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笳叠鼓压天南,从此邦人作美谈。北里声名皆擢秀,东州歌舞总怀惭。
凝笳叠鼓压天南,从此邦人作美谈。北里声名皆擢秀,东州歌舞总怀惭。
轻裘坐啸青油幕,积甲高齐碧玉簪。闻道家家卖钗钏,武夫归去亦醺酣。
轻裘坐啸青油幕,积甲高齐碧玉簪。闻道家家卖钗钏,武夫归去亦醺酣。

guīzhìkǒuhào--hóngshì

níngjiādiétiānnáncóngbāngrénzuòměitánběishēngmíngjiēzhuóxiùdōngzhōuzǒng怀huáicán

qīngqiúzuòxiàoqīngyóujiǎgāozānwéndàojiājiāmàichāichuànguīxūnhān

洪适

洪适

洪适(1117~1184)南宋金石学家、诗人、词人。初名造,字温伯,又字景温;入仕后改名适,字景伯;晚年自号盘洲老人,饶州鄱阳(今江西省波阳县)人,洪皓长子,累官至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封魏国公,卒谥文惠。洪适与弟弟洪遵、洪迈皆以文学负盛名,有“鄱阳英气钟三秀”之称。同时,他在金石学方面造诣颇深,与欧阳修、赵明诚并称为宋代金石三大家。 ▶ 722篇诗文

猜您喜欢
小子何时见,高秋此日生。
小子¹何时见(xiàn)²,高秋³此日生。
译文:何时可见小子诞生,高秋的今天正是呱呱坠地时。
注释:¹小子:指杜甫的儿子杜宗武,小名骥子。²见:出生。³高秋:八九月份。宋子侯诗:“高秋八九月。”
自从都邑语,已伴老夫名。
自从都邑(yì)¹,已伴老夫²名。
译文:自从我写过怀念你的诗,伴着我的名子你也被人知道。
注释:¹都邑语:《大戴礼》:百里而有都邑。此处指在成都写的诗。宗武是作者幼子,乳名骥子,作者多次写诗称赞他。²老夫:杜甫自谓。
诗是吾家事,人传世上情。
诗是从家事¹,人传世上情²
译文:诗是我家祖辈相传的事业,而人们以为这只是世间寻常的父子情。
注释:¹诗是从家事:杜甫祖父杜审言,以诗知名于世,为“文章四友”之一。杜甫认为诗为自己的家学,故云。²人传世上情:承上句,意为诗是杜家祖辈以为的事业,人们会以为我在成都给你写诗这只是世间寻常的父子情。
熟精文选理,休觅彩衣轻。
熟精文选¹理,休觅(mì)彩衣轻²
译文:你要熟精《文选》,以绍家学,不要效仿老莱子年老还以彩衣娱亲。
注释:¹文选:指《文选》,南朝梁萧统所编先秦至梁的诗文总集。集古人文词诗赋凡三十卷,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文学总集。²休觅彩衣轻:这句是说不必像老莱子身穿彩衣在双亲身边嬉戏。
凋瘵筵初秩,欹斜坐不成。
凋瘵(zhài)¹(yán)初秩(zhì)²,欹(qī)³坐不成。
译文:我病中为你的生日开筵,侧着身子斜靠在椅子上,慢慢倒酒以细饮。
注释:¹凋瘵:老病。²筵初秩:生日之筵刚排好。古代举行大射礼时,宾客初进门,登堂入室,叫初筵。后泛指宴饮。又解:十岁为一秩,初秩即第一个十年,此时宗武十三岁,此处为约指。³欹斜:倾斜,歪斜。杜甫衰弱多病,筵席间不能端坐,故云“欹斜”。
流霞分片片,涓滴就徐倾。
流霞¹分片片,涓滴²就徐倾³
译文:仙酒美肴、饮食是莫大享受,然我体衰、不能多饮,为你生日那就缓缓干杯吧。
注释:¹流霞:传说中的仙酒。形容美酒。奇思妙想,用法奇特。²涓滴:一滴滴。³徐倾:慢慢地饮酒。杜甫因病,不能多饮酒,故云。

  宗武是诗人的幼子,诗人曾多次提到并称赞他,在《忆幼子》诗中说:“骥子春犹隔,莺歌暖正繁。别离惊节换,聪慧与谁论。”在《遣兴》中说:“骥子好男儿,前年学语时:问知人客姓,诵得老夫诗。”说明宗武聪慧有才,可惜没有诗传下来。杜甫死后,是由宗武的儿子嗣业安葬的,并请元稹作墓志铭,人称不坠家声。

  首句的意思是:何时看到小子的诞生,高秋的今天正是呱呱坠地之时,点名宗武生日的时间。次句“自从都邑语,已伴老夫名。”回想昔日写诗赞宗武懂事乖巧,宗武也随着诗文的传播而被人熟知,字里行间透着些许自豪。“诗是吾家事,人传世上情。”杜甫的远祖杜恕、杜预是汉、晋时的名臣名儒,祖父杜审言更是初唐著名诗人,诗人自己更是以诗著称于世,故勖勉宗武:诗是我家祖辈相传的事业,要继承和发扬,不仅是一般的世间亲情而已。“熟精文选理,休觅彩衣轻”。杜甫自己得力于《文选》,所以勉励儿子熟读精研,继承父志,不要像古代的老莱子,七十岁时穿着彩衣在父母面前嬉戏,以娱乐父母。最后两句说自己以衰病之躯,还在为小儿子的生日开筵祝贺一番,父子深情,跃然纸上,字里行间也透出些许悲凉,适逢乱世,国破家离,不知何时才能相见,即使分隔两地,拖着病体也要为儿子摆生日宴席,写诗勉励宗武,此情可叹。

参考资料:
1、 喻岳衡编著,历代名人家训,岳麓书社,2002年03月第2版,第101页

zōngshēng

 tángdài 

xiǎoshíxiàn gāoqiūshēng 
cóng bànlǎomíng 
shīshìjiāshì rénchuánshìshàngqíng 
shújīngwénxuǎn xiūcǎiqīng 
diāozhàiyánchūzhì xiézuòchéng 
liúxiáfēnpiànpiàn juānjiùqīng 
涉至虚以诞驾,乘有舆于本无,禀玄元而陶衍,承景灵之冥符。荫朝云之苍蔼,仰朗日之照煦。既敷既载,以育以成。幼希颜子曲肱之荣,游心上典,玩礼敦经。蔑玄冕于朱门,羡漆园之傲生。尚渔父于沧浪,善沮溺之耦耕,秽鸱鸢之笼吓,钦飞凤于太清。杜世竞于方寸,绝时誉之嘉声。超霄吟于崇岭。奇秀木之凌霜。挺修干之青葱,经岁寒而弥芳。情遥遥以远寄,想四老之晖光。将戢繁荣于常衢,控云辔而高骧。攀琼枝于玄圃,漱华泉之渌浆。和吟凤之逸响,应鸣鸾于南冈。
涉至虚以诞驾,乘有舆于本无,禀玄元而陶衍,承景灵之无符¹。荫朝云之苍蔼²,仰朗日之照煦(xù)。既敷既载,以育以成。幼希颜子曲肱(gōng)³之荣,游心上典,玩礼敦经。蔑玄冕(miǎn)于朱门,羡漆园之傲生。尚渔父于沧浪,善沮溺之耦(ǒu)耕,秽(huì)(chī)(yuān)之笼吓,钦飞凤于太清。杜世竞于方寸,绝时誉之嘉声。超霄吟于崇岭。奇秀木之凌霜。挺修干之青葱,经岁寒而弥芳。情遥遥以远寄,想四老之晖光。将戢繁荣于常衢(qú),控云辔(pèi)而高骧。攀琼枝于玄圃,漱华泉之渌(lù)浆。和吟凤之逸响,应鸣鸾(luán)于南冈。
译文:涉入极虚无的境界而驰聘,乘车舆在什么都没有的地方行驶,禀受天宇之气而陶冶推衍,承受日月之精的符命。在弥漫的朝云下庇荫,仰望明朗的日光的照耀。阳光普照,大地承载,养育生灵,成就万物。自幼仰慕颜子清贫而闲适的生活,潜心研读典籍,熟习礼淳厚于经。蔑视朱门的荣华富贵,羡慕庄子的傲视世人;崇尚渔父的随遇而安,赞美沮、溺的避世耕种。厌恶鸱鸺鹞鹰的在笼中怒吓,钦慕凤凰飞上云天;心中杜绝世俗奔走钻营的念头,耳中不听时人称誉的赞美声音。在崇山峻岭中吟诵超出云霄,以嘉树不畏霜雪为奇美;挺立葱绿的长茎,经过岁末的严寒而更加芳香。遥遥寄托自己的情怀,想望四老的光晖;将要禁绝通常所谓的繁华,驾驭骏马昂首奔驰;在宫中玄圃园中攀缘玄圃的琼枝,用华泉的清泉水漱口;与凰鸟高鸣的绝响应和,在南山与鸾岛的鸣声呼应。
注释:¹无符:神授的符命。²苍蔼:云气弥漫貌。³颜子曲肱:用孔子高徒颜渊甘于清贫的典故。曲肱,弩着胳膊作枕头。⁴漆园:指庄子,庄子曾为漆园吏,故称。⁵尚渔父于沧浪:用渔父歌沧浪的典故,见《渔父》。⁶沮溺:长沮、桀溺两人的合称,借指避世隐士。⁷鸱鸢之笼吓:鸱得腐鼠,吓凤凰之典,见《庄子·秋水》。⁸四老:指商山四皓。即秦末隐居商山的东园公唐秉、夏黄公崔广、绮里季吴实、甪里先生周术。汉高祖刘邦召,不愿。后高祖欲废太子,吕后用张良计,迎四皓,使辅太子,高祖乃消除废太子之意。事见《史记·留侯世家》,《汉书·张良传》。后用以泛指隐居不仕、年高望重的人。
时弗获𩇕,心往形留,眷驾阳林,宛首一丘。冲风沐雨,载沉载浮。利害缤纷以交错,欢感循环而相求。乾扉奄寂以重闭,天地绝津而无舟。悼贞信之道薄,谢惭德于圜流。遂乃去玄览,应世宾,肇弱巾于东宫,并羽仪于英伦,践宣德之秘庭,翼明后于紫宸。赫赫谦光,崇明奕奕,岌岌王居,诜诜百辟,君希虞夏,臣庶夔益。
时弗获𩇕(jìng)¹,心往形留,眷驾阳林,宛首²一丘。冲风沐雨,载沉载浮。利害缤纷以交错,欢感循环而相求。乾扉(fēi)奄寂以重闭,天地绝津而无舟。悼贞信之道薄,谢惭德于圜(huán)流。遂乃去玄览,应世宾,肇(zhào)弱巾于东宫,并羽仪于英伦,践宣德之秘庭,翼明后于紫宸。赫赫谦光³,崇明奕奕,岌(jí)王居,诜(shēn)百辟,君希虞夏,臣庶夔(kuí)¹⁰
译文:时事不能清静,心神向往,形体却留在世间,想到阳明的山林中奔驰,却在一座小山中局促委曲;顶风冒雨,在水中上下沉浮。众多的利与害交错出现,欢乐和伤感循环往复。天门重重关闭而寂暗,天地隔绝而无船可渡;为贞信之道被损伤而悲痛,在漩涡急流中为内心有愧而谢罪。于是放弃了高视远望,顾虑世俗的交接往来,在东宫中开始戴上儒者之巾,与英豪之辈并肩而立,踏入宣扬圣德的宫廷,在宫禁中辅佐明王。赫赫的谦光,高大的崇明,高耸的王宫,众多的官员,君主仰慕虞、夏,臣下希望成为夔、益。
注释:¹𩇕:通“靓”,清静。²宛首:转头。³谦光:疑即谦尊而光。尊者谦虚,以显示其光明美德。《周易·谦卦》:“谦,尊而光,卑而不可逾。”⁴崇明:指杰出的人物。⁵岌岌:高的样子。⁶诜诜:众多的样子。⁷百辟:诸侯,百官。⁸虞夏:指虞舜和夏禹。⁹夔:人名。相传为舜时乐官。¹⁰益:人名,即伯益,相传为尧舜时大臣。
张王颓岩,梁后坠壑。淳风杪莽以永丧,搢绅沦胥而覆溺。吕发衅于闺墙,厥构摧以倾颠。疾风飘于高木,回汤沸于重泉。飞尘翕以蔽日,大火炎其燎原。名都幽然影绝,千邑阒而无烟。斯乃百六之恒数,起灭相因而迭然。于是人希逐鹿之图,家有雄霸之想,闇王命而不寻,邀非分于无象。故覆车接路而继轨,膏生灵于土壤。哀余类之忪懞,邈靡依而靡仰。求欲专而失逾远,寄玄珠于罔象。
张王颓岩,梁后坠壑。淳风杪(miǎo)¹莽以永丧,搢(jìn)²沦胥(xū)³而覆溺。吕发衅(xìn)于闺墙,厥构摧以倾颠。疾风飘于高木,回汤沸于重泉。飞尘翕(xī)以蔽日,大火炎其燎原。名都幽然影绝,千邑阒(qù)而无烟。斯乃百六之恒数,起灭相因而迭然。于是人希逐鹿之图,家有雄霸之想,闇(àn)王命而不寻,邀非分于无象。故覆车接路而继轨,膏生灵于土壤。哀余类之忪(sōng)(méng)¹⁰,邈靡依而靡仰。求欲专而失逾远,寄玄珠于罔(wǎng)¹¹
译文:张王山崩,梁后坠落。淳朴的风尚已经长时间丧失而渺茫,搢绅之士沦丧而沉溺。吕氏在内室挑起事端,于是屋宇毁坏而颠覆;疾风在大树上吹拂,回旋的开水在深泉中沸腾;飞尘聚集遮,蔽了日光,大火熊熊,烧毁原野,名都变得幽僻没有人迹,千邑寂静,没有人烟。这是百六厄运的定数,兴灭互相依存而交替出现。于是人人都产生争夺政权的企图,家家都有争雄称霸的念头,君王的旨命得不到遵守,在国家失去常态时谋求非分。所以倾覆的车乘在道路上相连接,生灵的血肉使土地变肥沃。活着的人惶恐不安使人哀怜,遥遥地无依又无靠;追求越是专注失望就越大,在虚无中寄托教义的真谛。
注释:¹杪:微小。²搢绅:也作“缙绅”,代指官宦或儒者。绅,古代官宦和儒者围于腰际的大带。³沦胥:本义是相率牵连,泛指沦陷、沦丧。⁴覆溺:沉没。⁵衅:杀生取血涂物以祭,引申为祸乱。⁶阒:空。⁷百六:厄云。古代言灾变运数者,以阴阳为对立面,阴为六,阳为一,阴阳消长。百一为阴数极点,百六为阳数极点,必有厄运。⁸逐鹿:比喻争夺统治权。⁹闇:遮蔽。¹⁰忪懞:也作“忪蒙”,惶恐不安。¹¹寄玄珠于罔象:用黄帝失玄珠,罔象无心而得之典,见《庄子·天地》。
悠悠凉道,鞠焉荒凶。杪杪余躬,迢迢西邦,非相期之所会,谅冥契而来同。跨弱水以建基,蹑昆墟以为墉,总奔驷之骇辔,接摧辕于峻峰。崇崖崨嶫,重险万寻,玄邃窈窕,磐纡嵚岑,榛棘交横,河广水深,狐狸夹路,鸮鵄群吟,挺非我以为用,任至当如影响。执同心以御物,怀自彼于握掌。匪矫情而任荒,乃冥合而一往,华德是用来庭,野逸所以就鞅。
悠悠凉道,鞠(jū)¹焉荒凶。杪(miǎo)杪余躬,迢迢西邦,非相期²之所会,谅无契³而来同。跨弱水以建基,蹑(niè)昆墟以为墉(yōng),总奔驷之骇辔(pèi),接摧辕于峻峰。崇崖崨(jié)(yè),重险万寻,玄邃窈窕,磐(pán)(yū)(qīn)(cén),榛(zhēn)(jí)交横,河广水深,狐狸夹路,鸮(xiāo)(chī)群吟,挺非我以为用,任至当如影响。执同心以御物,怀自彼于握掌。匪矫情而任荒,乃无合而一往,华德是用来庭,野逸所以就鞅(yāng)¹⁰
译文:悠悠凉州道,极其荒凉凶险,渺小微末的我,在这遥远的西方,不是相约好了的聚会,确实是暗相投合来会合。跨过弱水建立基业,踏上昆墟作为城墙,控御奔马的惊骇的缰绳,在高峻的山峰上接上折断的车辕。悬崖高峻,重重险阻万丈,深邃幽暗,回旋高耸,丛生的草木纵横交错,河宽水深,狐狸野猫遍地,鹰鸷群鸣。生长出来本不是为我所用的,运用最恰当的方式如同影子和回声;结同心以制御万物,安抚远近于指掌之中;不是故意违反常情来此荒凉之地任职,而是暗相投合而前往,美德者因此来王庭,隐逸之人因此来效力。
注释:¹鞠:通“鞫”,穷极,大。²相期:期待,相约。³无契:默契,暗相投合。⁴弱水:古水名。由于水道水浅或当地人民不习惯造船而不通舟楫,古人往往认为是水弱不能载舟,因称“弱水”。⁵崨嶫:高峻的样子。⁶窈窕:深远、秘奥的样子。⁷嵚岑:高峻的样子。⁸至当:最恰当。⁹无合:暗合。¹⁰鞅:本指套在牛马身上的皮带,引申为羁衅。
休矣时英,茂哉隽哲,庶罩网以远笼,岂徒射钩与斩袂!或脱梏而缨蕤,或后至而先列,采殊才于岩陆,拔翘彦于无际。思留侯之神遇,振高浪以荡秽;想孔明于草庐,运玄筹之罔滞。洪操槃而慷慨,起三军以激锐。咏群豪之高轨,嘉关张之飘杰,誓报曹而归刘,何义勇之超出!据断桥而横矛,亦雄姿之壮发。辉辉南珍,英英周鲁,挺奇荆吴,昭文烈武,建策乌林,龙骧江浦。摧堂堂之劲阵,郁风翔而云举,绍樊韩之远踪,侔徽猷于召武,非刘孙之鸿度,孰能臻兹大祜!信乾坤之相成,庶物希风而润雨。
休矣时英,茂哉隽哲,庶罩网以远笼,岂徒射钩¹与斩袂(mèi)²!或脱梏而缨(yīng)(ruí)³,或后至而先列,采殊才于岩陆,拔翘(qiáo)(yàn)于无际。思留侯之神遇,振高浪以荡秽;想孔明于草庐,运玄筹之罔(wǎng)滞。洪操槃(pán)而慷慨,起三军以激锐。咏群豪之高轨,嘉关张之飘杰,誓报曹而归刘¹⁰,何义勇之超出!据断桥而横矛¹¹,亦雄姿之壮发。辉辉南珍,英英周鲁¹²,挺奇荆吴,昭文烈武,建策乌林¹³,龙骧江浦。摧堂堂之劲阵,郁风翔而云举,绍樊韩¹⁴之远踪,侔(móu)(huī)(yóu)¹⁵于召武,非刘孙¹⁶之鸿度,孰能臻(zhēn)兹大祜!信乾坤之相成,庶物希风而润雨。
译文:赞美呀,当代的英才;努力吧,俊杰的哲人,希望能远远近近全部网罗招致,岂止是射钩之人和斩袂之人!有的解除镣铐而任职,有的后到而进入前列,在深山中寻求杰出的人才,不断地选拔才智出众的贤人。思慕张良的神遇,扬起大浪荡滁秽浊;想望孔明在草庐之中,运筹精妙的谋略而毫无凝滞;臧洪与诸侯慷慨盟誓,激励三军讨伐董卓。诵颂群豪的高卓举止,赞赏关、张的高超杰出,发誓报答曹操回到刘备那里,何等超绝的义勇!守住断桥而横矛怒喝,也是壮烈的雄姿。辉煌的南国之珍,英武的周瑜、鲁肃,在荆、吴奇绝耸立,显扬文采,赫赫武功,在鸟林运筹帷幄,在江边龙腾虎跃。摧垮盛大的敌军,如风飘如云举那样繁盛,继续樊、斡久远的业绩,与召、武的善美之道相同,如果不是刘、孙这样的大度,谁又能导致这样的大福!确实是乾坤所成就的大功,万物仰受风雨的吹拂滋润。
注释:¹射钩:用管仲助公子纠争帝,射中齐桓公衣带钩事。借指有宿仇者。²斩袂:斩断其袖,借指旧怨。典出《左传·僖公五年》。³缨蕤:冠上饰物,代指为官。⁴岩陆:山中。⁵翘彦:才智出众的人。⁶思留侯之神遇:用张良得黄石公传授兵法之典,见《史记·留侯世家》。留侯,指张良。⁷想孔明于草庐:用诸葛亮隆中对之典,见《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⁸关张:指三国时期名将关羽和张飞。⁹曹:指曹操。¹⁰刘:指刘备。¹¹断桥而横矛:用张飞断桥横矛,力拒曹操典。¹²周鲁:指三国时期名臣周瑜和鲁肃。¹³乌林:地名,在今湖北省嘉鱼县西,位于长江北岸。赤壁之战,周瑜曾破曹军于此,后以乌林代指赤壁之战。¹⁴樊韩:指汉高祖刘邦之勇将樊哙和韩信。¹⁵徽猷:美善之道。《诗经·小雅·角弓》:“君子有徽猷,小人与属”。¹⁶刘孙:指刘备和孙权。
崏益既荡,三江已清,穆穆盛勋,济济隆平,御群龙而奋策,弥万载以飞荣,仰遗尘于绝代,企高山而景行。将建朱旗以启路,驱长毂而迅征,靡商风以抗旆,拂招摇之华旌,资神兆于皇极,协五纬之所宁。赳赳干城,翼翼上弼,恣馘奔鲸,截彼丑类。且洒游尘于当阳,拯凉德于已坠。间昌寓之骖乘,暨襄城而按辔。知去害之在兹,体牧童之所述,审机动之至微,思遗餐而忘寐,表略韵于纨素,托精诚于白日。
(mín)¹既荡,三江已清,穆穆盛勋,济济隆平²,御群龙而奋策,弥万载以飞荣,仰遗尘于绝代,企高山而景行³。将建朱旗以启路,驱长毂(gǔ)而迅征,靡商风以抗旆(pèi),拂招摇之华旌(jīng),资神兆于皇极,协五纬之所宁。赳(jiū)赳干城,翼翼上弼,恣(zì)(guó)奔鲸¹⁰,截彼丑类。且洒游尘于当阳¹¹,拯凉德¹²于已坠。间昌寓之骖(cān)乘,暨(jì)¹³襄城而按辔(pèi)。知去害之在兹,体牧童之所述,审机动之至微,思遗餐而忘寐,表略韵于纨(wán)¹⁴,托精诚于白日。
译文:崏益已经荡平,三江已经扫清,建立盛大的功勋,太平兴隆的国家美好而有秩序,扬鞭驾驭群龙,繁荣昌盛超过万年,仰慕远古圣贸的遗迹,景仰高山的美德。将要竖起红旗出发,驾长车而迅速出征,高举帅旗,压倒西风,拂动飘扬的华丽旌旗,凭借皇帝的神灵,协调五星运行的规律。雄武的公侯捍卫园家,恭敬谨慎的大臣,尽力斩杀贼寇驱逐强敌,消灭那坏人。将为天子扫除浮尘,拯救堕落的薄德。与昌寓一起当骖乘,到襄城才停下。知道去除祸害就在此举,体会到牧童所说的话,审察时机出现的微小征兆,要废寝忘食、勤勉不怠。在素帛上简略地表达心声,寄托精诚之心于白日。
注释:¹崏益:古代泛指四川北部地区。崏,指岷山郡;益,指益州。²隆平:昌盛太平。³企高山而景行:景仰高尚的德行。⁴迅征:疾行。⁵商风:秋风,西风。⁶皇极:指古代有关天文、历算、五行等方面的专门方术。⁷五纬:全、木、水、火、土五星。《周礼·春官·大宗伯》:“以实柴祀日月星辰。”郑玄注:“星谓五纬,辰谓日月。”贾公彦疏:“五纬,即五星:东方岁星,南方荧惑,西方太白,北方辰星,中央镇星。言嫜者,二十八宿随天左转为经,五星右旋为纬。”⁸赳赳干城:比喻捍卫或捍卫者。《诗经·周南·兔罝》:“赳赳武夫,公侯干城。”⁹馘:古代战争中割取所杀敌人或俘虏的左耳以计数献功。¹⁰奔鲸:奔跑的鲸鱼,比喻不义凶暴之人。¹¹当阳:古称天子南面向阳而治。¹²凉德:薄德,缺少仁义。¹³暨:至,到。¹⁴纨素:洁白精致的细娟。

  此赋分六段,第一段追述少年时志向,第二段回顾前凉之盛业,第三段概括前凉亡后河西衰弱不振景象,第四段写作者于危难之际创建西凉之业,第五段抒发思贤若谒之情,第六段瞻望未来东西奋勇出征的前景。全赋辞采清赡,篇章疏朗,气势峻拔,情挚言恳。

  第一段追述自己原本崇尚老庄思想,希企隐逸无为。

  第二段解释自己“弃玄览,应世宾”,改变人生态度,入仕任官,乃是出于匡整时局,希图再建虞夏之世的愿望。这段的核心,在于辩白作者自己并没有任何个人荣利追求、权位野心。

  第三段分析前、后凉政权灭亡给地区社会带来的丧乱,以及权力真空造成的争夺厮杀的可能与众人“逐鹿之图”、“雄霸之想”的虚妄性,向各路实力派发出告诫。

  第四段描述西凉创基的艰难,上下“冥合而一往”、“执同心以御物”的团结精神,广延人才的政策。敞开大门,招揽英雄,向实力派人物表示诚心的加盟邀请。

  第五段呼吁各位隽哲,不分出身,不分先后,追踪张良、孔明、曹操、关羽、张飞、韩信、樊哙等豪杰俊彦之迹,把握人生机会,建功立业,共图创建、维护汉家天下。

  第六段畅想将来的蓝图,企盼有像当阳长坂坡赵云那样的忠勇之士,拯救西部战局。进而再一次以自己“遗餐而忘寐”的渴念,呼唤人才们上应天意,下审时机。尽早来归。

  全赋以个人经历为经,以河西政局衍变为纬,前三段历述西凉建立之前的形势变迁,后三段细评西凉建基以来的惨淡经营,其中表达的志向,是在河西长期纷争动乱中逐步形成的,是面对重重困难不屈不挠要尽力去实现的,统一河西、建功立业,是作者不容推辞的责任所在,面对挫折失败,此志弥坚。

  本传所载著作于西凉建初元年(405年)、三年(407年)两次奉表给东晋王朝,前表所云“叩心绝气,忘寝与食,雕肝焦虑,不遑宁息”,后表所云“抚剑叹愤,以日成岁",反映的也是作者有所作为的急切心情。一赋两表,同期先后写成,相互参照,不禁令人击节称赏。

  全赋通体骈偶,辞采清赡,篇章疏朗,气势峻拔,骨力开张,情挚言恳,名曰“述志”,实为一篇政治招贤宣言,体现出作者念念不忘匡复晋室、统一国家的大业,尽管日月流逝,江南无音,但壮怀激烈,情笃意切。

参考资料:
1、 甘肃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甘肃历代文学概览编写组编,甘肃历代文学概览:敦煌文艺出版社,1994年:92-95
2、 张国星 编著.六朝赋.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8年01月第1版:146-147
岁惟丁卯,律中无射。天寒夜长,风气萧索,鸿雁于征,草木黄落。陶子将辞逆旅之馆,永归于本宅。故人凄其相悲,同祖行于今夕。羞以嘉蔬,荐以清酌。候颜已冥,聆音愈漠。呜呼哀哉!
岁惟¹丁卯(mǎo)²,律中(zhòng)无射(yì)³。天寒夜长,风气萧索,鸿雁,草木黄落。陶子将辞逆旅之馆,永归于本宅。故人¹⁰凄其¹¹¹²悲,同祖行¹³于今夕。羞¹⁴以嘉蔬,荐¹⁵以清酌(zhuó)¹⁶。候¹⁷颜已冥(míng)¹⁸,聆(líng)¹⁹音愈漠²⁰。呜呼哀哉!
译文:现在是丁卯年九月,天气寒冷,秋夜漫长,景象萧条冷落,大雁南飞,草木枯黄凋零。陶子将要辞别这暂时寄居的人世,永远回到自己本来的住处。亲友们怀着凄伤悲哀的心情,今晚一道来祭奠我的亡灵,为我送行。他们为我供上了新鲜的果蔬,斟上了清酒。看看我的容颜,已是模糊不清;听听我的声音,更是寂静无声。悲痛啊,悲痛!
注释:¹惟:为,是。²丁卯:指宋文帝元嘉四年(427)。³律中无射:指农历九月。律:乐律。古时把标志音高的十二律同十二个月份相配,用十二律的名称代表月份。无射:为十二律之一,指农历九月。⁴萧索:萧条,冷落。⁵鸿雁:大雁。⁶于:语助词,无意义。⁷征:行,这里指飞过。⁸逆旅之馆:迎宾的客舍,比喻人生如寄。⁹本宅:犹老家,指坟墓。¹⁰故人:指亲友。¹¹其:语助词,无意义。¹²相:交相。¹³祖行:指出殡前夕祭奠亡灵。¹⁴羞:进献食品,这里指供祭。¹⁵荐:进,供。¹⁶清酌:指祭奠时所用的酒。¹⁷候:伺望。¹⁸冥:昏暗,模糊不清。¹⁹聆:听。²⁰漠:通“寞”,寂静无声。
茫茫大块,悠悠高旻,是生万物,余得为人。自余为人,逢运之贫,箪瓢屡罄,絺绤冬陈。含欢谷汲,行歌负薪,翳翳柴门,事我宵晨,春秋代谢,有务中园,载耘载籽,乃育乃繁。欣以素牍,和以七弦。冬曝其日,夏濯其泉。勤靡余劳,心有常闲。乐天委分,以至百年。
茫茫大块¹,悠悠高旻(mín)²,是³生万物,余得为人。自余为人,逢运之贫,箪(dān)屡罄(qìng),絺(chī)(xì)冬陈。含欢谷汲¹⁰,行歌¹¹负薪(xīn)¹²,翳(yì)¹³柴门¹⁴,事我宵晨¹⁵,春秋代谢¹⁶,有务¹⁷中园¹⁸,载¹⁹(yún)²⁰载籽(zǐ)²¹,乃育乃繁²²。欣以素牍(dú)²³,和²⁴以七弦²⁵。冬曝(pù)²⁶其日,夏濯(zhuó)²⁷其泉。勤靡(mí)余劳²⁸,心有常²⁹³⁰。乐天³¹委分³²,以至百年³³
译文:茫茫大地,悠悠高天,你们生育了万物,我也得以降生人间。自从我成为一个人,就遭遇到家境贫困的命运,饭筐水瓢里常常是空无一物,冬天里还穿着夏季的葛布衣服。可我仍怀着欢快的心情去山谷中取水,背着柴火时还边走边唱,在昏暗简陋的茅舍中,一天到晚我忙碌不停。从春到秋。田园中总是有活可干,又是除草又是培土,作物不断滋生繁衍。捧起书籍,心中欣欢;弹起琴弦,一片和谐。冬天晒晒太阳,夏天沐浴于清泉。辛勤耕作,不遗余力,心中总是悠闲自在。乐从天道的安排,听任命运的支配,就这样度过一生。
注释:¹大块:指大地。²旻:天。³是:此。指天地,大自然。⁴运:指家运。⁵箪:盛饭的圆竹篮。⁶瓢:盛水的葫芦。⁷罄:空,尽。⁸絺绤:夏天穿的葛布衣,絺是细葛布,绤是粗葛布。⁹陈:设、列,这里指穿。¹⁰谷汲:在山谷中取水。¹¹行歌:边走边唱。¹²负薪:背着柴禾。¹³翳翳:昏暗的样子。¹⁴柴门:用树条编扎的门,指屋舍简陋。¹⁵事我宵晨:谓料理日常生活。事:做。宵晨:早晚。¹⁶代谢:相互更替。¹⁷务:指从事农活。¹⁸中园:园中,指田园。¹⁹载:又,且。²⁰耘:除草。²¹耔:在苗根培土。²²乃育乃繁:谓作物不断滋生繁衍。乃:就。²³素牍:指书籍。牍是古代写字用的木简。²⁴和:和谐。²⁵七弦:指七弦琴。²⁶曝:晒。 ²⁷濯:洗涤。²⁸勤靡余劳:辛勤耕作,不遗余力。靡:无。²⁹常:恒久。³⁰闲:悠闲自在。³¹乐天:乐从天道的安排。³²委分:犹“委命”,听任命运的支配。分:本分,天分。³³百年:一生,终身。
惟此百年,夫人爱之,惧彼无成,愒日惜时。存为世珍,殁亦见思。嗟我独迈,曾是异兹。宠非己荣,涅岂吾缁?捽兀穷庐,酣饮赋诗。识运知命,畴能罔眷。余今斯化,可以无恨。寿涉百龄,身慕肥遁,从老得终,奚所复恋!
¹此百年,夫²³爱之,惧彼无成,愒(kài)日惜时。存为世珍,殁(mò)亦见思。嗟(jiē)我独迈¹⁰,曾¹¹是异兹¹²。宠非己荣¹³,涅(niè)岂吾缁(zī)¹⁴?捽(zuó)¹⁵穷庐,酣(hān)饮赋诗。识运知命,畴(chóu)¹⁶能罔(wǎng)¹⁷¹⁸。余今斯¹⁹²⁰,可以无恨。寿涉²¹百龄²²,身慕肥遁(dùn)²³,从老得终²⁴,奚(xī)²⁵所复恋!
译文:这人生一世,人人爱惜它,唯恐一生不能有所成就,格外珍惜时光。生前为世人所尊重,死后被世人所思念。可叹我自己独行其是,竟是与众不同。我不以受到宠爱为荣耀,污浊的社会岂能把我染黑?身居陋室,意气傲然,饮酒赋诗。我识运知命,所以能无所顾念。今日我这样死去,可说是没有遗恨了。我已至老年,仍依恋着退隐的生活,既以年老而得善终,还又有什么值得留恋!
注释:¹惟:句首助词。²夫:句首助词。³人:犹“人人”。⁴彼:指人生一世。 ⁵无成:无所成就。⁶愒:贪。⁷存为世珍:生前被世人所尊重。存:指在世之时。⁸殁:死。⁹见思:被思念。¹⁰嗟我独迈:感叹自己独行其是。迈:行。¹¹曾:乃,竟。 ¹²兹:这,指众人的处世态度。¹³宠非己荣:不以受到宠爱为荣耀。¹⁴涅岂吾缁:污浊的社会岂能把我染黑。涅:黑色染料。缁:黑色,这里用作动词,变黑。¹⁵捽兀:挺拔突出的样子,这里形容意气高傲的样子。¹⁶畴:语助词,无意义。¹⁷罔:无。¹⁸眷:眷念,留恋,指人世。¹⁹斯:此,这样。²⁰化:物化,指死去。²¹涉:及,到。²²百龄:百岁,这里指老年。²³肥遁:指退隐。肥:宽裕自得。遁:退避。 ²⁴从老得终:谓以年老而得善终。²⁵奚:何。
寒暑愈迈,亡既异存,外姻晨来,良友宵奔,葬之中野,以安其魂。窅窅我行,萧萧墓门,奢耻宋臣,俭笑王孙,廓兮已灭,慨焉已遐,不封不树,日月遂过。匪贵前誉,孰重后歌?人生实难,死如之何?呜呼哀哉!
寒暑愈迈¹,亡²既异³,外姻晨来,良友宵奔,葬之中野,以安其魂。窅(yǎo)我行,萧萧¹⁰墓门,奢耻宋臣¹¹,俭(jiǎn)笑王孙¹²,廓¹³兮已灭¹⁴,慨焉已遐¹⁵,不封¹⁶不树¹⁷,日月遂过。匪(fēi)¹⁸贵前誉(yù)¹⁹,孰²⁰重后歌²¹?人生实难,死如之何²²?呜呼哀哉!
译文:岁月流逝,死既不同于生,亲戚们清晨便来吊唁,好友们连夜前来奔丧,将我葬在荒野之中,让我的灵魂得以安宁。我走向幽冥,萧萧的风声吹拂着墓门,我以宋国桓魋那样奢侈的墓葬而感到羞耻,以汉代杨王孙那过于简陋的墓葬而感到可笑。墓地空阔,万事已灭,可叹我已远逝,既不垒高坟,也不在墓边植树,时光自会流逝。既不以生前的美誉为贵,谁还会看重那死后的歌颂呢?人生道路实在艰难,可人死之后又能怎样呢?悲痛啊,悲痛!
注释:¹逾迈:过去;消逝。²亡:死。³异:不同于。⁴存:生,活着。⁵外姻:指母族或妻族的亲戚。这里泛指亲戚。⁶奔:指前来奔丧。⁷之:作者自指。⁸中野:荒野之中。⁹窅窅:隐晦的样子。¹⁰萧萧:风声。¹¹奢耻宋臣:以宋国桓魋(tuí)那样奢侈的墓葬而感到羞耻。¹²俭笑王孙:以汉代的杨王孙过于简陋的墓葬而感到可笑。¹³廓:空阔,指墓地。¹⁴灭:消灭,指人已死去。¹⁵遐:远,指死者远逝。¹⁶不封:不垒高坟。¹⁷不树:不在墓边植树,作者自视为庶人。¹⁸匪:同“非”。¹⁹前誉:生前的美誉。²⁰孰:谁。²¹后歌:死后的歌颂。²²如之何:如何,怎样。之:语助词,无意义。

  祭文起笔,展现的是一个凄清的虚境:深秋的夜晚,萧瑟的寒风刮得正紧;草木相约着一起枯黄萎去;夜色里还传来几声鸿雁南飞的哀唳。诗人终于感觉到生命的大限已到,该是辞别人世、永归“本宅”的时候了。恍惚间“嘉蔬”、“清酌”已供满祭案,“娇儿索父啼,良友抚我哭”(《挽歌辞》)的景象,依稀都飘浮眼前。诗人却将停卧棺中,再听不到那幽幽悲泣之音,看不见那吊衣如雪之景。这是一种心酸的情境:秋气的萧瑟与将死的哀情相融相映。一句“呜呼哀哉”之叹,更使开篇蒙上了苍凉气息。

  在辞世的弥留之间,追索飘逝而去的一生,当诗人抚视那“逢运之贫”的清素出身,“箪瓢屡罄,絺绤冬陈”的窘困生涯时,也曾为之黯然,不过令诗人宽慰的是,清素养育了他的淳真之心,窘困也未移易他对人生的热爱。虽然不免要宵晨“谷汲”,荷锄“负薪”,朝夕出入的也只是“翳翳柴门”。然而他有欢乐,有歌声,有“载耘载耔”的怡然和“欣以素牍,和以七弦”的自得。文中所展示的诗人的平生,很琐碎,很平淡,没有官场中人车骑雍容的气象、笙歌院落的富丽。但这恰恰是诗人引为自豪的人生。从“含欢”、“行歌”的轻笔点染中描写了一位遗世独立、超逸不群的高蹈之士的身影。他“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在“冬曝其日,夏濯其泉”的简朴生活中,在“乐天委分”的淡然一笑中,领略到了“我心常闲”的劳作之乐趣,体会到了自由不羁的人生之价值。这样度过的一生看似平淡,但较之于巧取豪夺,较之于“为五斗米折腰”而丧失独立之人格,更充实、更富足。这一节的行文,正如诗人平日的田园诗,疏淡、平远,字里行间淌满了深情。浓浓的人生意趣,融入悠悠的哲理思索,久久回味而不尽。

  “嗟我独迈,曾是异兹”一节,表明了诗人回顾平生后无悔无怨的态度:营营惜生、追名逐利的生涯毫不可慕;在那污浊的世界里,适足以秽污了人的美好本性而已。诗人洁身自好,不以尊宠为荣,肮脏的东西又岂能沾染诗人的身心。置身于陇亩之中,独立于天地之间,“捽兀穷庐,酣饮赋诗”,才是值得追求的傲岸率真之人生。诗人正是这样做了,这一生已无所遗恨。所以对于即将到来的死生之变,诗人显得格外平静。诗人知道帝乡之“不可期”,他知道死去之“何所道”,自己既然已“寿涉百龄”,“从老得终”,那就任它“托体同山阿”好了,又有什么可眷恋的。在“外姻晨来,良友宵奔”的凄清氛围中,就要离去——他似乎不喜不惧,显得异样地安详。

  然而,诗人对自己的一生,也并非真的一无憾意。在诗人的内心深处,仍蕴蓄着几分悲怆和苦涩。此文写到结尾,诗人的辞世之梦也已编织到了最幽暗的一幕:当诗人看见自己在昏昧中告别“逆旅之馆”、踽踽飘临“萧萧墓门”之际,虽然表现了“不封不树,日月遂过”的淡泊,“匪贵前誉,孰重后歌”的超旷,但还是发出了“廓兮已灭,慨焉已遐”的苍凉慨叹。此刻,诗人似乎对过去的一生,又投去了最后的一瞥,诗人忽然见到了另一个自己:从“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杂诗》)的少年意气,到“大济于苍生”(《感士不遇赋》)壮年怀抱,从对“荆轲”抗暴精神的讴歌,到对“桃花源”无压迫社会的向往。在诗人的一生中,除了“性本爱丘山”的率真外,原也有造福世界的雄怀。然而,诗人所置身的时代,却是一个“网密裁而鱼骇,宏罗制而鸟惊”的专制时代。理想被幻灭,壮志被摧折,诗人纵然“怀琼握兰”,又能有何作为,最终只能如一只铩羽之鸟、一朵离岫之云,在归隐林下的孤寂中了其一生。这深藏在内心的悲怆,在诗人离世的最后一瞥中,终于如潮而涌,化作了结语的嗟叹:“人生实难,死如之何?”

  这嗟叹之音,震散了诗人的自悼之梦,也使貌似平静的祭文霎时改观。南宋真德秀在《跋黄瀛拟陶诗》中论及陶渊明时说:“虽其遗荣辱、一得丧,真有旷达之风,细玩其词,时亦悲凉感慨,非无意世事者。”《自祭文》亦正如此:在它那“身慕肥遁”、自甘淡泊的回顾中,虽然有“我心常闲”的安舒,但也有“嗟我独迈”的咨叹;那“翳翳柴门”,固然掩映着他“捽兀穷庐”的旷傲,但也不免有“闲居寡欢”的落寞(《饮酒》);“识运知命,乐天委分”是通达的,但又何尝不含有“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的辛酸和无奈,诗人也平静,但那是饱经风霜后苦衷难言的平静;诗人也“含欢”,但那也大抵是暂时忘却苦恼的欢欣。旷达中含几多悲凉,飘逸中带几多沉重,这就是诗人陶渊明辞世前夕,所编织的最后梦境的真实色彩。

参考资料:
1、 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陶渊明诗文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2年:192-195页
山舍初成病乍轻,杖藜巾褐称闲情。
山舍¹初成病乍轻,杖藜(lí)巾褐²称闲情。
译文:山舍刚刚建成,顿时觉得病体轻松了很多。高兴之余,手拄拐杖,戴着头巾,像山野农夫一般漫步山头,十分惬意。
注释:病:未必是色身之病,或为五蕴烦恼之病亦未可知。¹山舍:山中的精舍。不详所指。²杖藜巾褐:以藜木为杖,以褐巾裹头,形容生活俭朴,穿着随意。藜,野生植物,茎坚韧,可为杖。褐,粗布衣,因以为贫贱人的代称。
炉开小火深回暖,沟引新流几曲声。
暂约彭涓(juān)¹安朽质,终²³宗远问无生
译文:我真想像长生不老的彭祖和涓子一样永存于世,还想像宗炳和慧远一样求佛隐居。
注释:¹彭涓:彭祖和涓子,是古代传说中的仙人,有长生不老之术。相传彭祖活了八百八十岁,实际寿命当为一百四十六岁,因为根据古时大彭氏国实行的“小花甲计岁法”推断,六十天即为一年。涓子传为齐国人。²终:终了,最后。³期:期望。⁴宗远:宗炳和慧远。宗炳(375—443),南朝宋画家,字少文,南涅阳(今河南镇平)人,家居江陵(今属湖北),士族。东晋末至宋元嘉中,当局屡次征他做官,俱不就。擅长书法、绘画和弹琴。信仰佛教,曾参加庐山僧慧远主持的“白莲社”,作有《明佛论》。慧远(334—416),东晋高僧。俗姓贾,雁门楼烦(约在今山西朔城)人,初学儒、老、庄,二十一岁往太行恒山(今河北曲阳西北)参见道安,听讲《放光般若》,豁然开悟后,以为佛教远胜儒、道,遂出家入庐山住东林寺,领众修道。曾结社专修“净土”之法,以期死后往生“西方”。故后世净土宗尊为初祖。⁵无生:佛教语,谓没有生灭,不生不灭。晋王该《日烛》:“咸淡泊于无生,俱脱骸而不死。”又作无起。谓诸法之实相无生灭。与“无生灭”或“无生无灭”同义。所有存在之诸法无实体,是空故无生灭变化可言。
暂约彭涓安朽质,终期宗远问无生。
谁能役(yì)¹²中累,贪合鱼龙³构强名
译文:为什么要被纷繁复杂的世事所牵绊,胡乱地去追寻那些勉强得来的名声呢?
注释:¹役役:形容奔走操劳之状。《庄子·齐物论》:“终身役役,而不见其成功。”²尘:佛教谓色、声、香、味、触、法为六尘。引伸为尘世如红尘,尘俗。³鱼龙:比喻品质不一的人混杂在一起。⁴强名:勉强而成的名声。
谁能役役尘中累,贪合鱼龙构强名。
谁能役役尘中累,贪合鱼龙构强名。

  这首诗前四句写山中精舍建成后的清爽心情及身边之物,有闲居山野、怡然自得的意味;后四句点透主旨,追求宗炳和慧远那样的境界,表明自己安于山林之隐,无意于鱼跃龙门。全诗善用典故,语言明快,形象生动。

  这首诗通常被认为作于北宋建隆二年(961)李煜即位之前,是迫于韬晦而赋之。诗中的山舍应当是李煜在城外筑建的用来赏玩、避世的山庄。周振甫认为“李煜有《病起题山舍壁》,当是在过隐居生活时写的”(《中国历代著名文学家评传》)。此诗表露了李煜仿古隐士贤人远离凡尘的想法。隐匿于世俗纷争喧嚣 之外,做一个吃穿不愁、求仙问道的贤人,大概是诗人当时的理想。

  此诗前四句写身边之物,有闲居山野、怡然自得的意味。开头说山中的精舍建成后,觉得病爽然轻松了许多。“杖藜巾褐称闲情”一句意为不愿穿龙袍,只甘心做一个普通人。王维《菩提寺禁口号又示裴迪》诗云:“悠然策藜杖,归向桃花源。”李煜在此实有王维诗意。接着“炉开小火深回暖,沟引新流几曲声”两句是李煜形容他隐居山舍的闲情悠静生活,给人以确实跳出红尘烦恼世界的感觉。诗的后四句点透主旨,表明自己安于山林之隐,无意于鱼跃龙门。颈联出句是说人的寿命长也罢,短也罢,其实都只是暂时的寄居色身。色身早晚要坏朽的。对句是说,他最后一定要像慧远大师那样皈依净土而进入极乐世界。意谓无意过问朝政。最后两句表明,与人勾心斗角是很累人的,他自己不愿做徒劳无益的事,不要勉为其难去竞争贪图那些毫无意义的虚名。李煜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历来是以长为嗣,自己排行第六,嗣帝位对他来说那是非分之想,这与鲤鱼想入龙门的幻想是没有什么区别的。鲤鱼化龙那是不可能的,所以他就没有必要去累自己而“役役”了。

  这首《病起题山舍壁》诗与两首《渔父》词(《渔父·一棹春风一叶舟》和《渔父·浪花有意千里雪》)就主题而言,应该是一致的,即刻意剖白自己无意于宫廷斗争的韬晦之作。两首《渔父》词,是题在《供奉卫贤春江钓叟图》上的,而这首七言律诗,却是题在山舍墙壁上的。李煜的意图很明白,就是想让人看到这些诗作,更想让人知道他不关心朝政,或者确切地说这是专给那些猜忌他的人看的。

参考资料:
1、 东篱子.李煜词全鉴.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有限公司,2019:94-97
2、 陈默.李煜梦意象的美学研究[J].时代文学(下半月),2015(05):104-106

bìngshānshè

 dài 

shānshèchūchéngbìngzhàqīng zhàngjīnchēngxiánqíng 
kāixiǎohuǒshēnhuínuǎn gōuyǐnxīnliúshēng 
zànyuēpéngjuānānxiǔzhì zhōngzōngyuǎnwènshēng 
shuínéngchénzhōnglèi tānlónggòuqiángmíng 
芒种初过雨及时,纱厨睡起角巾欹。
芒种¹初过雨及时,纱厨²睡起角巾³(yī)
译文:芒种时节刚过,雨季就及时到来了;从纱帐内睡醒起身,头巾都睡倾斜了。
注释:¹芒种:二十四节气之第九个节气,夏季的第三个节气,干支历午月的起始。斗指巳,太阳黄经达75°,于每年公历6月5-7日交节。²纱厨:方顶的纱帐。³角巾:方巾,有棱角的头巾。⁴欹:倾斜不正。
痴云不散常遮塔,野水无声自入池。
痴云¹不散常遮塔,野水无声自入池。
译文:停滞不动的白云久久不散,常常遮住了古塔;野外的流角没有声响,自在流进了池塘。
注释:¹痴云:停滞不动的云。
绿树晚凉鸠语闹,画梁昼寂燕归迟。
绿树晚凉鸠语闹,画梁¹昼寂燕归迟。
译文:绿树下,晚风送来凉意,斑鸠叽喳喧闹;屋梁上,白天寂静无声,燕子迟迟归来。
注释:¹画梁:有彩绘装饰的屋梁。
闲身自喜浑无事,衣覆熏笼独诵诗。
闲身自喜浑无事,衣覆¹熏笼²独诵诗。
译文:清闲自在,心生欢喜,无所事事的日子;衣裳覆笼,熏香暖人,独自吟诵着诗篇。
注释:¹衣覆:覆盖。²熏笼:放在炭盆上的竹罩笼,古代一种烘烤和取暖的用具,可熏香、熏衣、熏被。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