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幕拥簪裾,台庭饯伯鱼。彩衣人竞看,银诏帝亲书。
露幕拥簪裾,台庭饯伯鱼。彩衣人竞看,银诏帝亲书。
知子当元老,为臣饯二疏。执珪期已迫,捧膳步宁徐。
知子当元老,为臣饯二疏。执珪期已迫,捧膳步宁徐。
而我诚愚者,夫君岂病诸。探题多决胜,馔玉每分馀。
而我诚愚者,夫君岂病诸。探题多决胜,馔玉每分馀。
荣比成功后,恩同造化初。甑尘方欲合,笼翮或将舒。
荣比成功后,恩同造化初。甑尘方欲合,笼翮或将舒。
榆荚钱难比,杨花雪不如。明朝古堤路,心断玉人车。
榆荚钱难比,杨花雪不如。明朝古堤路,心断玉人车。

sònghúnliànguījìnquèquētíng--lún

yōngzāntáitíngjiàncǎirénjìngkànyínzhàoqīnshū

zhīzidāngyuánlǎowèichénjiànèrshūzhíguīpěngshànníng

érchéngzhějūnbìngzhūtànduōjuéshèngzhuànměifēn

róngchénggōnghòuēntóngzàohuàchūzèngchénfānglónghuòjiāngshū

jiáqiánnányánghuāxuěmíngcháoxīnduànrénchē

卢纶

卢纶

卢纶(739年—799年),字允言,河中蒲州(今山西永济县)人。唐代诗人,大历十才子之一。唐玄宗天宝末年举进士,遇乱不第;唐代宗朝又应举, 屡试不第。大历六年,经宰相元载举荐,授阌乡尉;后由宰相王缙荐为集贤学士,秘书省校书郎,升监察御史。出为陕州户曹、河南密县令。之后元载、王缙获罪,遭到牵连。唐德宗朝,复为昭应县令,出任河中元帅浑瑊府判官,官至检校户部郎中。不久去世。著有《卢户部诗集》。 ▶ 317篇诗文

猜您喜欢
常苦沙崩损药栏,也从江槛落风湍。
常苦沙崩损药栏,也从江槛(jiàn)落风湍。
译文:离开草堂后就常常担心沙岸崩塌,损坏药栏,现在恐怕连同江槛一起落到湍急的水流中去了。
注释:严郑公:即严武。公元七六三年,严武封郑国公,故称严郑公。
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
新松¹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
译文:新栽的松树恨不能快速地长成千尺高树,到处乱生侵蔓的恶竹应该斩掉它一万杆。
注释:¹新松:指前此手种的四棵小松。
生理只凭黄阁老,衰颜欲付紫金丹。
生理只凭黄阁老¹,衰颜欲千紫金丹²
译文:自己的生活全靠严武照顾,衰老的身体也可托付给益寿延年的丹药了。
注释:¹黄阁老:指严武。唐时两省(中书省和门下省)官员相呼为“阁老”。严武此时以黄门侍郎为戍都尹,故称“黄阁老”。²紫金丹:烧炼的丹药。
三年奔走空皮骨,信有人间行路难。
三年奔走空皮骨¹,信有人间行路难。
译文:这三年飘泊不定,人瘦得只剩皮包骨头了;亲身经历才知世路艰辛,人生路难行啊!
注释:¹空皮骨:只剩下皮包骨头。

  这首诗写了诗人重返草堂的欢乐和对美好生活的憧憬,情真意切,韵味圆满,辞采稳重匀称,诗句兴寄微婉。

  “常苦沙崩损药栏,也从江槛落风湍。”大意是说:自从离开草堂,常常焦虑沙岸崩塌,损坏药栏,现在恐怕连同江槛一起落到湍急的水流中去了。这虽是诗人遥想离开成都之后,草堂环境的自然遭遇,但这也体现了诗人对风风雨雨的社会现状的焦虑。

  “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当年诗人离开草堂时亲手培植的四株小松,才“大抵三尺强”(《四松》),诗人很喜爱它,恨不得它迅速长成千尺高树;那到处侵蔓的恶竹,即使有万竿也要斩除。诗人喜爱新松是因它峻秀挺拔,不随时态而变,诗人痛恨恶竹,是因恶竹随乱而生。这两句,其句外意全在“恨不”、“应须”四字上。杨伦在《杜诗镜铨》旁注中说:这两句“兼寓扶善疾恶意”,这是颇有见地的。乱世的岁月里,诗人的才干难以为社会所用,而各种丑恶势力竞相作充分表演,诗人由此感慨万分。这两句,深深交织着诗人对世事的爱憎。正因为它所表现的感情十分鲜明、强烈而又分寸恰当,所以时过千年,至今人们仍用以表达对于客观事物的爱憎之情。

  此诗的后四句落到“赠严郑公”的题意上。“生理只凭黄阁老,衰颜欲付紫金丹。”生理,即生计。黄阁老,指严武。唐代中书、门下省的官员称“阁老”,严武以黄门侍郎镇成都,所以这样称呼。金丹,烧炼的丹药。这两句说,诗人的生计全凭严武照顾,衰老的身体也可托付给益寿延年的丹药了。这里意在强调生活有了依靠,疗养有了条件,显示了诗人对朋友的真诚信赖和欢乐之情。

  最后两句,诗人忽又从瞻望未来转到回顾过去,有痛定思痛的含义:“三年奔走空皮骨,信有人间行路难。”诗人自762年(宝应元年)七月与严武分别,至764年(广德二年)返草堂,前后三年。这三年,兵祸不断,避乱他乡,飘泊不定,人瘦得只剩皮包骨头了。诗人过去常读古乐府诗《行路难》,等到身经其事,才知世事艰辛,人生坎坷。“行路难”三字,语意双关。一个“信”字,包涵着诗人历经艰难困苦后的无限感慨。

  全诗描写了诗人重返草堂的欢乐和对美好生活的憧憬。情真意切,韵味圆满,辞采稳重匀称,诗句兴寄微婉。诗人将欢欣和感慨融合在一起,将瞻望与回顾一同叙述,更显出了该诗思想情感的深厚。

欲寄君衣君不还,不寄君衣君又寒。寄与不寄间,妾身千万难。
欲寄君¹衣君不还,不寄君衣君又寒。寄与不寄间,妾身²千万难。
译文:想要给你寄御寒的冬衣,又怕你不再回家;不给你寄御寒的冬衣,又怕你过冬挨冻受寒。在寄与不寄之间徘徊不定,真是感到千难又万难。
注释:越调:宫调名,元曲常用的宫调之一。凭阑人:曲牌名,属越调,小令兼用。全曲二十四字,四句四平韵。征衣:远行人御寒的衣服。¹君:指远行在外的征人。²妾身:古代妇女自谦时的称谓。

  这首小令在构思上的主要特点,是通过对闺妇在寒冬到来时给远方征人寄军衣的矛盾心理的刻画,表现了思妇的纠结的微妙心理,寄与不寄都渗透了深挚的感情。

  “欲寄君衣君不还”这句写了思妇第一层感情矛盾:征夫远在边塞,久去不归,她迫切地想将亲手缝制的寒衣寄给亲人。“欲寄征衣”,正是她思念、关怀亲人感情的自然流露。但转念一想,远方的征夫得了寒衣如果不想着回家了,就会更增加了分离的痛苦。这又是她十分忧虑的。语意一正一反,一波一折,把思妇对征人思念和关切的心理表现得很细腻。

  “不寄君衣君又寒”这句则以反语倒说:既然寄了征衣,亲人不还,那就“不寄征衣”吧。这似乎可以消除“君不还”的忧虑了,但她旋即想到:自己的亲人又要忍受饥寒了。这是自己更不忍心,更为忧虑的。这两句语意上的反复,把人物心理刻画得惟妙惟肖。

  最后“寄与不寄间,妾身千万难。”这两句是前两句矛盾心理的归结,又是女主人公情感的扩展,隐约表现出她时而欲寄,时而不寄,时而担心“君不还”,时而忧虑“君又寒”,每一踌躇,每一反复,都在思念、关切和痛苦的感情。

  其实远方征人的“不还”与寒衣的“寄与不寄”并没有必然联系。女主人公是基于“君不还”的现实才制作冬衣,目的是让远方的丈夫得以御寒。征人掌握不了自己的命运,无论“寄与不寄”,女主人公实际上都面临着“君不还”的冷酷结局。她也明知这一点,故意在寄衣上生出波澜,是为了表现自己长期独守空房的一种怨恨。当然这种怨恨是基于团圆的愿望,本身仍意味着对丈夫的无限深情。又恨又爱,以恨示爱,这是闺妇的一种特有心态。这正是这支小曲情味的动人之处。

  此篇属于元散曲中具有乐府风味的情歌佳作,形制短小,其妙在言有尽而意无穷,以极简练的文字,为读者体会人物心理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全曲二十四字中,“寄”“君”“衣”“不”四字占了一半以上,用字寥寥而能包含如此丰富曲折的情节和意象,这也是此篇的不可及之处。

参考资料:
1、 蒋星煜 等.元曲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0:224-225
2、 曾永义.黑暗时代的自由颂——元人散曲.北京:线装书局,2012:176

pínglánrén--yáosuì

jūnjūnhái

jūnjūnyòuhán

jiān

qièshēnqiānwànnán

今夕何夕岁云徂,更长烛明不可孤。
今夕何夕岁云徂(cú)¹,更长烛明不可孤²
译文:一年即将过去,今夜便是除夕;烛火明亮,黑夜漫长,不能辜负了这大好时光。
注释:¹岁云徂:一年即将过去。云,语助词。徂,逝,过去。²孤:负,孤负,徒然错过。
咸阳客舍一事无,相与博塞为欢娱。
咸阳¹客舍一事无,相与博塞(sāi)²为欢娱。
译文:我在咸阳客馆里什么事情都没得做,与朋友一起赌博聊取欢乐。
注释:¹咸阳:唐代县名。《唐书》:“武德元年,析泾阳始平置咸阳县,属京兆府。”²博塞:古时赌输赢的游戏。
冯陵大叫呼五白,袒跣不肯成枭卢。
冯陵¹大叫呼五白²,袒(tǎn)(xiǎn)³不肯成无(xiāo)
译文:意气昂扬地大声喊“五白”,露着胳膊光着脚使出全身的劲头可就是中不了胜采。
注释:¹冯陵:意气昂扬貌。²五白:五子皆白,樗补(赌具)的贵采。³袒跣:袒胸赤足。⁴无卢:樗捕的两种胜采。么为无,最胜;六为卢,次之。
英雄有时亦如此,邂逅岂即非良图。
英雄有时亦如此,邂(xiè)(hòu)¹岂即非良图。
译文:英雄有时也是如此,偶然下笔大赌注怎能就说不是个好主意!
注释:¹邂逅:此为偶然之意。
君莫笑,刘毅从来布衣愿,家无儋石输百万。
君莫笑,刘毅从来布衣愿,家无儋石输百万¹
译文:请您别笑,当年刘毅只想当个普通百姓,成为英雄之前家中穷得存不了两石米,却敢用百万铜钱下赌注。
注释:¹“刘毅”二句:《南史》载:“刘毅家无儋石储,樗补一掷百万。”儋石,两石,十斗为一石。刘毅,东晋人,家贫,后与刘裕起兵反抗桓玄之乱,建功。

  这首诗描写的是除夕时诗人在长安客舍与众人赌博的场景,表现了诗人年轻时的豪放气概。 全诗描写生动,语言豪壮,洋溢着粗犷豪迈的浪漫气息。

  第一联是开篇语。除夕之夜,想找乐子。大年三十,厅堂里明烛高烧,不能辜负这美好的夜晚。要是不怕亵读“诗圣”头顶上的灵光,想象一下作为赌徒的杜甫的形象和神情,那该是多么有趣,多么令人目瞪口呆。

  第二联切入正题。守岁无事可做,参与赌博。旅客们为了守岁,为了排遣乡愁,在一家可能是兼营赌场的“客舍”里正吆五喝六全神贯注地在大赌而特赌。根据诗中所描述的情况,杜甫他们玩的是一种叫“樗蒲”的赌博。

  第三联描写赌场情景。深夜严寒,室内却温暖如春。赌徒们因胜负时而狂喜时而惊叹,就显得更是燥热。杜甫或许是聚赌的人中最来劲儿的一个。这会儿手气不好,一连掷了几次骰子都不得“贵采”,心里一发急,不觉“五白”“五白”地大呼大叫,袒胸露足地探起身来,正聚精会神地准备孤注一掷,转败为胜。“袒跣不肯成枭卢”用的是《晋书·刘毅传》的典故:“(毅)于东府聚大掷,一判应至数百万,余人并黑犊以还,唯刘裕及毅在后。毅次掷得雉,大喜,褰衣绕床,叫谓同座曰:‘非不能卢,不事此耳。’裕恶之,因挼五木久之,曰:‘老兄(我)试为卿答。’既而四子俱黑,其一子转跃未定。裕厉声喝之,即成卢焉。”杜甫掷不成枭卢,最后一局他大概是赌输了。

  第四联自解赌博行为。杜甫赌输了,便搬出古人的事来自我解嘲,说了一通盲目乐观的豪言壮语,即失意的英雄也会找乐子遣兴。第五联结尾。作者借前人进一步自我开脱:“《南史·宋本纪上》不是说‘刘毅家无儋石之储,樗蒱(即樗蒲)一掷百万’吗?英雄们行事也往往如此,碰上机会,偶然下笔大赌注,这总不失为一个好主意啊!”输了还要口出大言,讲一番英雄事业多如赌博的大道理,可见杜甫当年是多么踌躇满志,自命不凡。

参考资料:
1、 韩成武 张志民.杜甫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24-25
2、 陈贻焮.杜甫评传(上).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100-101
江南江北雪漫漫,遥知易水寒。同云深处望三关,断肠山又山。
江南江北¹雪漫漫,遥(yáo)知易水²寒。同云³深处望三关,断肠山又山。
译文:江南江北漫天飞雪,遥知那北地正是地冻天寒。远望阴云密布的边境三关,山外有山令人忧愤肠断。
注释:¹江南江北:长江南北,这里泛指下雪的地方。²易水:水名,源出河北易县,此指沦陷区。³同云:即彤云,下雪前的阴云。⁴三关:公元954年,五代周世宗柴荣征辽,收复益津关、淤口关、瓦桥关等。这。三关”均在今河北境易水一带。后都为金所占,是北伐必经之地。
天可老,海能翻,消除此恨难。频闻遣使问平安,几时鸾辂还?
天可老,海能翻,消除此恨难。频闻遣(qiǎn)使问平安¹,几时鸾(luán)(lù)²还?
译文:即便是天能老去海能掀翻,要消除这亡国的愤恨千难万难。不断听说朝中派人去问候被囚的君王,若不发兵抗金君王何时才能起驾回还?
注释:¹遣使报平安:宋高宗不希望二帝还朝,但为掩人耳目,于建炎三年(1129)、绍兴二年(1132)和绍兴四年(1134)多次分别派洪皓、潘致尧、章谊等人为大金通问使、军前通问使、金国通问使,频频探问徽、钦二帝,以逃避人民的指责。当词人写此词时,徽宗已被囚死。²鸾辂:天子乘坐的车,这里借代指徽、钦二帝和帝后。

  上阙写景,起句“江南江北雪漫漫”气势壮阔,为全词创造、渲染出了一种特定的、寒冷空旷的氛围。“遥知易水寒”紧承起句,“遥”字表达了词人与帝后相隔遥远,但是因为心中牵挂,所以能够知道他们在远方被幽禁的痛苦,这种痛苦应该不止是肉体上的寒冷,还有精神上的折磨。“易水”源出河北,词人一方面借此点出北方国土的沦陷,一方面又取荆轲之所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句意,增添悲愤之感。“彤云深处望三关,断肠山又山”是词人看到的景象,在这里借景抒情,抒发了词人内心的凄凉情感。

  下阕抒情,“天可老,海能翻,消除此恨难”表达了词人对金人的痛恨之情。“天可老”化用了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中“天若有情天亦老”的诗句,“海能翻”化用了汉乐府《上邪》中“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才敢与君绝”的诗意。词人用这些根本不可能办到的事情,来说明让自己忘却国耻家仇的不可能。即便是“天可老,海能翻”这些万不可能发生的事情都发生了,也不能消除对金人的仇恨,以极夸张的比譬反衬自己的创巨痛深。“频闻潜使问平安”,明明是天翻地覆亦难消除的深仇大恨,朝廷所作的竟然只是遣使问候这样轻飘飘的表面文章,两相对照,令词人黯然神伤,悲愤莫名。“几时鸾辂还”,以问作结,表现词人对时局的深切忧虑。

  全词写的虽然是亡国之痛,却并不鼓噪喧哗,而是曲折深婉,层层推进,于沉郁压抑之中凌空设譬、突兀而起,复又归于深长的叹息与无尽的忧思。全词借对二帝的思念与亡国之痛,深刻地表现了南宋初期爱国志士中普遍存在的悲愤心情和强烈的爱国精神。

参考资料:
1、 杨恩成.宋词观止: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02:370-371页
2、 崔海正.宋词选 (名家导读版) 高中部分:山东文艺出版社,2007.7:130-132页

ruǎnlángguī ·shàoxīngmǎoxuěxíngyángdàozhōng

xiàngyīn sòngdài 

jiāngnánjiāngběixuěmànmàn yáozhīshuǐhán tóngyúnshēnchùwàngsānguān duànchángshānyòushān 
tiānlǎo hǎinéngfān xiāochúhènnán pínwénqiǎnshǐ使wènpíngān shíluánhuán 
石家金谷重新声,明珠十斛买娉婷。
石家¹金谷²重新声,明珠十斛(hú)³买娉(pīng)
译文:石崇家的金谷园最看重新的歌舞伎艺,不惜用十斛明珠买下美妓绿珠。
注释:绿珠:晋代石崇的宠妓,美艳而善吹笛。孙秀想夺占归己,绿珠得知,当场坠楼自杀而死。¹石家:石崇家。石崇:晋代青州人,官至卫尉卿。因经商巨富。²金谷:园林名。石崇在洛阳西北金谷涧所建。³斛:古代量器。南宋以前,十斗为一斛。⁴娉婷:美女,指绿珠。
此日可怜君自许,此时可喜得人情。
此日可怜¹君自许,此时可喜得人情²
译文:此日是他给予怜爱之日,此时是可娉得到人的愉悦之时。
注释:¹怜:爱。²人情:指人的愉悦之情。
君家闺阁不曾关,常将歌舞借人看。
君家闺(guī)¹不曾关,常将歌舞借人²看。
译文:你家的内室夫人不曾为难于我,时常把我的歌舞借给别人看。
注释:¹闺阁:内室。²借人:借给别人。
意气雄豪非分理,骄矜势力横相干。
意气雄豪非分理,骄矜势力横相干¹
译文:而那凭意使气逞雄作豪而不讲理的,以他骄傲的势力来横加干涉、威逼。
注释:¹横相干:横加干涉。
辞君去君终不忍,徒劳掩袂伤铅粉。
辞君去君终不忍,徒劳掩袂(mèi)伤铅粉¹
译文:与你辞别终究是不忍分离,只能徒劳地掩袖拭泪擦毁了粉妆。
注释:¹铅粉:粉妆。
百年离别在高楼,一代红颜为君尽。
百年¹离别在高楼,一代红颜为君尽²
译文:在这高楼之上你我至此永别,一旦之间我用自尽表明忠贞。
注释:¹百年:意为永别。²尽:死。

  这首诗首四句忆昔,叙述绿珠初进石家并倍受石崇的怜爱;次四句指出绿珠悲剧命运的根本原因;最后四句,紧承前诗,叙写绿珠的惨死,语言中充满悲愤。全诗虽咏绿珠,实则借以抒发诗人对其侍婢窈娘的爱恋和对武承嗣的怨愤。诗分三节,每四句一节,意随韵转,语调慷慨激昂,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前四句叙述绿珠入金谷园,得到石崇宠爱的情事。像石崇这样的巨富,出于对声伎的爱好,“明珠十斛买娉婷”本是常事;但在这里,着意表现的并非其一掷千金的豪举,而是石崇对自己的重视和赏爱。

  “此日”二句,将一个普通下层歌女的可娉可爱,由外表到内心,都加以生动展现。这两句分别从不同角度表现了男女双方对爱情遇合的热烈感情。复沓的句式加强了感情的表达。君怜我而我亦感君,正是日后以身相殉的感情基础。

  中间四句叙写权豪势力横加压迫,强取豪夺。先说石崇对自己闺中的声伎并不秘藏,常将歌妓舞女的才艺展示给外人观赏。而这,正成了致祸的直接根由,招致了“骄矜势力”的横加干求索要。这里用“意气雄豪”“骄矜势力”“非分理”“横相干”等一系列感情色彩强烈的词语,揭示出权豪势力的骄矜自得、专横无理、气焰熏天的丑恶凶暴面目。表面上指孙秀,实际上指当权的武承嗣,字里行间,充满了强烈的怨愤之情。

  最后四句,写绿珠不忍辞石崇而去,决心以身相殉。 两用“君”字,如面对石崇哀愤呼告。接着用“终不忍”一笔兜转,展示出内心万难割舍的深情。尽管不忍离去,却又无法违抗,只能空自掩面饮泣,泪湿铅粉而已。去既不忍,留亦无法,只有以身相殉。

  末二句是绿珠坠楼前的内心独白,是誓死忠于爱情、反抗强暴的宣示。“百年离别”,即使最相爱的情侣之间,也终有离别之时,但这离别却因横暴势力的“相干”不得不“在高楼”演出这极惨烈的一幕,却是惊心动魄的悲剧。既然不能百年相守,只能“一旦红颜为君尽”,用死来表明对所爱者的忠贞,对横暴势力的反抗了。“百年”与“一旦”鲜明对照,将誓死相殉的感情表现得更加强烈。这个结尾,是全诗感情的结穴和高度凝聚,沉痛愤激,直截决绝。

参考资料:
1、 周啸天主编.唐诗鉴赏辞典:商务印书馆出版社,2012.01:第112-113页
2、 刘学锴撰.唐诗选注评鉴 上卷:中州古籍出版社,2013.09:第59-62页

绿zhūpiān

qiáozhīzhī tángdài 

shíjiājīnchóngxīnshēng míngzhūshímǎipīngtíng 
liánjūn shírénqíng 
jūnjiāguīcéngguān chángjiāngjièrénkàn 
xióngháofēifēn jiāojīnshìhéngxiānggān 
jūnjūnzhōngrěn láoyǎnmèishāngqiānfěn 
bǎiniánbiézàigāolóu dàihóngyánwèijūnjì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