)²
译文:水流在空中任意飞溅,冲刷着两侧青色的石壁。飞腾的水珠散发彩色霞光,水沫在巨石上沸腾。
注释:¹潈:众水汇在一起。²穹石:高大的石头。
仰观势转雄,壮哉造化功。
而我乐名山¹,对之心益²³。无论(shù)琼液,还得洗尘颜
译文:我本来就最爱游赏名山,面对此景心胸更宽广。不必像服琼浆一样成仙,此水已足以荡涤尘俗。
注释:¹乐名山:一作“游名山”。乐:爱好。²益:更加。³闲:宽广的意思。⁴无论:不必说。⁵漱:漱洗。⁶琼液:传说中仙人的饮料。此指山中清泉。⁷还得:但得。一作“且得”。⁸洗尘颜:喻指洗除在尘世中所沾染的污垢。尘颜:沾满风尘的脸。
海风吹不断,江月照还空。
且谐¹宿所好²,永愿辞人间³
译文:遁世归隐本是我夙愿,只想久居此地永辞人间。
注释:¹谐:谐和。²宿所好:素来的爱好。宿:旧。³“且谐”二句:一作“集谱宿所好,永不归人间”,又一作“爱此肠欲断,不能归人间”。
空中乱潈射,左右洗青壁。
日照香炉¹生紫烟²,遥看³瀑布挂前川
译文:香炉峰在阳光的照射下生起紫色烟霞,远远望见瀑布似白色绢绸悬挂在山前。
注释:¹香炉:指香炉峰。²紫烟:指日光透过云雾,远望流紫色的烟云。“日照”二句:一作“庐山上与星斗连,日照香炉生紫烟”。³遥看:从远处看。⁴挂:悬挂。⁵前川:一作“长川”。川:河流,这里指瀑布。
飞珠散轻霞,流沫沸穹石。
飞流直¹下三千尺²,疑³是银河落九天
译文:高崖上飞腾直落的瀑布好像有几千尺,让人恍惚以为银河从天上泻落到人间。
注释:¹直:笔直。²三千尺:形容山高。这里是夸张的说法,不是实指。³疑:怀疑。⁴银河:古人指银河系构成的带状星群。⁵九天:一作“半天”。古人认为天有九重,九天是天的最高层,九重天,即天空最高处。此句极言瀑布落差之大。
而我乐名山,对之心益闲。
而我乐名山,对之心益闲。
无论漱琼液,还得洗尘颜。
无论漱琼液,还得洗尘颜。
且谐宿所好,永愿辞人间。
且谐宿所好,永愿辞人间。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这两首诗体裁不一,一首五古,一首七绝,内容也有部分重复。第二首诗流传很广,曾被选入小学语文教科书,题作“望庐山瀑布”。

  第一首诗是五言古诗。此诗共换四次韵,前八句为一韵;中间八句每四句各一韵;末六句为一韵。诗意也可按韵分为四层。前三层基本上是摹写瀑布的壮观奇姿,属景语;只有末一层言志抒怀,属情语。前三层也各有重点:第一层从正面描写瀑布的主体实景;第二层从虚处更深更细地描绘瀑布;第三层,从上下四旁来烘托瀑布之动态。最后一层先擒后纵,收束得自然平易。首二句交待“望庐山瀑布水”的立足点和所“望”的方向。接着十四句用各种形象从不同角度形容瀑布的壮伟气势和诗人的赞叹。所谓“挂流三百丈”,“初惊河汉落”,亦即第二首的“飞流直下三干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之意,但不如后者的简练和生动。末六句抒写诗人的志趣和愿望。从这首诗中,可以看出李白思想中孤傲遁世的一面。

  五言古诗讲究兴寄,直抒胸臆,质朴真切,气象浑成。诗人的感情起伏与诗的节奏同步,由此形成感染人的力量。李白善于乐府和歌行,常以他横空出世,骏马绝尘的非凡才力,将乐府、歌行作为表达他飞腾的想象,纵横的才思,不羁的思想,奔放的情感之最合适的艺术形式,这些诗写得神识超迈,飘然而来,忽然而去,不屑于雕章琢句,亦不劳劳于镂心刻骨,自有天马行空,不可羁勒之势。这首五古正是如此。李白把庐山瀑布写得壮美阔大。诗人寄情于山水,从“西登香炉峰”到“流沫沸穹石”都是写景,而最后三句是抒情之句。“海风吹不断,江月照江空”中的“空”字更说明诗人寻求的是一种“闲”情,也体现李白的飘逸之风。在庐山美景之下,诗人借景直抒胸臆,语言质朴真切,但仍能感染读者。第一首虽是古诗,其中却有不少对仗。古今读者多谓此首不如第二首绝句写得好,但也有不少人指出此诗自有妙句。如《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四:“然余谓太白前篇古诗云:‘海风吹不断,江月照还空’。磊落清壮,语简而意尽,优于绝句多矣。”葛立方《韵语阳秋》卷十二:“以余观之,银河一派,犹涉比类,未若白前篇云:‘海风吹不断,江月照还空’。凿空道出,为可喜也。”韦居安《梅硐诗话》亦谓此二句“语简意足,优于绝句,真古今绝唱”,并认为“非历览此景,不足以见诗之妙”。

  第二首诗是七言绝句。运用了比喻夸张的手法。此诗中的香炉,即第一首诗开头提到的香炉峰,“在庐山西北,其峰尖圆,烟云聚散,如博山香炉之状”(乐史《太平寰宇记》)。可是,到了诗人李白的笔下,便成了另一番景象:一座顶天立地的香炉,冉冉地升起了团团白烟,缥缈于青山蓝天之间,在红日的照射下化成一片紫色的云霞。这不仅把香炉峰渲染得更美,而且富有浪漫主义色彩,为不寻常的瀑布创造了不寻常的背景。接着诗人才把视线移向山壁上的瀑布。“遥看瀑布挂前川”,前四字是点题。“挂前川”,这是“望”的第一眼形象,瀑布像是一条巨大的白练高挂于山川之间。“挂”字很妙,它化动为静,惟妙惟肖地表现出倾泻的瀑布在“遥看”中的形象。第一首诗说,“壮哉造化功!”正是这“造化”才能将这巨物“挂”起来,所以这“挂”字也包含着诗人对大自然的神奇伟力的赞颂。第三句又极写瀑布的动态。“飞流直下三千尺”,一笔挥洒,字字铿锵有力。“飞”字,把瀑布喷涌而出的景象描绘得极为生动;“直下”,既写出山之高峻陡峭,又可以见出水流之急,那高空直落,势不可挡之状如在眼前。然而,诗人犹嫌未足,接着又写上一句“疑是银河落九天”,真是想落天外,惊人魂魄。“疑是”值得细味,诗人明明说得恍恍惚惚,而读者也明知不是,但是又都觉得只有这样写,才更为生动、逼真,其奥妙就在于诗人前面的描写中已经孕育了这一形象。巍巍香炉峰藏在云烟雾霭之中,遥望瀑布就如从云端飞流直下,临空而落,这就自然地联想到像是一条银河从天而降。可见,“疑是银河落九天”这一比喻,虽是奇特,但在诗中并不是凭空而来,而是在形象的刻画中自然地生发出来的。它夸张而又自然,新奇而又真切,从而振起全篇,使得整个形象变得更为丰富多彩,雄奇瑰丽,既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又给人以想象的余地,显示出李白那种“万里一泻,末势犹壮”的艺术风格。

  宋人魏庆之说:“七言诗第五字要响。……所谓响者,致力处也。”(《诗人玉屑》)这个看法在这首诗里似乎特别有说服力。比如一个“生”字,不仅把香炉峰写“活”了,也隐隐地把山间的烟云冉冉上升、袅袅浮游的景象表现出来了。“挂”字前面已经提到了,那个“落”字也很精彩,它活画出高空突兀、巨流倾泻的磅礴气势。很难设想换掉这三个字,这首诗将会变成什么样子。

  中唐诗人徐凝也写了一首《庐山瀑布》。诗云:“虚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暂息。千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场景虽也不小,但还是给人局促之感,原因大概是它转来转去都是瀑布,瀑布,显得很实,很板,虽是小诗,却颇有点大赋的气味。比起李白那种入乎其内,出乎其外,有形有神,奔放空灵,相去实在甚远。苏轼说:“帝遣银河一派垂,古来唯有谪仙词。飞流溅沫知多少,不与徐凝洗恶诗。”(《戏徐凝瀑布诗》)话虽不无过激之处,然其基本倾向还是正确的,表现了苏轼不仅是一位著名的诗人,也是一位颇有见地的鉴赏家。

  五言古诗因篇幅无限制,所以诗人任意挥洒,写“海风”,写“江月”,写“穹石”,写得大起大落,大开大阖,转折如意,挥洒自如,一气呵成。七言绝句因篇幅较小,诗人用夸张的比喻把景物升腾到更高的境界,达到写瀑布的极致,极为夸张,但又清新自然,浅显生动,同时具有动荡开阔的气势,飞动流走的章法,跳跃腾挪,纵横捭阖,亦有歌行的气势和特点。

  两首诗都是李白之作,同是写庐山瀑布之景,李白一生好入名山游在庐山秀丽的山水之中,更显诗人标名之灵气。其想象丰富,奇思纵横,气势恢宏,感情奔放,似江河奔腾,又自然清新,似云卷风清,其诗歌的审美特征是自然美、率真美和无拘无束的自由美。这两首诗歌都具有这样的审美特征。

wàngshānèrshǒu

bái tángdài 

西dēngxiāngfēng nánjiànshuǐ 
guàliúsānbǎizhàng pēnshùshí 
fēidiànlái yǐnruòbáihóng 
chūjīnghànluò bànyúntiān 
yǎngguānshìzhuǎnxióng zhuàngzāizàohuàgōng 
hǎifēngchuīduàn jiāngyuèzhàohuánkōng 
kōngzhōngluànzōngshè zuǒyòuqīng 
fēizhūsànqīngxiá liúfèiqióngshí 
érmíngshān duìzhīxīnxián 
lùnshùqióng háichényán 
qiěxié宿suǒhào yǒngyuànrénjiān 

zhàoxiāngshēngyān yáokànguàqiánchuān 
fēiliúzhíxiàsānqiānchǐ shìyínluòjiǔtiā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