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陂掷杖化为龙,一入壶中愧老翁。不道壶中天地窄,壶中犹自逊鹅笼。
葛陂掷杖化为龙,一入壶中愧老翁。不道壶中天地窄,壶中犹自逊鹅笼。

yóuxiānshīèrshí--zhāng鸿hóng

bēizhìzhànghuàwèilóngzhōngkuìlǎowēngdàozhōngtiānzhǎizhōngyóuxùnélóng

张鸿

张鸿

连州桂阳人。哀帝天祐二年登进士第。因见唐将亡,遂归乡隐居不仕。晚年时,曾及识诗人孟宾于,约活至五代中期。能诗。 ▶ 107篇诗文

猜您喜欢
少年随将讨河湟,头白时清返故乡。
少年随将讨河湟(huáng)¹,头白时清²返故乡。
译文:青年时代就已经随军参加征讨河湟的边防之战,等到头发发白,边境安定的时候才返回故乡。
注释:¹河湟:青海境内的二水汇合地区。河,黄河;湟,湟水。²时清:指天下安定,没有战争烽烟。
十万汉军零落尽,独吹边曲向残阳。
十万汉军零落¹尽,独吹边曲²向残阳。
译文:十万将士如今生死难还,没有几个了。只剩下我吹着边疆的曲子空对斜阳。
注释:¹零落:草木凋零,此喻死者甚多,生还者甚少。²边曲:边地的曲调。

  湟水源出青海,东流入甘肃与黄河汇合。湟水流域及与黄河合流的一带地方称“河湟”。诗中“河湟”指吐蕃统治者从唐肃宗以来所侵占的河西陇右之地。公元849年(宣宗大中三年),吐蕃以秦、原、安乐三州及右门等七关归唐;公元851年(大中五年),张义潮略定瓜、伊等十州,遣使入献图籍,于是河湟之地尽复。近百年间的战争给人民造成巨大痛苦。此诗所写的“河湟旧卒 ”,就是当时久戍幸存的一个老兵。诗通过这个人的遭遇,反映出了那个动乱时代。

  此诗叙事简淡,笔调亦闲雅平和,意味很不易一时穷尽。首句言“随将讨河湟”似乎还带点豪气;次句说“时清返故乡”似乎颇为庆幸;在三句所谓“十万汉军零落尽”的背景下尤见生还之难能,似乎更可庆幸。末了集中为人物造象,那老兵在黄昏时分吹笛,似乎还很悠闲自得呢。

  以上说的都是“似乎”如此,当读者细玩诗意却会发现全不如此。通篇诗字里行间、尤其是“独吹边曲向残阳”的图景中,流露出一种深沉的哀伤。“残阳”二字所暗示的日薄西山的景象,对一位“头白”老人来说,那几乎是气息奄奄、朝不虑夕的一个象征。一个“独”字又交代了这个老人目前处境,暗示出他从军后家园所发生的重大变故,使得他垂老无家。这个字几乎抵得上古诗《十五从军征》的全部内容:少小从军,及老始归,而园庐蒿藜,身陷穷独之境。从“少年”到“头白”,多少年的殷切盼望,俱成泡影。

  而此人毕竟是生还了,而更多的边兵有着更其悲惨的命运,他们暴骨沙场,是永远回不到家园了。“十万汉军零落尽”,就从侧面落笔,反映了唐代人民为战争付出的惨重代价,这层意思却是《十五从军征》所没有的,它使此绝句所表达的内容更见深广。这层意思通过幸存者的伤悼来表现,更加耐人玩味。而这伤悼没明说出,是通过“独吹边曲”四字见出的。边庭的乐曲,足以勾起征戍者的别恨、乡思,他多年来该是早已听腻了。既已生还故乡,似不当更吹。却偏要吹,可见旧恨未消。这大约是回家后失望无聊情绪的自然流露。他西向边庭(“向残阳”)而吹之,又当饱含对于弃骨边地的故人、战友的深切怀念,这又是日暮之新愁了。“十万汉军零落尽”,而幸存者又陷入不幸之境,则“时清”二字也值得玩味了,那是应加上引号的。

  可见此诗句意深婉,题旨与《十五从军征》相近而手法相远。古诗铺述丰富详尽,其用意与好处都易看出;而“作绝句必须涵括一切,笼罩万有,着墨不多,而蓄意无尽,然后可谓之能手,比古诗当然为难”(陶明濬《诗说杂记》),此诗即以含蓄手法抒情,从淡语中见深旨,故能短语长事,愈读愈有味。

参考资料:
1、 《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12月版,第1313-1314页
君子阳阳,左执簧,右招我由房,其乐只且!
君子¹阳阳²,左执簧(huáng)³,右招我由房,其乐只且
译文:舞师喜洋洋,左手握笙簧,右手招我奏“由房”。心里乐又爽!
注释:¹君子:指舞师。²阳阳:洋洋得意。³簧:古乐器名,竹制,似笙而大。⁴我:舞师(君子)的同事。⁵由房:为一种房中乐。一说由房即游放。⁶只且:语助词。
君子陶陶,左执翿,右招我由敖,其乐只且!
君子陶陶¹,左执翿(dào)²,右招我由敖³,其乐只且!
译文:舞师乐陶陶,左手摇羽毛,右手招我奏“由敖”。快乐真不少!
注释:¹陶陶:和乐舒畅貌。²翿:歌舞所用道具,用五彩野鸡羽毛做成,扇形。³由敖:当为舞曲名。

  按余冠英的说法,这是一首描写歌舞晚会场面的小诗,只有欢乐而已,没有多深的政治意义。

  在一个贵族欢宴的场合,有一个身份高贵的青年男子,在中央为大家起舞助兴。只见他一幅少年得志、得意洋洋之态,边舞蹈边吹奏笙竽之类乐器,人们欢呼雷动。他得意之际,便左手执定乐器,右手来招呼诗人与他协奏《由房》之乐。受这种氛感染,人人都能感到无比欢欣快乐。接着写这位男子狂欢之余,放下乐器,开始跳起舞来,其乐陶陶,令人陶醉。他左手执定羽旄,右手招诗人与他共舞《由敖》之曲。场面欢畅淋漓。

  诗共二章,摄取了两组歌舞的画面,一是奏“由房”、一是舞“由敖”。“由房”可能是“由庚”、“由仪”一类的笙乐,属房中之乐。胡承珙《毛诗后笺》:“由房者,房中,对庙朝言之。人君燕息时所奏之乐,非庙朝之乐,故曰房中。”而“由敖”可能即骜夏,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敖,疑当读为骜夏之骜, 《周官·钟师》:奏九夏,其九为骜夏。”今天已不知两舞曲的内容,但从君子(舞师)“阳阳”、“陶陶”等神情上看,当是两支欢快的舞乐。“其乐只且”恰恰说明其乐之甚。“只”,韩诗作“旨”;《诗三家义集疏》:“旨本训美,乐旨,犹言乐之美者,意为乐甚。”

  诗的格调流美。所演奏的是房中宴乐,乐曲比较轻快,而演奏者本人也自得其乐,《程子遗书):“阳阳,自得。陶陶,自乐之状。皆不任忧责,全身自乐而已。”想见舞师与乐工是乐在其中。诗人为乐工,故诗中“我”在描写歌舞场面时也就比较轻快这与《王风》其他篇章那种苍凉的风格迥然不同。

  如果按朱熹的解释,此诗写夫妻歌舞为乐。丈夫邀请妻子一起跳舞,由妻子唱出来,表现了他们自得自乐、欢畅无比的情绪。古代的文学作品中,写夫妻恩爱、歌舞自娱的情形并不多,多的是征夫愁弃妇怨。因为这样做,至少要这样一些前提:两个人情深意笃,有较高的修养和情趣,以及拥有较多的闲暇。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夫妻,大字不识的衣夫,恐怕难以歌舞自娱。由此可以推断,此诗的主人公大概应是殷实人家,或是已经衰落了的世家子弟。这也容易让人想到,闲暇是人们自娱自乐、吟诗作画、游山玩水的重要前提。整日为生计而忙碌的人,不会有此雅兴。

参考资料:
1、 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136-137
2、 王秀梅 译注.诗经(上):国风.北京:中华书局,2015:137-138

jūnyángyáng

míng xiānqín 

jūnyángyáng zuǒzhíhuáng yòuzhāoyóufáng zhǐ 
jūntáotáo zuǒzhídào翿 yòuzhāoyóuáo zhǐ 
为爱红芳满砌阶,教人扇上画将来。
为爱红芳¹满砌(qì)阶,教(jiào)²人扇上画将来。
译文:因为喜爱开满阶前的红色牡丹花,所以找画师将它们画到扇子上来。
注释:¹红芳:红花。这里指红色牡丹花。²教:使;令;让。
叶随彩笔参差长,花逐轻风次第开。
叶随彩笔参(cēn)(cī)长,花逐轻风次第¹开。
译文:随着画笔的移动,参差不齐的叶子展现在了扇子上,一朵朵花儿也都随着清风依次盛开。
注释:¹次第:指依次 ,按照顺序或以一定顺序,一个接一个地。
闲挂几曾停蛱蝶,频摇不怕落莓苔。
闲挂几曾停蛱(jiá)蝶,频摇不怕落莓苔。
译文:扇子闲挂着的时候多次引来蝴蝶在上面停留,频频摇动也不怕落了一身的灰尘。
根生无地如仙桂,疑是姮娥月里栽。
根生无地如仙桂,疑是姮(héng)¹月里栽。
译文:画上的牡丹根系生长在地上,好似是嫦娥栽在月亮上一样。
注释:¹姮娥:指嫦娥。
每到年头感物华,新尝梨到野人家。
每到年头感物华,新尝梨到野人家。
译文:每当来到边界的时候就感到这里的物产特别丰富美好,在野外乡民的家中尝到了新产的梨子。
甘酸尚带中原味,肠断春风不见花。
甘酸尚带中原味,肠断春风不见花。
译文:甜酸的味道中还带有中原的乡土味,所令人遗憾的是无法看到在春天里开放的梨花。

chángběi--tiānmín

měidàoniántóugǎnhuáxīnchángdàorénjiā

gānsuānshàngdàizhōngyuánwèichángduànchūnfēngjiànhuā

到处陂塘决决流,垂杨百里罨平畴。
到处陂(bēi)¹决决²流,垂杨百里罨(yǎn)³平畴(chóu)
译文:池塘里流着清水,垂柳罨覆着平野。到处一片翠绿,满眼都是生机。
注释:¹陂塘:池塘。²决决:流水声。³罨:覆盖。⁴平畴:平整的田地。
行人便觉须眉绿,一路蝉声过许州。
行人¹便觉须眉绿,一路蝉声过许州。
译文:使人觉得仿佛胡须眉毛都被染绿了,一路蝉声陪伴我走过许州。
注释:¹行人:出行人。此处指自己。

  过许州时,诗人身处绵延百里的柳荫道中,碧青的池水,翠绿的垂杨,周围一片绿色,他甚至觉得连自己的胡须、眉毛也被这美好的景色染绿了,这使他感到十分赏心悦目。而一路知了的欢快叫声,更增添了他的愉悦之情,使他非常轻松地在不知不觉中过了许州。

  这首诗无论是写自然景物,还是写自己的真情实感,都是些类乎村夫野老之语从心底自然流出,没有丝毫雕琢痕迹。但只要静气按节,密咏恬吟,就会涵濡深悟其妙,真可谓是“语淡而味终不薄”。第一句“到处陂塘决决流”,是从听觉角度写池塘美妙的流水声。“决决”,流也,见《广雅释训》,王念孙疏证:“《说文》:‘决,行流也。’重言之则曰‘决决’;‘决决’,水貌也。”韦应物的《县斋诗》有“决决水泉动”之句,范成大的《喜雨诗》有“流渠决决绕幽居”之句。诗人用“决决”一词来攀写潺潺的流水声,不仅穷其声音,而且形神毕现,那种水流的状态,如一群孩童你追我逐,如几十只鸭子争相戏水,哗哗的水声和欢声笑语相互融合,那的确是一幅非常绚丽的图画。而后两句诗动静结合,情景交融,是诗,也是画,足以引人扬首展眉、心旷神怡。末尾一句,表达了诗人轻快的心情,听着蝉声好像忘掉了旅途的劳累。

guòzhōu

shěnqián qīngdài 

dàochùbēitángjuéjuéliú chuíyángbǎiyǎnpíngchóu 
xíngrénbiàn便juéméi绿 chánshēngguòzhōu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