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州遍,羌笛又将残。听声寒。黄花碎叶,雕戈铁马,茫茫飞雪满燕山。
甘州遍,羌笛又将残。听声寒。黄花碎叶,雕戈铁马,茫茫飞雪满燕山。
边角静,戍衣单。红闺万里梦断,都护请生还。雁帛远,风急堕旌竿。
边角静,戍衣单。红闺万里梦断,都护请生还。雁帛远,风急堕旌竿。
望长安。甘泉铙吹,何日达萧关。
望长安。甘泉铙吹,何日达萧关。
毛奇龄

毛奇龄

毛奇龄(1623—1716)清初经学家、文学家,与兄毛万龄并称为“江东二毛”。原名甡,又名初晴,字大可,又字于一、齐于,号秋晴,又号初晴、晚晴等,萧山城厢镇(今属浙江)人。以郡望西河,学者称“西河先生”。明末诸生,清初参与抗清军事,流亡多年始出。康熙时荐举博学鸿词科,授检讨,充明史馆纂修官。寻假归不复出。治经史及音韵学,著述极富。所著《西河合集》分经集、史集、文集、杂著,共四百余卷。 ▶ 339篇诗文

猜您喜欢
律转鸿钧佳气同,肩摩毂击乐融融。
律转鸿钧(jūn)¹佳气²同,肩摩³(gǔ)乐融融
译文:季节变换,岁序更新,普天下洋溢着节日同一的祥瑞气氛。路上行人车辆往来拥挤,大家都快乐融洽。
注释:¹律转鸿钧:季节变换,岁序更新。律,用竹管或金属制成的定音或候气的仪器。分为十二律,分别与十二月相配。西汉刘向《别录》:“燕有寒谷,黍稷不生,邹衍吹律,暖气乃至,草木皆生。”转,运转。鸿钧:大钧。常用来比喻上天或大自然。钧即陶钧,制作陶器时用的转轮。²佳气:美好的云气。古代以为是吉祥、兴隆的象征。³肩摩:肩与肩相摩擦,形容游人多。⁴毂击:击车轮相碰,形容车辆多。毂,车轮中心的圆木,周围与车辐的一端相接,中有用以插轴的圆孔。此处代指车轮。⁵乐融融:形容和乐融洽,大家都很高兴。
不须迎向东郊去,春在千门万户中。
不须¹迎向东郊²去,春在千门万户³中。
译文:不必到郊外去迎接春天的到来,春意已经来到了千家万户中。
注释:¹不须:不用,不必。²东郊:东边的郊野。古代有“立春之月,天子迎春于东郊”(《礼记》)的仪式。³千门万户:形容人户众多。

  这是一首歌咏中国传统节日春节的诗。

  描绘了民间庆贺春节的盛况和迎接新春的欢悦之情。春回人间,天下太平,路上车水马龙,熙熙攘攘。诗人认为不必走向东郊去迎春,因为千家万户都有春天的气息。全诗以高度概括的语言表达出新春佳节的无穷意蕴,令人读之顿觉春就在身边。

  前两句写大自然不断变化,春回人间,天下太平,佳节引人。因而路上“肩摩毂击”,人挤人,车撞车,车水马龙,熙熙攘攘,“乐融融”地迎接春天的到来。盛况空前,喜形于色,到处洋溢着和乐融洽的气氛。

  写到这里,诗人妙笔一转,用“不须”二字领起,说不必到郊外田间、湖畔、山麓去寻春迎春,因为大地回春,无一处没有春天的气息,无一家没有春天的景象。“春在千门万户中”的潜台词是,大自然的春天固然来到了,大自然的春光固然明媚,值得热烈欢迎,但人间的春却来得更早,春光却更美好,春意却更浓烈,天地间一片太平盛世,更值得热烈欢迎。满院春光、春遍人间的动人美景,新春莅临时的无限喜悦之情,妙含于此通俗易懂、意味无穷的七字中。

参考资料:
1、 姜葆天,韦良成选注. 常用古诗 第3辑[M]. 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 1985:437-438.
2、 王远国,佘克勤著. 中华传统节日诗赏析[M]. 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 1996:61.
3、 卢焱主编. 徜徉于我们的节日[M]. 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 2016:8.
湘波如泪色漻漻,楚厉迷魂逐恨遥。
湘波如泪色漻(liáo)¹,楚厉²迷魂逐恨遥。
译文:湘江如泪色一般又清又深,屈原的冤魂随浪而去,他的怨恨永无绝期。
注释:¹漻漻:水清澈貌。²楚厉:指屈原,他投沼罗江而死,无后人、无归处,古称“鬼无所归则为厉”(《左传》昭公七年),亦可称“迷魂”,即冤魂。
枫树夜猿愁自断,女萝山鬼语相邀。
枫树夜猿愁自断,女萝山鬼¹语相邀(yāo)
译文:夜晚的枫树林中猿啼使人愁断肠,唯有穿着萝带的山鬼相邀。
注释:¹女萝山鬼:女萝,菟丝,一种缘物而生之藤蔓;山鬼,山中之神,或言以其非正神,故称“鬼”。
空归腐败犹难复,更困腥臊岂易招?
空归腐败犹难复¹,更困腥(xīng)(sāo)²岂易招?
译文:埋在土里,身形腐败,魂魄难以招回,更用说是葬身鱼腹了。
注释:¹犹难复:与“岂易招”均指难以为楚厉招魂,原因是屈子沉江后,身体腐烂了,葬身鱼腹了。²困腥臊:屈原自沉,葬身鱼腹,故日“困腥臊”。
但使故乡三户在,彩丝谁惜惧长蛟。
但使故乡三户¹在,彩丝²谁惜惧长蛟。
译文:只要楚地后人还在,谁会可惜那喂食蛟龙彩丝包的食物?
注释:¹三户:指楚人。²彩丝:指五彩丝线扎成的棕子。

  这首诗不同于其他凭吊屈原的诗文,它并未从屈原的人品才能和政治上的不幸遭遇着笔,通篇自始至终紧紧围绕住屈原的“迷魂”来写:首联写迷魂逐波而去,含恨无穷;颔联写迷魂长夜无依,凄凉无限;颈联叹迷魂之不易招;末联赞迷魂终有慰藉。这样围绕迷魂来构思,内容集中,从各个方面,各个角度,反复书写,从而使诗具有回环唱叹之致。

  诗的前四句是以景写情。屈原忠而见疑,沉湘殉国,此诗亦即从眼前所见之湘江落笔。“湘波如泪色漻漻,楚厉迷魂逐恨遥”。对着湘江,想起屈原的不幸遭遇,诗人悼念不已。在诗人的眼中,清深的湘波,全都是泪水汇成。这“泪”有屈原的忧国忧民之泪,有后人悼念屈原之泪,也有诗人此时的伤心之泪。湘江流淌着不尽的泪水,也在哀悼屈原。而在这如泪的湘波之中,诗人仿佛看到了屈原的迷魂。“逐恨遥”写迷魂含着满腔悲愤,随波远去,湘江流水无穷尽之时,屈原迷魂亦终古追逐不已,其恨亦千秋万代永无绝期。“恨”字和“泪”字,融入诗人的强烈感情,既是对屈原的悲痛哀悼,也是对造成屈原悲剧的楚国统治者的强烈谴责。

  颔联又从湘江岸上的景物再加烘托。这联化用《楚辞·招魂》、屈原《九歌·山鬼》语句。“枫树夜猿”,是说经霜的枫树和哀鸣的愁猿,构成一幅凄楚的秋夜图。“愁”既是猿愁,也是迷魂之愁,而猿愁又更加重迷魂之愁。下句的“女萝山鬼”即以女萝为带的山鬼。“语相邀”既指山鬼间互相呼唤,同时也指山鬼们呼唤屈原的迷魂,境界阴森。长夜漫漫,枫影阴森,迷魂无依,唯夜猿山鬼为伴。此联景象凄迷,悲情如海,读之使人哀怨欲绝。

  下面四句似议似叹,亦议亦叹,抒发诗人内心的慨叹。五、六两句是说:即使屈原死后埋在地下,其尸也会归于腐败,魂也难以招回;何况是沉江而死,葬身于腥臊的鱼虾龟鳖之中,他的迷魂就更难招回了。以上三联,都是感伤悲叹,末联情调一变,由凄楚婉转变为激越高昂,以热情歌颂屈原的忠魂作结。这一联糅合了《史记·项羽本纪》“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典故和《续齐谐记》楚人祭祀屈原的传说。意思是说:只要楚人不灭绝,他们就一定会用彩丝棕箬包扎食物来祭祀屈原,人民永远怀念这位伟大诗人。

  这首诗化用《楚辞》和屈原作品中的词语和意境入诗,而不着痕迹,读来语如己出,别具风采;全诗以景托情,以感叹为议论,使全诗始终充满了浓郁的抒情气氛;内容上反复咏叹使此诗“微婉顿挫,使人荡气回肠”(清翁方纲《石洲诗话》评李商隐诗语),感人至深。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1201-1202
此腔自虏传至边,饮牛马即横笛吹之,不鼓不拍,声甚凄断。闻兀术每遇对阵之际,吹此则鏖战无还期也。
此腔自虏(lǔ)传至边,饮牛马即横笛吹之,不鼓不拍,声甚凄断。闻兀(wù)术每遇对阵之际,吹此则鏖(áo)¹无还期也。
译文:这支曲子原在金人统治区域流传,又随着金兵的南侵流传到宋朝边境,金人饮牛马时就横笛而吹,不需要鼓乐伴奏,也不用牙板节拍,乐声极其凄凉悲壮,金兵统帅兀术特别喜欢这首歌曲,每当两军对阵之时,一听吹奏此曲,就斗志昂扬,鏖战不休。
注释:饮马歌:词牌名。始见于曹勋词,产生于金国。《松隐乐府·序》记,金人放牧,饮牛马即横笛吹之,不鼓不拍,声甚凄断。单调,三十四字,八句六仄韵。¹鏖战:与人激烈的战斗。
边头春未到,雪满交河道。暮沙明残照,塞烽云间小。断鸿悲,陇月低,泪湿征衣悄。岁华老。
边头春未到,雪满交河¹道。暮沙明残照,塞(sài)(fēng)²云间小。断鸿悲,陇(lǒng)月低,泪湿征衣悄。岁华³老。
译文:边塞的春天还未到,积雪覆盖着交河的大道。黄昏时,落日残照白茫茫的沙漠,边塞的烽火台高高耸入白云间,显得很小。失群的孤雁声声悲鸣,陇山上明月低悬,戍边将士思乡的泪水悄然沾湿了身上的军衣。不知不觉之间年华已老。
注释:¹交河:古县名,治所在今新疆吐鲁番西北交河城故址。这里是泛指塞外。²塞烽:塞上烽火。³岁华:年华。

  让人真切感到其伤悲之深,亦可见战争并非广大胡人士卒的意愿。

  “边头春未到,雪满交河道”,这是写边塞的气候。边关气候严寒,遍布积雪,气候恶劣。“暮沙明残照,塞烟云间小”,这是写边境傍晚之景。日暮时分,夕阳洒在沙漠上,黄沙发出一片亮光。远处烽火台上点着烽火,其烟尘升腾到云间变得越发细小,并逐渐模糊。这边塞之景雄奇而显孤独荒寂。“断鸿悲,陇月低,泪湿战袍悄。岁华老”,鸿雁和月亮是最引人相思。“断鸿悲,陇月低”,孤雁哀鸣,陇月低垂,渲染出一片凄清。后两句则直接抒情,词人因思念家乡而暗自垂泪,那泪水多得都浸湿了战袍。句末一个“悄”字耐人寻味,他只能悄悄落泪,因为他仍在戍边,不应哭泣,但他确实是年事已高,应告老还乡了。

  这首词音韵和谐,富有节奏感,读来朗朗上口,易于传诵。

参考资料:
1、 李秀艳.宋词三百首赏析:延边大学出版社,2012年04月:第98页
2、 蘅塘退士.唐诗宋词鉴赏经典集 下:江苏美术出版社,2014年03月:第439页

yǐn··biāntóuchūnwèidào--cáoxūn

qiāngchuánzhìbiānyǐnniúhéngchuīzhīpāishēngshénduànwénshùměiduìzhènzhīchuīáozhànhái

biāntóuchūnwèidàoxuěmǎnjiāodàoshāmíngcánzhàosāifēngyúnjiānxiǎoduàn鸿hóngbēilǒngyuèlèi湿shīzhēngqiāosuìhuálǎo

竹窗听雨,坐久隐几就睡,既觉,见水仙娟娟于灯影中
竹窗听雨,坐久隐几¹就睡,既觉,见水仙娟(juān)²于灯影中
注释:夜游宫:词牌名,双调五十七字,前后两段六句,四仄韵。计二体,此用正体。¹隐几:凭着几案。²娟娟:美好貌。
窗外捎溪雨响。映窗里、嚼花灯冷。浑似萧湘系孤艇。见幽仙,步凌波,月边影。
窗外捎(shāo)¹溪雨响。映窗里、嚼(jiáo)²灯冷。浑似萧(xiāo)(xiāng)³系孤艇。见幽仙,步凌波,月边影。
译文:窗外雨水掠过小溪,发出了清脆的声响。屋里的孤灯显得格外的亮,但也格外的清冷。词人独自一人在屋中小憩,这种感觉真像乘坐孤舟在湘江之上漂荡。此时,仿佛湘君轻挽裙带,水上盈盈步微月,皎洁与清冷的月光映照在她身上。
注释:¹捎:掠拂。²嚼花:《花史》:“铁脚道人常嚼梅花满口,和雪咽之,曰:‘吾欲寒香冷人肺腑。’”³潇湘:即今湖南境内的湘江。⁴幽仙:指湘君。⁵凌波:水仙花以水为生,故有凌波仙子之美称。
香苦欺寒劲。牵梦绕、沧涛千顷。梦觉新愁旧风景。绀云欹,玉搔斜,酒初醒。
香苦欺寒劲¹。牵梦绕、沧涛²千顷。梦觉新愁旧风景。绀(gàn)云欹(qī)³,玉搔(sāo)斜,酒初醒。
译文:水仙发出清冽的香气,可是受到寒气的侵袭,使她想起生长在千顷波涛的江湖岸边时的生活。虽有新愁涌上心头,但依然沉浸在旧梦中。隐约仙子的秀发闪耀着动人的光泽且蓬松欹侧,玉簪也微微斜着,直到仙子渐渐远去,词人的酒意才微醒。
注释:¹寒劲:指严寒。²沧涛:寒冷的波涛。³绀云欹:深青而带红色的云倾斜着。⁴玉搔:玉簪。

  梦窗的梦词,大多不落俗套,具有创造性。这首梦词虽然不是他的名作,但和他的《踏莎行》一样,都具有新意和美感,内心感受也极为细腻生动,而且词人把自己的号“梦窗”化雪无痕地融人了词中。

  词的小序交代了词人倚竹窗听雨、慢慢入睡、梦见女仙的过程。上片用典虽多,但不失晦涩,读者能深切地感受到这寥寥二十几个字内营造出的凄美意境:窗觉雨声潺潺,雨水掠过小溪,发出了清脆的声响。这时屋里的孤灯显得格觉的亮,但也格觉的清冷,那种冷是一种寒香冷,充盈着整个房间。窗觉雾茫茫,雨水漫上台阶,词人独自一人在屋中小憩,这种感觉真像乘坐孤舟在湘江之上漂荡。此时,仿佛湘君轻挽裙带,水上盈盈步微月,皎洁与清冷的月光映照在她身上。

  下片依然叙写梦境。“香苦欺寒劲”,短短五个字却包含了肤觉、视觉、味觉、嗅觉和心灵体味。“香苦”两句,言水仙发出清冽的香气,可是苦于受到冬夜寒气的侵袭,使她不禁追念起生长在千顷波涛的江湖岸边时的自由自在的生活。两句既是拟人化的神化描绘,又是词人寄人篱下身不由己的苦闷借题发泄。“梦觉”一句,言词人从幻梦中清醒过来,只见眼前仍旧是原来一成不变的景象。面对这种压柳的生活,词人更添上一段新的愁绪。“绀云”三句,扣题“既觉”。词人醒时对花独酌,醉而伏案而眠;再醒后始觉头上青丝零乱,玉簪斜挂,活现出一个不拘小节的风流词人形象。

  整首词颇具梦窗词的特色,梦窗写词,无论写妻妾或描绘梦境,总是晦涩中带有真情,仿佛词人总是睁着惺忪迷离的双眼,在描绘这个令人感到刺骨寒心的世界,可是心里却无比的清醒。错觉与幻境,错综叠合,将读者引入一个魔方大厦,满眼琳琅的风景与色彩,迷离幻邈不可追寻。词人写梦中的女子,不管是描绘她的姿态还是容貌,毫无往日宫体诗词的猥琐与晦暗,他笔下的仙子散发着水仙花的清香,与月为伴,在雨中徜徉,在沧涛上漫步,高洁优雅,超凡脱俗。这首词营造了一种精致独到、虽不阔大但十分幽远的艺术境界。

参考资料:
1、 王树海主编.通赏中国历代词:长春出版社,2014:188-189
晓来天气浓淡,微雨轻洒。近清明,风絮巷陌,烟草池塘,尽堪图画。艳杏暖、妆脸匀开,弱柳困、宫腰低亚。是处丽质盈盈,巧笑嬉嬉,争簇秋千架。戏彩球罗绶,金鸡芥羽,少年驰骋,芳郊绿野。占断五陵游,奏脆管、繁弦声和雅。
晓来天气浓淡¹,微雨轻洒。近清明²,风絮(xù)巷陌³,烟草池塘,尽清图画。艳杏暖、妆脸匀开,弱柳困、宫腰低亚(yā)。是处丽质盈盈¹⁰,巧笑¹¹嬉嬉,争簇(cù)秋千¹²架。戏彩球罗绶¹³,金鸡芥(jiè)¹⁴,少年驰骋(chěng),芳郊绿野。占断五陵游,奏脆管¹⁵、繁弦¹⁶声和雅¹⁷
译文:天亮时天气忽晴忽阴,细雨轻轻地下着。清明的时候,满大街都飘舞着柳絮,池塘边烟雾笼罩着芳草,这些景物都可以用来作画。艳丽的杏花,好像美人化妆后的脸,柳枝轻柔低垂,如春困美人的细腰。到处都是仪态美好的女子,美丽动人的嬉笑,争着向秋千架旁聚集。男子有的手握彩球,有的在进行斗鸡游戏。少年策马疾驰,去往郊外踏青。百姓们占尽了富贵少年游玩的地方,人们吹奏脆笛等乐器,到处都有和雅而又繁杂的弦声。
注释:¹天气浓淡:天气忽晴忽阴。²清明: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五个节气,时间点在农历每年三月初一前后(公历4月4-6日)。³风絮巷陌:满街满路都飘着柳絮。巷陌,街巷的通称。⁴烟草:烟笼芳草。⁵匀开:均匀地抹开。⁶宫腰:指楚宫腰。⁷亚:通“压”,低垂的样子。⁸是处:到处。⁹丽质:指浓妆艳抹的女子。¹⁰盈盈:仪态美好。¹¹巧笑:美丽动人的笑,一般指女子之美。¹²秋千:游戏用具,将长绳系在架子上,下挂蹬板,人随蹬板来回摆动。我国清明节有荡秋千的习俗。¹³彩球罗绶:彩球上系着绫罗丝带。罗绶,从彩球中引出的丝带,抛掷时可以握持。¹⁴金鸡芥羽:指斗鸡游戏。五陵原为长陵、安陵、阳陵、茂陵、平陵五县的合称,均在今陕西省咸阳市附近,为西汉五位皇帝的陵墓所在地。¹⁵脆管:笛的别称。¹⁶繁弦:繁杂的弦乐声。¹⁷和雅:谓乐曲的声调和谐雅正。
向名园深处,争抳画轮,竞羁宝马。取次罗列杯盘,就芳树、绿阴红影下。舞婆娑,歌宛转,彷佛莺娇燕姹。寸珠片玉,争似此、浓欢无价。任他美酒,十千一斗,饮竭仍解金貂赊。恣幕天席地,陶陶尽醉太平,且乐唐虞景化。须信艳阳天,看未足、已觉莺花谢。对绿蚁翠蛾,怎忍轻舍。
向名园深处,争抳(nǐ)¹画轮,竞羁(jī)²宝马。取次³罗列杯盘,就芳树、绿阴红影下。舞婆娑(suō),歌宛转,彷佛莺娇燕姹(chà)。寸珠片玉,争似此、浓欢无价。任他美酒,十千一斗,饮竭仍解金貂赊(shē)。恣(zì)幕天席地,陶陶¹⁰尽醉太平,且乐唐虞(yú)¹¹景化。须信艳阳天,看未足、已觉莺花¹²谢。对绿蚁翠蛾¹³,怎忍轻舍。
译文:我向着园林的深处,争着停放画轮车,拴住宝马。随意地放置杯盘于树下,在树荫下,舞姿优美,歌声嘹亮,就好像黄莺、春燕一样。寸大的宝珠,片阔之玉,虽然是宝物,但再贵也比不过今天的欢乐,因为它是无价的。任凭他美酒一斗值千钱,喝完了就用头上的帽子去换酒。以天为幕,以地为席,尽情的喝酒,就好像在唐虞时代一样。艳阳天在还没看足的时候,已发觉莺飞花谢。对着美酒和美女,怎么忍心轻易舍弃。
注释:¹抳:停止。²羁:束缚,此指拴马。³取次:随便。⁴姹:美丽。⁵争似:怎似。⁶十千一斗:极言酒价昂贵。千,指千钱,古代钱中有孔,用绳索贯成串,一千钱为一贯。⁷金貂赊:用金貂赊酒。金貂,帽子。⁸恣:放纵。⁹幕天席地:把天作幕,把地当席,形容放纵形骸,一醉方休。¹⁰陶陶:和乐的样子。¹¹唐虞:唐尧与虞舜的并称。¹²莺花:泛指可以观赏的春景。¹³绿蚁翠蛾:指美酒和美女。绿蚁,新酿的酒还未滤清时,酒面浮起酒渣,色微绿(即绿酒),细如蚁(即酒的泡沫),称为“绿蚁”。翠娥,泛指美女。

  《抛球乐》一调,虽非三叠,但上下两片一百八十七字,在词中也算得长篇巨制了,柳永此词,写春日清明,把自然之美、节日之盛、游人之欢、宴饮之畅,纷繁地呈现于读者面前,如花团锦簇,炫人眼目。

  据《枫窗小牍》、《汴京遗迹考》、《宋东京考》、《东都志略》等书所录,汴京周围有名可举的园林有八十余处,游赏园林成为汴京一时的风尚。这首词描绘了都城人民探春游园的活动,这不仅反映了当时游赏园林的盛大场面,而且也表现了市民阶层太平时及时行乐的社会心态,这比一般性的史志记载更为生动地反映了北宋承平时期的时代风貌,既是一首词中赋体佳作,又可看做是一则珍贵的史料。

  词的上片可分六段前三段写清明节美丽的自然景色,后三段写清明节节日盛况。

  “晓来天气浓淡”二句为第一段,写自然气候,天气忽晴忽阴,不时会有细雨落下,写的疏疏淡淡。“近清明”四句为第二段,写自然景物,巷陌里风吹柳絮,池塘边烟笼芳草,写的极其飘逸而秀雅。词人结以“尽清图画”四字,画乃水墨画。词人仅用十六字便描画出一幅清明烟雨图,笔力清劲而简洁。“艳杏暖”二句为第三段,承接上段,继续写自然景物,写艳丽的杏花和悬垂的杨柳,并且用了“犯而不犯”的笔法,重复中显出了不重复。这些景物颜色浓艳,又与之前的风絮、烟草形成了鲜明对比。在语言上用了对偶,手法上用了拟人手法。但景物选择上有些小气与作态,失掉了自然本色。

  上片的后三段以铺写的方式写了民间节日盛况。“是处丽质盈盈”三句为第四段,写少女们荡秋千。以“盈盈”状其仪态,以“嘻嘻”状其笑貌,以“争簇”状其争先恐后的热烈情态。第五段写男子戏彩球。斗鸡、驰马的游乐,“彩球”配以“罗绶”,“金鸡”饰以“芥羽”,“芳郊绿野”是驰骋的园地,也写得华丽而热烈,少女的活动以“是处”二字领起,男子的活动则以“芳郊绿野”结住,都是为突出清明游嬉的场面,处处展现着节日的民风民俗。第六段是为嬉游的场面配上笛声、“和雅”的“繁弦”声,而更加活泼与热烈,毫不夸张地使清明节的民间游艺超过了贵族豪门的王陵之游。

  上片至此结住,词人的主体形象似在此游乐的场面中,又似游离于这场面之外。至下片词人的形象才正式登场,他把自己的形象放置于一系列的清明游乐活动中。

  第一步,他“泥画轮”,“羁宝马”于“名园深处”,这里词人还用了“争”字和“竞”字,可见当时同游人数之多,也道出了词人游历时的心情是非常愉快的。第二步,他随意地“罗列杯盘”于“芳树”的“绿阴红影”下,开始饮酒,事与景和谐地相融为一。第三步,赏舞听歌以壮游兴,舞如“莺娇”,歌如“燕姹,使人尽欢尽兴。于是引发出第四步,词人内心的价值较量,寸大之珠、片阔之玉是宝物,再贵也有价,比不上今天的“浓欢”“无价”。至此,词人已有些飘飘然而忘形再进一步,词人大呼,任凭它美酒一斗值万金,饮尽了尽可解下高贵的帽子去换酒,其疏狂已接近李白“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将进酒》)的境地了。至此,词人的热度已升至顶点,狂傲已发到极致,下一步则以天为幕,以地为席,“尽醉”于似唐虞时代的太平盛世。只是,词人热烈的情绪此时已成强弩之末,接下来就要走下坡路了。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艳阳之天在尚未看足之时,已觉察到莺飞花谢、好景有尽。最后,只有勉强振作,以不忍轻舍眼前的美酒来告慰自己,也告慰他人。整个下片,可说是步步推进地写尽了词人清明游春时的整个行动与心路的历程。

  柳永生就一副要尽享人生欢乐的心性,身处欢乐之中,他要尽情尽兴地享受,他还要用词记录下这生活的欢乐。《抛球乐》就是他记述人生欢乐的一首作品。但柳永的一生是不幸的,他不可能时时处在《抛球乐》这样的世界中,因而他更多的作品是在回忆旧日的欢乐或是欢乐与无奈的交织。

参考资料:
1、 薛瑞生.柳永词选.北京市:中华书局,2005年1月第1版:9-13
2、 叶嘉莹 等.柳永词新释辑评.北京市:中华书局,2005年1月第1版:262-266

pāoqiú··xiǎoláitiānnóngdàn--liǔyǒng

xiǎoláitiānnóngdànwēiqīngjìnqīngmíngfēngxiàngyāncǎochítángjǐnkānhuàyànxìngnuǎnzhuāngliǎnyúnkāiruòliǔkùngōngyāoshìchùzhìyíngyíngqiǎoxiàozhēngqiūqiānjiàcǎiqiúluóshòujīnjièshǎoniánchíchěngfāngjiāo绿zhànduànlíngyóuzòucuìguǎnfánxiánshēng

xiàngmíngyuánshēnchùzhēnghuàlúnjìngbǎoluólièbēipánjiùfāngshù绿yīnhóngyǐngxiàsuōwǎnzhuǎnfǎngyīngjiāoyànchàcùnzhūpiànzhēngshìnónghuānjiàrènměijiǔshíqiāndòuyǐnjiéréngjiějīndiāoshētiāntáotáojǐnzuìtàipíngqiětángjǐnghuàxìnyànyángtiānkànwèijuéyīnghuāxièduì绿cuìézěnrěnqīngshě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